全球华商名人堂——胡应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应湘在中国内地修建第一条高速公路——广深高速时,一位忠厚的老工程师告诉他,我们这里不比香港,连自行车都买不起,你还是别修什么高速路了。他说,我了解,但我们得知道,香港也是这样发展过来的。

·胡应湘

名人堂全球华商

1

远见、实干、勇敢的中国人

——香港合和实业集团主席胡应湘

素称“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常常提醒那些不想被社会淘汰的企业家,应该多思考未来,并以5年为期,去思考未来5年的世界,但也不要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因为那样往往得不偿失。

而胡应湘却是一个喜欢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的人,这让他常常感到孤单,并饱受争议。广深高速在10年后才得到广东省政府领导的结论:“我们之间的争论,是先进与落后之争,你代表先进。”而他早在1983年就提出的港珠澳大桥构想,更在20多年后才得到共识。

因此,他说自己:“我不是商人。”

创造亚洲之巅

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胡应湘对自己最准确的定位是工程师,最大的爱好就是绘图并把图纸变成现实。

胡应湘1935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花县(现广州花都区)。父亲胡忠在他出生时,已享有“的士大王”的美誉。1941年香港沦陷,家族产业被没收后,胡忠老先生自己留在香港,让家人陆续回到内地,祖国的多灾多难也因此在胡应湘幼小的心里烙下了印记。

胡应湘说:“从小,数学就是我的强项。我对成为一名律师或者是作家等等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职业都要写很多字,说很多话。而数学就简单多了,答案只有‘正确’或者‘错误’。”这个强项为他日后学习工程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只有“正确”或者“错误”的思维,则常常让他在关系复杂的商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得罪很多人。“原则上,我从来不会妥协。”他说:“工程师最重要的是以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因此,他说话办事,从来都是直来直去。

念完高中以后,胡应湘曾经有过不再上大学的想法。是母亲改变了他。“她说,你们年轻一代一定要读书,一定要读大学,我们家不管有钱还是没钱,但是要念书的话,多少钱都拿得起。这是她的概念。其实我们九兄弟姊妹都是念大学的。”胡应湘回忆说。

最终,母亲把胡应湘送进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因为有过不想读大学的“前科”,所以还专门安排同在美国的哥哥监督他好好学习。普林斯顿是个规模不大,但却是世界顶尖的大学,是世界精英的荟萃地,进去读书不太容易。因此,成绩平平的胡应湘,至今还想不通“他们为什么收我”。 当时,他是普林斯顿唯一的香港学生。

普林斯顿有一个伟大的定位:“替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这对胡应湘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那里,他依然不很注重书本知识,但却对美国发生的事情充满兴趣。每年暑假,都不回香港,“一到夏天就跑到美国各地的大型基建工地,在实践中学习。”虽然成绩常常是 “C+”。但却并不失望,在他看来:“‘+’表示有潜力。”

华商韬略·毕亚军/文

2

大学毕业后,胡应湘放弃了在美国的机会:“一毕业就回香港,觉得学了那么多东西应该为香港发展做点贡献”。

1958年回到香港后,胡应湘先到香港私人及政府机构任职4年,获得“工程师”及“建筑师”资格。之后,全力协助父亲经营家族业务。期间,他建议父亲将家族生意由车队转向地产,并完成了一栋10层高的商品房项目。“这一笔投资使我获得了成倍的利润,但更重要的是使我从中获得了做房地产的经验。”

胡应湘认为自己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学以致用,发挥专长。他说:“我攻读的是土木工程,做的一定要与建筑或土木工程有关,要有相当的了解,才会成功。” 为此,他先是在1962年创办了胡应湘则师楼,小试身手之后,又于1963年创办了合和建筑有限公司。

1969年,香港政府宣布兴建第一条海底隧道时,胡应湘断定湾仔及铜锣湾区为最具商业发展潜质的地区,于是选定湾仔区作为写字楼物业发展的目标,并于1969年底即开始搜集土地,成为区内拥有商业发展用地最多者。1972年,胡应湘组建“合和实业有限公司”并于同年8月成功上市,与长江实业、新鸿基、新世界、恒隆被合称为华资地产“五虎将”,在香港地产业崭露头角。

到1980年时,胡应湘已在香港推出总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的荃威花园,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拥有5000个单位的德福花园以及66层著名建筑“合和中心”等多个大型地产和物业项目。

其中“合和中心”是胡应湘的代表作,也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1980年落成后的10年内,一直以亚洲之巅和香港的标志闻名世界,被作为香港都市的明信片。这座高达66层,圆筒形,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大厦,因结构设计新颖巧妙而获得英国结构工程学会大奖。

“合和中心”总楼面面积约8万平方米,集写字楼、购物商场、停车场于同一建筑,并在62楼设有香港唯一的旋转餐厅。建设中, 胡应湘还最早引进了“滑模”施工技术,创造了3天建1层楼的纪录。

“合和中心”让世界认识了“工程师”胡应湘,从而合和实业下属的建筑公司及滑模工程公司以领先的“滑模”施工技术,在世界各地取得了大量的建筑合约,如大型烟囱、沉箱、仓库等等。

先天下之忧而忧

胡应湘是最早到内地投资的香港企业家之一。1970年代初,他就回到广州参加出口商品交易会,到北京、大连和上海参观考察,并出席过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宴。当时,他和内地的工程师合作兴建了香港规模最大的冻房,并在竣工时升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文革结束后,胡应湘第一时间回到内地,寻求发展。1977年10月,他应邀参加了北京的国庆观礼,并访问了西安、成都、重庆和武汉。一路上,他亲身感受到了举国上下的群情振奋,一种使命感也油然而生。带着这种使命感,胡应湘将事业的重心转向了内地。

内地刚刚改革开放,广州的一位官员就去到香港和一些广东籍的实业家会谈,邀请他们到内地投资。会谈中,胡应湘提出要从兴建高级酒店开始的建议,并得到一起参会的李嘉诚、郭德胜、冯景禧、李兆基、郑裕彤先生的一致认同。之后,他们筹资10亿港元组建了新合成有限公司,并推举胡应湘为总经理,全权负责策划和建设。

1980年4月,新合成与广州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兴建中国大酒店的合同。双方约定,由甲方(广州)免费提供土地,乙方(新合成)筹集资金建设,并以20年为期,期内由乙方独立经营,期满后全部财产在正常营业情况下移交甲方。由此,开创了BOT模式先例。广州中国大酒店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完全由外商投资和管理的企业。

1984年开业至今,中国大酒店一直是广州最好的高级酒店之一。并在早期,成为中国五星级酒店的样板,培养了大批酒店管理人才。胡应湘的远见思维、实干精神也赢得广泛赞誉,其工程师水准也得到肯定和褒奖,并荣获中国建设部最佳设计奖和国家建筑二等奖。同时,他还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滑模”技术和设备,在酒店建成后,全部赠送给广东省。香港著名经济评论家张五常先生到酒店体察之后,积极宣称中国大酒店在中港合作事业中具有“瞩目的示范作用”。鉴于当时的情况,他说:“这酒店的投资者和主理建设的地产商们‘冲锋陷阵,奋不顾身’的行为,总给我一点‘爱国多于爱钱’的感觉。”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