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商名人堂——黄红云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邓龙:强劲的中国人
全球华商名人堂|邓龙:强劲的中国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年仅17岁的他就已是白手起家的万元户。
现在,他是成功在美国创业的新一代华商代表,他的公司已是美国最大的以进出口中国食品为主要业务的食品公司之一,同时,他还进军地产、影视及农产品超市领域,拥有上千英亩的商业及住宅用地,并努力将美国先进的农产超市经验带到中国,积极协助有关城市解决『菜篮子』问题。
在商务工作之外,他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美国华商界耀眼的新星。
同经商相比,邓龙更著名的应该算是他的强烈维权意识和行动,他是美国华人商界响当当的鹰派人物。
邓龙说,到现在还有很多的在美华商仍然是坚持息事宁人的做法,一遇到政府的管制或处罚,不管有理无理,都是忍气吞声,甚至是绕道而行,害怕政府的监管部门。
“这样的局面必须要有改变,我们必须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美国曾发生蘑菇罐头中毒事件,政府于是全面禁止了蘑菇罐头的进口。
“他不知道蘑菇有很多种的,有香菇、金针菇等等,那我们应该去同他讲啊。
”经过争取,邓龙不但为龙胜行的香菇贸易争取到了放行,也为更多的中国同类产品打开了出口美国的通道。
“其实,事情并不复杂,不要害怕。
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去了解他们,要去沟通,要去据理力争。
”他同纽约州农业厅曾打过的一次官司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他们的法律规定,所有从亚洲进口的面都要打上‘亚洲口味’或‘中国口味’的标志。
我就觉得是歧视,为什么亚洲的,或者中国的面你要打,而意大利的、法国的你不打呢。
他们来龙胜行收货,还派警察把我的货仓关了。
我是有理不饶人的,当即就上诉到高等法院,很多员工都劝我,老板,你不要打了,损失不大,算了,算了。
我发誓,家破人亡也要把这个官司打下去。
”“我和我的律师就抓住了一点,要像犹太人那样,利用文化的力量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以前犹太人就曾有过类似案例,也是关于食品方面的,结果犹太人联合起来告他们,他们最终败诉”。
最后,农业厅与邓龙妥协了,“他们派了一位副厅长亲自到我公司来拜访,说邓先生,我们没见过你这样强的‘Chinese,’我们放行,从此,你们不必要打上‘亚洲口味’或‘中国口味’了。
全球华商名人堂——黄祖耀
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主席兼总裁黄祖耀黄祖耀,现年76岁,任新加坡最大Array银行集团大华银行主席兼总裁。
在过去45年里,他将一家原本只有一间分行的福建社群银行发展成为了一家业务跨越银行服务、普通保险、人寿保险、股票经纪、房地产开发、酒店管理及制药业等多个领域的大型跨国银行集团。
大华银行由黄祖耀的父亲、已故拿督黄庆昌于1935年创办。
黄庆昌出生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古晋,是一名白手起家的成功商人,也是沙捞越的华社领袖。
从1935年至1974年担任大华银行主席。
黄祖耀1958年加入大华银行董事部,1960年获委任为董事经理。
在父亲1974年退休后,接任大华银行主席兼总裁。
1971年黄祖耀领导大华银行首次收购了另外一家新加坡银行——崇侨银行。
之后又陆续收购了4家当地银行:1972年收购利华银行;1984年收购远东银行;1987年收购工商银行;2001年收购华联银行。
在银行服务外,大华银行集团也将业务扩展到普通保险及人寿保险(大华保险公司及大华人寿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大华资产管理),股票经纪(大华继显),房地产开发及酒店管理(大华置业),以及制药业(虎豹企业,生产知名品牌虎标万金油)多个领域。
今天,大华银行集团还分别在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拥有附属银行。
在世界各地共设有503间分行及办事处,包括纽约、洛杉矶、温哥华、伦敦、巴黎、悉尼、东京、汉城、文莱及越南等。
在大中华地区,大华银行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深圳、成都、香港及台北设有分行。
2005年大华银行集团取得税后盈利17.09亿新元(10.28亿美元),增长了17.7%。
平均股东资金回报12.4%。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1,450.73亿新元(872.3亿美元),股东资金149.29亿新元(89.77亿美元)。
黄祖耀精明敏锐的商业意识和远见卓识深受新加坡及亚细安(东南亚国家联盟)地区人们的推崇和尊敬,于1990年和2001年两次获颁新加坡杰出商人奖,并于1995年获颁亚细安杰出商人奖。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邓龙:赤忱爱国情
全球华商名人堂|邓龙:赤忱爱国情作为一名具有丰富经验和国际视野的业内专家,邓龙非常希望为中国食品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他已决定将其在美国具有多年成熟运作经验的一种美式新型农产超市引进到中国,首期计划在天津投资3000万美元,改造和新建40个市场,实行连锁化经营。
这种名为“农夫”的新型农产超市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农产市场模式,集传统农贸市场“新鲜”和高档超市“规范”的双重优势于一体,把农民种的蔬菜产品通过最直接的方式销售给市民,即实现菜市场由个体散杂经营向统一规模经营的提升。
邓龙目前已在美国拥有多家此类市场,同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展开竞争。
天津试验成功后,邓龙计划将此面向全国推广。
此举,将为国内很多政府和百姓头疼的“菜篮子”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有效解决之道。
“钱肯定是希望赚的,但根本原因不是为赚钱,如果要赚钱,就不如去盖点房子卖,我看到了政府对食品问题的关心和决心,而自己又有些经验,想尽点力而已。
”邓龙说的是事实,如果为了赚钱,他应该回来盖楼搞地产,或许会投资回报更大更快,断然不会跑到中国来建菜市场。
国家给予补助,但却纷纷倒闭的菜市场,在中国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对于自己这项满怀激情的计划,邓龙也坦言:“困难很多,比如,很多地方知道自己的那个市场是存在问题的,但又不敢把问题交给我,因为按我的要求,那里的人很多就会失业或需要再培训,知道自己有病,但又不愿承担吃药或开刀的痛苦。
这就是个痛苦”目前,邓龙已经遇到了这类的问题。
但还是充满了信心。
“我也不是学什么专业的,有的只是经验。
我不会说我邓龙带给大家一样新的好的东西来了,大家一定要向我学习,按照我说的做。
我们会先做出几家来给大家看看,我相信大家最终会认可、会接受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但需要时间,邓龙已深谙此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2005年1月21日,中国第一家农夫市场——蕃麦士(英文FarmersMarket的音译),终于在天津市河西区正式营业。
教总统做生意的华商
教总统做生意的华商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 2019年第4期穷二白,自谋生路,10 平方米小店起步,历经投资失败、公司倒闭、金融海啸等种种磨难,终于打造出20 亿美元净资产的商业财团。
印尼华人、国信集团主席翁俊民商海沉浮50 年,上演了一部穷小子成功逆袭的励志剧。
在印尼,翁俊民可以说是最有权势和影响的商界领袖之一。
翁俊民出任印尼华商总会总主席、印尼工商会馆中国委员会总主席多年,既在印尼华社卓有影响,又教总统如何与中国做生意,甚至一度被视为能够竞选并当选印尼副总统的华裔第一人。
他旗下的国信集团业务囊括金融、医疗、零售、地产和媒体多个领域,是印尼最近10 年来发展最快的财团企业。
他的国信银行是印尼最大的私人银行之一。
心中永远有座不停攀登的山翁俊民是印度尼西亚第二代华裔,祖籍福建莆田,父亲为了谋生,不到12 岁就追随“下南洋”的脚步来到印尼。
1952 年出生在印尼泗水的翁俊民,完全承袭了父辈们奋斗的基因。
17 岁的翁俊民便开始了人生中的首次生意历程,一个人从不同的地方贩运买卖。
开始是泗水,很快他和一些年纪较长的生意人远赴新加坡、香港倒卖从食品到日用品等,能带得了的货物全做。
两三年后,翁俊民已经有所积蓄,养家的问题基本解决。
在父母的支持下,他考入新加坡南洋大学继续学习。
四年南洋大学求学,给了翁俊民历练、提升自己的宝贵机会。
当时,他经常从新加坡带一些货物到泗水售卖。
学习、生意、生活、社会复杂交织,阅历丰富,在为他积累了闯出新生活的扎实资本的同时,也让他对社会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有了大学学历,并不意味着华人华裔可以进入当地的主流机构,自谋生路是当时许多华人学生的最终选择。
自信的翁俊民选择在雅加达开始自己的新旅程,这段旅程的开端就选在雅加达中国城的一个不足10 平方米的小商铺。
那个不大的小商铺,寄托着翁俊民的梦想,也渐次显露出他的营商才华。
为了把生意做好、做大,翁俊民做过各种尝试。
全球100位华商创新品牌人物(推荐榜单)
全球100位华商创新品牌人物(首批推荐)陈光标江苏黄埔集团董事长、2008中国首善(首届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陈丽华富华国际集团主席、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关英才英才国际集团主蒿、汶莱“船王”(首届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江南春分众传媒董事长牛根生蒙牛集团董事长马化腾腾讯企业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国美电器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届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马云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百度董事长兼CEO张宝全今典集团董事长许荣茂世茂集团董事长荣智健中信泰富主席李立民华视传媒董事局主席-叶伟东新昌制药厂研究院院长张田世界和谐集团总裁赵松青炎黄健康传媒董事长王振滔奥康集团董事长丁磊网易董事长林圣雄圣雄集团董事长郑元豹人民集团董事长钱金波红蜻蜓董事长陈天桥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梁稳根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田汉北京京汉投资集团董事长金志国青岛啤酒总裁李兴浩志高空调总裁段强首都旅游集团董事长鄢礼华世通华纳总裁王献蜀巴士在线董事长兼CEO-武杰天发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令麟台湾东森集团总裁马雪静北京东百发集团董事长徐明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尹明善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阙平北京市南国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张永庆央视三维传媒总裁陈伟明中博传媒董事长黄明生开屏传媒CEO王丰内蒙古九昌训马中心董事长赵冬北京久久彤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张春来中国曙光实业集团董事长石岩北京莱双扬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盛春青海德胜投资公司董事长郭子瑞新疆天山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长王国春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林祥鄂尔多斯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效金古井集团董事长车建新红星家具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中粮集团董事长吴志泽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张宏伟东方集团总裁张近东苏宁电器董事长王爱唐北京东方博古收藏品中心董事长潘志忠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社长李桂荣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燕京啤酒董事长杨元庆联想集团主席冯军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朱孟依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张茵玖龙纸业董事长张玉珊香港修身堂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张庆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张新颖华泰铝轮毂有限公司总裁李锦林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董事李欣营禹州神州钧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育钦恒丰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少伟惠州市炜达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征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庄儒桂荣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李宁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裁何才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秘书长韩三平中国电影集团董事长朱林瑶华宝国际主席谢观兴信诚人寿总经理郭广昌复星高科技董事长陶建幸春兰集团总经理高德康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德传青岛港集团总裁梁庆德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建章携程网CEO梁稳根三一集团董事长段永平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基四通集团董事长胡成中德力西集团主席谢宜学山东万杰集团执行总裁宋郑还“好孩子”集团总裁安钟岩北京丰顺工贸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倪文驹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陈纪平温州博古斋董事长韩伟大连韩伟集团董事长梅德辉上海万资源绿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华国西安银桥乳业集团董事长王云飞北京凤凰奇境酒业总经理张征宇北京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洪居士慈辉佛教基金会会长刘瑞强黑龙江马迭尔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汇源果汁董事长李志仁台湾胜大庄文化集团董事长黄如论金源集团董事长张爱华爱华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力帆集团董事长左宗申宗申集团董事长余彭年彭年集团董事长陈春中威企业联合体主席卞洪登宝贝集团董事长楮武军善佑善集团董事长李伯淳北京如意人生文化交流中心甘连舫星牌集团董事长周松波华商投资公司德国周氏王朝集团黄朝阳钰泰集团董事长马彦文中讯传媒集团董事长裘丽蓉敦煌集团董事长(以上榜单排名不分先后)。
华商名人堂——黄世再
——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黄世再敢为天下先来源:华商韬略编委会作者:李京淑“敢为天下先”,是大中华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黄世再的座右铭,也是集团的司训。
在不断打破旧规则、探索新模式的发展过程中,黄世再带领团队,凭借前瞻性的思维与扎实的执行力,不仅助力深圳完成了里程碑意义的拓荒建设,更操控超过500亿元的人民币投资,通过遍布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热点区域的大型地产佳作,全力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一切为了城市“有3个人分别得到了50万元。
第一个人拿着钱什么事也不做;第二个人害怕别人把钱偷走,在地上挖了个坑把钱埋了起来;第三个人把钱拿去投资,赚了很多很多的钱。
我就是第三种人。
”这是黄世再对自己的评价,在他的人生中,从来不曾有一刻原地打转的时光。
祖籍广东惠来的黄世再,父亲是一名军人,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退伍后在深圳市布吉镇买了很多空置的土地。
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被人看好,因为那时的布吉,算得上是真正的“荒郊野岭、乱石荒岗”。
但父亲执意如此,他的深意,直至数年后随着黄氏一门在商界的强势崛起,才被世人由衷赞叹。
黄世再的母亲,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她对子女从不打骂,悉心教导他们要保持善良、关爱与责任感。
受家庭的影响,黄世再从小就和父母一起上教堂,做礼拜,听牧师讲《圣经》里的故事。
他说:“上帝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让我们做事的,不论做哪行都一样,只有分工的不同。
《圣经》里说:你来到世界上,要为人类做贡献!我服从上帝的旨意,遵照这一条努力去做好。
”大中华打造的乐山威尼斯大厦20世纪80年代,决意投身房地产市场的黄世再,在留学回国后,于香港创办了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公司。
1994年,他又在深圳成立了大中华国际实业(中国)有限公司,以父亲当年囤积的地皮为基点开创事业。
在他看来,人只有先安居,才能乐业,房地产是一项有利于城市发展、国家富强的大业,值得用人生的黄金时间全力以赴。
与那些遵从规则、瞄准行情做事的商人不同,黄世再从落脚深圳的第一天开始,就是来打破规则的,也由此为自己赢得了多个“业内第一人”的尊衔。
华商名人堂——黄一君
黄一君印尼长友集团董事长秉持稳中求进的奋斗精神,黄一君带领印尼长友集团,从雅加达唐人街一间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小五金店,一路成长壮大为集五金、DIY家装家居用品及精品家具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团,产品线几乎覆盖日常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在深耕印尼市场六十载的过程中,长友不仅携手全球100多家顶级供货商,将营销版图拓展至印尼的23个主要省份;更凭借明码实价、品类齐全的大型仓储式连锁卖场,彻底变革了印尼当地零售行业的传统交易模式,全力向“本地零售商龙头”的目标大步跃进。
263264十一口人的衣食温饱。
日本占领时期,祖籍广东省新会县的父亲,赤手空拳下南洋讨生活。
起初他在船厂做木工,1955年在雅加达唐人街开设了自己的小五金店。
晚婚的父亲,四十岁上下才结婚生子,膝下的九个子女中,黄一君是排行第四的长子,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
重视华人传统文化学习的父亲,一直安排子女们在华人学校读书。
但1965年突然爆发的印尼排华事件,使全国境内的华文学校被迫关闭,当时正就读小学四年级的黄一君无法继续留在课堂,父亲遂聘请华裔家庭教师将课堂搬回家中,直至子女完成高中课程。
尽力维持学业的同时,黄一君从十几岁开始,就在父亲的小五金店帮忙打理生意。
彼时,印尼的经济模式尚以农耕为主,工业发展刚刚萌芽,民众的购买能力十分有限。
但黄一君的父亲坚信自己的生意一定会迎来春天,所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努力经营着店面。
小小年纪的黄一君,也跟着父亲边做边学,订货、验货、送货样样都不敢马虎,而最令他受益终生的一点,是父亲从一开始便谆谆教导的“诚信”。
“我记得父亲经常跟我说,做生意绝对不单单只为赚钱。
营商之人,贵在守护一份信贩卖与生活有关的一切——印尼长友集团董事长黄一君与那些坐拥超大型豪华办公室的董事长不同,黄一君的办公地点,只有一张位于长友总部大厦4层角落里的办公桌。
桌子面向偌大的办公区,几位秘书就坐在与桌子仅有一条走道之隔的对面,两者间完全没有屏风或隔断遮挡,沟通也无需任何传输设备,开口即可。
全球华商名人堂——黄宗华
黄宗华出生在马来西亚一个名叫实兆远的小乡村,他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在家里的10个兄弟姐妹中,他是长子。
在他年少的时候,实兆远既无水也无电,连基本设施也欠缺,生活比较艰苦。
因为家境贫苦,黄宗华8岁时就已开始在校园兼职劳动,帮忙家计。
此后,他一边求学,一边做工,并靠着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完成了高中学业。
这种清贫的生活也成为激励黄宗华自强不息的因素,使他认为有志者事竟成。
直到现在,黄宗华依然认为,经济拮据的回忆仍然是推动他向前迈进的动力。
黄宗华在弱冠之年,就已发现金融市场的无穷潜力。
1969年,他立下决心,要在金融业大展身手。
他首先在一个小镇里的金融机构找到一份办事员的工作。
实践证明,他很有经营金融事业的天分,在短短几年里,他就把这家金融机构的分行办得有声有色,成为整个机构表现最优秀的分行。
因为业绩优秀,黄宗华也在5年内被升任为地方经理。
上世纪60年代时,马来西亚是一个主要依靠农业经济的国家,人口才1000万左右。
其金融体系在1959年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兼中央银行成立后,才开始成型。
当时,马来西亚的银行体系由3家英国银行主导,而证券市场几乎不存在。
黄宗华在马来西亚金融体系形成的初期即投身到金融业,因此算得上是马来西亚金融界的元老人物之一。
正当黄宗华准备在他已经担任地方经理的机构再接再厉的时候,这家公司却出了大问题。
他们的董事们决定分道扬镳,其中一名董事决意另行成立一间全新的金融机构。
黄宗华比较欣赏这位成立新机构的董事,便跟随他,并在他新成立的公司工作了11年,直到成为高级总经理为止。
在这段期间,黄宗华协助这位独立创业的董事一起创业,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他不但四处招兵买马,而且还规划公司的制度与程序,并亲自监督每一天的日常作业,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1982年,黄宗华在因缘巧合下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以200万令吉收购了当时濒临破产的OSK 证券有限公司(目前已易名为侨丰投资银行)。
因为这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所以他们面临很大的挑战——如何调整公司的运作、加强管理体制及摊还公司的债务。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梧桐
积累原始资本
再赴马来西亚的旅途,是林梧桐性格改变的分 水岭。
他从小性格内向,第一次到马来西亚时都还十 分的害臊、内向和敏感,是个消极自卑的人。为此, 亲人们替他操了不少的心。
再度离乡的途中,林梧桐对自己作了很多的思 考,觉得要有作为,就得好好修理自己,不能永远 躲在自作的茧里做个悲观的自卑人。他决定立即振 作起来,好好奋斗一番,既然已经踏上征程,就要 干出一番让母亲和家人引以为荣的事业。
替四叔打工两年后,林梧桐开始试着独立去做 建筑承包业务,第一笔生意是二手承包兴建了一间 两层楼的学校。“赚了一百多元,虽数目不大,但却 是一种莫大的成就与鼓舞”。
建筑承包的生意刚刚开始,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身在异乡的林梧桐十分担心家人的安危,多病的母 亲更是让他牵肠挂肚,于是,他放弃刚刚萌芽的事业, 冒险回到家乡重操旧业,当起了木匠。
“临行前夕母亲再三叮嘱,人在异乡,凡事都要 容忍,不能与人发生争执,更不可与人动武。任何事 情一旦动起武来,无论谁输谁赢,大家都吃亏。”母 亲的话被林梧桐牢牢记在心里,并影响了他的一生。
到吉隆坡后,林梧桐住在四叔家,边做木匠边 学建筑和马来话,干的都是粗活。虽然每天只有 8 毛钱的工资,有时没工做还没有工资,但他仍然能 够省下一点寄给远在中国乡下的母亲。
“回乡与亲人团聚的 7 个月又 7 天,虽是在战乱 中度过,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温馨,最值得回忆的 日子,当时在内心深处,我希望能够留下来,重过 以往的平静乡村生活。”
1941 年 7 月,林梧桐再次在轮船码头与母亲痛 惜道别。他刚出安溪不久,日军就加强了对中国的 控制,限制进出福建的人流。
全球华商名人堂——黄荣年
1黄荣年做好自己才是做好一切的根本,这是黄荣年笃定的人生信条。
缔造了世界农业企业发展管理标杆,在农业领域主导世界级竞争的他强调:自己并不会为击败所谓的竞争对手而采取什么策略,金光集团的核心竞争在于,企业自身是否看得够远,谋得够深,做得够透,是否可以与时俱进,推动行业的现代化、精细化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秉持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Perfecting the details, so that the devil will not come(完善细节,魔鬼就不会到来)。
如何做出最好的自己?如何缔造一家伟大企业并持续发展、基业长青?黄荣年的答案,不只是自强不息。
让自己、企业与社群休戚与共,为社会、为更多人造福,是他对自己人生意义所在的定位,也是他实现基业长青的基本法则。
金光集团执行董事、农业食品部总裁2家风。
黄荣年与哥哥姐姐从小就被教育“不可以浪费”,特别是吃饭的时候,碗里不能剩下一粒米。
此外,黄奕聪也经常训导子女,信用比生命更重要,自己再怎么吃苦,也不能亏欠别人一毛钱。
所有这些,都深深烙印在年幼的黄荣年心中,并成为他日后的处世准则。
1967年,黄荣年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变故。
那一年,苏哈托政府宣布取缔印尼的华文学校、社团以及报刊,大批当地的华人子女被迫失学。
用心良苦的黄奕聪,当即安排长子黄志源与次子黄鸿年前往中国读书,之后又安排黄荣年与其他三个哥哥留学新加坡,姐姐则留在印尼帮忙打理家族生意。
初到新加坡,当时正读小学六年级的黄荣年,没时间与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充分磨合,一场大考就摆在眼前——他必须通过当地的会考,才能顺利升读初中。
这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新加坡的各项教学体系相较于雅加达都更为成熟、完备,加之黄荣年原先一路跳班,各科底子都不太牢固,备考压力空前巨大。
黄奕聪适时为他聘请了家教,于是每周末为善竞争 分秒必争—金光集团执行董事、农业食品部总裁黄荣年黄荣年(Franky Oesman Widjaja)位于印尼金光集团总部的办公室,可以从36楼的落地窗边俯瞰雅加达。
全球华商名人堂——袁天凡
而且先后荣获英国品牌质素评审机构超级品牌之香港超级品牌奖亚洲超级品牌颁发之超级品牌奖hongkongbusiness颁发200杰出企业个人寿险大奖并连续5年获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颁发商界展关怀标志以表扬其对关心和回报社会所做出的努2004年盈科保险赞助香港公益金慈善行袁天凡袁天凡华商韬略名全球华商人堂12力及贡献
1977年,袁天凡进入到汇丰银行旗下的获多 利债券部工作,此后,又从债券部晋升至公司财务 部。到离开汇丰前,他已成为集团的公司财务部主 管,值得一提的是,30年前,一个中国青年在外资 公司出人头地,绝非易事。
1985年,袁天凡离开汇丰,与4位部属包括当 时已渐露头角,后来被称为“红筹之父”的梁伯韬 一起加入了花旗银行,负责为花旗开拓在香港的投 资银行业务。
2
韬华 略商
全球华商
名人堂
·袁天凡
振兴港交所
1987年10月,香港联合交易所恒生指数连续狂 泄420点,跌幅达到11.3%,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单 日下跌点数。更不幸的是,恐慌中的交易所还做了 一个相当错误的决定,他们在当周的其余时间里关 闭了交易所的大门。当交易所在第二周周一(10月 26日)复盘时,市场再次暴跌了33%,一时风头无 两的交易所和结算公司几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交易所最重要的还是处理好股票交易和结 算,这才是核心。”他回忆说,“当时,交易所对 外说是采用了电脑自动化系统,其实那只是一个交 换信息的系统,只不过以前的信息是在黑板显示, 而当时已经采用电脑显示了,在交易环节上,它还 是要交易员去打电话,查资料,人为的操作。真正的电 脑自动化系统是可以直接交易、处理业务的系统。”
全球华商名人堂——林如光
从一张渔网走出的世界级企业家——印度尼西亚嘉丰集团董事长林如光现今,15岁卖掉渔网开辟新天地的林如光,已经是印尼工业界少有的取得世界级行业成就的企业家之一,由他创办的嘉丰集团已是印尼家喻户晓的玻璃器皿王国,同时,他也是世界最大玻璃器皿制造厂商的企业家之一。
而且,他们的成就还不局限于玻璃器皿。
多年来,本着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理念,林如光领导嘉丰集团从玻璃逐渐发展到其他行业,如搪瓷炊具、不锈钢餐具、模具、印花铁罐、包装纸箱、建筑材料、通讯、金融服务以及房地产等等,不但推动了公司的业务发展,也为印尼人民创造了数万个就业机会,进而带动社会的繁荣。
同时,林如光也是最早到中国投资的印尼企业家。
早在印尼与中国断交的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在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的亲自支持下,以新加坡企业家的身份到天津投资,成为第一个到天津外商投资开发区投资的外商……少年雄心 破釜沉舟开新篇祖籍广东陆丰的林如光,出生在印尼苏门答腊的浮罗甘扒,一个仅3.7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多人,无水电供应,医疗设备欠缺,以务农为主的小岛屿。
生于那个时代的一代人,几乎都是在艰苦中成长,林如光尤其如此。
15岁,他的父亲林启恩就去世了,一夜间,人从少年到成年。
林启恩先生生前经营渔网、渔船租赁及渔网维修,虽终年辛苦卖命,却也无法改变家庭与生活的窘境。
去世后,他留给全家的唯一财富就是他生前使用的渔网,而且只有一张渔网。
一张渔网,一个陷入崩溃边缘的家庭,一位暗夜忧叹的母亲……一切,需要一位15岁的少年面对。
这很残酷,但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林如光却想要改变。
过去无法改变,他把目光放远未来。
父亲走后,除了悲伤,他想了很多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好的办法。
三天思考之后,他找到母亲,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渔网卖掉,改做其他生意。
母亲被他的想法吓了一跳,这相当于一个农民要扔掉锄头,抛弃土地。
但林如光态度坚决,因为他不想再做农民了。
小小的林如光似乎已经找到为什么父亲如此勤奋他们还要如此贫寒的原因,因此,他想走出一条新路来。
全球华商名人堂——廖伟麟
2华商韬略·李壮/文继承者 创业家——香港纪惠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廖伟麟在世界经济饱受欧债危机拖累之际,香港仍是一派繁荣。
尤其是香港地产,楼价指数步步走高,尽管有“冰与火之间”的悲观论调,但香港地产大亨们依旧看好后市。
香港纪惠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廖伟麟(Jeffrey)就是其中一位,他继续看好未来甲级商厦的升值潜力,并持续寻找新的投资契机。
与此同时,他也在密切观察地产市场,稳健为先。
入行9年,“玩票”般地将个人资产做到10亿港币,帮助公司资产从数十亿港币放大到200亿港币,廖伟麟的判断很少脱离“靶心”,他在蓄势力推动公司实现更大发展。
如果说做好公司是他的本分,那么在而立之年,他也着力让家庭得到照看。
廖伟麟说:“未来5到10年,我们主要的发展计划是将公司现有的一些大型住宅及商厦进行重建或翻新,来增加资产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打算给家人建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宅院,让我们一家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名门之后当聚焦廖伟麟时,媒体常常会自然联想到他的显赫身世。
廖伟麟的祖父是香港银行家廖宝珊,父亲是廖宝珊第八子廖烈正,母亲廖汤慧霭(廖太)。
从祖父到父母辈都是香港地产、中资银行的领航者,他们在不同的时代持续将廖家事业推向前进。
廖家开基者廖宝珊最为传奇。
1941年,廖宝珊还是一位在饱受战乱之祸的香港街头看招工广告的内地人。
几年后,他就开始投资地产、创办银行,廖家迅速崛起为香港闻名的大家族。
到了廖烈正这一代,几位弟兄共掌廖创兴银行(现为创兴银行),廖烈正扮演了多年的低调董事角色。
虽然香港几经经济起伏、动荡,但创兴银行的谨慎和稳健,保证了它几十年的稳定成长,至今市值超过90多亿港币。
比起家族银行,廖太创办的纪惠集团则另辟蹊径、成就非凡。
纪惠集团成立于1976年,当年廖烈正负责廖创兴银行九龙区业务。
廖汤慧霭时任廖创兴银行襄理(副经理),对地产业非常有研究的她早有投资地产的想法,并得到廖烈正数百万资金支持,于是正式创立伟邦投资公司(纪惠集团前身),开始涉足财务地产。
华商人物 l 那些在投资巨损中大放光芒的人生(二)
图注:黄鸿年,新加坡著名投资家,华商名人堂荣誉总编辑华商人物|那些在投资巨损中大放光芒的人生(二)黄鸿年是东南亚最具影响和成就的金融投资家之一,有“股市金手指”之美誉。
他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总能在环境不好的时候赚大钱。
1997亚洲金融风暴,他家族的金光集团(当时及目前印尼最大的财团之一)深陷困局,而独立家族之外创业的他却高卖低买赚得盆满钵满。
伊拉克战争、“9·11”事件以及2003年的“非典”,每次危机他也都是大赢家。
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他几乎也成功躲过并不亏反赚。
一个经典案例是:2008年9月16日,世界保险业巨头AIG(友邦母公司)可能沦为“下一个雷曼兄弟”的消息满天飞,纽约股市开盘不久,其股价便下跌70%至1.25美元。
正想着如何为李光耀庆生的黄鸿年,认定AIG这样拥有雄厚不动产和较为保守财务报表的巨无霸,美国政府不会让它倒闭,在“我有种无畏的感觉”中以均价1.80美元买入其股票,笑言将其作为献给李光耀85岁的生日礼物。
当日,美国政府便出手以850亿美元挽救AIG,其股价也翻番。
之后,黄鸿年抛掉股票,获得177%的收益,将之全部捐献给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
但几乎就在同时,他却遭遇到人生中最大的投资失利。
当年10月,他即因为通过花旗银行投资外汇与债券遭遇到超过10亿新币,约6.3亿美元的损失。
虽然,他当时就认定是花旗银行私人银行部门多次向他提供了“不正确资料”,进而导致他误以为按金盈余(margin surplus)比实际上多,所以买入更多外汇合约进而遭遇亏损。
但当他发现实际的交易曝险时,依然果断决定终止所有交易,进行平仓,并接受了这笔约6.3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图注:本文作者毕亚军与黄鸿年留影面对巨大的损失,很多人都担心黄鸿年会难关难过。
但他却很快坦然面对,他后来回忆,这笔钱原本是用来做慈善的,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他也曾伤心、痛苦和不敢相信,但一天之内他便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全球华商名人堂——胡敏珊
创造由中国人建立的奢华品牌——香港香梦地集团主席及行政总裁胡敏珊在百度和google输入胡敏珊,可检索出数万条信息,中国十大美女CEO,香港钟表女王,中国时尚界最美女老板等等,是大多数检索出的信息对胡敏珊的印象评价。
美貌,美女,也是很多人提起胡敏珊时特别强调的话题,但她自己更希望人们只以CEO的标准来看待她。
“我要所有人都知道,胡敏珊是一个business woman。
”她在一次媒体访问中语气坚定地说。
做一个成功的“business woman”,并不是胡敏珊心血来潮的冲动,而是她踏入商界这些年来,对自己的坚定承诺。
敢于尝试的天生企业家小时候,胡敏珊的理想是做音乐家、舞蹈家及时装设计师,并为实现这些梦想做了很多功课。
因为天生丽质,在二十岁以前,她还做过兼职模特儿,被维他奶、KONICA相机、旁氏护肤品在内的许多著名品牌选择为形象代言人并为其拍摄广告。
在这些时间里,胡敏珊对做模特始终不太满意,虽然以她当时的表现,这会有不错的发展前途。
不过,那时的她,希望在自己的事业旅途上有更多的自主性,但那时也没想过日后会踏上从商之路。
后来在一次机缘之下,胡敏珊接手了母亲的成衣生意,与时尚界的商业世界接触一段时间之后,她开始会以商业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并且慢慢培养出对营商的兴趣。
胡敏珊天生富有企业家的特殊气质——创新精神和敢于创新的勇气。
她富有想象力、好奇心,敢于问出新问题,构想新世界。
“小时候,我已经急迫不可待地想快点长大,因为好奇心很强,常常想尝试不同的事物,所以常问东问西的,连母亲亦笑称我为‘问题儿童’。
犹记得我会问:‘为什么没有柠檬味的可口可乐呢?’,谁知道十多年后真的出现了柠檬味的可乐。
”她回忆说。
胡敏珊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喜欢求新求变,尝试不同的生活和挑战,如果你问她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恐怕她会回答,是一成不变的生活。
成功的前提是敢去尝试,这是胡敏珊在小学一年级时就已从实践中体会出的道理。
那是在一次全校文艺表演会上,没有一个小朋友敢代表最低年级上台表演,这个时候,一年级的胡敏珊站出来了。
市场营销管理导师黄老师简介
黄老师市场营销管理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管理学博士台湾地区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台湾地区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士曾任:日商大塚制药——销售代表美商永生细胞——新事业开发处处长瑞士商山德士(诺华前身)——产品经理生宝脐带血银行科技——销售及市场部经理荷商欧嘉隆大药厂——国际产品经理(荷兰)美商默莎东大制药——抗生素线营销经理(香港)美商合富生化科技——华东华南大区经理(上海)台湾尖端先进生技医药股份——检测试剂处处长(台湾)英商葛兰素史克大药厂——亚太地区运营经理(新加坡)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访问学者及兼任高级研究员(2011年负责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第一届世界华商论大会总筹划)现任:清华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MBA中心教授,讲授《品牌管理》、《渠道管理》、《市场营销》北京博观责实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博士,受过医药生命科学、系统动态学、市场营销管理及精神动力学等专业训练,能迅速为品牌找到差异点,不断引领业界提升对品牌管理的研究深度,在三星集团、SK集团、中国石化、华润地产、中航集团、强生集团、诺华制药、拜耳制药、威意特汽车等众多大型知名企业中进行了商业实践。
目前是台湾及大陆地区高校教师,培训足迹遍及清华、北大、复旦、台湾交大等各高校,其中在北京理工大学MBA中心的《品牌战略管理》所获评分为最高分。
黄博士,致力于对高级品牌人才及领导者的培养。
黄博士,专业从事品牌战略管理30余年,曾到荷兰、新加坡、韩国、瑞士、香港等工作学习与访问,历任多家美、英、欧、日等外资企业及本土企业,负责研发、生产、市场营销、国外新产品引入、国外新市场开拓、技术导入及输出公司运营等工作,聚焦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战略管理。
教育背景:【2007年-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管理学博士(连续三年获得台灣奖学金,博士论文经高校友人整理后,以第三作者发表于International Marketing英文期刊。
全球华商名人堂——胡应湘
胡应湘在中国内地修建第一条高速公路——广深高速时,一位忠厚的老工程师告诉他,我们这里不比香港,连自行车都买不起,你还是别修什么高速路了。
他说,我了解,但我们得知道,香港也是这样发展过来的。
应湘胡·胡应湘名人堂全球华商1远见、实干、勇敢的中国人——香港合和实业集团主席胡应湘素称“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常常提醒那些不想被社会淘汰的企业家,应该多思考未来,并以5年为期,去思考未来5年的世界,但也不要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因为那样往往得不偿失。
而胡应湘却是一个喜欢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的人,这让他常常感到孤单,并饱受争议。
广深高速在10年后才得到广东省政府领导的结论:“我们之间的争论,是先进与落后之争,你代表先进。
”而他早在1983年就提出的港珠澳大桥构想,更在20多年后才得到共识。
因此,他说自己:“我不是商人。
”创造亚洲之巅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胡应湘对自己最准确的定位是工程师,最大的爱好就是绘图并把图纸变成现实。
胡应湘1935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花县(现广州花都区)。
父亲胡忠在他出生时,已享有“的士大王”的美誉。
1941年香港沦陷,家族产业被没收后,胡忠老先生自己留在香港,让家人陆续回到内地,祖国的多灾多难也因此在胡应湘幼小的心里烙下了印记。
胡应湘说:“从小,数学就是我的强项。
我对成为一名律师或者是作家等等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职业都要写很多字,说很多话。
而数学就简单多了,答案只有‘正确’或者‘错误’。
”这个强项为他日后学习工程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只有“正确”或者“错误”的思维,则常常让他在关系复杂的商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得罪很多人。
“原则上,我从来不会妥协。
”他说:“工程师最重要的是以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因此,他说话办事,从来都是直来直去。
念完高中以后,胡应湘曾经有过不再上大学的想法。
是母亲改变了他。
“她说,你们年轻一代一定要读书,一定要读大学,我们家不管有钱还是没钱,但是要念书的话,多少钱都拿得起。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潘伟明:命运由自己掌握
全球华商名人堂|潘伟明:“命运由自己掌握”很多人都思考过命运的问题,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了解自己的命运到底由什么掌握。
于是就有人感叹人生不公平,命运不眷顾。
其实,我们应该清醒,命运是由自己掌握的,决定我们如何生活,决定如何面对人生,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只要我们敢于面对,敢于给自己机会,就可以做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人生是我们自己用一步步的脚印书写的,如果你把命运玩弄在掌心之间,随意挥霍它,那么命运就会给你惩罚。
相反,你好好地利用了时间,把握了命运,你就会得到人生的奖赏。
李嘉诚说过:“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
”李嘉诚原本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在学习上有着过人的天赋。
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
然而,世事多变,抗日战争爆发,潮州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李嘉诚不得不随着家人一起逃往香港。
这一次剧变,改写了李嘉诚的人生。
来到香港没几年,李嘉诚的父亲就去世了。
为了担起照顾母亲、抚养弟妹的重担,他被迫停学,开始在茫茫的人海中挣扎奋斗。
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茶楼泡茶扫地,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他每天总是第一个达到茶楼,最后一个离开茶楼。
辛苦而困难的3年过去了,17岁的李嘉诚在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推销是一门十分复杂而且不容易学会的工作。
李嘉诚酷爱读书,每天白天工作晚上还要买些旧书来自学,学完的旧书再拿到旧书店去卖,再用卖掉书的钱买新的旧书。
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节省了很多钱。
最初,李嘉诚向客户推销产品之前,心情总是十分紧张。
于是他就在出门前或者路上把要说的话想好,反复练习,从而成功地克服了紧张的心理。
渐渐地,李嘉诚发现自己不仅推销有术,而且大有潜力。
他那与生俱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适合于做推销员。
他总是能凭着直觉看出客户是什么类型的人物,并且能马上了解客户的心理和性格,从而定好相应的推销策略。
李嘉诚经过几年生活磨砺之后,逐渐成熟起来了。
全球华商名人堂 l 黄鸿年:相见不如怀念
黄鸿年
全球华商名人堂|黄鸿年:相见不如怀念
黄鸿年出生于印尼苏拉威西岛望加锡一个显赫家庭,他的父亲黄奕聪是印尼首屈一指的,与林绍良齐名的财团领袖。
1960年,12岁的黄鸿年被父亲安排到中国读书,下放山西做知青期间,黄鸿年遇到了自己的初恋。
那是山西体操队一位聪慧漂亮、充满灵气的女孩。
“我一看,整个人都呆住了,心想这不就是我梦中的小仙女吗?”经过朋友介绍,他们开始往来,这也成为黄鸿年在艰苦生活中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幸福源泉。
但幸福太过短暂。
因为“黑五类”加“海外关系”的背景配不上对方的革命家庭出身,女方的父母坚决反对。
不久,他俩被强制隔离了。
一段刚刚萌芽的纯洁恋情被严酷扼杀。
“这段恋情前后只有3个月,过后却搞得我3个月不能吃不能睡。
”痛苦绝望之极,黄鸿年决定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回到了印尼。
但那段初恋的回忆让黄鸿年久久难以忘怀。
后来黄鸿年娶了国民党高官的女儿做太太,他感叹命运的安排,但又说,“我相信命运。
但并不迷信。
”多年后,黄鸿年在中国展开投资计划时,他特意把第一个项目选在了山西。
而这其中,也多少包含了一些对初恋女孩的特殊情怀。
在太原迎泽宾馆总统套房,大门打开,一位略显苍老的中年妇女站在他的面前,生活的压力和岁月的磋砣明显地写在她的脸上。
黄鸿年楞住了,脑子一片空白,以致对方削了一个苹果递给他时,愣在那的黄鸿年竟然忘了去接。
也许,在他记忆中的,对方还是很多年前那个站在雪地上,松树前,银装素裹的世界里,那么纯净,那么美好的青春少女……只可惜,岁月已经将这一切留在了过去,所谓相见不如怀念,大抵如此。
1。
海外华商经营模式的社会学剖析
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2期海外华商经营模式的社会学剖析龙 登 高 内容提要:作为移民及其后裔,华商在主流社会的缝隙中努力寻求自身发展空间,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与机能在异域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得到延续和发展。
家族(包括拟制家族)的凝聚力因外界的压力与共同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强化,企业通过不透明的封闭式经营而高效运作。
源自祖籍国的血缘与地缘纽带,以其宽泛的弹性成为华侨华人社会有效的粘合剂,具有差序性特征的各种关系圈构成的商业网络为家族式企业经营提供了经济活动的便利舞台,人际信用以关系圈内有效的道德约束成为独特的商业机制,填补了不健全与无保障的法制真空。
在内幕交易换取的政治保护伞下,华商以独有的经营方式谨慎而顽强地拓展着经济空间。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种带有强烈传统色彩的别具一格的经营模式在东南亚等地取得了成功,但现代化的自我改造仍是华商企业面临的日趋紧迫的重大课题。
当东方热衷于学习西方经营管理经验时,海外华商的成功引起世人对其经营模式的浓厚兴趣,90年代西方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指向了华商企业。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断言,海外华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家,一种大企业管理的新形式随着华人经济力量的崛起而产生(王鹏翔,1997)。
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中文名:凌涯桥)对华商经营方式推崇备至,他甚至不无极端地认为,华人企业没有必要借鉴西方模式,当东方的管理方式颇见成效时,又何必效仿西方?(奈斯比特,1996)全面探讨海外华商经营模式,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力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并深入到与之紧密相关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经济条件、国际环境等诸多层面进行考察,以寻求海外华商经营别具一格的重要特征。
一企业的家族式经营无疑是传统社会的产物,它何以能延续至今,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取得非凡的成功,成为海外华商经营最引人注目的突出表征?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细胞,也是工商业经营单位。
早期的华商企业规模较小,都是家庭式的作坊与店铺,所谓夫妻店、父子店之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红云第四届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重庆金科实业集团董事会主席从1998年的“金科花园”第一役,到2008年的“成长性TOP10”中西部排名第一、再到2011年的成功上市以及全国化发展与扩张,黄红云率领金科集团在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缔造了一个房地产品牌传奇。
获得卓越事业成就的同时,黄红云更积极担负社会责任。
2012年8月28日,黄红云当选第四届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开始在更高和更广层面引领民营经济的发展。
1高品质地产社会企业家标杆—第四届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重庆金科实业集团董事会主席黄红云2013年8月3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2013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
重庆共有13家企业上榜,作为“渝派地产”领头羊的金科集团,以营业收入235亿元的业绩,排在全国企业第437位,首次跻身500强之列。
不仅如此,金科还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地产品牌价值10强”榜单。
2013年品牌价值达57.07亿元,产品实现了别墅、洋房、高层公寓、商业等全业态覆盖,并已形成王府系列、廊桥系列、东方系列、世界城系列等八大系列产品线。
卓越进阶 地产业态全覆盖当黄红云1998年从涪陵进入重庆主城区发展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他的选择,而现在看来,那应该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了。
当时,年纪轻轻的黄红云已经跃升为涪陵当地颇具影响的地产开发商,他带着两个合伙人开着一辆桑塔纳,轰隆隆地驶入重庆城,在江北区租了办公室,悄然掀开了新的一页。
黄红云在重庆的第一个项目就一鸣惊人。
他拿下一块位于江北区五黄路片区的土地。
当时,这是主城区地产大佬不屑一顾的不毛之地,但黄红云前瞻性地看出这个与重庆CBD解放碑只有一江之隔的地段的光明前景,把身家性命3000万元人民币都投向这里,开发了在主城区的第一个大项目—金科花园,大获全胜。
首战告捷为黄红云积累到新的财富、人脉以及信誉,也坚定了他在主城区立足发展的信心。
他随之成立金科集团,以金科花园的成功经验,乘着直辖的机遇,大步开启在重庆主城区拓荒筑城的步伐,公司也日新月异地发展壮大。
2003年,金科跻身重庆“地产五强”排名第四位;2005年,金科跻身全国房企50强,位列重庆第二大专业地产企业; 2004年开始,金科着手制定全国发展计划。
2006年,集团分别在长沙、成都等地设立办事处,并相继在无锡等地获得土地。
其间,黄红云还引进了美国嘉迈基金投入4亿多元人民币壮大资金实力。
2008年地产业进入寒冬期,金科集团逆势而上,以“不裁员、不降薪、不降低产品品质”的“三不”政策坚强过冬,并在当年实现100亿元销售任务。
2009年,金科的全国布局开始发力,公司的重庆以外项目销售首次超过本地。
也是在这一年,“金科房”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金科地产获得“稳健性TOP10”全国前三排行,由此正式迈入中国一流房企行列。
2011年5月27日,中国证监会核准ST东源以新增908498204股股份吸收合并重庆市金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金科地产正式进军A股市场。
在推动资本运作、做大做强住宅地产的基础上,金科还在2012年大手笔打造了集团在重庆主城的首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同时也是首个产权式购物中心—金科廊桥天都。
2013年,位于重庆主城的另一商业综合体项目—金科时代中心也正式亮华商韬略·李京淑/文23相。
此外,金科在重庆首个集旅游、文化、养老于一体的旅游地产项目—金科中华养生城也正式面市,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同时,金科还进一步强化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围绕房地产行业,稳步开展项目投资与股权投资。
其中,自2006年就已开始运营的五星级酒店品牌“金科大酒店”,目前已经开业两家。
“苏州金科大酒店”与“开县金科大酒店”也将在2013年择日开业;此外分布于湖南长沙、浏阳,江苏无锡及山东等地的7家酒店,也都在施工建设中,连锁化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历经16年发展,目前金科总资产已达到570亿元,集团已进入重庆、北京、四川、江苏、湖南等省市的29个城市进行房地产开发,全国在建项目达50个,产品实现了别墅、洋房、高层公寓、商业等全业态覆盖。
2013年金科在土地市场上积极布局,截至8月初,金科共斥资46.7亿元拿地12块,面积达540万平方米。
目前,公司土地储备可建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
根植重庆 蓄力深耕中西部与很多“先做大再做强”的企业不同,金科选择的是一条“先做强再做大”的道路。
黄红云在总结金科发展策略时说:“一是坚持‘有质量的理性增长’,二是追求‘绩优稳定下的市场规模’。
”金科一开始就不简单追求规模化,而是以“绩优”和“稳定”为前提的。
正因为如此,金科成就了“进入一个区域、成熟一个区域”的开发模式。
在10多年的发展中,金科集团一直在重庆扮演着城市扩容发展先行者的角色。
他们总是率先进入开发新区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新区域变为城市开发热土。
2007年年末,金科写下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笔。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以无锡、成都、重庆、涪陵为根据地,四城连动,八盘齐开,成为重庆地产界有史以来的最大手笔。
同年11月,金科集团还北上首都,成功取得位于昌平区小汤山镇的一块150余亩的土地,在此后推出了金科·帕提欧、巴登假日等项目。
2011年集团上市后,金科还进一步制定了“622战略”和“1030战略”,明确了深耕以大重庆为核心的中西部地区,布局继续向下延伸(以二、三线城市为主,以一、四线城市为辅)的发展策略。
2013年,伴随着中国城镇化战略成为国家战略,金科的“1030战略”也升级为“1060战略”,即用10年时间,进入中西部地区的60个重点城市,金科房已经在全国多个地方成为当地宜居的标杆成为中西部地区开发的领导者。
目前,金科除在重庆、北京、湖南、江苏等地继续拓展之外,还先后进入西安、新疆、贵州、昆明等地布局,并计划在全国建设10个“金科大社区”。
其中重庆2个,湖南3个,四川1个,江苏2个,陕西1个,新疆1个。
在2013年8月中旬举行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黄红云凭借服务中国城镇建设的前瞻定位以及为城镇化建设创造的有益价值,独揽“中国城镇化建设贡献企业”及“中国城镇化建设特别贡献人物”两项大奖。
金科也适时亮出了自己的全新定位—“城镇建设服务商”。
2013年以来,金科新增项目绝大多数布局于中西部地区,预计未来三年,在中西部区域内将实现领导者地位。
然而黄红云亦明确表示:“金科不论发展多么强大,过去、现在、未来,总部都始终在重庆。
”至2012年,金科已经在重庆主城、永川、涪陵、合川、璧山、荣昌等七个区域共布局32盘。
除了已经成熟的天湖大社区、五黄大社区等之外,正在形成主城茶园大社区:金科世界城、雷家桥项目;大学城社区,永川金科社区:金科阳光小镇、金科中央公园城;开县金科社区:金科开州府;合川金科社区:金科世界城等。
其中,仅2012年开发销售的项目就达16个。
黄红云说,所有的金科产品都有五大产品观—生态观、人文观、文化观、公平观、效率观,而这五观统统因细节而卓尔不群。
通过做好每个细节,金科实现“楼楼精品”与“质量零缺陷”的目标,十年如一日,获得了包括中国房地产业界最高奖项—詹天佑大奖在内的诸多权威认可。
创新发展 领跑行业新理念2012年2月28日,由重庆市政府组织评选的2010至2011年度重庆民营企业50强正式发布,金科首次荣登榜首。
黄红云说,这是对金科专注地产16年最大的荣誉。
金科从一开始就注重创新,早在1999年就设立了“创新奖”,10万元奖励起底但不封顶。
2002年起,每个公司员工都根据工作职能为公司提合理化建议并实施奖励,最高奖励甚至高达上百万元。
创新,已成为企业领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002年开始筹备的金科·中华坊是金科早年的一个经典创新项目。
其间,中国建筑设计界西风劲吹,住宅开发狂炒欧美概念。
黄红云认为应该“建造中国人自己的房子”,于是请了四家设计单位共同设计,历时两年反复修改,充分发掘东方文化的魅力,开发了重庆首个传统民居的现代版本项目—中华坊。
中华坊占地18万平方米,它在建筑布局、体量、比例、色彩和空间处理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传统民居色彩淡雅、体量轻巧、尺度适宜、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通过马头墙、垛头、屋脊、栏杆、庭院、天井等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使传统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在现代生活空间中实现完美融合。
中华坊开盘几天就被抢购一空,荣膺“中国名盘”称号,被誉为“重庆民居第一城”,后来更成为重庆的旅游景点之一。
很多地方领导参观中华坊之后,纷纷邀请金科集团去当地“复制”中华坊。
不仅如此,金科在花园洋房上的创新建树更堪称中国典范。
从第一代花园洋房天籁城·美社开始,金科至今已在花园洋房上持续七代创新,从未停歇。
天籁城·美社是金科的第一代花园洋房,它采用美式洋房设计,在产品线上首次以“四度空间,五亲住宅”的具体内涵,清晰定义了花园洋房这一全新的物业形态。
在规划上则采用“院”“错”“露”“退”等空间艺术手法,实现了人景交融、群体和私人空间的平衡,金科也因此被称为是“花园洋房之父”。
之后,金科相继推出了天籁城·紫园、天湖美镇、云湖天都、东方王榭、10年城、阳光小镇等花园洋房升级产品,不断围绕“无院不成家”的核心理念,做足院落文章,致力创造富于中国传统精神的现代居住社区,不断树立中国花园洋房新标杆。
值得一提的是,金科是中国房企中除万科外获得国家专利最多的企业。
目前,金科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空中院馆、X+1夹层、原创中国洋房、别墅级洋房”四项国家专利。
其中,“空中院馆”实现了室内庭院与室内所有功能区的共享互联,是一个微缩的现代中国民居庭院。
“X+1夹层”则运用了“魔幻X+1”的户型设计手法,使购房者拥有可以根据自我需求灵活调整的复式居住空间。
与此同时,伴随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金科也率先在节能住宅设计开发上迈出步伐。
首先,金科45以项目为载体,从前期的设计到后期的评估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
在节能上,金科贯彻“做好每一个细节”的理念。
比如为达到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不仅在墙体选材上慎之又慎,同时所有的窗户均采用具有隔热、降噪作用的中空Low-e玻璃。
同时,金科在屋面植被上也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出几乎不需要洒水而且能够耐高寒和高旱的屋面植被,铺在屋面上至少能降低20%的能耗。
金科还与社会力量通力合作,打造节能住宅,例如与重庆大学进行联合研究,探索如何通过调节房屋的户型朝向、建筑材料等关键细节,实现全方位节能。
践行公益 社会价值大于企业价值在不断攀登行业新高峰的过程中,黄红云一直秉持一条雷打不动的企业发展准则—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团队价值大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大于企业价值。
自公司成立以来,金科向教育、体育、农业、抗震救灾、扶贫和帮助困难群体等社会公益性事业捐款累计超过1.42亿元,投入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高达数亿元,拉动社会就业10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