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之路无悔我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之路无悔我生
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也拉开帷幕,我有幸完整地参加了这轮课改,感想与收获颇多。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新课程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与行为的变革,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参与第一轮课改的切身
体会。

一、要转换教师角色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容易受传统观念影响走入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

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对着教材照本宣科,无视学生反应;学生匆忙做笔记,没有思考质疑的时间,课堂上基本没有师生互动,二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

而采用新课改提倡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放手不管了。

其实,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如果没有了岸的约束,河水就会肆意泛滥。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组织者”“引导者”,既要让这河流滚滚向前,又不能让
它冲出堤岸,这样,“对话式”教学就有了保障,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平等、开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

比如我在教郁达夫的散文《江南的冬景》时,设计了几个问题:本文所说的江南指哪里?用原文中的一些词语概括江南冬景的特点;再用一个字概括江南冬景的特点。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就有些五花八门,有的说是“美”,有的说是“冷”,有的说是“旱”……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其实,之所以有这些回答,还是因为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课文。

我耐心地引导学生再次梳理文章,学生这才发现每一段都是围绕“暖”字展开,充分体现了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

在这节课里,教师就充当了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既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又教给了学生思考的方法。

当然,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保证师生对话正常有序地进行。

当学生各执己见、不能互相理解而争执不下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对话双方的思维错位,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发、增长见识、发现自己的缺点,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二、要有质疑精神
古语说得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求学的人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敢于怀疑。

有些教师和学生总是十分相信
教材,认为书上的就全是对的,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虽然内心也有些怀疑,但还是告诉自己:“书上的总没错吧?”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畏首畏尾,教师要敢于怀疑教材,这样教出的学生也才有创新精神。

比如,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中就有一些注释上的明显错误。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原文有一句是:“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注释解释为:“形容离自己很近。

”这是一个明显错误的解释,就是没读全文的人,单看这一句,也知道该解释成:“那么,几个州的所有的土壤,都在坐的席子下面。

”很明显,柳宗元这是在说明自己此时所处的位置高,视野很开阔,怎么能说方圆几千里的土地离自己很近呢?另外,苏教版知识点的模糊性也让人难以信服。

但凡有高考备考经验的教师在教文言文时都在强调翻译时尽量字字落实,尽量直译,这样,学习的语言才会扎实。

但是,我们发现苏教版却多为意译。

比如,还是上面的柳文,注释将“莫得遁隐”译为“尽收眼底”。

大意肯定对,但是如果这样教给学生,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很笼统,若问其中每一个字的意思,他们肯定还不会,这就等于没有学语言。

如果学语言只学句,不学字,那就是“空中楼阁”,终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因此,我们的教师、学生,当你看到教材时,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要敢于提出大胆的怀疑与见解,于人于己都不失为一种提高,就像西方一位哲人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三、要留一段空白
有些教师下课后经常会说:“讲了整整一节课,快累死我了。

”我不禁为他感到悲哀。

他的确是一位敬业的老师,他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但他又是可怜的,因为他不知道学生真正需要什么。

其实,我们教师大可不必这样辛苦,你要学会劳逸结合,每节课都应该留下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把本节课的内容再回顾一下,有些没顾上抄的笔记赶紧补上,有些没听懂的地方再问问老师,这样,学生不仅学有所获,教师也能发现这节课的不足,可能有些知识点还要再强调一下。

而且,实行新课改以来,我在每节课上都会给学生留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很会把握这段时间,有的赶紧背诵,有的赶紧把知识难点抄到错题本上,有的举手提问,积极性相当高,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化用齐秦的一段歌词,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说:“给我一个空间,没有人走过,让我独立思考;给我一段时间,没有人打扰,让我自己回味。

”把课堂交给学生,他们才是45分钟的真正主人。

新课改已经上路,而且会走得更远。

愿每一个投身于课改的教师,在这条路上,能够边走边想边总结,相信我们会将这条路走得更踏实,多年后回首来时路,我们能够坦然地说:“这一路我走得无悔无憾!”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一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