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MCU架构详解与主流MCU介绍
STMCU低功耗产品系列详解
Clock Controller
Debug ModuleSWIM
Up to 41 I/Os
PVD
Xtal 32,768 KHz
DMA
12 bit DAC
2xComparators
Boot ROM
LCD driverUp to 4 x 28
1x16 bit TimerAdv Control3 Channels
超低功耗微控制器平台的关键词
低功耗的承诺从STM8L到STM32L完整的低功耗微控制器平台采用最新、超低漏电流的工艺极大的改善包括动态和静态的功耗高效率的承诺由于采用最新的架构,性能/功耗比达到新高运行模式功耗低至:150 µA/MHz在低功耗模式下,仅需 350nA,SRAM和寄存器数据还可以保留优化的产品分布采用通用单片机从8位到32位全覆盖的策略针对特殊的应用,提供片上集成的安全特性最佳的性价比
64 pins LQFP(10x10)
STM8L152M84 KB RAM
STM8L151M84 KB RAM
80 pins LQFP(14x14)
STM8L101 8K 结构框图
SPI
USART
I²C
2x16 bit Timer2 Channels
1x8-bit Timer
Ind. Wd with 38KHz int.
所有都包含:
USART, SPI, I2C
看门狗(STM8L15x 具有双看门狗)
多通道16-bit 定时器
内置 16 MHz 和 38 kHz RC 振荡器
复位电路(上电复位,掉电复位)
Up to 8 KB Flash
STM8L101
Up to 1.5 KB SRAM
无刷电机及其控制方案MCU讲解
无刷电机及其控制方案MCU讲解一、电机(马达)分类1.DC电机2.AC电机有刷电机是传统产品,在性能上比较稳定,缺点是换向器和电刷接触,使用寿命很短需要定期维护及更新。
相比之下,无刷DC电机由电机主体和驱动器组成,以自控式方式运行,无论是电机使用寿命、还是性能效率方面,都比有刷电机要好。
从电流驱动角度来看,无刷直流电机可分为正弦波驱动和方波驱动。
通常,以方波驱动的电机称为无刷直流电机(BLDC),正弦波驱动的电机则为永磁同步电机(PMSM)。
无刷直流电机,跟永磁同步电机,基本结构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控制器电流的驱动方式不同。
二、无刷直流电机(BLDC)讲解BLDC电机中的“BL”意为“无刷”,就是DC电机(有刷电机)中的“电刷”没有了。
电刷在DC电机(有刷电机)里扮演的角色是通过换向器向转子里的线圈通电。
那么没有电刷的BLDC电机是如何向转子里的线圈通电的呢?原来BLDC电动机电机采用永磁体来做转子,转子里是没有线圈的。
由于转子里没有线圈,所以不需要用于通电的换向器和电刷。
取而代之的是作为定子的线圈。
BLDC电机的运转示意图。
BLDC电机将永磁体作为转子。
由于无需向转子通电,因此不需要电刷和换向器。
从外部对通向线圈的电进行控制。
DC电机(有刷电机)中被固定的永磁体所制造出的磁场是不会动的,通过控制线圈(转子)在其内部产生的磁场来旋转。
要通过改变电压来改变旋转数。
BLDC电机的转子是永磁体,通过改变周围的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使转子旋转。
通过控制通向线圈的电流方向和大小来控制转子的旋转。
三、无刷直流电机(BLDC)优势直流电机都可以设计成有刷、或者是无刷电机,但无刷直流电机(BLDC)通常是大多数应用的首选。
不像同步电机那样,无刷电机不需要另外加载启动绕组,同时也不会出现负载突变时产生振荡和失步。
BLDC使用电子换向器替代碳刷,更可靠、更安静,运行效率更高,使用功耗也会随之减少,产品寿命也会更长,从长期使用性价比来讲,选择无刷直流(BLDC)使用都是不二的选择。
详解单片机各大分类
详解单⽚机各⼤分类单⽚机是⼀种集成电路芯⽚,是采⽤超⼤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块硅⽚上构成的⼀个⼩⽽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业控制领域的⼴泛应⽤。
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机,发展到现在的32位300M的⾼速单⽚机。
单⽚微型计算机简称单⽚机,是典型的嵌⼊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单⽚机芯⽚常⽤英⽂字母的缩写MCU表⽰单⽚机,单⽚机⼜称单⽚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个逻辑功能的芯⽚,⽽是把⼀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个芯⽚上。
相当于⼀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单⽚机只缺少了I/O设备。
概括的讲:⼀块芯⽚就成了⼀台计算机。
它的体积⼩、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同时,学习使⽤单⽚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它最早是被⽤在⼯业控制领域。
由于单⽚机在⼯业控制领域的⼴泛应⽤,单⽚机由芯⽚内仅有CPU的专⽤处理器发展⽽来。
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个芯⽚中,使计算机系统更⼩,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
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这种思想设计出的处理器,当时的单⽚机都是8位或4位的。
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单⽚机系统。
因为简单可靠⽽性能不错获得了很⼤的好评。
尽管2000年以后ARM已经发展出了32位的主频超过300M的⾼端单⽚机,直到⽬前基于8031的单⽚机还在⼴泛的使⽤。
在很多⽅⾯单⽚机⽐专⽤处理器更适合应⽤于嵌⼊式系统,因此它得到了⼴泛的应⽤。
事实上单⽚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处理器,随着单⽚机家族的发展壮⼤,单⽚机和专⽤处理器的发展便分道扬镳。
现代⼈类⽣活中所⽤的⼏乎每件电⼦和机械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机。
MCU概念及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MCU概念及如何降低生产成本1. 简介MCU(Microcontroller Unit)是一种高度集成的小型计算机系统,通常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和时钟等组成。
MCU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
2. MCU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计算机系统,MCU具有以下几个优势:2.1 小型化MCU具有高度集成的特点,可以将中央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接口等核心组件集成到一个芯片中,从而实现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
2.2 低功耗由于MCU主要用于低功耗设备,其设计目标是尽可能降低功耗以延长设备使用时间。
因此,MCU在设计上采用了许多低功耗技术,如时钟管理、功率管理等,以减少能耗。
2.3 低成本MCU的设计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它成为众多电子设备的首选。
相较于传统计算机系统,MCU的价格更低廉,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3. 如何降低MCU的生产成本在设计和制造MCU时,降低生产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下是几个可以帮助降低MCU生产成本的方法:3.1 设计简化在设计阶段,需要对MCU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合理的规划。
通过合理的功能划分和模块化设计,可以降低开发和生产成本。
同时,需要合理选择MCU的规格和参数,避免过度设计,以降低成本。
3.2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选择MCU供应商时,需综合考虑价格、质量和服务等方面。
可以进行多家供应商的比较,并选择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供应商,以降低采购成本。
同时,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获得更好的价格和技术支持。
3.3 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降低MCU的生产成本。
通过将常用功能模块设计为可重用的模块,在不同的产品中可以进行灵活组合,从而减少开发和制造的重复工作。
3.4 精确的生产计划建立精确的生产计划是降低MCU生产成本的关键。
通过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控制生产进度和管理库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
典型MCU架构详解与主流MCU介绍教学文案
典型MCU 架构详解与主流MCU 介绍典型MCU 架构详解与主流 MCU 介绍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了解到 MCU 就是基于一定的内核体系,集 成了存储、并行或串行I/O 、定时器、中断系统以及其他控制功能的微 型计算机系统,如图4.1是典型的MCU 组成框图。
目前,虽然很多厂商采用了 ARM 内核体系,但是在具体的MCU 产品 上,各个公司集成的功能差异非常大,形成 MCU 百花齐放的格局,由 于本书的重点是介绍32位MCU ,所以我们将重点以恩智浦公司的MCU 为例来介绍,这些 MCU 中,LPC3000、LH7A 采用ARM9内核, LPC2000 和 LH7 采用 ARM7 内核,LPC1000 系列采用 Cortex-M3 或 M0内核,通过这几个系列的介绍可以了解 MCU 的构成和差异。
4.1恩智浦LPC1000系列MCULPC1000系列MCU 是以第二代Cortex-M3为内核的微控制器,用于处^4.1典即的纠成椎图外耀童时元理要求高度集成和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
采用3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其运行速度高达100MHz,带独立的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第三条总线,使得代码执行速度高达 1.25MIPS/MHZ,并包含一个支持分支预测的内部预取指单元,特别适用于静电设计、照明设备、工业网络、报警系统、白色家电、电机控制等领域。
LPC1000系列MCU又分为LPC1700系列和LPC1300系列,下面我们分开介绍。
4.1.1 LPC1700 系列MCU 介绍LPC1700系列ARM是以第二代的Cortex-M3为内核,是为嵌入式系统应用而设计的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微处理器,适用于仪器仪表、工业通讯、电机控制、灯光控制、报警系统等领域。
其操作频率高达100MHz,采用3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带独立的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高性能的第三条总线,使得代码执行速度高达 1.25MIPS/MHZ,并包含一个支持分支预测的内部预取指单元。
汽车mcu简介介绍
02
汽车mcu核心功能与技术
核心功能介绍
实时控制
汽车MCU具有实时控制功能,能 够精确地控制车辆的各种系统和 部件,如发动机、变速器、制动
系统等。
故障诊断与处理
MCU具有故障诊断和处理功能, 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及 时发现并处理故障,确保车辆的安 全和稳定运行。
智能化决策
MCU能够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和驾 驶员的操作意图,进行智能化决策 ,提高车辆的驾驶性能和舒适性。
作用
汽车MCU在汽车中发挥着核心控 制作用,负责管理车辆的各项功 能,如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 车身控制、安全系统等。
发展历程与趋势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汽车电子化 的快速发展,MCU逐渐成为汽车电子 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随着技术进步 ,MCU的处理能力、存储容量和功能 不断增强。
发展趋势
产业链协同发展助力产业升级
产业链合作
01
汽车MCU产业链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
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跨界合作
02
汽车MCU企业可以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企业进行跨界合作,
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发展。
政策支持
03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汽车MCU产业的发展,推
5G技术
5G技术的应用将为汽车MCU提 供更快速、更稳定的数据传输和 处理能力,推动汽车智能化和电
动化发展。
智能化、电动化趋势引领变革
要点一
智能化趋势
要点二
电动化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舒适和便捷性的需求不断提高, 汽车MCU将不断升级,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推动,电动汽车市场将持续 扩大,汽车MCU将面临更多的电动化挑战。
典型MCU架构详解与主流MCU介绍
典型MCU架构详解与主流MCU介绍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了解到MCU就是基于一定的内核体系,集成了存储、并行或串行I/O、定时器、中断系统以及其他控制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如图4.1是典型的MCU组成框图。
目前,虽然很多厂商采用了ARM内核体系,但是在具体的MCU产品上,各个公司集成的功能差异非常大,形成MCU百花齐放的格局,由于本书的重点是介绍32位MCU,所以我们将重点以恩智浦公司的MCU为例来介绍,这些MCU中,LPC3000、LH7A采用ARM9内核,LPC2000和LH7采用ARM7内核,LPC1000系列采用Cortex-M3或M0内核,通过这几个系列的介绍可以了解MCU的构成和差异。
4.1 恩智浦LPC1000系列MCULPC1000系列MCU是以第二代Cortex-M3为内核的微控制器,用于处理要求高度集成和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
采用3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其运行速度高达100MHz,带独立的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第三条总线,使得代码执行速度高达1.25MIPS/MHz,并包含一个支持分支预测的内部预取指单元,特别适用于静电设计、照明设备、工业网络、报警系统、白色家电、电机控制等领域。
LPC1000系列MCU又分为LPC1700系列和LPC1300系列,下面我们分开介绍。
4.1.1 LPC1700系列MCU介绍LPC1700系列ARM是以第二代的Cortex-M3为内核,是为嵌入式系统应用而设计的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微处理器,适用于仪器仪表、工业通讯、电机控制、灯光控制、报警系统等领域。
其操作频率高达100MHz,采用3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带独立的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高性能的第三条总线,使得代码执行速度高达1.25MIPS/MHz,并包含一个支持分支预测的内部预取指单元。
LPC1700系列ARM Cortex-M3的外设组件:最高配置包括512KB片内Flash 程序存储器、64KB片内SRAM、8通道GPDMA控制器、4个32位通用定时器、一个8通道12位ADC、一个10位DAC、一路电机控制PWM输出、一个正交编码器接口、6路通用PWM输出、一个看门狗定时器以及一个独立供电的超低功耗RTC。
单片机详解 09MCU第2章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SP
先进后出,后进先出 SP可设,根据用户需要的容量定
(SP是地址最小的那个单元)
开机后,自动初始化为07H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分析下面程序的结果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MOV
SP,#5FH
MOV
MOV
A,#100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51单片机内部结构框图:
XTAL1 XTAL2
(*:属第二功能P3口线)
4K ROM ( EPROM) 8031无ROM 特殊功能 寄存器SFR, 128字节RAM
计数脉冲输入*
T0 T1
时钟源
定时器/ 计数器 T0,T1
8位CPU
并行I/O接口 串行接口 中断系统
字节地址D0H
进位标志位C: 表示运算结果是否有进位或借位。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AC:
低4位有无进(借)位的状况。
F0:
用户根据需要临时对F0赋予含义,通过编程设定。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RS1、RS0:
选定当前使用的4个工作寄存器
OV:
指示运算结果是否溢出。
3组(18H~1FH)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问题:
PSW 是什么?
PSW.4 和 PSW 什么关系? ---- 后面部分将介绍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任务3:
在任务2的基础上,让8个灯循环点亮 (流水/跑马)
回忆一下之前我们掌握了什么知识?
亮/灭 指令
典型MCU架构详解与主流MCU介绍
典型MCU架构详解与主流MCU介绍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了解到MCU就是基于一定的内核体系,集成了存储、并行或串行I/O、定时器、中断系统以及其他控制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如图4.1是典型的MCU组成框图。
目前,虽然很多厂商采用了ARM内核体系,但是在具体的MCU产品上,各个公司集成的功能差异非常大,形成MCU百花齐放的格局,由于本书的重点是介绍32位MCU,所以我们将重点以恩智浦公司的MCU为例来介绍,这些MCU中,LPC3000、LH7A采用ARM9内核,LPC2000和LH7采用ARM7内核,LPC1000系列采用Cortex-M3或M0内核,通过这几个系列的介绍可以了解MCU的构成和差异。
4.1 恩智浦LPC1000系列MCULPC1000系列MCU是以第二代Cortex-M3为内核的微控制器,用于处理要求高度集成和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
采用3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其运行速度高达100MHz,带独立的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第三条总线,使得代码执行速度高达1.25MIPS/MHz,并包含一个支持分支预测的内部预取指单元,特别适用于静电设计、照明设备、工业网络、报警系统、白色家电、电机控制等领域。
LPC1000系列MCU又分为LPC1700系列和LPC1300系列,下面我们分开介绍。
4.1.1 LPC1700系列MCU介绍LPC1700系列ARM是以第二代的Cortex-M3为内核,是为嵌入式系统应用而设计的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微处理器,适用于仪器仪表、工业通讯、电机控制、灯光控制、报警系统等领域。
其操作频率高达100MHz,采用3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带独立的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高性能的第三条总线,使得代码执行速度高达1.25MIPS/MHz,并包含一个支持分支预测的内部预取指单元。
LPC1700系列ARM Cortex-M3的外设组件:最高配置包括512KB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64KB片内SRAM、8通道GPDMA控制器、4个32位通用定时器、一个8通道12位ADC、一个10位DAC、一路电机控制PWM输出、一个正交编码器接口、6路通用PWM 输出、一个看门狗定时器以及一个独立供电的超低功耗RTC。
05科达MCU介绍(售前)
1
目录
1 2 3
MCU的概念与地位
MCU的分类与产品 系统平台外设
2018/1/25
2
MCU的概念与地位
2018/1/25
3
MCU的概念
MCU:多点控制单元
信息网络
KDM7620
KDV8000A
KDM7620
KDV8000A
基层视频会议
基层视频会议
基层视频会议
基层视频会议
MCU的分类与产品
2018/1/25
7
KDV8000A
产、高可靠性电信级MCU 支持4级级联,4级堆叠 单机最大携带384个用户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召开会议时使用的设备,通过MCU能够实现多 种会议功能如:画面合成、多方混音等,同时MCU负责对会议的管理及控 制的作用。
JD6000
KDV8000A
JD10000
JDS6000
KDV8000I/H
2018/1/25
CVS
4
MCU在视频会议系统中的地位
接口:
1个RS232串口
性能:
【单一性能】端口会议:24个1080P30fps媒体端口,最大12组
会议
【单一性能】非端口会议:2组画面合成全适配非端口会议或4组 不含画面合成的全适配非端口会议(大型导演会议) 【组合性能】12个1080P30fps媒体端口+2组画面合成全适配非 端口会议或4组不含画面合成的全适配非端口会议(大型导演会议)
JD6000云MCU
产品 型号
JD6000 板卡式、大容量、高可靠性电信级MCU 融入云技术的硬件云MCU 支持端口会议(MP)和非端口会议(AP),支持全编全解 单台最大支持个端口120(1080P30)接入
微控制单元简介介绍
汽车电子和智能交通领域对微控制单元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可以 实现车辆控制、安全预警等功能。
与其他技术的融合与协同发展
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
微控制单元可以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底层支撑,实现智能控制、预测等功能。
与通信技术的协同发展
微控制单元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可以满足微控制单元之间的高速、可靠 的数据传输需求。
微控制单元简介介绍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8
• 微控制单元概述 • 微控制单元的基本组成 • 微控制单元的主要技术特点 • 微控制单元的选型和评估 • 微控制单元的应用案例 • 微控制单元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微控制单元概述
定义和作用
定义
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是一种嵌入式 系统,内部集成了一系列计算机外围接口电路、处理器、存 储器和时钟电路等,具有控制、计算和通信能力。
微控制单元的功耗和性能与时钟频率密切相关。通过降低时钟频率,可以降低功 耗并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低功耗模式
微控制单元通常具有多种低功耗模式(如待机、休眠等),以在不影响性能的情 况下降低功耗。
安全和可靠性设计
加密和安全启动
微控制单元通常采用加密算法对程序进 行保护,并使用安全启动机制来验证程 序的完整性。
不同的处理器具有不同的指令集和性能,选择合适的处理器能够满足应用的需求。
处理器一般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以满足系统在能量和速度方面的要求。
存储器
存储器是微控制单元中用于存 储程序代码和数据的部件。
存储器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ROM、RAM、EEPROM等 ,每种类型的存储器具有不同 的特点和用途。
MCU 架构介绍
MCU 架构介绍Microcontroller(微控制器)又可简称MCU或μC,也有人称为单芯片微控制器(Single Chip Microcontroller),将ROM、RAM、CPU、I/O集合在同一个芯片中,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微控制器在经过这几年不断地研究,发展,历经4位,8位,到现在的16位及32位,甚至64位.产品的成熟度,以及投入厂商之多,应用范围之广,真可谓之空前.目前在国外大厂因开发较早,产品线广,所以技术领先,而本土厂商则以多功能为产品导向取胜.但不可讳言的,本土厂商的价格战是对外商造成威胁的关键因素.由于制程的改进,8位MCU与4位MCU价差相去无几,8位已渐成为市场主流;针对4位MCU,大部份供货商采接单生产,目前4位MCU大部份应用在计算器、车表、车用防盗装置、呼叫器、无线电话、CD Player、LCD驱动控制器、LCD Game、儿童玩具、磅秤、充电器、胎压计、温湿度计、遥控器及傻瓜相机等;8位MCU大部份应用在电表、马达控制器、电动玩具机、变频式冷气机、呼叫器、传真机、来电辨识器(Caller ID)、电话录音机、CRT Display、键盘及USB等;16位MCU大部份应用在行动电话、数字相机及摄录放影机等;32位MCU大部份应用在Modem、GPS、PDA、HPC、STB、Hub、Bridge、Router、工作站、ISDN电话、激光打印机与彩色传真机;64位MCU大部份应用在高阶工作站、多媒体互动系统、高级电视游乐器(如SEGA的Dreamcast及Nintendo的GameBoy)及高级终端机等。
而在MCU开发方面,以架构而言,可分为两大主流;RISC(如HOLTEK HT48XXX系列)与CISC(如华邦W78系列). 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代表MCU的所有指令都是利用一些简单的指令组成的,简单的指令代表 MCU 的线路可以尽量做到最佳化,而提高执行速率,相对的使得一个指令所需的时间减到最短。
MCU大端模式和小端模式
解析大端模式和小端模式一、概念及详解在各种体系的计算机中通常采用的字节存储机制主要有两种: big-endian和little-endian,即大端模式和小端模式。
先回顾两个关键词,MSB和LSB:MSB:Most Significant Bit ------- 最高有效位LSB:Least Significant Bit ------- 最低有效位大端模式(big-endian)big-endian:MSB存放在最低端的地址上。
举例,双字节数0x1234以big-endian的方式存在起始地址0x00002000中:| data |<-- address| 0x12 |<-- 0x00002000| 0x34 |<-- 0x00002001在Big-Endian中,对于bit序列中的序号编排方式如下(以双字节数0x8B8A为例):bit | 0 1 2 3 4 5 6 7 | 8 9 10 11 12 13 14 15-----MSB-----------------------------------LSBval | 1 0 0 0 1 0 1 1 | 1 0 0 0 1 0 1 0 |+--------------------------------------------+= 0x8 B 8 A小端模式(little-endian)little-endian:LSB存放在最低端的地址上。
举例,双字节数0x1234以little-endian的方式存在起始地址0x00002000中:| data |<-- address| 0x34 |<-- 0x00002000| 0x12 |<-- 0x00002001在Little-Endian中,对于bit序列中的序号编排和Big-Endian刚好相反,其方式如下(以双字节数0x8B8A为例):bit | 15 14 13 12 11 10 9 8 | 7 6 5 4 3 2 1 0------MSB-----------------------------------LSBval | 1 0 0 0 1 0 1 1 | 1 0 0 0 1 0 1 0 |+---------------------------------------------+= 0x8 B 8 A二、数组在大端小端情况下的存储:以unsigned int value = 0x12345678为例,分别看看在两种字节序下其存储情况,我们可以用unsigned char buf[4]来表示value:Big-Endian: 低地址存放高位,如下:高地址---------------buf[3] (0x78) -- 低位buf[2] (0x56)buf[1] (0x34)buf[0] (0x12) -- 高位---------------低地址Little-Endian: 低地址存放低位,如下:高地址---------------buf[3] (0x12) -- 高位buf[2] (0x34)buf[1] (0x56)buf[0] (0x78) -- 低位--------------低地址三、大端小端转换方法:Big-Endian转换成Little-Endian如下:#define BigtoLittle16(A) ((((uint16)(A) & 0xff00) >> 8) | \(((uint16)(A) & 0x00ff) << 8))#define BigtoLittle32(A) ((((uint32)(A) & 0xff000000) >> 24) | \ (((uint32)(A) & 0x00ff0000) >> 8) | \(((uint32)(A) & 0x0000ff00) << 8) | \ (((uint32)(A) & 0x000000ff) << 24))四、大端小端检测方法:如何检查处理器是big-endian还是little-endian?联合体union的存放顺序是所有成员都从低地址开始存放,利用该特性就可以轻松地获得了CP U对内存采用Little-endian还是Big-endian模式读写。
mcu工作原理
mcu工作原理MCU,即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的单一芯片。
它可以通过编程实现控制、计算和通信等功能。
MCU 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五个方面: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时钟和电源。
1. CPUMCU中的CPU主要负责控制程序的运行和数据处理。
它由指令译码器、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和总线组成。
指令译码器负责将指令翻译成CPU能够理解的命令,ALU则负责进行运算操作,寄存器则用于暂时存储数据。
2. 存储器MCU中的存储器包括闪存/EEPROM、RAM和ROM等。
闪存/EEPROM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RAM用于暂时存储程序执行时所需的数据,ROM则用于存放固化程序或常量。
3. 输入输出接口MCU中的输入输出接口包括通用输入输出引脚(GPIO)、模拟数字转换器(ADC)、串行通信接口(UART/SPI/I2C)等。
GPIO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ADC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UART/SPI/I2C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通信。
4. 时钟MCU中的时钟用于控制CPU和其他外设的运行速度。
它可以由内部或外部源提供,具体取决于MCU的设计。
时钟频率越高,MCU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5. 电源MCU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电源可以由电池、AC/DC适配器或其他外部供电设备提供。
综上所述,MCU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的单一芯片。
它通过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时钟和电源等组件实现各种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MCU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MCU与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用的MCU是什么,MCU主要处理的三大数据
MCU与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用的MCU是什么,MCU主要处理的三大数据为了实现多点会议电视系统,必须设置MCU。
MCU实质上是一台多媒体信息交换机,进行多点呼叫和连接,实现视频广播、视频选择、音频混合、数据广播等功能,完成各终端信号的汇接与切换。
MCU与现行交换机不同之处在于,交换机完成的是信号的点对点连接,而MCU则要完成多点对多点的切换、汇接或广播。
什么是视频会议系统和MCU:1、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 多点控制单元)视频会议的核心部分。
协调及控制多个终端间的视讯传输。
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MC (MulTIpoint Controller)及MP (MulTIpoint Processor)。
MC 主要是负责协调终端间传输频道使用的先后顺序及利用H.245来界定传输内容的规格;MP则是在MC的控制规则之下真正在从事影音的再制作(mixing)、转送(Switch)以及一些视讯流的处理。
MCU中MC是必须要具备的管理功能,MP则视终端处对视频的处理能力及整体环境架构而有取舍的余地。
2、视频会议的组成会议系统的组成非常简单,每个会场安放一台视频会议终端,终端接上电视机作为回显设备、接上网络作为传输媒介就可以了。
一台终端通常有一台核心编解码器、一个摄像头,一个全向麦克风以及一个遥控器。
核心编解码将摄像头和麦克风输入的图像及声音编码通过网络传走,同时将网络传来的数据解码后将图像和声音还原到电视机和音响上,即实现了与远端的实时交互。
终端通过呼叫IP地址或ISDN号码进行连接(专线无需拨号)。
但在有三点会场就必须采用MCU(视频会议多点控制单元)进行管理。
同电话交换机相似,MCU(多点控制单元)的作用就是在视频会议三点以上时,决定将哪一路(或哪四路合并成一个)图像作为主图像广播出去,以供其他会场点收看。
所有会场的声音是实时同步混合传输的。
在具有MCU 视频会议系统终端构成的会议系统里,。
(完整word版)典型MCU架构详解与主流MCU介绍
典型MCU架构详解与主流MCU介绍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了解到MCU就是基于一定的内核体系,集成了存储、并行或串行I/O、定时器、中断系统以及其他控制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如图4.1是典型的MCU组成框图。
目前,虽然很多厂商采用了ARM内核体系,但是在具体的MCU产品上,各个公司集成的功能差异非常大,形成MCU百花齐放的格局,由于本书的重点是介绍32位MCU,所以我们将重点以恩智浦公司的MCU为例来介绍,这些MCU中,LPC3000、LH7A采用ARM9内核,LPC2000和LH7采用ARM7内核,LPC1000系列采用Cortex-M3或M0内核,通过这几个系列的介绍可以了解MCU的构成和差异。
4.1 恩智浦LPC1000系列MCULPC1000系列MCU是以第二代Cortex-M3为内核的微控制器,用于处理要求高度集成和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
采用3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其运行速度高达100MHz,带独立的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第三条总线,使得代码执行速度高达1.25MIPS/MHz,并包含一个支持分支预测的内部预取指单元,特别适用于静电设计、照明设备、工业网络、报警系统、白色家电、电机控制等领域。
LPC1000系列MCU又分为LPC1700系列和LPC1300系列,下面我们分开介绍。
4.1.1 LPC1700系列MCU介绍LPC1700系列ARM是以第二代的Cortex-M3为内核,是为嵌入式系统应用而设计的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微处理器,适用于仪器仪表、工业通讯、电机控制、灯光控制、报警系统等领域。
其操作频率高达100MHz,采用3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带独立的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高性能的第三条总线,使得代码执行速度高达1.25MIPS/MHz,并包含一个支持分支预测的内部预取指单元。
LPC1700系列ARM Cortex-M3的外设组件:最高配置包括512KB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64KB片内SRAM、8通道GPDMA控制器、4个32位通用定时器、一个8通道12位ADC、一个10位DAC、一路电机控制PWM输出、一个正交编码器接口、6路通用PWM 输出、一个看门狗定时器以及一个独立供电的超低功耗RTC。
MCU芯片介绍 ppt课件
8位单片机
优点: ➢ 芯片面积小,STC一般是DIP8/16/20,最大LQFP64L(16mm*16mm) ➢ 芯片功耗低,PIC单片机在4MHz时钟下工作耗电不超过2mA,在睡眠模式下耗电可以低至1uA以 下 缺点: ➢ 芯片运行速度慢,一般十几MHz ➢ 代码密度低 ➢ 内部EEPROM/Flash存储空间小 ➢ 外设少,没有USB/CAN等外设
瑞纳捷微控制器产品介绍
MCU芯片主打胶片
1
瑞纳捷 张先生
目录
1 公司介绍 2 芯片概述 3 案例介绍 4 应用领域 5 服务与承诺
MCU芯片主打胶片
2
2015-08-15
No Image
企业背景和产品
合作企业
武汉瑞纳捷电子 技术有限公司
• 坐落于武汉集成电路产 业园——光谷智慧园,
• 公司提供的芯片及解决 方案涵盖了移动通信、 金融支付、身份识别以 及信息安全等方面
GPIOA
DAC PWR BKP CAN USB I2C2 I2C1 UART3 UART2
SPI2 IWDG WWDG RTC TIM4 TIM3 TIM2
瑞纳捷 张先生
No Image
主要参数
内核:32 位处理器内核
− 最高 96MHz 工作频率 − 单周期乘法和硬件除法 − 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
存储器
− 256-1024K 字节的闪存程序存储器 − 20-32K 字节的 SRAM
MCU芯片主打胶片
8
瑞纳捷 张先生
No Image
主要参数
时钟、复位和电源管理
− 3.0~5.5 伏供电和 I/O 引脚 − 上电/断电复位(POR/PDR)、可编程电压监测器(PVD) − 4~16MHz 晶体振荡器 − 内嵌经出厂调校的 48MHz 的 RC 振荡器 − 内嵌带校准的 40kHz 的 RC 振荡器 − 产生 CPU 时钟的 PLL − 带校准功能的 32kHz RTC 振荡器
宝利通MCU介绍
H.264技术特点
H264有2倍于H263基本算法的编码效率 编码相对于H263基本算法更加复杂 加入了网络错误方面的容错机制 POLYCOM在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VEC) Polycom公司终端和MGC支持H264
传统编解码- 30 帧/秒编解码器
240 奇数行
720 pixels
奇数场
Video
TC - CP
IP H.323 ATM H.321
25.155 MB 10.100 MB
Data
T.120
Direct H.320
V35.449
Resource Modules
多媒体总线 (256 Mbps)
内部结构
• MGC部件 MGC部件
H.323 I/O H.323 Network I/F
MGC MCU
实物尺寸: 实物尺寸 23”阔 阔 16”高 19”深 高 深
MGC 50/100 - 前端
Main Control Module
电信级结构设计 LEDs
NET-E1 NET-E1 NET-E1 MUX MUX MUX DATA DATA
Functional Modules Ejectors
API
Alarms RS232
连接
主控制单元
Hard Disk Storage
IP Controller
Bus Controller
控制总线
Multi-Slot Functional Module Unit
Networks
Network Interfaces
ISDN H.320
PRI.T1.E1
Audio Mux
Stby Fail Active
MCU最强科普总结(收藏版)
MCU最强科普总结(收藏版)MCU是Microcontroller Unit 的简称,中文叫微控制器,俗称单片机,是把CPU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计数器、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诸如手机、PC外围、遥控器,至汽车电子、工业上的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见到MCU的身影。
嵌入式专栏1单片机发展简史单片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但发展十分迅猛。
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微处理器(CPU)的产生与发展大体同步,自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首先推出4位微处理器以来,它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下面以英特尔公司的单片机发展为代表加以介绍。
1971年~1976年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
1971年11月英特尔公司首先设计出集成度为2000只晶体管/片的4位微处理器英特尔4004,并配有RAM、ROM和移位寄存器,构成了第一台MCS—4微处理器,而后又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英特尔8008,以及其它各公司相继推出的8位微处理器。
1976年~1980年低性能单片机阶段。
以1976年英特尔公司推出的MCS—48系列为代表,采用将8位CPU、8位并行I/O接口、8位定时/计数器、RAM和ROM等集成于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单片结构,虽然其寻址范围有限(不大于4 KB),也没有串行I/O, RAM、ROM容量小,中断系统也较简单,但功能可满足一般工业控制和智能化仪器、仪表等的需要。
1980年~1983年高性能单片机阶段。
这一阶段推出的高性能8位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口,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多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片内RAM、 ROM的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 KB,个别片内还带有A/D转换接口。
1983年~80年代末16位单片机阶段。
1983年英特尔公司又推出了高性能的16位单片机MCS-96系列,由于其采用了最新的制造工艺,使芯片集成度高达12万只晶体管/片。
视频会议MCU处理模式介绍
视频会议MCU优势分析一、视频MCU发展历程1.第一代MCU基于包交换技术的第一代MCU;定义了视频、音频、数据等标准,可以实现基于H.264编码的CIF/4CIF格式图像传输,同时可以在传输视频的同时支持数据的共享;在MCU处理结构上采用其特点是采用E1、V.35等专线接口,每块板卡对应一个端口,同时采用多种音频、视频和CPU处理器板卡,多块功能不同的板卡共同完成一路音视频的处理,系统集成度低,板卡种类繁多。
2.第二代MCU随着IP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代基于IP网络的MCU,其系统集成度进一步提高,一块功能板板卡能够处理多路音频、视频信号以及数据功能。
整个系统可以通过单块板卡或多组板卡进行处理,可以实现HD720P质量。
3.第三代MCU第三代MCU是在二代MCU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处理芯片技术的发展,原来需要多种板卡共同完成的音视频音视频处理功能,能够由一块板卡实现。
根据容量不同可以由机箱总线将单板卡或多板卡进行相关组合达到容量的要求,可以实现HD720P质量,可以通过减少宏块的处理方式实现非对称1080P质量(即上行720P,下行1080),或者通过两组720P芯片处理一路1080P画面实现对称1080P质量。
4.第四代MCU第四代MCU改变了第三代处理方式,采用先进的分布式处理构架,主要包括中央控制单元、高速数据交换单元、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单元组成。
这一构架将传统MCU的一块CPU板、一块媒体处理板、一块通信接口板及一套备份电源系统整合成一个独立的会议处理平台,实现多点会议的音视频处理。
其中CPU 板负责系统管理及通信。
音视频由专门的DSP媒体板处理。
媒体板上的多个DSP 处理芯片采用分布式处理,资源共享的模式,实现的系统资源的灵活分配。
而每个系统又能和其他独立系统配合系统组成多系统的分布式并行处理构架。
通过分布式并行处理架构可以动态分配资源,实现资源灵活资源处理,配合最新TI6467处理芯片实现单处理芯片实现对称1080P图像传输,第四代MCU 编解码算法也较第三代MCU有了显著的提高,H.264High profile编解码算法可以在MCU上良好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0 可编辑可修改典型MCU架构详解与主流MCU介绍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了解到MCU就是基于一定的内核体系,集成了存储、并行或串行I/O、定时器、中断系统以及其他控制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如图是典型的MCU组成框图。
目前,虽然很多厂商采用了ARM内核体系,但是在具体的MCU产品上,各个公司集成的功能差异非常大,形成MCU百花齐放的格局,由于本书的重点是介绍32位MCU,所以我们将重点以恩智浦公司的MCU为例来介绍,这些MCU中,LPC3000、LH7A采用ARM9内核,LPC2000和LH7采用ARM7内核,LPC1000系列采用Cortex-M3或M0内核,通过这几个系列的介绍可以了解MCU的构成和差异。
恩智浦LPC1000系列MCULPC1000系列MCU是以第二代Cortex-M3为内核的微控制器,用于处理要求高度集成和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
采用3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其运行速度高达100MHz,带独立的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第三条总线,使得代码执行速度高达MHz,并包含一个支持分支预测的内部预取指单元,特别适用于静电设计、照明设备、工业网络、报警系统、白色家电、电机控制等领域。
LPC1000系列MCU又分为LPC1700系列和LPC1300系列,下面我们分开介绍。
LPC1700系列MCU介绍LPC1700系列ARM是以第二代的Cortex-M3为内核,是为嵌入式系统应用而设计的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微处理器,适用于仪器仪表、工业通讯、电机控制、灯光控制、报警系统等领域。
其操作频率高达100MHz,采用3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带独立的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高性能的第三条总线,使得代码执行速度高达MHz,并包含一个支持分支预测的内部预取指单元。
LPC1700系列ARM Cortex-M3的外设组件:最高配置包括512KB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64KB片内SRAM、8通道GPDMA控制器、4个32位通用定时器、一个8通道12位ADC、一个10位DAC、一路电机控制PWM输出、一个正交编码器接口、6路通用PWM输出、一个看门狗定时器以及一个独立供电的超低功耗RTC。
LPC1700系列ARM Cortex-M3还集成了大量的通信接口:一个以太网MAC、一个USB 全速接口、4个UART接口、2路CAN、2个SSP接口、1个SPI接口、3个I2C接口、2路I2S输入和2路I2S输出。
系列MCU关键特性:* 第二代Cortex-M3内核,运行速度高达100MHz;* 采用纯Thumb2指令集,代码存储密度高;* 内置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中断延迟;* 不可屏蔽中断(NMI)输入;* 具有存储器保护单元,内嵌系统时钟;* 全新的中断唤醒控制器(WIC);* 存储器保护单元(MPU);* 以太网、USB Host/OTG/Device、CAN、I2S;* 快速(Fm+)I2C、SPI/SSP、UART;* 电机控制PWM输出和正交编码器接口;* 12位ADC;* 低功耗实时时钟(RTC);* 第二个专用的PLL可用于USB接口,增加了主PLL设置的灵活性;* 4个低功率模式:睡眠、深度睡眠、掉电、深度掉电,可通过外部中断、RTC中断、USB活动中断、以太网唤醒中断、CAN总线活动中断、NMI等中断唤醒;* 具有在系统编程(ISP)和在应用编程(IAP)功能的512KB片上Flash程序存储器;* 64KB片内SRAM包括:* 32KB SRAM可供高性能CPU通过本地代码/数据总线访问;* 2个16KB SRAM模块,带独立访问路径,可进行更高吞吐量的操作。
这些SRAM 模块可用于以太网、USB、DMA存储器,以及通用指令和数据存储;* AHB多层矩阵上具有8通道的通用DMA控制器(GPDMA),结合SSP、I2S、UART、AD/DA转换、定时器匹配信号和GPIO使用,并可用于存储器到存储器的传输;* 多层AHB矩阵内部连接,为每个AHB主机提供独立的总线。
AHB主机包括CPU、通用DMA控制器、以太网MAC和USB接口。
这个内部连接特性提供无仲裁延迟的通信;* 实用的LQFP 80/100脚封装。
系列中LPC1766方框图:系列MCU参数规格如下表所示:LPC1300系列MCU介绍LPC1311/13/42/43是以第二代ARM Cortex-M3为内核的微控制器,其系统性能大大提高,增强了调试特性,令所支持模块的集成级别更高。
其最大亮点在于具有极高的代码集成度和极低的功耗,是业界功耗最低的32位Cortex-M3 MCU。
LPC1300系列ARM微控制器的操作频率高达70MHz,具有3级流水线功能,并采用支持独立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第三条总线的哈佛架构,使得代码执行速度高达MHz,还包括了一个内部预取单元,支持分支预测操作。
LPC1311/13/42/43的外设组件:最高配置有32KB的Flash存储器、8KB的数据存储器、USB设备(仅对于LPC1342/43)、一个快速模式I2C接口、一个UART、四个通用定时器、42个通用I/O引脚。
系列MCU关键特性* 第二代Cortex-M3内核,高达70MHz的运行速度;* 内置有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 具有32KB(LPC1343/13)/16KB(LPC1342)/8KB(LPC1311)片上Flash程序存储器;* 10位ADC,在8个引脚中实现输入多路复用;* 在系统编程(ISP)和在应用编程(IAP)可通过片内引导装载程序软件来实现;串行接口* 带有用于设备的片内PHY的USB 全速设备控制器(仅对于LPC1342/43);* 可产生小数波特率、具有调制解调器、内部FIFO和支持RS-485/EIA-485标准的UART;* SSP控制器,带FIFO和多协议功能;* I2C总线接口,完全支持I2C总线规范和快速模式,数据速率为1Mbit/s,具有多个地址识别功能和监控模式;其它外设* 多达42个通用I/O(GPIO)引脚,带可配置的上拉/下拉电阻,并有新的、可配置的开漏操作模式;* 4个通用定时器/计数器,共有4路捕获输入和13路匹配输出;* 可编程的看门狗定时器(WDT);* 具有系统定时器;* 每个外设都具有其自身的时钟分频器,以进一步降低功耗;* 集成了PMU(电源管理单元),可在睡眠、深度睡眠和深度掉电模式中极大限度减少功耗;* 具有三种低功耗模式:睡眠模式、深度睡眠模式和深度掉电模式;* 带驱动的时钟输出功能可以反映主振荡器时钟、IRC时钟、CPU时钟、看门狗时钟和USB时钟;* 掉电检测,具有4个独立的阀值,用于中断和强制的复位;* 12MHz内部RC振荡器可调节到1﹪的精度,可将其选择为系统时钟;* PLL允许CPU在最大的CPU速率下操作,而无需高频晶振,可从主振荡器、内部RC振荡器或看门狗振荡器中运行;* 可采用48脚LQFP封装和33引脚HVQFN封装。
系列MCU方框图如下表所示:v1.0 可编辑可修改系列MCU参数规格如下表所示:LPC1100--更高效能MCU向我们走来2009年5月,恩智浦宣布推出将于2010年初推出基于Cortex-M0的LPC1100系列产品。
LPC1100非常适合那些电池供电、电子计量、消费电子外围设备、远程传感器以及所有的16位应用。
ARM Cortex-M0处理器是市场上现有的最小、能耗最低、最节能的ARM处理器。
该处理能耗非常低、门数量少、代码占用空间小,使得MCU开发人员能够以8位处理器的价位,获得32位处理器的性能。
超低门数还使其能够用于模拟信号设备和混合信号设备及MCU应用中,可望明显节约系统成本,同时保留功能强大的Coretex-M0处理器的工具和二进制兼容能力。
Cortex-M0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效。
数据显示,其运算能力可以达到 DMIPS/MHz,但功耗却仅有80uW/MHz。
这源于所谓的“超低功耗深度睡眠架构”,是因为采用了ARM 180ULL库和PMK,所以相比传统8/16位MCU拥有更低的静态功耗。
另外,尽管动态功耗与眼下的16位处理器相当,但是由于运算性能的提高,实际上处理器在执行同样的任务时所耗费的时间降低了,这就大幅降低了处理器的动态功耗。
ARM Cortex-M0处理器关键特性:* 50MHz主频* 紧密耦合的巢状向量中断控制器快速确定性中断;* 唤醒中断控制器允许从优先级中断中自动唤醒;* 3个低功耗模式:睡眠,深度睡眠和深度掉电;存储器;* 128KB的FLASH存储器;* 16KB的SRAM;串行外围设备;* 带有分数波特率,内部FIFO,支持RS-485的UART;* 带有FIFO和多重协定能力的SPI控制器;* I2C总线接口支持全速I2C总线规格和快速模式的波特率为1Mbps带有多样的地址识别和监控模式;* 模拟外围设备;* 8通道10位的A/D转换器,转换率高达250K采样每秒。
LPC1100系列是世界首款基于Cortex-M0内核的MCU,性价比高,LPC1100的代码和工具与恩智浦其他基于ARM内核的MCU产品相兼容,32位性能与多重电源模式和非常低的深度睡眠模式相结合。
LPC1100提供业界领先的能源效率大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LPC1100的性能效率结合了新标准,代码密度有了显著的改进,可使电池寿命更长也降低了成本。
LPC1100系列方框图如下所示:电源管理单元ADCCortex-M0单元I2CGPIOSPI定时器RAMROMFlashUART时钟发生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