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某些术语的汉译名称之商榷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内毒素。
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类脂A是内毒素的毒性部分和主要成分。
2、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但并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3、R质粒(resistance plasmid):可以通过细菌间的接合方式进行基因传递的接合性耐药质粒,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关系密切。
4、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
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
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
5、鞭毛(flagellum):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
6、菌毛(pilus):是存在于细菌表面,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
7、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见于革兰阳性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
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8、L型细菌(L formed bacteria):细胞壁受理化或生物因素的作用,其结构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的细菌,细胞壁多数细菌L型可恢复成原细菌型,某些细菌的L型仍有致病能力,在临床上引起慢性感染。
9、磷壁酸(teichoic acid):为大多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约占细菌细胞壁干重的20-40%,有2种,即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3.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4.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5.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
用于鉴别细菌。
6.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7.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8.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
电镜可见。
9.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10.热原质: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11.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分为三型:①光滑型菌落②粗糙型菌落③粘液型菌落12.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3.灭菌(sterilization):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14.无菌操作(antiseptic technique):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15.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16.温和噬菌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该种状态称溶原状态。
该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17.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18.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长特性、代谢功能、遗传变异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在医学微生物学中,有许多专业术语需要解释和理解。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进行总结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相关领域。
1. 微生物(Microorganism)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微生物在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有益处又有害处。
2. 菌种(Strain)菌种是指同一种细菌的不同亚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不同的菌种在生物学特性、毒力、抗药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3. 病原微生物(Pathogen)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它们能侵入宿主体内并引起免疫反应,导致特定的疾病症状。
4. 嗜热菌(Thermophile)嗜热菌是指生长在高温环境下的细菌,其适宜生长温度通常在50℃以上。
这类菌种多存在于火山喷发、温泉等高温环境中。
5.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进行生长和代谢。
6.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类非细胞性的微生物,包含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壳。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机制进行繁殖,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感冒、艾滋病等。
7.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泌尿道感染是指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泌尿道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泌尿道感染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盂肾炎等。
8.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针对感染和疾病的防御机制。
它由多种细胞、蛋白质和分子组成,能够识别并清除外来入侵的微生物,维持身体内稳定。
9. 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阴道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基本词汇英汉对照(索引)
Cl.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杆菌
Amantadine
金刚烷胺
Cl.tetani
破伤风梭菌
Amphotericin B
二性霉素B
Coagulase
血浆凝固酶
Anaerobic bacteria
厌氧菌
Coccidioides immitis
厌酷球孢子菌
Antibiotic
抗生素
Coccus
球菌
Halophilic vibrio
嗜盐弧菌
Hyaluronidase
透明质酸酶
HBcAg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c,IFT
免疫荧光法
HBeAg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Inapparent imfection
隐性传染
HBsAg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Inclusion body
脂多糖
Varicella-zoster virus
带状疱疹病毒
Lysogenic bacteria
溶原性细菌
Herpetoviridae
疱疹病毒科
Lysogeny
溶原状态
Human Herps virus type 6、7
人疱疹病毒6、7型
Lysogenic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
Histoplasma capsulatum
二倍体细胞培养
Bacterium
细菌
Disinfection
消毒
Blastomyces dermatitidis
皮炎芽生菌
Enteroniavasive Escherichia col,EIEC
医学微生物专业医药翻译词汇(5)
医学微生物专业医药翻译词汇(5) 寄生菌 parasite荚膜 capsule荚膜多糖抗原 capsular polysaccharides antigen 荚膜肿胀试验 capsule swelling test荚膜组织胞浆菌 Histoplasma capsulatum甲基红试验 methyl red test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S. paratyphi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假结核耶尔森菌 Y. pseudotuberculosia假菌丝 pseudohypha假膜 pseudomembrane假膜性结肠炎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假丝酵母菌,念珠菌 candida尖锐湿疣 condylemata acuminata间歇灭菌法 fractional sterilization艰难梭菌 C. difficile兼性厌氧菌 facultative anaerobe减毒活疫苗 attenuated live vaccine减速期 retardation phase交叉复活 crossing reactivation酵母菌 yeast酵母型菌落 yeast type colony接合 conjugation街毒株 street strain节肢动物媒介病毒 arthropod borne virus结肠弯曲菌 C. cali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结核杆菌 Tubercle bacilli解脲脲原体 Ureaplasma urealyticum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 aureus旧结核菌素 old tuberculin局部感染 local infection局限性转导 restricted transduction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巨细胞包涵体病 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军团菌属 Legionella菌落 colony菌毛 fimbriae菌毛 pili菌群失调 dysbacteriosis菌丝 hypha菌血症 bacteremia菌影 ghost菌株、毒株 strain卡介菌 Bacilli Calmette-Guèrin卡氏肺孢菌 Pneumocysit carinii卡氏枝孢霉 Cladosporium carrianii 抗病毒药物 antiviral drug抗毒素 antitoxin抗菌药物 antibacterial agent抗溶血素O antistreptolysin O抗生素 antibiotics抗酸杆菌 acid-fast bacilli抗酸染色 acid-fast stain抗微生物化学治疗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抗真菌药物 antifungal drug柯克斯属 Coxiella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virus壳粒 capsomere克雷伯菌属 Klebsiella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hever virus 克隆 clone克雅病 Creuzfeldt-Jacob disease空斑形成 plaque formation空肠弯曲菌 C. jejuni空泡毒素 vacuolating cytotoxin恐水症 hydrophobia枯草芽胞杆菌 B. subtilis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狂犬病病毒属 lyssavirus扩散因子 spreading factor蜡样芽胞杆菌 B. cereus类白喉杆菌 diphtheroid bacilli类鼻疽假单胞菌 P. pseudomallei类毒素 toxoid类酵母型菌落 yeast-like type colony。
tertium comparationis译名商榷——修改
tertium comparationis译名商榷冉诗洋(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译名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译名往往带有明显的翻译腔,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人们对该术语的理解。
在一些文本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献中,〖WTBX〗tertium comparationis〖WTBZ〗汉译名不仅译名不统一,且其译名并没有体现该术语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根据译名规范要求,结合翻译研究的学科语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参考译名,希望通过该译名问题的探讨让人们意识到术语进一步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译名研究甚至翻译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tertium comparationis,术语规范化,术语翻译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Discussion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ertiumComparationis ”RAN ShiyangAbstract: Naming in translation is a problem that cannot be neglected, as many translated names are unkown and unacceptable with the sense of translationese, which to some degree hinders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ter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even the whole fiel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exts containing the terms “tertium comparationis” and their different Chinese translations, their Chinese translation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nd some of them do not represen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of the term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and norms of naming in transl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discipline contex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t is to put up a new referent name for them, and by this way to help other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standardization or normalization of translation terms, which will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 on naming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translation studies.Keywords: tertium comparationis, standardization of terms, translation of term不少读者特别是非专业研究者和初学者在阅读或研究中遇到大量术语时往往一筹莫展,尤其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术语。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4.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引起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胞壁(cell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围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复杂,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菌与阴性菌,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键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3.磷壁酸(teichoicacid):是革兰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多聚体,穿插于肽聚糖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脂多糖(LPS):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胞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组成。
5.L型细菌(L-form)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亦称拟线粒体。
2007年(第9卷)总目录
关 于术 语本 质 的思 考 谈 国外大 学 的术语 学教学
梁爱林
龚益 /—8 51
邓愉 ̄/ - 65
发 布 试 用
写在《 通信科学技术名词》 发布试用之际
雷震 洲/ -0 12
读 书札 记二 : 语学 的特点 术 建 立 中国术语 学之 管见
冯志伟/ 一l 6l
马爱英
黄忠廉
叶其松/ - 27
梁爱k/ —  ̄ - 21 3
遗 传学 名词 全 国科 学技 术名 词审 定委 员会 公 布/ —4 11
1 1 元素 的中文名 称 1号
本 体论 与术语 学
— —
兼论“n l y 的中文翻译 oto ” og
科技术语定义的特点与常见问题 王有志 / - 3 5
地 理学名词
关 于加强术 语学建 设工作 的几 点意见
术语是折射人类思维进化的一面镜子
— —
全 国科 学技 术名词 审定委 员会 公 布/-0 32
生态 学名词
《 比亚韦斯托克宣言》 阅读笔记 郑述谱. —0 / 1 5
系统性原则与外语同音异义术语的借用
吴丽坤/ —4 51
全 国科 学技 术 名词 审定委 员会 公 布/ —1 41 海洋科 技名词 全 国科 学技 术 名词 审定委 员会 公 布/ -5 52
科技不 断发 展 , 名词 工作无 止境
— —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 叶艳玲 温 昌 ̄. - / 2 5 2
维普资讯
总 目 录
文字 学名词
试论 字母词 对 网络语 言 的作 用
金 忍冬/ -1 63
全 国科 学技 术名词 审定委 员会 发布 试 用/ -8 52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2)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2)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33.局限性转导:在转导过程中,如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则称为局限性或特异性转导.3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35.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是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36.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37.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38.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其DNA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传至子代的噬菌体是温和噬菌体.39.前噬菌体:前噬菌体是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40.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是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41.侵袭力:侵袭力是指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42.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43.类毒素:类毒素是具有良好抗原性的外毒素,在0.3%-0.4%甲醛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可以脱去毒性,但仍然保留有免疫原性.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诱发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44.外毒素: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也有少数存在于菌体内,待菌体溶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45.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是指疾病发病急,病程短,痊愈后病原体从机体中消失.46.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是指病情缓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47.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是指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制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作为判断细菌毒力的参考.48.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49.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是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时引起的症状.50.菌血症: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51.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52.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称外源性感染.53.内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54.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是指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者.55.菌群失调:由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素,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病症,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称菌群失调.56.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特殊条件下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57.胞外菌: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菌.胞外菌主要停留在细胞外的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人类的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以及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58.胞内菌: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又称兼性胞内菌).对人类致病的兼性胞内菌有结合分歧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和李斯特菌等.59.化脓性球菌:是一类能够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的脑膜炎球菌、淋球菌.60.SPA: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单链多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应和损伤血小板等活性.61.假膜性肠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耐药的葡萄球菌趁机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是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点是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由肠黏膜坏死块、炎性渗出物和细菌组成.62.血浆凝固酶:是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大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微生物学词汇英汉对照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1886字
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 adenovirus 腺病毒 adsorption 吸附 aerobe 需氧菌 aflatoxin 黄曲霉毒素 airborne transmission 空气传播 amantadine 金刚烷胺 anaerobe 厌氧菌 anthrax 炭疽 antigenic drift 抗原漂移,抗原转变 asepsis 无菌 assembly 组装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减毒活疫苗 autoclaving 高压蒸汽灭菌法 bacteremia 菌血症 binary fission 二分裂法 blood agar (plate) 血琼脂 (平皿) Bordetella pertussis 百日咳杆菌 budding 出芽 Campylobacter jejuni 空肠弯曲菌 Candida albicans 白色念珠菌 capsid 衣壳 capsule 荚膜,被膜,囊胞 darkfield microscope 暗视野显微镜 defective virus 缺陷病毒 Dengue virus 登革病毒 differential medium 鉴别培养基 disinfection 消毒 dot blot 斑点分子杂交法 droplet transmission 飞沫传播 drug resistance 耐药性 eclipse period 隐蔽期 endotoxin 内毒素 enterotoxin 肠毒素 enterovirus 肠道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3)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3)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63.链激酶(SK):又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化成纤维蛋白酶,故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64.链道酶(SD):又称链球菌DNA酶,能降解脓液中具有高度粘稠性的DNA,使脓液变稀薄,促进细胞扩散.65.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蛋白质,可引起机体发热和皮疹.66.抗“O”实验: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的简称,是一项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含量的中和试验,用以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和对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67.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又称制热性外毒素C.能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引起多个组织、器官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68.外斐试验:普通变形杆菌X19、X2和Xk菌株的菌体O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X19、X2和Xk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凝集反应,即为外斐试验,以协助诊断相关的立克次体病.69.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诊断肠热症.70.IMViC:是指吲哚实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是卫生细菌学常用的检测指标.71.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这种现象称为迁徙生长现象.72.志贺毒素:是痢疾志贺菌的外毒素,具有三种生物学活性,即可引起水样腹泻的肠毒性、对人肝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细胞毒性和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毒性.73.霍乱肠毒素: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由霍乱弧菌分泌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相应受体,使细胞内cAMP 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中医名词翻译词典中的几种误译情况分析
中医名词翻译词典中的几种误译情况分析郑超凡【摘要】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稳步推进,收获颇丰,但也仍存在许多问题。
文章选取了几本中医名词翻译词典中病因病机术语及译文进行梳理,归纳出中医术语翻译时仍存在的许多误译现象:(1)隐性逻辑被忽略;(2)漏译;(3)翻译风格不一致;(4)理解偏差。
同时,文章还提出了相关修改建议,以期能对接下来的词典修订和中医名词术语的标准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6(009)004【总页数】3页(P494-496)【关键词】中医术语;病因;病机;隐性逻辑;翻译风格【作者】郑超凡【作者单位】351100 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中医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医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
西方对中医的仰慕由来已久,但中医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的桥梁作用,由于中医语言的特殊性、文化哲学内涵的深刻性、以及语言表达的局限性,中医的西传一直受到阻碍。
近年来,由于国际上对中医热情日益高涨以及国家大力支持中医文化传播,并将中医文化推广和交流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切入点,中医术语英译作为中医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由于中医术语名词英译作品琳琅满目,每部作品的用词也不一致,许多中医名词术语都有多种译法,甚至还存在一些误译现象,中医传播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阻碍。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医译著、研究和专著相继问世,掀起了国内外中医翻译研究与实践的热潮。
国内各类中医术语英译辞典相继出版:李照国教授的《汉英中医药大词典》(1997)、李振吉教授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辞典》(2001)、谢林藩教授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2004)、欧明教授的《汉英中医词汇手册》(2005)、方延钰教授的《新汉英中医学词典(第二版)》(2013);此外,一些大型的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规范化工作陆续开展,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推出《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同年,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组织发布、世界上68个国家(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70个中医药团队合作完成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也出版问世。
建议将Prion的中文译名定为“朊病毒”—与毛江森院士商榷
、
P in虽 尚未 有 正 式 的 中文 定 名 , 据 笔 者 的 了解 , 朊 病 毒 ” 一 译 名 已 被 较 广 泛 地 采 用 , “ 定 r o 但 “ 这 按 约
俗 成 ” 原 则 , 不 宜 再 更 改 为 “ 毒 ” 的 似 朊 。 国 内 由科 学 出版 社 1 9 9 4年 初 版 、 来 又 不 止一 次 加 印 的 < 汉 分 子 生 物 学 与 生 物 工 程 词 汇> 金 冬 雁 、 后 英 ( 黎 孟 枫 编 订 ) 书 , 行 量 很 大 , 国 内相 关 学 术 界 有 较 大 影 响 。 其 中 的 “ r n 译 为 “ 病 毒 ” 或 “ 染 性 蛋 白 一 发 在 Pi ” o 朊 ( 感 质 ” 。 国 内较 早 开 始 宣 传 、 及 有 关 P in的 知 识 并 对 推 进 国 内 相 关 领 域 的 研 究 工 作 贡 献 最 多 的 是 中 国预 ) 普 r o 防 医学 科 学 院 的 洪 涛 院士 。 他 早 在 上 世 纪 八 十年 代 起 就 一 直 使 用 “ 病 毒 ” 译 名 。 闻 玉 梅 院 士 ( 海 医科 朊 的 上 大 学 ) 编 、 9 9年 出版 的 < 代 医学 微 生 物 学 > 书 , 目前 国 内较 权 威 的 一 部 大 型 教 科 书 。 在 该 书 中 , 主 19 现 一 是 洪 涛 院士 专 门写 了 名 为 “ 病 毒一 传 染 性 蛋 白颗 粒 ” 一 章 。 在 同 一 书 中 , 京 医科 大 学 周 瑶 玺 教 授 写 了“ 毒 朊 的 南 病 的分类” 一章 , 其 中 的 “ 病 毒 因 子 ” 节 中 也 包 括 P in 而 且 译 名 为 “ 病 毒 ” 在 亚 一 r , o 朊 。 此 外 , 者 在 国 内相 关 书 刊 上 看 到 的 采 用 “ 病 毒 ” 名 的例 子 还 有 很 多 , 略 的 印 象 是 比其 他 各 种 译 名 笔 朊 译 粗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名词解释:1、微生物:就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瞧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就是最微小的一类微生物、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只有一种类型RNA或DNA,如病毒、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低,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完整、5、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与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6、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7、菌落:菌落就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8、质粒:质粒就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就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9、芽胞:芽胞就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就是细菌的休眠形式、10、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11、中介体:中介体就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的能量、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12、普通菌毛:普通菌毛就是遍布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13、性菌毛: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结构、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14、菌毛:菌毛就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15、鞭毛:鞭毛就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6、荚膜:荚膜就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17、微荚膜:微荚膜就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0、2μm者为微荚膜、18、异养菌:异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包括腐生菌与寄生菌、所有病原菌都就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19、热原质:热原质就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20、细菌素:细菌素就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与流行病学调查、21、培养基:培养基就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22、消毒:消毒就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与非病原微生物、23、灭菌:灭菌就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与非病原微生物、24、无菌与无菌操作:无菌就是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指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她物品的操作技术、25、防腐:防腐就是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26、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就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而达到无菌的目的、此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27、变异: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称变异、28、转座子:转座子就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就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29、基因转移:基因转移就是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些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30、转化:转化就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基因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31、接合:接合就是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就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32、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就是以温与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如转移的DNA就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则称为普遍性转导、33、局限性转导:在转导过程中,如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则称为局限性或特异性转导、3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就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 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35、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就是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36、噬菌体:噬菌体就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37、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就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38、温与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其DNA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传至子代的噬菌体就是温与噬菌体、39、前噬菌体:前噬菌体就是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40、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就是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41、侵袭力:侵袭力就是指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与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粘附素与侵袭性物质等、42、内毒素:内毒素就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43、类毒素:类毒素就是具有良好抗原性的外毒素,在0、3%-0、4%甲醛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可以脱去毒性,但仍然保留有免疫原性、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诱发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44、外毒素:外毒素就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也有少数存在于菌体内,待菌体溶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45、急性感染:急性感染就是指疾病发病急,病程短,痊愈后病原体从机体中消失、46、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就是指病情缓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47、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就是指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制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作为判断细菌毒力的参考、48、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49、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就是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时引起的症状、50、菌血症:菌血症就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就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51、败血症:败血症就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52、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称外源性感染、53、内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54、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就是指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者、55、菌群失调:由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素,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病症,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称菌群失调、56、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特殊条件下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57、胞外菌: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菌、胞外菌主要停留在细胞外的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人类的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以及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58、胞内菌: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又称兼性胞内菌)、对人类致病的兼性胞内菌有结合分歧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与李斯特菌等、59、化脓性球菌:就是一类能够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与革兰阴性的脑膜炎球菌、淋球菌、60、SPA:葡萄球菌A蛋白,就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单链多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应与损伤血小板等活性、61、假膜性肠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耐药的葡萄球菌趁机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就是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点就是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由肠黏膜坏死块、炎性渗出物与细菌组成、62、血浆凝固酶:就是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大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就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63、链激酶(SK):又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化成纤维蛋白酶,故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64、链道酶(SD):又称链球菌DNA酶,能降解脓液中具有高度粘稠性的DNA,使脓液变稀薄,促进细胞扩散、65、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就是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蛋白质,可引起机体发热与皮疹、66、抗“O”实验:就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的简称,就是一项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含量的中与试验,用以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与对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67、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又称制热性外毒素C、能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引起多个组织、器官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68、外斐试验:普通变形杆菌X19、X2与Xk菌株的菌体O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X19、X2与Xk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凝集反应,即为外斐试验,以协助诊断相关的立克次体病、69、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与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诊断肠热症、70、IMViC:就是指吲哚实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与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就是卫生细菌学常用的检测指标、71、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这种现象称为迁徙生长现象、72、志贺毒素:就是痢疾志贺菌的外毒素,具有三种生物学活性,即可引起水样腹泻的肠毒性、对人肝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细胞毒性与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毒性、73、霍乱肠毒素: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由霍乱弧菌分泌由一个A亚单位与五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相应受体,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与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4.朊粒(prion):传染性蛋白因子,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引起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胞壁(cell 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围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复杂,革兰染色法可分为阳性菌与阴性菌,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壁的主要组分,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键和五肽交联桥构成。
3.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革兰阳性菌的特有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长链多聚体,穿插于肽聚糖中,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4.脂多糖(LPS):格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胞内毒素,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组成。
5.L型细菌(L-form)细菌缺陷型,有些细菌在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
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与肽聚糖合成有关的酶类,是青霉素作用的主要靶位。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亦称拟线粒体。
医学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精简版)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microorganism(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一大群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或几万倍后才能观察到的一类体积小、分布广、种类多、繁殖快、结构简单、容易变异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3、LPS(脂多糖):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伸出的特殊结构,即细菌的内毒素,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构成。
4、细菌L型:细菌在体内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状态。
(形态多样)5、Plasmid(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中,为双股闭合环状DNA,控制细菌某些性状,可自我复制,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并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可随机获得和丢失。
6、异染颗粒:胞质颗粒用蓝色染料甲基蓝或甲基苯蓝染色时可被染成红色或不同深浅的蓝色,与菌体其他部分不同,显示异染效应,称为~,在菌种鉴定时有一定意义。
16、变异: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差异,可以使细菌产生变种和新种。
19、基因转移:外源性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称为~。
21、转化: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
22、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至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形状,称为~。
23、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致细菌获得新的性状,称为~。
24、接合:是指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至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26、消毒:消除和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子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
27、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是预防手术感染或物品污染的最常用的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microorganism):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bes):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病毒害的微生物。
3.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并具有一定致病性的细菌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4.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5.质粒(plasmid):指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遗传性状的闭合环状双链DNA,是存在于细胞质中,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自行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
6.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本质为多糖或蛋白质多聚体的黏液性物质牢固地与细胞壁结合,厚度≥μm,边界明显者称为荚膜。
7.鞭毛(flagellum):附着于菌体上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8.菌毛(pilus):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
9.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10.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的细菌;当有游离氧存在时,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且还将受其毒害,甚至死亡。
11.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又称致热原。
12.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说: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集体型细小、构造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一定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察看到的细小生物的总称.2.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构造,是最细小的一类微生物.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只有一种种类RNA或DNA,如病毒.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低,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构造,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美,只有核糖体.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好.5.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惹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6.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状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状况下以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7.菌落: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育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生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公司.8.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行少的,失掉质粒的细菌仍旧能正常生活.9.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必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10.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构造遇到理化或生物要素的直接损坏或合成被克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点型或细菌L型.11.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常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添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供给大批的能量.功能近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12.一般菌毛:一般菌毛是遍及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构造,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联合.与细菌的致病性亲密有关.13.性菌毛:性菌毛比一般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构造.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14.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没关.由菌毛蛋白构成,拥有抗原性.15.鞭毛:鞭毛是在很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修长并呈波状曲折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6.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其实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黏液性物质坚固地狱细胞壁联合,厚度三0・2卩m,界限显然者为荚膜.17.微荚膜:微荚膜是某些细菌在必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黏液性物质,厚度V0.2u m 者为微荚膜・18.异养菌:异养菌一定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取能量.包含腐生菌和寄生菌.全部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多半属于寄生菌.19.热原质: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惹起发热反响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构造,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20.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拥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21.培育基:培育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生殖使用的混淆营养制品.22.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其实不必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3.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全部微生物的方法,包含病原微生物的生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4.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指防备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余物件的操作技术・25.防腐:防腐是防备或克制细菌生长生殖的方法.26.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掉,而达到无菌的目的.此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27.变异:在必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别称变异.28.转座子: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挪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拥有转位特征的独立的DNA序列.29.基因转移:基因转移是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些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30.转变:转变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基因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入,使受体菌获取新的性状•31.接合:接合是细菌经过性菌毛相互交流,将遗传物质(主假如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32.广泛性转导:广泛性转导是以平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取新的性状,如转移的DNA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则称为广泛性转导.33.限制性转导:在转导过程中,如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则称为限制性或特异性转导.34.溶原性变换:溶原性变换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取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取新的性状.35.原生质体交融:原生质体交融是将两种不一样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办理,失掉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交融的过程.36.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37.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很多子代噬菌体,并最后裂解细菌的噬菌体.38.平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其DNA 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传至子代的噬菌体是平和噬菌体.39.前噬菌体:前噬菌体是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40.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是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41.侵袭力:侵袭力是指致病菌能打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生殖和扩散的能力.包含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42.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损坏后才能开释出来.43.类毒素:类毒素是拥有优秀抗原性的外毒素,在0.3%-0.4%甲醛作用下,经一准时间,能够脱去毒性,但仍旧保存有免疫原性.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引发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44.外毒素: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也有少量存在于菌体内,侍菌体溶解后开释出来•外毒素拥有优秀的抗原性・45.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是指疾病发病急,病程短,康复后病原体从机体中消逝・46.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是指病情迟缓,病程长,可连续数月至数年•47.多半致死量(LD50)或多半感染量(ID50):多半致死量或多半感染量是指在规准时间内,经过拟订的感染门路,能使必定体重或年纪的某种动物多半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作为判断细菌毒力的参照•48.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生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惹起特别的毒性症状.49.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是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开释大批内毒素入血时惹起的症状.50.菌血症: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此中生长生殖,不过经过血循环,而且无显然中毒症状.51.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此中大批生殖并产生毒性产物,惹起浑身中毒症状.52.外源性感染:感染根源于宿主体外称外源性感染.53.内源性感染:感染根源于患者自己体内或体表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54.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是指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病原菌数目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伤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显然临床症状者.55.菌群失调:因为长久大批应用广谱抗菌素,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率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病症,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称菌群失调.56.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正常状况下不致病,在特别条件下惹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或时机致病菌.57.胞外菌:指借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菌.胞外菌主要逗留在细胞外的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人类的多半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以及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58.胞内菌:少量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又称兼性胞内菌).对人类致病的兼性胞内菌有联合分歧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和李斯特菌等.59.化脓性球菌:是一类能够惹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包含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的脑膜炎球菌、淋球菌.60.SPA: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单链多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联合,SPA与IgG联合后的复合物拥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响和伤害血小板等活性.61•假膜性肠炎:长久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正常菌群被克制或杀灭,耐药的葡萄球菌趁便生殖并产生肠毒素,惹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实质是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色是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由肠黏膜坏死块、炎性溢出物和细菌构成.62.血浆凝结酶:是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结的酶类物质,大多半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是鉴识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63.链激酶(SK):乂称链球菌浴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变成纤维蛋白酶,故可溶解血块或阻挡血浆凝结,有益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64.链道酶(SD):又称链球菌DNA酶,能降解脓液中拥有高度黏稠性的DNA,使脓液变稀疏,促使细胞扩散•65.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惹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蛋白质,可惹起机体发热和皮疹.66.抗“0”实验:是抗链球菌溶血素0试验的简称,是一项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0抗体含量的中和试验,用以作为链球菌新近感介入标之一和对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疗•67.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l(TSST-l):又称制热性外毒素C.能惹起机体发热,增添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惹起多个组织、器官功能杂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添•68.外斐试验:一般变形杆菌X19、X2和Xk菌株的菌体0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X19、X2和Xk取代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错凝聚反响,即为外斐试验,以辅助诊疗有关的立克次体病・69.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疗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聚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诊疗肠热症.70.IMViC:是指吲哚实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是卫生细菌学常用的检测指标.71.迁移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育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齐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这种现象称为迁移生长现象.72.志贺毒素:是痢疾志贺菌的外毒素,拥有三种生物学活性,即可惹起水样腹泻的肠毒性、对人肝细胞有迫害作用的细胞毒性和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毒性.73.霍乱肠毒素:当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激烈的毒素,由霍乱弧菌分泌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同样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固性多聚体蛋白,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相应受体,使细胞内cAMP水平高升,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以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某些术语的汉译名称之商榷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存在一些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
文章就沙门氏菌属、耶尔森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奈瑟氏菌属、布鲁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立克次氏体属、芽孢杆菌属、枝原体属等菌属名称,肥达氏试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菌芽孢、非典型性肺炎和SARS、“病原生物学”等微生物学术语,进行了研讨和提议。
关键词:术语,医学微生物学,细菌芽孢,枝原体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的一个分支,其汉译科技术语本应与微生物学科的科技术语[1-4]相一致,但在笔者所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经常被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5-7]所困扰。
譬如,编写《医学微生物学》教科书,为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制定医学微生物学科考试大纲以及每年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命审题等,医学出版机构所要求使用的汉译科技术语经常与微生物学出版物所载名称不一致,深深体会到将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进行统一,使之标准化,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就医学微生物学某些有争议的汉译科技术语名称,与学术界同行们进行商榷。
一关于汉译名称中“氏”的正确使用
汉字“氏”的使用中注明,“在学有专长的人的姓或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8]。
微生物学中有不少为纪念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以其姓氏或姓名命名的科技术语,在细菌名称中尤为多见。
[2-7]还有不少微生物名称是以团体名称或首次发现地名命名,例如军团菌属(Legionella)、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汉城病毒(Seoul virus)、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 Ebola virus)、辛德比斯病毒(Sindbis virus)等。
[2-7]基于上述理由,凡是以学者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微生
物学科技术语,均应采用姓氏或姓名后加“氏”的汉译名称为宜。
例如Salmonella是纪念美国细菌学家D.E.Salmon命名的菌属名,众所周知,Salmon(沙门)是西方人名D.E.Salmon中的家族名(family name),即相当于国人的姓,故Salmonella应汉译为沙门氏菌属[1-6],不应译为沙门菌属[7]。
同理,Yersinia是纪念法国细菌学家A.J.E.Yersin(耶尔森)于1894年首次从鼠疫患者体内成功分离该菌而命名为耶尔森氏菌属[2-6],也不应译为耶尔森菌属或耶氏菌属[7]。
其他还有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志贺氏菌属(Shigella)、奈瑟氏菌属(Neisseria)、布鲁氏菌属(Brucell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ella)、鲍特氏菌属(Bordetella)、弗朗西斯氏菌属(Francisella)、立克次氏体属(Rickettsia)、考克斯氏体属(Coxiella)、巴尔通氏体属(Bartonella)等菌属名称,肥达氏试验(Widal test , Widal’s test)、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 , Gram’s stain)、革兰氏阳性菌(Gram positive bacteria)等术语[1-6],均已是约定俗成且长期被广泛使用的科技术语,没有必要去掉“氏”,再启用一批新的汉译名称[7],以免与以地名或团体名称命名的汉译术语相混淆。
二考证“细菌芽孢(bacterial spore)”
bacterial spore含义为某些细菌在不利条件下,于“菌体内形成具有多层膜包绕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形如真菌的厚膜孢子(chamydospore),且可“发芽,形成新的菌体” [6-7],故汉译名称为细菌芽孢(bacterial spore),简称芽孢(spore)是合理的。
在细菌分类中和细菌学的大量出版物中,芽孢(spore)一词已被普遍使用,例如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无芽孢杆菌(nonsporing rod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tetani)、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等。
[1-4,6]因此,不需要另造细菌“芽胞”一词[5,7]之必要性。
三支原体属还是枝原体属
有些医学微生物学出版物中将Mycoplasma译为支原体属[5,7]。
按照对Mycoplasma词义解释,为“没有细胞壁能形成丝状与分枝状”[6-7]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种属,理应汉译为枝原体属(Mycoplasma)[2-4,6],而不应汉译为支原体属[5,7]。
正如Mycobacterium因“繁殖时有分枝生长趋势”,汉译为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2-7],而不译为分支杆菌属。
四传染性“非典”与SARS
非典型性肺炎(atypical pneumonia)简称“非典”,是与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引起的大叶肺炎相对应的间质性肺炎。
在2002年之前,已知引起“非典”的病原体主要有4类,即(1)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即TWAR衣原体;(2)肺炎枝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3)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4)病毒,包括①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②冠状病毒(coronavirus)等。
这些病原体引起的“非典”均有一定的传染性,故均可称作传染性非典。
2002年11月—2003年6月,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曾突发另一种合并呼吸衰竭的严重非典型肺炎,其临床特点为急剧发生弥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较过去由已知的病毒、嗜肺军团菌、枝原体及衣原体所引起的非典型肺炎严重得多。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卡洛•多尔巴尼(Carlo Urbani)博士于2003年3月16日将其命名为serious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为SARS。
其后多尔巴尼博士在越南不幸被感染SARS 以身殉职。
为纪念这位科学研究先驱,WHO正式采用他所命名的SARS病名,并将稍后发现的该病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 coronavirus,简称SARS Cov。
唯有我国一直沿用2003年春临时称“传染性非典”的病名,并将其写入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届第十一次会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
这样极易造成与一般“非典”相混淆,传染性非典不全是SARS,SARS仅仅是传染性非典中极其特殊的一部分。
为了与世界接轨,建议应将中国独有的“传染性非典”名称更名为国际通用的SARS病名,正如AIDS已被直译为艾滋病,不必再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病名。
五质疑“病原生物学”一词
“病原生物学”一词已载入中国学科目录,近年来全国新设不少病原生物学系或教研室、病原生物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点,甚至有《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原名《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6年2月易名,为中国核心期刊)和《病原生物学》教科书等。
中国组创病原生物学学科的初衷是将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与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两个学科合二而一,但实际上这种划分不妥。
就医学微生物学而言,它不仅研究致病的微生物,还研究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即人体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flora),显然用“病原”一词不恰当。
再就生物学(biology)而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算生物,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很广。
病原生物学是中国独创的术语,虽然可英文直译为pathogen biology,但在外文专业书刊中从未发现过这个词汇,也无此书名刊名的外文科技书刊。
目前国外教材或学术专著,除个别英文原著Medical Microbiology中包含医学寄生虫学内容外,均将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寄生虫学分别出版。
故建议废除“病原生物学”学科名称,取而代之应恢复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学科名称。
参考文献
[1]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微生物学名词(海外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杨瑞馥,陶天申.细菌名称英解汉译词典.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3]周德庆,徐士菊.微生物学词典.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5.
[4]布坎南R E,吉本斯N E.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译.第8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5]余.医学微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17-225,29-32.
[6]王秀茹,朱万孚.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3,48,483-487,629-641.
[7]周正任.医学微生物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2-238,193-200.[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23.
朱万孚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100083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