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梁国杨家九岁的儿子孔君平诣其父,恰其父不在,孔君平赠糖饼而离去。
儿子不知糖饼为孔所赠,孔问其父何时归,答以出猎未还。
孔又问:“君平何不候父归?”答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幽默中含有峭拔的机智,尖锐的讽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文言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以及课文中的幽默和讽刺。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译文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幻灯片或板书,将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关注。
同时,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古人的语气、神态,体会课文中的幽默和讽刺。
教师及时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对照译文,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5.拓展(10分钟)讨论:课文中孔君平的回答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文言文行文简要精当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感受《世说新语》这本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精练的语言。
语言运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思维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审美创造:尝试阅读《世说新语》,激发阅读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
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
课文配有一幅杨梅插图,与文中“为设果,果有杨梅”相照应。
这是这杨梅引发了主客之间一场风趣的对话。
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并理解杨梅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聪”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图片分别出自什么故事吗?孩子们真棒,司马光七岁想出砸缸救友的办法,曹冲七岁想出称大象重量的办法,他们的聪明机智让人折服。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认识另外一个聪明机智的九岁孩子——《杨氏之子》。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大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同学们,读了课题之后,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师:这么说,我姓韩,我就是韩氏之女,你能试试像我这样介绍自己或者同桌吗?2.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吗?这篇文章出自哪里?《世说新语》,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注释知道的。
非常棒,通过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学习文言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一、教学背景在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能够进行基础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本节课将侧重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杨氏之子》这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杨氏之子》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能够表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主题和情节的理解; 2. 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难点: 1. 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杨氏之子》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图片素材;2.板书内容:关键词、重点句子、学生互动环节设计;3.教学辅助材料:生词卡片、思维导图、学生作业布置。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有听说过《杨氏之子》吗?这个标题让你们想到什么?”第二步:阅读理解1.教师小组读段落,学生跟读;2.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理解文章内容;3.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人物性格等要素。
第三步:讨论互动1.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展开讨论,鼓励各种不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拓展1.针对生词或重点句子进行解释和记忆;2.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文章内容。
第五步: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写作练习,反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2.提出下节课预习内容,并布置相关任务。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参与讨论的积极性;2.作业评价:对学生写作练习的评分和指导。
七、课堂延伸1.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2.设计相关的手工或绘画活动,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杨氏之子》这个故事,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通用4篇)

《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通用4篇)第一篇:《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

《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1【学习目标】1、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参考说明,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敏。
【教学重点】参考说明,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敏。
【课时布置】1~2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沟通,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敏奇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解脱可能涌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老师绘声绘色讲解并描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小伙伴,才九岁,很聪慧。
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小伙伴叫出来。
杨家小伙伴为他陈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小伙伴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家小伙伴立刻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反馈:同学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1、导语:今日,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
假如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文言文。
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文言,叫文言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文言文。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
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假如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⑴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
⑵引导同学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说明,自学课文:要求:将说明中重点词语的说明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同学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
以下字词或者比较生疏或者古今差别较大,同学可能提出:⑴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杨氏之子》的含义和主题;–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熟练朗读课文;–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语;–知道课文中的生动语言和描述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喜爱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家庭孝敬的认识和重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词语;–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意境和情感描写。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板书、课件、教材相关素材。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温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课前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句话的含义。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解释生词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讨论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杨氏之子的行为对父母的意义和影响。
激发学生对家庭孝敬的认识。
四、拓展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感想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或故事延续。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整体较好,但在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方面还需加强。
下节课要结合课文内容,加大情感指导,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
以上为教学计划,借此启发学生对于《杨氏之子》这篇文章的理解,希望能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内涵,继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学生自由阅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在前几节课中学到了两首写小孩子的古诗,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刚才,我们背的都是古诗。
古诗语言简短,但是意韵丰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导入新课1.古人写的诗叫古诗,那古人写的文章叫——古文。
古文又叫文言文,它语句简短,字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差别也很大。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学一篇文言文,去认识一个聪慧的小孩。
板书课题。
读一读课题(生读)杨氏之子。
2.谁知道课题的意思?“氏”指的是(姓氏)。
这里的“之”指的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老师姓刘,在古代就称作——那你就是—()之子二、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理解句子意思1、学习文言文,朗读很重要,你们会读吗?先请大家打开课本48页,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板书:读)2、指名读。
第一次读就读得字正腔圆,真了不起。
正音:“为、应”。
3、听老师读。
听老师怎么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
出示课文,生自由反复读读。
男生读,注意了停顿,如果能用气息把词语连起来会更有古文的味道,齐读。
4、大家读得很好。
怎样学好文言文呢?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借助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板书),把文言文的字词变成一句一句的话来理解。
(课件)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自学课文。
要求 1.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情?2.逐字逐句地理解课文。
三、出示填空,检查自学情况1.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文章主要讲了杨家小儿才()岁,是个()的孩子。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教学设计 公开课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公开课一、课堂背景介绍教学内容: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 1. 了解故事《杨氏之子》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环节(5分钟)1.老师介绍本节课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集体朗读生字词语,熟悉故事基本设置。
第二步:故事主体展开(25分钟)1.分段朗读《杨氏之子》,学生跟读。
2.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情感解读,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步:角色扮演(10分钟)1.教师布置角色扮演任务,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分组表演。
2.学生表演后,全班同学互相点评。
第四步: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2.学生自评课堂表现,提出今后的学习计划。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杨氏之子》中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2. 提高学生朗读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激发学生的表演激情,展示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方法1.角色扮演表现评价。
2.小组讨论与分享能力评价。
3.朗读和表演评价。
五、课后作业1.完成《杨氏之子》的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练习朗读故事中的段落,准备下节课的朗读表演。
本文档即为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公开课的详细内容,希望这堂公开课能够引起学生对文学欣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师生对话,要求学生相对应地用一句话回应老师师:a、同学们好;b、同学们真可爱;c、同学们真精神。
通过对话让学生初步领会语言的精妙。
接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课件出示以上两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二、揭题,初识文言文。
1、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2、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习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课件出示课题)三、初读读通顺。
1、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请大家打开书,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读一遍,说说什么感觉。
2、请一位同学读,正音,正确朗读。
注意指导为、应的读音,注意断句。
3、去掉标点读。
四、再读读明白。
1、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
下面就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等我们来交流。
2、生读书自学。
交流。
3、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很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杨氏之子》,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核心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故事《杨氏之子》的文本材料。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杨氏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故事(20分钟)学生阅读《杨氏之子》,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步: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故事中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下对《杨氏之子》的读后感,包括对主题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
2.鼓励学生画出《杨氏之子》的重要场景或人物形象。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实施。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1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学、教师点拨,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看注释、联系上下文及教师指导,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独特的文言文韵味。
4.在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难点:能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的资料,预习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
”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
”说完闪身让路,让批评家过去。
师: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尴尬的局面;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感受语言的魅力。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0 杨氏之子。
生读课题1.揭示课题,解题。
请大家想一想:课题“杨氏之子”什么意思?归纳学生的意思,课件演示(姓杨的孩子。
之:的;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2.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预设1.这篇课文非常短。
预设2.它里面还有很多“曰”。
预设3.这是篇文言文。
3.师小结:文章很短小.只有55个字。
古时候的语言写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
4.师:文言文和白话文有好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预设1.不好读。
预设2.难理解。
师: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
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男孩如何巧妙地应对别人对他家的侮辱。
通过这个小故事,教材意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他们在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3.教学课件4.课堂讨论话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大意,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课堂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杨氏之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解释理解课文内容。
2、精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育同学宠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品尝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爱好。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殊聪慧。
有一天,孔君平访问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慧。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说意思,师归纳)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老师指名朗读,引导同学读准停顿。
3、老师范读,同学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同学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6、多种形式朗读,同学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1、同学默读课文,借助解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沟通。
(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同学留意)预设:惠:同“慧”,才智。
诣:访问。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君:您。
古时敬称。
闻:听说。
禽:鸟。
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5、引导同学思索问题:(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预设: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笑话,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文章通过讲述杨氏之子孔君平与杨氏的对话,展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本课内容具有生动、幽默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古代笑话的韵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代笑话这类题材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笑话的特点,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文言文,并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笑话的魅力,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古代笑话的幽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景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古代笑话的魅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方便学生跟读、模仿。
3.相关资料:搜集一些古代笑话,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如:“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笑话,故事中的人物非常聪明,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随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 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孝道与忠诚的重要性,理解故事中发生的故事并体会其中的人物情感。
2.学生能够掌握词语“谭者”,“汝所为兄弟”,“武侯”,“糜夫人”的读音和意思。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跟读,达到流畅、准确、有表情的阅读。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背后的道德和智慧。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长辈的情感,关注家庭故事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情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主题和情节。
2.学会识字并理解汉字的用法。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标点符号和语调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备好“杨氏之子”的教材、课件、教学反思。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记工具,做好听讲和朗读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新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然后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个人观点。
4.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写作或朗读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与导入:教师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学习新课: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剧情演绎或情感表达。
5.总结与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故事《杨氏之子》中的主题教育,通过亲情、孝道和忠诚的展示,引导学生明白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感悟文言文的节奏。
体会杨氏子回答的巧妙。
2.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主题:口吐莲花。
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聪惠”两个字来感悟杨氏子回答的巧妙。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学情,内引外联,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直面文言文。
教学设计紧扣单元主题“口吐莲花”,沟通课堂内外,拓展文本资源,紧紧围绕这条主线,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想象、诵读,使学生与原汁原味的文言文文本展开对话,与文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领略文言文的节奏韵律美和杨氏子巧妙机智的语言之美。
【教学过程】1导入速读速记:1. 智慧有三果:一是思虑周到,二是语言得当,三是行为公正。
——德谟克里特(古希腊)2. 智慧是命运的征服者。
——玉外纳(古罗马)3. 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
——席勒(德)师小结:希望在今天的课上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天空,展开语言的翅膀腾飞。
设计意图: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课一开始,教师要补充读关于单元主题的资源。
这一环节,开启了学生进入本单元主题阅读学习之路,也为后面让学生评价杨氏子,与杨氏子“对话”准备好了素材,为学生学以致用做好铺垫。
2初读文本,感知文言文的节奏美1. 指名读,请同学点评,师提示。
2. 师范读,生倾听并划分节奏。
3.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分读。
4. 出示隶书繁体写在竹简上的没有标点的原文。
(配乐:古筝)5. 指名读,师点拨。
生评价,自己在下面试一试,齐读。
6. 出示课件:句读(jù dòu),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作句或读(提示学生写在书上)。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阅读由于时空的巨大差异,导致学生对文本的陌生和疏离。
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直面文言文的节奏美和语言魅力,教师让学生由浅而难层层走进原汁原味的文本。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示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五( )的同学们,大家好。
初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
我姓(),来自( )小学。
你们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搞得那是有声有色,远近闻名。
而五( )班的同学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在下早就如雷贯耳了。
现在咱们就来练上一练,怎么样?1、师:知之为知之……非淡泊……非宁静……书犹药也……老吾老……幼吾幼……2、师:像这样的语言,大家一定还有不少的积累,对吧。
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预设: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温故而知新。
小结:真是名不虚传啊!相信大家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精彩,是吧!上课教学流程预设: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1.导入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齐读课题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者之女。
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者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
《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背诵课文。
3.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准备1.读老师准备好的统编教材中以前学过的文言文。
2.让学生说一说:今天诵读的内容有什么特点?(文言文)3.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题解题1.导人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解题。
课题是什么意思呢?(“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子”是指儿子,“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3.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
学着课题的样子给同桌介绍一下自己。
二、初读,读通读顺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
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课文,指名读。
相机评价指导,指导“禽”的读音和书写。
3.重点指导朗读文中的两个多音字:“为(wèi)设果”“儿应(yìng)声答曰”。
3、指名朗读课文。
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①出示句子,指导方法:在谁做什么谁怎么样的后面停顿。
句子“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孔/指以示儿/曰”“儿/应声答曰”。
指导读好停顿。
②指导朗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禽”的古今异义。
③指导朗读“此是君家果”。
④出示课文停顿,学生练读。
5.指名读,评价。
6.挑战读:竖版文言文《杨氏之子》。
三、思读,理解意思1.借助注释,尝试理解词句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五()的同学们,大家好。
初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
我姓(),来自()小学。
你们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搞得那是有声有色,远近闻名。
而五()班的同学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在下早就如雷贯耳了。
现在咱们就来练上一练,怎么样?1、师:知之为知之……非淡泊……非宁静……书犹药也……老吾老……幼吾幼……2、师:像这样的语言,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的积累,对吧。
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预设: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温故而知新。
小结:真是名不虚传啊!相信大家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精彩,是吧!上课教学流程预设: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1.导入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齐读课题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
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
《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初读感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
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
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出示方法,师范读,练读。
5、再指名读。
齐读。
(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句意:“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才九岁,非常聪明。
”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师:你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对不?(板书:聪惠)。
“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
(板书:智慧)生:“惠”是通假字,通“慧”。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看注释)(课件)师讲述通假字的原因。
2、师: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
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她朗读的声音非常动听——。
这位男同学长得非常非常非常帅——甚帅。
3、指名读。
师评: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评: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
(板书:杨氏子)(二)研读: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师: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师插入孔君平的资料齐读,丰富课堂内容)是当时的庭尉,相当于现在的法庭庭长。
孔君平来干什么呀?(生: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哪个字的意思是“就”?“乃”(就,于是)。
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见)其:他。
3、师: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从哪儿看出来?为什么?师评:你不仅读懂了字面的意思,还读出了句子的内涵。
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
齐读。
(三)研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1、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课件齐读。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上一句讲了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所以应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
师:这是待客之道。
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
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
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2、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生: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哪里看出来?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
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哪里看出来?评:说得太好了。
杨氏子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
读一读。
评:从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
(四)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过渡: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
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 齐读。
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生: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评:说得真好。
能具体说说哪些字的意思吗?理解:“曰”“此”。
“应声”“未闻”“夫子”谁还会说。
(五)体会巧妙A、理解孔君平的话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生: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
评:你真会听话。
生: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板书:杨梅杨家果)2、师: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
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师: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板书:孔雀——孔家禽3、再自由读读。
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
(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评: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老师担心你这样回答可能会气走客人哦。
师:比比和杨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孔雀是君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练读)(理解:未闻,夫子)(1)未闻:没有听说过。
显得委婉。
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
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师:如果来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张君平、李君平,还能称夫子么?(不一定)如果来的是阿姨呢?(不能,因为阿姨是女的。
夫子一般指男的。
)你们老师可以称为——夫子吗?师:如果来的是一个小男孩呢?(不行,因为夫子指的是大人。
)师: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龄比较大的男士。
师:如果来的是一个没有文化、目不识丁的老农,我们可以称他为夫子么?(不行)师: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
比如孔子我们就称为──(生齐: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比如你们的校长,可以称为——阮夫子。
称孔君平为“夫子”显得有礼貌。
我们分男女同学来对对看。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理解:应声答曰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评:你真会读书,很有学习文言文的天赋。
朗读。
评价。
你的朗读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机智的杨氏子。
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齐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4、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生: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
……未闻黄帝是夫子家人。
……(黄色,黄莺,黄鱼,黄岩,黄山等)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它的姓,你会说一句吗?预设评:你真是伶牙俐齿;谁愿意跟黄鼠狼结亲啊?真是臭大了;黄帝,我可高攀不起啊。
……积累:你们个个都真会说话啊。
像这样形容人善于言辞的成语还有哪些呢?(出口成章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巧舌如簧油嘴滑舌唇枪舌剑三寸不烂之舌花言巧语)四、赞“聪惠”(机动:口头或书面练笔)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还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
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尝试着用文言文。
参考答案: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和姓杨的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慧,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小结:同学们都走进了孔君平的内心世界,说出了他心中想说的话。
(评价:动作、心理、神态)五、熟读成诵过渡:古人用了短短的5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礼貌,老师觉得,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
1、练习背2、指名背。
3、男女生比赛背诵。
六、阅读链接、好书推荐回顾方法: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大家都有着学习文言文的天赋,学得很棒。
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除了字面的意思,我们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内涵。
下面的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比杨氏子更小的孩子的聪明机智。
大家自由读读看。
1、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如果有时间可放手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2、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明智慧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世说新语》。
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