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

合集下载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学习资料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学习资料

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分析这六大素养,可以发现其中不少描述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比如,在文化基础主要表现描述中就包含“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在自主发展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在社会参与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等。

“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最根本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必须依靠科学的思考和方法。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

”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带领研究团队承担这项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也是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林崇德介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了解,该课题组会聚国内多所高校近百名研究人员,在总体设计、统筹谋划的基础上,综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教育政策研究、传统文化分析、现行课标分析、实证调查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历时3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作者:
来源:《中国教师》2016年第09期
编者按
近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下发至各教育机构,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早在2013年5月,“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就已经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先生牵头组织实施。

“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

如何认识、理解与贯彻实施,对当前中国教育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本专题特专访项目主持人林崇德先生,并特约一批专家和学者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努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呈现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

本专题希望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读、相关学者的阐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与实践,进一步加深广大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4年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24年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通过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有全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
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
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4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第三、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而我认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老师不见了。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利用微课件课下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学生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解读

中国学⽣发展核⼼素养框架及数学核⼼素养的深度解读 2013年5⽉,北京师范⼤学林崇德教授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委托专项,领衔5所⾼校90余名研究⼈员组成联合攻关项⽬组,共同负责研究中国学⽣发展的核⼼素养体系。

⽇前,这项历时三年的研究成果终于出炉,9⽉13⽇上午,中国学⽣发展核⼼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学举⾏。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学⽣发展核⼼素养总体框架吧!中国学⽣发展核⼼素养总体框架-全⽂共3063个字,阅读时间⼤约5~10分钟-Q1我们该如何理解核⼼素养概念的内涵呢?核⼼素养是学⽣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终⽣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

它是关于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结果导向;同时,核⼼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个伴随终⾝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学习、实现全⾯发展的基本保障。

1. 在⽬标上,核⼼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 这⼀问题的回答。

由于它的范畴超越了⾏为主义层⾯的能⼒,涵盖态度、知识与能⼒等⽅⾯,因此体现了全⼈教育的理念,契合我国传统⽂化“教⼈成⼈”或“成⼈之学”的特⾊育⼈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的全⾯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致,有利于在实际教育教学⼯作中培养德智体美全⾯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完成党的⼗⼋⼤报告所提出的“⽴德树⼈”的教育⼯作根本任务。

2. 在性质上,核⼼素养是所有学⽣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每个⼈在终⾝发展中都需要许多素养,以应对各种⽣活的需要,这些所有⼈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素养,以及由核⼼素养延伸出来的其他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且居于核⼼地位的素养就称之为核⼼素养。

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分析这六大素养,可以发现其中不少描述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比如,在文化基础主要表现描述中就包含“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在自主发展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在社会参与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等。

“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最根本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必须依靠科学的思考和方法。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

”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带领研究团队承担这项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也是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林崇德介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了解,该课题组会聚国内多所高校近百名研究人员,在总体设计、统筹谋划的基础上,综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教育政策研究、传统文化分析、现行课标分析、实证调查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历时3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林崇德: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林崇德: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林崇德: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林崇德:教育部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

他长期致力于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了20余项国家哲学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科技部的重大重点项目,是《心理发展与教育》的主编,撰有《林崇德心理学文选》《发展心理学》《教育与发展》等20多部学术专著。

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400余篇,曾荣获“普通高等教育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是国家心理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获得“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

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问:林教授您好!您在1965年—1978年,曾在基础教育界工作了13年,想必对基础教育怀有深厚的感情。

当前,在重视教育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向基础教育倾斜,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大事。

面对未来的基础教育,在您看来,现在世界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是什么?林崇德:现在世界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学生核心素养”。

什么叫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应该包含六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就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中华传统文化来说,我们都有同一个根、同一个灵魂。

我们的根、我们的灵魂是什么?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重视人的素养问题。

从中华传统文化来看,我们看到了家国情怀、社会关怀、人格修养和文化修养四个方面。

比如说家国情怀,涉及孝亲爱国、民族情怀、乡土情感等;社会关怀涉及仁民爱物、心怀天下、奉献社会等;人格修养涉及诚信自律、崇德弘毅、礼敬谦和等;文化修养涉及人文历史知识、求学治学方法、文字表达能力、追求科技发明等。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落实的关键是思维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落实的关键是思维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落实的关键是思维教学曾经在全国讨论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有一位厅局级干部觉得我们对核心素养概括得不好,他提出用八个字来概括,一个叫人文底蕴,一个叫科学精神。

当然我们对他的意见没有采纳。

因为在立德树人的问题上,还有一个社会参与和学生自主发展的领域。

学生到学校来干什么,一个是学习,一个是生活。

怎么学习?学会学习。

怎么生活?健康生活。

尤其是在高校,心理健康显得格外重要。

但我们要重视那位厅局级干部的意见,至少他肯定了我们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

他认为这就是核心素养,但这不能代表我们核心素养的全部,而确实是我们核心素养文化基础中非常重要的素养。

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是什么?一是理性思维,二是质疑批判,三是勇于探索。

谈及核心素养,我经常要提到北大生物学的这位教授,他后来是北大附中的校长赵钰琳先生。

他年长我两岁,他跟我说,你们提出的批判质疑的问题太重要了。

他说他自己在当北大附中校长时,曾带领附中的师生们回北大调查了两种人。

一种是理工科的院士,因为北大的院士多,是我们北师大的多少倍;一种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德高望重的前辈,如季羡林先生、汤一介先生等。

调查完以后,他问师生这些学者为什么获得了今天这么大的成就。

调查的结果显示了两个字——质疑。

因此,我今天也要强调,我们今天讲核心素养的问题,质疑问题显得太重要了。

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为语文和数学这两门主课核心素养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二是思维发展与提升,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

数学的核心素养,一是数学的抽象,二是逻辑的推理,三是数学建模,四是直观想象,五是数学运算,六是数据分析。

我在中小学待了十三年,除了语文因为普通话说得不好,不敢教,其他学科差不多都教过。

我教过数学,非常重视1952年提出的数学三大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逻辑能力。

今天新的数学素养没有离开从1952年一直到2014年数学的教学大纲要求,也就是今天的课程标准对能力的要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析与研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析与研究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 、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 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 务等。 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 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 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 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 ;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 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 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 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 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 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 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 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 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 、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 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基本内涵:
折叠(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 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 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 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 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 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 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 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 要点。

2023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23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23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023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通过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有全新的认识和体会。

现将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

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

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

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________。

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

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第三、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

而我认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老师不见了。

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

利用微课件课下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

“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

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于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

核心素养将为中学教育带来六大变化,包括,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

“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

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

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

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

“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

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资料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资料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6大素养18个要点之解读由北师大教授林崇德教授挂帅,研讨历时3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基本形成,并以课题组名义对外发布并广泛听取意见。

此时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

那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6大素养18个要点具体的主要内涵和重点到底包括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读:核心素养一:人文底蕴1、人文积淀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素心素养二:科学精神1、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核心素养三:学会学习1、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工作报告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工作报告
社会环境压力
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压力过大 ,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其
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
深化课程改革
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学生主 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提升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和实践能力。
创新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案例三:某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总结词:多元评价
详细描述:某高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改革,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考 试成绩、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才艺展示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 素质。
案例四:某初中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
总结词:家校共育
详细描述:某初中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 长和发展,促进家校共育。
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核心素养培训,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实 施核心素养的能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内容
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 度等多方面的评价。
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综合素质。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指在 教育过程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 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 格和关键能力。
特点
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实践性。 该体系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关注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并强调核心素养在实 践中的运用。
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性
05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体系的挑战与展望

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To Construct Sinicized 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s for Student Development 作者: 林崇德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6-73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期
主题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民族性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我国21世纪人才核心竞争力。

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过程中始终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研制的总遵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显人才培养的民族底色;洋为中用,批判性吸收核心素养国际研究的构建方法与合理成分。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一、对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介绍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将中学生核心素养界定为三大方面六大素养。

这六大核心素养在物理学科中具体体现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和责任。

所谓物理观念是指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

培养这一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制定和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的,这一目标是课堂教学最低层次的目标,也是达成其他目标的基础。

科学思维是指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科学探究是指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这两大素养主要是通过制定和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

科学态度和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这一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制定落实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实现的。

二、物理学科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已有的物理学科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对于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课程标准也是制定和实施教学目标的依据。

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就成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关键。

(1)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不脱离课本,这一原则可以保证课堂不跑偏。

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细化、课堂结束后可以对是否落实进行评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时尤为突出。

例如:《压强》这一节,如果把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为“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学会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话,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是否理解了压强的概念,理解到什么程度,计算公式是背熟就行还是能应用自如,学生无法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没有办法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 2013. 阶段 6-10月
实施子课题研究,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共完成六个子课题研究报告。 开展子课题4研究,分析我国党和国家教育政策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 《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
究》子报告 开展子课题5研究,分析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课标中对于学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标分 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析》子报告
开展项目研究的顶层设计,细化研究方案。
开展子课题1研究,通过概念的历史演变与国际比较确定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研 概念的内涵。 究》子报告 开展子课题2研究。比较分析各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建构与发展核心 究程序、内容体系与实施途径。 究》子报告 开展子课题3研究,厘清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成德的思想以及传统教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 的人才培养内容与要求。 析》子报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

几项比较说明
核 心 素 养 体 系 总 框 架 建 构
一、核心素养研究的支撑性研究
二、理论思考与指标遴选依据
三、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
1. 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
2006 年 2010年 1995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义务教育法》 1957年 《教育法》 使适龄儿童、少年在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最高国务会议 培养德、智、体 品德、智力、体质等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 让受教育者在德育、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等方面全面发展 方面全面发展,为培 能力为重;坚持全面 智育、体育几方面 的社会主义事业 养有理想、有道德、 发展。 都得到发展,成为 的建设者和接班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 人。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有文化的劳动者。 围绕“德、智、体”主线, 人奠定基础。 2013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 坚持立德树人,加 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完善中 华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 感、创新精神、实 践能力。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
基础研究
实证研究
专家研讨 北京、济南、广州、连云港等多次会议
意见征询
形成框架
(四)研究过程与工作概况
阶段 日期 具体内容 阶段成果
第一 2013. 阶段 5-6月
成立学生核心素养顶层设计项目组。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总课题组细化研究方案,形成六个子课题组;子课题组开会讨论并确定 研究方案》 具体任务、分工和工作进程表。
基本特点

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功能
•1.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迫切需要
设者和接班人。 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与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
•2.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大力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国力竞争:表层生产力水平竞争转化为深层人才为中心的竞争。 研究分工:山东师范大学牵头负责小学生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提纲
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总体设计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

几项比较说明
回归原点的反思与追问: 我们到底需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
接受任务 把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
课程体系需要重视顶层设计
报告提纲
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总体设计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

几项比较说明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学生在接受相 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 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辽宁师范大学牵头负责初中生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解决两大问题:个人自我发展,社会健康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牵头负责高中生核心素养 国际趋势:三个国际组织、十个国家和两个地区将核心素养放在教育改革的首位。 河南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牵头负责大学生核心素养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最终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教育改革效果不理想
求。
开展子课题6研究,调查不同群体对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见和建议。 先后在北京、广东、河南、山东和辽宁开展了 48 场焦点小组访谈、 33 《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研 次个别访谈和608名专家的问卷调查,获取各领域专家对学生素养指标 究》子报告 体系的意见。 在山东济南召开课题组研讨会,总结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的相关成果。
12月23-29日根据专家意见对总报告进行修改,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体系总框架(修改稿-4)》。 2014年1月3日-4日,在大兴召开“学生核心素养研讨会”,征询17个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
架报告》(最终建议稿)
报告提纲
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总体设计
(二)研究目标与原则
科学性
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采用科学的程序与方法
时代性
面向未来 反映时代需求
民族性
立足国情和现实需要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面向未来
立足现实 文化传承
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政策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标分析 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
2013. 12.2112.29
召开50余次总项目及子课题研讨会,整合研 究成果;进行多轮意见征询,征询 130 余人次 的学科专家、课标组专家、课程教材专家、教 12 月21 在连云港召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专题研讨会,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 育学、心理学专家的意见,修改完善总框架 。 架报告》 求教育学专家、学科教学领域专家、心理学专家、教育行政管理者意见。
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三个原则:科学性、时代性与民族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辽宁师范大学共同组成联合攻关项目组,共96名研究人员参与,根 值体系教育。 据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总体设计,进行6个子课题研究,形成学生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