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糖尿病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糖尿病中医方案

糖尿病中医方案

糖尿病中医方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功能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传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糖尿病中医方案的具体内容以及应用领域。

1. 中药治疗:中药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气虚、阴虚、痰湿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药治疗的目标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血糖代谢的正常运行。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四妙丸、参茸丸、六味地黄丸等,这些方剂具有滋阴降糖、健脾益气的功效。

2.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饮食调节,合理搭配饮食结构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多因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引起。

因此,应注意调节饮食结构,限制糖分和油脂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同时,中医建议多吃些中药调理饮食,如苦瓜、黄芪等,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等,这些穴位与胰脏、脾胃等器官相关,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4.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在治疗疾病中的常用手法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化经络,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捏揉、推拿、拍打等,通过对腹部、背部等穴位的刺激,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糖尿病中医方案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来治疗疾病,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这种方案在糖尿病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并且与西医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许多在特定病种诊疗方面的优势。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及其优势。

1.感冒:中医常用的治疗感冒的方案为“清热解毒,解表散寒”。

中药中常用的药物有薄荷、连翘、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材。

相比西医常用的抗生素等药物,中医用药不会对肠道菌群造成太大的伤害,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减少感冒的发作次数。

2.高血压: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案为“平肝降压,调理气血”。

中医强调通过调理肝脏功能和气血的运行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降压的黄柏、丹参等。

与西医药物相比,中药疗效较温和,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特别适合长期服用。

3.糖尿病: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案为“清热补肾,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是肾功能受损和脾胃功能紊乱所致。

中医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等。

与西医药物相比,中药能够改善体内的微循环,增强组织的代谢能力,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4.颈椎病: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案为“活血化瘀,通经络”。

中医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等。

中医强调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反应,达到缓解颈椎病症状的目的。

相比西医的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医能够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5.高血脂:中医治疗高血脂的方案为“祛湿化痰,通经络”。

中医认为高血脂主要是湿气内停和经络阻滞所致。

常用的中药有薏苡仁、麦冬等。

相比西医常用的降血脂药物,中医药物具有调理全身气血的功能,能够调整机体的代谢功能,从根本上调理高血脂患者的体质。

总的来说,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调理:中医强调以调理整体为主,通过调整机体的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自身调节功能,使病人不易复发。

2.个体差异: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中医注重通过望、闻、问、切等病史和身体的细节观察来进行诊断,能够找到病人的病情所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中医优势病种分析总结

糖尿病的中医优势病种分析总结

糖尿病的中医优势病种分析总结及整改措施2011年,我科对糖尿病中医治疗德病种进行评估总结,确定了三个优势病种,即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经观察治疗病例,中医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糖尿病肾病观察指标:(1)患者症状(2)实验室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

疗效指标与治疗结果疗效指标显效:尿蛋白减少>25%,浮肿病变明显改善。

:减轻:尿蛋白减少<25%,浮肿病变略减轻。

'无效:尿蛋白,症状无改善治疗结果:对于中医辩证属阳虚水泛的病例·我们用温阳利水的益肾汤治疗80 例,临床好转72例,总有效率达90%。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指标:(1)现有疼痛强度分无痛,轻度不适,难受,痛苦,极为痛苦,分别以012345分表示,进行量化评定(2)血尿便及肝肾功能检查。

·疗效评定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前后疼痛综合评定分值改善>80%有效:疼痛减轻,治疗前后疼痛综合评定分值改善>3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治疗结果:我们用芪丹活血汤加减治疗100例,临床好转达80例,总有效率为80%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观察指标(1)患者症状(2)眼科眼底检查结果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显效:视力有明显提高眼底黄斑水肿消失:视网膜血管明显减少。

好转:视力有改善,黄斑水肿减轻,视网膜新生血管较前减少无效:视力和眼底检查无变化治疗结果:我们用中药治疗患者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50% 四、整政措施1·继续整理和完善门诊病历资料,建立详细的病人档案。

2.进一步完善三种优势病种的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和舌脉象建立详细的辩证分型标准。

3.加强科研工作,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开拓中医中药治疗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糖尿病(单纯性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糖尿病(单纯性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糖尿病(单纯性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简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传统的诊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单纯性糖尿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糖尿病通常依靠四诊合参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观察和询问。

望诊望诊时,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情况,以判断病情。

闻诊闻诊时,医生会通过嗅觉判断患者的呼出气和尿液等是否有特殊气味。

问诊问诊时,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惯等,以了解病情。

切诊切诊时,医生会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以及脏腑功能。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从调整气血、调理脏腑等方面入手。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式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一般包括中药汤剂和中药丸剂等。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苦瓜、陈皮等,这些中药可以调理人体内的气血,起到一定的降糖效果。

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糖尿病中,饮食调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包括禁忌食物和适宜食物的选择。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多餐,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量,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运动疗法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气血循环,增强脏腑功能。

因此,医生会建议糖尿病患者适度参与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运动时间和强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病情情况来制定。

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治疗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定期复诊。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监测血糖水平、控制饮食以及合理使用药物。

以上是一种针对单纯性糖尿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但请注意个体差异,具体治疗方案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在糖病治疗中的特色疗法

中医在糖病治疗中的特色疗法

中医在糖病治疗中的特色疗法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特色疗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

传统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疗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特色疗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养生调理等。

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药治疗的特点是综合调理,从整体上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力,以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苦瓜等,这些草药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能够减轻糖尿病相关的症状和并发症。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独特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改善糖尿病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通过针灸疗法可以调节血糖水平,提高胰岛功能,减轻糖尿病的痛苦。

三、养生调理养生调理是中医强调的健康养生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中医强调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高糖高脂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控制饮食热量。

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对糖尿病患者也有很大的益处,可以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并帮助减轻体重。

综上所述,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有着独特的特色疗法。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养生调理等手段,可以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当然,中医的治疗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过程,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中医的特色疗法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通过中医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内分泌科3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简介

内分泌科3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简介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1.概述消渴病(糖尿病 060 E14.901)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显著高血糖的症状有多尿、烦渴、多食及体重减轻。

2.诊断标准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3.1-3.15-2007)多饮、多食、多尿、体型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①阴虚热盛证症状:咽干口燥,心烦畏热;渴喜冷饮,多食易饥,溲赤便秘。

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②湿热困脾证症状: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③气阴两虚证症状: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

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

④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症状: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或手足畏寒、夜尿频多;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气短懒言,颜面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小便量多,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干稀不调。

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⑤血瘀脉络证症状:胸痛,胁痛,腰痛,背痛,部位固定,或为刺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

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纡曲,脉弦,或沉而涩。

2.3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或空腹血浆葡萄糖≥7.0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h血浆葡萄糖≥11.1以上三条,具备其中一条,并经另一天复查可确诊。

3.中医辨证治疗3.1 阴虚热盛证治法:养阴清热,生津止渴。

方药:白虎汤、消渴方加减。

中医诊疗方案内分泌科

中医诊疗方案内分泌科

中医诊疗方案内分泌科
一、引言
中医诊疗方案内分泌科旨在通过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对内分泌科疾病进行综合治疗。

本文档将介绍中医诊疗方案的概述、疾病分类、中医治疗原则和常用的中药方剂,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
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在内分泌科的诊疗中。

二、疾病分类
内分泌科涵盖了许多疾病,常见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 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2. 垂体疾病:如垂体肿瘤、垂体功能亢进症等。

3. 肾上腺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髓质增生症等。

4. 糖尿病及代谢疾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肥胖症等。

5. 性腺疾病:如男性不育症、女性不孕症等。

三、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在内分泌科的治疗中,遵循以下原则:
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等综合因素,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2. 调补阴阳: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

3. 疏通经络: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病情。

四、常用中药方剂
在内分泌科的中医诊疗中,常用的中药方剂有:
1. 肾气丸:适用于肾气不足引起的内分泌失调症状。

2. 甘露消渴丸: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

3. 八珍益母丸:适用于女性不孕不育症患者。

五、结论
中医诊疗方案内分泌科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通过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相结合,为内分泌科疾病提供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施治,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疗方案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疗方案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疗方案一、概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DPN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周围神经对高血糖比较敏感,故DPN发病率较高。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有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病变的约占2/3,这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可致残。

DPN 的定义是:排除了由其他原因所引起而出现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功能丧失的症状和体征。

中医古籍中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应的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痹证”、“血痹”、“不仁”、“麻木”、“痿证”、“痿躄”的范畴。

中医病名:痹证、血痹、痿证、痿躄;西医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二、诊断【西医诊断】1.根据198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美国神经病学会联合推荐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标准为:在症状、体征、定量感觉检查、心血管自主功能检查或电生理诊断这5项中有一项异常,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神经病变。

2.2002年日本《医学论坛报》报导了日本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的新修订的简易诊断标准。

(1)必备项目①有糖尿病;②除外其它原因。

(2)条件项目具备2项者即可诊断:①有多发性神经病变的自觉症状;必需是两侧性,主诉有足趾类及足底麻痹、疼痛、异常感觉之一者,才可认为有自觉症状,不包括上肢症状及冷感;②两侧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检查时应在膝立位状态下进行;③两侧内踝振动觉减弱:即以频率128 的音叉振动感持续时间少于10 秒作为标准;④对老年人要充分考虑老年化的影响。

(3)参考项目①在神经传导检查中,有2个以上神经分别有1项以上检查的项目(传导速度、振幅、潜伏时间) 明显异常;②临床症状上有明确的糖尿病植物神经损害。

在具备以上任一条件,即使不具备“条件项目”中的症状体征,也可认为神经损害。

3.2005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疗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使用一种筛查方法进行DPN的筛查,而同时使用两种筛查方法可提高检出率。

内三病区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5年)

内三病区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5年)

内三病区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5年)(一)消渴病(2型糖尿病本病)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病理的改变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伴有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尿病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分型分四型,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多见,约占糖尿病的80%以上.目前占我科收治病人的70%以上,故列为我科优势病种的第一位开展优势病种的管理并列为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二、诊断(一)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13年)。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二)证候诊断1、主证(1)阴虚燥热型(科室自拟标准)具有阴虚和燥热的症状。

为糖尿病早期。

主要证见: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大便干结等。

舌质红,苔薄黄或糙,脉数或细数。

(2)气阴两虚型具有气虚的阴虚的症状。

为糖尿病中期。

此时已有络脉瘀阻。

一些并发症已出现。

主要证见:乏力神疲,少气懒言,易动则汗出,口干唇燥,失眠心烦。

甚或伴有视物模糊,肢体麻痛,眩晕胸痛等。

舌红无苔少津,脉细数或弦细数。

(3)阴阳两虚型具有阴虚和阳虚的症状,为糖尿病后期。

脏腑经络严重受损。

出现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坏疽等严重并发症。

主要证见如尿频量多,饮一溲一,色混如膏。

01-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仝小林刘喜明)

01-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仝小林刘喜明)

01-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仝小林刘喜明)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在糖尿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2DM),按其自然过程分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与慢性并发症期。

早期可无症状,血糖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减轻,尚可伴有易饥饿、多食,及视物模糊等;严重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长期血糖升高可导致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或血管等全身多系统器官组织损害,引起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脏器功能衰竭,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目前,世界各国DM的发病率均在上升,全世界有糖尿病(已经诊断)患者约1.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

我国在1980年糖尿病的患病率0.67%,1994年为2.51%,1996年上升到3.21% ,目前约4%-5%,患病人数达4000万。

糖尿病可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原发性糖尿病又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T2DM,T1DM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T2DM多采用中西医综合控制。

糖尿病隶书于中医“消渴病”范畴,具有“三多一少”症状的按消渴病进行论治,无“三多一少”或症状不典型的可以参照消渴病与肥胖等进行综合论治,出现并发症时详见各并发症章节。

二病因病机1病因病机: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久坐少动,运动量减少等为糖尿病发生的原因。

禀赋异常为内因,环境因素为外因,内外因相合而致糖尿病。

①饮食因素为主因:过食肥甘厚味及饮食结构或质量改变,《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多食肥甘,滞胃碍脾,中焦壅滞,脾胃升降受阻,运化失司,日久化热伤津,内热、消渴、肥胖、中满由此而生。

②久坐少动为条件:脾主肌肉四肢,久坐少动,活动减少,久坐伤肉,久之脾气呆滞,脾运迟滞;脾气既耗,胃气亦伤,脾胃虚弱;脾不散精,精微物质不归正化,则为湿、为痰、为浊、为膏、为脂。

糖尿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糖尿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消渴(2型糖尿病) 诊疗规范【诊断本病参照】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 (ZYYXH/T3.1~3.15—2007) 。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 (2007年) 。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 (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

【定义】消渴是因五脏禀赋脆弱,复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导致的脏腑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津液输布失常的一种疾病。

临床以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为典型症状。

本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病情严重者可并发心痛、眩晕、中风、麻木、痈疽等病证。

【范围】西医学中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其它类型的糖尿病,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甲亢、尿崩症等不属本病讨论范围。

损伤脾胃 津液失布饮食不节→ 燥热伤肺→→多饮 津失敷布 烦渴多饮五脏虚弱 肺胃燥热 中焦热盛禀赋不足→ — →→多食 燥热内生 肠燥伤阴 消谷善饥→ → —→ 气郁化火 脾胃气虚 精微不生情志失调→ — →→消瘦 内灼津液 湿热中阻 四肢失养劳欲过度 阴津暗耗 肝肾阴虚 封藏失司→ — →→多尿 过用温燥 虚火内生 阴阳两虚 固摄无能【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1、隐袭起病,进展缓慢,以中老年人居多,或有家庭史。

2、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无力。

3、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 ,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 。

空腹尿糖定性检查连续3次以上出现阳性。

二、鉴别诊断1、渴病(尿崩症)渴病多奇渴狂饮,饮水不止,一日断水可死亡;尿量多,日排尿量少者2500ml ,多者可达1万ml 以上;尿清如水,尿比重在1.010以下,尿糖阴性。

以上特点与消渴病不同。

2、一般口渴症 口渴症为一个临床症状。

各种外感病的高热过程中,或失血后,或其它原因导致的津液耗损后,均可见明显的口渴多饮症状。

中医治疗糖病的独门方案

中医治疗糖病的独门方案

中医治疗糖病的独门方案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独门方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功能异常引起的高血糖及一系列代谢紊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健康饮食方式的普及,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

传统中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供了独特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案。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独门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饮食调控等内容。

一、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糖尿病有多个方面的作用:降血糖、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胰脏功能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出适合个体的中药方剂。

常见的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二十味银屑病丸”等,在服用中药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习惯,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此外,中药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效果,患者要保持耐心和恒心。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糖尿病中常常被应用。

针灸疗法能够刺激体内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平衡阴阳和调节体内功能的目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针灸疗法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穴位有足三里、曲池等。

然而,针灸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专业训练的针灸师进行操作,并且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三、饮食调控饮食调控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保障,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首先,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量,尤其是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糖果、蛋糕等,要尽量避免。

其次,要选择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此外,中医饮食调控还强调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保证饮食的多样化和均衡性。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独门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饮食调控等多个方面。

中药治疗能够通过调节体内功能来达到降血糖的效果;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饮食调控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控制饮食结构和食物摄入量,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

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

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1. 简介该文档旨在提供关于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的信息。

本方案根据最新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制定,以中医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旨在帮助患者控制和管理糖尿病病情。

2. 诊断与辨证2.1 诊断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 (IDF) 的标准进行糖尿病的诊断。

2.2 辨证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将糖尿病分为不同的证型,包括气虚型、湿热型、痰湿型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中医治疗方案3.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结果,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山药、苦瓜等,具有调节血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3.2 饮食调理根据中医养生原则,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合理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蔬菜和粗粮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甜食和高脂食品。

3.3 运动疗法中医强调运动对改善糖尿病病情的重要性。

建议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提高体内能量代谢和血液循环。

3.4 中医辅助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辅助疗法,促进身体的平衡与调理,改善病情。

4. 注意事项4.1 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使用药物。

4.2 饮食调理患者在饮食调理时需注意均衡营养,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

4.3 运动疗法运动前需做好热身准备,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不适。

4.4 定期复诊患者需定期复诊,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5.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基本内容,希望能为患者提供帮助,并请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咨询医生的意见。

304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304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304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辨病辩证、施治原则、药方选用等内容,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304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呼吸系统疾病方案1、急、慢性支气管炎辨证:表现为咳嗽、气喘、咳痰、胸闷等症状。

施治原则:清肺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防风、杏仁、黄芩、生地、黄芪、桔梗、甘草、茯苓、山药。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方案1、高血压辨证: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心悸等症状。

施治原则:疏肝清热,益肾健脾。

方药:茯苓、白术、山药、黄芪、龙胆、何首乌、生地、天冬、川芎、桂皮。

三、消化系统疾病方案1、胃炎辨证:表现为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施治原则:清热解毒,健脾和胃。

方药:人参、茯苓、黄连、黄芩、甘草、白术、炒苦杏仁、木香、橘红。

四、神经系统疾病方案1、帕金森病辨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硬、步态异常等症状。

施治原则:舒筋活络,补益气血。

方药:当归、黄芪、枸杞、桑椹、五味子、白术、黄连、石菖蒲、川芎、蒲公英。

五、内分泌系统疾病方案1、糖尿病辨证:表现为多饮多尿、口干、食欲不振等症状。

施治原则:滋阴清热,调理气血。

方药:黄芪、当归、三七、白术、苦瓜、桑叶、玄参、绿豆、枸杞子、人参。

六、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方案1、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乏力等症状。

施治原则:祛风活血,舒筋止痛。

方药:乌梅、川芎、当归、黄芪、桑椹、赤芍、杜仲、黄连、蓼蓝、细辛。

七、血液系统疾病方案1、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表现为乏力、皮肤苍白、心悸、耳鸣等症状。

施治原则: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川芎、枸杞、三七、熟地、枸杞、山药、杜仲、鹿角霜、丹参。

八、肾脏疾病方案1、肾结石辨证:表现为腰痛、尿频、尿血等症状。

施治原则:通淋化瘀,利水通关。

方药:淫羊藿、当归、山茱萸、石菖蒲、鸡内金、龟板、牛膝、赤苏子、灯盏花、鱼腥草。

九、妇科疾病方案1、子宫肌瘤辨证:表现为月经不调、腰背酸痛、腹胀等症状。

中医内分泌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分泌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分泌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1. 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可通过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调整免疫功能等来控制糖尿病。

-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水平。

- 中草药调理可以帮助调节脾胃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调整体内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善气血循环等来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平衡甲状腺激素水平。

- 中草药调理可以调整体内湿热、痰火等病理因素,改善甲状腺功能。

3.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调整体内气血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卵巢功能来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卵巢功能调节,增加排卵频率。

- 中草药调理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排除湿热,改善卵巢功能。

4. 垂体功能减退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调整体内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平衡阴阳等来治疗垂体功能减退症。

-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垂体激素的分泌,增加患者的能量和代谢水平。

- 中草药调理可以调节脾肾功能,补益气血,促进垂体功能恢复。

5.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调节体内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善气血循环等来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 针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免疫功能,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中草药调理可以调节脾胃功能,补益肾气,促进甲状腺功能恢复。

以上是中医内分泌科在某些疾病中的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但请注意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有差异,因此在进行中医治疗时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糖尿病诊疗方案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糖尿病诊疗方案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糖尿病诊疗方案一、概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群。

其基本病理生理机制是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常。

长期慢性高血糖可以引起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以及与慢性高血糖相关的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卒中、下肢动脉闭塞症等。

本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中医病名:消渴病;西医病名:糖尿病。

二、诊断【西医诊断】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于1997年发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可)新的糖尿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分型】本证主要由于素体阴虚,或劳欲过度,耗损阴精,导致阴虚火旺,上蒸肺、胃;或先天直气不足,后天调摄失当,机体气化无力,气不化精,进而阴液消损;或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或因情志失调、精袖剌激,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烁肺胃阴津发为消渴。

以上诸因所致消渴均可导致痰瘀阻络。

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脾、胃、肾,而以脾、肾为关键。

气阴两虚为本,燥热为标。

1.燥热伤津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易饥,大便干燥,形体消瘦,尿频、量多、色黄,皮肤瘙痒。

舌红苔薄黄,脉洪数或滑数。

2.气阴两虚证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汗出气短,心悸失眠、耳鸣,腹胀便溏或便秘,腰膝酸软。

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数或弦数。

3.阴阳两虚证手足心热,口干喜热饮,或畏寒倦卧;胸闷、纳呆,水肿,尿浊如膏,腰膝酸软,心悸,泄泻、夜尿频多,性功能不全。

舌紫黯、淡胖,边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4.痰瘀阻络证此型多见于糖尿病后期阶段,同时其他证型也常兼夹此证。

面色黧黑,胸痹心痛,目糊目暗,肢体麻木、刺痛,半身不遂,肢端坏疽。

眩晕、耳轮甲错。

舌黯淡胖,舌下脉络迂紫,苔白腻,脉沉细涩。

医院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经验方

医院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经验方

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经验方
一芪丹活血汤:用于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血管病变的治疗,症见肢体麻木,烧灼感,蚁走感,疼痛,肢体末梢有瘀斑,浅溃疡,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或细弱,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寒凝脉络者,治则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温阳散寒,处方如下:
人参,黄芪,当归,土鳖虫、乳香、没药、桃仁、红花、桑枝、牛膝、麻黄、细辛、
随症加减:血瘀症重:肢体疼痛如针刺样,面色口唇灰暗,舌质暗红,脉涩或弦紧,可加重活血化淤药物的用量,加地龙僵蚕、全虫、川山甲等虫类药物,加强活血通络作用。

阳虚证见,四肢不温、腰膝酸痛、四肢乏力,纳差、胸腕憋闷、大便稀溏等脾肾阳虚证。

可加白术、茯苓、附子、肉桂、巴载天、补骨脂、温补脾肾之品。

二、益肾汤: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症见面浮身肿,畏寒肢冷,腕腹胀满,食少便溏,腰膝酸软,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浊阴上逆,治则温阳利水,处方如下:
黄芪,附子,肉桂,丹参,葛根,黄精,牛膝,车前子,益母草,山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

三、灌肠汤:用于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出现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而由于条件所限不能接受透析治疗,用此法可延缓病情发展,延长病人生命。

透析组成:丹参、生大黄、龙骨、煅牡蛎。

煎药取200ml,保留灌肠,日一次,灌完,抬高臀部,保留药液。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糖尿病肾病诊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糖尿病肾病诊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一、概述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迅速上升,DN的发病率亦逐渐增加.调查显示,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DN患病率约为30%~40%,2型糖尿病约为15%~20%。

临床上许多就诊的病人只单纯重视血糖的检查,而忽视DN的早期检诊.DN的危害非常巨大,若不积极治疗,最终可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中医病名:消渴病,腰痛病,水肿病,关格病,西医病名:糖尿病肾病。

二、诊断【西医诊断】1.病史及症状有糖尿病病史,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肾小球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

出现微量蛋白尿时,糖尿病病史多已5~6年,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临床表现;约8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通常无明显血尿,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贫血,提示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2.体检发现不同程度高血压、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

多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辅助检查(1)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3)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4)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分泌科中医优势病种糖尿病诊疗方案
一、概述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群。

其基本病理生理机制是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常。

长期慢性高血糖可以引起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以及与慢性高血糖相关的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卒中、下肢动脉闭塞症等。

本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中医病名:消渴病;西医病名:糖尿病。

二、诊断
【西医诊断】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于1997年发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可)新的糖尿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分型】
本证主要由于素体阴虚,或劳欲过度,耗损阴精,导致阴虚火旺,上蒸肺、胃;或先天直气不足,后天调摄失当,机体气化无力,气不化精,进而阴液消损;或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或因情志失调、精袖剌激,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烁肺胃阴津发为消渴。

以上诸因所致消渴均可导致痰瘀阻络。

病变的脏腑着重在于肺、脾、胃、肾,而以脾、肾为关键。

气阴两虚为本,燥热为标。

1.燥热伤津证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易饥,大便干燥,形体消瘦,尿频、量多、色黄,皮肤瘙痒。

舌红苔薄黄,脉洪数或滑数。

2.气阴两虚证
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汗出气短,心悸失眠、耳鸣,腹胀便溏或便秘,腰膝酸软。

舌红,苔薄或少,脉细数或弦数。

3.阴阳两虚证
手足心热,口干喜热饮,或畏寒倦卧;胸闷、纳呆,水肿,尿浊如膏,腰膝酸软,心悸,泄泻、夜尿频多,性功能不全。

舌紫黯、淡胖,边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4.痰瘀阻络证
此型多见于糖尿病后期阶段,同时其他证型也常兼夹此证。

面色黧黑,胸痹心痛,目糊目暗,肢体麻木、刺痛,半身不遂,肢端坏疽。

眩晕、耳轮甲错。

舌黯淡胖,舌下脉络迂紫,苔白腻,脉沉细涩。

三、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防治原则为“一体化治疗”,即以糖尿病患者为中心,依靠社区基层医院为基础的各级医务人员和社会三方面的紧密配合,全面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紊乱等心血管危险因素,避免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达到有效降低糖尿病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治疗目的。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

2.中医辨证施治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故应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基本治法。

同时本病常发生阴损及阳、血脉瘀滞的病变,故还应针对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滋补肾阴,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的治法。

(1)燥热伤津证
治法:清热润燥。

方药:消渴方或竹叶石膏汤加减[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黄,黄连,竹叶,生石膏(先煎)]。

中成药:玉泉丸一天2~4次,每次6g。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饮,六味地黄汤加减(党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英,淮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

中成药:麦味地黄丸一天2次,每次6-9g
(3)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摄。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淡附子(先煎),肉桂,桑寄生,牛膝]。

中成药:阴虚为主者,左归丸一天2次,每次6-9g;阳虚为主者,右归丸一天2次,每次6-9g.
(4)痰瘀阻络证
治法:化痰祛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川牛滕)。

中成药:糖脉康颗粒一天3次,每次1袋;活血通脉胶囊一天3次,每次2-4粒。

3.其他治法
针灸治疗:①主穴。

胰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②配穴。

多饮加鱼际,多食加内庭,多尿加关元。

③手法。

鱼际、内庭平补平泻,其余穴位用补法,留针30分钟;伴神经病变加局部穴位。

四、疗效评价
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症状好转,体重恢复至标准(上下浮动5%以内),劳动力恢复正常,要求化验等指标达到理想控制。

中国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