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枢纽车站交通衔接方案设计研究——以北京轨道交通草桥站为例

合集下载

轨道交通时代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衔接方式研究

轨道交通时代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衔接方式研究
轨道交通时代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 的衔接方式研究
基本内容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 成部分。本次演示将探讨轨道交通时代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衔接方式,以期为 提高枢纽站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在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中,旅客的出行方式多样,包括步行、公共交通、自 驾车、出租车等。这些衔接方式各有特点,为旅客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为了提高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运行效率,需要对各种衔接方式进行合理规 划和优化。首先,加强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调度,以便实现客流 的高效疏散。其次,优化换乘设施和标识系统,使旅客能够快速找到目标站点。 此外,积极引入智能化技术和手段,为旅客提供个性化的交通服务。
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衔接方式也受到一定 的影响。轨道交通具有大容量、高速、安全可靠等优势,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 组成部分。因此,在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的 影响,尽可能实现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工具之间的无缝衔接。这将有助于提高旅 客的出行效率和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的运行质量。
3、自驾车
对于有自驾需求的旅客,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提供了充足的停车设施。自驾 出行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舒适性,但同时也需要考虑交通拥堵和停车费用等问题。 为了提高自驾效率,可以考虑建设快速通道和优化停车设施。
4、出租车
出租车是一种快捷便利的衔接方式。在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中,出租车可以 随时为旅客提供服务,无需等待。然而,出租车的运力和价格通常较高,不适合 大规模出行。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上海轨道交通枢纽站路径探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 面:枢纽站内部结构、客流分布、换乘效率等。其中,枢纽站内部结构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空间布局、设施设备等方面;客流分布的研究主要乘客流量、流向以及 客流组织等方面;换乘效率的研究则乘客在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时间、换乘方式 等问题。虽然已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地下交通枢纽交通衔接系统设计——以北京副中心站为例

地下交通枢纽交通衔接系统设计——以北京副中心站为例

地下交通枢纽交通衔接系统设计——以北京副中心站为例王婕;刘璇【摘要】地下交通枢纽交通衔接良好将会最大限度保证城市用地集约和城市交通顺畅运行与发展.通过介绍地下交通枢纽的概念及优势,总结国内外地下交通枢纽案例特点及发展经验,并以北京副中心站为例,对其交通衔接系统设计方案进行探讨.【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9(026)004【总页数】7页(P5-11)【关键词】地下空间;城市副中心;道路交通;规划;地下枢纽;交通衔接【作者】王婕;刘璇【作者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城市交通枢纽建设对提高城市客运交通体系服务水平、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有机整体有积极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枢纽建设因受土地资源及道路交通状况等条件制约,难以达到其应有规模并实现其应有功能,故应以大力开发地下空间为契机,建设地下客运交通枢纽,合理利用城市中心区现有地下空间资源,缓解地上道路资源供给的不足。

1 地下交通枢纽的概念与优势1.1 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阻碍。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近年来各地纷纷大力建设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运输线路的交汇点,是由若干种运输方式所连接的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组成的整体,共同承担着枢组所在区域的直通、中转、枢纽及对外交通等作业功能[1]。

地下交通枢纽是一种特殊的交通枢纽形式,各种功能主体均设置于地下,不占或占用少量的地表空间[2]。

1.2 优势1.2.1 缓解用地紧张及地面交通压力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较低。

开发地下空间是城市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地下交通枢纽可疏散地面人流和车流,减轻人车对道路资源、活动空间的占用[3],有利于节约城市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

通过合理设置出入口,地下交通枢纽可有效改善区域地面交通运行情况。

当前我国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节点设计研究——以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为例

当前我国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节点设计研究——以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为例

当前我国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节点设计研究——以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为例【摘要】: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核心设施。

论文对西直门公交枢纽规划方案进行介绍,并且经过充分的实地调查,找出了西直门公交枢纽在换乘空间设计、外部交通状况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北京,西直门1、引言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节点设计的相关理论在国内发展已比较完善,对城市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这两年全国各地开始兴建地铁轻轨,很多城市注意到了结合地铁、轻轨等人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形成客运换乘枢纽,既能满足大运量客流集散与换乘的要求,也有利于道路客流的均衡分布,而且还可以促进周围地区的发展建漫。

本文是以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北京市西直门交通枢纽布局研究这一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对其设计的介绍,以及使用之后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方案的研究,对城市交通体系中的节点所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做了一定深入的研究。

2、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概念交通枢纽是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与管理、中转换乘及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信息流通和辅助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作为交通运输的生产组织基地和交通运输网络中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场所,交通枢纽是提高客货运输速度的关键环节。

基于对交通枢纽概念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将“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定义为: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作为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关键组成内容,是指集有多条快速交通线路、不同交通方式、具有必要服务功能和控制设备,主要为城市内部交通,不同公共交通系统以及同种公共交通系统内部转换提供场所的综合性市政设施。

3、西直门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案例西直门枢纽所在区域的区位处于北京市经济发展核心三角区中心,背靠中关村信息产业基地、高科技发展区。

草桥站

草桥站
草桥站于2012年12月30日随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工程的开通而启用,于2019年9月26日接入北京地铁大兴机 场线,于2021年12月31日接入北京地铁19号线。车站编号为1015/1903/DA01。
站名来历
站名来历
草桥村位于丰台区中东部,《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称:草桥明代成村,以花卉种植而闻名。右安门外有马 草河,为凉水河的支流,雨季来临时,河水暴涨,给人们出行带来许多不便,明代时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桥,清 代改为石板桥,因跨越马草河而称草桥。河东有一村落,因临近草桥而得村名。自古以来人们多以种花卖花为业, 尤以牡丹、芍药著名。
草桥站
中国北京市丰台区境内地铁和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车站
01 站名来历
03 结构
目录
02 位置 04 站内示意图
目录
05 装饰
07 首末车时间
06 出入口
基本信息
草桥站(Cɑoqiɑo Zhɑn ),位于中国北京市丰台区镇国寺北街和草桥西路交口东侧地下,是北京地铁运 营有限公司和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所运营管理的车站,也是北京地铁10号线、北京地铁19号线和北 京地铁大兴机场线的一座地铁换乘车站。
谢谢观看
出入口
出入口
大兴机场线站台该站共设有6个出入口:10号线A、B;大兴机场线E1、E2(暂缓开通)、G、F、H。
首末车时间
19号线
10号线
公交换乘
10号线
外环:5:26-21:25(全程)-23:10(终点站车道沟) 内环:5:47-21:32(全程)-21:50(终点站宋家庄)-23:17(终点站巴沟)
站内示意图
站内示意图
草桥站站内示意图
装饰
装饰
车站内以念。站厅墙壁装饰有“花样年 华”为题材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北京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要点分析

北京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要点分析

北京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要点分析
赵晓娟;张萍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5(000)015
【摘要】以北京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线及车站周边用地、道路交通条件的分析,确定了车站的功能定位及主要客流类别,以及各种客流选择的主要的交通方式,从而确定车站的衔接重点,并结合客流预测结果对各种交通设施规模的估算也是交通衔接中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具体的交通接驳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总页数】2页(P156-157)
【作者】赵晓娟;张萍
【作者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2
【相关文献】
1.北京轨道交通市郊线与市区线的衔接方式探讨 [J], 康海燕
2.北京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现状 [J], 黄萌
3.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全过程实施建议 [J], 肖金花
4.长沙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交通衔接方式调查研究 [J], 舒忠
5.轨道交通改变出行方式——北京轨道交通发展回顾与展望 [J], 郭春安;姚智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公共空间整合设计探讨——以北京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为例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公共空间整合设计探讨——以北京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为例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公共空间整合设计探讨——以北京西直
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为例
郭锦龙;张克霞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7(000)006
【摘要】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是以枢纽换乘为功能载体,由多种其他城市功能组合而成的建筑,其公共空间是各种换乘人流的集散点,人流复杂,空间亟需要通过整合来实现优越的换乘秩序,从而实现高品质出行.文中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为实例,从功能、交通及空间形态三个方面来对其主要的公共空间进行整合设计探讨,从而使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有序高效地发展.
【总页数】2页(P213-214)
【作者】郭锦龙;张克霞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句法的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连接空间整合度初探——以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为例 [J], 董玉香;崔淦;刘刚
2.轨道交通枢纽中客流的低碳换乘问题研究——以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为例 [J], 董玉香;王新
3.轨道交通枢纽地下公共换乘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为例 [J], 高阳;卢源;
4.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步行节点可识别性设计探讨 [J], 张克霞;郭锦龙
5.基于TOD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以成都市18号线锦城广场P+R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为例 [J], 周华溢;甘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56.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评价——以北京为例

056.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评价——以北京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评价——以北京为例李琦,郑猛,姚智胜摘要:城市轨道网络结构决定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可靠性和通达性。

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理论,分析拓扑网络中各线路以及线路区间、站点的结构可达性,评价北京轨道交通网络的便捷程度。

并在次基础上耦合分析客流信息,划分轨道线网结构与客流量之间的供需矛盾情境,并根据不同情境提出改进建议,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空间句法,可达性1引言在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下,为治理“大城市病”、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北京须要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格局。

轨道交通是实现城市定位,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和优化调整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撑。

北京城市轨道网络结构决定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可靠性和通达性。

轨道网络本质上是根据车站、线路形成的拓扑网络。

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理论,通对分析拓扑网络中各线路以及线路区间、站点的结构可达性从而全面评价北京轨道交通网络的便捷程度。

并在网络结构可达性评价基础上耦合分析2017年北京地铁路网客流信息,分情景探讨线网结构与客流量之间的供需矛盾,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为以后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参考。

2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空间结构分析2.1空间句法及其指标选择空间句法是由英国伦敦大学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教授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可用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分析的技术,该模型重点关注系统中各个空间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着眼于城市空间内在抽象的拓扑结构规律,即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和连通性。

对于轨道交通来说,网络连通性、可达性至关重要。

乘客更注重从始发地到目的地需要乘坐的站点数、换乘次数,而并非轨道实际运行距离。

轨道网络空间布局直接影响轨道交通辐射力。

将空间句法应用于北京市现状轨道交通网络,选择连接值、控制值、平均深度值、集成度等指标,对北京市轨道网络空间可达性特征进行评价,利于从空间整体上把握轨道网络,对支撑北京城市空间格局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及实现研究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及实现研究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及实现研究
俞潇;陈羽翔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的换乘设施是满足客流转换和换乘工具衔接的重要停靠点,对其设计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但从目前我国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的发展情况上看,存在着换乘量不足,换乘设置布置不合理等情况,这对于城市生活的进一步完善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对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的换乘设施的深入研究,将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开展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点换乘设施设计的研究,是以目前换乘设施设计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背景,目的是想通过理论研究,以提高相关设计部门对地铁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点换乘设施设计的认识,从而提高换乘站换乘设施的服务功能,让乘客获得满意的出行体验。

【总页数】2页(P80-80,81)
【作者】俞潇;陈羽翔
【作者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广州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系统规划设计研究 [J], 徐士伟;陈海伟;谢志明
2.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供需一致性研究 [J], 叶臻;关宏志
3.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衔接评价体系研究 [J], 王宇嘉;张振宇
4.沈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换乘优化研究 [J], 薛亮;刘小玲
5.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一体化布局及换乘研究 [J], 印泽孟家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交通枢纽车站交通衔接方案设计研究——以北京轨
道交通草桥站为例
轨道交通枢纽车站交通衔接方案设计研究——以北京轨道交通草桥站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枢纽车站交通衔接方案能有效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

本研究以北京轨道交通草桥站为例,从交通需求分析、站点规划优化、多模式交通衔接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提供一套完善的交通衔接方案,为未来轨道交通枢纽车站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交通衔接;草桥站;北京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轨道交通系统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单靠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是不够的,有效的交通衔接方案对于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至关重要。

本研究以北京轨道交通草桥站为例,旨在通过对交通需求分析、站点规划优化和多模式交通衔接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出一套完善的轨道交通枢纽车站交通衔接方案。

2. 地理背景和交通需求分析
北京草桥站位于城市南部,周围有许多住宅区和办公区,交通需求相对较大。

通过对周边交通状况、人口分布和出行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2.1 周边交通状况
草桥站位于地势相对平缓的地区,交通网络相对发达。

公交车是周边主要的交通方式,但由于道路拥堵,出行效率较低。


前,轨道交通是解决交通瓶颈和提高交通效率的重要手段。

2.2 人口分布与出行需求
草桥站周边居住和办公区的人口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出行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调查数据,主要出行方式为上下班通勤和购物。

3. 站点规划优化
3.1 站点布局设计
针对草桥站周边的人群流动情况和交通需求,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合理的站点布局设计。

该设计主要包括站厅、站台和出入口的位置和规划。

3.2 站点内部设施优化
站点内部设施的布局和设置对于提升乘客出行体验至关重要。

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设施优化方案,如增加候车座椅数量、设置自动售票机和自助服务设施等,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4. 多模式交通衔接方案
4.1 公交换乘枢纽设计
为了方便乘客在草桥站与公交车站之间的衔接,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公交换乘枢纽设计方案。

通过合理规划公交车站的位置和换乘通道,使乘客能够快速方便地从地铁转乘到公交车,减少换乘时间和等待时间。

4.2 骑行和步行交通规划
为了鼓励绿色出行和减少换乘次数,本研究还提出了骑行和步行交通规划方案。

在草桥站周边设置骑行停车点和步行道,方便乘客进行短距离出行。

5. 结论
本研究以北京轨道交通草桥站为例,通过交通需求分析、站点规划优化和多模式交通衔接方案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出了一套
完善的交通衔接方案。

该方案将能有效提升草桥站的交通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对于未来轨道交通枢纽车站的设计和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轨道交通草桥站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善的交通衔接方案。

针对人群流动情况和交通需求,设计了合理的站点布局,包括站厅、站台和出入口的位置和规划。

同时,优化了站点内部设施,增加候车座椅数量,设置自动售票机和自助服务设施等,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此外,还提出了公交换乘枢纽设计方案,通过合理规划公交车站的位置和换乘通道,方便乘客从地铁转乘到公交车。

鼓励绿色出行和减少换乘次数的骑行和步行交通规划方案也得到了提出。

该交通衔接方案将能有效提升草桥站的交通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对于未来轨道交通枢纽车站的设计和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