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3章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设计
地铁换乘站的设计与规划研究
地铁换乘站的设计与规划研究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铁交通成为越来越多人出行的首选方式。
为了方便乘客的出行,地铁换乘站的设计与规划至关重要。
一座优秀的地铁换乘站,不仅要具备高效、便捷的换乘功能,还需要考虑人性化设计、环保和智能化等因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地铁换乘站的设计与规划研究。
一、功能设计地铁换乘站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功能性,在地铁线路规划中扮演着枢纽的作用,它们通常是连接多条地铁线路的节点,处理大量人员和信息流动的场所。
因此,在设计时,必须考虑人流量、车流量和能量流的复杂性,以最大程度地优化空间、时间和资金预算等资源,使得整个系统在满足安全、便利、舒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具备柔性、弹性、拓展性等特征,能够适应未来的多样化需求。
二、交通接驳地铁换乘站的引入,一般会给周边交通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将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模式相结合,以提供便捷的出行体验。
因此,换乘站的位置选择需要考虑巴士、出租车、私人轿车、自行车等各种出行方式的接驳。
同时,周边的步行环境和景观也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合理的出入口和人行通道,才能达到更好的出行效果。
三、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地铁换乘站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让人们感到轻松和愉悦。
在空间布局上,需要考虑到换乘站内部的不同区域,如候车区、乘车通道、出入口等。
这些区域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以便实现人车分流的目的,并有效避免拥堵的发生。
另外,配合空调设备、通风设施等,保证站内部的通风、采光等硬件条件。
四、智能化应用随着科技发展的飞速进展,智能化应用在地铁换乘站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站、智能设备、智能服务等,能够提供更加便利、个性化、高效的服务,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
例如,智能指引、自动售卖等,能够减轻服务人员负担,提高乘客体验。
同时,智能化应用还可以有效提高换乘站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乘客的信息安全。
五、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地铁换乘站设计的的一个重要方面。
4-3第3章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设计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规划设计•轨道线路之间换乘布局模式•与铁路客运的衔接规划•与航空客运的衔接规划•与公路客运的衔接规划•与常规公交的衔接规划轨道线路之间换乘布局模式•换乘方式:站台换乘、结点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混合换乘和站外换乘等六种形式;•轨道枢纽布局模式:并列式、行列式、十字型、T型、L型、H型和混合型等七种形式站台同平面换乘•双线双岛式站台•双线岛侧式站台站台上下平行换乘根据站台和线路方向组合的不同•同线路同站台•同方向同站台•异方向同站台同线路同站台换乘站示意图•将一条线路的两个股道设置在另一条线路两股道的上方,而两个相同方向的股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换乘特点:所有方向之间的客流均需通过设置在上下岛式站台之间的梯道或自动扶梯才能实现换乘,因此这种形式换乘站的换乘能力受到梯道和自动扶梯通过能力的制约。
股道在不同竖直面内换乘站示意图(同线路同站台)结点换乘•在两条轨道地下线路的交叉处,将两线隧道重叠部分的结构做成整体的结点,并采用楼梯或自动扶梯连接两座车站的上下站台,从而形成节点换乘,各方向的乘客只需通过上下楼梯或自动扶梯一次,便能换乘另一条线路。
•设计关键:要注意上下楼的客流组织,避免进出站客流与换乘客流的交织紊乱。
该方式与同站台换乘方式一样,多用于两线之间的换乘,如用于三线或三线以上的换乘,则枢纽布置和建筑结构变得相当复杂,必须与其它换乘方式组合应用。
结点换乘•十字型•T型•L型①岛式与侧式换乘两线站台呈“┼┼”字型,换乘楼梯或自动扶梯为两个跟部相对的T 形,上海地铁2号线与规划6号线的河南中路站采用此种换乘方式,2号线岛式站台在下,6号线侧式站台在上。
岛式与侧式结点换乘布置示意图岛式与岛式结点换乘布置示意图②岛式与岛式换乘利用上下二层岛式站台的“十”字交叉点,进行站台与站台之间的直接换乘,两个站台和换乘楼梯在平面上均呈十字型,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采用了此种换乘方式。
③侧式与侧式换乘利用上下二层侧式站台的四个“十”字交叉点来完成站台与站台之间的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点优化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点优化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之一,而换乘站点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对于提高交通效率和方便乘客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优化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就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之一。
换乘站点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包括交通流量、空间利用、乘客的舒适度等。
在设计之初,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确保顺利的换乘流程。
一方面,要考虑站点的位置,使得站点能够便捷地连接多条轨道线路,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换乘步骤。
另一方面,站点本身也要具备足够的空间,以容纳庞大的客流量,并确保乘客在换乘过程中能够得到舒适的体验。
这也意味着换乘站点的布局需要兼顾人流、车流和空间等因素的平衡。
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换乘站点的优化设计也可以考虑引入一些创新的元素和概念。
例如,可以引入绿化和景观设计,使得站点呈现出更加宜人的环境,提供更好的视觉享受和休息场所,缓解乘客的疲劳感。
此外,还可以引入智能科技,实现自动检票、导航和信息查询等功能,提高乘客的出行便利性。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换乘站点的功能性,还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除了站点的设计,换乘通道的布置也是优化设计的重要部分。
通常情况下,乘客需要通过扶梯、电梯或楼梯等方式到达不同的轨道线路。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种乘客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和有孩童的家庭等。
换乘站点应该提供无障碍设施和方便的乘客导引,确保所有乘客可以顺利、安全地换乘。
除了上述的设计考虑,换乘站点的运营管理也需要优化。
在高峰期或人流量较大时,站点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售票窗口和自动售票机,增加安全检查通道等,以提高乘客的效率和体验。
此外,换乘站点还需要设置准点和实时信息显示,及时告知乘客有关列车晚点或变更的信息,方便乘客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中,换乘站点的优化设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的站点规划、布局和管理,可以提高交通效率,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
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
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摘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换乘车站是从枢纽的一条轨道线到另一条轨道线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地铁线位稳定的重要锚固。
换乘站的特点就是复杂、双站同站台换乘的情况具有其特有的优劣和难易度,因此对于地铁同台换乘中的单站同站台换乘、双站同站台换乘等等加以分析和比较,从乘客的要求出发,将同台换乘站的功能进行拓展和开发,满足客流量较大的地铁换乘站同向、反向的疏通需求。
在投资量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双站同台换乘,促进城市交通向着更边界、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同站台换乘;零换乘;换乘站设计方案地铁带给城市快捷的交通和高速的生活,将人们对于距离和时间的概念进行跟新,实现了真正的高速、高效,给城市创造了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生活。
一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一般至少包含几条甚至几十条线路。
当线路发生了交汇,产生了交叉点,就必须要有换乘站的存在,这是将线网的线路进行搭接的独立运营的站点和枢纽,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担负的责任十分重大。
乘客在这里换乘,列车在这里交汇,线网在这里拥有节点,为四通八达的城市轨道交通打造基础[1]。
可以说每一个轨道交通的换乘站都是一个大型的换乘枢纽。
国外的著名的大型换乘站一般都至少有数条线路在交叉和换乘,有的是与火车站进行的换乘,有的是与公交枢纽和地铁换乘,这些枢纽发挥着方便乘车、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作用。
1、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概述1.1换乘站的分类标准,有地铁的线网的规划、线路的环境,地上地下的铺设方式,换乘凉的大小等等。
按照同车站的平行换乘的要求,抱哈了同车站的换乘、同站台的换乘,上下站台的换乘等等,从形式上将,分为十字型,T字型、L字型、H字型等等,每种类型的换乘站,都有自己的换乘形式。
拥有不同的站台、楼梯、通道等等,乘客对其中通行,需要通过楼体、自动扶梯、站台,经过很长的路,等待较长的时间,因此,同站台平面的换乘就解决了等待时间长,需要走出地铁站等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不要等待或者走出站台,就能换乘地铁。
交通枢纽规划布局
i 1 K 1
i 1 K 1
i 1 K 1
K 1
i 1
q
n
s.t
XiK Zij ai i 1,2,...m,
K1
j1
q
m
YKj Zij bj j 1,2,...n,
K1
i1
m
n
XiK YKj K 1,2,...q,
i1
j1
m
XiK MWK 0 WK 1表示被选中W,K 0表示被淘汰
5.数学物理方 法特点归纳
一元交通枢纽布局决策的本质 未变。传统重心法、微分法以 及成本分析法只能求解一元问 题,改造后的重心法、微分法 等尽管能够求解多元问题,但 带有很强的局限性,若以分区 的角度分析,其一元问题的本 质未变,不能将其纳入到全域 范围中求解所有的多元性问题。
数学物理方法对交通枢 纽布局网络层次性考虑 不足。重心法、微分法 仅仅考虑两层网络结构, 即交通枢纽待决策点与 需求点的关系,而在现 实中存在交通网络结构 可能具有多层次性。
j 1
n
C jWj
j 1
n
C jWj
j 1
4)特点分析
x, y——决策点的平面坐标; xj , yj ——第j个产生点的横纵坐; 标值 Wj ——第j个产生点到决策点量 的; 运 Cj ——第j个产生点与决策点运 间输 的费率
➢ 只能对一元问题求解;
➢ 解的实用性不强,往往与实际存在较大差距,一般可作为其他方法的 初始解;
Xi1iK,YKj,Zij 0
目标:发点到备选枢纽点运费+备选枢纽点到吸点运费+发点直接到吸点运 费+枢纽点建设费用(涉及到0-1变量问题)+中转费用
约束条件:a.发点到备选枢纽点的流量+直接从发点到吸点的流量≤总的发量 b.备选枢纽点到吸点的流量+直接从发点到吸点的流量≤总的吸量 c.总的发量=总的吸量(供需平衡)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
优点
缺点
轨道交通换乘站的类型
——结点换乘
结点换乘适用于“十”型 线路,施工时在通道连接 部分做成一体化设计。换 乘时要求乘客下车后利用 楼梯或电动扶梯,到达位 于另一楼层的站台转车
轨道交通换乘站的类型
——结点换乘
轨道交通换乘站的类型
——站厅换乘
适用
侧式站台或设有多于两个站台的 车站,相交线路共用一个站厅 乘客行进速度快,可避免站台拥 挤,又可减少升降设备的总数量 站厅换乘一般用于相交车站换 乘,它的换乘距离要比站台直接 换乘长,在多数情况下,乘客要 在垂直方向上往返行走,故带来 了一定的高度损失
优点
缺点
轨道交通换乘站的类型
——通道换乘
适用
两条线距离较近,但又无法建造 同一车站 通道布置较为灵活,前期预留工 程少
优点
缺点
由于通道不能无限制拓宽以及增 加通道数量,故而通过能力有 限,因而此换乘方式与其他换乘 方式配合使用
轨道交通换乘站的类型
——通道换乘
H型
T型
L型
轨道交通换乘站的类型
——通道换乘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
换乘
换乘是指乘客在不同路线之间,在不离开车 站付费区及不另行购买车票的情况下,进行 跨线乘坐列车的行为。
换乘站
换乘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专用词,指供 乘客在不同路线之间,在不离开车站付费区 及不另行购买车票的情况下,进行跨线乘坐 列车的车站。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
——目录
1
轨道交通线路之间换乘站的类型及 其特点 轨道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方式换乘 轨道交通与城市内其他交通方式的 换乘
H型
T型
L型
轨道交通换乘站的类型及特点
——特点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分析课件
经济效益评估
投资回报分析
对换乘枢纽进行经济效益评估,需要对其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回 报周期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评估其经济效益的可行性。
运营收益分析
对换乘枢纽的运营收益进行分析,包括票务收入、商业租金收入等 方面,以评估其盈利能力。
成本效益分析
对换乘枢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进行分析,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比 较,以评估其成本效益的合理性。
STEP 01
中型换乘枢纽
小型换乘枢纽
规模较小,仅包含少数几 条轨道交通线路或交通方 式的换乘枢纽。
STEP 03
大型换乘枢纽
规模较大,是城市交通网 络中的核心节点,包含多 种交通方式,如地铁、铁 路、公交等。
规模适中,包含较多的轨 道交通线路或交通方式, 是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要 节点。
Part
03
经验教训总结
总结这些国际先进换乘 枢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和教训,为我国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建 设和改进提供参考。
未来换乘枢纽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
分析未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趋势,如智 能化、绿色化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01
运营管理优化
探讨未来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在运营管理 方面的优化方向,如提高换乘效率、加 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社会效益评估
1 2 3
交通压力缓解
换乘枢纽能够有效地分散和转移交通流量,减轻 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换乘枢纽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重要节点,其建设 和运营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机会。
提高出行便利性
换乘枢纽提供了多模式、多线路的交通换乘服务 ,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节省时间和精力。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与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与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在加速城市发展,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换乘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枢纽,其设计与优化对于提高出行效率、改善乘客体验至关重要。
一、站点规划与区位选择换乘站的规划和区位选择是整体规划过程的第一步。
在选择换乘站所在区位时,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人口密度、交通流量以及其他公共交通设施的布局等因素。
优先选择经济繁荣、人口密集的区域作为换乘站所在地,以满足大量出行需求。
同时,合理布局换乘站与其他公共交通设施之间的联系,确保互相衔接和有效转换。
二、站点设计与布局换乘站的设计与布局是为了提供便捷、高效的乘车环境。
在站点设计方面,需考虑站点的出入口设置、设施配置、通道宽度、候车区域等,以确保乘客的安全、舒适和便利。
此外,换乘站内部的导向标识和信息发布系统也应具备清晰明确的功能,方便乘客的出行导向和信息获取。
换乘站的布局要充分考虑乘客的换乘需求。
一方面,合理设置乘车通道和转乘通道,最大限度地减少换乘所需时间和步行距离。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站点周边的空间条件,提供多种出行方式的接驳服务,比如自行车租赁服务、公交车站等,以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三、智能化与信息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换乘站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设计要素。
通过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乘客信息的实时查询和准确呈现,比如列车到站时间、乘车路线、站点附近设施等,并及时提供旅途中的阻塞信息以及替代线路建议等,提高乘客出行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同时,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对乘客流量进行监测和调控,以应对高峰期的人流压力。
通过先进的人流监测技术,可以根据乘客流量的变化对站点设施和服务进行动态调整,提供更好的换乘体验。
四、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换乘站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
浅谈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
浅谈轨道交通地铁换乘车站方案设计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快速、安全、准时、环保,已成为城市综合交通的骨干交通,同时它在引导城市空间布局、节约土地资源、维持城市中心区活力、促进土地开发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轨道交通建设有序的发展,离不开其线网规划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可实施性,而线网规划的关键则是节点的控制与布局。
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核心功能就是“换乘”,根据来自不同方向、不同线路、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客流的性质,轨道交通的换乘可分为外部换乘和内部换乘两类。
外部换乘为轨道交通与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站点、机场等接驳换乘,形成综合的换乘枢纽,主要探讨轨道交通的内部换乘形式,即地铁内部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设计。
关键词:换乘车站,换乘形式,客流组织,分期实施1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瓶颈”。
如不能有效的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快速、安全、准时、环保,已成为城市综合交通的骨干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大型基础设施,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线网规划是设计的重要依据,换乘站是线网架构中各条线路的交织点,是为乘客提供转线换乘的车站,乘客通过换乘站及其专用通道设施,实现两座车站直接的人流沟通,达到换乘的目的。
换乘站的客流量一般都比较大,设计的不好将会给乘客带来很大的不便,使服务水平大大的降低,因此,对换乘车站建筑方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本论文结合武汉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一座地下换乘站的建筑设计,从地下换乘车站换乘形式的比选、客流组织的便捷与流畅性、地铁车站内部布置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地铁设计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处理思路和方法。
2 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式全面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换乘站,不仅要求车站能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而且要换乘更加快捷、方便,减少人流交叉,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优化设计初探
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优化设计初探轨道交通枢纽站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是旅客换乘、集散的重要场所,并逐渐发展为城市的门户。
同时,它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化进程有推进作用,对城市的空间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换乘空间组织设计是轨道交通枢纽站设计的核心所在。
随着轨道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轨道交通枢纽站从单一功能的换乘空间演变为以换乘空间为主,多种功能空间并存的高密度集合体。
而换乘空间恰能将多种交通方式和设施进行整合,并将多种城市功能空间整合起来,协同发挥各种功能的优势,形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站城空间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合理的换乘空间组织,不仅能够满足乘客的交通需求,实现交通资源设施配置的最优化,还能促进枢纽站站点及周边区域的城市功能效益的充分发挥,尤其是经济效益的发挥。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发展较晚,公共交通发展和土地开发存在着脱节现象,基础设施不完善和设计方面不足等原因,导致枢纽站交通换乘空间、非交通空间、以及过渡空间组织处于二维平面发展态势;平面化发展的换乘空间组织使得换乘交通流混乱,冗长,拥堵,与城市非交通功能空间尤其是商业空间的集约化、立体化联系程度较低。
因此换乘空间组织的优化设计将有助于促进交通枢纽的发展,并对交通枢纽站及周边功能起到更好的催化与整合作用。
本文以北京的48个轨道交通枢纽站的换乘空间组织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作为分析的基础,以实际测量数据、拍摄照片作为参考依据。
文章首先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界定研究范围;阐述了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的研究背景,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我国换乘空间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换乘空间组织优化方向:站城空间一体化。
然后论述相关基础理论,对换乘空间组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次,对换乘空间组织进行基础论述,提出轨道交通枢纽站换乘空间组织体系概念,即视枢纽站内与换乘空间有功能联系的相关空间为一个整体空间组织体系来研究,然后阐述换乘空间组织发展历史、换乘空间分类及组织方式,并结合国外案例,总结我国轨道交通枢纽站现状特点。
简述换乘站设计的原则
换乘站设计的原则概述换乘站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既是城市交通的枢纽,也是乘客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座合理设计的换乘站能够提供便利、高效的换乘服务,改善城市的交通流动性。
本文将围绕换乘站设计的原则展开探讨,包括站点位置选择、站点布局、功能区划、设施设备等方面。
选择合适的站点位置1.城市规划考虑:换乘站应考虑城市总体规划,更好地融入城市中,便利市民出行。
2.交通枢纽集聚:换乘站应选择在交通枢纽附近,便于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提供更方便的换乘服务。
3.人口密度和需求:选择站点位置时需要考虑周边居民的人口密度和出行需求,以确保站点能够满足乘客的基本换乘需求。
4.地形地势条件:合适的站点位置需要考虑地形地势条件,以便进行合理的站点布局与线路规划。
合理布局换乘站1.进出口设置:合理设置换乘站的进出口位置,便于乘客进出站和换乘。
进出口设置宜与周边道路连接紧密,方便乘客的步行和接驳交通工具。
2.通道设计:为了方便乘客的换乘,换乘站内应设计宽敞畅通的通道,避免拥堵与人流冲突。
通道宜设置有明确标识,帮助乘客方便地找到各个出口和换乘线路。
3.站厅布局:站厅是乘客换乘站内主要的公共区域,应设计开敞明亮,方便乘客进出。
站厅宜设置商业设施、服务设施等,丰富乘客的换乘体验。
4.路线规划:换乘站应合理设置换乘指引标识,方便乘客快速找到需要的方向,并设置适宜的换乘线路,减少乘客换乘时间和困惑。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1.客流通行:换乘站应划分不同区域来引导和控制乘客的流动,避免拥堵。
例如,可设置有序的乘车、检票、安检、出站通道等区域。
2.服务设施:换乘站内应设置合理的服务设施,如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自动取票机、自动充值机、服务台等,方便乘客购票换乘和获得服务。
3.车站设施:换乘站内需要设置便利的车站设施,如座椅、洗手间、饮水机、垃圾桶等,提供基本的休息和卫生条件。
4.安全设施:换乘站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包括紧急出口、灭火器、监控摄像头等,确保乘客的安全。
轨道交通换乘站
轨道交通换乘站轨道交通换乘站是指在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处设置的站点,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换乘服务。
它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增加乘客出行的便捷性和效率。
通过设置换乘站,乘客可以在不同的轨道线路上换乘,避免了长时间的绕行或步行,节省了时间和体力。
换乘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方便换乘:换乘站位于不同的轨道交通线路交汇处,乘客可以在此方便地换乘不同线路的列车或地铁。
这样,乘客可以通过换乘站快速地到达目的地,而不需要多次转乘或绕行。
2.提供便利信息:换乘站通常配备有各种信息显示设施,如站内导视系统、电子显示屏等,用于向乘客提供线路、列车到站时间、换乘指南等相关信息。
这样,乘客可以轻松地了解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和换乘信息,提高了出行的方便性和准确性。
3.增加运输能力:换乘站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分流乘客流量,减轻线路负荷压力,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换乘站,可以更好地管理人流,平衡各条线路的乘客负载,确保公共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营。
4.改善出行体验:换乘站通常设计为舒适、便利和安全的环境。
有良好的乘客服务设施和便捷的出入口,如售票厅、候车亭、卫生间、无障碍设施等。
这样,乘客在换乘时可以享受到舒适的休息环境,提高出行体验。
总之,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置与运营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方便了乘客的出行,提高了运输效率,还提升了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品质和形象。
设计换乘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便利性:换乘站应设计为方便乘客使用的交通枢纽,提供便捷的换乘流程和舒适的乘车体验。
乘客应能方便地到达换乘站,并能快速、顺畅地转乘不同线路或交通方式。
便利性:换乘站应设计为方便乘客使用的交通枢纽,提供便捷的换乘流程和舒适的乘车体验。
乘客应能方便地到达换乘站,并能快速、顺畅地转乘不同线路或交通方式。
安全性:换乘站的设计应注重乘客的安全。
它应提供充足而清晰的安全出口,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乘客能够快速疏散。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建筑设计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建筑设计方案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换乘站的设计方案不仅要考虑到交通功能的实现,还需要兼顾旅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人流分析和建筑风格三个方面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方案。
一、空间布局换乘站的空间布局应以旅客的便利和交通运行的效率为出发点。
首先,换乘站的平面布局应简明合理,方便乘客的出行和换乘。
通常,主要的换乘通道应位于中心位置,两侧设有进出口通道,同时连接不同线路的通道应清晰明了。
此外,为了方便乘客的导航,可在换乘站设置指示标识,并合理划分不同区域,如自动售票区、候车区和出站口等。
二、人流分析人流分析是换乘站设计的关键环节,要从旅客的角度考虑站内的人流量和人流方向。
针对交通高峰时段和换乘时段,需合理安排换乘站的通道和出入口,避免人流拥堵。
同时,还需考虑到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的出行需求,设置无障碍设施,确保他们的顺利出行。
此外,合理设置候车座椅、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旅客,使候车区舒适、宽敞。
三、建筑风格换乘站的建筑风格应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协调,既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又能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环保、耐用、易于清洁的材料,同时考虑到防火和防盗的功能。
在建筑形式上,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创造独特的设计风格。
同时,还可以在换乘站的外立面设计中考虑使用节能和环保的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设计方案需要兼顾交通功能和旅客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人流分析和建筑风格的考虑,可以打造出便利、舒适和美观的换乘站。
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更加注重换乘站的设计,以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城市形象的提升。
(注:本文仅为例子,并不代表实际情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规划与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规划与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口和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提高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交通规划师需要设计出合理的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方案。
换乘是指乘客从一条线路换乘到另一条线路,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常见的操作之一。
一个好的换乘规划方案可以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换乘步行距离,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首先,换乘规划需要考虑站点的布局。
合理的站点布局可以提高乘客的换乘效率。
站点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太近容易造成换乘人数过多,太远则增加了乘客的步行距离。
此外,站点之间的连接要方便快捷,方便乘客换乘时的转乘。
其次,换乘规划需要考虑站点内部的布局。
站点内部要有明确的指示标识,方便乘客找到正确的换乘线路。
通道宽度要足够宽敞,以容纳高峰期间的人流量。
此外,站台上应设置足够的座椅和候车区域,确保乘客的舒适度。
此外,换乘规划还需要考虑到乘客的行走路径和空间布局。
在换乘过程中,乘客需要从一条线路上行走到另一条线路上,因此行走路径的设计很重要。
需要考虑到乘客的行走距离和行走时间,以及行走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此外,换乘空间的设置也很重要,包括扶梯、电梯、自动扶梯等设施的合理布局,以及换乘区域的大小和通行能力的设计。
最后,换乘规划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和交通需求将继续增长,因此换乘规划需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展和改造。
设计时要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设施,以适应未来的换乘需求。
总结起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换乘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它不仅需要考虑到站点的布局和内部的设置,还需要考虑到乘客的行走路径和空间布局,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
通过合理的换乘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进一步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和进步。
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时空优化设计
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时空优化设计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成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而站点换乘作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方便乘客的出行,提高交通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对站点换乘进行时空优化设计,成为当今城市交通规划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时空优化设计的核心在于如何使得站点换乘更加高效、便捷。
首先,换乘的空间布局需要合理规划。
在设计站点布局时,要考虑到换乘乘客的数量以及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流量。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换乘乘客之间的行走距离,提高换乘的效率。
在站点换乘设计中,可以引入地下街或者过街天桥,将换乘流线与行人流线有效地分隔开来,避免拥堵和混乱。
其次,时间安排也是站点换乘优化设计的关键环节。
根据不同的站点特点和换乘需求,设置合理的发车间隔和换乘时间,以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和换乘时间。
在站点设计中,可以加设换乘引导员或者使用电子显示屏等方式提供实时的换乘信息,方便乘客及时获取有关换乘的信息,减少等待和迷茫。
此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是站点换乘时空优化设计的关键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智慧交通系统、应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站点换乘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
通过对换乘乘客的流量、换乘时间等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站点换乘的需求,进而对站点进行优化调整。
同时,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实现站点换乘的自动控制,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以上的设计要点,站点换乘时空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站点的可达性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使得站点与周边居民的居住区、商业区等相对应,减少乘客的步行距离,提高站点的可达性。
此外,应该考虑到轨道交通站点的可持续发展,如加设可再生能源站点、设置垃圾循环利用设施等,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结起来,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时空优化设计需要从空间布局、时间安排、信息化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确保站点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才能提高市民对于轨道交通的出行体验,进一步推动城市交通的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与运营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与运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是城市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也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换乘站的设计与运营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换乘站的功能定位、设计原则与需求、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进行研究。
首先,换乘站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功能定位必须得到明确。
换乘站旨在为乘客提供便捷、高效的转乘服务,使整个交通系统更加协调顺畅。
因此,换乘站的位置选择应尽量满足城市不同区域人口、经济活动的需求,以达到交通利用率最大化的目标。
此外,换乘站还应考虑周边环境、道路交通组织等因素,以优化整体出行体验。
其次,换乘站的设计原则应当遵循人性化、便利化的理念。
在站内设计上,换乘站应该合理规划站台、通道、设备等功能区域,以确保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便捷性、舒适性。
车站出入口的设置也需要考虑到人流量的集中分散情况,减少拥堵现象的发生。
此外,换乘站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老、弱、病、残人士等特殊人群的需求,为乘客提供无障碍、便利的出行环境。
针对换乘站的需求,运营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换乘站的运营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方便乘客获取相关信息。
通过线上线下的信息展示、客服渠道的建立,乘客能够准确获取到车次时刻表、站点公告等相关信息。
其次,换乘站的运营要注意保持站内秩序,减少安全隐患。
通过人员管理、设备维护等措施,有效避免拥挤、侵权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对于换乘站的运营,运营方还应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同配合,实现出行更加顺畅的目标。
在实施设计与运营研究时,我们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比如,日本的地铁换乘站在设计上注重营造舒适、美观的环境,提供便利、方便的服务设施,提高了乘客的出行满意度。
新加坡的地铁系统则在换乘站的设计上更偏重于引导和指示功能,通过清晰明确的导向标识,帮助乘客快速、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这些外国的设计与运营经验可以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集成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集成设计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来说,换乘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换乘站的设计对于乘客的出行体验以及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进行换乘站的集成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乘客需求,提高运行效率,从而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
首先,换乘站的集成设计需要考虑乘客的出行体验。
在换乘站的设计上,乘客的人流量、出行需求以及换乘的便捷性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换乘站应该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和合理的站点布局。
例如,设置座椅供乘客休息和等候,为乘客提供充足的有盲道和无障碍设施。
此外,在站点布局上,应考虑到不同交通线路的换乘需求,合理设计站厅和出入口的位置,方便乘客的换乘。
其次,换乘站的集成设计需要关注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换乘站的集成设计可以优化交通流量分配,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例如,合理设计站点间的距离和路线,减少换乘站之间的距离,缩短乘客的换乘时间。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车站客流监测系统,实时掌握交通流量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优化。
此外,换乘站的集成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景观和环境因素。
作为城市的重要节点,换乘站应该融入城市的整体环境,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宜居性。
可以通过在站点周边设置绿化带、景观广场等,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换乘站的集成设计还应注重安全性和便捷性。
换乘站是乘客出行的重要节点,在设计上应保证乘客的安全和便捷。
例如,在站点内设置监控设备和安全警示标志,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同时,应提供便捷的交通信息和导向标识,帮助乘客了解线路信息和换乘方向,方便乘客的出行。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集成设计是为了提高乘客出行体验、优化交通系统运行效率、营造美观宜居的环境、保障乘客安全和便捷。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换乘设施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日益增长的人口流动和出行需求。
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轨道交通的安全、便捷、快速等特点,也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
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乘客需要进行线路的换乘,才能到达其目的地。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网格化布局,乘客需在不同的站点进行换乘,如何使得换乘过程更加方便、快捷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换乘站点之间的连通设施并不完善,换乘过程需要乘客通过步行或使用其它交通工具来实现,而这些行动必然会给乘客带来时间上的损失,影响出行效率。
基于这样的情况,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更加便捷的换乘设施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出行体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二、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更加便捷的换乘设施设计进行探讨。
具体内容包括:1.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交通现状,研究目前站点间的连通设施情况,总结现有的问题和不足。
2. 探讨换乘站点布局的合理性,分析不同换乘站点布局对乘客换乘时间和效率的影响。
3. 研究换乘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包括电梯、扶梯、自动扶梯、行人通道等方面的设计。
4. 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更加便捷的换乘设施设计方案,包括新的站点间连通设施建设、既有连通设施的改造和优化等方面。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从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的需求和效率出发,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更加便捷的换乘设施设计,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和乘客出行体验。
具体意义包括:1. 改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出行体验,提高服务满意度。
2. 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3. 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现代化建设和技术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规划设计•轨道线路之间换乘布局模式•与铁路客运的衔接规划•与航空客运的衔接规划•与公路客运的衔接规划•与常规公交的衔接规划轨道线路之间换乘布局模式•换乘方式:站台换乘、结点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混合换乘和站外换乘等六种形式;•轨道枢纽布局模式:并列式、行列式、十字型、T型、L型、H型和混合型等七种形式站台同平面换乘•双线双岛式站台•双线岛侧式站台站台上下平行换乘根据站台和线路方向组合的不同•同线路同站台•同方向同站台•异方向同站台•将一条线路的两个股道设置在另一条线路两股道的上方,而两个相同方向的股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换乘特点:所有方向之间的客流均需通过设置在上下岛式站台之间的梯道或自动扶梯才能实现换乘,因此这种形式换乘站的换乘能力受到梯道和自动扶梯通过能力的同线路同站台换乘站示意图制约。
同方向同站台换乘站示意图异方向同站台换乘站示意图将两条线路中不同方向的股道布置在同一层面上,保证不同方向的客流在同一个站台平面内实现换乘,而相同方向的客流需通过设置在上下岛式站台之间的梯道或自动扶梯才能实现换乘。
方向之间和2、3方向之间的客流分别在上下岛式站台方向之间和2、4方向之间的客流需通过两站台之间的梯道或自动扶梯至另一站台上换乘,适用于折角换乘客流较大而同方向换乘客流较小的情况。
•由于同方向同站台和异方向同站台两种换乘形式要将一线路的两股道分别引入高低不同的两个水平面,以及在车站线路交叉的一端上立体布置四条离站的股道,因此规划设计和施工都相当困难。
•如果相邻两车站分别采用这两种换乘形式,那么可以形成所有方向之间的客流都可以在同一站台平面内实现换乘的全方位组合•站台上下平行换乘(尤其是同方向同站台和异方向同站台的组合形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换乘方式,适合地形不受限制的地方。
但是分别连接上下两层站台和站厅的楼梯或自动扶梯的设置较为困难。
•换乘方式的另一种变化形式为将不同平面内的股道铺设在不同的竖平面内,下层为岛式站台,上层则是两个由天桥联接起来的侧式站台。
•不仅解决了两层站台与站厅之间楼梯和自动扶梯设置的困难,而且可以降低两层站台之间的高差,使换乘更为方便,但却使枢纽占地较大,结构更为复杂。
股道在不同竖直面内换乘站示意图(同线路同站台)结点换乘•在两条轨道地下线路的交叉处,将两线隧道重叠部分的结构做成整体的结点,并采用楼梯或自动扶梯连接两座车站的上下站台,从而形成节点换乘,各方向的乘客只需通过上下楼梯或自动扶梯一次,便能换乘另一条线路。
•设计关键:要注意上下楼的客流组织,避免进出站客流与换乘客流的交织紊乱。
该方式与同站台换乘方式一样,多用于两线之间的换乘,如用于三线或三线以上的换乘,则枢纽布置和建筑结构变得相当复杂,必须与其它换乘方式组合应用。
结点换乘•十字型•T型•L型①岛式与侧式换乘两线站台呈“┼┼”字型,换乘楼梯或自动扶梯为两个跟部相对的T 形,上海地铁2号线与规划6号线的河南中路站采用此种换乘方式,2号线岛式站台在下,6号线侧式站台在上。
岛式与侧式结点换乘布置示意图②岛式与岛式换乘利用上下二层岛式站台的“十”字交叉点,进行站台与站台之间的直接换乘,两个站台和换乘楼梯在平面上均呈十字型,北京地铁西直门车站采用了此种换乘方式。
岛式与岛式结点换乘布置示意图③侧式与侧式换乘利用上下二层侧式站台的四个“十”字交叉点来完成站台与站台之间的换乘。
站台呈井字形,换乘楼梯呈四个内向的L形。
侧式与侧式结点换乘布置示意图⑵T型和L型换乘T型和L型结点换乘中两线路车站的主体结构相脱离,前者是一座车站中间的侧面与另一车站的端部通过换乘设施相衔接,后者是两站的端部通过换乘设施相衔接。
如北京地铁环线与地铁1号线相交的复兴门和建国门站均采用了T型换乘,北环与规划的地铁4号线则采用了L型换乘。
3 站厅换乘站厅换乘是设置两条线或多条线的公用站厅,或将不同线路的站厅相互连通形成统一的换乘大厅。
站厅换乘与同站台换乘和结点换乘相比,乘客换乘线路通常需要先上(或下)再下(或上),换乘总高度大,换乘距离长。
若站台和站厅之间采用自动扶梯连接,可以改善换乘条件。
依据轨道线路以及车站站台的不同形式,站厅换乘有三种典型的布置方式:⑴已建成的地铁1号线(侧式站台)、莘闵轻轨线(侧式站台)以及地面铁路沪杭线上的莘庄站,是将三者的站台平行地设置在地面层,地铁和轻轨线的联合站厅设置在地上第二层,并通过高架通道与铁路站台相连,三者之间的换乘均在联合站厅中进行。
⑵上海地铁1号线与规划地铁8号线的人民广场站在地下二层采用并列岛式站台形式,通过地下一层共用站厅来完成换乘。
⑶高架轨道明珠线与规划轻轨C-C线的虹口体育场站,采用上下平行侧式站台形式,通过夹在中间公用站厅来完成换乘。
4 通道换乘如果两轨道线路的车站靠得很近,但又无法建造成同一车站,那么可以采用通道换乘的形式。
通道换乘对乘客来说不是一种理想的换乘方式,换乘条件取决于通道的长度及其通过能力。
其优势:通道布置较为灵活,对两线的交角和车站的位置有较大的适应性,预留工程少。
通道换乘根据车站站位的不同,又有T型、L型和H型三种布置形式。
T型和L型站位与结点换乘中的T型和L型换乘相似,只是在两车站的联结部位,考虑到建筑结构设置的困难,可以不设置换乘设施,乘客的换乘通过设置在其它部位的专用换乘通道进行。
上海地铁2号线中山公园站(地下2层)与轨道明珠线长宁路站(高架2层站台、地面站厅)呈T型站位,利用两条地下通道联络两车站站厅层进行换乘。
•地铁1号线人民广场站与2号线人民公园站呈L 型站位,利用2号线地下2层站厅层与1号线地下1层站厅层,通过10m 宽地下通道来完成换乘。
又无法采用同站台换乘,那么可以采用H型站位的通道换乘方式。
•上海地铁2号线东方路站与轨道明珠线二期工程张扬路站呈H型站位,利用地下通道进行换乘,如果通道较长,那么应在通道的中间插入一缓冲区域。
通道换乘分析由于换乘通道的通过能力有限,且不能无限止拓宽通道宽度和增加通道的数量,因此通道换乘一般与其它换乘方式配合使用。
纯通道换乘常常作为路网考虑不周、规划失控、路网实施受阻等情况下的一种补救措施,在路网规划中应尽量避免采用。
5 混合换乘在进行实际的换乘枢纽规划设计时,若单独采用某种换乘方式不能奏效时,可采用上述两种或多种换乘方式的组合,形成混合换乘布局模式,以达到改善换乘条件,方便乘客使用,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例如,同站台换乘方式辅以站厅或通道换乘方式,使所有的换乘方向都能换乘;结点换乘方式在岛式站台中,必须辅以站厅或通道换乘方式,才能满足换乘能力;站厅换乘辅以通道换乘方式,可减少预留工程量,等等。
这些组合的目的,是力求车站换乘功能更强大,既保证具有足够的换乘能力,又使得工程实施容易及乘客使用方便。
上海轨道规划路网中的多线换乘枢纽大都采用混合换乘方式,如徐家汇站、人民广场站、东方路站、上海火车南站站等。
6 站外换乘站外换乘是乘客在车站付费区以外进行换乘,实际上是没有专用换乘设施的换乘方式。
它在下列情况下可能会出现:⑴高架线与地下线之间的换乘,因条件所迫,不能采用付费区内的换乘方式;⑵两线交叉处无车站或两车站相距较远;⑶规划不周,已建线路未预留换乘的接口,增建换乘设施又十分困难。
如上海地铁1号线和轨道明珠线上海火车站站目前就采用在付费区以外进行换乘的方式。
由于乘客增加一次进出站手续,步行距离长,再加上在站外与其它人流混合,因而很不方便。
对轨道交通而言是一种系统性的缺陷,因此站外换乘方式在路网规划中应尽量避免。
总的来说,轨道交通换乘方式与线路走向、车站埋深、换乘客流量、地面环境、施工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应在远期换乘客流量预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能充分满足换乘需求而又经济合理的方式。
7 与铁路客运的衔接规划①在铁路客运站的站前广场地下单独修建轨道交通车站,站厅通道的出入口直接设置在站前广场,再通过站前广场与客运站衔接。
如上海地铁2号线一期终点龙东路站(地下1层站台层、地面站厅),通过站前广场与浦东铁路客运站(规划中)候车大厅进行换乘;②轨道车站的出口通道直接通到客运站的站厅层,乘客出站后就能进入客运站的候车室或售票室。
广州地铁1号线与广州东站的衔接采用这种模式;③由轨道车站的站厅层直接引出通道至铁路客运站的月台下,并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与各月台相连,乘客可以通过此通道在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之间直接换乘,只是换乘步行距离较长。
如上海地铁1号线(地下两层)与铁路新客站的衔接就采用此种模式,此种模式适合于同步实施;④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联合设站,对换乘乘客来说,这是最好的衔接布局模式。
上海地铁2号线与浦东客站衔接示意图上海地铁1号线与新客站衔接示意图8 与航空港的衔接规划①轨道车站位于机场范围以外,在航站和车站之间提供固定的公交服务。
波士顿洛根机场轨道枢纽站与航站楼衔接示意图②轨道车站与机场航站楼接近,再通过专用换乘通道设施衔接。
大阪关西机场轨道枢纽站与航站楼衔接示意图③轨道车站直接与航站楼相结合,乘客通过设置在站台上的楼梯或自动扶梯就可进入航站楼。
如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的MARTA轻轨站,直接穿入航站建筑,使得旅客能够迅速接近机场服务;又如东京成田机场,京成线快速列车直接到达航站楼,并在航站楼地层设置车站,从航站楼的一层出入口通过分布在多处的自动扶梯即可直达。
东京成田机场轨道枢纽站与航站楼衔接示意图美国旧金山BART-机场(S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