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主义文学的转折意义——试以卢梭与歌德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蒙主义文学的转折意义——试以卢梭与

歌德为例

如果我们试图探察启蒙主义文学重要的转折意义,并且这种探察还应以其整个西方文学史为背景,并且在这种已被限定下的宏大的主题下,如果我们还试图要探察出个究竟来,那么我们就不如芟繁从简,以卢梭与歌德为例。这似乎就会很巧妙的避免这种宏大主题的并且是历史性的叙述。之所以说它是历史性的叙述,依照恩斯特·卡西勒(一般翻译为恩斯特·卡西尔)的说法,就是这种问题研究已经“缩减为仅仅是历史事实,使我们除了完全照直理解它、描述它以外便无事可做。”①还有既以卢梭与歌德为例,就务必要注意,我们举此例是在谈启蒙主义文学,不是启蒙运动,也不是启蒙主义思想。因为你稍不留神,卢梭就可能作为一个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而歌德却可能作为一个神学家,哲学家。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人文科学的内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人文科学之间相通的内蕴,而非作为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神学家的外部的表象。

启蒙主义文学是指在启蒙运动这样一时代背景之下的一类秉着类似的文学思潮的潮流的涌起。它不像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以及批判现实主义等那样拥有自己的统一纲领,也没有一定的文学理论以及创作原则可秉持(这有些类似于后来的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也就是说,它不是一种严格的文学流派,只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一个在另一领域的表现。只是一种范畴域。

然而,众所周知,启蒙主义文学:从英国到法国,再到德国,有众多的作家组成并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观念思想、创作立场等无不争相着代表着这种蜂拥而起的文学思潮。像英国的尼尔·笛福(代表着并拥护着新兴资产阶级形象),江奈生·斯威夫特(喜剧的讽刺的手法),亨利·菲尔丁(“散文体滑稽史诗”),劳伦斯·斯特恩(感伤主义的由来)等;法国的阿兰·勒内·勒萨日(揭开了启蒙文学的序幕),孟德斯鸠(“信札”),伏尔泰(哲理小说),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等;德国的莱辛(文艺论),赫尔德(文学的人民性和民族性),席勒(戏剧与文艺论)等。在所列举的每个人都可以恰如其分的冠以领袖名衔。而且卢梭,其本身思想的矛盾与多元性实在是难以去代表这样一种思潮(狭义上的,通常意义上的启蒙主义文学);更为甚者,歌德是否是属于启蒙文学文学,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质疑的问题。可见这样做,是在冒着怎样的天下之大不韪。

鉴于此,我不得不创造出一种新的形式来维护接下来所要陈述的“不韪的事实”。即把核心框架寄托于这些“—”的能指意义上。它的直观性精确巧妙的传达出这样一种点题的意义——转折:从前一个立场通过这种符号的联结滑向了几乎与它相对立的后一个立场。而这种滑向到底是怎样进行的,这就在于居于符号中间的那一立场。所以很直观的,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滑向就是题意核心——转折。因此借助于这种符号的滑向意义很可能会导致一种通向表达自己的最佳路径。[①]

一.新古典主义文学——卢梭——浪漫主义文学

启蒙运动之前,欧洲文学(尤其以法国最为典型)是这样一种状态:理性成了文学的最高裁决者。造成这种文学形态有着十分坚固而厚重的基础。首先,归根于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物理(物质)世界中发现了一切事物现象背后的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严谨的规律与法则。加之以笛卡尔在哲学领域对理性的呼应,自然世界的井然有序的图景观念开始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因而在“三一律”的镣铐下,文学就以古典主义这种形式统治了17和18世纪一百多年的欧洲文学史。几乎没有哪一种文学潮流的出现逃脱了理[②]性的镣铐,更为可怕的是,很少有哪一种文学潮流想去挣脱这种镣铐,尽管这种完全理性严实的镣铐对于渴求自由的文学与艺术是十分致命的,但是它们甘愿如此,因为这样的世界会给予并保证它们无上的荣誉。

曾经,莫里哀为此做过一番努力。他的戏剧中的讽刺喜剧精神就是对古典主义的讽刺与反叛,但是在这种十分强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他终归是软弱的。就像《伪君子》的结尾一样。徐堡耕教授在这里这样分析“戏剧冲突解决后,又突起波澜,让达尔杜弗以秘密文件相要挟。在危急万分之时,由于国王明察,使奥尔恭一家获救,骗子伏法从戏剧艺术的内在发展来看,这是一个蛇足”②。他之所以不惜以添“蛇足”的方式并且用“骗子”一词来取代“伪君子”的原因就在于“他预感到这部作品将会受到圣体会的抨击”③。这种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的文学新形式无疑还是在套着古典主义的镣铐。

而另一位伟人,法国最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之一,伏尔泰。

欧文·白璧德的评价无疑是中肯的且代表着普遍观点的,“伏尔泰尽管拥有各种各样的天才,但他只是古典主义的一个最具妥协性的拥护者”④。

这时,在这种背景下,卢梭给法兰西注入了无限的自由精神与活力。他可以与笛卡尔并肩而立,从而成为法兰西精神的最伟大的象征。正是这种精神撼动了这个世界。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勒给予了这种至高的评价。“卢梭不仅是质疑这种确定性,而且是撼动其根基的第一位思想家。他拒斥并彻底打破了塑造伦理学、政治学和宗教,还有文学和哲学的种种模式——他这样做,冒着使这个世界又一次沉沦于其原始的混沌,沉沦于自然状态的危险。”⑤即使冒着这种巨大的危险,卢梭也从未有过一丝犹豫,因为它内心涌动着那种对个性自由解放甚至是对极端的自由以致孤独的无限渴望。他和这样一种自己身处的充满着浮泛的理性,想象的匮乏的时代格格不入。即使连伏尔泰都赞不绝口的古典悲剧也都是一种僵化的枯燥的模仿,即使连最应该充满想象,最应该充满活力的诗歌也被长期的囚禁在理性之下而失去了活力,从而导致衰竭。然而,正是这种渴望与格格不入的力量的向时代,向人类的不断注入解放了欧洲的精神。欧洲的人文精神的历史从他这里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非理性”/“感性”作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因此歌德说,卢梭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罗素说,卢梭是浪漫主义之父。何以出此言?

首先,个性自由的解放。这是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而卢梭一生却都在致力于此。从他的第一篇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开始,他就吹起了解放人性与自由的号角。“科学、文学与艺术由于它们不那么专制因而也就更有力量,就把花冠点缀在束缚着人们的枷锁之上,它们窒息人们那种天生的自由情操”⑥其实他所控诉的这种被坏社会风气的科学、文学与艺术就是在他身处的那个时代的浮泛理性下的。接下来,他更为直接的痛斥社会风尚对于人性的泯灭。“每个人的精神仿佛都是在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礼节不断的在强迫着我们,风气又不断地在命令着我们;我们不断地遵循着这些习俗,而永远不能遵循自己的天性。”①在《社会契约论》的开头,就提到了人性解放的迫在眉睫。“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②这后来无论是思想界还是在政治学界,无论是在人类学还是文学中都成了伟大的名言。而在剖析自己心灵的《忏悔录》、《卢梭评判让·雅克》、《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著作中,更是直观的发出了对个性自由解放的呐喊。

其次,主观精神与对感觉的近乎夸张的描写。这是浪漫主义的另一核心特征。浪漫主义者多数都特别注重个人的主观臆想的世界。他们特别擅长于为所欲为的给主人公塑造出一个理想化的典型化的环境。卢梭的思想中的浓重的主观臆想的这种味道在他的开创了自然主义教育的《爱弥儿》以及罗曼蒂克式的《新爱洛伊丝》两部小说中体现的十分明显。《爱弥儿》的自身结构——教育的五段式的分期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我们是不可能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情感教育截然分立开来的。然后,就是卢梭为爱弥儿设定的理想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