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启蒙主义文学第二节歌德

合集下载

第五章第一节: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第五章第一节: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对英国资产阶级而言, 对英国资产阶级而言,主要任 务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务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法国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 法国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尖 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 锐的社会矛盾,导致1789年 锐的社会矛盾,导致 年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是启蒙运动的 标本” 中心” “标本”和“中心”。
(一)、英国 )、英国
英国的启蒙运 动是在资产阶 级取得政权之 后发生的。 后发生的。
任务: 任务: 扫除封建主义因素是英国启 蒙运动的一大任务; 蒙运动的一大任务; 同时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 的一些丑恶现象。 的一些丑恶现象。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小说 这是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 这是 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 贡献。 贡献。
第一节 概 述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二、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 的比较 三、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四、启蒙文学发展概况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18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欧洲 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 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 文化的理性调整时代。 理性调整时代 文化的理性调整时代。 18世纪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大 世纪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大 张旗鼓的进行思想启蒙和张扬 理性的时代。 理性的时代。
后者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 后者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 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 前者则以冷静而又富有哲理的 前者则以冷静而又富有哲理的 眼光透视现实生活, 眼光透视现实生活,更能把握 其本质。 其本质。 启蒙现实主义更鲜明地表现出 启蒙现实主义更鲜明地表现出 客观性、社会性和理性的特征。 客观性、社会性和理性的特征。
发展经历: 发展经历: 1.17世纪末——18世纪30 世纪末——18世纪30年 1.17世纪末——18世纪30年 形成时期。 代,形成时期。 诗歌方面的代表:蒲柏, 诗歌方面的代表:蒲柏,英 国第一个启蒙文学作家。 国第一个启蒙文学作家。 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 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笛福 斯威夫特。 和斯威夫特。

第五章启蒙主义

第五章启蒙主义

3、文学体裁的独创性和多样化。
启蒙戏剧(正剧) 哲理小说 、启蒙戏剧(正剧)等
4、哲理色彩浓郁,人物形象单薄 。
第二节 歌德与《浮士德》 歌德与《浮士德》
一、《浮士德》 浮士德》
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 行的诗剧, 一部长达 行的诗剧 一部反映人类前途命运的史诗; 一部反映人类前途命运的史诗; 浮士德是人类的代表。 浮士德是人类的代表。 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 取材于德国 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 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
3)浮士德和靡非斯特的辨证关系
浮士德执著地追求人生的真理,肯 定实践的意义;而靡非斯特则嘲笑一切, 否定人生的价值。 二者的对立统一,辩证地解释了恶 的力量在人类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中的 作用,体现了善恶相反相成的关系。 矛盾解决之日就是事物消灭之时。
4、艺术特点
(1)在诗歌体裁上,采用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来表现 复杂变化的内容。 (2)在艺术方法上,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运用, 及象征 象征手法。 (3)在艺术结构上,突破一切常规,没有贯穿首尾的 情节线索,而是以浮士德探索理想为中心,跨越时 空界限。 (4)在形象塑造上,是从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中刻画 人物形象的。 (5)在语言上,用语精炼,个性化,富有民歌特点、 哲理性和抒情性。
第四阶段美的悲剧
浮士德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浮士德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海 伦是古典美的化身, 伦是古典美的化身,他们结合的结 晶欧福良就是浪漫精神的象征。 晶欧福良就是浪漫精神的象征。 对探求已过时的古典美改造社会途 径的否定, 径的否定,想通过对古典美的追求 来实现理想是不现实的, 来实现理想是不现实的,不能为人 类开辟通向理想国的道路, 类开辟通向理想国的道路,不是社 会的最终归宿。 会的最终归宿。

第五章启蒙主义文论

第五章启蒙主义文论

第五章,启蒙主义文论1、启蒙运动,即指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是即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由于它打破传统观念,启迪人们的思想、传播新的概念,所以称为“启蒙”。

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君主制度、贵族特权,揭露教会的黑暗腐朽、偏见与狂热,批判唯心主义,反对门第、等级观念,提出永恒的理性原则和正义、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在实质上是一个按照资产阶级世界观改造世界的运动2、《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的代表文献。

3、启蒙运动的思想特点:(1)突出理性,“理性”是指启蒙运动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核心。

“启蒙”是从封建的、宗教的意识中解脱出来。

①文艺复兴的理性主义主要是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依赖的是古典思想家的引导;启蒙运动不是文艺复兴的简单重复,是它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提出了反封建、返教会的口号。

内容有实质性变化。

②启蒙主义的理性主义以学尚科学为核心。

(2)两个重要理论:①自然神论:上帝是一位神秘的钟表师,自然是上帝创造的,但上帝创造一个完美的宇宙和自然之后便让自然和人类按照自然和规律运行,不再干涉自然和人类事物。

②主权在民说。

狭义:国家主权在于人民;广义:包含自然权利学说,自然说,契约论,以及权利制衡等重要内容。

4、启蒙主义基本特征:①鲜明的政论性和民主性。

②以描写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描写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一节狄德罗1、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以《百科全书》的出版为核心,形成了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高潮,以狄德罗为首的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资产阶级的革新主张,在历史上统称为“百科全书派”。

2、文论思想:(1)“自然原则”与“真实原则”①狄德罗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戏剧理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真实与否是衡量艺术美的首要标准。

第五章 启蒙文学

第五章 启蒙文学

• 3、理性论:“理性崇拜”,遵从自然(自 由)情感,建立“理性王国”;用“理性” 和符合“理性”的科学知识去“照亮”人 们的头脑,号召人们用自己的“自然理性” 认识世界,力图建立“理性国家”“理性 社会”,宣传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或 民主共和国; • 4、唯物论: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提倡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主义。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文学 (the Enlightenment)
《自由引导人民》
第一节 概述
• 一、背景 • (一)概念
• Enlighten : “启发、启迪、开导,使之摆脱偏见 或迷信;照亮,照耀,阐明”、“认识”或“杰出 人物”、“智慧、知识”;“光明观念”的运动, 启蒙就是人从由自己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走出来。 • “启蒙运动”:用理性和知识照亮人们的头脑,启 迪人们的智慧,使之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
• 斯泰恩(Laurence Sterne,1713- 1768):“感伤主义小说sentimental novel”,《感伤的旅行》(1768)、“最 奇特的小说”《项迪传》(1760)。 • 哥尔德斯密斯(O.Goldsmith,17281774):《威克菲尔德的牧师》(1768) 《荒村 (T.Gray,1716-1771)《墓园挽歌》 (1750);麦克菲逊《峨相集》(1765)。
法国十八世纪出版的 《百科全书》中的一页
1 、孟德斯鸠
(Montesguieu1689 -1775 ) : “理性 与自由的法典” 《法的精神》 (1749)提出政治 分类说和三权分立 说、书信体讽刺小 说《波斯人信札》 (1721)。
法是“从自然之物中延伸 出来的必要关系”
孟 德 信 斯 札 鸠 》 《 插 波 图 斯 人
• 三、代表作 • (一)英国

第六讲 第二节 歌德

第六讲 第二节 歌德


维特在公使馆任职期间,经常受到迂腐 的公使的百般挑剔。翌年春季的一天,他 正在C伯爵家中吃饭,碰巧赶上当地的贵族 男女到伯爵家聚会。维特从未想到过像他 这样的小人物是无权跻身于他们其间的, 因而遭到这些贵族乡绅的奚落,而且将此 事闹得满城风雨。维特忍无可忍,愤而辞 去了公使馆的工作,到另一位侯爵的庄园 作客。

靡非斯特乘机劝他去从事欢乐的事业, 从孤僻的生活走向广阔活泼的天地。并提 出给他签订这样的契约:靡非斯特今生愿 做浮士德的仆人,为他解愁除闷,寻欢作 乐,获得一切需要;但当浮士德表示满足 的一瞬间奴役便解除,浮士德就属恶魔所 有,来生便做恶魔的仆人。浮士德根本不 相信“来生”,便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场 赌博,立下了契约。
“维特热”
• 德国人摹仿我,法国人读我入迷, 英国啊,你殷勤地接待我这个憔悴的人; 可我又怎能够不欢欣鼓舞哟, 中国人也用颤抖的手, 把维特和绿蒂画上了花瓶?
---- 歌德:《威尼斯警句》

小说的发表带来了“维特热“。一时间, 身穿蓝燕尾服、黄背心,脚蹬长统靴的 “维特装”成了当时青年男子的时尚,年 轻女子则爱穿绿蒂的服式,尤其是她与维 特初次见面时的服式:白上衣,袖口和胸 襟上系着粉红色的蝴蝶结。社会上甚至出 现了维特式的自杀。许多人,尤其是妇女, 对小说中美妙的爱情描写大为赞叹;也有 人忧心忡忡,认为这种狂热的激情将导致 道德沦丧,因而怒不可遏,对《维特》大 加挞伐,可是体戏剧作品,歌德最主要 的代表作,从1770年开始构思到18 31年脱稿,前后达六十年时间,是世界 上个人创作耗时最长的一部作品。它是歌 德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的概括,熔铸了他 在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和德国现实生活 中全部的体验。
• • • • • • •
情节结构: 两个赌博:开篇中的《天上序曲》: 上帝与魔鬼; 魔鬼靡菲斯特和浮士德; 五个生活阶段(五个悲剧): 第一部:知识生活;爱情生活; 第二部: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改造大 自然。

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

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以理性原则裁决社会与人生——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概述一、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英国文学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小说家,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人。

重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和《摩尔·弗兰德斯》。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受到了高度评价,恩格斯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鲁滨逊有三个特征:①有冒险进取精神。

他厌恶平凡中庸的小康生活,一心要到海外去,父亲劝告,船破教训,都不能使他回头,毅然决然舍弃安逸生活,宁愿与风波坎坷为伍。

②有坚强的毅力。

由于船只触礁,他只身来到荒岛二十八年。

离开文明社会的日子是艰难的,但是,鲁滨逊最后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牧场和两处住处,除了缺少“人与人的交往以外,什么都不缺”,在荒岛上建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③他又有殖民主义特点。

总之,鲁滨逊是一个理想化的新资产阶级典型,表现了上升时资产阶级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私有观念和殖民主义占有欲。

《鲁滨逊漂流记》在艺术上也很有成就:注意用具体行动来塑造人物,注重细节描写,语言自然流畅,用第一人称叙述,描写非常具体,穿插一些日记和书信,使人如临其境,真实可信。

约那旦·斯威夫特(1667——1745)是个杰出的讽刺作家。

其代表作《格利佛游记》共分4个部分:写外科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

作者借格列佛游历小人国,批判了英国官场的腐败:还揭露了无聊的党争:作者借格列佛游历飞岛国影衬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其艺术价值在于:以漫画的夸张技巧塑造人物形象;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和口吻,叙述无耻和无聊的人情事故;通过具体的情节,鲜明地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形象和矛盾关系。

受拉伯雷的影响,把粗俗作为审美对象,使粗俗蕴藏着更深的文化内涵,用粗俗亵渎某些貌似神圣的东西。

鲁迅多次称赞斯威夫特的讽刺技巧,把他与果戈理相提并论。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启蒙运动: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启蒙主义的体系的核心是理性。

启蒙主义者把资产阶级的“理性”(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原则)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永恒完美的“理性王国”。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缺点: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

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主要成就: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文学状况:一英国文学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形象。

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在他身上有着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品格,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

鲁滨逊又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学习重点:启蒙主义文学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

启蒙主义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精神,但启蒙文学的“理性”在肯定笛卡尔的理性精神外,又从自然法则的高度,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的社会法则,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

启蒙作家大多都把个性与情感自由强调到了高于理性与秩序的程度。

学习本章,应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歌德。

关于歌德,我们应掌握歌德的思想发展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其代表作诗剧《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形象及其表现的时代精神、靡菲斯特的“作恶造善之一体”的辩证特征、诗剧的艺术特色等。

第一节概述一、历史背景18世纪,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已经基本形成,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牛顿(1642—1727)三大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宇宙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巨大改变。

瓦特(1736—1819)高热效率蒸汽机的发明并应用于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使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渐扩大,欧洲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人们的视野大开,并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人的价值被进一步地肯定了。

上个世纪英国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看到一线光亮。

但是,当时的欧洲各国仍处于王权的强力统治之下,教会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的个性仍处于王权和教权的阴影之下。

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为铲除社会上的王权主义、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和思想家试图以文化知识为工具,开启大众愚昧的思想,使之摆脱王权与教权的控制。

他们崇尚理性,认为人类现在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审判,理性是裁定一切的标准。

但这种理性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理性是不同的,17世纪古典主义强调的是崇尚王权,维护王权和国家利益,为专制制度服务的理性,而18世纪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是因为他们认为“凭借理性人能够解决一切重大难题、确立生活的基本准则;同时坚信,运用理性必将迅速地驱散迷信、偏见及野蛮带来的社会黑暗,使人解脱对权威的单纯依赖和对传统观念的盲从,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文学第一节概述18世纪,欧洲各国人民反封建的斗争达到空前激烈、非常紧张的程度。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就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大搏斗。

随后发生的启蒙运动是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而启蒙主义文学即是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欧洲文学的主流,给欧洲文学带来了文艺复兴以来的第二次繁荣。

一、启蒙运动1、定义: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在欧洲发生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它是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阶级的政治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作思想舆论准备的一场思想运动。

2、定性: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深入,它的根本任务也是反封建。

但它反封建的范围比文艺复兴更广,从道德伦理范畴扩大到整个上层建筑;它反封建的目标更明确,直接以推翻封建制度为目的;它更带有政治色彩,斗争锋芒也更尖锐。

3、旗帜:之一,自由、平等。

启蒙运动明确提出反封建必须挣脱套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枷锁——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

为此,它在哲学上提出无神论(或自然神论)和人道主义。

后者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武器,其核心是自由、平等。

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和平等是人的天性的最高表现。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

因而自由、平等的理念也就成了启蒙运动中最鲜明、最有号召力的两面旗帜。

之二,理性。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理性与古典主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以理性为原则,要求人们思考并否定现存的一切制度的合理性;它把理性与人的天性(即自由平等)联系起来,要求按人的天性建立未来社会,即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

二、启蒙文学的特征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启蒙文学的作家多半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文学是其反封建的武器和启蒙宣传的工具,因此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

1.政论性和哲理性在作品中插入一定的政论成分,用流畅而富于雄辩的纯理性的散文语言,宣扬启蒙思想,探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三)古典主义时期 1786-1805年狂飙运动衰歇后,出于对法国大 年狂飙运动衰歇后, 年狂飙运动衰歇后 革命后现实的失望, 革命后现实的失望,德国学者把目光转向古希 腊的城邦民主制, 腊的城邦民主制,对古代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向 创作上努力学习希腊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往,创作上努力学习希腊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1、歌德:《赫尔曼与窦绿苔》、《浮士德》 浮士德》 、歌德: 赫尔曼与窦绿苔》 等 2、席勒:《华伦 斯坦》、《威廉 退尔》等 斯坦》 威廉·退尔 退尔》 、席勒: 华伦·斯坦
(二)启蒙运动后期(1751—1800) 启蒙运动后期( ) 代表作家狄德罗、卢梭、 代表作家狄德罗、卢梭、博马舍
卢梭 书信体小说《 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 圣普乐、 丝》:圣普乐、尤莉 描写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 与封建等级偏见的冲突。 与封建等级偏见的冲突。 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一朵红红的玫瑰
我的爱人像一朵朵红红的玫瑰, 我的爱人像一朵朵红红的玫瑰, 在六月绽放新鲜的蓓蕾; 在六月绽放新鲜的蓓蕾; 我的爱人像一首迷人的乐曲, 我的爱人像一首迷人的乐曲, 她是那样甜蜜令我心醉。 她是那样甜蜜令我心醉。 你太美了,我的好姑娘, 你太美了,我的好姑娘, 我是这样深情地爱你; 我是这样深情地爱你; 我一定永远爱你,亲爱的, 我一定永远爱你,亲爱的, 直到海水干枯变成陆地。 直到海水干枯变成陆地。 直到那海水变成陆地,爱人, 直到那海水变成陆地,爱人, 直到那太阳融化了岩石; 直到那太阳融化了岩石; 我还会继续爱你,我的爱人, 我还会继续爱你,我的爱人, 只要沙漏还在滴,我还在呼吸。 只要沙漏还在滴,我还在呼吸。 再见了,我惟一的爱人, 再见了,我惟一的爱人, 再见了,请让我再呆一会儿; 再见了,请让我再呆一会儿; 我的爱人,我一定还会回来看你, 我的爱人,我一定还会回来看你, 纵然我离你千里万里! 纵然我离你千里万里!

歌德

歌德
第二部(1832)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浮士德》——“近代人的 圣经。”
► 取材于1赌赛:上帝与靡非斯特的赌赛 ► 书斋赌赛 :靡非斯特与浮士德的赌赛
天 上 赌 赛
1)、书斋悲剧 ► 浮士德——封闭书斋 的行将就木的老翁, 陷入精神的绝境。 “理论是灰色的, 生命之树常青”
2、人物形象
► 浮士德:
人类的代表; 西欧知识分子的象征; 资产阶级的形象 。
► 1)、浮士德内心存在着原欲与理性、善与恶、
灵与肉、社会道德律令与自然欲求之间的矛 盾,所追求的是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 ► 2)、善的代表:追求美的事物,美好的理想, 人的幸福。 ► 3)、肯定精神的代表:不满足于停留于现状, 不断赋于行动,不断探索人生的奥秘,向更 高的境界飞升。
We love the things we love for what they are.
► 在我的心中啊, ► 盘踞着两种精神, ►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 (《浮士德》,董问樵译,第57~58页)
► 4、1788重返魏玛,专
心艺术与学术。 ——剧作《塔索》
► 5、1789年,法国大革
命,从欢呼到憎恨。 ——叙事长诗 《赫尔曼 与窦绿苔》
► 6、1794年耶拿与席
勒相遇,开创魏玛古 典主义文学。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 (1808出版)
歌 德 与 席 勒
► 7、19世纪以后,关
注空想社会主义思 想、东方文学与哲 学、当代思想艺术 家的影响等问题。 ► 完成诗剧《浮士德》

第五章启蒙文学

第五章启蒙文学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他们不承认任 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 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 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 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 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 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以往的 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的 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 堆里去了”。

在意大利,戏剧也一度繁荣,哥尔多尼继承了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传统,并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 响,写出不少富有民主思想的社会喜剧,并作了一系 列的即兴喜剧的改革,使之成为有固定台词的现实主 义喜剧。哥尔多尼把讽刺揭露的锋芒直接指向贵族阶 级,《封建主》一剧描写了腐化堕落的候爵因引诱农 家妇女而遭殴打,作品表现了农民联合起来,决定同 贵族作斗争。《女店主》(53)则通过候爵和伯爵的 形象,讽刺了没落贵族和购买贵族爵位的暴发户的资 产者。女主人公在耍弄了两个显贵人物之后和一个仆 人结了婚。《老顽固》(60)以老一代和新一代之间 的矛盾为主题,反映了18世纪威尼斯社会的危机。哥 尔多尼晚年在巴黎度过,于1862年因遭受攻击而侨居 巴黎。

目的:启蒙思想家具有乐观的战斗精神,相 信人类不断进步,将要在封建的废墟上建立 一个新的社会,即他们所追求的“理性王 国”。他们真诚地相信封建制度一经铲除, 全体人民将普遍享受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 真诚地相信自己是为全人类而奋斗。其实, 他们宣扬的“理性王国”不过是理想化的资 产阶级王国。他们不但不否定私有制度,相 反,他们把这个制度看成是不可动摇的原则, 甚至是人权的一部分。他们的自由平等也只 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18世纪在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各国都取得巨 大的成就,其中以英国的牛顿和哲学家洛克 最为突出。洛克在继承霍布士之后发展了经 验主义,从而推动了唯物主义和自由思想的 传播。洛克对欧洲启蒙运动影响很大。继而 是法国的思想家贝勒(1647—1706)和封特 奈特(1657—1757),他们继承了笛卡儿哲 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摒弃其中上帝存在和 灵魂不死的唯心主义思想,把理性作为反对 封建制度和宗教权威的武器,提倡自由检验 的科学精神,肯定人类进步思想。他们是法 国启蒙思想家的先驱。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第二节 歌德

外国文学史:第五章  第二节 歌德

(一)内容

两个赌赛:天上、人间 天上赌赛:
魔鬼靡菲斯特:人本性堕落,极易步入歧途。 上帝:人在前进时难免会误入歧途,但最终必能找到真理。

点明主题:人能否克服内外矛盾,去实现人生理想。
老年学者

浮士德身处阴暗的书斋 中,钻研书本知识,年 过半百,幡然悔悟,所 学的知识竟毫无用处。
浮士德的困惑
原 野 青 葱 〄 土 壤 膏 腴 〃
却 可 以 自 由 活 动 而 居 住 。
二、创作简况


歌德的作品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断”。 1、诗歌。 抒情诗歌、叙事谣曲、哲理诗。 抒情诗歌:《野地小玫瑰》《迷娘曲》《五月之歌》 等。 《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古典牧歌式的叙事诗, 恩格斯评价为“市民的牧歌”,作者反对大革命带 来的混乱,歌颂宗法式的田园生活。


悲剧结局:
①国中乐园不可信。 ②建园手段不可取。
董 问 樵 译 本
才 配 有 自 由 与 生 活 的 享 受 〃
人 必 须 每 天 每 日 去 争 取 生 活 与 自 由 〄
这 是 智 慧 的 最 后 结 论 :
不 错 〃 我 对 这 种 思 想 拳 拳 服 膺 〄
只 要 人 民 同 心 协 力 即 可 把 缺 口 填 满 。
三、《少年维特的烦恼》



艺术特色: 1、书信体小说。 2、以情动人。 3、对优美纯净的大自 然的描写。
1774年第一版《少年维特的烦恼》
三、《少年维特的烦恼》
影响:维特热。维特 式的衣着——长靴、 青色燕尾服、黄色背 心和裤子,维特式的 多愁善感,维特式的 自杀姿势,全都风行 一时。以致于歌德在 再版序言中写了首劝 戒诗: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 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 啊,怎么从此中会有惨痛飞迸? 可爱的读者呦, 你哭他、你爱他, 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 你看呀, 他出穴的精魂正在向你目语: 请做个堂堂男子, 不要步我后尘!

第五章启蒙主义文学第二节歌德

第五章启蒙主义文学第二节歌德

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



第一阶段:书斋生活——知识需要 浮士德追求的知识是中世纪的学问,他不满 足,要走出书斋。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浮士德与玛甘泪恋爱失败,情欲不能开创个 性解放的道路。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 浮士德为宫廷服务,统治者只是把他当作开 心取乐的魔术师,他放弃了宫廷生活。
Faust
政治悲剧阶段
发行纸币,海伦,银幕爆炸
(3)、政治悲剧 :批判了封建王朝 的腐朽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 妥协性和思想上的软弱性
美的悲剧阶段
书斋,瓦格纳, “人造人”, 何蒙古鲁士, 游希腊
Faust
美的悲剧阶段
与海伦结婚 欧福良,(拜伦) 海伦消逝, 衣服与面纱

(4)、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 的追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 人生理想 ,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 幻想。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浮士德发现了古典美,与古典美的代表海 伦结合。但海伦认为“幸福与美不能长久 结合”,离开了浮士德。浮士德对美的追 求破灭。 第五阶段:劳动生活——自我成就需要 浮士德围海造田,改造自然。创造性的劳 动生活,使他感到欢乐和满足。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





2、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 (1771.8—1775.5)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 伯利欣根》 冯·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抒情诗 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 自由和个性解放。




3、魏玛时期(1775— 1794—1805) 魏玛-意大利-魏玛 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国 古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 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 行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 (1808出版)

第二节歌德

第二节歌德

4、人物形象:
①浮士德: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又是欧洲早期资产阶
级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首先,他具有勇于实践、自强 不执着探索、永不满足的精神。其次,浮士德的性格又是充 满矛盾的。
②靡非斯特:是资产阶级罪恶
势力的体现者,是恶的化身。 首先,他是社会罪恶的制造者, 具有强烈的否定精神。其次, 他又是社会罪恶的揭发者,具 有积极因素。 5、艺术特色: ①作品主要采用象征的创作方 法写成的。
二、诗剧《浮士德》分析。
1、取材:诗剧取材于16世纪德国的民间传说,但在情节、 形象上有所改造和创新。
2、情节结构:
诗剧的主体部分由两次赌赛和 五个阶段的悲剧组成。
第一次赌赛:天帝与靡非斯特。
第二次赌赛:浮士德与靡非斯特。 浮士德的精神探索大致经历了 五个阶段: ①知识悲剧阶段。
②爱情悲剧阶段。 ③政治悲剧阶段。 ④艺术悲剧阶段。
⑤事业悲剧阶段。
3、思想意义:诗剧通过浮士德一生的探索,总结了300年来 资产阶级思想家不断探索的历 史经验,批判了中世纪僵死的 知识学问和封建王朝的腐败, 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罪恶,否 定了对狭隘的个人幸福的追求, 肯定了克服思想矛盾,不断改 造社会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宣传了创建资产阶级理想王国 的启蒙思想。
②《浮士德》运用了多种诗歌艺术体裁。 ③在辩了300年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不断探索的历史经验批判了中世纪僵死的知识学问和封建王朝的腐败以及新兴资产阶级的罪恶否定了对狭隘的个人幸福的追求定了对狭隘的个人幸福的追求肯定了克服思想矛盾不断改造社会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宣传了创建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
第二节
歌德
一、生平与创作(1749—1832) 歌德是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期德国最伟大的诗人、 小说家和思想家。 (一)充满热望的中青年时代(1749—1785)。 主要作品:悲剧《葛兹·冯·伯利欣 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和其他一些优秀抒情诗。 (二)恬淡思索、宁静和谐的后半生 (1786—1832)。 主要作品:叙事长诗《赫尔曼与窦绿 苔》、诗剧《浮士德》、长篇小说 《亲和力》、诗集《东西合集》等。

5启蒙文学

5启蒙文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克伦威尔独裁时期。1653年4月30日,克伦威尔发动 政变,解散议会。12月16日,他正式宣布自己就任英格 兰、苏格兰和爱尔兰(1649年占)的“护国主”,英吉 利共和国时代结束,以克伦威尔的个人军事独裁为特色的护 国政体时期开始。 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英国重新进入混乱时期。 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 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 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 (后来的玛丽三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 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 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 统治确立。
法国大革命
但不幸的是,雅各宾派过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 和内讧,陷于孤立的罗伯斯庇尔也末能完全守护住法国革命 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欧洲封建君主拼凑起来, 它们一轮轮地围剿法国革命,企图恢复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 政治。1794年7月27日,雅各宾中被罗镇压的右派势力发动热 月政变,逮捕了罗伯斯庇尔和圣鞠斯特,建立热月党人统治。 这时革命最危急的关头已过去,热月党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 府--督政府,他们清除了罗伯斯庇尔时期的革命恐怖政策 和激进措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维护了共和政体, 在法国国内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但国外围剿革命的势力仍是浊浪滔天,此时,督政府中 又一个新的政治明星应运而生,他就是拿破仑,历史又淘汰 了热月党人,在“雾月政变”中,年轻的拿破仑(General Napoleon Bonaparle)执政,担负起了扫荡欧洲封建势力、最后 巩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笛福
生平
出生于伦敦的商人家庭。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 国教的长老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 受过中等教育,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 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 他广泛游 历,经商也很成功。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 的笛福负债累累,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六个孩子。由 于对政治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为报社撰写政 论文章来谋生。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 结果笛福数次入狱,由于政论文章只能给他惹麻烦并 增加债务,笛福只好转向小说创作。生命的最后几年 中,笛福体弱多病,无人陪伴,债主不断上门,孩子 们也对他撒手不管。1731年,丹尼尔· 笛福去世,终年 71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士德书影

故事由魔鬼靡非斯特与天帝、靡非斯特与浮士 德两次赌赛和浮士德的五个经历组成。
2、情节和结构

《天上序幕》 第一部,25场,不分幕 第二部,25场,分为5幕
一幕序曲 两个赌赛 《浮士德》 终生追求 书斋悲剧 爱情悲剧 五场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Faust
知识悲剧阶段
饮鸩 自杀 博士导师学
第二节 歌德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歌德(1749—1832 )不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 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 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和思想 家之一。同时,他还是画家 、自然科学家、物理学家、 美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并且他长年担任过魏玛宫廷 剧院的经理。他多才多艺, 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社会活动
情欲 知识
浮士德追求的行为动机
从图中可以看出,浮士德的需要结构建立在满 足理想、实现人的价值的基础上。浮士德的价值就 体现在这种不断肯定又不断否定的层次运动之中。 贯穿各个层次的主导行为动机是浮士德探索人生真 谛、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创造心理。 浮士德的典型意义: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 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巨人典型,他所体现的自强不息、 永远探索、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在今天仍是应该肯 定的。这是浮士德的需要结构给我们的启迪和人物 的典型意义之所在。

爱情的悲剧:它表明,低级的个人生活享 受不是美,而是悲剧。表现了新兴资产阶 级现世人生享受的幸福观与中世纪禁欲主 义的对立,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追求以 及对封建制度、宗教势力的批判。
Faust
政治悲剧阶段
紫禁城 骑士和教士 化装舞会,火灾,樵夫的话 发行纸币,海伦,银幕爆炸
政治的悲剧 :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 和思想上的软弱性
中国“维特热”
1922年郭沫若首次将 《少年维特的烦恼》翻译 成中文,在小说的扉页附 了歌德的这首短诗,一时 间在中国也兴起了一股 “维特热”,大家争相阅 读这部小说。在中国翻译 出版外国文学作品中, 《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中 译者和中译本最多,有20 余种。最著名的译本有郭 沫若1922年的译本和杨武 能1981年的译本。


需要是人的属性,也是人的本性。它是人的活动 的基本动力。人的低一级需要满足后,就产生高 一级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理 论,他把人类需要层次分为5个层次: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浮士德的需要结构图示
自我成就 美 ( 高 ) 需 要 强 度 ( 低 )
他的气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 他推向实际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却是很可怜 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 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歌德总是 面临着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地……。 ———— ( 《 诗 歌 和 散 文 中 的 德 国 社 会 主 义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256-257页)
美的悲剧阶段
书斋,瓦格纳, “人造人”, 何蒙古鲁士, 游希腊
Faust
美的悲剧阶段
与海伦结婚 欧福良,(拜伦) 海伦消逝, 衣服与面纱

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的追求 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生理 想 ,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幻想。
Faust
事业悲剧阶段
海边封地,填海造陆,双目失 明,掘墓。 “生活,你真美呀,请停留一
郭沫若译本
杨武能译本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的创 作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 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1年完成, 1832年出版


题材来源 民间传说 情节《浮士德》创作历时60年,贯串歌德的
整个创作活动。初稿叫《原浮士德》写于 1773——1775年。1788——1790年, 他把《原浮士德》作删改,1790年秋以《浮 士德片断》发表。1797——1806年,完成 《浮士德》第一部。1797——1832年,诗 人逝世前几个月最后完成《浮士德》的写作。
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 的诗人和戏剧家,被 恩格斯誉为“最伟大 的德国人”; 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 大师之一,与荷马、 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的“世界诗人”。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 (1749-1832)
歌德生活的时代, 正是欧洲处于历史大变 动的时代。他是这一时 代的产儿和见证
1、早期生活:生于法兰克 福中产阶级家庭 ;(莱 比锡大学-回家养病- 斯特拉斯堡大学)
下!”

事业的悲剧 :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实 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 反映
3、《浮士德》思想内容
《浮士德》以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初期 德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主人公 努力追求的一生,概括了300年来资产阶级上
升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极力探索
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的全部过程。
者书斋自然
学生 瓦格纳 食古不化
Faust
爱念,行动,
魔女之厨, 药汤, 泰初有道, 泰初有为,
返老还童。
基督复活了, 走出书斋,城 门外,欢乐的 人群。
与靡非斯特订立赌 约。

知识的悲剧:批判了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反映了陈腐的书本知 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 之间的矛盾
爱情悲剧阶段
宗法制小城镇,玛 甘泪,哥哥与浮士 德决斗而死,母亲 误服过量安眠药而 死,玛甘泪疯,溺 婴,遭恶魔谴责, 入狱,死刑,甘愿 受死。 魔鬼的诱惑, 利己主义情欲。


2、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 (1771.8—1775.5)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 伯利欣根》 冯·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抒情诗 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 自由和个性解放。




3、魏玛时期(1775— 1794—1805) 魏玛-意大利-魏玛 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国 古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 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 行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 (1808出版)
体裁: 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 维特 绿蒂、阿尔伯特 维特的烦恼:
1. 爱情的烦 恼 1774年第一版《少年 维特的烦恼》
2.事业的烦恼
3.社交的烦恼
我早晨蓦然惊醒, 禁不住泣下沾襟, 白白度过一日的时光, 不让我实现任何希望, 连每种欢乐的预感 也被顽固的批评损伤, 而且用千百种丑恶的人生现实, 阻碍我活泼心胸的创造兴致。
《浮士德》的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浮士德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追 求,探索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靡非斯特的否定精神
魔鬼靡非斯特是浮士德的对 立人物,又是独特的社会势力的 代表。 靡非斯特的精神特征:否定 精神。本质是“作恶”,具有 “造善”的作用。他从作恶的动 机出发,诱惑浮士德沉沦,实际 上却推动浮士德向上。因此,他 是“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 从现实意义上讲,他代表了 资产阶级的又一翼,体现了资本 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 野心家、极端利己主义者某些特 征。
歌德与他的银杏树
歌德在法兰克福的 故居,成为人们瞻仰的圣 地
歌 德 与 席 勒
……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 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 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 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 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 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 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 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 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 的庸人。…… —— 恩格斯
4、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者,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自强不息 的进取精神。浮士德对人生真谛和崇高理 想的无限追求是通过他的需要程度来表现 的,反映了启蒙时期资产阶级的探索精神。
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



第一阶段:书斋生活——知识需要 浮士德追求的知识是中世纪的学问,他不满 足,要走出书斋。 第二阶段: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浮士德与玛甘泪恋爱失败,情欲不能开创个 性解放的道路。 第三阶段: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 浮士德为宫廷服务,统治者只是把他当作开 心取乐的魔术师,他放弃了宫廷生活。




4、晚期创作(1805— 1832) 自传《诗与真》和《意 大利游记》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 小说《威廉· 迈斯特的漫 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 (1832)
主要创作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歌》 长篇小说《威廉· 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威廉· 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1795—1829) 诗剧《浮士德》(1749—1832)
5、《浮士德》的艺术特征


广泛运用了象征手法 写实与幻想的结合 运用了多样的诗体和不同的风格 善于运用矛盾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和揭示 生活的真理。
矛盾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安排场景



人物: 浮士德、糜非斯特 浮士德——糜非斯特 浮士德——玛甘泪 浮士德——海伦 浮士德——瓦格纳 环境的对比: 阴暗的毒气弥漫的书斋——风光明媚的郊外 艾奥尔巴赫地下酒室——玛甘泪的闺房; 圣洁清明的古希腊——喧嚣混乱的宫廷。
到了黑夜降临, 我们不得不忧心忡忡地就寝; 这时我还是不得安宁, 常常被噩梦相侵。 我内在的神明, 能够深深地刺激我的方寸; 那君临我一切力量的神明, 却不能将外界事物移动毫分。 所以我觉得生存是种累赘, 宁愿死而不愿生。
卷头诗《维特与绿蒂》


《维特》出版以后,一时间出现了一股“维特热”,不少 青年因失恋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自杀。说明18世纪封建 门阀观念、婚姻制度给人造成了很大危害,德国青年知识 分子精神苦闷, 找不到出路。 歌德写作维特的起因是因为他的个人失恋的体验,歌 德塑造维特,表达他的被压抑的情感和反抗的声音,但不 希望读者也像维特那样自杀,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在 小说的第二版歌德写下了《维特与绿蒂》的卷头诗:“青 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这本是人 性中的至纯至洁,为什么却有惨祸飞进。可爱的读者呵, 你哭我爱我,请从非毁之前救出自己的声名,做个堂堂的 人,不要步我后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