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重型颅脑创伤的规范化救治

重型颅脑创伤的规范化救治

重型颅脑创伤的规范化救治在全球,降低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一直是医学界努力攻克的方向。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经济、文化及理念的不同导致sTBI的临床救治差异很大,特别是对部分区县级以下的创伤中心,sTBI的救治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规范护理和指导治疗,美国脑创伤基金会(Brain Trauma Foundation,BTF)2016年发布了最新的sTBI治疗指南,即《重型颅脑创伤治疗指南(第四版)》。

随即,《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信息平台于2017年相继发布了对新指南的相关解读。

本文结合新指南和作者30余年对sTBI临床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重点阐述临床医生在整个sTBI医疗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采取的具体措施,目的是推动和促进我国sTBI医疗管理的规范化。

一、院前管理1. 诊断和分类:现场救护人员的病史收集对确定sTBI的发病机制和预测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sTBI定义为有明确外伤病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分。

医生应在患者复苏后,未用任何镇静药或麻醉药之前,对每例患者进行GCS评分,随着时间推移,定期判断病情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要求尽可能地将sTBI患者直接送往具有CT和颅内压(intraeranial pressure,ICP)监测技术的医院,同时要考虑就近救治的原则。

一项对超过5000例sTBI患者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被送往专业创伤中心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另外,通过对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2007-2009年51000例sTBI患者的资料分析显示,相对于直接被送到高级别创伤中心(3级)救治者比送往1级或2级创伤中心救治者的死、残率明显降低。

因此,对sTBI患者院前的准确分类和就近快速转运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创伤中心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2. 院前急救:(1)气道管理:对于sTBI患者,应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对于GCS<9分、无法正常通气和(或)通过给氧不能校正的SpO2<90%的sTBI患者需建立“安全气道”。

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强化监管与评估
加强对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应用的监管与评估,确保其安全、有 效、规范地应用于临床。
促进多学科协作与团队建设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加强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之间的沟 通与协作,共同推进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 展。
组建专业团队
组建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 应用团队,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和服务质量。
长期神经功能障碍
幸存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面临长期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 量。
缺乏有效监测手段
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可靠的脑监测技术来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 。
脑监测技术重要性
实时评估脑功能状态
01
脑监测技术能够实时、客观地评估患者的脑功能状态,为医生
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指导治疗策略调整
02
通过对脑功能状态的监测,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
设备维护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 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感染防控
按照医院感染防控要求,对操作环境 及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04 脑监测数据解读与评估
数据来源与质量保障
数据来源
确保数据来源可靠,包括颅内压 、脑血流、脑电图等监测设备。
质量保障
采用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数据采 集、传输和存储的准确性。
数据解读方法与标准
数据解读方法
掌握各种脑监测数据的正常参考范围 及异常表现,如颅内压升高、脑血流 减少等。
数据解读标准
依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标准,结合患 者实际情况进行解读。
数据评估体系建立
01
02
03
评估指标
确定关键评估指标,如颅 内压、脑灌注压、脑代谢 等。

重症颅内创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重症颅内创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重症颅内创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9-05-22T10:46:18.28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4期作者:孙芹施惠[导读] 对于颅内创伤重症患者来说,早期实施康复治疗,能改善病患Barthel指标,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摘要]目的:研究颅内创伤重症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治疗临床疗效。

方法: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所收治100例颅内创伤重症患者作为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的主要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将患者平分两组,各组均为50例。

研究组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常规组则为常规的对症治疗,分析两组效果。

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标、临床疗效等所有评分优势均较为突出,组间比较数据分析差异有着统计学分析基本意义,P<0.05。

结论:对于颅内创伤重症患者来说,早期实施康复治疗,能改善病患Barthel指标,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重症;颅内创伤;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疗效为能够深入地研究针对颅内创伤重症患者,在早期实施康复治疗临床疗效情况,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主要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所收治100例颅内创伤重症患者作为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的主要对象,对部分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治疗,以下为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的具体结果:1.一般基线资料及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所收治100例颅内创伤重症患者作为此次临床观察试验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9/21,年龄的区间范围27-41岁,平均的年龄(28.55±3.34)岁;常规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7/23,年龄的区间范围28-43岁,平均的年龄(39.33±3.67)岁;所有患者、家属们均知晓应允本次临床观察试验,知情同意的说明书签署完毕。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的分析意义,存在可比性,P>0.05。

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的重点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以下主要为该专家共识中涉及的主要康复措施。

1 意识障碍的康复措施(1)药物促醒治疗:创伤可导致神经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或缺血缺氧性损害(继发性损伤),具有神经保护及修复作用的药物治疗有助于促醒。

(2)高压氧治疗(HBO):对于生命体征稳定,颅内无活动性出血,无未处理的脑疝、脑室外引流,无严重肺损伤及脑脊液漏的重型颅脑创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应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

(3)电刺激促醒治疗:对于生命体征稳定,颅内无活动性出血,无严重心血管疾病伴心功能不全或心脏起搏器植入,无外伤后频发癫痫或有癫痫病史的重型颅脑创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应早期应用电刺激促醒治疗方法。

深部脑电刺激(DBS)和脊髓电刺激(SCS)技术,具有微创、可调控的特点,对意识障碍的促醒治疗取得肯定的治疗效果。

(4)综合感觉刺激治疗:对于生命体征稳定,颅内无活动性出血患者应早期进行综合感觉刺激促醒治疗。

给予患者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刺激及关节挤压刺激等各种感觉传入促进意识水平的改善,如选择播放患者曾经熟悉喜欢的音乐,并观察其面部表情、脉搏、呼吸等变化,从而了解患者对音乐的反应等方法。

(5)中医药针灸治疗:通过辨证施治,施以醒脑开窍单药或组方,并配合针灸治疗,对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有帮助作用。

(6)对家属健康宣教: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治疗不仅仅是只需要临床治疗和康复干预,家庭成员的适时参与也非常重要。

长期照顾者要充分了解与患者交流对于促醒的重要性,考虑到患者的感受并尊重患者的人格,同时积极向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病前的兴趣、爱好等信息,从而为患者营造更适宜恢复的外部环境。

2 肺康复措施(1)被动肺康复技术(患者昏迷/植物状态/意识不配合状态):①气道清洁:帮助机械通气/带气管套管的重症患者排出分泌物。

通过手法、体位等途径增加吸气量和气体流速,反复几次,最后吸痰,增加气道的廓清。

脑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专家共识(最全版)

脑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专家共识(最全版)

脑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专家共识(最全版)颅脑损伤常见原因有交通事故、坠落、暴力伤害和突发自然灾害等。

在中国每年有超过130万人因交通事故导致意外伤害[1]。

颅脑创伤占全部创伤的17%~23%[2],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大于20%,严重残废率大于50%[3]。

对于长期昏迷、瘫痪、认知障碍等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效果有限。

从神经损伤修复学的角度研究神经组织对创伤的反应、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治疗的新技术及新方法是神经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中国尚无神经损伤修复相关的标准或指南,特制定本专家共识以供参考。

一、脑组织对创伤的反应脑组织遭受机械性外力的直接打击造成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床等的原发性损伤,继而引起继发性"瀑布式"级联损害效应,加重神经功能损伤。

1.神经元对创伤的反应:严重的创伤可以直接导致脑神经元急性肿胀、坏死,细胞发生崩解,结构消失,后期因组织液化,坏死灶及胶质瘢痕形成,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

创伤也可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钙超载,引发组织细胞"瀑布式"级联损伤作用。

一方面钙超载可以激活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 (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er-1,Apaf-1),降低凋亡抑制因子Bcl-2(B-cell lymphoma-2,Bcl-2)的活性,活化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进而引起神经细胞凋亡[4,5]。

此外,过氧化损伤及钙超载还可通过多条细胞信号通路,使细胞代谢紊乱形成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A β沉积会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更多的TNFα、INFγ等炎症介质,这些炎性介质的产生又会加快Aβ的形成。

另外炎症介质也可通过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激活caspase,诱导细胞凋亡[6,7,8],引起神经功能损害。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治疗进展PPT课件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治疗进展PPT课件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模拟现实世界的计算机技术,可以用 于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治疗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患者可 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运动任 务等。患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训练,如行走、抓 握、语言交流等。通过反复练习,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运动 和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04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治 疗的未来展望
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科技康复设备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康复设备被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如机器人辅 助康复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设备能够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康复治疗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现代医学的进步为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如神经调控技术、干细胞治疗等,这些 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方法。
康复治疗的进展和成果
康复治疗技术不断更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康复治疗手段如机器人辅助康复、虚 拟现实技术等不断涌现,提高了康复效果。
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得到认识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恢 复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许多患者能够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 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治疗进展 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治疗现状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治疗新技术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治疗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 率逐年上升,成为严 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早期康复治疗对于重 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恢 复具有重要意义。

重症脑损伤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PPT

重症脑损伤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PPT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重症脑损伤镇痛镇静治疗专家共识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重症脑损伤
• 本共识将重症脑损伤患者界定为:因颅脑 创伤、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缺血缺氧性 脑病、颅内感染、脑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 的脑损伤患者,需要重症加强医疗监测和 治疗者。

GRADE证据分级标准
• 级别
评价依据
• 高级 进一步研究结果几乎不可能改变现有证据的信度
• 中级 进一步研究结果有可能改变现有证据的信度
• 低级 进一步研究结果有很大可能改变现有证据的信度,

并可能提出新的结果
• 极低级 现有证据的信度极不确定
• 注:GRADE:推荐等级的评估、制定和评价标准
• 共识意见4:重症脑损伤患者接受镇痛镇静治疗的 过程中,应建立多元化监测理念。当患者出现意 识变化时,应仔细鉴别原因,尽一切可能发现颅 内病情变化。(证据级别中、推荐级别强)
• 共识意见5:应建立重症脑损伤患者定时意识评估 常规,其中应包括意识评估量表(如GCS)、瞳孔 观察和神经系统体检。应建立神经系统影像学检 查的标准。(证据级别高、推荐级别强)
• 经共识编写组专家讨论,确定本共识涉及以下5个 关键问题:
• 1.重症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的目的; • 2.重症脑损伤患者在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 3.镇痛镇静药物选择; • 4.镇痛镇静治疗在难治性颅高压中的作用; • 5.镇痛镇静药物在低温治疗中的应用。
• 共识意见1:镇痛镇静是脑损伤患者治疗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脑损伤患者应用镇痛镇静治疗的目 的,除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应激反应、利于医 疗护理操作外,更为重要的是脑保护作用。 (证据

神经外科重症早期康复 ppt课件

神经外科重症早期康复 ppt课件
• 2.乱:监测仪器设备、管道多。
3.骨窗:多处于高张力减压期, 不能压迫,影响体位摆放。
• 4.脑保护策略:为最大限度保护神经细胞 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降低颅内压,保 证脑灌注,镇静镇痛,降低脑细胞兴奋 性,抑制脑代谢。
• 避免刺激兴奋,不能升高颅压,不能降 低脑血流
如何合作?
康复人员的角色
临床医师:康复能带来——
• 1.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2.改善预后,缩短住院天数。
康复医师:麻烦——
• 所有系统均出现功能障碍 • 康复需求迫在眉睫 • 延期的康复会给康复医师带来更大的困
难。
镇 静,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合并 症多,手术多,气管切开多,易 交叉感染。
• 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 更能反映昏迷 患者神经功能变化。
• 脑电图和诱发电位、无创经颅多普勒 (TCD)技术、颅内压监测(ICP)以及神经 影像技术(CT和MRI)等均可为判断意识 障碍患者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Glasgow意识评分
睁眼反应
语言反应
运动反应
自动睁眼 (4) 回答正确 (5) 按吩咐动作 (6)
呼唤睁眼 (3) 回答错误 (4) 刺痛能定位 (5)
刺痛睁眼 (2) 答非所问 (3) 刺痛定向回缩 (4)
不能睁眼 (1) 能发音 (2) 刺痛肢体异样屈曲(3)
不能言语 (1) 刺痛肢体伸直 (2)
刺痛肢体无反应 (1)
全面无反应性量表 FOUR
意识障碍治疗
• 高压氧 • 可显著增加脑组织氧
分压、改善脑组织代 谢及降低颅内压,可 以明显降低死亡率和 改善6个月功能预后 • 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 佳
意识障碍治疗
• 正中神经电刺激(MNS) :通过 对周围神经的刺激,增强脑电 活动,使脑干网状上行系统及 大脑皮质保持兴奋状态,同时 神经电刺激信号可作用于脑的 血管舒张中枢,引起脑血管扩 张,提高脑病灶的局部血流量 ,从而起到改善昏迷患者意识 水平的作用。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意识评估(consciousness assessment)是神经重症医生临床诊疗活动的主要内容,但由于神经重症患者的特殊状态,准确评价患者意识存在一定难度。

临床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DOC)评估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的阶段。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神经重症医学经验积累和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进步。

2013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成立并发表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广大从事神经重症工作的医护人员不断掌握并深化相关神经重症医学知识和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提升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诊疗水平。

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

多学科协作始终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

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收治对象(一)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定义神经外科重症单元(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指掌握了神经外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手术技能,同时又掌握了重症医学监测技术、重症医学理念的专科化多学科协作医疗团队,基于现代重症医学的理念,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医疗设备和生命支持手段,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有效集中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单元。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收治对象中、重型急性脑血管病、重型急性颅脑损伤和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感染,癫痫持续状态,需要生命支持的围手术期神经外科患者、其他进展性神经系统重症患者等。

二、神经外科重症单元的配置条件参考《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等,NICU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应该具备符合条件的医护人员、独立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和设备。

1.人员配置:需要至少配备一名具备重症医学、神经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副高级及以上医师全面负责诊疗工作。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干货分享)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干货分享)

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前言随着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重症康复开始成为关注的热点。

如何界定重症康复的内涵、其工作模式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在此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中国神经重症康复专家共识的编写.旨在明确基本思路,为规范神经重症康复医疗行为提供参照。

本共识由国内康复、重症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讨论,以循证医学研究为证据;历时10个月,经过多次分组座谈讨论和互审修改,最终完稿。

本共识围绕重症患者功能及相关临床问题,将神经重症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以实现重症救治、并发症处置及康复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幸存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本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概述、神经重症康复管理、影响神经重症康复的临床常见问题及处理原则。

第一部分概述1概念神经重症康复是一个超早期介入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

是在早期康复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神经重症”康复特点,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尽早选用适宜的康复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激发康复潜能,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感谢聆听...2目标加快神经重症患者功能恢复进程,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3原则3.1加强监护,保障康复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和安全性。

3.2 具备条件者,尽早离床,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3.3 在评定基础上,确定阶段性康复目标.3.4 确定超早期标准化ABCDE组合康复程序[1]A唤醒,B呼吸训练,C适度镇静,D谵妄的监控,E早期移动和\或运动练习.3.5可以选用针对性物理因子治疗及中医药辩证施治.3。

6 营养支持,循序渐进恢复患者耐力。

3.7强调多学科合作,关注整体康复。

3.8 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宣教应列入康复计划.4 介入及暂停时机4。

1 康复介入时机4.1.1 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后,立即开始。

4。

1。

2入ICU/NICU 24—48h后,符合以下标准:心率P〉40次/分或P<120次/分;收缩压(SBP)≥90或≤180mmHg,或/和舒张压(DBP)≤110mmHg,平均动脉压(MBP)≥65mmHg或≤11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血氧饱和度≥90%,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60%,呼末正压【呼气末正压】(PEEP)≤10cmH2O;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小剂量血管活性药支持,多巴胺≤10mg/kg/min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mg/kg/min[2],【多巴胺≤10ug/kg/min 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ug/kg/min】即可实施康复介入。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治疗进展-精品文档37页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康复治疗进展-精品文档37页
2组,均采用呼吸机支持治疗,在入院最初6小时内分别给 80%和50%的氧浓度,继而改为常规治疗,观察早期和远期 预后影响.
Effects of Normobaric Hyperoxia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系统性继发性损害
(Systemic Secondary Injury)
血压过低(Hypotension) 低氧血症(Hypoxia) 高碳酸血症(Hypercapnia)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 感染(Infection) 高血糖(Hyperglycemia)
缺血(Ischemia)
• 控制目标:成年人维持CPP在60~70mmHg。 • 足够的循环血量,维持血红蛋白在110g/L,HCT在0.35以上,血浆白蛋白接
近40g/L;维持每8小时阶段出入基本平衡,保证水电介质和内环境稳定。 • 病情需要时,应行血肿清除,颅内压监测(GCS 3~8)。 • 避免高体温,允许给予冰毯控制低温状态(T在36~37度左右)。 • 主要经胃肠的低热卡代谢支持(对成年人,最大热卡供给量为
评价
2019/11/26
体外模型显示,经高压氧预处理可保护低氧血症 条件下闭锁蛋白和紧密联接蛋白的表达,修复血脑 屏障,预防脑水肿的进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2019/11/26
正常气压下髙氧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影响
• 目地: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高浓度吸氧对预后的影响 • 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平均7.4分)68例,随机分为
2019/11/26
ICU早期康复段练的MDT
2019/11/26
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早期康复治疗与预后

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4
脑电图监测在颅脑创伤中应用
脑电图基本原理及波形识别
脑电图(EEG)是通过电极记录大脑 皮层神经元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 。
波形识别是EEG解读的基础,需熟悉 各种波形的正常表现和异常变化。
EEG波形包括α波、β波、θ波、δ波等 ,各有不同的频率、振幅和形态特点 。
脑电图在颅脑创伤中作用和价值
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通过监测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制定治 疗方案提供参考。
常用血流动力学参数解读
血压
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 脉压,是反映循环状态的重要
指标。
心率
心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的代 偿能力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
中心静脉压
反映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 压力的变化,可了解全身血容 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现状分析
01
发病率
颅脑创伤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不同地区
、年龄段和性别的统计数据,颅脑创伤的发病率存在差异。
02
死亡率
颅脑创伤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主要包括
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03
伤残率
颅脑创伤患者即使经过积极治疗,仍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挑战
如何将这些先进的监测技术普及到基层医院,让更多的颅脑创伤患者受益,是未 来需要面临的挑战。
倡导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
组建多学科救治团队
共识倡导组建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 、重症医学科、影像科等多个学科组 成的救治团队,共同参与颅脑创伤患 者的救治。
制定多学科协作流程
制定颅脑创伤患者多学科协作救治流 程,明确各学科的职责和任务,确保 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颅脑创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颅脑创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视频脑电连续监测 冰毯机
编辑版ppt
11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
桡动脉穿刺测压
编辑版ppt
控温冰毯
12
• 术后第七天
– 昏迷状态,开始右 正中神经电刺激促 醒治疗
• 术后第10天
– 出现吩咐动作,进 入微意识状态
• 术后第三周
– 转康复医院继续治 疗
编辑版ppt
13
术后编第辑八版p天pt CT
14
50
颅骨修补材料外露


Interdisciplinary Neurosurgery: Advanced Techniques and Case Management 8 (2017) 64–67
编辑版ppt
原因: – 头皮缺血(血供与张力) – 术区感染 – 慢性炎症(过敏) 处理: – 全部或部分去除移植物 – 帽状腱膜瓣修补 – 转移皮瓣
编辑版ppt
75
编辑版ppt76编辑版ppt Nhomakorabea20
按照伤口设计切口
开放眶顶
颅底骨、筋膜重建
编辑版ppt
硬膜修补
21
编辑版ppt
22
编辑版ppt
23
编辑版ppt
24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薛亚军主任合作治疗
编辑版ppt
25
粘膜瓣
编辑版ppt
26
术前
编辑版ppt
术后
27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论语•子张篇
编辑版ppt
28
编辑版ppt
58
编辑版ppt
59
编辑版ppt
60
编辑版ppt
61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17)

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17)

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17)颅脑创伤(TBI)是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重型颅脑创伤(GCS≤8分)最为严重,幸存者多遗留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残疾。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及治疗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

既往研究中,无论是病理生理学的损伤机制方面,还是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诊治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颅内压控制管理的进步,新技术导向下的各种多参数多模态监测的应用,神经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相关标准化国际和国家指南都显著提高了救治效果[1,2,3,4]。

目前,我国重型颅脑创伤更多注重急性期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早期康复治疗的理念、时机、方法亟待加强和规范。

例如,部分神经外科医生对于康复治疗的时机及地点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仅当颅内病理生理学稳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康复治疗,或认为康复治疗仅能在康复病房进行,从而错过了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患者的致残率增高,生活质量变差。

为提高我国医护人员的康复理念,加强康复治疗的多学科合作,特制定《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17)》(以下简称本共识)。

本共识重点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可以在神经外科病房、重症医学病房床旁进行。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康复管理需要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及急诊科等多学科联合开展,同步开展,结合患者的颅内情况及全身情况,在充分考虑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前提下,在伤后早期制定康复计划。

本共识涉及早期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型颅脑创伤后意识障碍、心肺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痉挛及重型颅脑创伤合并症的康复管理。

目前,关于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因此在撰写本共识的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颅脑创伤相关的指南、共识以及康复医学的相关规范。

随着颅脑创伤康复医学临床研究的逐渐开展,越来越多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将使本共识日趋完善。

同时也应该指出,专家共识有助于临床决策,但不能替代临床颅脑创伤患者的个性化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给予延期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

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与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重型颅脑损伤;功能恢复颅脑损伤属于一种临床常见创伤,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与脑损伤[1]。

轻度颅脑损伤可自愈,重型颅脑损伤一般会伴随严重并发症。

本文探究了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诊断标准。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7±3.2)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4±2.8)岁。

所有患者均不伴随严重基础性疾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瘫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延期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所有患者都接受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及康复训练,但是对照组康复治疗需等患者的身体体征稳定后再接受康复训练治疗,一般为48 h。

而观察组由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入院48 h内立即接受康复训练治疗。

具体的康复训练措施需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2]等相关规定来实施,具体步骤如下:①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医生需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②可让家属为患者讲一些日常生活趣事,观察其反应。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专家共识-版-精品.pdf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专家共识-版-精品.pdf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专家共识-2015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刨伤专家委员会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患者,特别是急性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

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

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刊物发表的800多篇(二级或三级证据:)有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方面论著的基础上,编写了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guidelinesforthesurgicalmanagementoftraumaticbraininjury),在Afe.wcwwge/iv杂志上全文刊登。

对美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生外科手术治疗颅脑创伤患者发挥了良好指导作用。

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再结合我国颅脑创伤患者伤情特点和医疗条件,2008年11月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颅脑创伤患者外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医生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我国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水平。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1.手术指征:⑴急性硬膜外血肿>30 ml,颞部血肿>20 ml,需立刻开颅手术清除血肿;(2)急性硬膜外血肿<30 ml,颞部<20ml,最大厚度<15 mm,中线移位<5mm,GCS评分>8分,没有脑局灶损害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可保守治疗。

但必须住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头部CT 动态观察血肿变化。

一旦出现临床意识改变、高颅压症状、甚至瞳孔变化或CT血肿増大,都应该立刻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2.手术方法:按照血肿部位采取相应区域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和彻底止血,骨窗缘悬吊硬脑膜,骨瓣原位复位固定。

但对于巨大硬膜外血肿、中线移位明显、瞳孔散大的患者,可采用去骨瓣减压和硬脑膜减张缝合技术,避免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造成的继发性高颅压和脑疝,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浙江省重症康复专家共识(完整版)

浙江省重症康复专家共识(完整版)

浙江省重症康复专家共识(完整版)重症患者的康复治疗应在有关临床专科组织多学科团队(MDT)参与制定康复计划,并由医师、治疗师和护士等协同下进行。

为促进危重患者康复,临床应在ICU 和普通病房之间提供中级护理或高级护理单元(high dependency units,HDU)。

HDU 可促进高危手术患者快速恢复,减轻ICU 的工作量。

HDU 的建立缩短了患者在ICU 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也能很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保证更好的功能恢复水平。

HDU 在硬件设施上,更强调的是大型康复设备的接入,这对医师、治疗师和护士有严格的要求,不但要拥有扎实的临床各学科基础知识,更要熟练掌握康复治疗技术。

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以重症康复为主的HDU,即ICU-HDU -普通病房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疗链,更有力地促进重症康复医学发展。

有经验的重症医学和康复医学专家指导下,医师、治疗师、护士组成的MDT 对ICU 患者早期(48~72h)采用积极的运动和物理康复治疗不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远期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ICU 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大多处于卧床制动状态,在完全卧床情况下肌力每周降低10%~15%,卧床3~5 周肌力降低50%,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

患者肢体和关节长期制动,或肢体放置位置不当会使肌原纤维缩短,肌肉和关节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变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导致关节挛缩;骨质缺乏、肌腱牵拉和重力负荷,加之内分泌和代谢的变化,会使钙和羟脯氨酸排泄增加,导致骨质疏松;长期非经口喂养致味觉减退、食欲下降、咀嚼肌无力,吸收变差、肠黏膜及腺体萎缩致营养不良,睡眠节奏紊乱;长期镇静和制动可致咳痰能力、肺活量、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及最大呼吸能力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心功能减退、每分输出量减少和静息时心率增加;长期卧床易致深静脉血栓,糖耐量变差,血清内甲状旁腺激素增加,雄激素分泌减少等。

这些改变均对预后不利,康复治疗的及早干预可减少并发症,改善功能预后。

儿童颅脑创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儿童颅脑创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儿童颅脑创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颅脑创伤特别是重型TBI[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是引起儿童(<18岁)致残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由于儿童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等均与成人有所不同,其TBI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也有别于成人。

目前我国大多数TBI相关的研究对象为成人,迄今仍无关于儿童TBI 的指南和专家共识。

为了更好地救治重型TBI患儿,提高我国儿童TBI的整体救治水平,规范儿童TBI的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专业组和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专家根据已有的临床证据,总结临床经验,共同讨论并撰写了《儿童颅脑创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期提高儿童TBI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一、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一)流行病学儿童创伤(包括头部外伤在内)非常常见,其年发生率大约为200/100 000,但全球不同地区差异很大。

导致儿童死亡的原因中,26.1%为创伤,其中90%创伤致死的患儿直接或间接死于TBI。

(二)危险因素1.受伤机制:2002—2011年的研究数据表明,儿童TBI最主要的致伤原因是跌倒和坠落、交通事故和被击打。

而后期的创伤数据库数据(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表明,交通事故伤是儿童头部外伤最主要的原因。

2.年龄:在婴儿阶段,施加性损伤(虐婴综合征或摇婴综合征)是患儿创伤的最主要原因,已有的调查结果显示,施加性损伤在0~2岁的发生率为5.9%,值得注意的是,施加性损伤并不一定是有意而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施加性损伤的发生率下降,跌落的发生率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因体育或娱乐活动导致的创伤成为青少年阶段的主要创伤因素。

二、儿童TBI的监测(一)颅内压监测颅内压监测是重型TBI后重症监护的基础措施,许多学者在进行针对TBI后颅内高压的治疗时,均通过颅内压监测制定治疗决策。

重型TBI患儿往往会出现颅内高压,而颅内高压又与不良预后以及较高的死亡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的重点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以下主要为该专家共识中涉及的主要康复措施。

1 意识障碍的康复措施(1)药物促醒治疗:创伤可导致神经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或缺血缺氧性损害(继发性损伤),具有神经保护及修复作用的药物治疗有助于促醒。

(2)高压氧治疗(HBO):对于生命体征稳定,颅内无活动性出血,无未处理的脑疝、脑室外引流,无严重肺损伤及脑脊液漏的重型颅脑创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应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

(3)电刺激促醒治疗:对于生命体征稳定,颅内无活动性出血,无严重心血管疾病伴心功能不全或心脏起搏器植入,无外伤后频发癫痫或有癫痫病史的重型颅脑创伤后意识障碍患者应早期应用电刺激促醒治疗方法。

深部脑电刺激(DBS)和脊髓电刺激(SCS)技术,具有微创、可调控的特点,对意识障碍的促醒治疗取得肯定的治疗效果。

(4)综合感觉刺激治疗:对于生命体征稳定,颅内无活动性出血患者应早期进行综合感觉刺激促醒治疗。

给予患者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刺激及关节挤压刺激等各种感觉传入促进意识水平的改善,如选择播放患者曾经熟悉喜欢的音乐,并观察其面部表情、脉搏、呼吸等变化,从而了解患者对音乐的反应等方法。

(5)中医药针灸治疗:通过辨证施治,施以醒脑开窍单药或组方,并配合针灸治疗,对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有帮助作用。

(6)对家属健康宣教: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治疗不仅仅是只需要临床治疗和康复干预,家庭成员的适时参与也非常重要。

长期照顾者要充分了解与患者交流对于促醒的重要性,考虑到患者的感受并尊重患者的人格,同时积极向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病前的兴趣、爱好等信息,从而为患者营造更适宜恢复的外部环境。

2 肺康复措施(1)被动肺康复技术(患者昏迷/植物状态/意识不配合状态):①气道清洁:帮助机械通气/带气管套管的重症患者排出分泌物。

通过手法、体位等途径增加吸气量和气体流速,反复几次,最后吸痰,增加气道的廓清。

也可借助机器设备进行,如辅助吸痰机、振动排痰背心等。

②球囊扩张技术:按照呼吸节奏挤压球囊和放松球囊,吸气末快速放松球囊。

③正压通气:呼气末加正压,扩张阻塞的肺泡。

④胸壁关节松动术:选择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治疗师各方向被动活动患者肩胛骨。

⑤排痰训练、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引流体位,使病变部位痰液向主支气管引流。

胸部叩击、震颤:轻扣引流部位相应胸廓,或采用振动排痰设备。

⑥物理因子或电刺激治疗:超短波治疗,超声雾化治疗等有助于消炎、抗痉挛及促进排痰。

体外膈肌反搏:使用低频通电装置或体外膈肌反搏仪,采用脉冲波治疗。

⑦体位训练:翻身、床头摇高(从30°逐渐增至90°)、床上依靠坐位。

(2)主动肺康复训练(对意识已经清醒且有效配合训练者):①呼吸模式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膈肌呼吸为主,改善异常呼吸模式。

暗示呼吸法,即触觉诱导腹式呼吸,适当深呼吸,减慢呼吸频率,提高通气效率。

②抗阻呼吸训练:呼气时施加阻力,适当增加气道阻力,改善呼气过程,如缩唇呼气,吹瓶呼吸或发音呼吸等。

③局部呼吸训练:肋骨扩张:治疗师双手置于肋骨上诱发肋间外肌肉的收缩和胸廓扩张。

后侧底部扩张:患者坐位,身体前倾,按照上述"扩张肋骨"的方法进行。

④咳嗽训练:有效咳嗽训练:患者放松舒适体位,深而放松的吸气,接着急剧双重咳嗽。

诱发咳嗽训练:手法压迫腹部协助产生较大的腹内压,强有力的咳嗽。

注意防范颅内压升高导致的风险。

3 失语症的康复措施(1)失语症的基础治疗方法按治疗目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改善语言功能为目的,包括:Schuell刺激法、阻断去除法、旋律治疗;另一类以改善日常生活交流能力为目的,包括交流促进法、代偿手段训练。

(2)失语症治疗的训练方式包括:个人训练、自主训练、小组训练及家庭训练。

(3)音乐疗法:有许多的音乐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失语症。

最突出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旋律音调疗法。

这个疗法包括音乐治疗的两个主要部分:旋律音调和有节奏的敲字,最后到短语复述。

(4)失语症的强制诱导治疗:强制诱导用于失语症的治疗是基于3个原则:①短期内使用强化练习疗效优于长时间的较低频率的练习。

②可迫使患者使用他通常避免的强化练习。

③治疗关注于日常生活中的相关行为。

很多研究证明强制诱导治疗是有效的,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5)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此外,失语症还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

4 构音障碍的康复措施(1)语言治疗:治疗内容包括呼吸训练、构音改善的训练、克服鼻音化的训练、克服费力音的训练、克服气息音的韵律训练。

(2)强化治疗:如Lee Silverman声音治疗(LSVT)可以提高语音,发音清晰度和语言的可理解度。

(3)生物反馈或者扩音器治疗:可以有效增加治疗强度,提高语音。

(4)手法训练:适用于重度构音障碍,治疗内容包括呼吸训练、舌训练及唇的训练。

(5)代偿措施:利用节拍器控制速度,由慢逐渐变快,患者随节拍器的节拍的发音可以明显增加言语清晰度和理解度。

(6)口部肌肉训练:口部肌肉训练可以改善发音说话的能力,强化说话的清晰度。

(7)增强和替换交流系统:严重构音障碍的患者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使用增强和替换交流系统获益。

5 认知障碍的康复措施(1)认知功能训练: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功能训练。

常用的注意力训练方法有猜测游戏、删除作业、时间感训练、数目顺序等。

具有沉浸、交互和想象特点的虚拟现实技术对注意缺失患者也有明显帮助。

常用记忆训练方法有联想、背诵、记忆技巧和应用记忆辅助物等方法。

(2)高压氧治疗:重型TBI患者昏迷程度与认知障碍密切联系。

高压氧对TBI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及近期记忆均有康复作用,其中近期记忆改善最为明显。

(3)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类:谷氨酸受体阻断剂、AChE 抑制剂、GABA环型衍生物、钙拮抗剂和健脑益智类中药。

(4)非药物性神经调控:主要为便携式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

tDCS 在认知障碍的各种类型如记忆和学习障碍、注意力障碍、空间认知障碍中均有一定疗效。

(5)计算机辅助和虚拟现实的认知训练新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使患者注意力、记忆力、视空间知觉和时序性等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长期预后较好。

运用虚拟现实认知训练改善TBI患者注意力优于其他方法;且对偏侧忽略的改善效果较显著;而且VR系统具有同时可以改善注意和记忆障碍的双重效果。

6 吞咽障碍的康复措施(1)一般原则: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因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而更复杂。

建议进行多学科团队合作,由ENT专家、呼吸治疗师、言语和语言病理学家、营养学家共同会诊协商管理。

(2)气管切开患者的吞咽管理:50%重型TBI患者接受气管切开。

由于喉的运动、感觉障碍,声门下压力下降,可能增加了误吸的风险。

还要警惕气管切开可能导致的前瘘(至无名动脉)和后瘘(至食管)。

(3)营养管理:由于意识水平下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接受管饲。

对预计4周内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比长期鼻饲(NG)更好。

吞咽康复的主要目标是让患者从管饲逐步过渡到经口喂养,在这一过渡过程中,需对患者经口摄入量进行严格记录以充分判断患者是否可以经口摄入足够的能量及营养素。

当经口进食不能满足患者机体营养需求时,推荐实施口服营养补充(ONS),使用ONS可帮助准确计算营养摄入量,同时确保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充分营养、功能恢复。

ONS 应用至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能够正常饮食,通过日常膳食摄入以达到营养物质的目标量时再停用。

(4)康复治疗技术:①代偿技术:代偿技术的目的是让患者安全经口进食,但不能够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可以作为吞咽功能恢复前的短期治疗措施,也被称为行为策略,引起行为可塑性。

体位调整:半卧位,颈部前屈位(chin down) ,头旋转位,头侧倾位。

通过体位调整,食团重力可以影响吞咽。

为预防胃食管反流导致窒息,进食后应保持坐位或60°半卧位至少30 min。

②间接训练:间接训练是不使用食物的基础训练,包括感觉训练和感觉运动训练。

③直接训练:直接训练是伴有吞咽的感觉运动训练。

(5)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的治疗策略:①注意力缺陷:治疗要侧重于刺激技术,包括增加对于触觉、嗅觉、视觉及听觉的反应能力。

②冲动式进食:为减少冲动导致的风险,每次提供少量食物。

临床医师或治疗师使用言语、书写或触觉提示患者减慢进食速度,提醒患者进食时不要讲话。

③激越:为了减少患者的激越状态,临床医师及治疗师要了解诱发激越发作的刺激类型和强度,严重激越状态的患者不适合经口进食。

④记忆力下降:对于记忆力下降患者最有效的代偿策略是书写提示,如每日进食日程、应该进食何种质地的食物、提醒缓慢并进食少量食物、每次进食时吞咽2次等。

⑤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

7 运动障碍的康复措施(1)肌肉管理:运动功能训练最常用Brunnstrom技术或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强调在早期(大约Brunnstrom Ⅰ~Ⅲ)利用姿势反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引导患者的运动反应,后期(大约Brunnstrom Ⅳ~Ⅴ)再从中分离出正常运动的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向功能性运动模式过渡。

Bobath技术主要是通过抑制不正常的姿势、病理反射或异常运动,尽可能诱发正常运动。

同时,可利用本体感觉性刺激和局部皮肤刺激,促进较弱的肌肉收缩;神经肌肉电刺激刺激无力肌运动;深部肌肉震动可放松肌肉或降低肌肉张力;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可以用来辅助改善肌肉功能。

后期,针对肌肉痉挛,可采用巴氯芬、乙哌立松、替扎尼定等抗肌张力药物口服治疗或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

(2)骨管理:抗阻、负重训练和肌肉牵伸对骨骼形成的压力和张力,有利于降低瘫痪或长期卧床引起的骨质疏松,避免骨折的发生。

高钙血症以及尿钙、尿氮等是骨质减少的生化指标,因此必要的血钙监控和钙质补充是必要的。

(3)关节管理: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有利于改善关节活动受限引起的软骨退化、关节挛缩或关节炎症等,维持关节周围结缔组织的延展性和韧带强度,同时Brunnstrom技术强调利用肩胛骨运动诱发头颈部运动,利用躯干姿势诱发肩髋关节活动;Bobath技术强调关键点的控制,如: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近端肩部、骨盆以及远端上肢的拇指、下肢的踇趾,以达到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的目的。

(4)四肢血管的管理:瘫痪或肌无力导致四肢血管血液流动减缓,严重可导致血栓形成,因此,肌肉、关节的运动,辅助气压治疗是必要的。

同时,佩带肢体弹力袖套、弹力袜甚至腹部束带,注意体位摆放,如抬高下肢均可以增加回心血量。

(5)良肢位摆放:维持肢体良肢位,预防肢体不良运动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