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核能》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3.7 核能 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3.7 核能  教案

核能【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4.了解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二)能力目标;能根据示意图来区分裂变和聚变(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2.通过对核事故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教学重难点】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爆炸后的长崎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将两颗外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分别投到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使这两座城市在瞬间化为废墟。

【设问】你知道原子弹爆炸巨大的能量是怎么产生的?(二)新课学习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教师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讲述:科学家在研究时发现,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

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

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1)什么叫核能?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2)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经过科学家们的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释放核能可以有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两条途径。

一、裂变1.定义: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为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举例:用中子轰击铀235,可以使它分裂,变成两个新核(氪和钡),同时向外放出能量和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如果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就会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产生链式反应。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

核能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核能教材分析核能作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有前途的新能源,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

目前,人类开发和利用核能的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对核能的利用也存在着如核废料的处理、核泄漏等问题。

本节通过介绍获得核能的方式,介绍核电站、核能开发的新进展,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等,使学生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形成科学的认识。

学情分析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知道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和热核反应,知道放射性及其应用二、过程方法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②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化学反应的模型图片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图片核电站的图片射线的应用场景教学过程利用)讨论: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有得失,而核内质子和中子为什么这么团结、问题:根据同学们已查阅的资料,原子核有哪些变化?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氘核志。

B板书设计第7节核能一、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教学反思学习科学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学习科学是学习其他科目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

所以课堂要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教案在设计上很好的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和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角,师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探讨共同合作;同时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显然,教师在讲授本节课程时遇到怎样把原子核内部的世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这种核变确实是我们都有的遗憾。

之外,核能离我们很远又很近,但我们没办法直接感受,让学生体会核能的巨大也很难,比较好的方法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数据、核电站工作原料等方面说明。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物理《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2.实践作业:
-设计一个小型实验,验证质量亏损现象,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
-调查身边核能应用实例,如核电站、核技术产品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撰写调查报告。
3.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核能相关的科普书籍和文章,让学生了解核能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
-观看核能相关的纪录片,了解核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5.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核能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核能的奥妙,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实践作业要注重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4.拓展阅读和思考题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5.小组合作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任务。
4.设计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核能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核能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核能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核能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核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他们的国家意识。
(二)讲授新知
1.核能基本概念:讲解核能的定义、来源及特点,通过示意图和动画,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核反应过程。
2.核反应原理:详细讲解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解释质量亏损和质能方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3.核能应用:介绍核能发电的原理和过程,阐述核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7核能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7核能教案

课题:核能授课时间课时安排课题类型授课班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2、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核聚变、核裂变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

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科学家们发现铀、钋、镭等元素能够放出射线,这种射线能够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就像光线可以使照相底片感光一样.那么,放出的射线究竟是什么呢?放射现象人们让射线通过很强的磁场,看看它有什么反应,以此来考察它的性质.如图所示,把一小块放射性物质放在铅盒里,留有一个通道让射线射出,外面加有强磁偏转较小的那一束叫做α射线,由带正电的α粒子组成,α粒子所带正电荷是电子电荷的两倍,α粒子的质量大约等于氦原子的质量.研究表明,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偏转较大的那一束叫做β射线,研究表明,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不偏转的那一束叫做γ射线,是一场.人们发现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两束向相反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射线由带电粒子组成,而且带有异种电荷.另一束不偏转,说明这束射线是中性的.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中γ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甚至能穿透水泥墙和薄钢板.由于穿透本领强,所以可利用γ射线来检查金属材料内部有没有砂眼和裂缝,用来检查金属板的厚度.还可利用射线照射种子,使农作物增产.γ射线还可用来检查和医治恶性肿瘤.过量的射线照射对人体有伤害作用.在利用放射线时,要注意射线的防护,用铅玻璃板、铅板等把放射性物质与人体隔离开.要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以避免对水源、空气和工作场所造成污染.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原子十分小,它的直径不到一个纳米.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央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核能科学家发现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裂变发生裂变时有核能释放出来,这时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裂变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 kg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科学家们发现,较聚变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聚变.例如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结合时,就释放出核能本课练习册。

《核能》教案

《核能》教案

核能教案教案背景:在学校电脑室上课,每学生一台电脑(配有宽带)。

教学课题:核能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煤、石油、天然气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一)原子、原子核通过引导学生对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复习,完成以下填空。

宇宙→()→()→()→()(带正电)()(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三、利用多媒体探究(二)核能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

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

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

(三)裂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

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观看“链式反应.swf - 全文数据-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①视频。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核能》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知道核能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掌握核反应的基本原理,理解链式反应、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概念;
3.熟悉目前核能的利用方式,了解核电站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安全措施;
4.了解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5.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核能应用与评价能力。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核能的优点和缺点;
2.核能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核能发展的未来趋势。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旨在巩固学生对核能知识的掌握,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核能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核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核能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基础知识巩固,帮助学生建立核能与已有知识的联系,降低学习难度;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学生对核能的恐惧心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以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线,循序渐进地引入核能的应用和发展;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核能原理和核电站结构,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核能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能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分析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核能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初中《核能》教案

初中《核能》教案

初中《核能》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定义、分类和利用方式。

2. 使学生掌握核能的优缺点,以及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3. 培养学生的能源观念,提高他们对核能安全的认识。

教学重点:1. 核能的定义、分类和利用。

2. 核能的优缺点。

3.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1. 核能的转化过程。

2. 核能优缺点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核能》。

2. PPT课件。

3.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能源?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性?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能源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

二、核能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讲解核能的定义: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分裂或聚合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

2. 介绍核能的分类:裂变能和聚变能。

3. 讲解核能的利用:核电站和核反应堆。

三、核能的优缺点(15分钟)1. 优点:a. 能量密度高:核能释放的能量巨大,且核燃料体积小,运输方便。

b. 环境影响小: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c. 燃料资源丰富:核燃料储量较大,且使用寿命长。

2. 缺点:a. 核辐射污染:核能发电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废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b. 核事故风险:核电站若发生事故,后果严重。

c. 核扩散问题:核燃料可用于制造核武器,存在安全隐患。

四、我国核能发展现状(10分钟)1. 介绍我国核能发展历程:从“两弹一星”到核电站建设。

2. 阐述我国核能发展现状:核电站数量和容量逐年增长,核能占我国能源结构的比重逐渐提高。

3. 讨论我国核能发展前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能,优化能源结构。

五、核能安全教育(5分钟)1. 讲解核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2. 强调核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方法。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核能观念,关注核能安全。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核能的定义、分类、优缺点和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1(word文档良心出品)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1(word文档良心出品)

核能教材使用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核能教材分析核能作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有前途的新能源,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

目前,人类开发和利用核能的技术已日趋成熟,但对核能的利用也存在着如核废料的处理、核泄漏等问题。

本节通过介绍获得核能的方式,介绍核电站、核能开发的新进展,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等,使学生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形成科学的认识。

学情分析由于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概念均涉及到核反应知识,而学生头脑里,这部分知识是一个空白。

因此,讲授过程中要贯彻通俗性原则,不宜过深,尽可能采取恰当的比喻、图片、视频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知道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和热核反应,知道放射性及其应用二、过程方法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②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教学准备化学反应的模型图片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图片核电站的图片射线的应用场景教学过程利用)讨论: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有得失,而核内质子和中子为什么这么团结、问题:根据同学们已查阅的资料,原子核有哪些变化?你知道获得核能的途氘核志。

B板书设计第7节核能一、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教学反思学习科学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学习科学是学习其他科目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

所以课堂要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教案在设计上很好的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和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主角,师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探讨共同合作;同时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显然,教师在讲授本节课程时遇到怎样把原子核内部的世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这种核变确实是我们都有的遗憾。

之外,核能离我们很远又很近,但我们没办法直接感受,让学生体会核能的巨大也很难,比较好的方法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数据、核电站工作原料等方面说明。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的利用教案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的利用教案 (新版)浙教版

核能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2.了解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3.了解核能和平利用的进展,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核能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4.了解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二.自学指导:1.[知识回顾]:原子核的结构:(带正电)中子原子(带负电)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阅读P110—P112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三.学习新知识1.由于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微观的能)2. 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

(1)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发生的是反应。

(2)聚变: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聚变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也叫做反应。

3.【应用】原子弹如果对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应用】氢弹根据的原理制成。

威力比原子弹还大。

目前聚变还不能人为控制。

【应用】核电站目前的核电站都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速度。

使核反应缓慢地进行裂变而工作,并源源不断地释放核能。

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核能→→→。

4、放射线原子核在裂变和聚变时会产生许多肉眼无法看见、能量很高的射线,如。

(注:放射性物质不一定是核反应的产物,许多天然物质也具有放射性)放射线的利和弊。

⑴利:可用于机械设备探伤、;如检查金属板内部有无砂眼、裂纹(裂痕)等。

处理种子变异,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使农作物增产;检查和治疗恶性肿瘤。

⑵弊:大剂量的放射线会对人畜造成伤害,所以核反应堆在使用中技术含量很高,稍有不慎,会造成核污染,在利用核能必须注意防止这种污染。

所以核电站在修建时会有很厚的水泥防护层。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教案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3.7 核能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7节核能》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②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

③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化学反应的模型图片、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图片、核电站的图片、射线的应用场景。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请各小组同学将自己查阅的有关核能的资料与同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对难以明白的内容加以记录(之前布置查找资料和怎样用百度搜索)。

1、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为什么大的惊人?2、核电站是通过怎样发电的?3、核电站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吗?4、什么是核反应?5、核辐射怎样防护?讲述:同学们查阅资料的能力很强,同时提出的问题也很吸引其他同学和老师,你们想要问题的回答,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板书:核能的利用)。

新课教学:一、裂变、聚变引入:原子弹产生的巨大能量是什么能?1、什么是裂变和聚变(1)裂变视频模型实例:原子弹。

(2)聚变flash演示实例:氢弹讲述。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能量,如铀235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会变成两个更小的新核——氪核和钡核。

2、裂变和聚变的应用二、战争中的核能核武器资料一:日本9.0大地震后,网上开始流传“这是日本人进行海底核试验”的猜测,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像地震波一样迅速传播,并且越传越显得有“理”。

有的说日本福岛海域前几年发生了很多次5.5~6级的地震,和原子弹试验产生的震级相当;有的说3月11日的大地震是氢弹试验造成的。

1、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核试验?核武器。

2、你知道哪些核武器?原子弹、氢弹。

3、你知道核武器的威力吗?日本受过核武器的重创,二战时长岛川崎原子弹爆炸。

视频:感受核武器的威力三、和平利用核能、核电站资料二: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

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沿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停堆,且若干机组发生失去冷却事故,3月12日下午,一号机组发生爆炸。

《核能》优教教案

《核能》优教教案

核能教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核爆炸时的视频。

了解核能观看视频,感受核爆炸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了解核能利用的可能性。

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从问题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核能活动1: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

请回答: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裂变展示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展示链式反应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

(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核能发电:活动2: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

最新浙教九年级上册科学37《核能》优秀教案

最新浙教九年级上册科学37《核能》优秀教案

第七节核能【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七节【主题】第七节核能【课时】第1课时一、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2.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

3.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示意图来区分裂变和聚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案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通过对核事故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三、教案过程新课教案:一、裂变、聚变引入:原子弹产生的巨大能量是什么能?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1、什么是裂变和聚变(1)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观看动画:核裂变模型学习核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

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观看演示:核聚变学习核聚变的应用:核聚变发电——核聚变发电是21世纪正在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主要是把聚变燃料加热到1亿度以上高温,让它产生核聚变,然后利用热能核武器——利用核聚变原理,制作氢弹。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核电站的安全性核电引起的主要安全问题:1.核反应失控,会损坏设备,引起放射性物质的泄露;2.放射性废料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

三、放射性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现象的应用X光检查癌症治疗核能发电消除静电知道肥料的吸收及流失灭虫鉴定古物所属的年代(放射性定年法)……●过量的辐射对人的危害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

《核能》教学设计

《核能》教学设计

《核能》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和技艺1.了解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响的有关知识。

2.了解核电站的知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能够带来的效果。

二、进程与方法1.经过先生交流,学习信息处置方法,培育信息处置才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动力效果到动力迷信引发先生的学习兴味和学习愿望。

2.看法迷信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迷信效劳于人类的看法。

3.增强先生热爱战争及复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知道可控链式反响,战争应用核能。

【教学预备】PPT课件。

【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大家知道,我国是个动力消耗大国,每年的各种动力如煤、石油、自然气等消耗庞大,折合规范煤20亿吨。

20亿吨是什么概念?假设把这些煤堆成1m高,1m宽的堤坝,长度达106km,这个长度接近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

大家想一想,临时这样下去,一定会发作动力危机。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援救动力危机呢?〔先生讨论、交流并回答〕有的同窗说要不时开发新动力,有的同窗说开发应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太阳能……同窗们的意见都很有道理,都是处置人类动力危机的好方法。

明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有望在未来彻底处置人类动力危机的新动力──核能。

请同窗们按〝自学提示〞阅读课文。

二、新课教学〔一〕原子、原子核谁能来结合图片来为大家解说一下原子的结构呢?〔先生解说〕教员依据先生回答状况补充,把原子比作大广场,原子核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广场中央,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和能量简直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核能〔教员讲授〕质子、中子依托弱小的核力严密结合在一同,一旦原子核发作分裂或聚合,就能够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进程就是核裂变。

1kg的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越2021t煤完全熄灭时释放的能量。

怎样才干使裂变继续下去呢?将火柴搭成如下图结构,扑灭第一根火柴后,会发作什么现象呢?〔先生回答〕一根火柴扑灭两根,两根扑灭四根,如此像锁链一样继续下去。

《核能》优秀教案

《核能》优秀教案
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已成功地应用到核潜艇、核电站等。
看书153页介绍核电站与核反应堆及核废料的处理。
四、聚变:
请同学们看我国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

妙,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教学难点
裂变、聚变的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火柴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使两岛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最后迫使日本投降。
思考:原子弹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威力?
合作探究
利用“我国主要能源产区分布图”(在物理、化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原子、原子核,同学们对原子、原子核了解了哪些知识?
三、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它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裂变。
四、聚变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




核能




知识
技能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了解核聚变。
过程
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情感
态度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教学重点
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学生思考、了解此故事的情节,体会原子弹的威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核能
【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七节
【主题】第七节核能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2.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

3.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示意图来区分裂变和聚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核电站的了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通过对核事故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
三、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一、裂变、聚变
引入:原子弹产生的巨大能量是什么能?
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1、什么是裂变和聚变
(1)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观看动画:核裂变模型
学习核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

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
观看演示:核聚变
学习核聚变的应用:核聚变发电
——核聚变发电是21世纪正在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主要是把聚变燃料加热到1亿度以上高温,让它产生核聚变,然后利用热能
核武器
——利用核聚变原理,制作氢弹。

二、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核电站的安全性
核电引起的主要安全问题:
1.核反应失控,会损坏设备,引起放射性物质的泄露;
2.放射性废料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

三、放射性
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现象的应用
X光检查癌症治疗
核能发电
消除静电
知道肥料的吸收及流失灭虫
鉴定古物所属的年代(放射性定年法)
……
●过量的辐射对人的危害
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

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人100%死亡。

照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往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

●放射线的主要来源
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

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

3)医疗照射引起的。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裂变:把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聚变:较质量较轻的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