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
案例解读7.1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剖析与启示
案例解读1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2005年3月25日,ST达尔曼成为中国第一个因无法披露定期报告而遭退市的上市公司。
从上市到退市,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达尔曼极尽造假之能事,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系统性舞弊手段,制造出具有欺骗性的发展轨迹,从股市和银行骗取资金高达30多亿元,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严重损失。
一、案例简介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主要从事珠宝、玉器的加工和销售。
1996年12月,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于1998年、2001年两次配股,在股市募集资金共计7.17亿元。
西安翠宝首饰集团公司一直是达尔曼第一大股东,翠宝集团名为集体企业,实际上完全由许宗林一手控制。
从公司报表数据看:1997—2003年间,达尔曼销售收入合计18亿元,净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5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4倍,达到12亿元。
在2003年之前,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呈现均衡增长。
然而,2003年公司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达1.4亿元,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时,公司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浮出水面,涉及人民币3.45亿元、美元133.5万元;还有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亿元。
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被上交所实行特别处理,变更为“ST达尔曼”,同时证监会对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立案调查。
2004年9月,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仅半年时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销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
此后,达尔曼股价一路狂跌,2004年12月30日跌破一元面值。
2005年3月25日,达尔曼被终止上市。
2005年5月17日,证监会公布了对达尔曼及相关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罚字[2005]10号),指控达尔曼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通过虚签建设施工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虚假付款、虚增工程设备价款等方式虚增在建工程,重大信息(主要涉及公司对外担保、重大资产的抵押和质押、重大诉讼等事项)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
财务舞弊银广夏案例
财务舞弊案例——银广夏事件公司概况公司名称: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日期:1993年12月21日上市日期:1994年06月15日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1993年11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世纪绩优的发迹历程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
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天津广夏“独撑大局”。
1999年,银广夏利润的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更大。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
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
从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从13.97元涨至35.83元,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2001年3月,银广夏公布了2000年年报,在股本扩大一倍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增长超过60%,达到每股0.827元,盈利能力之强,令人惊异。
2001年3月1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
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2至3元!银广夏2001年的市值高居深沪两市第三名,银广夏创造了股市神话。
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世纪骗局的揭露2001年03月31日蒲少平提出的9个疑问2001年08月01日《银广夏陷阱》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第一,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其所宣称的数量;即使只按照银广夏2000年1月19日所公告的合同金额,1.1亿马克所包括的产品至少应有卵磷脂100吨、姜精油等160吨。
财务负面典型案例介绍
财务负面典型案例介绍
财务方面的负面案例,往往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经营、管理或投资中出现的不良财务行为,造成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财务负面案例:
1. 世纪华通公司会计舞弊案:
世纪华通公司是美国一家通信设备制造商。
该公司的会计部门为了掩盖财务状况的恶化,通过虚构销售、夸大收入和利润等手段,操作财务报表,使公司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然而,在揭露后,世纪华通公司被迫申请破产保护并且几乎所有股东损失了他们的投资。
2. 安然公司欺诈案:
安然公司曾是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之一。
然而,由于公司高管和会计师通过制造假交易和虚构收入的方式欺诈投资者,最终导致安然公司在2001年破产。
该案例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之一,使成千上万的员工失业,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3. 中兴通讯违反制裁案:
中兴通讯是中国一家著名的通信设备生产商。
然而,该公司被发现违反美国针对伊朗和朝鲜的贸易制裁政策,向这两个国家出口禁运产品。
作为惩罚,中兴通讯被迫支付巨额罚款,并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美国供应商的产品和技术支持。
这个案例对中兴通讯的声誉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并对其国际业务造成了重大损失。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财务诚信是企业和个人成功的基石。
为了避免类似的负面案例,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严格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同时,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也应加强对财务行为的监督,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美国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典型财务舞弊案例
美国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典型财务舞弊案例近年来,美国上市公司发生了许多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
这些案例揭示出了公司管理层和会计师的严重违法行为,对投资者、股东和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以下是近十年来美国上市公司的典型财务舞弊案例:1. 美林(Merrill Lynch):在2000年,美林因为虚报营业收入和操作亏损而被SEC处以2.0亿美元的罚款。
这起案件是一个典型的财务报表舞弊案例,意图通过虚假地报告收入来掩盖公司的真实业绩。
2. 通用电气(GE):在2009年,通用电气被发现通过虚报收入和隐瞒债务来操纵其财务报表。
公司在此案中支付了5.0亿美元的罚款,并同意改进其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3. 恒美集团(Enron):这可能是最著名的财务舞弊案例之一。
在2001年,恒美因为通过虚假会计手法来掩盖巨额债务而破产。
恒美的会计师安然(Arthur Andersen)也因此迅速解散,其行为导致了对整个会计行业的质疑。
4. 亚斯廷安达洛斯安洛斯安(AIG):在2005年,AIG被发现在财务报表中夸大了保险收入,虚增了其资本和净资产的额度。
AIG最终支付了总计50亿美元的罚款,并对其财务报表进行了修正。
5. 雅虎 (Yahoo!):在2014年,雅虎因为在其财务报表中夸大广告收入而被SEC处以2.0亿美元的罚款。
这起案件进一步暴露了雅虎在其业务运营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6.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在2007年,摩根士丹利被罚款1.4亿美元,要求支付30.4亿美元来解决其在次贷抵押贷款市场中涉嫌操纵的指控。
这种操纵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7. 美国国际集团(AIG):在2009年,美国国际集团被发现通过虚报收入和隐瞒亏损以操纵其财务报表。
该公司同意支付13.6亿美元的罚款,并对其财务报表进行了修正。
8. 壳牌石油(Royal Dutch Shell):在2004年,壳牌石油被发现虚报其储量和资产,以提高公司的市值。
中国会计舞弊案例
中国会计舞弊案例2009-2010年一、上市公司十大管理舞弊案各显“神通”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可以用“造假成风”形容。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泛滥是制度缺陷使然,如股权结构的分裂(流通股上市、非流通股不能上市)、公司冶理结构存在缺陷(一股独大)、独立会计师丧失独立性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笔者对近年来影响重大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只包括已查明案件)作了梳理,遴选出十大上市公司管理舞弊案[1].1、原野管理舞弊案(会计师——深圳经济特区会计师)该公司自成立到上市两年时间内初始投资不实,频繁变动股东、虚增资本、对公司资产进行两次大幅度的调账升值并对升值部分进行不合理分配以及在资产评估中虚列资产项目。
1989—1991年该公司通过虚增销售收入、隐匿管理费用、炒卖本公司股票等手段虚增利润2.22亿元,1989—1991报表累计盈利为7742.5万元,实际累计亏损14457.5万元。
其中1、1991年11月原野公司与海南I公司和深圳L公司签署合作建造两座大厦的工程及承包利润的合同,合同规定,原野负责提供土地并办理开发经营许可证等有关事宜,I公司具体负责工程施工及房产经营,并承诺付给原野公司承包利润8500万元。
12月31日,原野公司在两座大厦王曙晖个没有动工、一个刚打地基的情况下,将所有承包利润8500万元作为本年实现的利润入帐,并倒算出销售收入2.76亿元,同时倒挤出销售成本和销售税金等数字。
1989年至1991年,原野公司共发生管理费用8300万元,其中1989年为1440万元,1990年为2730万元,1991年为4130万元。
原野公司将管理费用或列作开办费挂帐,或分摊给下属公司,下属公司摊不了的作为待摊费用等挂帐。
原野公司上市后,由于市价远高于面值,1990年,原野公司将名义上为其子公司持有的原价股票按市价抛向社会,从中获利3400万元记入当期利润。
股票卖出后,原野公司在帐务上作了母公司向子公司划转股票的会计记录。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利润,计算出天津广厦需要多大的产量、多少的销售量以及购多少原材料等数据。
1999年的财务造假从购入原材料开始。
董博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天津广厦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产品包装桶等物,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天津广厦发往这几家单位的银行汇款单。
有了原材料的购入,也便有了产品的售出,董博伪造了总价值5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北京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400万元出口产品货物银行进账单三份。
为完善造假过程,董博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厦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记录,于是,阎金岱便指使天津广厦职工伪造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
最后,董博虚构天津广厦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898.60万元。
后该虚假的年度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银广厦公司年报。
当年,银广厦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778.66万元。
银广厦虚构了巨额的出口销售,主要客户是德国诚信公司,而德国诚信公司的货款进账单都是伪造的。
次年,财务造假行动继续进行,只是此次已不再需要虚构原材料供货方。
据董博称,依旧是接受丁功民的指示,伪造了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及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支付的货款进账单,同时同样指使天津广厦职工伪造了虚假财务凭据。
结果,2000年天津广厦共虚造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400万元,虚假年度财务报表由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签署无保留意见后,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764.6431万元。
2001年年初,为进一步完善造假程序,董博虚报销售收入,从天津市北辰区国税局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500份。
除向正常销售单位开具外,董博指使天津广厦公司职员傅树通以天津广厦公司名义向天津禾源公司(系天津广厦公司萃取产品总经销)虚开290增值税专用发票份,价税合计22145.6594万元,涉及税款3764.7619万元,后以销售货款没有全部回笼为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缴纳“税款”500万元。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那我就给你唠唠近十年的几个会计舞弊案例哈。
一、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瑞幸咖啡刚出来的时候那可是风光无限啊,门店开得到处都是。
可是后来呢,被爆出了会计舞弊的大丑闻。
他们通过虚增销售额来让公司的财报看起来超级漂亮。
比如说,他们可能虚构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订单,就像凭空捏造有好多人买了他们的咖啡一样。
这些虚增的销售额让投资者们以为瑞幸咖啡超级火爆,盈利状况特别好。
2. 影响。
这事儿一爆出来,那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啊。
瑞幸咖啡的股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直线下跌,很多投资者都亏得血本无归。
而且这不仅让瑞幸自己的信誉扫地,还让整个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形象都受到了影响呢。
二、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康得新呢,在财务上玩了个很“高明”的把戏,不过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他们虚增了巨额的利润,手段有点复杂。
他们在银行存款上做手脚,就像给大家变魔术一样。
对外宣称自己有好多好多银行存款,实际上呢,这些数字都是假的。
他们可能是通过关联方交易或者一些复杂的财务手段,把账面上的数字弄得很漂亮,让投资者觉得这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很值得投资。
2. 影响。
这个造假事件可把投资者坑惨了。
那些买了康得新股票的人,原本以为是抱着个金娃娃,结果发现是个烫手山芋。
康得新最后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很多员工也受到了牵连,企业形象一落千丈。
三、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
1. 事件经过。
这事儿可太奇葩了。
獐子岛说自己养的扇贝跑了,而且还不是一次。
一会儿说扇贝因为冷水团的原因都不见了,一会儿又有其他的说法。
这其实背后可能就是会计舞弊的一种手段。
他们通过把扇贝的失踪归结于自然原因,然后就可以在财务报表上做文章了。
比如说,本来应该有盈利的,因为扇贝没了,就可以把成本算得很高,利润就减少或者变成亏损了,这样就可以隐藏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
2. 影响。
这可把股民们气得不轻。
大家都觉得这扇贝跑得也太蹊跷了,就像在跟大家玩捉迷藏一样。
国内外公司会计舞弊案例
应向其支付投资顾问费、保证金合计1.97亿元。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此前获得的一份“柯塞威投资咨询顾问协议”, 其第五款明确约定,在清算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甲方(柯塞威)应将乙
方(配资用户)剩余保证金、投资顾问收益转账至指定的乙方备案账户。
据此计算,黄永述被拖欠保证金、收益,至今已长达5个月之久。 本想借助配资大赚一笔,结果却是噩梦一场。不但没有获得收益,连 保证金都被拖欠,在柯塞威的配资客户中,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拖欠客户配资保证金的风波尚未平息,匹 凸匹(600696)再次被原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下称“柯塞威”)拖进更大的风波。 匹凸匹4月2日公告称,因拖欠保证金、投资顾问费等共计1.97亿 元,柯塞威被自然人黄永述起诉,要求归还上述资金。匹凸匹及其前 大股东、董事长鲜言也一并被起诉。目前,该公司三个银行账户已被 法院冻结。 匹凸匹被起诉、冻结银行账户,祸起柯塞威的股票配资。《第一财 经日报》此前曾报道,自去年10月前后开始,柯塞威就大量拖欠保证 金,引发客户集体维权。据知情人士介绍,最高峰时,柯塞威股票配 资规模高达70亿元左右。 随着纠纷不断增加,柯塞威股票配资的黑洞也不断暴露。根据知情 人士透露,鲜言本人此前曾对外宣称,柯塞威成立之后,就一直没有 赚过钱,而其本人也未能从柯塞威获得收益。这也意味着,柯塞威的 股票配资业务,可能存在巨大的“漏洞”。4月4日,记者多次致电鲜 言核实此事,但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股票配资再爆黑洞 3月31日, 该公司从深圳中级法院获得了《应诉通知书》、《民 事起诉状》等法律文书复印件,自然人黄永述将柯塞威、匹凸匹、鲜 言列为被告,向深圳中院提起诉讼。与此同时,黄永述还向深圳中院 提出申请,冻结匹凸匹的银行账户。3月30日,其在建设银行临平路 支行的三个账户,全部被冻结,冻结资金合计约35万元。 双方的纠葛源于股票投资。公告内容显示,2014年12月31日, 黄永述与柯塞威签订投资协议,双方共同出资2亿元,用于证券投资 。其中,黄永述以保证金的形式出资4000万元,柯塞威出资1.6亿元 ,支付到柯塞威指定账户。在此过程中,黄永述负责提供专业投资咨 询服务,并依据柯塞威的授权,进行账户日常交易操作,柯塞威则有 权查询每日交易账户的资产。 从协议内容来看,双方进行的实际是股票配资业务,黄永述实际 是柯塞威的配资客户。 2014年10月的柯塞威,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为 1.15亿元,由拥有私募基金牌照的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营 。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由于背靠上市公司,成立以后, 柯塞威股票配资规模在市场遥遥领先。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下面就选取蓝田股份及东方电子等会计舞弊事件做具体的描述。
一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分析(一) 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概述1 蓝田股份简介蓝田股份股票(600709)1996年发行上市,后改名为生态农业,以销售农副水产品和饮料为主营业务。
一直以来以“老牌绩优股”的形象出现在证劵市场。
公司总资产规模五年间增长了近十倍,上市后资产收益率始终位于上市公司的最前列,也曾以股本扩张了360%的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
然而,在2002年1月12日,该公司管理人员却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传。
2 蓝田股份优秀业绩引发疑问(1)应收账款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在其公司2000年及2001年中期的应收账款均不足其上亿元销售的0.5%,这使人怀疑其巨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因为无论是其水产品还是饮料的销售都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2)产品毛利率与同行相比高得异常。
2001年年报以及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与同一行业相比毛利率高出很多。
而一般情况下,这种产品结构的企业,除非是基于产品市场被绝对垄断,产品价格由公司完全控制或产品具有超常低成本优势的情况才会有如此高的毛利率。
(3)融资行为与现金流量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增大了对银行的资金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符合。
(4)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亿多元,而其中仅有3590万元是通过销售网点销售,而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使其存在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5)职工每月收入仅100多元,如此廉价的收入水平,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言,是不合理的。
(二) 蓝田股份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会计舞弊案例
第一、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数据来源:证券日报、扬子晚报、中国经济周刊)事件一: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和较大投资损失未披露且虚构成其它项目。
以关联方宜宾伏特加制酒有限责任公司名义投入2000万元进行证券投资并且形成520余万元投资损失,却虚构成和四川天富投资公司的借款,将2000万元划回用于冲账。
事件二:较大投资损失行为未披露。
2005年4月29日,因风险爆发亚洲证券被行政清理,至2007年5月31日,人民法院宣告亚洲证券破产,并对其进行破产清算,造成五粮液控制的账户中5500万元的损失。
根据上述两个事件可以看出五粮液未披露其子公司的上述资金借贷及重大证券投资行为,也未纳入财务报表进行核算;在证券投资资金因证券公司清理和破产被限制、扣划后,未调整利润,导致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
第二、2007年度五粮液集团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供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年度报告合并报表后725066.15万元825066.15万元732855.58万元数据来源:证券日报、扬子晚报、中国经济周刊由上述数据可见,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符,而且其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高出实际10亿,可是五粮液并未对上述重大差错予以及时更正公告,直至2011年5月28日,五粮液公司才刊登公告,承认虚假陈述事实。
第三、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披露的消费税少约10.11亿元税法规定五粮液公司计税收入=(酒类产品成本+合理利润)/(1-消费税率20%)计税收入=生产环节销售收入*20%+销售量每公斤1元年份主营业务收入(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万元)销售量(t)少缴税(万元)2006年733337.37 345978.68 18.97 33838.222007年722187.45 329243.33 9.78 31187.472008年781590.28 354139.86 7.58 36133.44数据来源:证券日报、扬子晚报、中国经济周刊根据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数据,通过税法规定和五粮液集团的计算方式,从上表的列示中可以鲜明地看出,2007-2008年以来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报表中披露的酒类计税收入要比实际的数据少10.11亿元以上,根据相关数据,即使五粮液集团的利润为零,该企业应缴纳的税远远高于报表所列示的税款。
会计造假案例
世通一方面通过确认31亿美元的未完工研发支出压低商誉,另一面通过计提34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虚增未来期间的利润。
5、借会计准则变化之机,大肆进行巨额冲销
世通最终将收购MCI所形成的商誉确认为301亿美元,并分40年摊销。世通在这5年中的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比例一直在50%左右徘徊。高额的商誉成为制约世通经营业绩的沉重包袱。为此,世通以会计准则变化为“契机”,利用巨额冲销来消化并购所形成的代价高昂的商誉。
根据SEC以及美国总检查长办公室向法院递交的起诉书,世界通信会计造假的动机是为了迎合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世通的财务舞弊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1、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
滥用准备金科目,利用以前年度计提的各种准备(如递延税款、坏账准备、预提费用)冲销线路成本,以夸大对外报告的利润,是世通的第一类财务舞弊手法。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已经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就高达16.35亿美元。
3.新大地财务造假案
新大地是一家主营业务为良种油茶苗的培育与推广及油茶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通过体外资金循环的方式成为了创业板历史上财务造假第一股并载入中国财务造假案的史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事食用油加工业业务的企业除了西王食品和金健米业的毛利率维持在22%和15%左右之外,其余的企业毛利率均在6%上下波动。
首先发现世界通信nthiacooper2002年末被评为时代杂志一年一度的新闻人物此外还有安然公司的雪伦沃特金斯sherronwatkins和联邦调查局的柯琳罗莉coleenrowley根据sec以及美国总检查长办公室向法院递交的起诉书世界通信会计造假的动机是为了迎合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美国施乐造假案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美国施乐造假案分析美国施乐造假案分析班级:学号:姓名:案件描述:美国施乐(Xerox)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以经营办公设备为主的跨国企业。
2000年,由于佳能的竞争,施乐股价跌至7美元以下,至2001年,施乐股价已跌再跌,进入严重亏损状态,,资产大幅缩水,2002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其近年来的收入报表提出质疑,指控该公司有做假账嫌疑,并处以1000万罚款,同时要求该公司重新进行审计,彻底清查账目。
同年6约8日,施乐提交了的1997年至2001年的重述年度财务报表中,承认在此期间虚计收入64亿美元、税前利润14亿元。
施乐的会计欺诈案随即曝光,并在资本市场上激起轩然大波,成为财经界的热点问题。
作弊动机分析:施乐的财务诈欺主要动机还是出于利益驱动,归结几点:1.迎合市场的盈利预期,促使公司股价保持良好走势。
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来调节账面利润。
违规提前或延后确认利润、为了提高流动性而进行交易安排等,这些手段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达到或超过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以及公司内部制定的盈利目标。
通过这些会计操作手段虚增和平滑了公司的盈余数字,达到并超过了市场的预期,使得公司股价一直保持较好的走势。
2.使企业高级管理者保全职位并获取高额报酬。
施乐之所以要利用会计操纵手段来使公司业绩达到公司内部盈利目标和市场预期,主要还是因为这关系到公司管理层的切身利益,包括报酬和职位。
正是依赖于公司经营业绩的酬金以及与股价直接相关的股票收入,促使公司管理层不惜使用违法的会计处理来谋取高额的回报。
除报酬之外,职位的保全也是动机之一。
因为市场竞争使的没有创造出色业绩的管理层面临被辞退的风险,而会计利润又是评价管理层业绩的重要指标,管理层有动机为保全职位而去操纵会计利润。
3.中介机构为保住重要客户并从中取得巨额服务收入。
在巨额利润诱惑下,为施乐提供会计服务的毕马威屈服于施乐的违规,在职业规范和操守面前失去本色。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安然公司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然而,在2001年,安然公司因为严重的会计舞弊丑闻而宣告破产,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
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安然公司的员工和股东,也对整个美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安然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
当时,安然公司的高管和会计师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和股价,采取了一系列违法的会计手段,掩盖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
他们利用特殊目的实体(SPE)来隐瞒公司的债务,虚增收入,掩盖亏损,从而使公司的业绩看起来更加出色。
这种会计欺诈行为持续了数年之久,直到2001年年中,一名匿名举报人揭露了安然公司的丑闻。
安然公司的破产不仅导致了成千上万的员工失业,更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安然事件揭露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监管漏洞和道德风险,引发了对于企业治理和会计准则的重新审视和改革。
此外,安然事件还对整个美国的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强调诚信和透明度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
安然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企业应该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坚持公开透明的经营理念,不得以任何手段来夸大企业的业绩和价值。
其次,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于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最后,企业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动企业文化的改革,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总的来说,安然事件是一起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丑闻案例,它不仅揭露了企业内部的腐败和道德风险,也对整个金融市场和企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监管力度,推动企业文化的改革,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频频发生,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些舞弊事件中,戴尔公司(Dell Inc.)也牵涉其中,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以戴尔公司为案例,深入剖析其会计舞弊事件的全过程,以期帮助读者了解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
戴尔公司是一家知名的电脑制造商,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
它于2002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享有盛誉的公司,却陷入了会计舞弊的丑闻之中。
2015年,戴尔公司公布了一份财务报告,显示其在2012年至2014年间虚增了约5亿美元的收入。
调查发现,戴尔公司的会计人员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通过提前确认销售收入、虚增库存等方式来夸大业绩。
这一舞弊行为直接导致了戴尔公司股价的大幅下跌,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的影响十分恶劣。
该事件曝光后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和质疑,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戴尔公司的股价在事件曝光后大幅下滑,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该事件还引发了监管机构的调查,戴尔公司因此遭受了巨额罚款和处罚。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
公司内部治理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会计人员有机可乘。
管理层过于追求短期业绩,忽视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审计机构在此次事件中也遭受了巨大信任危机。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企业应该重视内部治理和道德建设,不能为了一时利益而损害长远发展。
同时,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审计和监督,对于发现的舞弊事件要严惩不贷。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也应该更加谨慎,做好尽职调查工作未来展望虽然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已经过去,但其所带来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未来,戴尔公司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弥补这一事件给公众带来的信任危机。
公司需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管理层需要转变观念,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利益。
戴尔公司还应该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积极配合调查,并采取措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对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的分析
对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的分析一、案例简介:格林柯尔从2005年8月1日起停牌,于2007年5月18日退市,顾雏军资产从此灰飞烟灭。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
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私下对财务进行舞弊,导致科龙电器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怀疑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有关的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现金流出总额约为40.71亿元,不正常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亿元,至少给科龙带来5.92亿元的损失。
二、产生的原因及分析:2001年10月31日,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后者将以5.6亿元的总代价获得科龙电器20.64%的股权。
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顾雏军等8人被正式委任成为董事。
中国最优秀的家电生产巨头科龙电器已经在顾雏军的掌控之中了,而此时顾雏军仅支付了1.5亿元,20%的股权也只是质押还没有过户!2002年4月,科龙电器公告: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向格林柯尔出售2.05亿股科龙电器股票(占已发行股本的20.64%)的总代价减至3.48亿元人民币。
在顾雏军率管理团队进驻科龙电器几个月后,出台巨亏15亿元的2001年报,使掌控科龙的代价顺势降了2.12亿元。
2005年4月26日科龙电器公告预亏4,000万元(按国际会计师准则),并给出了两点原因:一是华意压缩机连年亏损,需将相关7,100万元商誉撇除;二是4,700万元存货拨备。
2004年前三季度科龙电器的赢利已达2亿元,投资机构纷纷做出乐观的预计。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年报:亏损6,000多万元,这与上一年盈利2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
5月,中国证监会就此问题立案调查,科龙危机爆发,国内投资者眼看着科龙股票从25元掉到了1元多。
从格林柯尔科技的公开的财务报表看出,1998年该公司收入仅11万元,利润为负800万元,而2000年年报统计的收入则达到3.64亿元,3年里增长了3300倍。
舞弊审计的案例
舞弊审计的案例
舞弊审计是一种常见的审计类型,其目的是检查组织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以下是几个舞弊审计的案例及其正文和拓展:
1. 安然事件
安然 (Enron) 是一家美国能源公司,其在 2001 年因涉嫌会计舞弊而破产。
审计师无法确定公司在夸大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收益方面的程度,因为这些项目通常是不成熟的或尚未赚钱的。
审计师还发现,公司高管层通过虚报财务报表和薪酬来掩盖其不良行为。
最终,安然事件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商业丑闻之一。
2. 普华永道事件
普华永道 (PwC)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会计和咨询服务公司,其在2018 年被指控在审计英国足球俱乐部曼联 (Manchester United)
时存在舞弊行为。
审计师在审计曼联财务报表时未注意到俱乐部高管层存在的不当行为,这使得俱乐部在 2017 年涉嫌逃税。
普华永道随后承认其存在错误,并为此支付了巨额罚款。
3. 美孚石油事件
美孚石油 (Exxon Mobil) 是一家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其在1995 年被指控在波斯湾战争期间偷窃石油。
审计师未能发现公司高管层存在的这种行为,这使得公司被处以巨额罚款,并不得不出售其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业务。
这些案例表明,舞弊审计是一个复杂的任务,需要审计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舞弊审计的目的是确保组织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
明度,从而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会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进行虚假记账、隐瞒真相、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会计舞弊案例屡见不鲜,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和危害,并探讨如何预防和应对会计舞弊。
案例一,美国安然公司。
美国安然公司是一家曾经世界上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2001年因为涉嫌对其客户美国能源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舞弊而破产。
美国能源公司通过虚构收入、夸大利润等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从而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安然公司作为其审计机构,未能揭露这些虚假行为,甚至还帮助美国能源公司掩盖了这些问题。
最终,美国安然公司因为失信而破产,成千上万的员工失业,投资者损失惨重。
案例二,中国金融公司。
中国某金融公司因为高管利用职权之便,虚构贷款、虚报业绩、隐瞒损失等手段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舞弊。
这些舞弊行为导致了公司的财务数据失真,投资者和客户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同时,由于公司的信誉受损,客户纷纷撤资,公司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之中。
案例三,国际知名零售公司。
一家国际知名的零售公司因为高管在财务报表中虚构销售额、夸大利润等手段进行了会计舞弊。
这些虚假数据误导了投资者和股东,导致了公司股价的暴跌,公司的声誉受损,市场信任度降低,客户流失严重,公司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
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会计舞弊的危害和表现形式。
会计舞弊不仅会对企业自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损害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影响金融稳定。
因此,预防和应对会计舞弊至关重要。
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监督,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
最后,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违法成本和惩罚机制,严惩会计舞弊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会计法案例之博达科技舞弊案
红光实业
• 案发时间1998年 • 主要涉嫌舞弊及违法行为:编造虚假利润,骗取 上市资格;少报亏损,欺骗投资者;隐瞒重大事 项;未履行重大事件的披露义务;挪用募集资金 买卖股票。 • 主要表现为:在股票发行前,虚构产品销售、虚 增产品库存,将1996年度实际亏损10300万元,虚 报为盈利5400万元,骗取上市资格;上市后,继 续编造虚假利润,1997年上半年虚构利润8174万 元,1997年少报亏损3152万元。
担 保
0.5亿美元 . 亿美元 Metro Bank
公 司 、 公 司
B F 可 转博 换达 公股 司票 债
0.5亿美元 . 亿美元 转 换 库藏股3亿美元 库藏股 亿美元 公 司 债 可
Rabo Bank
博达科技在香港设立五大人头客户, 博达科技在香港设立五大人头客户,将一般产 品或残次品按高于正常价格的售价卖给它们, 品或残次品按高于正常价格的售价卖给它们, 虚增营业收入。同时, 虚增营业收入。同时,博达派人常驻香港收货 并集中于同一仓库, 并集中于同一仓库,于一段时间后再卖给在台 湾的其他配合公司, 湾的其他配合公司,这些配合公司再将货物卖 回博达。 回博达。博达将这些买回的货物又再次卖给香 港的五大人头客户,由此不断轮回操作, 港的五大人头客户,由此不断轮回操作,以使 博达的经营业绩可以自由控制。 博达的经营业绩可以自由控制。 由于是虚假销售,将会产生巨额应收账款, 由于是虚假销售,将会产生巨额应收账款,容易使人 对报表产生怀疑, 对报表产生怀疑,因此博达用海外人头公司向国外银行借 款买下这些应收账款或所衍生的信用连接票据。这样, 款买下这些应收账款或所衍生的信用连接票据。这样,博 达就巧妙地将应收账款转化为账上的现金。 达就巧妙地将应收账款转化为账上的现金。但是博达获得 的这些现金必须存在这些国外银行,并被限制使用, 的这些现金必须存在这些国外银行,并被限制使用,由此 这些存款便成了海外人头公司的抵押担保, ,这些存款便成了海外人头公司的抵押担保,一旦博达发 生财务风险,将用这些限制存款予以抵偿。 生财务风险,将用这些限制存款予以抵偿。博达科技通过 以上手法虚增应收账款141亿元新台币,造成新台币70 141亿元新台币 70亿 以上手法虚增应收账款141亿元新台币,造成新台币70亿 元的损失。 元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
导言:
会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或隐瞒财务数据、信息,以达到
欺诈、非法获利或其他不当目的的行为。
在商业世界中,会计舞弊案
例屡见不鲜。
本文将分析历史上的几个著名会计舞弊案例,并从中总
结出常见的舞弊手段与预防措施。
案例一:安然公司会计舞弊案
安然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与本世纪初最具声誉的能源公司之一。
然而,由于虚假会计操作的揭露,该公司于2001年破产。
安然公司的
会计舞弊主要集中在其特殊目的实体(SPEs)及股票价格操纵等方面。
该公司通过虚构利润以隐藏巨额负债,并在内部员工之间实行高度激
励机制,导致信息层级混乱,监管不力。
案例二:范罗斯基会计舞弊案
范罗斯基是一家以市政工程和农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然而,该公
司在20世纪80年代的会计报告中进行了多项违法会计手段,以逃避
税务和获取非法补贴。
范罗斯基公司员工通过恶意计算投标价格,故
意误报资产负债表,虚构他方资助等方式进行会计舞弊。
该案例揭示
了会计舞弊对经济、税收等方面的严重影响。
案例三:世纪环球会计舞弊案
世纪环球是一家电信公司,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迅
速崛起。
然而,该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存在大规模的伪造行为。
世纪环
球的会计舞弊主要是通过虚构销售收入、修改报表数据,违反会计原
则等手段进行的。
该案例揭示了公司高层管理者往往是会计舞弊的主
要发起者和受益者。
案例四:南海公司会计舞弊案
南海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装修公司。
该公司在其2016年的财务
报告中虚构销售收入,减少负债,以追求更高的利润和股价。
此外,
该公司还通过虚假合同和交易来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蒙受
巨大损失。
该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在中国企业中的普遍存在和对投资
者利益的严重侵害。
结论:
以上仅是历史上几个著名的会计舞弊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会计舞
弊的危害性及其可能导致的经济、法律问题。
为了避免会计舞弊的发生,企业和监管机构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
例如,建立完善
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加强对公司高层
人员及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等。
只有通过全面的防范措施,才能有
效防范会计舞弊的发生,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