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流程
医院术中输血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患者术中输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术中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术中输血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
2. 医院输血科负责术中输血的组织实施、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
3. 各科室设立术中输血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术中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术中输血流程1. 患者术前检查:术前对患者进行血型、输血九项等检查,并将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2. 输血申请:经治医师根据输血适应症制定用血计划,报科主任批准后,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交输血科备血。
3. 输血前核对:输血科接到申请单和血样后,与患者进行核对,确认患者信息、血型和输血适应症。
4. 输血治疗:在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同意后,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5. 输血过程中:护士在输血过程中,认真核对受血者信息、血型和输血申请单,确保输血安全。
6. 输血后观察:输血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记录。
四、术中输血质量控制1. 输血科应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保输血安全。
2. 输血科定期对输血设备、耗材进行维护和校验,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术中输血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4. 医院术中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对术中输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术中输血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安全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术中输血管理制度,造成患者损害的科室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术中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流程
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流程1制定目的提高医学检验质量2适用范围输血科日常开展的实验项目,包括血型、不规则抗体和交叉配血实验。
3主要内容3.1室内质量控制3.1.1.输血科建立和实施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3.1.2.质控规则的选定:使用经过国家认证的室内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每次实验至少选择一个阴性、一个阳性对照质控品。
3.1.3.质控频次:试剂质控每月一次;实验质控每日一次。
3.1.4质控品技术规则定义:质控参照临床化学定量实验Levrey-Jennings质控图。
技术规则定义如下:3.1.4.1 1S(1-2S):一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2S质控限,作为Levrey-Jennings质控图的警告限。
3.1.4.2 2S(1-3S):一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3S质控限,作为Levrey-Jennings质控图的失控限。
3.1.4.3 22S(2-2S)两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超过X+2S 质控限3.1.4.4 R4S(R-4S)同一批内高和低质控测定值之间的差值超过4S。
3.1.4.5 10X(10-X)十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3.1.5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所有制品包括质控品、试剂均必须在有效期内,且无其他异常情况,否则结果无效。
3.1.6质控品监测数据的分析:血清质控采用定性及半定量标准,要求效价在规定范围内;机测质控必须与质控品规定结果一致。
3.1.7试验有效性判断:质控品监测数据超过允许范围,本次试验无效。
3.1.8失控处理:每次质控都要做好室内质量控制记录,失控时要积极查找原因,原因清楚后,对通次标本重新检测。
3.2室间质量控制参加省输血质量控制中心和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室间质评工作。
3.3参加地区和全国 EQA 总结会议。
学习质控有关文献、掌握质控学术动态(质控项目、质控规则等)。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欢迎阅读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一、临床输血申请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34567*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采集: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2、采集血样时,如患者意识清楚可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血型(已知红细胞ABO血型与RhD血型)等确认其身份;如患者意识不清时,通过询问患者的识别3EDTA456库)。
送检: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专门人员(简称标本运送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及时送交输血科(血库)。
三、血液制剂的领取1、输血科根据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血样及交叉配血单进行配血且血液制剂经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用血科室取血。
2、临床科室接输血科(血库)通知后由1名护士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简称取血者)携带取血箱与血液制剂领取单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3、取血者与发血者逐项核对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出库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制剂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发血。
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3)4)5)6)41(1)由(2(a(b)所有血液制剂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3)应告知患者或(和)亲属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不安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4)发热患者需要输血时应将体温降至38℃以下方能实施。
最全的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一、临床输血申请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乙肝两对半、艾滋抗体、梅毒试验、丙肝抗体共八项。
4、对平诊患者择期手术者,应申报用血计划,在规定时间送达输血科,以便备血,经治医师应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亲友互助献血,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事宜,互助献血登记表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填写,输血科(血库)审核签字,到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输血申请单的填写(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不得缺项。
(2)用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表示。
(3) “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
6、患者1次用血或备血超过1600ml时,经治医生要履行报批手续。
7、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血浆: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至输血科划价缴费,输血科见缴费处方后溶解血浆,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处方划价缴费后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注:单独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剂一次住院第一次输注需抽取1管EDTA 抗凝标本连同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复检血型)。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采集: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一、输血护理服务的规定1、血液必须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4℃,保存温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
4、根据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过程,要求患者及时报告不良反应。
5、输注两人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
6、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它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液凝聚或溶血。
7、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
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抢救处理,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报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输血过程的质量监控1、责任护士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
从抽血到输血完成的整个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2、护士长或专业组长进行质量控制。
3、护理部督查输血病人的护理记录,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
三、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1、护理部每半年进行一次对全院所有输血病例质量的成效评价。
2、对每一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持续改进。
输血过程中的质控评价流程1、《临床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主治医师核准后签字,交护士站采集受血者血样。
2、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资料,采集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后,将标明患者完整信息的标签贴到紫色试管上,再采集受血者血液2毫升注入紫色试管内,上下混均,并填写抽血时间,在《临床科室输血单》上签署采血人姓名。
3、由医务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及《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
4 、送检人员在输血科填写送达时间、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输血前检查等内容,与输血科接收标本者两人共同核对后,双签名确认。
5 、取血时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交叉配血结果;(二)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有效期、色泽。
输血科工作质量管理要求和控制办法
输血科工作质量管理要求和控制办法
为确保安全输血,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感、高度的质量意识及法制观念,严格执行献血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输血科试剂、耗材三证齐全产品,所用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以保证质量。
3、接受标本和发放血液必须坚持“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无误后才可签收、签发。
4、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必须坚持复核制度。
两人上班时,每次均由另一人复查;只一人上班时,本人也需做两次,并盖上复核章、签上姓名,方可发出报告。
5、工作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30℃(亦是试剂卡保存条件要求,避免造成微柱内试剂蒸发干枯)。
6、发血时检查配血报告单、血袋、标本患者信息一致,不得有误。
取血者和发血者全名签字。
检查血制品有效期,检查外观需无溶血、变色、气泡和凝块等;血袋标签清楚、完整。
7、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者标本于2-6℃保存至少7 天。
患者输血后,血袋必须于2-6℃保存至少1天。
13医院输血科流程、程序、管理、记录表13.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及评价
输血室质量控制计划、目标及评价检验科输血室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的内容有:科室总体医德医风、医疗安全、职工的培训及再教育,医院以及科室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和科室业务管理水平、科室总体业务素质等:一、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为准则,加强职工的道德品质教育,规范职工在医疗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促进科室医疗作风的转变,以此提高科室政治思想管理水平。
二、以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做好医疗业务工作,以患者的切身利益为己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
三、将职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作为科室全面发展的基础,促使科室在医疗行风和医疗技术素质方面得到根本地改善,力争五年之内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能达到百分之百。
四、把医院和科室的一切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做到有章可循,使职工能以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医疗行为,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五、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规范》及专业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严格的规范管理科室各项业务,促使科室的业务技术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六、通过质量管理,促进职工自学的自觉性,提高科室职工业务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的整体水平,发挥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科室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科室质量控制目标的落实:由质控小组依照质控目标每月进行一次评价,将评价结果和整改意见写出书面报告,科室根据质控评价报告做好下月工作的安排。
质控小组每半年要作出书面小节,年终写出书面总结。
输血室业务技术人员质量控制目标和标准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质控;依据总体管理标准分为五个部分,即:医德医风和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及考核评价。
一、政治思想1、政治学习: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必须积极地参加医院和科室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及政治活动。
结合医院《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紧跟当前的形势,不断地用新时期的思想充实自己,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严格地约束、控制自己的医疗行为。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1目的1、1、将控试剂盒和非商品化试剂检测结果的精密性。
1、2、监控试剂的批间变异。
1、3、证明检测结果可靠。
1、4、及时发现实验室常见误差,采取纠正和补救措施。
1、5、采用标准化的程序和优质试剂,实施良好实验室实践。
1、6、促进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
1、7、向顾客提供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致性的证据。
1、8、向审核方提供实验室运作的信息。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管理。
3职责3.1各检测岗位人员负责所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过程。
3.2实验室负责人、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执行。
4工作程序4.1质控品来源:商品化质控品、第三方实验室提供或实验室自制质控品。
4.2技术要求4.2.1由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试剂盒应包括抗原阴性、阳性对照品和抗体阴性、阳性对照品,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质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4.2.2自制质控品,必须经本实验室鉴定,获得明确的抗原或抗体特异性表达结果。
排除冷凝集、自身抗体、异常蛋白干扰等情况。
4.3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
4.3.1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试剂盒对照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于每次实验操作前进行检查,发现标本明显的颜色变化、溶血应放弃使用并更换新的质控品。
4.3.2自制质控品:4.3.2.1抗凝全血标本:未经其他处理,参照红细胞保存期,使用前同样检查外观,排除溶血、细菌污染等情况。
4.3.2.2红细胞溶液:经盐水或其他缓冲液处理,一般当天使用。
4.3.2.3稀释后抗血清:4℃保存,根据需要量按月配置,使用前检查是否存在颜色变化及细菌污染等。
4.4实施质控的频次:常规实验应该在每天实验开始前进行,实验中途更换试剂批号后应重做质控实验,特殊实验应在每次实验前进行。
4.5常规检测前将质控品于室温放置30分钟后使用,所用质控标本类型应与实验项目要求相一致,检测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上岗资质,仪器设备及室内温度、环境均应相对固定。
4.6质控品选择基本要求:每次质控试验应至少选择一个阳性对照质控品,一个阴性对照质控品。
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
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一、背景和目的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许多疾病和创伤患者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输血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染疾病等。
为了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输血质量,本制度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体系,从源头把控输血质量,确保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二、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责1. 成立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小组,由医院领导、输血科(血库)负责人、临床科室代表、检验科代表等相关人员组成。
2. 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小组负责制定和更新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监督输血工作的全过程,对输血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
3. 输血科(血库)负责血液制品的采购、储存、发放和质量控制工作,对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4. 临床科室负责输血治疗的申请、执行和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对输血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5. 检验科负责血液制品的检测和患者血型的鉴定工作,确保血液制品的相容性。
三、输血质量管理监控措施1. 血液制品的采购和管理a. 输血科(血库)应根据临床需求和库存情况,合理采购血液制品。
b. 输血科(血库)应严格执行血液制品的储存和发放规范,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c. 输血科(血库)应定期对血液制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2. 输血治疗的申请和审核a. 临床科室在申请输血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输血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b. 临床科室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提交输血治疗申请,并提供患者的病历资料。
c. 输血科(血库)应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3. 输血治疗的执行和监测a. 临床科室在执行输血治疗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b. 临床科室应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并及时报告输血质量管理监控小组。
c. 临床科室应定期对输血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为输血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输血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支持性以及代偿性特点,在输血治疗过程中,输血前的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输血的目的就是让供血者输入之后的血液成分成活,保证每位受血患者得到有效保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保证顺利输血,就需要检验血液质量。
那么,输血检验流程中的质量控制有哪些呢?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①重视血液的问题:安全输液一定要从源头入手,如此才能够得到最准确、最安全的血浆标本,才不会出现医生给患者输错了血液等类似的医疗事故。
因此,每一位住院患者的手臂上都必须系上腕环(标明病人姓名和住院的号码),而这种腕环必须等到出院后才能够取下。
在收集血液标本后,要认真辨认受血者的身体,并与输液单以及患者的腕环资料互相核对。
如果患者的临床资料存在错误或者不完整的状况下,则不能给该开展输血的工作。
采集血液样本时原则上,应该是先在患者的床沿完成对血样品的采集,在采血后再由患者与采集员在单子上做出共同的签字证明,缺一不可,而且刚采集的血液标本必须由专业的医疗工作人员送入血库,而不能经手给非工作人员。
血库的工作人员也必须认真审查血浆样品资料,也可以透过电话方式予以查询核实,并审核完成了血浆采集者与患者所签单的标记,才能让血浆样品进场。
通常血清以及血液都作为输血前的检查环节之一,不过从实际的检查情况来说,血液的作用更佳。
与此同时,配血用的血液标本也最好是在三小时之内的,因此比较新的血液标本更能反映输血患者的当前的免疫学情况。
②坚持正反定型:传统的ABO血型诊断中也包含正反定型,了解现代医学的人都清楚机体中抗A和(或)抗B以特定的规则出现于机体的血清当中。
而反定型没有问题正是能够起到一种互相检验和质控的效果,而且也唯有反定型结论正确,才能非常精确的诊断和识别出ABO血型,如果说正反定型的结论错误,需要从如下一些方面查明问题:(1)实验研究的仪器可能存在不规范,早已损坏或是遭到了破坏;(2)在具体的操作中加错了仪器或是样品,致使诊断结论南辕北辙。
输血科质量管理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输血科质量管理管理方案、控制程序一、质量管理目标1.确保输血安全,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2.提高输血服务质量,满足临床需求。
3.持续改进输血科管理水平,提升科室综合素质。
二、质量管理组织架构1.成立输血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输血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设立输血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输血质量管理工作。
3.建立输血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输血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
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1.制定输血质量管理手册,明确输血质量管理的目标、原则、组织架构、工作程序等内容。
2.制定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输血操作规程、输血前核对流程、输血后跟踪管理等。
3.制定输血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输血科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等。
四、质量控制程序1.输血前核对程序:(1)医技人员需对患者血型进行鉴定,并确保患者血型与所需输血血型相符。
(2)在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3)医护人员应携带病历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2.输血过程中监控程序:(1)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3)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a)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b)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输血后跟踪程序:(1)对输血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后不良反应。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质控方案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质控方案一、背景和目的输血治疗是医院常见的临床操作之一,对于许多患者来说,输血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
然而,输血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感染传播和血液制品质量问题等。
为了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院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输血管理委员会,并制定相应的质控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建立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质控体系,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质量,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保护患者的权益,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二、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1. 组织结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检验科主任、输血科主任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
输血管理委员会设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
2. 管理体系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输血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输血管理委员会还负责对输血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输血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三、质量控制措施1. 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评估和管理输血管理委员会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指南,定期评估和更新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输血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准入制度,确保患者在输血治疗前经过适当的评估和审批。
2. 输血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制定输血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知情同意、输血前后的血液检测和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等。
医院应加强对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处理并报告相关情况。
3. 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加强对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包括对血液制品的采购、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血液制品管理制度,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安全。
4. 输血技术的培训和考核输血管理委员会应负责组织输血技术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具备正确的输血技术和知识。
医院应定期组织输血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输血技术水平。
输血科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输血科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管理制度I目的为了规范室内质控的管理,特制定此制度。
II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工作人员。
III制度一、质控品来源商品化质控(生产商或供应提供)。
二、质控品的技术规则定义(-)由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试剂盒应包括抗原阴性、阳性对照品和抗体阴性、阳性对照品,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质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二)自制质控品,必须经本实验室鉴定,获得明确的抗原或抗体特异性表达结果。
排除冷凝集、自身抗体、异常蛋白干扰等情况。
三、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生产商或供应商提供的试剂盒对照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于每次实验操作前进行检查,发现标本明显的颜色变化、溶血应放弃使用并更换新的质控品。
四、实施质控的频次常规试验应该在每天试验开始前进行,试验中途更换试剂批号后应重做质控试验,特殊试验应在每次试验前进行。
五、质控前准备常规检测前将质控品恢复到室温后使用,所用质控标本类型应与实验项目要求一致,检测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上岗资质,仪器设备及室内温度、环境均应符合要求。
六、质控品选择基本要求每次质控试验应至少选择1个阳性对照质控品,1个阴性对照质控品。
七、过程控制(-)ABO,Rh(D)血型鉴定。
1.一般选择两个质控标本;2.要求1个标本A型,1个标本B型;3.同时选择两个标本Rh(D)不同型,即一阴一阳。
(二)不规则抗体筛查。
1.IgG抗体组:1个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质控标本作为受者;选择两个与受者ABO同型的质控标本作为供者,要求两个供者标本中,一个含有可与受者不规则抗体反应的抗原,另一个不含有可与受者不规则抗体反应的抗原;三个质控标本直抗均为阴性。
2.IgM抗体组:选择3个已知血型分别为A、B、O质控标本,选A或B作为受者,其余两个为供者;3个质控标本直抗均为阴性。
八、试剂控制(-)抗A、抗B血清与反定A、B、。
细胞:1.可以采用互相验证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即同时对A、B、O细胞进行正定型;2.也可以采用过程控制使用的质控品,并遵照过程质控的要求进行操作。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范文血液是生命维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下面是一份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范本,供参考:一、概述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制定并有效实施的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和输血工作过程。
二、质量管理体系1. 质量管理目标:确保输血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2. 质量管理原则: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科学决策、全员参与。
3. 质量管理职责:(1)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流程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
(2)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监督评估质量管理工作。
(3)医护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和落实,做好各项质量控制工作。
三、质量管理制度1. 质量控制文件:制定和完善药品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记录管理制度等相应文件,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章可循。
2. 质量考核与改进:建立科室质量考核机制,对各项质量指标进行考核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流程。
3.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输血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和控制。
4. 培训与培养: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安全意识培训,确保技术和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5. 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汇报和处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6. 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相关资料的保存和使用。
四、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操作规范:(1)员工要佩戴工作服、帽子、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并要保持个人和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
(2)血液制品的采集、输注、贮存等工作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确保操作规范,防止污染。
(3)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血型鉴定、配血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物资管理:(1)建立血液制品和相关试剂的管理制度,确保质量和安全。
输血标本管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标本管理制度与流程一、管理制度1.1 为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2 输血标本管理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确保标本质量,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3 输血标本采集、处理、检测和储存等环节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负责,并遵循操作规程和规范。
1.4 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输血标本的接收、处理、储存和发放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1.5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输血标本质量控制体系,对输血标本采集、处理、检测和储存等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输血安全。
二、流程2.1 输血申请2.1.1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指征,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2.1.2 《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审核签字后,提交至输血科(血库)。
2.2 输血标本采集2.2.1 责任护士凭《临床输血申请单》和取血通知单,到输血科(血库)领取血样。
2.2.2 责任护士与输血科(血库)发血人员共同查对患者信息,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和诊断。
2.2.3 责任护士采集血样,确保采集过程中避免血液震动,以防红细胞破裂。
2.3 输血标本检测2.3.1 输血科(血库)对输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包括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2.3.2 输血科(血库)对输血标本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标本合格。
2.4 输血标本储存2.4.1 输血科(血库)负责输血标本的储存,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2.4.2 输血标本储存期间,应做好温度、湿度等环境的监控和记录。
2.5 输血标本发放2.5.1 输血科(血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发放符合要求的输血标本。
2.5.2 输血科(血库)发放输血标本时,应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查对,确保标本无误。
2.6 输血标本使用2.6.1 临床医护人员在输血前,应再次进行查对,确保输血标本无误。
2.6.2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质量控制制度
输血质量掌控制度1. 前言输血是一种紧要的医疗行为,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和效果,我们订立了本规定。
本制度的目标是规范输血操作流程,提高输血质量,防止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2. 定义2.1 输血:将合适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通过静脉注射输给病人,用于增补血容量、矫正贫血等医疗目的。
2.2 输血质量:指输血过程中血液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正确性等方面的质量。
3. 组织机构3.1 输血质量掌控委员会:由医院行政领导任命成员,负责订立输血质量掌控的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监督和评估工作。
3.2 输血科:负责医院内全部输血的管理和执行工作。
4.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4.1 医师责任:医师在确定输血的适应症、血液类型配对和输血计划时必需遵从相关规定和标准,并进行书面记录。
4.2 患者评估:患者在输血前必需经过全面评估,包含血型、体征、病史、过敏史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输血。
4.3 输血看法书:医师应编写输血看法书,认真说明输血的理由、血型、血量、血液成分等,并签署确认。
4.4血液预留和手记:依据患者的输血需求,输血科应做好血液的预留和手记工作,并确保血液的存储和保管符合相关规定。
5. 输血操作流程5.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5.1.1 输血科护士应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和输血相关的医嘱,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5.1.2 输血科护士应核对病人的血型和所需输血的血液成分,确保与患者的医嘱全都。
5.1.3 输血科护士应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如输血管、输血袋、注射器等。
5.2 输血操作过程: 5.2.1 输血科护士应先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输血的目的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
5.2.2 输血科护士应依照规定的消毒和无菌操作程序,准备输血所需的器材和药物。
5.2.3 输血科护士应依据医嘱和血液成分的特点,调整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并及时记录输血的情况。
5.2.4 输血科护士应对输血过程中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输血质量控制流程
输血前严格执行医嘱
认真查对医嘱 并到血库取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两名医务人员双人核对并签字 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各项内 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 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连接符合标准的输血 器,建立静脉通路,输 生理盐水 两名医务人员双人核对并签字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 历号、血型、等确认与培训报 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
做好护理记录,将血袋 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 天
到患者床旁核对
将血袋 内的成分轻轻 混匀后,挂血袋于输液 架上
已无菌技术将输血器于 血袋连接 调节输血速度:40-60滴/分 根据患者年龄及病情调节
观察15分钟 患者有无异常情况
连接输血不同血者的 血液
前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盐水 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
输血200-300ml 应在3-4小时内完成
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冲 洗输血器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3篇)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1.为确保输血安全有效,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2.接收血液标本时,必须认真核对标本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和临床诊断等。
检查血液标本是否有溶血、污染、血量不够等,不符合配血试验要求的标本拒收。
3.配血前必须对病人及献血者血型两次确认,必须作正反血型鉴定,无误后方可配血。
4.《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所填血型与标本管标示血型不符时,病人或家属对血型有异议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重抽标本,复查血型,还有疑问时,立即床旁复查血型,再有疑问时,立即请示科主任处理。
5.配血中发现主、次侧有一侧凝集,一律不得发血,立即报告科主任,作进一步检查。
6.领血人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发血前必须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血型、住院号,科别、床号、临床诊断等,以及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
7.如有群伤、需输血的病人太多,分轻重缓急配血,先配危重病人的血液,再配病情较轻病人的血液,并立即报告科主任请求援助。
8.输血科(血库)必须储备一定量的血液,保证应急用血。
9.认真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1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11.正确合理使用化学试剂(药品),有毒有害物品专人保管,防止事故发生。
12.正确处理医疗生物垃圾,防止交叉污染发生。
13.做好水、电、气防火防灾工作。
下班前必须关闭所有不用的仪器、空调等用电器,关好水、气管开关,并作好交接班记录。
14.定期检查通电线路,严防引发火灾,科室配备消防器材,强化消防意识,加强消防演练,人人警惕,消除隐患。
一旦发现火源应立即进行消防处理,并立即报告医院保卫处(科)和119。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2)是指为确保输血过程中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体系。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此管理制度中的要点:1. 输血科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订相关政策和程序,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标准。
输血科质量管理规范
1. 总则1.1 为了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目的、依据1.2 开展临床输血工作的医疗机构合用本规范。
合用范围1.3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输血科 (血库) 及输血相关医疗行为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用途1.4 医疗机构应加强输血科 (血库) 的建设和管理,规范输血科 (血库) 执业行为,保证输血科 (血库) 按照科学有效的原则开展临床输血工作。
对医院的总要求1.5 医疗机构应当保证输血科(血库)具备与其临床输血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场所、设施、设备等条件。
对医院的总要求2. 组织与人员2.1 医疗机构根据其临床输血业务需求设置输血科或者血库。
输血科设置分临床输血评价指导中心、 AA 级输血科、 A 级输血科。
血库设置分 BB 级血库、 B 级血库。
临床输血评价指导中心: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划,在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区域内AA 级输血科基础上设置。
完成本单位 AA 级输血科职能,并在区域内承担以下职责:(一) 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临床输血质量安全性和管理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承担其监督检查工作;(三)承担临床输血会诊与指导、疑难病历讨论及个案评估;(四)承担临床输血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与学术交流;(五)负责输血相关协作研究、新技术和新业务的推广;(六)负责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七)负责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管理任务。
?(八)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任务。
2.1.2 输血科是提供医疗用血服务的科室。
负责血液接收、贮存、发放、输血相关检测;参预输血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导临床输血;开展输血质量管理、临床治疗、教学工作。
年用血需求量较大的三级综合 医院、三级专科医院或者二级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
AA级输血科: 完成血液相关检测工作量年, 且能够开展输血相关的新业务、新技术及科研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流程
1制定目的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输血科日常开展的实验项目,包括血型、不规则抗体和交叉配血实验。
3主要内容
3.1室内质量控制
3.1.1.输血科建立和实施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室内质量控制流程。
3.1.2∙质控规则的选定:使用经过国家认证的室内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每次实验至少选择一个阴性、一个阳性对照质控品。
3.1.3.质控频次:试剂质控每月一次;实验质控每日一次。
3.1.4质控品技术规则定义:质控参照临床化学定量实验1.eVrey-JenningS质控图。
技术规则定义如下:
3.1.4∙11S(1-2S):一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t2S质控限,作为1.eVrey-JenningS质控图的警告限。
3.1.
4.22S(1-3S):一个质控测定值超过X+3S质控限,作为1.evrey-Jennings质控图的失控限。
3.1.
4.322S(2-2S)两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超过X+2S质控限
3.1.
4.4R4S(R-4S)同一批内高和低质控测定值之间的差值超过4S。
3.1.
4.5IOX(IO-X)十个连续的质控测定值落在平均数(X)的同一侧。
3.1.5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所有制品包括质控品、试剂均必须在有效期内,且无其他异常情况,否则结果无效。
3.1.6质控品监测数据的分析:血清质控采用定性及半定量标准,要求效价在规定范围内;机测质控必须与质控品规定结果一致。
3.1.7试验有效性判断:质控品监测数据超过允许范围,本次试验无效。
3.1.8失控处理:每次质控都要做好室内质量控制记录,失控时要积极查找原因,原因清楚后,对通次标本重新检测。
3.2室间质量控制
参加省输血质量控制中心和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室间质评工作。
3.3参加地区和全国EQA总结会议。
学习质控有关文献、掌握质控学术动态(质控项目、质控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