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对城市发展和历史的重要性。

2. 探索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 培养学生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4. 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定义和分类。

2.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文物与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3. 城市文物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 展示一些城市文物与文化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探究:3. 介绍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文物与文化的概念和范围。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文物或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并整理成报告或展示。

展示与分享:5.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城市文物或文化,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6. 学生互相提问和交流,扩展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保护与传承:7. 引导学生讨论城市文物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8. 小组活动:要求学生讨论并提出保护城市文物与文化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并向全班汇报。

总结与评价:9.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10.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研究报告和展示的质量,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参观本地的文物与文化景点,加深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实际体验和理解。

12. 分享学生参观的经历和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兴趣。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城市文物与文化的资料。

2. 图书馆或互联网上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3. 小组研究报告和展示的材料。

4. 本地文物与文化景点的参观安排。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研究报告和展示的质量。

2. 学生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保护与传承城市文物与文化的措施和建议的提出。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与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与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文物的概念和意义,认识文物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我国城市文物的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对城市文物的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文物的定义与分类2. 城市文物的价值与意义3. 我国城市文物的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4. 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5. 案例分析:我国著名城市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城市文物的概念、价值、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保护方法。

2. 教学难点:城市文物的价值判断、保护方法的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文物的概念、价值、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保护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著名城市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城市文物保护的意义和途径。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城市文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城市文物,了解城市文物的价值与意义。

2. 讲解:讲解城市文物的概念、价值、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保护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著名城市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案例。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城市文物保护的意义和途径。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城市文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城市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城市文物的概念、价值、保护政策与法律法规、保护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我国著名城市文物案例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文物保护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文物保护的专业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文物保护志愿者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 开展城市文物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和传播城市文物之美。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城市文物与文化》教材。

2. 辅助材料:城市文物的宣传册、案例分析资料。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 教案教学设计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 教案教学设计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城市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物古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城市文化与文物的理解。

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城市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增强学生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城市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讨论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 文物的认知和保护介绍文物的定义和分类。

讨论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3. 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物古迹分析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介绍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及其历史背景。

三、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城市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文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的看法。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关于不同城市文化特色和文物古迹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深入了解城市文化与文物之间的关系。

3. 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收集和处理关于城市文化与文物的信息。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估他们对城市文化与文物的理解程度。

2. 研究报告和演示文稿:关注学生在报告中对城市文化与文物的分析和论述,评估他们的理解深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提供关于城市文化与文物的基础知识。

2. 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不同城市文化特色和文物古迹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互联网资源:提供一些可靠的互联网资源,帮助学生收集关于城市文化与文物的信息。

4. 图书馆资源: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查找关于城市文化与文物的相关资料。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第一篇: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教学要求:1速读全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2体会本文叙议结合,描写细腻,议论精到,逻辑严密的特点。

教学重点:1议论文阅读技巧的提示点拨,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规律。

2本文叙议结合,逻辑严密的特点。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逻辑严密的特点教学过程:1导入:请学生来谈谈对于文物和文化的理解。

2速读全文,由学生来概述文章内容。

本文是作者访问法国时的一篇文化考察随笔。

作者以法国巴黎的城市建筑具有的文化内涵为考察对象,通过细致描写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及深埋在其班驳外表下的浓重的历史感,引出对保护城市文化这一命题的思考。

3.理清本文叙议结合,结构严密的特点。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以议论起笔,推出考察的对象:欧洲名城的历史感。

作者在开头引述了一种说法:“到美国去看新的,到欧洲去看老的”,“新”指的是现代文明,“老”指的是厚重的历史感,强调美国的现代文明与欧洲厚重的历史感的截然不同,然后表明自己对这种说法的认同,直接赞美欧洲名城的古老厚重,最后以“尤其”一词引出本文议论的对象——巴黎。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细致描写巴黎的历史感,并由此提出城市文物与文化的命题。

提到巴黎的文化,人们自然首先想到的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等顶级历史文化建筑。

第2自然段紧接上文,指出真正体现巴黎历史感的却是城中随处可见的“老街老屋”,进一步突出了写作对象。

第3、4自然段详细描写巴黎老街老屋的独特风貌及深埋在其斑驳外表下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者着笔于老化的墙壁、锈红的铁栏、磨圆的石块、凹陷的台阶、又窄又弯的街巷和形形色色的老店,借助丰富的联想,再现了巴黎古老迷人的风貌,折射出沉淀于其中的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指出这里的一切对于历史而言更有血有肉,更生动真实,是“活生生的历史”,由此再次提出城市文化与文物的命题。

第5、6、7自然段,是作者对文物与文化关系的思考。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一、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中的文物和文化,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对城市历史的兴趣,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思考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文化遗产。

四、教学内容:1. 城市文物的定义和分类2. 城市文化的特点和内涵3.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4. 我国城市文化的典型案例分析5. 学生所在地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特点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城市文物与文化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了解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城市文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物的价值。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提出具体建议。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城市文化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文物与文化特点。

2. 学生结合自身所在地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进行案例分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了解城市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为所在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保护贡献力量,提出具体建议。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物与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城市文物与文化。

五、课后作业:2. 结合所学内容,为所在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保护提出建议。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文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认识到城市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文物的定义与分类2. 城市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3. 城市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4. 城市文物与文化的保护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城市文物的基本概念、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及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城市文物的价值评估和保护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文物的基本概念、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城市文物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文物的价值。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城市文物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文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文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城市文物的基本概念、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城市文物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城市文物的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城市文物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创造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城市文物图片和案例资料:用于展示和分析城市文物的价值和文化意义。

2. 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相关文献:提供给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更多的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信息和案例。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城市文物,增强他们对城市文物的直观认识和保护意识。

2. 开展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护工作。

3. 邀请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与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与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文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文物在城市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城市文物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城市文物的分布情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文物的定义与分类2. 城市文物的特点与价值3. 城市文物的保护与传承4. 我国城市文物的典型案例介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城市文物的基本概念、特点、价值及保护传承。

2. 难点:城市文物的分类和我国城市文物的典型案例介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文物的基本概念、特点、价值及保护传承。

2. 案例分析法:介绍我国城市文物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文物景点,增强实践体验。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城市文物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城市文物与文化相关课件,展示图片和案例。

2. 实地考察:联系当地文物景点,安排参观时间。

3. 资料:收集有关城市文物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文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城市文物的基本概念、特点、价值及保护传承。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城市文物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文物景点,增强实践体验。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城市文物的保护与传承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阅读收集的资料,了解我国城市文物的分布情况。

3. 思考城市文物保护与传承的方法,提出建议。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城市文物的基本概念、特点、价值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我国城市文物典型案例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参观文物景点后的心得体会质量。

4. 学生对城市文物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可行性。

九、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讲座,深入讲解城市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2. 组织学生参加城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活动。

3. 开展城市文物摄影比赛,展示学生对文物的感悟。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中的文物,知道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文物,尊重历史,珍视文化的态度。

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中的文化现象,提高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文物的定义与特点2. 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3. 城市中的文物4. 文物的保护与传承5. 城市文化的概念与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物的定义、特点、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城市中的文物和城市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城市文物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城市中的文化现象,提高学生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相关内容。

2. 课件:制作课件,配合讲解。

3. 案例素材:收集城市文物案例,用于分析。

4. 讨论话题:准备与城市文化相关的话题,用于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物的定义与特点,引发学生对文物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学生了解文物的重要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城市中的文物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4.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城市中的文化现象,分享自己的观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城市文物的资料,加深对城市文物的了解。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文物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文物的实际感受。

2.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我为保护文物献一策”征文活动,提高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

3. 邀请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城市文物与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第一章:城市与文物1.1 教学目标:了解城市的定义与特点理解文物的概念与价值1.2 教学内容: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与文物的关系文物的种类与特点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的定义与特点,可以通过举例或讨论的方式进行。

2. 介绍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可以通过图片、地图或视频等资料进行展示。

3. 讲解文物的概念与价值,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城市的文化遗产2.1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掌握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方法2.2 教学内容:文化遗产的概念与价值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传承2.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概念与价值,可以通过举例或讨论的方式进行。

2. 介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方法,可以通过图片、地图或视频等资料进行展示。

3. 探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传承,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

第三章:城市的博物馆与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博物馆的定义与功能掌握艺术在城市中的作用与表现形式3.2 教学内容:博物馆的定义与功能艺术的城市表现形式博物馆的参观与欣赏3.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博物馆的定义与功能,可以通过举例或讨论的方式进行。

2. 介绍艺术在城市中的作用与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图片、地图或视频等资料进行展示。

3. 讲解博物馆的参观与欣赏技巧,可以通过模拟参观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第四章:城市的文化节日与活动4.1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节日的意义与影响掌握城市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方法4.2 教学内容:文化节日的概念与意义城市文化活动的类型与组织文化活动的管理与推广4.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节日的意义与影响,可以通过举例或讨论的方式进行。

2. 介绍城市文化活动的类型与组织,可以通过图片、地图或视频等资料进行展示。

3. 讲解文化活动的管理与推广方法,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 教案教学设计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 教案教学设计

城市的文化与文物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的文化与文物,通过学习城市的历史、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1.2 教学目标了解城市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文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1.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小组合作与汇报1.4 教学内容城市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文物的分类与价值城市文化与文物的关系第二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2.1 课程背景了解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和文化特点,从而提高我们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2.2 教学目标了解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城市文化的主要特点认识城市历史与文化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小组合作与汇报2.4 教学内容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城市文化的主要特点城市历史与文化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城市的建筑与艺术3.1 课程背景城市的建筑与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城市的建筑与艺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文化特点和艺术风格,提高我们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3.2 教学目标了解城市的主要建筑风格及其特点掌握城市的主要艺术形式及其特点认识城市建筑与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小组合作与汇报3.4 教学内容城市的主要建筑风格及其特点城市的主要艺术形式及其特点城市建筑与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影响第四章:城市的文物与保护4.1 课程背景了解城市的文物及其保护措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我们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4.2 教学目标了解文物的分类及其特点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认识城市文物对城市文化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小组合作与汇报4.4 教学内容文物的分类及其特点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城市文物对城市文化的重要性第五章: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5.1 课程背景了解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和文化特点,从而提高我们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完整版《城市文物与文化》教案正

完整版《城市文物与文化》教案正

章节名称:《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授课内容与学时分配:《城市的文物与文化》2课时授课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弄清文物和文化两个看法的内涵。

认识漫笔文体篇幅短小,形式灵巧自由,可抒情、可叙事、可描述、可讨论的特色。

能力目标:掌握速读的方法,迅速掌握文意,理清思路。

授课重点: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1.创立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整体阅读,掌握文章主题。

3.精读段落,挖掘作品主旨。

4.比较阅读,感悟写作妄图。

5.合作实践,亲近现实生活。

难点:明确在城市建设中,既要保护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又要在扩大、创新途中,使城市旧貌换新颜。

授课过程(授课环节设计与方法):一、导入二、作者介绍三、课文解析四、小结授课手段:解说法,讨论法。

学习实践:观察当地的古建筑情况,写一份检查报告,向相关部门提出合适的保护措施。

银川能源学院教案NO.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授课设计解题:本文是一篇文化观察漫笔。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程度的标志。

在城市建筑中也积淀着城市过去的历史文化特色。

城市在不断扩大、创新、前进,如何保护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就成为城市建设中人们向来面对的一个难题。

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目前经济又处在高速发展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

搜寻解决问题的梦想也更加迫切。

作者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虑,来察见解国城市建设的成功之处的。

文章主题突出,目的明确,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结构解析:全文可分四大部分,请简要解析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参照:第一部分(第 1自然段)以讨论开头,推出观察的对象:欧洲名城的历史感。

解析:第一部分由世界突出欧洲,由欧洲突出巴黎,像摄影的推镜头,从大到小,从分别到集中。

这使目标突出,话题醒目。

作者一开篇引一种说法,重申美国的现代化文明与欧洲厚重的历史感的强烈不同样,再表示自己对此的认同。

直接赞美欧洲历史名城的悠久古老,最后以“特别”一词进一步突出本文的讨论对象。

讨论开头要引人重视,经常需有奇思妙语,立论非凡,这篇文章做到了这一点。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中的文物和文化资源,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对城市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中的文物保护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文物的定义与分类2. 城市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3. 我国城市文物保护的政策与法规4. 城市文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5. 青少年如何参与城市文物保护工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城市文物的分类、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文物保护的政策与法规。

难点:城市文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青少年如何参与城市文物保护工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文物与文化相关概念、案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城市文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青少年参与文物保护的途径。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城市文物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城市文物与文化》相关内容。

2. 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图文并茂。

3. 视频资料:收集城市文物保护的相关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4. 讨论素材:准备关于城市文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的讨论素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文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中的文物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城市文物的定义、分类、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以及文物保护的政策与法规。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城市文物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城市文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以及青少年如何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5.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2能力目标:弄清文物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

3情感目标:激发对城市文化的保护意识,培养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整体阅读,把握文章主题,领悟巴黎深厚的历史感,理解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辨析文物和文化的差别,正确对待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

教学方法:导读分析法学法指导:自主阅读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住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吗?(XXX)这次的老城改造你们家分了几套房子?为即将住上楼房高兴吧?可是人家巴黎人不愿住现代化的大房子,宁肯住在低矮破旧的老房子里,这是为什么呢?XXX先生的《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一文给了我们答案。

板书课题XXX.介绍作者XXX要知其人,我们先来了解一下XXX的概况。

出示课件—作者简介)XXX.明白研究目标XXX先生被称为“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和抢救者”,在这篇文化随笔中,作者就城市建设和文化保护的矛盾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绪一)本文的课题是城市的文物和文明,中央词是文物和文明。

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5——8自然段,思考:投影1.什么是城市的文物?什么是城市的文化?2.作者是更看重城市的文物呢还是城市的文化?学生读课文后,提问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片,让他们分辨哪是属于文明范畴。

2.分析第二个问题,作者更看重的是文化,为什么呢?文化是整个城市文化生活的载体,也是城市真正的独特性之所在。

文物之间可以划分品级,文化之间却是完全平等的。

各个民族、地域、城市的文化都是自己一方水土独自的创造,都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己贡献。

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征,乃至一种精神。

从整体文化上说,也就失去了其中一个独特的文化个性。

归纳后投影表现二)作者为了城市文明的重要性,以巴黎为例,写城市的文明保护。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理清文章的思绪。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第27课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学目标】1、速读全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2、了解随笔文体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自由,可抒情、可叙事、可描写、可评论的特点。

体会本文叙议结合,描写细腻,议论精到,逻辑严密的特点。

3、形成对城市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对民居文化价值的认同。

【教学重点】1.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对巴黎城市文化的态度。

2.加深对城市文化保护的认识,培养热爱城市文化的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课时安排】三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有一天来到别的城市,认识到很多五湖四海的朋友时,你怎么介绍我们的家乡临沂呢?请思考临沂的特色是什么?(提示:历史名人、旅游景点、美食),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同学们讨论后,基本能回答出煎饼、沂蒙六姐妹和书圣王羲之,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他们形成“红色文化”和“书法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专属自己的名牌和特色,这是一种珍贵的城市文化,今天我们就伴随作者冯骥才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城市的文物与文化》。

二、介绍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冯骥才:“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对194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宣传工作。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

被称为‘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和抢救者’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城市的文物和文化》这篇文化随笔中,对如何把握城市建设和历史文物保护两者的关系表达了独特的见解。

今天我们就跟随冯骥才的足迹行走在城市文化的风景线上,欣赏异国城市文化,也从中去感受去思考如何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

随笔:散文的一种,指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篇幅一般较为短小。

我国宋代以来,凡是杂记见闻,也是随笔的名称。

“五四”运动以来,这种文体十分流行。

随笔的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为特色。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与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与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2. 掌握城市文物与文化的概念。

教学内容:1. 介绍城市文物与文化的概念。

2. 解释城市文物与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课程,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2. 讲解城市文物与文化的概念,并解释其重要性。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所在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景点,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历史。

第二章:城市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2. 掌握城市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的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城市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2. 讲解城市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的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城市文物的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成功地进行城市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案例。

3. 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与管理城市文物。

作业:1. 学生回家后,研究一个城市文物保护与管理案例,并简要介绍其成功之处。

第三章: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掌握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讲解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成功地进行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

3. 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传承与创新城市文化。

作业:1. 学生回家后,研究一个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案例,并简要介绍其成功之处。

第四章:城市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2. 掌握如何通过城市文化发展旅游业。

教学内容:1. 介绍城市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2. 讲解如何通过城市文化发展旅游业。

教学活动:1. 讲解城市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2. 展示一些成功地将城市文化与旅游业结合的案例。

3. 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通过城市文化发展旅游业。

作业:1. 学生回家后,研究一个城市文化与旅游业结合的案例,并简要介绍其成功之处。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教案一:探索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概念。

2. 掌握一些城市文物与文化的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介绍。

3. 培养学生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城市文物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一些著名的城市文物与文化。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城市文物与文化。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介绍城市文物与文化的材料。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或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猜测与该城市相关的文物或文化。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的文物与文化?为什么文物与文化对一个城市很重要?Step 2:知识梳理与学习1. 介绍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列举一些著名的城市文物与文化,并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3. 学生集体讨论,补充其他了解的城市文物与文化。

Step 3:小组探索与分享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城市文物或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2. 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3. 小组间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学习。

Step 4:扩展思考1.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文物与文化如何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如何保护城市的文物与文化遗产?2. 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Step 5:巩固与评价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所在城市的文物与文化的作文。

2. 讲评作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建议。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一些著名文物或文化场所。

2. 邀请相关专家或爱好者来进行讲座或分享,增加学生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培养,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课题《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学目的1、通过搜寻文本信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辨析“文物”与“文化”的差别2、通过挖掘文章主旨,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了解如何正确对待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3、加深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文物”与“文化”的辨析难点:理解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方式多媒体投影、讲授、讨论作业思考与讨论本课小结第 1 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在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2.35亿元人民币成交,但是我们现代烧制的青花瓷价格却很便宜。

为什么同一种瓷器,价格相差如此悬殊呢?(幻灯展示)它们一个是珍贵文物,另一个只是普通的瓷器。

现代的瓷器里体现的是高超技术,文物里面则沉淀着几百年的文化。

那究竟什么是文物和文化,两者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冯骥才的《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来解决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第一课时一、作者介绍冯骥才——“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和抢救者”冯骥才(1942~)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浙江宁波人,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初为画家,专事摹古,“文革”后为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视角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百味。

他的《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获全国文学奖。

其小说多以清末民间传说为题材,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上,完成从文艺家向这样的“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被称为“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和保护者”。

对冯骥才触动最大的是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他发现很多城市都破坏掉了自己以往的文化特色而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文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认识到城市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特色。

3. 培养学生对城市文物与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城市文物的定义与分类2. 城市文物的价值与保护3. 城市文化的内涵与特点4. 我国城市文化的代表性案例5. 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实际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城市文物的基本概念、价值、保护方法。

2. 难点:城市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城市文物与文化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城市文化的代表性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相关城市文物与文化案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1. 授课时间:第一周2. 授课内容:a. 城市文物的定义与分类b. 城市文物的价值与保护3. 教学活动:a. 讲解城市文物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文物的价值b. 分析城市文物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物及其特点c. 讨论城市文物的保护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文物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城市文物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形成。

七、授课内容1. 授课时间:第二周2. 授课内容:a. 城市文化的内涵与特点b. 我国城市文化的代表性案例3. 教学活动:a. 讲解城市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城市文化的重要性b. 分析我国城市文化的代表性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c.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和感受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八、授课内容1. 授课时间:第三周2. 授课内容:a. 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实际意义b. 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方法与策略3. 教学活动:a. 讲解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实际意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b. 分析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工作的具体做法c.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文物保护工作者,提出保护方案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城市文物与文化保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物的概念和价值,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 通过对城市文物和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物的概念与价值2. 城市文化的内涵与特点3. 我国著名城市文物与文化介绍4. 城市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意义5. 学生实践活动:参观当地文物古迹,了解城市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物的概念与价值,城市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我国著名城市文物与文化介绍。

2. 教学难点:文物的价值评估,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物的概念、价值,城市文化的内涵、特点及我国著名城市文物与文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物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文物古迹,感受城市文化氛围。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文物和城市文化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文物的概念与价值:讲解文物的定义、分类和价值,让学生了解文物的重要性和保护必要性。

3. 讲解城市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讲解城市文化的定义、内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4. 介绍我国著名城市文物与文化:介绍北京、西安、洛阳、南京等城市的著名文物和文化,让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5. 讨论城市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意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和研究本地区的文物与文化,为实地考察做准备。

7.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文物古迹,了解城市文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9. 课堂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考察报告,让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文物的概念、类型和特点;2.知晓城市文化的内涵、影响及保护方式;3.培养学生对城市文物和文化的认知和关注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安排1. 城市文物的概念、类型及特点•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了解城市文物的概念和种类,如建筑、古迹、遗址、文物、石刻、陵墓、祠堂等;•分组讨论城市文物的特点,如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意义等,并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文献资料,并向全班做介绍。

2. 城市文化的内涵、影响及保护方式•观看城市文物保护专家讲座,了解城市文物保护的内在意义、过程和方法;•分组讨论城市文物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如文化遗产旅游、文化传承、城市建设等;•学习城市文物保护的方式和方法,了解国家有关文物保护政策和文物保护法规,并分析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3. 学生小组策划城市文物调查活动•学生分组组织文物调查活动,了解本市有关文物的情况,并向老师报告调查成果;•学生小组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并向全班同学进行介绍,分享调查成果及感受。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城市文物及文化的展示和介绍;•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整理文献资料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城市文物的概念和类型;•专家讲座法,通过城市文物保护专家的讲座,让学生了解城市文物保护的方式和项目;•调查报告法,通过组织城市文物调查活动,并向全班进行汇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城市文物的情况。

四、教学评估•组织学生进行文物保护实践活动,如文物照顾、文物修缮等;•学生撰写文物保护报告,对文物保护活动进行和反思;•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积极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城市文物保护活动。

五、拓展延伸•带领学生进行城市文化探索活动,在城市中寻找有特色的文化现象,并进行讨论和;•组织学生观看城市文化旅游宣传片,深入了解当地城市文化的特色和旅游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作者强调“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自
己的个性特征,乃至一种精神”,进一步强调了城市文化保护的意义。
分析三部分(9~11段):欣赏巴黎——回顾巴黎
精读课文
思考回答问题
阅读技巧点拨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规律。
枣庄职业学院教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用具
计算机投影仪
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资源教学内容共页附后(源自5*2分钟)编写日期:年月日
任课教师签名:
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主任签名:
枣庄职业学院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方
法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
活动
教学意图
(含教书育人目标)
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设置情境
资料品读
一、导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程度的标志。在城市建筑中也积淀着城市以往的历史文化特色。城市在不断扩大、创新、前进,如何保护原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就成为城市建设中人们始终面临的一个难题。中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目前经济又处在高速发展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作者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来观察法国城市建设的成功之处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冯骥才,走进他的《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走在巴黎城市文化的风景线上,欣赏异国城市文化,也从中去感受去思考如何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
枣庄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语文2012至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周)学期授课序号: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基本课程
情境六审视文明的进程任务二27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冯骥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速读全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2、弄清文物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
3、体会本文叙议结合,描写细腻,议论精到,逻辑严密的特点。
二、走近作家
冯骥才(1942~)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浙江宁波人,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初为画家,专事摹古,“文革”后为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视角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百味。代表作有:
解题
整体感知
点拨
点拨
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三、略读课文,把握重点
1、略读的方法与要求(教师介绍,屏幕投放)。
2、略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区分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这两个概念的?
【明确】文物——文物多指名胜古迹。它们多是历史与宗教遗产中的精华,显示着一个城市文化创造的极致。
文化——文化的内容却广泛得多,更多地表现在大片大片的民居中。它是城市整个生活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真正的独特性之所在。
【明确】是在城中随处可见的“老街老屋”,进一步突出了写作对象。
问题:在第3、4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出老街老屋的历史感(独特风貌及深埋在其斑驳外表下的历史文化价值)呢?
【明确】第3段中:墙壁老化、铁栏锈红、石块磨圆、台阶凹陷、又窄又弯的街巷和形形色色的老店。第4段中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再现了巴黎古老迷人的风貌,再现了有血有肉,生动真实,“活生生的历史”,折射出沉淀于其中的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
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
感受
了解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积累文学常识。
枣庄职业学院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方
法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
活动
教学意图
(含教书育人目标)
4、激发学生对城市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对民居文化价值的认同。
能力目标
议论文阅读技巧的提示点拨,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规律。
素质目标
激发学生对城市文化的保护意识和对民居文化价值的认同。
教学的重
点与难点
1、议论文阅读技巧的提示点拨,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规律。
2、本文叙议结合,逻辑严密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讨论探究法、点拨法。
小结:城市的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城市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四、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城市的精神重于它的使用(观点、论点)——用巴黎为例证(论据)来进行论证。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围绕巴黎做文章):
第一部分(1)推出巴黎。
一词引出本文议论的对象——巴黎。
分析二部分(第2~8段):走进巴黎——细致描写巴黎的历史感。
问题: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会提到那些顶级历史文化建筑?
【明确】提到巴黎的文化,人们自然首先想到的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巴黎圣母院等顶级历史文化建筑。但它们并不代表巴黎真正的历史感。
问:真正体现巴黎历史感的是什么?
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作)、《神灯》;
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斗寒图》;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正义的感召》等。
散文集《雾里看伦敦》和《冯骥才选集》。
他的《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获全国文学奖。其小说多以清末民间传说为题材,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的是厚重的历史感,强调美国的现代文明与欧洲厚重的历史感的截然不同,然后表明自己对这种说法的认同,直接赞美欧洲名城的古老厚重,最后以“尤其”
略读课文
细读课文
弄清文物和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
理清作者思路
枣庄职业学院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方
法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
活动
教学意图
(含教书育人目标)
具体分析
读书指导
讨论探究
第二部分(第2-8段)走进巴黎。
第三部分(9-11段)欣赏巴黎。
第四部分(第12-17段)思考巴黎。
五、精读课文,分析文章
分析第一部分(1):推出巴黎——以议论起笔,推出考察的对象。
问题: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法?
【明确】比较的方法。
作者在开头引述了一种说法:“到美国去看新的,
到欧洲去看老的”,“新”指的是现代文明,“老”指
走在巴黎的老街老巷中,仿佛在温习一个个久远的历史故事。这里有毕加索、莫泊桑、灯的传说,这里每条街道都足以把你从这个世纪带回到从前,表现出浓浓的历史感。
问题:第5、6、7、8段中,是作者对文物与文化关系是怎样思考的。
【明确】文物是文化的一小部分,它表现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居中,就好比北京的城市文化特征不在故宫,而在胡同和四合院。但对这种文化的保护起来更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