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doc
大学关于修订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学关于修订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相关领域独立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数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2.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基础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涵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动态。
4.实践课程:实习、实践项目、案例分析等,占总学分的一定比例。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
我思考着如何安排实践教学,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
1.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实习,深入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导师制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我想起了过去与学生一起度过的日子,决定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度。
1.导师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导师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导师。
2.导师职责:导师要关心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导师评价:建立导师评价机制,确保导师质量。
五、学术交流学术交流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思考着如何加强学术交流。
1.学术讲座: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
2.学术论坛:举办学术论坛,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3.学术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提高综合素质。
六、质量保障为确保培养质量,我们需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1.学术评价:建立学术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价。
2.教学评价: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3.毕业审核:严格毕业审核,确保毕业生达到培养要求。
写着写着,天色已渐暗。
我看着电脑屏幕上满满的文字,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关于修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补充通知【模板】
关于修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补充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对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提交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核,对其中的格式及内容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修改,5月18日组织了专家评审会并将评审结果向校领导进行了汇报,现将评审会专家评审意见汇总和外请专家培养方案论证表的文字整理汇总返回给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求严格按照《**大学关于全面修订2009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要求归纳如下: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一致。
培养方案中应简明扼要地对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加以说明,突出学科专业的特色,“共性”之处可以不写或少写。
2.研究方向一级学科下各专业的研究方向应通盘考虑,避免重叠设置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应对研究方向简单介绍。
部分学科设置的研究方向较多,应按要求的3-5个研究方向进行整合。
研究方向的设置应与学科发展蓝图中的设置一致。
3.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应严格按照《指导意见》来设置,严格控制各类课程门数和学分。
各学科类别所要求的课程学分如下:原来设置过多的课程必须进行取舍或整合,避免重复设课,课程名称应科学规范,突出专业特色。
专业基础课要适于学校特色、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与学科建设相吻合。
对于选修课,研究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任意选修。
因此,在选修课一栏中,除按照规定从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择跨一级学科的学科基础课程一门和跨二级学科的专业主干课程一门外,一般只列本学科专业开设或重点要求选修的课程(3-4门),不必罗列很多课程;部分培养方案中选修课设置门数不够的学科,请按要求设课,给学生选课的空间。
4.开课学期根据专家的意见,将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调整为1-3学期,周学时控制在17学时之内,第3学期可安排1门跨一级学科的学科基础课程选修课和2门本二级学科专业选修课程,请各院系组织各学科专业重新合理安排课程开设学期。
5.任课教师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资格有严格的规定,应按此规定执行,同一位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在一个培养方案中任课的门数不得超过2门,且每学期任课不得超过2门。
有关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活动计划及教学活动活动大纲的通知
广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注:1、课程类别指公共课、专业课。
2、适用对象指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在职专业型硕士、博士等。
3、课程内容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编制者一般为该课程主讲教师。
广州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大纲
注:1、适用对象指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博士等。
2、实践教学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东北大学关于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
东北大学关于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各学院(部):为适应研究生学制调整,满足研究生人才培养需要,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决定修(制)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各类别(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工作原则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应相应遵循《东北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见附件1)、《东北大学关于修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见附件2)、《东北大学关于制订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见附件3)以及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还须符合相应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政策要求),坚持科学论证、系统设计、整体优化,形成具有前瞻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水平培养方案。
二、工作安排(一)各学院(部)要高度重视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调研论证、统筹协调和严格审核,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领域)负责团队和相关研究生导师、授课教师的作用,保证培养方案质量。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过程中要吸取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意见。
(二)本次修(制)订的培养方案范围包括2011年以来已招生的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其它符合条件的拟招生学科应同时制定培养方案。
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原则上按照一级学科修(制)订;除工程专业学位按照工程领域修(制)订培养方案外,其它专业学位类别原则上按专业学位类别修(制)订培养方案。
(三)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负责单位和去年合格评估的负责单位一致,没有参加合格评估的按学科处确定的学科牵头单位负责。
工程博士的培养方案涉及三个领域,分别组织编写,电子与信息领域由信息学院牵头(计算机学院、机器人学院、软件学院参加);能源与环保领域由冶金学院牵头,组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编写;先进制造领域由材料学院牵头(机械学院、RAL、EPM参加)。
国家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
国家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效益,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对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为指导各单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修订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1、正确把握《专业目录》的内涵,本着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2、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为依据,反映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体现本单位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3、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
4、认真总结本单位的研究生培养经验,积极吸取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研究成果,大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
5、要努力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方案应为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留有足够的回旋空间,使研究生的培养在满足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可对课程选择、科研实践及学位论文选题等进行不同的安排。
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按照国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规定制订。
二、订培养方案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1、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的关系培养方案原则上应按照《专业目录》的二级学科制订,不设二级学科的一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制订;设二级学科但已获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可以按二级学科制订,也可以在一级学科范围内统筹考虑,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
2、原学科专业与相应新学科专业的关系对专业目录修订出现的多个原学科专业调整归并为一个新学科专业的情况,培养方案应按新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修订。
福建中医药大学办公室关于印发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通知
一、基本原则
(一)以国家要求为准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2006-2020)》、《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2011)》为依据,充分体现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
(六)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硕士生阶段的课程要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博士生阶段的课程要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
面向硕士生阶段的课程内容要与本科生阶段的课程内容拉开档次,面向博士生阶段的课程内容要与硕士生阶段的课程内容拉开档次
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程包括指定选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
1.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课程的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博士生:
①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学时,2学分
②外语:博士英(日)语:108学时,3学分
(三)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数量不宜过多,每个研究方向应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范围,尽可能围绕学科建设规划确定研究方向,并能体现我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
应包括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特色和研究意义等四个方面
(四)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专业课的设置应根据各学科专业、各层次、各类型的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注意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和整体功能
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doc
吉林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为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我校将全面开展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修订工作。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围绕我校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导向,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最新成果和经验,分类指导、规范管理、体现特色,更新研究生培养理念,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修订原则(一)方案内容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在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中发挥应有作用。
(二)在修订方案时,应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模式。
(三)各学科原则上按一级学科制定方案。
对于部分研究领域较宽的一级学科,也可按二级学科修订方案,但应体现本一级学科的总体要求。
(四)方案须明确规定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必修和选修的课程(或环节)及学分数,明确提出论文选题要求、中期检查方式和学位论文应达到的标准等。
(五)方案应将我校目前已经实施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中的各项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果融入其中。
三、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科学实践与学位论文、其它学习项目安排。
(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是:1、博士研究生:(1)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2、硕士研究生:(1)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关于调整和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海南大学1.doc
关于调整和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海南大学1081406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介绍桥梁与隧道工程是土木学一级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是一门以公路工程、铁道工程中以各种桥梁和隧道为主,集工程材料、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隧仿真设计、桥隧工程健康监测及桥隧施工于一体的多学科、宽口径的专业。
本学科拥有一支从事科研、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授5 人、副教授12 人、讲师6人。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在读博士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1人。
本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
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物上共发表研究论文15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 收录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6 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
目前有多项科研项目正在进行。
本学科目前设有3个研究方向:1、桥梁结构数值模拟;2、桥梁结构监测与加固技术;3、隧道及地下工程。
二、培养目标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1、要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2、掌握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3、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4、身心健康,吃苦耐劳,以“八荣”为荣,以“八耻”为耻。
三、研究方向桥梁与隧道工程下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1)桥梁结构数值模拟;(2)桥梁结构监测与加固技术;(3)隧道及地下工程。
桥梁结构数值模拟是以桥梁结构理论为基础,结合数值计算方法,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研究和工程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
桥梁运营管理必须采用高科技手段加强桥梁运营管理,随时对桥梁运营状况进行评价,确保桥梁运营安全。
关于组织修订和编写2009版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模板】
关于组织修订和编写2009版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各学院、教学部: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导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教材、讲义和教师组织教学过程及学校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2009年,学校制定了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为保证培养方案的稳定执行,进一步完善教学文件和规范教学内容,请各学院(教学部)根据新版培养方案组织教师修订或编写课程教学大纲。
为做好本项工作,特提出以下要求:1、以2009版培养培养方案为依据,每一门课程(包括所有必修课和选修课,毕业论文除外)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一定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有些课程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系,请相关系的系主任加强交流,指定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执笔。
同一课程的不同教学要求(如不同学分、不同课时数、不同授课对象等)可在一个教学大纲中体现,并以标注形式说明不同的教学要求。
2、双语教学课程,应编写独立的双语教学大纲。
双语教学大纲应注明何种双语,如“英汉双语”。
大纲主要内容用外文进行编写或全部用外文编写。
双语教学课程要求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外语课除外)。
3、实验(或实训)教学课程,应编写教学大纲。
实验(或实训)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大纲一样是实施教学计划、规范实验(或实训)教学、保证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重要教学文件,应与课程教学大纲同步进行编写。
(1)独立开设的实验(或实训)课编写独立的实验(或实训)课程教学大纲;(2)与理论课配置开设的实验课,其实验(或实训)部分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大纲的组成部分,应与理论教学大纲紧密衔接。
4、课程教学大纲必须符合大纲的编写要求(样式见附件)。
各系各专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指定专人负责编写或修订教学大纲;学院(教学部)教学主管领导全面负责本部门所承担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组织、审查工作。
5、请各学院(教学部)在第十教学周(5月8日)前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并将以下材料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研究科:(1)所有课程教学大纲的电子文档;(2)课程教学大纲清单的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清单中的课程顺序应与培养方案所列课程一致,书面清单须教学主管领导签字、学院盖章)。
关于修订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模板】
教务处[2018]71号关于修订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各系部: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已于近期正式定稿,由于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对部分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结合2016版课程大纲修订实际情况,教务处对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模板进行了略微调整。
为做好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基本要求本次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依据是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
(一)各系部成立课程大纲编写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各类课程教学大纲的撰写(修订)与审订工作。
(二)凡列入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都必须制订相对应的课程教学大纲。
(三)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须根据自身学科和专业特点,制订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大纲。
(四)全校所有课程(含全校性通识课、选修课、跨系部开设的课程)均由课程开设单位负责修(制)订。
(五)大纲的编写(修订)要求文字严谨、语义明确、名词术语规范,并按统一的格式编写。
(六)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应与附件提供的模板格式相统一。
本次提供的大纲格式与原来的格式相比,有一定变化,请大家仔细核对后进行修订。
(七)大纲审核程序二、填写注意事项(调整部分已黑体加粗,需特别注意)(一)此次大纲修订,编写依据统一为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时间统一为2018年9月,此信息已在新版大纲模板中固定,请老师不要随意改动。
(二)课程基本信息中总学时须与第四部分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格中的学时信息相一致。
(三)实践教学大纲中,课程基本信息学时一栏总学时数与总周数选填其一,并只保留一个;如填写总学时数,则要填写周学时数,并删除总周数一栏;如填写总周数,请删除总学时数与周学时数。
(四)附件3理论课教学大纲中,第一部分“课程教学目标”,一般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层面进行描述。
(五)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要求”,需体现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的要求,尤其要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于修订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doc
教务处[2018]71号关于修订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各系部: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已于近期正式定稿,由于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对部分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结合2016版课程大纲修订实际情况,教务处对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模板进行了略微调整。
为做好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基本要求本次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依据是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
(一)各系部成立课程大纲编写小组,具体负责本部门各类课程教学大纲的撰写(修订)与审订工作。
(二)凡列入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都必须制订相对应的课程教学大纲。
(三)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须根据自身学科和专业特点,制订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大纲。
(四)全校所有课程(含全校性通识课、选修课、跨系部开设的课程)均由课程开设单位负责修(制)订。
(五)大纲的编写(修订)要求文字严谨、语义明确、名词术语规范,并按统一的格式编写。
(六)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应与附件提供的模板格式相统一。
本次提供的大纲格式与原来的格式相比,有一定变化,请大家仔细核对后进行修订。
(七)大纲审核程序二、填写注意事项(调整部分已黑体加粗,需特别注意) (一)此次大纲修订,编写依据统一为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时间统一为2018年9月,此信息已在新版大纲模板中固定,请老师不要随意改动。
(二)课程基本信息中总学时须与第四部分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格中的学时信息相一致。
(三)实践教学大纲中,课程基本信息学时一栏总学时数与总周数选填其一,并只保留一个;如填写总学时数,则要填写周学时数,并删除总周数一栏;如填写总周数,请删除总学时数与周学时数。
(四)附件3理论课教学大纲中,第一部分“课程教学目标”,一般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层面进行描述。
(五)第二部分“课程教学要求”,需体现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的要求,尤其要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
附件3:北京林业大学关于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根据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林业及生态建设对高层次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按照教育部有关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机制改革的要求,科学地设计和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我校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竞争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与要求1.培养层次及目标我校研究生培养目前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相对独立的培养层次。
博士研究生:主要培养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学术人才,兼顾高层次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岗位的需要。
要求博士研究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组织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层次生产、管理工作的能力。
博士生培养工作应以学术训练为重点,核心在于知识创新和通过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
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适应学术研究、生产、管理和教育等不同岗位的需要。
硕士生培养工作应强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学术型、应用型或复合型),并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培养方案。
2.修订范围及口径本次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的范围包括我校所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并且已经招生的学科、专业。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以公共要求为主,以一级学科为口径制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以二级学科为口径制订。
无论按什么口径制订培养方案,都要加强一级学科意识。
3.修订内容培养方案是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应包括学科简介、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提出的除公共要求之外的其他内容(如对“三助”实施、学术活动及发表学术论文等的要求)、学位类型等。
教研室教学大纲修订通知
教研室教学大纲修订通知尊敬的教师们:大家好!首先,我想借此通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教研室最新修订的教学大纲。
这个教学大纲是经过我们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反复讨论,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而成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大纲的修订,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对教学大纲的修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更新。
我们充分考虑了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大纲中,我们增加了一些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内容,如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我们对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和拓展。
我们将知识点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划分,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们鼓励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再次,我们对教学大纲的评价方式进行了创新和完善。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我们鼓励教师们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思维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综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我们对教学大纲的实施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指导。
我们制定了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流程,明确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
我们鼓励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共同进步。
总之,教研室教学大纲的修订是我们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204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研究主要分为二个方面: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与信息处理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
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开展空间电磁波传播、空间目标散射,电离层短波传播、闪烁,各种大气水凝物的电波衰减、雷达回波特性,地空路径电波传播及对电子系统信道的影响,散射通信等方面研究。
涉及短波到毫米波各波段以及射电频段。
针对空间等离子体层严重影响星载SAR的分辨力,导致其成像质量和测量精度下降等问题,开展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与信息处理研究,研究简单体和复杂目标等离子体隐身RCS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利用时间矩方法和双频、双点互相干函数,研究电磁脉冲穿过等离子体层随机介质传播的时间特性;利用双频、双点互相干函数研究卫星信号穿过随机介质后的二阶统计特性和随机信道特性,讨论接收信号的相干距离、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等,以及它们随不规则性参数和电波频率的变化情况。
对现有含等离子体电离层对星载SAR成像质量影响的模型中部分问题进行了的改进。
结合天波超视距雷达系统,研究短波电离层斜向返回传播,地海面散射影响,电离层扰动与异常的影响,以及研究返回散射电离图自动判读技术。
在空间等离子体对星载无线电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及信息处理,包括对星-地链路传播和导航系统的影响及对星载SAR的影响问题,如图像偏移、几何畸变和分辨率(距离向、方位向和高程)的降低及空间目标的等离子体隐身机理和实验研究。
由于空间等离子体对星载无线电系统的影响是空间天气对信息系统影响与对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方面研究对包括电离层在内的空间环境监测和技术保障,对现代高科技信息化战争,尤其是以空间技术为基础的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和武器装备的信息获取、传输和使用有重要意义。
对各种新体制的无线电系统中有关等离子体介质特性与电波传播、随机介质波传播及其效应评估和补偿技术方面的问题研究有一定指导作用。
对复杂环境中电波传播、星载遥感、SAR图像目标特征控制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技术指导作用。
在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与信息处理,特别是等离子体中电波传播与闪烁及天波超视距雷达和SAR中应用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学科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委项目及其他项目18项,科研经费350万元。
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如Phys. Review, J. Opt. Soc. Am.、中国科学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分形结构的波传播和散射研究”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篇论文已被SCI和EI收录。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等离子体物理与微电子学、材料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等离子体技术这一新兴学科。
等离子体工艺是实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健技术和基础工艺,本学科的特色是将等离子体的产生、控制与应用紧密结合,使之直接形成微电子学学科领域急需的工艺装备和工艺技术。
在系统研究等离子体中的微波能量吸收与的粒子输运的基础上,研究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 )多层复合膜、稀土永磁型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源、电子回旋共振化学气相淀积(ECRCVD)、电子回旋共振反应离子刻蚀(ECRRIE)等工艺和设备,并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和国防重点工程。
本学科方向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计划,国防科技预研等国家及部委重点项目20余项。
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大面积分布式ECR等离子体源,等离子体密度达到1010cm-3,直径达到300mm。
研制了国内第一台ECRVCD和ECRRIE工艺设备,加工精度达到0.1微米,在等离子体的形成、先进等离子体源、等离子体与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硅基器件材料的等离子体刻蚀、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新材料制备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
二2、
3、
4、 三
平。
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物理学报、电子学报、真空科 学与技术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28篇被SCI 、EL ISTP 三大索引检索,在国内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DZ80型ECRCVD 设备获得 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并应用于国防9711工程。
“微波电子回旋共振化学气相淀积 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ECR 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及碳化硅高温半导体器 件技术”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部分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中同共产党 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 道德品质和文明礼貌风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 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或
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读写、译的能力和基本 的听、说能力。
能够以英语
为工具进行专业的学习和科学研究。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学科研究方向
1、 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技术;
2、 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传播与散射;
3、 空间等离子体与波相互作用,电离层电波传播及模化技术;
4、 激光等离子体物理
5、 等离子体诊断
四、 学制与学分
1、 学制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半,非全日制攻读硕士 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四年
品学兼优的硕士生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的可以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申 请条件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实施细则》;硕士生一般不能 推退毕业,但若有特殊情况原因,例如休学、在职攻读论文课题任务较重等原因, 本人申请并经导师和领导批准,一般可延长至第六学期末,最长不超过一年(第 七学期必须提交论文),否则按结业处理。
2、 课程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课程的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生应较 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交 流能力。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学位课、限选课和任选课。
学位课定为六门,共19学分,
即政治(包括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第一外语(英语)、两门数学课、两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限选课为体育课、实验课、教学实践课或科研实践。
3、学分理学硕士研究生的额定学分35—38学分。
4、第二外语作为选修课,但不记入额定学分。
五、课程设置
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应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论文要有新见解。
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
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各种条件、课题的份量与难易程度。
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交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办公室。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对所研究的课题具有自己的新见解。
学位论文完成后,方可根据学位授予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
具有要求与做法详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的实施细则》。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