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德育纲要
小学数学德育指导纲要解读
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思考、
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尊重客观事实、言必有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理性精神 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服务于生产实践的理性精神。
*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美
*培养审美情趣,进行审美教育 *对称美、和谐美,体会数学的美学价值
4.爱国主义
通过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
史,了解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做出的杰出
贡献;利用教材中具体生动、有时代感、有说服力的素
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的繁
荣昌盛学好数学的积极态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数 与 代 数
数 的 认 识
准备课 1—10的认识 11-20的各数 2.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 的认识 惯,如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规范书写、大胆 100以内的数 发言的习惯等。 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 3.通过两个数比较大小,让学生感受一一对应的 识 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大小、多少是相对的,渗透 (1-3年级) 对立统一的思想。
道德情愫。应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数学史、讲述数学故 事、求解数学迷津等方式培养其独特的数学思想。
数学学科的德育范畴 (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
思维严谨
理性精神 数学审美
爱国主义
1.思维严谨 通过习题演算、命题验证、逻辑推理、例题示范 方式,使学生掌握逻辑归纳与演绎、命题求证与论证、 思维严谨与流畅的思维品质;通过例题的演示,培养学
现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德育工作计划一、工作总体目标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的德育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1. 积极传递正能量通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责任感,通过集体荣誉的获得激励学生努力向上。
3.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1.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通过合理设计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数学竞赛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习惯1.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素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素材,包括实物、图表、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习惯。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规范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认真完成作业、有效复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自觉性。
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如体育比赛、艺术展示、科技创新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
2024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一、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基本兴趣和学习动力;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1. 数字和算术:1-10数字的认识、读写和比较;1-10的加减法;2. 图形和空间:基本图形的认识、名称和分类;简单图形拼图;3. 计量和时间:认识常见的计量单位和时间单位;简单的计量和时间问题;4. 数据和统计:通过简单调查,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制作简单图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4.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德育内容:1. 数学学科的良好学习习惯:如认真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等;2. 尊重他人和合作意识:如尊重他人的观点、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等;3. 诚实守信:如不抄袭他人作业、不作弊等;4. 自我约束和自律:如按时到校、课堂上遵守纪律等。
五、德育活动:1. 数学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数学诗歌,进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对数学的理解;2. 数学游戏竞赛:通过组织数学游戏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3. 数学表演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学题目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自己对数学的理解;4. 数学故事阅读分享: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学故事,进行阅读分享,展示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六、评价方式:1. 学习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2. 德育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纪律、合作意识和认真程度进行评价;3. 综合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德育评价,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
2023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
2023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一、学科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分析能力,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品质。
4. 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取得进步。
二、德育活动安排:1. 学科知识讲解与实践:a. 教师将通过讲解数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b. 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a.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相互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b. 小组间进行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数学游戏竞赛:a. 定期组织数学游戏竞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b.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 数学实践活动:a.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实验、调查统计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b.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数学运动会:a.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运动会,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b.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三、学科德育评价:1. 综合评价:a. 定期进行学科知识测验,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b. 通过观察和口头交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2. 个人评价:a. 学生通过记录个人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进行个人评价。
b.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习成果,给予适当的肯定和指导。
3. 班级评价:a. 组织班级评议活动,让学生互评互助,培养学生互助互爱的品质。
b. 教师根据班级评议和观察,给予班级适当的评价和奖励。
通过以上德育活动和评价,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取得进步。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完整版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一、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研究范畴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宽。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从以下几方面研究:(一)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1.结合有关数学史料,让学生逐步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2.利用大量具体生动的、具有时代感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伟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教育。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敢于创新,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初步基础。
(二)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1.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基于生活。
通过数学学习尤其在数学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推理验证中,激励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2.在阐明或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沟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使他们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运动变化的。
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
3.在研究数学概念的基本关系中,在对数学某些公式、定律的探求中,使学生认识到加与减、乘与除、等与不等、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相互独立而有相互依存的逻辑体系。
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
4.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清主次,抓主要矛盾,渗透“变与不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德育课程一体化)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形成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
数学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习题演算、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侧重于逻辑推理、实践反思、数学审美与道德品质的统一。
(一)概括性数学学科是最能体现思维概括性的学科。
数学教材中的定义、公式、符号、定理、定律都蕴含着灵动、巧妙、完整、辩证的概括性,是培养学生流畅思维、抽象生活的重要资源。
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事物中抽取本质的能力,形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分析、辩证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二)严密性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演算处处充满着严密性。
应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论证能力和严谨思维的能力,形成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道德品质。
(三)应用性数学知识是人类把握世界、探索智慧、追根问源、推动文明的实践结晶,是一切物质生产、科学实验、社会实践都离不开的资源。
应引导中小学生学会自觉地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养成数学品质,提高生活智慧,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公民生活奠立良好的数学基础。
(四)创造性数学学科是具备高度创造性的学科。
无论命题的归纳、逻辑的演绎、公式的推导、习题的演算都无时不充满着创新性。
应引导中小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命题的推证、数学素质的生活运用等途径激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求证新问题及突破常规、克服常识局限等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未来的职业生活奠立坚实的基础。
(五)思想性数学思想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中充盈着辩证统一、思维流畅、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及客观诚实、追求完美的思想品质,也蕴含着热爱真理、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愫。
应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数学史、讲述数学故事、求解数学迷津等方式培养其独特的数学思想。
2023-2024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
2023-2024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第一部分:德育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二部分:具体计划1. 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们将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有趣的数学故事、游戏和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包括数学玩具、教具等。
- 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我们将进行以下活动:-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预习和复习等。
- 教授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摒弃死记硬背,注重理解和应用。
- 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我们将进行以下活动:- 设立小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讨论和分享学习成果。
- 开展小班竞赛和数学才艺展示,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 引导学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题过程。
4. 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将进行以下活动:-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数学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研究和探索。
-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将进行以下活动:- 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加减乘除等。
- 组织一些逻辑推理和思维训练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德育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品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自信自爱、谦虚谨慎的态度。
教学内容:分数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目标:
1. 能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
2.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分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难点:分数加减法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二、学习分数的基本表示方法,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简单的例题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四、应用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合作中解决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示范引导,练习巩固,合作学习。
教学评价: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分数概念和应用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德育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相互尊重、互帮互助,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思维导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数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2024-2025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五篇)
2024-2025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增强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 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 通过时间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渗透措施(一)数一数1. 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指导学生数教室里的实物,以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
(二)比一比1. 在比多少的教学环节中,融入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自然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比长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
通过教师提供物品、选取身边的题材,让学生亲自操作、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通过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3. 在5以内的减法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2.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 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4.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五)分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 通过播放商场外景录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 在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20242024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4篇
20242024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20242024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精选4篇(一)时间:2024年第一学期年级:一年级学科:数学德育计划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自主学习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数学道德品质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活动安排:1. 探索数字世界- 学生通过游戏、歌曲等方式认识数字和数的概念。
-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并参与数字排序、数数等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认识和比较数字- 学生通过实物、图片等认识不同的数字。
- 学生通过数的比较活动,培养数的大小概念和比较能力。
3. 加法与减法初步- 学生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认识加法和减法。
- 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4. 形状与空间-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认识几何图形。
- 学生通过图形拼凑、造型等活动提高对形状和空间的认知能力。
5. 数据和图表- 学生通过观察、统计等方式认识数据和图表。
- 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绘制简单的图表。
评价与总结:1. 学生的数学参与度和探究精神评价。
2.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评价。
3. 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评价。
4. 学生的自学和自主学习能力评价。
5. 学生的数学道德品质和学习态度评价。
注:以上计划仅供参考,具体的德育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20242024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精选4篇(二)【学龄前教育课程简介】学科名称:数学学科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4. 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和合作能力。
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正直的品德;2. 培养学生自律和自控能力;3. 培养学生与他人相互尊重和友善相处的能力;4.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学习的态度;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
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
德育的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互助友爱和自尊自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计划:
1. 课堂规则和纪律:在开始学期的第一周,向学生介绍课堂规则和纪律,明确行为要
求和禁止。
每节课开始前,提醒学生遵守规则,鼓励良好的行为。
2. 团队合作活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数学问题或游戏。
通过合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3. 倾听与尊重: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发表自己
的意见,并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
4. 奖励与惩罚机制: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努力。
可以给表现
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小奖励,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
5. 指导自我约束: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我责任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教育学生要明辨
是非,遵守纪律,并通过言行举止展现出自己的品质。
6.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在课堂中,提供一些挑战性
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德育计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024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
2024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期:____年第一学期一、学科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学生将培养以下基本能力:1. 掌握数的读写与认识,能够熟练地识别数字,并能正确地读写和快速辨认数字。
2.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包括加法、减法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解决。
3. 发展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够用简单的数学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安排: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学习能力,设计本学期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下所示:1. 数的认识与理解:a. 用实物教具与图片让学生感知数字的大小与数量,培养认识数字的能力。
b. 通过拟人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如用数字家居、数字水果等实物与学生互动。
c. 教导学生认识零和一之间的数字,并能准确地读写和辨认这些数字。
2. 数字的组成与拆解:a. 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由若干个单位数字组成,如数字10是由数字1和数字0组成的。
b. 通过实物教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进位与退位,如从个位进位到十位等。
c. 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数字的拆解与合并技巧,如将数字10拆解为数字1和数字0,将数字1和数字0合并成数字10等。
3. 数的排序与比较:a. 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的顺序与大小关系,如较大的数字排在前、较小的数字排在后等。
b. 利用比较大小的游戏、故事和实物比较等方式,让学生感知数字的大小顺序,培养比较数字大小的能力。
c.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排序练习,如将一组数字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等。
4. 简单的数学运算:a. 利用实物教具和图片,帮助学生学习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如用教具模拟加法运算等。
b. 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与运算方法,如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解决减法问题等。
c. 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如快速计算、口算等。
2023-2024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范文
2023-2024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范文范围和目标本学期的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的范围是针对当前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进行评估,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养水平。
本学期的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的目标是:1.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本学期的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老师会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并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练习:老师会为学生提供大量练习题,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的数学知识;3.讨论:老师会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看法;4.小组活动:老师会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数学问题,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本学期的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将覆盖以下内容:1.数字和数学符号:认识基本数字和数学符号,学习如何正确地书写和读取数字和数学符号;2.四则运算:学习加、减、乘、除四种基本的算数运算,并掌握其组合运算方法;3.几何形状:认识基本几何形状,如点、线、面和体,并学会绘制和描述它们;4.计量单位:认识常见的计量单位,如长度、重量、时间和体积,并学会进行测量和变换;5.数据统计:学习如何收集、分类和分析数据,并掌握常见数据统计方法;6.问题解决:学习如何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常见问题解决思路。
评估方法本学期的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知识测试:定期组织知识测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掌握程度;2.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和互动表现,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合作精神、思考能力等;3.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作业的正确率、细心程度、思考深度等;4.学习报告: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学习报告,反映他们在数学学科的学习情况和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德育内容
小学数学教案德育内容
教学内容:团结合作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的互助互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学会在团队中协作,互相支持
教学准备:
1. 课堂布置: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准备足够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故事、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引入团结合作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学习:让学生分组,给每组分配一个数学问题或任务,要求他们团结合作,共同讨论解
决问题的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学习和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4. 反思:让每组学生分享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体验和收获,让学生反思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5. 拓展:让学生通过团队游戏或其他活动,进一步锻炼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
1. 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3. 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互助精神?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2. 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活动或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团结合作的数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和
互助精神。
希望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积极投身于团队合作,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2024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范文
2024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范文德育计划: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质一、目标和意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通过德育计划,我们旨在培养一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计划内容1. 培养数学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的丰富活动,如有趣的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实验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以兴趣为驱动,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数学概念的培养在数学概念的培养方面,我们将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引导他们认识到数学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中。
例如,通过量身高、量体重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字的大小和物体的比较。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数字、形状、大小等。
3. 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一年级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通过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将开展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活动,如数学推理、解决问题的练习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数学技巧的培养在数学技巧的培养方面,我们将注重学习方法的教育和习题训练。
我们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巧,如加、减、乘、除运算等,并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运用能力。
5. 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注重合作和交流,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学生不仅可以在合作中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我们计划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计划实施我们将在第一学期开展以上内容的德育计划,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下:1. 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德育计划的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场地。
2. 开展主题活动通过有趣的课堂游戏、数学竞赛、实验等形式,开展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配备教辅材料和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辅材料和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德育课程一体化)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形成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
数学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习题演算、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侧重于逻辑推理、实践反思、数学审美与道德品质的统一。
(一)概括性数学学科是最能体现思维概括性的学科。
数学教材中的定义、公式、符号、定理、定律都蕴含着灵动、巧妙、完整、辩证的概括性,是培养学生流畅思维、抽象生活的重要资源。
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事物中抽取本质的能力,形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分析、辩证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二)严密性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演算处处充满着严密性。
应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论证能力和严谨思维的能力,形成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道德品质。
(三)应用性数学知识是人类把握世界、探索智慧、追根问源、推动文明的实践结晶,是一切物质生产、科学实验、社会实践都离不开的资源。
应引导中小学生学会自觉地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养成数学品质,提高生活智慧,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公民生活奠立良好的数学基础。
(四)创造性数学学科是具备高度创造性的学科。
无论命题的归纳、逻辑的演绎、公式的推导、习题的演算都无时不充满着创新性。
应引导中小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命题的推证、数学素质的生活运用等途径激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求证新问题及突破常规、克服常识局限等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未来的职业生活奠立坚实的基础。
(五)思想性数学思想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中充盈着辩证统一、思维流畅、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及客观诚实、追求完美的思想品质,也蕴含着热爱真理、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愫。
应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数学史、讲述数学故事、求解数学迷津等方式培养其独特的数学思想。
2023-2024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2篇)
2023-2024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一、德育渗透总体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通过时间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渗透措施(一)、数一数1、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数教室里的实物。
(二)、比一比比多少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比长短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好习惯。
教师提供物品、选取身边的题材让学生操作、比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几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创设游戏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学习5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5以内的减法结合课堂教学渗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直观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4、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五)、分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1、录像:商场外景镜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中小学数学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德育特点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形成学生数学能力与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
数学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习题演算、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侧重于逻辑推理、实践反思、数学审美与道德品质的统一。
(一)概括性数学学科是最能体现思维概括性的学科。
数学教材中的定义、公式、符号、定理、定律都蕴含着灵动、巧妙、完整、辩证的概括性,是培养学生流畅思维、抽象生活的重要资源。
应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事物中抽取本质的能力,形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分析、辩证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二)严密性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演算处处充满着严密性。
应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论证能力和严谨思维的能力,形成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道德品质。
(三)应用性数学知识是人类把握世界、探索智慧、追根问源、推动文明的实践结晶,是一切物质生产、科学实验、社会实践都离不开的资源。
应引导中小学生学会自觉地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养成数学品质,提高生活智慧,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公民生活奠立良好的数学基础。
(四)创造性数学学科是具备高度创造性的学科。
无论命题的归纳、逻辑的演绎、公式的推导、习题的演算都无时不充满着创新性。
应引导中小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习得、数学命题的推证、数学素质的生活运用等途径激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求证新问题及突破常规、克服常识局限等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未来的职业生活奠立坚实的基础。
(五)思想性数学思想是人类思想与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中充盈着辩证统一、思维流畅、逻辑严谨、结构完整及客观诚实、追求完美的思想品质,也蕴含着热爱真理、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愫。
应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数学史、讲述数学故事、求解数学迷津等方式培养其独特的数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一、德育范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谨性、逻辑性等学科特性。
数学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宽。
数学也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渗透,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和研究:(一)爱国主义教育⒈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
结合有关的数学史料,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
⒉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祖国建设和最新科技成果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我国数学家对祖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生动例证,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蒙教育⒈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积累数学学科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⒉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普通联系、运动变化、对立统一、量质互变等观点的教育,使他们掌握辩证思维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个性品质教育⒈通过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现实、有趣且具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体验成功快乐,增强自信心。
⒉利用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人生观和一丝不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等学习品质。
(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⒈面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初步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⒉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仔细观察、质疑问难的习惯;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习惯;善于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会尊重的习惯;自觉自我评价的习惯;效率做事的习惯等。
(五)审美教育⒈通过阅读和介绍数学史,欣赏数学在创造人类文明进程中,给世界留下的一个个美的奇迹,感受数学中蕴含着的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丰富的美,启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⒉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展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进入到美的意境中去,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三、实施建议(一)本纲要制定的依据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按4个领域(包含五个年级)分别编写。
(二)本纲要在“德育研究范畴”中仅列出本学科德育的要点,其具体德育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内容确定。
(三)本纲要的“教学活动建议”属建议性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特色,从体现学科特点、时代精神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内涵,积极探索德育的多种教学途径,充分开发、利用、拓展课程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四)本纲要的具体实施过程应遵循的原则:⒈学科性原则。
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必须从数学学科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
教师要通过数学知识挖掘德育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插图和习题中已有的教育材料,以及不断补充具有地方性、时代性的新素材,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德育的前提,在教学中不管是数学知识本身,还是数学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因素,都必须是正确和科学的。
必须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理解问题,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不能为德育而德育,甚至违背知识的科学性。
⒊目标性原则。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所以,不管是学科目标还是德育目标都必须和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致。
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找准知识点和德育教育的结合点,使两个目标方向统一起来,为学生综合协调的发展服务。
⒋层次性原则。
学科德育与学科教学一样,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适度、适量的进行,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螺旋上升,不能偏离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感悟能力,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切实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教师要精心培养和训练,及时发现、善于引导,经过一点一滴的培养与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学生在意志品质与学习习惯方面不断进步。
⒌浸润性原则。
在数学学科进行德育渗透,要防止油水分离、贴标签的现象发生,要如春雨润物一样进行德育。
对于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渗透的德育点要有所不同,避免生搬硬套。
引入部分可以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探索新知的过程渗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不畏困难、努力钻研、勤奋求实的科学精神。
练习中,还可以通过辨析问题,引导学生辩证的看问题,联系发展的进行分析和思考,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
⒍实践性原则。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
同时也要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防止教育纸上谈兵,要给学生获得真情实感的机会。
让学生在增进对数学了解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
⒎示范性原则。
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与精神,教师的情感、思想品质和意志品质,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影响。
教师要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身的言行直接影响与感染学生。
努力做到以情感人,做到情中有理,情景交融,持之以恒。
⒏自主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德育点。
可以采取开放性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大思考、选择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五)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渗透?⒈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实施德育。
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
”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地加以仿效。
因此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都应不愧为学生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
所以,我们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暖的话语,温柔的感情感染他们,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
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行感化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⒉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实施德育。
⑴凸显数学的科学性、严密性。
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
数学让人们认识到不能迷信一些虚幻的东西,应该尊重科学,相信事实。
数学让人坚持原则,忠于真理。
因此,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⑵发挥数学中的美育因素。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等等。
同时数学还有它内在的美。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也让学生尝试创造美,并学习把美带给别人、带给世界。
⑶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数学本身充满了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物论的辩证法,是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非常广泛、具体的学科。
在新课改的数学教材中处处体现着数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数”与“形”。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体会到“数”与“形” 是不同的,但二者又是辩证统一的。
数学中充满着辨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超越旧事物,创造新颖、独特新事物的能力。
⒊利用教学过程实施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比如采取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⒋利用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实施德育。
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用实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逐步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意义,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学好数学。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实施德育。
⒌利用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实施德育。
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世界数学发展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
运用数学史实、数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促其积极向上,形成良好品德素质的教育方法。
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能激励学生由衷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我国现代化的科技发展及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能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数学家在真理面前坚贞不屈的事迹可以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客观精神;用数学研究的困难和数学家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例子教育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创新等等,都能有效地取得教育作用。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资源,教师应该深掘教材,充分利用其内容实施德育。
⒍利用数学主题活动实施德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的结合,更何况在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被直接应用的现成数学理论知识很少,真正起作用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数学意识。
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主题活动,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从而对学生实施德育,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若能巧妙和智慧地运用,就会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