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砖偏向力实验课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与地转偏向力教案(最终定稿)
地球的自转与地转偏向力教案(最终定稿)第一篇:地球的自转与地转偏向力教案地球的自转与地转偏向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地球自转及地转偏向力的定义,了解地球自转角速度及线速度的概念。
2.能熟记地球自转的周期。
3.能用地球自转相关知识处理有关问题。
(二)能力目标1.能在基础知识上引发疑问,研讨更深层次的问题。
2.把对地球自转的抽象认识与与具体实践体验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感观认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处理地理问题。
(三)德育目标使学生敢于猜想,敢于提问,培养一种积极主动学习,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生一般对地球自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也只是宏观抽象的认知,没有实际上的感受,重点就在于进行实验让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结合。
(二)难点:地球为什么自转,地球在自转为什么我们却感受不到和地球的自转速度为什么不是均匀的三个问题的解答与透析。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四、教学用具粉笔、地球仪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问题引入:什么是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周期和真正周期分别是多少?2)本节课我们是学习地球运动中地球自转及地转偏向力方面知识。
(二)新课教学首先在黑板上板书,写明本次课堂的课题以及学习的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地球在南、北半球各自的偏转方向(三)进行一个关于证明地球自转产生偏转力的实验1)材料:地球仪、黑色墨水、钢笔2)步骤:1.用一个地球仪,使其地轴垂直地面,并保证地球仪不转动;2.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滴墨水,观察留下的墨迹;3.将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时在高纬度处再滴一滴墨水,注意观察此时的墨迹与刚刚的有什么不同。
3)讨论:两处墨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4)得出结论:在北半球的地表物体做水平运动时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四)研讨新知提出“地球在自转但为什么我们却没有感受到?”问题,引用一个简单事例,进行说明、讲解。
(五)课堂最后提出思考题六、巩固练习(由于时间有限制,练习暂不给出)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后记第二篇:地转偏向力教案地转偏向力的教案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地球自转偏向力产生的原因、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判定及地转偏向力的现实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偏向力产生原因、现实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偏向力产生原因、现实中的应用教学过程:地球地转偏向教师问:在上课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1.平时大家留没留意我们从操场跑步时,是顺时针跑、还是逆时针跑了呢?2.车辆和行人为什么靠右行驶呢?尽管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行,但靠右行是最为合理的。
地转偏向力教学课程设计
地转偏向力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转偏向力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2. 学生能够描述地转偏向力对风向和洋流的影响;3. 学生了解地转偏向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分析地转偏向力对风向和洋流的作用;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地转偏向力的存在,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地球奥秘的热情;2. 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3. 学生通过学习地转偏向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理解地转偏向力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对抽象概念理解有一定难度。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地球自转与地转偏向力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介绍地转偏向力的定义,阐述其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2. 地转偏向力对风向和洋流的影响- 分析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掌握南北半球风向的偏转规律;- 探讨地转偏向力对洋流的影响,了解全球洋流的分布特点;- 结合地图,指导学生分析实际风向和洋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介绍地转偏向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航海等领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转偏向力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地球自转与地转偏向力概念;第二课时:地转偏向力对风向和洋流的影响;第三课时: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地转偏向力 教案
地转偏向力教案教案标题:地转偏向力教案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的概念;2. 掌握地转偏向力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3. 能够解释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太阳每天都是从东方升起,然后从西方落下?”2.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引出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的概念。
知识讲解:1. 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的动画,解释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而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向外的力。
2. 解释地转偏向力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如赤道地区的气候较为炎热,而极地地区则非常寒冷。
案例分析:1. 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思考地转偏向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风的方向、天气变化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与地转偏向力的关系,并让学生讨论地转偏向力对他们所在地区的影响。
实验活动: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流在不同纬度下的偏转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地转偏向力之间的联系。
总结与拓展:1. 总结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的概念以及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更多与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相关的知识,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的理解程度。
2. 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的短文,表达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实验用具,如水槽、水、小船等;3.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中与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相关的现象,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究。
2. 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或气象观测站,深入了解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的实际应用。
教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活动,学生将能够将这些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加深对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的理解。
地转偏向力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主要认识了什么 是地转偏向力,要知道地转偏向力的规
环节七:
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
课后回
不发生偏转。学会“左右手定则”判断水
顾整节
平物体运动方向的偏移。最后大家要学了
课内容
本节课后,知道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来解
知识。
释生活中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现象。
师生一起回 顾所学进行 总结
北 半 球 不 同 的读图时,给予
的 偏 转 方向 直观的图片描
图,对南北半 述作为引导,总
球 的 对 比 分 结规律。从对比
环节三:
探究学
习一,发
现地地 转偏向 力的规 律。
师:地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在不 同的半球偏转方向也不同。黑色箭头代表 的是地球在静止时的运动状态,那在地球 自西向东的自转影响下,提问学生:“观察
四、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地转偏向力》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地理教学中难点中的难点, 首先让学生知道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 只要运动其运动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本节课不分析这种现象是怎 样产生的,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原因涉及惯性系。而要讲清这一问题是高中生力所不能及的, 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的判断,为了突破这一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 象入手,从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南、北半球的偏 转方向,从而总结规律,通过“左右手定则”来学会判断南北半球的偏转方向。通过做一道 选择题,来实践判断,掌握规律。在分析地转偏向力对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影响中。最后 再回到上课提出的关于“为什么大家通常是逆时针在田径场跑步时”。课后让学生小组探究, 寻找生活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地理环境,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习运用地理原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转偏向力教学课程设计
地转偏向力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转偏向力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理。
2. 学会运用地转偏向力的知识解释风向变化、河流弯曲等现象。
3. 了解地转偏向力在地理、气候、水文等领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地转偏向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特定地区的气候特点、河流流向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鼓励他们在讨论、探究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课程目标进行有效分解,确保教学设计和评估的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为新课的地转偏向力概念做铺垫。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 地转偏向力的概念与原理:- 地转偏向力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 地转偏向力对风向、河流等地理现象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3. 地转偏向力的应用:- 分析地转偏向力在气候、水文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 案例分析:特定地区风向、河流流向等与地转偏向力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4. 实践活动:- 观察地球仪上的风向变化,分析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 探讨地转偏向力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建筑设计、农业布局等。
高二地理地转偏向力教案
高二地理地转偏向力教案教案标题:高二地理地转偏向力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和偏向力的概念及其对地球上天文现象的影响。
2. 掌握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常变化现象,如昼夜交替、日出日落等。
3. 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现象,并能解释其原因。
4.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地球上的气候现象和天文现象。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偏向力的概念及其影响。
2. 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常变化现象。
3. 地球自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现象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现象的解释。
2. 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气候现象和天文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教学板书。
2. 地球仪或模型。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PPT或教学板书,引导学生回顾地球自转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自转会引起哪些变化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二、知识讲解与探究(20分钟)1. 通过教学PPT或教学板书,详细讲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常变化现象,如昼夜交替、日出日落等,并解释其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现象,并讲解其原因。
可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轨迹的动画或使用地球仪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讲解。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提供一些与地球自转和偏向力相关的案例,如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差异、赤道地区的气候特点等。
2. 分组讨论这些案例,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与地球自转和偏向力相关的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天文现象的原因。
五、小结与归纳(5分钟)1. 总结地球自转和偏向力的概念及其影响。
2. 回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常变化现象和季节变化现象的原因。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偏向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帮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引起的日常变化现象和季节变化现象。
地转偏向力_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地转偏向力。
2、认识风是如何形成的。
3、了解风向在高空和近地面的不同受力情况。
教学难点1、地转偏向力是怎样偏转的。
2、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的影响。
3、在等压线上如何正确标注风向。
教学方法提问法观察法图表法学习方法思考、讨论、练习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地转偏向力1、思考:什么是地转偏向力?定义:促使物体沿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自转地表物体水平方向运动→发生偏转。
思考:物体是如何偏转的呢?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2、做练习第一题和第二题第1题第2题问题:1、判断左图地转偏向力表示正确的一项。
2、判断右图南北半球河流泥沙堆积情况。
(自西向东)二、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教材第31页,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2、水平气压梯度力怎么表示?3、水平气压梯度力有无大小?4、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速有什么影响?明确:1、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2、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3、有大小,气压差越大气压梯度力越大;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
4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思考练习第三题和第四题。
第三题第四题问题:1、比较A和B两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2、比较C和D两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三、风的受力情况观察课本31页三幅风向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完成练习第五题第五题问题:画出近地面M点的风向明确:M点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响,画图时要注意准确性。
课堂练习1判断下图地转偏向力表示正确的一项是()2判断右图南北半球河流泥沙堆积情况,北半球为(),南半球为()3、比较A和B两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4、比较C和D两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5、画出近地面M点的风向。
论文:活动主题:地转偏向力的实验探究
活动主题:地转偏向力的实验探究设计者:上海市桃浦中学梁璐一、教学课题地转偏向力(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二、活动背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中的主要难点之一,地转偏向力的知识是其中最难理解的部分之一。
在传统教学的方法下,往往总有一部分学生始终无法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如何判断存在很大疑问。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通过地理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突破难点,掌握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三、活动目的1、探究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原因;2、理解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3、掌握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判断方法;4、能够使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5、通过合作学习、课堂实践,自主探究,理解知识。
四、活动要求全班每2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型充气透明地球仪,一只装满墨水的钢笔。
一位学生在地球仪上对准某根纬线滴一滴蓝墨水,让蓝墨水自上而下流动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观察蓝墨水的运动轨迹,另一位学生负责纪录。
记录人必须根据实验结果填写活动记录表。
1五、活动记录表地理实验记录单实验员记录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作图, 实验结论1、在地球仪上北极点沿某根经线滴一滴蓝墨水~观察流动轨迹~并画下运动轨迹。
2、重复步骤一~修正实验现象。
3、自行设计完成探究南半球地转偏向率规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六、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提问结果与目的引展示上海长江隧桥的相关资料入提问:上海长江隧桥的建设为何选择南隧北桥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实验探究1 在地球仪上北极点沿某蓝墨水沿经线向下滑根经线滴一滴蓝墨水,观落察流动轨迹,并画下运动轨迹。
2 再次在北极点沿某根经请问,你观察到的现象与刚发现蓝墨水运动方向线滴一滴蓝墨水,同时自才有何不同, 发生偏转;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出现不同的偏转方向,蓝墨水运动轨迹,并在实分析原因。
验记录表上画下其运动轨迹。
3 判断墨水的偏转方向请问蓝墨水是向右偏转还出现不同答案,部分同是向左偏转,你又是如何学判断正确;突破难点判断的, 如何判断运动轨迹的偏转方向。
地转偏向力实验方案怎么写模板
地转偏向力实验方案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地球自转引起的地转偏向力,了解地球的自转现象以及地球自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实验原理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完全平衡而产生的。
当物体在地球自转时在地球表面进行运动时,地转偏向力会导致运动轨迹受到偏转。
公式:地转偏向力= 2 * m * v * sin(φ)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速度,φ为运动物体所处纬度。
3. 实验器材和材料•旋转平台•一个小球•刻度尺•实验笔记本•计时器4. 实验步骤1.将旋转平台放置在水平台上,并确保其固定稳定。
2.在旋转平台上固定一个小球,使其可以自由滚动。
3.在实验笔记本上制作一个数据表格,以记录实验数据。
4.设置刻度尺并固定在旋转平台上,用于测量小球滚动的距离。
5.将旋转平台缓慢旋转,使小球沿着刻度尺滚动。
6.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滚动的时间。
7.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8.将每次实验的数据记录在数据表格中,包括旋转时间和小球滚动的距离。
9.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次实验的地转偏向力,并将结果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10.将数据表格中的数据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1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地转偏向力与实验参数之间的关系,撰写实验报告。
5. 安全注意事项1.在操作旋转平台时要小心,避免受伤。
2.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区域整洁,避免滑倒或碰撞其他物体。
6.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地转偏向力与物体质量、速度以及纬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可以用来解释地球自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地球自转现象。
7. 实验拓展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不同物体的质量、速度以及纬度,观察地转偏向力的变化趋势。
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实验,探究其对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8. 参考文献[1] David, C. (. (2012). Exploring the Coriolis Effect with a Tangential-Acceleration Activity. The Physics Teacher, 50(8), 503-505.[2] Clemons, B. (2001). 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ric studies of the atmosphere using Kilometric Optical Interferometry: KOSI.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Conference Series, 194, 71-86.[3] 赵一夫, 糜德尚, 王志. (2012). 地转偏向力对物体运动的简单互动性能课程设计. 实验技术与管理, 29(5), 57-59.以上是地转偏向力实验方案的模板,根据实际实验需要可以进行适当修改。
如何用实验法教学地转偏向力
如何用实验法教学地转偏向力在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知识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实验法教学。
一、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明确实验目的: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本次试验,是为了验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下,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
准备好实验需用的器材:地球仪,红蓝墨水各一瓶。
划分学习小组:将学生分为10个学习小组,每5个学生为一组。
二、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地轴垂直于地平面,在高纬度处滴1~2滴红墨水,观察红墨水流向,并思考,该步实验说明了什么?实验中,学生观察到红墨水沿着经线由高纬流向低纬,并且小组讨论后得出,这是没有转动地球仪的情况下,即没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平运动物体方向不发生改变。
2.将地球仪北极点朝上,并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原来滴红墨水处滴1~2滴蓝墨水,结果发现蓝墨水的轨迹较红墨水轨迹偏向右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本步骤比上面步骤多了哪一步?对实验现象有无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2)该步实验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观察,学生不难发现该步比上一步多了“将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即模拟了地球自转现象,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有何影响呢?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地转偏向力会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改变,又因为本步将地球仪北极点朝上,并自西向东转动,即模拟了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情况,加上实验中蓝墨水较红墨水轨迹偏右,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
3.将地球仪侧转过来,使南极点朝上,然后请两位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两次演示,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并比较演示中红蓝墨水轨迹的区别,讨论实验验证了什么?有了前面实验的借鉴,学生的操作轻松完成,并得出演示现象:“蓝墨水轨迹较红墨水偏左”,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发现该步实验将南极点朝上,模拟的是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结合实验现象“蓝墨水轨迹较红墨水偏左”,不难得出结论: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
地转偏向力教案
地转偏向力教案教案标题:地转偏向力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计算地转偏向力的方法。
3. 运用地转偏向力的概念解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投影仪。
2. 教学材料:PPT、教科书、练习题。
3. 实验器材:旋转仪、小球、绳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地球自转的知识。
2. 提问: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概念解释与讲解(15分钟)1. 使用PPT或黑板,解释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力,它使得物体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轨迹发生偏向。
三、计算地转偏向力的方法(20分钟)1. 讲解地转偏向力的计算公式:F = m * ω^2 * R,其中F为地转偏向力,m为物体质量,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R为物体距离地轴的距离。
2.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地转偏向力。
3.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独立或小组完成计算地转偏向力的练习。
四、实验演示(15分钟)1. 使用旋转仪、小球和绳子进行实验演示。
2. 将小球系在旋转仪上,旋转仪模拟地球自转,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地转偏向力对小球运动轨迹的影响。
五、地球上的自然现象解释(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如风、洋流等,与地转偏向力的关系。
2. 让学生运用地转偏向力的概念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行星的自转现象,比较地球地转偏向力与其他行星的差异。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和实验,提高学生对地转偏向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程度,适当调整教学的难易程度和深度。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地理《地转偏向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展示图片,同学们在操场上逆时针绕操场跑步,提问:为什么不顺时针跑。
1.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2.激发兴趣。
原理
分别展示小球在转动的圆盘上的运动,此时圆盘上分别是静止、逆时针、顺时针旋转,小球的初始运动为直线运动。
让学生明白地转偏向力原理。展示实验简单易行易懂,学生可私下进行试验。
河流的偏转
1.展示重庆城区内一段长江河道,河道南北侧的不同景观,提出疑问:南北两侧有何不同。
2.提示学生河流左右方向及地转偏向力,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地转偏向力知识认识地理现象。
3.讲解地转偏向力影响下河流左右两侧的变化,并引用重庆市城区实际现象印证。
在选材上使用冲重庆市市区内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的河流地貌,容易验证,具有亲切感。
偏转方向判定
大气运动的偏转
1.两种方法学习地转偏向力的表示,一种是直接左右作图,另一种是左右手定则。
2.直接作出左右方向时,强调方向朝前,找准前后再左右。
3.展示左右手定则,分清南左北右。
4.学生练习:大气偏转。
5.学生练习:判断台风的旋转方向。
1.展示பைடு நூலகம்何判断运动方向的左右。
2.将偏转方向和大气运动结合起来,更容易理解,也可节约时间。
教学基本信息
地转偏向力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授课教师姓名
单位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地转偏向力的成因
2.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3.地转偏向力对河流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左右方向的判定
地转偏向力教案范文
地转偏向力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转偏向力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计算地转偏向力的方法;3.掌握地转偏向力对气流和水流的影响;4.理解地转偏向力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地转偏向力的含义和作用;2.计算地转偏向力的方法;3.地转偏向力对气流和水流的影响;4.地转偏向力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风和水流总是呈现东西方向?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偏离直线运动?2.概念讲解(20分钟)教师给出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定义,并解释地球自转引起地转偏向力的原理。
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3.计算方法(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地转偏向力的方法,即科氏力公式:F = 2mv sinθ / R。
解释公式中各个符号的含义,例如:F为地转偏向力,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θ为物体运动的纬度角,R为地球半径。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公式计算地转偏向力,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影响和应用(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地转偏向力对气流和水流的影响。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当空气和水在地球上运动时,地转偏向力会使其产生偏转。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地转偏向力在自然界中的应用,例如:台风的生成和路径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海洋的洋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等等。
5.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答之前提出的导入问题。
完成一次知识巩固,确保学生对地转偏向力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堂延伸:1.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到操场或校园环境下,观察风的方向并进行记录。
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让学生加深对地转偏向力的认识。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地转偏向力的实验探究,例如: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加入水并旋转,观察水的流动情况;通过旋转平台模拟地球自转的过程,观察小球的偏转等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地转偏向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中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
地转偏向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中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地转偏向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中关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是一个难点,限于其原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因此教材仅以阅读的方式陈述了水平运动物体沿不同方向运动是的偏转情况: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作用规律的运用上,如用地转偏向力解释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河岸的冲刷、风的方向等,并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地转偏向力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地球自转偏向力产生的原因、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判定及地转偏向力的现实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偏向力产生原因、现实中的应用四、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偏向力产生原因、现实中的应用五、教学方式:多媒体演示、举例法六、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地转偏向力。
在上课前,请大家先来想一想:看图示思考,为什么长江北岸与江心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长江下游三角洲平原,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地转偏向力,等大家学完今天这节课,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一个现象,那么什么是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会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怎么样偏转,我们怎么进行地转偏向力的判定以及它又有哪些现实的应用呢,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内容。
【学生阅读】学生一起阅读教材P18的《地转偏向力》内容。
【板书】地转偏向力 1、概念地球自转时,产生的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加大而加大。
另,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处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也越大,且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而不改变速度。
【板书】2、偏转规律【师生互动】学生观看PPT的图片,总结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
【总结】(1)北半球向右偏(2)南半球向左偏(3)赤道不偏转【板书】3、左右手法则【教师讲述】大家掌握了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了,那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何来进行地转偏向力的判定呢。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第1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现象1:“我们在自家的洗手池里蓄满水时,当拔出塞子,需要把水放掉时,水是垂直下泄还是旋转流下?若旋转流下,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呢?”现象2:在平时,我们所见到的电扇、电机、柴油机、水轮机转动时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呢?现象3:我们在看田径比赛或在菁华中学操场跑操时,运动员和我们绕操场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现象4:不是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行,但为什么说靠右行是最为合理的呢?【设计意图】1.新课开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和情景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以生活常见地理现象入手,为后面新课内容做铺垫,并为课堂讨论环节的问题做引导【复习回顾】1. 回顾地球自转的地球自转会产生了昼夜更替,时差的地理现象。
2. 回顾所学知识,思考地球自转产生其他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作为课前【设计意图】1.通过提问学生与上节课做衔接,联系上下节内容,形成整体认识。
2.形成对地球自转意义形成整体认识【环节一:情景导入环节】1. 现象1:“我们在自家的洗手池里蓄满水时,当拔出塞子,需要把水放掉时,水是垂直下泄还是旋转流下?若旋转流下,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呢?”2. 现象2:在平时,我们所见到的电扇、电机、柴油机、水轮机转动时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呢?3. 现象3:我们在看田径比赛或在菁华中学操场跑操时,运动员和我们绕操场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4. 现象4:不是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行,但为什么说靠右行是最为合理的呢?【设计意图】1.通过简单的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带着问题思考2.为后面的讨论做铺垫,引入新课概念【环节二:新课讲授展示环节】1.地转偏向力基本概述与背景2.地转偏向力的特点与原理【设计意图】1.通过实验视频导入加深学生对文字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课堂生动有活力。
2.用课件总结归纳知识点,引导学生总结记忆掌握核心知识点。
1.1.2自传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教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地转偏向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概念。
2.掌握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分析地转偏向力在当地生产生活的应用。
【重点难点】1.掌握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实际事例中地转偏向力的应用第一步【导入】以桂阳最大河流舂陵江河岸的区别设置疑问,本堂课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第二步【转入新课】【自主学习】视频材料“地转偏向力的基本规律”观看视频,提炼关键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1、概念:地球自转时,产生的使地表________(填:水平运动或垂直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一定偏转的力。
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只改变物体运动_______,不改变运动速度。
2.方向: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北半球指向运动方向右侧,使物体向_____偏;南半球指向运动方向左侧,使物体向_________偏。
3.大小: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随着物体纬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
4.判定方法:南左北右(谐音“男左女右”);左右手定则(图中虚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请用实线表示偏转方向)教师处理:组织学生从视频提炼关键信息,得出规律,进行总结。
第三步【学以致用】思考:舂陵江为什么会形成河流右岸陡峻、左岸和缓的自然现象?教师处理:运用地转偏向力基本规律解释,同时小河受影响,大河受不受影响,转入中国最大河流长江,探讨长江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第四步【合作探究】读长江口上的崇明岛地图,讨论:1、长江口的崇明岛上A、B两处,哪处的流量大,原因是?2、启东港今后发展趋势为__,理由是?3、最近几十年来,崇明岛以东的沙州群迅速扩大,原因是?教师处理: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展示上海港口分布图(主要在长江侵蚀岸),然后师生一起总结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影响的相关知识。
第五步【课堂小结】教师处理:师生一起总结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影响的相关知识。
第六步【前后呼应】再次回到舂陵江,因地制宜,左岸沉积岸建立滨江小区,右岸码头建设。
地转偏向力教案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事先由教师在网络上搜寻到的有关北半球的台风图片,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台风旋转方向的共同之处——逆时针旋转,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在北半球的台风都是逆时针旋转的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学情预设] 学生对于台风的旋转的方向并没有概念,而抛出这一他们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我们创设问题情境的预期目标。
观察PPT上的图片,发现台风旋转规律,提出自己的问题。
创设情景,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探究一、北半球台风的旋转方向分析PPT中的图片[小组合作探究]以A、B两点为例,分析得出气团的运动方向是向右发生偏移。
[学情预设] 让学生发现物体运动会发生偏移这一现象。
从而为讲解“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作为铺垫。
[归纳总结]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沿着赤道方向运动,则不发生偏转)。
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读图中发现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向右发生了偏转,从而为进一步介绍“地转偏向力”做基础。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思考探究的能力。
探究二、地转偏向力的偏转方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南、北半球的偏转方向,从而引出判定方法。
[学情预设] 学生对地转偏向力的方向这一问题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设计这一环节的读图时,教师要给予直观的图片描述作为引导,通过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我们设想的教学目标。
[归纳总结]地理左右手判断方法:1.南左北右: 南半球用左手, 北半球用右手。
2.手心向上,大拇指与四指垂直。
3. 四指指向水平运动物体的初始运动方向, 大拇指指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4.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大拇指和食指的夹角方向。
通过对南北半球的对比分析,发现区别,归纳出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的判定方法。
地转偏向力教学设计
地转偏向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地转偏向力的引入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概念;2.理解地转偏向力对于地球自转运动的影响;3.掌握计算地转偏向力大小和方向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实验设备(如转盘或转台)、小球、线;2.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地球的自转运动,并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可能会产生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想象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现象,如直升机上升轨迹的偏转、流星的飞行轨迹等。
2.概念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自转有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哪些影响因素?3.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利用转盘或转台模拟地球自转,并通过在转盘上放置小球,观察小球在转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解释。
4.计算方法(20分钟)-教师讲解计算地转偏向力大小和方向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计算。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探究地转偏向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转动速度等因素的关系。
5.总结归纳(1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并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
-教师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关键词和概念的复习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多与地转偏向力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或家庭中寻找更多地转偏向力的实例,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探究,深化对地转偏向力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提交实验记录表和计算结果,评估学生对地转偏向力的掌握程度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教师可以提出课后作业,考查学生对地转偏向力的拓展应用和综合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教学设计
水流的轨迹。
记录结果:
记录:
《水珠从伞布上沿“经线”方向朝南流动》
③擦干雨伞表面的水珠,将雨伞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时,用水杯从“北
极”向下倒水,观察水珠流动轨迹是否和刚才相同?如不同,水珠朝什
么方向偏离“经线”的?
记录结果:
记录:
《轨迹不相同,水珠向右偏转》
教师先介绍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探究过程:
①分析原因: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分析水流运动特征,找出原因所在。
②实验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指导。
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存在地转偏向力,使得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观察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下面通过地球仪做实验具体验证偏转规律。
实验二:
1.实验材料:地球仪、胶水等。
2.实验步骤:
①用一个地球仪使地轴垂直地面,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两滴胶水,在地球仪
不转动的情况下,观察胶水的运动情况,并记录结果:
记录:
《胶水沿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痕迹》
画图:
②然后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高纬某点滴一滴胶水,你就会发现胶水流动的方
向发生了改变,从北极上向下观察是怎样变化的?记录结果:
记录:
《发现胶水留下向右偏转的痕迹。
》
画图:
③同样将地球仪顺时针方向转动,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进行演示,从南极上向下看观
察怎样变化?记录结果:
记录:《可发现胶水痕迹向左偏转》
画图:
3.探究过程:
①分析原因:让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分析原因。
②实验结论:小组合作总结实验结果。
(教师指导)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进一步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③发散思维训练: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学生小组内讨论思考)
总结: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
向现象③手动转动地球仪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等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层层设疑,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
三、〖实验结论应用〗:
金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南半球较平直的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左岸冲刷,右岸沉积,因此右岸的人收获大)
3、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B )
五、〖作业〗
六、〖教学反思〗
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我们利用实验探究法、实例展示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思考和集体讨论之中,探究性的教学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