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合集下载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视角表现》说课稿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视角表现》说课稿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视角表现》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4课《从不同的视角表现》是一节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绘画技巧的课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不同视角观察和表现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表达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课堂导入、基本技能训练、创作实践和课堂小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肉眼观察,缺乏对物体不同视角的探索和表现。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视角观察和表现物体,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从不同视角观察和表现物体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审美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视角观察和表现物体,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观察方式,学会创新地从不同视角表现物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分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图片中的物体,引发学生对不同视角表现物体的兴趣。

2.基本技能训练(10分钟):教师示范从不同视角观察和表现物体的方法,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训练,掌握基本技巧。

3.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实践,尝试从不同视角表现同一物体,培养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4.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从不同视角表现物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2022锦州北镇教师招聘笔试真题(附答案)

2022锦州北镇教师招聘笔试真题(附答案)

2022锦州北镇教师招聘笔试真题(附答案)第一部分单选题(共50道题,每题0.88分,共计44分)1.人才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四有”要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做具有()的大先生,厚植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实基础。

A.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B.大智慧、大贡献、大气魄、大境界C.大胸怀、大气魄、大远见、大毅力D.大学问、大情怀、大智慧、大毅力2.李老师说:“我们班有几名学生太笨了,同一个知识点讲好几次,还是不会。

”王老师反驳道:“只要你的教学方法正确,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多给一些时间,他们也一样能知道几乎所有的知识点。

”王老师的教学理念属于()。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C.探究学习D.掌握学习3.通过对《文化采风》一课的学习,同学们意识到不同国家和民族不仅民族服饰、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民主观念也有所不同。

这体现了教育的()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生态功能D.文化功能4.下列体现了差异性原则的是()。

A.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审美教育B.以情境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C.引导学生掌握美的规则和美的呈现方式D.引导学生将审美情感投入生活5.通过大学四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锻炼,每位大学生只有认认真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与学位证。

这表明教育具有()的功能。

A.再生产劳动力B.培养合格公民C.选择与提升文化D.再生产科学知识6.19世纪以来,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教育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教育学的发展研究,呈现出()的特征。

A.多样化C.阶层化D.全民化7.下列学说与代表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①沛西·能②心理起源说-孟禄③劳动起源说-凯洛夫A.仅①B.仅①②C.仅②③D.①②③8.孔子认为:“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荀子说:“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迈中正也。

叙事视角与文学表现

叙事视角与文学表现

叙事视角与文学表现一、引言叙事视角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影响文本的叙述方式,也深刻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作品的解读。

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为同一个故事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深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叙事视角的类型、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视角呈现复杂的人物及情感,从而影响整体的文学表现。

二、叙事视角的类型1. 第一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从叙述者的个人经验出发,以“我”的身份向读者讲述故事。

这一视角让读者能够直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使得故事更加贴近生活。

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是采用第一人称,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内心挣扎通过他自己的声音传达给读者。

这种视角带来的亲密感和主观性,使得人物形象更为鲜活。

2. 第二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相对少见,它使用“你”的形式直接与读者对话。

这样的方式创造了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令读者仿佛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虽然在小说中较少使用,但一些实验性作品和写作风格如诗歌或互动小说中,可以看到第二人称带来的独特效果。

它打破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界限,使得作品更具参与感。

3.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由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来讲述故事,这种叙述者可以洞察所有人物的思维、情感及背景。

例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展现了这一特征,作者不仅展示了众多角色的内心世界,还通过全知的观察来描绘广阔历史背景下的人类奋斗。

这种丰富的信息量使得读者可以从更全面的角度理解故事。

4.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则是从某一个特定角色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叙述者虽然不是角色,但对该角色内心世界有深入揭示。

例如,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采用了斯库特这一孩子的视角,通过她的眼睛看待成人世界和社会的不公。

这一方式加深了对事件和角色理解,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角色所经历的一切是如何影响她成长过程中的认知。

三、叙事视角对人物塑造的影响1. 通过第一人称深化个体体验使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让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内心,使得人物塑造更加立体而生动。

谈美术教学中表现性及方法-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谈美术教学中表现性及方法-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谈美术教学中表现性及方法: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在漫长的绘画史中,人们借助解剖学,物理学的色谱规律等知识,已经把绘画中的写实性发展得淋漓尽致。

随后,人们又发现自己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人类原本的情感和意识,于是绘画中出现了现代派。

现代派画家不满足于对客观的写实性描绘,扬弃纯写实性,追求直觉和潜意识活动,把人的内心的情感、情绪通过外在的形象、符号,用不同于前人、不同于别人的方法进行描画和表现。

儿童由于不受现实经验的约束,也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在绘画中常常画出与人们主观认识相反的形象,恰好与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手法有着相似之处,发人深醒,令人喜爱。

但他们的这种表现通常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自生自灭,原因是受到了客观世界的异化,潜意识的萌动渐渐地消失了。

另一种则受到外界对绘画作品像不像标准的指责,自我受到挫伤,渐渐地重新受到客观物象的束缚,原有的主观感受也荡然无存了。

这是非常遗憾的。

实际上儿童的这种自我表现意识是非常可贵的。

它可以帮助儿童认识自我,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

这种可贵的自信力将为儿童的心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他们在竞争的社会中得以生存。

美术教学中引入表现性美术教学思想便可帮助儿童发展自主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情绪,投入美术活动,表现性美术教学引导儿童在绘画活动中以客观物体为引体,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并不断将其补充扩大,从而达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发展儿童自我意识和培育完善健全人格的目标。

一传统美术教学与表现性美术教学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

以专业美术人员的造型能力为目标进行的课程设计,对观察和表现都设定了较高的要求。

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还要做到能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

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职业美术教育无可非议,它对造型能力的要求也是美术教育中必须要考虑的。

但如果只是简单地,一概而论地把它移植到儿童美术教育上,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难度,是理解力还不强的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难以达到的。

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1






从不用的视角表现
近大远小
改变眼睛位置
前景
借位
2.前景
除了改变眼睛的位置,还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更有层次感。那就是“前景”
欣赏图片,了解前景的概念,并请同学利用手中常见的用品充当前景,来观察。
4.借位
看PPT,了解借位作品本身的巧妙和趣味性。
把恐龙借给学生,通过借位得到同学被恐龙吃掉的画面。
师:谁还有更好的主意?
5.作品欣赏
欣赏学生作品,分析它的视角。
《从不同的视角表现》教学设计
课题
《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2




1.理解用不同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2.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表现世界,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3.感受不同视角观察表现的独特乐趣。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视角表现常见事物
难点:有新颖独特的见解
教具学具准备
1.PPT课件,小道具
2






2、新授
1.贴眼睛
师:谁能根据屏幕上的两幅图来黑板上贴出眼睛的位置?
师:第一幅图是从上向下看,我们称为俯视,第二幅图是从下向上看,我们称为仰视。(引导学生说出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师:接下来,老师要为大家介绍几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2.改变眼睛位置
(1)俯视图
(2)仰视图
师:谁还能举一些不同视角的例子
2.画纸,水彩笔
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用时




1、导入

不同角度的人物解读

不同角度的人物解读

不同角度的人物解读一、内在世界的深度剖析人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存在,拥有独特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对一个人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同面向。

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来看,个体的行为和思维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个体的经历、文化背景以及个人追求等。

本文将通过解读人物,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他们内在世界。

1.1 人物行为与情绪解读一个人的外在行为往往反映了他们内在情绪状态的一部分。

例如,当一个人表现出愤怒或忧虑时,我们可以推测出他们可能面临挑战或冲突,并尝试以某种方式应对这些情绪。

而某些行为则可能与渴望、欲望或自我满足相关联。

通过观察并解读这些行为和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人在特定情况下所面对的挑战和需求。

1.2 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分析文化背景是塑造一个人观念、信仰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这些环境会影响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自己的定位。

例如,在一个个人主义较为突出的社会中,个体可能更注重自我价值和成就;而在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个体则更关注群体的利益。

通过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思考模式和行为动机。

二、外在表现与内心世界:心理学视角心理学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入地观察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的方法。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下所做出的选择和反应来推测他们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2.1 自我认知与自尊心分析每个人都有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这是他们对自己身份、能力和价值的看法。

自我认知与自尊心相互交织,并共同塑造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通过分析一个人如何评估自己,并观察他们是否展示出强烈或脆弱的自尊心,我们可以揭示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对外界反应的方式。

2.2 心理防御机制解读在面对挑战、压力和冲突时,人们常常采用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以应对与保护自己。

这些机制可以是意识或无意识的,例如否认、投射、回避等。

通过观察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中如何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痛苦或欲望。

14.从不同的视角表现-冀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14.从不同的视角表现-冀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从不同的视角表现-冀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视角。

2.能够描述不同视角对同一物体或场景的影响。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视角是什么。

2.不同视角对同一物体或场景的影响。

3.通过绘画表现不同视角。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几幅画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角度所呈现的细节和特点,引出视角的概念。

2. 学习(20分钟)1.教师简单讲解视角的定义及种类,例如鸟瞰、俯视、仰视等。

2.看图理解,教师出示在不同视角下的同一物体或场景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对比,从不同视角下所呈现的不同视觉效果。

3.加深理解,教师以课本中的絮叨玩耍为例,让学生分析从不同视角下呈现的角度差别,并让学生自己想象并描绘出其它视角的画面。

3. 实践(30分钟)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教室、公园等),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画出该场景。

2.教师在学生的作品上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视角对图画的影响。

4.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点,并要求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视角的概念。

2.理解不同视角对同一物体或场景的影响。

教学难点:1.通过绘画表现不同视角。

2.发散思维,想象画面。

五、教学方式小组合作。

六、教学资料1.画纸、彩笔。

七、教学评价和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不同视角下的图画效果,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表现不同视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现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想象自己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在绘画中更自由,更大胆。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观
感表达。
透视法
透视法是绘画中表现观察角度的 重要技巧。通过调整物体的大小、 形状和比例,画家可以表现出物
体在空间中的远近和深度感。
视角的选择
画家可以根据创作意图选择不同 的观察角度,如俯视、仰视、平 视等。不同的视角可以强调物体 的不同特征,创造出独特的视觉
效果。
摄影
摄影中的观察角度
在摄影中,观察角度决定了画面的构 图和主题的表现。摄影师通过选择不 同的观察角度,可以捕捉到更具表现 力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有效的营销计划。
06
CHAPTER
如何培养多角度观察能力
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是驱使我们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动力。保持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有助于我们主动去观察和思考。
培养好奇心的方法包括多提问、多尝试、多了解新事物等。通过不断提问和尝试 ,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学习与模仿
学习他人的观察方式和思考方法是培 养多角度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 模仿他人的观察和思考方式,我们可 以逐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 法。
02
观察角度决定了观察者所看到物 体的形态、大小、方向和特征。
重要性
增强感知能力
通过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可 以更全面地了解物体的形态、 结构和细节,增强感知能力。
激发创造力
不同的观察角度可以激发创意 思维,为设计、艺术创作和解 决问题提供新的灵感。
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观察物体从不同角度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空间关 系和位置,的观察角度
在市场营销中,观察角度对于理解消费者需求、市场趋势和竞争环境至关重要。营销人 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市场,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消费者、竞争对手和行业动态。
观察角度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自然辩证法题库一.名词解释:65个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1.科研中的机遇:科研中,特别是观察和实验中,由于某些意外和偶然发现,导致科学认识上重大突破的过程。

12.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认识的思维方法。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叙述视角转换的例子

叙述视角转换的例子

叙述视角转换的例子视角转换是指将叙述的视角从一个人或一个角度转换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角度,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或展示故事的多维度。

以下是十个关于视角转换的例子。

1. 体育比赛报道:一开始,报道者以观众的视角描述比赛的整体情况,然后转换到教练的视角,介绍他们的策略和决策,最后转换到运动员的视角,描述他们的表现和感受。

2. 小说叙述:小说中的视角转换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思想和感受。

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切换,读者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故事体验。

3. 新闻报道:新闻报道通常会从多个角度报道同一个事件,以便读者可以获得多个立场和观点。

这些报道可以从政府、专家、受害者、目击者等不同的视角来描述同一事件。

4. 历史故事:历史故事可以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展示事件的多个方面。

例如,描述一场战争可以从将军、士兵、平民等不同角色的视角进行切换,以展示不同人群在战争中的体验和感受。

5. 电影叙事:电影中的视角转换可以通过多个角色的视角来展示故事的不同层面。

这种转换可以用于展示角色之间的关系、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或者传递情节的发展。

6. 学术论文:学术论文通常会从不同的学者或研究者的视角来讨论同一个问题。

这样做可以展示不同的研究方法、观点和结论,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7. 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转换视角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这种转换可以帮助教师提供更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支持。

8. 旅行博客:旅行博客可以通过转换视角来展示不同地方的文化、风景和生活方式。

作者可以从当地居民、游客、历史角度等不同视角来描述旅行经历。

9.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中的视角转换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解释实验结果。

这种转换可以促进新的发现和理解。

10. 议论文写作:在写议论文时,作者可以通过转换视角来展示不同立场和观点。

这种转换可以增加论文的说服力和全面性。

通过视角转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复杂的事物和情景。

这种转换可以为读者提供多个维度的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故事或事件。

不同角度的拍摄及特点

不同角度的拍摄及特点

不同拍摄角度的造型特点及其功用--摘不同拍摄角度的造型特点及其功用拍摄角度的划分:水平角度1、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特征,用正面角度拍摄人物中近景称为肖像。

正面角度能表达人物的本来面貌。

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景物的横线条,可以营造庄重、稳定、严肃的气氛。

其缺点是缺乏立体感和空间透视感,若用的不当容易形成无主次之分,呆板无生气的画面效果。

2、侧面角度有利于表现运动对象的方向性,线条富于变化,多用于对话、交流、会谈、接见场合,有平等的含义。

其缺点是不利于立体、空间感的表现。

3、斜侧角度包括前侧和后侧,是一种最常用的角度。

在拍摄两个人时能分清主次。

比如采访摄像,以记者的后侧为前景,拍摄被采访者的前侧面,并使其位于画面中间,把视觉重点置于被采访者身上,主体突出并且有深度感,画面有变化。

采用这种角度拍摄的镜头画面,叫做过肩镜头。

4、背面角度用背面角度拍人物,被摄人物所看到的空间和景物也是观众看到的,所以这种角度拍的画面有把观众带到场面的纪实效果,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比如背跟拍摄记者的镜头,就有这种效果。

大型纪录片《望长城》中主持人焦建成寻找陕西民歌手王向荣的段落,用了很多背跟角度拍摄记者寻找王向荣的经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突出了该片跟踪纪实的风格,增强了作品表现力。

以上是平面角度,以下介绍垂直角度的造型特点及其功用。

垂直角度:垂直角度分平摄、俯摄和仰摄三种。

1、平摄角度(平摄)的造型特点及功用平摄角度指机器的高度位置与被摄对象同等高度,对人物来讲摄像机高度位于肩部称为平摄角度,简称平角度。

平角度具有以下造型特点:①由于机位处于人眼高度,画面具有平视、平稳效果,是一种纪实角度。

②垂直形态的对象能得到正常再现,水平线条则容易重叠。

③透视关系正常不变形(用中焦镜头)④适合拍摄图案、照片。

⑤平摄,前后景物容易重叠而看不出前后景及背景的景次关系,故不利于空间层次、空间深度的表现。

平角度适合拍摄人物近景特写不变形。

多角度叙事写作的多元视角

多角度叙事写作的多元视角

多角度叙事写作的多元视角多角度叙事写作是一种注重多元视角的写作方式,通过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以全面的方式展现事件或故事的方法。

在这种写作方式下,作者可以通过切换视角,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多个层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多角度叙事写作的多元视角,并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一、增强故事的可信性多角度叙事写作为读者提供了不同角度的信息,从而增强了故事的可信性。

通过不同角色的叙述,读者可以得到更多的细节和事实,从而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的发展。

例如,在一部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叙述来描述同一场景,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并判断故事中的事件。

这种多元视角的呈现,使故事更加丰富、有深度。

二、展示人物的复杂性多角度叙事写作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展示人物的复杂性。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视角、经历和感受,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叙述,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一部小说中,通过让不同的角色来叙述主角的故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主角的动机和行为。

这种多元视角的描写,使人物更加立体化、生动。

三、呈现社会问题的多面性多角度叙事写作还可以用来呈现社会问题的多面性。

通过不同角色的叙述,作者可以揭示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从而展示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例如,在一篇调查报道中,作者可以通过采访不同的人物来叙述同一社会问题,从而展示这个问题的多个方面和影响。

这种多元视角的呈现,使读者对社会问题有更全面、客观的了解。

四、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多角度叙事写作可以增强读者的参与感。

通过切换不同角色的视角,读者可以在心理上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增强对故事的情感投入。

例如,在一篇短篇小说中,通过交替切换主人公和配角的视角,读者可以更好地体验故事的情感冲突和发展,增强与故事的情感联系。

五、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多角度叙事写作还可以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不同角色的叙述,作者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技巧,使作品更加多样化。

例如,在一部小说中,通过让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口吻和写作风格,读者可以感受到不同角色的个性和特点。

题西林壁这首诗的译文

题西林壁这首诗的译文

题西林壁这首诗的译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二、20题带解析1. “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中“横看”和“侧看”分别写出了从什么角度看庐山?- 答案:“横看”是从正面看,“侧看”是从侧面看。

- 解析:“横”通常表示水平方向,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正面平视的角度;“侧”表示侧面的方向,从不同的水平方向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形状,体现了庐山的雄伟多姿。

2. “远近高低各不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描绘了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的样子都不一样的景象。

- 解析:这一句强调了观察点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体现了庐山景色的丰富多样和立体性。

3. 诗中“岭”和“峰”有什么区别?- 答案:“岭”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峰”是高耸的山头。

- 解析:“岭”侧重于山脉的绵长形态,而“峰”更突出山的高耸尖顶部分,这里通过“岭”和“峰”的对比,写出了庐山的多种地貌特征。

4. “不识庐山真面目”中的“真面目”指的是什么?- 答案:“真面目”指庐山的整体形状和真实风貌。

- 解析:诗人说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处山中,无法全面看到庐山的全貌,这里的“真面目”是一种对庐山整体形象的指代。

5.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是什么意思?- 答案:“缘”是因为的意思。

- 解析:“只缘”在诗中起到解释原因的作用,说明因为自己在山中,所以才不能看清庐山的全貌。

6. 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答案:蕴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 解析:诗人因为身处庐山之中,无法看清庐山的全貌,就像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自己深陷其中往往难以看清事情的真相,而旁观者却能更客观全面地看待。

- 答案:属于七言绝句。

- 解析:七言绝句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全诗四句,每句七言。

拥有智慧的100个方法

拥有智慧的100个方法

拥有智慧的100个方法每个人都想变得聪明、机智和智慧。

智慧让我们在处置事情时更加游刃有余,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更加清晰地看待世界。

然而,智慧并非是一件容易获得的东西。

要想拥有智慧,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

下面,将推荐100个方法,帮助你拥有智慧。

1. 保持开放心态首先,要保持开放心态。

不要限定自己的思考,并且要时刻准备接受新的观点和经验。

开放心态是增加智慧的必要条件。

2. 学习新技能每学习一项新技能,你将不仅仅掌握新的知识,还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视野。

3. 保持好奇心好奇心是获取智慧的关键。

让自己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发现新的事物。

4. 广泛阅读通过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变化的世界。

5. 练习写作写作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

通过写作,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还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6. 深入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要想在决策中做出更好的选择,必须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

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和行为。

7. 练习思考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练习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8. 尝试新事物尝试新事物可以提高自己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从而帮助我们打破固定思维模式。

9. 定期反思内省和反思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手段。

定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考过程,以改进自己的表现和决策。

10. 持续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持续发展和学习,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11. 保持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智慧的前提条件。

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12. 走出舒适区只有在适度的挑战和压力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潜力,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13. 解决难题通过解决复杂和难题,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更广阔的场景中。

14. 寻找灵感寻找灵感是发展智慧的必要条件。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讲义:专题《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 》含答案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讲义:专题《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 》含答案

抢分点三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内容的侧重点与报道角度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62页如何比较内容的侧重点与报道角度非连续性文本的材料往往与同一个人物或事件相关,但是所侧重的方面、观察问题的视角、讨论的焦点又有所不同。

故而,常常可以就此展开比较。

常考的内容是信息异同比较与不同角度比较。

解答信息异同比较题,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明确任务,即比较什么样的信息,如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人物影响、人物成就、事件背景、事件过程、事件结果等。

对同样的人或事进行报道,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者介绍人物成长经历,或者介绍人物的突出贡献,或者介绍事件的重要意义,或者介绍事件的发展过程。

设置题目时可以考查报道的侧重点,可以考查作者的视角变化,还可以考查不同视角下相关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

[核心提示]在新闻阅读中,新的考题示例增加了对比分析的题型,涉及两个题目:一是比较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一是比较新闻报道的角度。

这两个题目既涉及新闻的内容,又涉及新闻的文体特征、手法,概括性、综合性比较强,又因为是新增加的题型,二轮复习应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

突破点一比较内容的侧重点[典例]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通读文本,全面把握文本内容。

“材料一”是一则消息,报道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圆满完成既定目标这一重大科研成果。

“材料二”从出处看,是一则人物通讯,与“材料一”形成补充关系。

“材料三”是一则消息,是日本媒体对中国科学研究高速发展情况的评价。

第2步:看清题目要求,明确设问角度。

题目有三个关键词:“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简要分析”。

答题要从“不相同”分析。

第3步:多点对比,分角度写出答案。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看对象我国的《人民日报》国外的《自然》杂志日本的《读卖新闻》看深度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第五课《从不同视角观察》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第五课《从不同视角观察》

透视的基本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能感觉到近处 物体看上去大,远处的物体看上去小, 这就是透视学中的“近大远小”的透视 现象。
几何图形的透视
我们一起观察下,它们都是近大远小的透 视吗?
三、平视、俯视、仰视

平视:站在宽广的平
地上向前看,远方天地 的交界线,称为地平线。 在画面上,由画者的中 视线与画面相交的一点 (即主点)所作的平线, 称为视平线。
仰视与俯视

画者抬头向上和低头向 下注视,中视线上斜和 下斜,画面前俯和后仰, 是仰视和俯视
平视、仰视、俯视的应用和特点

平视图:平视图在普通的场景中经常使用,使人有身临其境的 感觉,因而更能感受画中环境气氛及画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整 体显得干净利索,但一味用平视图就会缺少变化。 仰视图:仰视图是从下方向上的仰视,常被使用在需要画 出有一锤定音之感的画面中。使人产生敬仰的感觉,表现英雄 人物巍然屹立,压倒敌人和英勇不屈的气概。但仰视太多,看 的人容易累,也不容易懂。
赏析大师的视角绘画作品,思考下面的问 题。



1、你能从作品中看出作者所要表现的重点是 什么吗? 2、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 3、如果是真是情景的话,你知道画家是站在 哪个角度去观察表现的?
作品:

俄国画家:列宾

荷兰画家:梵高

中国画家:李苦禅

中国画家:梁文博
学生作品赏析:
作业要求:

1、自定主题,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 2、确定表现的主题,构想从那个角度去表现 最能表达自!
第五课
从不同视角表现
一、视角是什么

是指物体两端射出的两 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 形成的角。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视角表现》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1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视角表现》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01

小学美术冀美版五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视角表现》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表现的意义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表现世界、提高艺术表现能力感受不同视角观察表现的独特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常见视角,特殊视角,尝试用特殊视角表现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视角表现同一事物
教学及要求
教学一:了解表现所采用的视角有哪些
教学二:尝试用特殊视角表现
教学过程(教学完成—交流展示—评价激励)
一、教学一,了解表现可以采用的视角有哪些?1、你们平时都是从什么视角来观察事物的?比如大树。

2、现在教室里平视你看到了什么?3、仰视你看到了什么?
俯视地面,双腿双脚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的?说的特别好,(定义)平着看向正前方的角度叫做平视,抬头向上看的角度叫仰视,低头向下看的角度叫做俯视。

(板书出平视、仰视、俯视)这些都是我。

2016年公需科目《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试卷

2016年公需科目《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试卷

2016年公需科目《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试卷考生姓名:考试科目:2016年公需科目《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时间:2016/4/12 14:37:32 考试成绩:95分(合格分数:60分)说明:1.回答正确的题目显示为“蓝色”,错误显示为“红色”。

2.答案选项中“已勾选”的为考生的回答,“紫色”标识的选项为标准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1.创新早已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正确错误2.全面了解自我,接纳和包容自我,就一定能克服盲从和虚荣。

正确错误3.心理学的研究从原则上讲是中性的,没有是和非。

正确错误4.意识性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所以它是无意识或者潜意识。

正确错误5.创造力是天生的不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提高。

正确错误6.牛顿曾说“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正确错误7.思维角度多元化,就是要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同一件事,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顶部跳到底部正确错误8.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激烈的竞争,没有哪一家组织是不可替代的。

正确错误9.我们每一个社会都有它特定的一个社会行为规范标准,如果某个人他的行为符合我们的社会规范标准,那么我们就认为他是正常的,如果他违反社会标准,那么我们就认为他是不正常的。

正确错误10.根据什么是心理健康这一讲,一个人是否适应现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如果是适应的,说明可以接受现有状况,即正常。

正确错误11.拥有创业者心态的人每时每刻都能够意识到,自己不是在为自己工作,而是在为自己的品牌工作。

正确错误12.情绪的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

正确错误13.正面的情绪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发展和维系亲密的关系,正面的情绪可以更好的让我们在工作中获得积极正向的体验,让工作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满足和快乐。

正确错误14.正面的情绪状态还能让人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获得挫败感。

正确错误15.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以有的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