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4》教学设计的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练习4》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练习4》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练习4》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练习4》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练习4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小动物,了解它们住在哪里,能将句子补充完整。

2.朗读、背诵4个成语和谚语的意思。

3.写铅笔字,认识横折弯钩的笔顺规则。

4.观察图画,按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小动物,了解它们住在哪里,能将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练习4。

二、学习字词句1.屏幕5种动物,指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

2.引导学生说出小动物分别是松鼠、蜜蜂、马、北极熊、燕子。

3.对口练习:让学生再次亮开嗓门模仿。

4.指导学生帮帮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家。

5.出示句子:松鼠住在松树林里。

蜜蜂住在。

马住在。

燕子住在。

北极熊住在。

住在。

指名读句子,想一想,横线上应该填上什么词。

指导学生完成。

, , , ,第二课时一、揭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成语和古诗。

二、教学成语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2.准确认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4条成语。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

3.了解大意。

看图思考:图中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归纳:“临危不惧”: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多谋善断”:是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

“从容不迫”:指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方寸不乱”: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4.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自由读。

(3)练习背诵。

(4)检查背诵。

三、教学谚语1.激趣导入:相传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想准确地预知天气,天气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总结出来的,对预知天气变化很有帮助。

2.自由读诗,读正确、流利。

(1)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学生读。

3.了解大意,领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两句谚语主要写什么?(2)结合插图讲解诗义。

(3)图文对照,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领悟诗情。

(4)配乐朗诵。

4.熟读成诵。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练习四》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题和练习题形式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一些复杂情况的处理可能会感到困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一些复杂情况的处理,如含有多个条件的加减法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练习四》相关内容。

2.练习题和答案。

3.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展示《练习四》中的第一道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解答后,邀请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题目进行解答。

解答完毕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同时,布置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和解答。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和运算技巧。

《练习四》(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练习四》(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通过表格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解决问题,可让学生自己尝试说说从表格中知道了什么,说出完整的题目,再列式解答,并将算式写在表格外,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第5题是一道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注意引导说说第一步求出了什么,第二步求出了什么,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完成题目,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课堂小结
(2)整理:连续进位乘法,用一位数分别乘三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注意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按法则从右到左一位一位乘(从个位算起),注意进位时要算正确(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
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乘0前面的数,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几个0。
课堂教学建议:扩展练习时,增加计算练习。
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能具体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吗?(可以举例说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怎样算,要注意什么?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呢?
你从解决问题练习里得到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练习四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先算几十乘几,再算几乘几,然后相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笔算:
连续进位乘法,用一位数分别乘三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注意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整理:要使积最小,三位数的最高位和一位数相乘的积就要最小,这两个数应该是2、3;再想一位数乘十位上、个位上的数得的积也要小一些,确定哪个作一位数、哪个作三位数的百位上的数;然后想十位上、个位上各是几可以让积最小。
(3)让学生算一算这4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完成口算。
为什么5在百位上、7作一位数乘得的积大些呢?(高位上相乘都是“35”,而7乘十位上、个位上的数得的积会更大)那十位上用几和7相乘积要大一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6《练习四》同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6《练习四》同步教学设计
2.能力层面: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能力。
3.素质层面:学生对数学兴趣和积极性的不同,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意识方面的差异,要求教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提高拓展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分数乘除法的提高题目,以挑战学生的思维,拓展其知识面。
-包括分数混合运算、复杂分数应用题等,共计5题。
-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
作业反馈:
1.及时批改:教师在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记录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错误。
-对每道题目的正确与否进行标注,对错误的地方给予明确的批注。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分数除法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分数除法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数学故事书:选择一些包含分数运算的数学故事书,如《数学岛历险记》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分数运算的兴趣。
【教学评价】
1.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2.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
3.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通过分数乘除法练习,使学生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逻辑推理: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逻辑推理和问题分析能力。

五年级上北师大《练习四》张静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01

五年级上北师大《练习四》张静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01

练习四(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41—42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2、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

3、能进一步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意义,并能进行准确区分和判断。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学过的数学知识,能进一步理解各个概念的意义,并能进行准确区分和判断。

教学难点:能进一步理解各个概念的意义,并能进行准确区分和判断。

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复习引入。

提问:同学们,在倍数与因数这一单元中,你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导入: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练习四)二、巩固练习(练习四)1、第1题(1)师:请从这些数中选出三个数,组成乘法或除法算式,再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同桌两人,一人写算式,一人说关系,比一比哪一个同桌合作效率高。

(2)汇报反馈要求汇报时,按以下两点来说明:①选择三个数后,要列出乘、除法算式;②说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哪一个是哪一个数的因数。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算式)(3)引导学生总结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特点。

2、第2题。

(1)填表,完成后在小组交流。

(巡视,指导)(2)随机选择学生答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想法。

(3)引导学生小结找因数的方法。

总结:找一个非零自然数因数的方法是利用乘法或除法算式成对找举例说明)(4)随机练习:找出36的全部因数。

(5)提问: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3、第3题(2、5、3倍数特征的练习)。

(1)回忆:2、5、3的倍数特征。

(2)指名汇报。

4、第4题。

(1)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2)独立做题。

(3)集体反馈。

5、第5题。

要引导学生交流一下判断的方法。

分层次进行,先判断奇数和偶数,再填质数和合数。

6、第6题。

学生说一说猜想的过程。

7、第7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练习四》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练习题,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在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比较、位置的相对性、时间和货币单位的学习。

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的,通过本章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比较、位置的相对性、时间和货币单位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的比较、位置的相对性、时间和货币单位的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思考时间和货币单位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一个分数的比较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小学五年级语文《练习4》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练习4》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练习4》教学设计1、语文与生活,纠正错别字。

2、诵读与积累8个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3、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4、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重点难点:诵读与背诵、口语交际。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一、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

(2)学生读这段文字。

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

(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

(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

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

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

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

(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

(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诵读与积累1、熟记成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5)这8个成语包含着8个有趣的小故事,说的都是一些错误的想法与做法,有着警世劝戒的作用,你能说说这些成语中的故事吗?(6)听故事,想一想从每个故事中你能明白了什么?(7)学生练习背诵。

2、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写好钢笔字。

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练习四》主要是对分数和小数的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较大小、四则运算等基本操作。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的练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和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较大小、四则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出现理解不深刻、运用不灵活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关系,掌握分数和小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和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较大小方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关系。

2.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分数和小数知识的运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2.准备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的妈妈做了5个苹果蛋糕,每个蛋糕分给小明和弟弟每人2个,妈妈一共给了他们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较大小等基本操作。

如:将分数2/3转换为小数,并比较2/3和0.7的大小。

最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四》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四》教学设计

《练习四》教学设计一、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二、思路说明通过具体实验,比较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最后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抓住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到“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引导学生认识到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利用实物教具使学生体会到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离开实物去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抓住实际事例,帮助学生区别比较体积和表面积。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几何知识的进一步延伸。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5课《练习四》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5课《练习四》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5课《练习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5课《练习四》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为后面学习更复杂的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但可能存在计算速度慢、错误率高的问题。

此外,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如何在计算过程中提高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练习题、教学动画等。

2.教学素材:包括实物、图片等。

3.练习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妈妈买了32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4个,一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2.呈现(10分钟)展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交流答案。

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出题、计算和评价,提高计算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如:“小华买了24个橙子,每个同学分3个,一共可以分给几个同学?”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4》“处处留心”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4》“处处留心”教学设计

2011年4月到永定镇中心小学进行课堂综合调研,听了王齐敏、关雄祥两位老师的两节四年级练习课,两节课内容相同,教学思路却不经相同,体现了“同课异构”。

把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提供给大家,供老师们借鉴。

教研室李建萍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4》“处处留心”教学设计永定中心小学王齐敏教学要求:1 .读准课文中出现的 7 种中药的药名,初步了解中药的功效。

2 .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

教学重、难点:学会读懂中成药的说明书。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收集中成药说明书。

教学过程:一、教学“处处留心”第一部分1.师:我们平常生病了,都会去医院看病,吃药或打针。

我们吃的药分成两类:中药、西药。

今天,我们来初步认识几种中药。

2.大家对中药有什么了解?先互相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对中药的了解。

小结:中医中所用的中药多以植物为材,也有以动物、矿物为材料的。

《本草纲目》中介绍多种中药的材料和功效,是我国医学、医药上的一个瑰宝。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书上出现的7 种中药药名。

看书,要求学生自己读一读,读准它们的音。

互读、互相纠正、再读。

(教师板书课本上七种中草药)指名读,齐读。

强调读音谁来说说我们读这七种中药时要注意什么?指名说说,全班交流。

强调:“大黄”中“大”读dài;注意“黄芩.”(qín)和“黄芪.”(q í)注意字形和读音;“白术.”中“术”读“zhú”4.师:大家对这 7 种中药有什么了解?你知道这 7 种中药有什么功效吗?5.指名说说,归纳小结。

人参和黄芪补气;大黄和黄芩清热、泻火、解毒;茯苓和白术健脾胃;川芎能活血、祛风止痛。

6.师;大家以后吃到中成药的时候,可以留心看一看说明书中有没有这几种药,对你的病情有没有作用。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怎样看懂中成药的说明书。

二、教学第二部分1 .自己阅读第二部分题目要求,思考奶奶的话。

指名读,指名说说对题目要求的理解。

2 .自己读这份中成药的说明书,边读边想:从这份说明书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何疑问?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四》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计量单位换算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三年级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几何图形的特性,以及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计量单位换算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几何图形的特性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的特性,能够正确地辨别各种几何图形。

3.掌握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计量单位的换算。

4.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几何图形的特性,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几何图形的特性的理解和运用,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几何图形的特性,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2.学生准备:掌握三年级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练习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练习四》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第4课《练习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巩固学生对1厘米、1米的直观认识。

2.提高学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技能。

3.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学习重点】巩固学生对1厘米、1米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技能。

【学习流程】一、导入1.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

今天数学课上我学习了估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际操作了。

首先我发现成语词典的厚度有3米,《笑猫日记》这本书的长度有18米,《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厚6米,我的房间长4厘米,宽3厘米。

我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它的存在。

2.师生一起读日记。

3.抽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单位错了)4.师:小明因为粗心闹了笑话,怎么改正?(指名学生回答)5.师小结: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日记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厘米和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程第一学程:米和厘米的应用。

1.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练习四1-3题。

2.小组交流1-3题。

3.全班展示交流。

4.小结第1题看尺子图时,要注意正确读出刻度数。

图中物体摆放的位置有所不同,有的起点对准了0刻度,有的起点不是0刻度。

做题时需要认真观察。

起点对准0时,终点对准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起点不对准0时,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第2 题注意厘米和米相比,1厘米段得多,1米长得多。

第3题图中画了4条线,这4条线摆放的位置各不相同,我们在实际测量时尺子的摆放要和线的摆放位置一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小组交流解决方法,全班交流解决疑难”的过程,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学程:估测物体的长度。

1.独立完成5题第(1)小题,然后小组交流方法。

2.全班展示方法。

要想知道5个回形针连在一起有多长,可以直接用尺子量;也可以先量出一个回形针的长,再推算。

3.小组合作完成5题第(2)小题。

《练习四》教学设计

《练习四》教学设计

《练习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3-74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法。

难点: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及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型:练习课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个单元前面所学内容。

二、复习计算1、练习四第1题找3位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四第2题。

教师找2位学生示范,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3、完成第73页练习四第3题。

(1)出示题目。

(2)活动:先算出各种动物身上的式子的答案,再连线。

(3)全班交流:谁和谁是朋友?为什么?4、完成第73页练习四第4题。

(1)出示题目:用竖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竖式,指名板演。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算的?(4)集体订正。

三、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第74页练习四第6题。

(1)出示题目:淘气套中了两个,共得了42分,他套中的可能是哪两个?(2)让学生独立估算。

(3)全班交流:怎样很快知道套中的是哪两个?(4)明确:先要计算个位的两个数的和是不是2或者12,再进一步确认。

2、按规律填数。

(1)出示题目:按规律填数。

(2)谈话:观察算式,看看有什么规律。

(3)引导学生自己交流。

(4)学生独立填空。

3、完成第74页练习四第7题。

(1)出示题目:填什么数才能打中?(2)学生独立思考,再填写算式。

(3)全班交流:横线上可以填写哪些数?为什么?四、完成第74页第8题数学游戏1、出示游戏要求:(1)每人每次要选出两个数相加,结果要小于100.(2)填表并把选过的数划掉。

(3)比较两人的得数,把大的数圈起来。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练习四(第五单元的练习)》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练习四(第五单元的练习)》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练习四(第五单元的练习)》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练习四(第五单元的练习)》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列式计算、单位换算等。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题和练习题具有代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对分数、整数和几何等概念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运算顺序、运算方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不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份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0元,现在打8折,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解答,从而引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

数学《练习四》教学设计4篇

数学《练习四》教学设计4篇

数学《练习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计算9和几、8和几、7和几、6和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重点、难点:进位加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说数的组成。

2、说说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拆数凑+再加)二、练习第1题1、独立计算。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三、练习第2、3题1、让学生算出得。

2、观察算式,说说每一竖列的算式有什么规律。

3、交流规律。

四、练习第4题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明确做题方法。

2、学生完成练习。

3、交流结果。

五、练习第5、7题1、学生完成第5题,评出夺得红旗者,给予表扬。

2、仔细观察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第7题,评出做得又对又快者,给予奖励。

六、练习第6题1、指导学生弄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七、练习第8题1、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的意思。

2、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八、开放练习1、第9题,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对后2题写出多种答案。

2、教学游戏。

(1)拿出准备好的卡片,老师拿出一个得数,小朋友找出这个得数的算式。

(同桌合作)(2)同桌间一生拿结果,一生找算工。

九、总结。

数学《练习四》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同重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关于除法的练习题。

比一比谁做得最准确。

二、综合练习1、完成68页“填一填”。

2、完成68页第二题。

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33÷37328÷42372÷45395÷56294÷29765÷743、完成68页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交流。

4、她开学前能看完吗?估一估,算一算。

三、拓展练习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部分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练习4教学计划(三课时)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练习4教学计划(三课时)

练习4(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大官庄小学梁萌【教材说明】本次练习安排了6个板块。

内容包括看清笔顺、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做做读读、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

学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看清笔顺,学用字词句。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

能说出他们的笔画和笔顺,并按笔顺规范写字。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6个词语,练习把句子说完整。

过程和方法目标:1、养成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

2、认图、读词语,在说中体悟有关(排比)句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2、让学生初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

教学难点:学用字词句,在说中体悟有关句式。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能认清并按笔顺规范书写识字4至识字6的生字;2、借助拼音读读、做做、说说,体悟排比句式。

一、看清笔顺(一)识字4生字1、看图课件出示识字4的背景图片。

师:“是小朋友们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你们还记得有什么昆虫吗?”【预设:生:“牛,蚂蚁,蟋蟀……”】师:“同学们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在识字4里学过的生字。

”2、看看读读课件出示学生用书106页练习四“看清笔顺”第一组的生字。

请学生自读第一组的6个生字。

同桌交流生字的笔画和笔顺。

3、一起写一写师:“同学们刚刚看了这些生字的笔画和笔顺,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按照正确的笔顺写一写。

”课件依次出现“天”“牛”“田”“虫”“蚁”“蚂”的flash动画,师生一起写一写,一边写一边说。

例:“天”师生:“天,横,横,撇,捺。

一共有4画。

”(伸出手指在空中按照笔顺写,边写边说。

)【预设:“虫”的第五笔学生可能写成“横”,应该是“提”,教师在这个字的flash动画中强调这一笔。

】4、考一考师:“同学们都写的非常棒,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请几名同学起来,教师指字,学生按顺序说说这个字的笔顺和笔画。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四》教学设计

练习四。

(教材59~60页)1.引导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1.回顾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适用范围及作用:乘法交换律:用于连乘算式,调换各乘数在连乘算式中的位置;乘法结合律:用于连乘算式,改变连乘算式中各乘数的运算顺序;乘法分配律:用于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算式;或者用于两个数相乘加上两个数相乘,其中相乘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的算式。

可改变运算的方法,但结果不变。

2.说一说:运用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和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能否在计算过程中“凑整”)【设计意图:回顾总结全章所学知识,结合课后练习,进一步得到巩固。

】1.简便计算练习。

(教材第59页“练习四”第3题)(1)分析判断每一题的算式特点、可用的运算定律、能否“凑整”。

85×82+82×15(两个数相乘的积加上两个数相乘的积,有相同乘数82,可用乘法分配律,余下加数85与15的和凑整。

)(125+17)×8(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用乘法分配律,125与8的积凑整。

)167+289+33(连加算式,可用加法交换律,167与33的和凑整。

)5×289×2(连乘算式,可用乘法交换律,5与2的积凑整。

)25×97+25×3(两个数相乘的积加上两个数相乘的积,有相同乘数25,可用乘法分配律,余下加数97与3的和凑整。

)58+39+42+61(连加算式,可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58与42的和、39与61的和分别凑整。

) (125×25)×4(连乘算式,可用乘法结合律,25与4的积凑整。

(公开课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体育《练习4》

(公开课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体育《练习4》

(公开课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体育《练习4》公开课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体育《练4》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技巧和知识:- 研究正确的热身运动方法;- 锻炼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提高跳绳技巧和耐力水平。

教学内容1. 热身运动:- 轻轻晃动肩膀和双臂;- 轻柔地扭动腰部。

2. 跳绳技巧练:- 单人跳:学生按节奏单脚交替跳绳10次;- 双人跳:学生与搭档一起跳绳,相互配合完成各种动作。

3. 跳绳耐力训练:- 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逐渐增加跳绳次数,争取达到个人最高记录。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进行的体育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期待。

2. 热身运动:- 指导学生进行肩膀和双臂的晃动,以及腰部的扭动。

3. 跳绳技巧练:- 指导学生进行单人跳绳,注意节奏和脚步的协调;- 让学生与搭档一起进行双人跳绳练,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动作。

4. 跳绳耐力训练:- 指导学生逐渐增加跳绳次数,记录个人最高记录。

5. 结束活动:-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继续练跳绳。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动作是否准确流畅。

2. 技能掌握: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热身运动方法,跳绳的基本技巧,并能进行简单的双人跳绳。

3. 耐力水平:记录学生跳绳的次数,评估他们在耐力上的提高。

家庭作业布置以下家庭作业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1. 继续每天进行跳绳练,争取在一个星期内突破自己的跳绳记录。

2. 反复进行热身运动,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 和家人或朋友一起玩双人跳绳,并尝试创造新的动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祝您的教学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4》教学设计的
《练习4》教学设计的范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找出字的部首,提高部首查字的速度和能力
2.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能给同类词语加上一个总的名称
3.能正确地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句子,能按要求写判断句
4.能找出句子中打比方的部分,理解比喻句的意思,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能按时间顺序,把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二、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目标:完成1~4题
二、过程
1.自学1~4题,用铅笔独自做题
2.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
课件展示正确答案,核对、订正
小结:1)左右两边都是部首,一般查左不查右
2)半包围结构的字查外不查内
第二题
补充:1)几个人同时说,同样的话()
2)由于受感动面产生恭敬,敬佩的感情()
3)不分白天黑夜()
4)好多人紧紧地围在一起()
第三题
交流,点拨改正
第四题
1)说说金色的斜阳耀眼的太阳,灿烂的朝阳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2)说说斜阳、太阳、朝阳,谁高挂天空?谁映红水面?谁照亮了大地?
3)检查标点
4)齐读,用朗读表现出美丽的景色。

第二课时
一、目标:练习5~7题
二、过程
1.指导完成第5题
1)齐读第1句,说说还可以说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
2)独立完成第2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3)独立完成第3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4)独立完成第4句
5)练习说话
仿照题目的'句子介绍其他地方的情况
独立写句
交流
2.指导完成第6题
1)抽读
比较梨树上青青的果实,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d在翠绿的
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比喻有什么好处,
3)独立划句,同桌交流,划线部分在打比方部分的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交流,进一步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说说打比方的句子
3.指导完成第7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自读句子,并用线画出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结合每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情,独立编号
4)交流
5)连句成段,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