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4

合集下载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人生的境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

因此,如何让学生了解并领悟人生的境界,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人生的境界,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 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增强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人生的境界”,主要讲授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感恩生命。

2. 人生的境界:通过文学、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向学生介绍和讲述不同人生境界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境界,提高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坚持与选择:通过真实案例和生活经验,向学生阐述坚持与选择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提高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知识导入法:通过图片、视频、诗歌等形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互动交流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3. 剖析法:通过分析、解读和评价经典文化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人生的境界,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化素质。

4. 实践体验法:通过组织实验、观察、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人生的种种境界,提高自我认知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PPT、图书、教学视频、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加强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五、作业安排:1. 完成课堂笔记和反思,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

《人生的境界》教案(通用7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通用7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通用7篇〕《人生的境界》教案〔通用7篇〕《人生的境界》教案篇1教学目的: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考虑,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2.大概理解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如它既是人世的也是出世的,它的任务是进步人的精神境界。

3.体会学者散文思路明晰、内涵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联络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

2.在阅读理解的根底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3.独立考虑、质疑课文,对自己的见解可以做到自圆其说、持之有据。

教学方法:1.学生默读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2.老师设计考虑题和训练题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语文才能的进步。

3.讨论交流,开拓思路。

4.老师以漫谈式的讲解提升学生的认识,使之确有所得。

教学设计:理念课文的题目为“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场考虑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但文章的内容比拟深奥,语言又平实,所以学生难有浓重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在学术概念上兜圈子,那样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贴近生活,联络实际方能激发兴趣、搞活教学。

至于课文内容,有些应该吸收消化,用来丰富和充实自己;假设用今天的目光来审视,有些似有可商榷之处;有些比拟深奥的,大致理解即可,不必深究。

要求学生全面地透彻地理解课文,既无必要,也难以做到。

不可脱离课文,也不可拘泥于课文,可以把考虑和讨论延伸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上去。

步骤一、学生默读朗读二、归纳提要1.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

2.请理清全文的段落层次。

3.请说明全文的构造特点。

这三个问题互相关联,可以放在一起考虑。

文章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阐述的主要问题,假如循着它去找主旨句和段落构造,就会走人误区。

本文主要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进步人的精神境界的。

首段的第二句便是主旨句。

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讲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2. 学会分析和解读文中的文字和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复印《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给学生。

2.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黑板,展示文章的重点内容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并提出问题:你认为人生的境界是什么?二、阅读和理解(1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人生的境界》。

2.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自己对文章主题和意义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主要观点。

三、分析文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文字和语言表达,例如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

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2.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展示文章中的关键内容和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析技巧。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文章中选取一个段落,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五、个人写作(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对人生的境界的思考和理解的短文。

六、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继续思考和探讨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章,拓宽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和思考。

2.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或班级的讨论赛,就人生的境界进行深入探讨,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范文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范文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树立健康、远大的人生目标。

2.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层次清晰、思路严密的特点。

教学过程【预习】导入:在语文里,我们邂逅大师。

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为我们讲一讲人生的境界。

默读课文,做批注朗读课文一、理解人生境界的含义1.课文的题目为“人生的境界”,那么什么是人生的境界?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人做某事时,他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第1段)2.作者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哪4个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划分依据: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

对这四种人生境界的理解。

自然境界:对自己所做的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功利境界:觉解到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道德境界:觉解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天地境界:觉解到自己也是宇宙的一员,要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

4.“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阅读第7,8段,回答这一问题。

通过哲学,觉解到他的行动和生活中的道德原理,达到道德境界。

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达到天地境界。

二、把握文章思路1.本文是一篇学术随笔,也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要理解文章思路,先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每段内容),然后划分段落,写大意。

第1段:人生境界的含义及分类。

第2段:最后一句。

第3段:最后一句。

第4段:最后一句。

第5段:最后一句。

第7段: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方法。

人生的境界教案6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6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6篇人生的境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传授目标:1.理解__浅言深意的特点。

2.掌握__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密思路。

情意目标:1.启发学生对人生境界的思考,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

能力培养目标:熟练默读__并做出标记点评。

教学重点理清__思路,明确起、录、转、合的框架。

教学难点对所谓觉解的理解和圣人做平常人所做的事和平常人所做的平常的事区别在于哪里。

教授方法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有一次因自己的牙齿脱落而陡生感慨,写下?"人言齿之落,寿命难维持。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的诗句。

人我对齿落对生命的不同态度,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照。

--悲观,--豁达,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引出板书课题--人生的境界)二、介绍作者:冯友兰,著名哲学史,哲学研究家,北京大学教授,对中国哲学文化的研究颇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

三、布置默读课文,提出默读要求。

1.从__形式上,力求搞清__的结构;2.从__内容上,力求搞懂__的主题;3.默读时对重点地方做出标注。

四、检查学生默读效果提问:__是怎么开头的?--以一句疑问句开头,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提问:这样开头的好处是什么?--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关注,在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之中,不知不觉间引读者进入作者所要阐述的人生的境界这一主题范围。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做出回答)提问:__分为几个自然段落?(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迅速的做出回答。

这一问题并不难,但学生由于往往没有养成阅读时随手标注的良好学习习惯,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往往始而瞠目结舌,继而翻书去计算。

要抓住这一有利的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共分为12自然。

提问:这12自然段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思路?(这一问题的提出,目的在于理清__的脉络,把握__的结构,进而理解__主题,随着教师的提问分析,讲解,列出板书)五、分析__思想内容:着重分析对这四种人生境界的理解。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境界概念,认识到不同的人生境界。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

3.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激发学生追求更高人生境界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人生的境界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

2. 人生境界的分类:介绍不同的人生境界,如物质境界、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等。

3. 提升人生境界的途径:探讨如何通过学习、实践、修心等途径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4. 人生价值实现:分析人生价值与人生境界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 案例分析:分享成功人士的人生境界与价值实现经验,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生境界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提升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人生境界与价值实现经验。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人生感悟。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生的境界》相关章节。

2. 课件:人生境界图片、成功人士案例等。

3. 视频:成功人士的人生境界与价值实现经验短片。

4. 讨论题:提前为学生准备相关讨论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引入主题。

2. 讲解人生境界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提升途径。

3. 分析成功人士的人生境界与价值实现经验。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人生感悟。

5. 总结讲解,强调人生境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追求更高人生境界的动力。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于人生境界理解的应用,通过课后作业的质量来衡量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分享观点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人生的境界》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案设计)1《人生的境界》是人教版高中选修3中的一篇语文课文。

这篇教案设计将围绕着这篇文章来开展,旨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文本,并掌握相关的情感、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学生能理解、分析、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短语和句式。

2.语言能力:学生在写作中能运用本篇文章中所涉及的词汇、短语和语言知识,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探讨如何认识人生、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生命的真谛,通过思考人生的意义,引导学生进入《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的话题。

2.阅读(20分钟)让学生在10分钟内独立阅读这篇文章,并完成一些预备工作,如画出关键词、概括文章主旨等。

接着,让学生进行阅读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互相讨论,并汇报结果。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举一些例子来解释和理解下文中提到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感悟。

3.词汇和语言点梳理(20分钟)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分析,了解和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和短语,并掌握一些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点,如比喻、排比、句式等。

4.写作(25分钟)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尝试写一篇文章,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假设王峰写了一篇文章,表现出他对“人生的境界”的认识和理解。

让学生通过阅读王峰的文章,理解怎样表达才是深刻的表达。

然后,让学生在从王峰的文章中获得启示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提高写作能力。

5.总结(5分钟)通过讨论和探讨,回顾了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并强化了学生对人生境界和人生感悟的理解。

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感悟,以此作为本次教学的结束。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如阅读、讨论、写作及分组活动等。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人生的境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掌握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见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和境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人生的境界》的作者和背景介绍。

(3)《人生的境界》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讲述,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生的境界》的内容和思想。

(2)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阅读《人生的境界》,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与热身(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人生的境界》的作者和背景,简要介绍作品的内容和思想,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3.重点内容讨论(3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人生的境界》中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深层理解和思考。

4.小组阅读与讨论(4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对《人生的境界》的重要观点和见解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文学作品片段、图片、音频、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图书资料: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图书资料,供学生查阅和阅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生的境界》。

七、教学检测与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小组讨论、个人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人生的境界》的重要观点和见解。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小组讨论的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不同境界概念。

2. 培养学生对人生境界的认知和追求。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1. 人生的不同境界概念。

2. 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1. 理解并领悟不同人生境界的内涵。

2. 找到适合自己的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人生的境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境界。

2. 学生分享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和感悟。

二、人生的境界概述(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人生的四种境界:物质境界、情感境界、道德境界、精神境界。

2.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关于人生境界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人生境界。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案例人物人生境界的理解和评价。

四、提升人生境界的途径(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提升人生境界的途径:学习、实践、反思、修心。

2. 学生听讲并记录关键信息。

五、人生境界实践计划(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定自己的人生境界实践计划。

2.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自己的人生境界实践计划。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概述、案例分析、提升途径介绍和人生境界实践计划,让学生对人生境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

教师也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人生境界变化。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七、小组活动:人生境界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人生境界进行分享。

2. 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八、人生境界与价值观(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境界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的境界》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深刻理解“四重境界”“觉解”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哲学知识;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对“觉解”“四重境界”等进行鉴赏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促使学生对人生的精神境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四种境界的内涵;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教学难点认识“觉解”的深刻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解话题1、小故事引入:有一个笑话,说下雨天,大家都拼命的在雨中跑,有一个人却慢慢的走,别人问他为何不跑,他说,你没看见前面也在下雨吗,跑那么快有用吗?他说的没道理吗?在下雨天,在空旷的野外,没有避雨的地方,跑那么快和慢慢在雨中走,反正都是要淋湿,有什么区别?别人认为他傻,也有人觉得他是大智若愚。

笑过之后想想,那人何尝不是一个豁达之士啊,平静地面对风雨,既来之则安之。

或许这是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人生境界。

2、我国的漫画家丰子恺曾说:人生应该有三层楼,底楼住物质,二楼住精神,三楼住灵魂。

法国的雨果也认为,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

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追求一种高品质的人生境界。

3、古人有关于用山水来谈人生三境界的,它是禅宗开创者慧能一则著名公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几经阅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4、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他是用串联古诗名句来描述的。

《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

《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分享的《人生的境界》教案(优秀3篇),欢迎借鉴。

《人生的境界》教案篇一《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河南省南阳市二中郭成杰473055师:今天我们学习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

谁知道冯友兰是什么人?生无言。

师:冯友兰是当代数一数二的哲学大家。

是我们南阳人,他出生在南阳市唐河县祁仪乡,他和他弟弟妹妹,都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冯氏三兄妹”。

这么亲近的名人,我们为什么不知道?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我们对哲学非常陌生,我们所接触的哲学只有马克思基本原理,它是我们的官方哲学。

相比之下,冯友兰只是民间哲学。

现在改革开放程度深入到哲学了,我们才能够接触到像冯友兰这样的哲学家。

师: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考虑一个问题:冯友兰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师:第二个问题:冯友兰认为精神境界可分为几种?都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生:冯友兰认为人的精神境界可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它们的关系是依次从低到高。

师:第三个问题:各种境界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是觉解的不同。

师:“觉解”的意义是?生:觉解的意义是人对自己做的事情的了解,并且从而使他做事情有了意义。

师:冯友兰把他的四种人生境界分为两个层次,怎么分的?这么分的依据是什么?生: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一层次,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第二层次。

划分的依据是前者人们现在就是的,后者是人应该成为的。

前者是现实,后者是理想与追求。

师:关于课文的内容,问较后一个问题: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生:入世是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出世就应该是超脱人世,看破红尘吧。

师:《人生的境界》这篇文章阅读理解并不难。

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冯友兰说哲学的任务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如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按理说,他应该给我们举一些例子,可是他在文章中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地举例说明。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第一章:人生与境界的理解1.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人生的概念及其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认识境界的含义,以及它与人生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 人生的定义与价值2. 境界的内涵与外延3. 人生与境界的相互作用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生的定义、价值以及境界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生与境界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人生与境界的理解。

第二章:人生的四个境界2.1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四个境界:生存、生活、生命、灵性。

2. 引导学生认识到四个境界的层次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2.2 教学内容1. 介绍人生的四个境界及其特点。

2. 分析四个境界之间的联系与转化。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详细讲解人生的四个境界。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四个境界。

2.4 教学评估1. 小组汇报: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2. 课后作业:绘制四个境界的思维导图。

第三章: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和技巧。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实践,提高自身的人生境界。

3.2 教学内容1. 介绍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修身养性、自我反省、学习成长等。

2. 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

2. 个人实践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方法。

3.4 教学评估1. 个人分享:学生分享在实践中提升人生境界的体会。

第四章:人生境界的感悟与成长4.1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境界感悟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人生境界来实现自我成长。

4.2 教学内容1. 讲解人生境界感悟的意义。

2. 分析如何通过感悟实现人长。

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生境界感悟的意义和方法。

2. 小组分享法:分享感悟人生境界的体会。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境界》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诗歌朗读:请学生依次朗读《人生的境界》这首诗歌。

2. 诗歌解读:通过导读和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 诗歌欣赏:播放《人生的境界》这首诗歌的音频,让学生边听边欣赏,并观察画面。

4. 诗歌赏析: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评价:
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包括朗读、思考、讨论等。

2. 阅读能力评价:观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包括对隐喻和象征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分享和赏析中的表达能力和见解的独特性。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2. 深入了解诗歌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展览或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和表达诗歌。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突破方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各个境界的本质区别。
(2)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学生可能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感到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
突破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自我修养、社会实践和终身学习等方面,探索适合自己的实现途径。
(3)价值观的树立:学生在面对多元价值观时,难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2.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探讨人生境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实现个人价值。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思考人生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五、教学反思
在《人生的境界》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人生境界的概念和分类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这可能是因为这个话题比较抽象,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尝试采用了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人生境界。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环节表现得比较活跃,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也有一些学生显得较为沉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还不够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着重强调这一点,并通过具体实例来阐述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最后,我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和教学态度。在授课过程中,我要注意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来阐述观点,同时保持亲切、耐心的教学态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举例:引用名人名言,让学生了解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如爱因斯坦强调为人类福祉作出贡献的重要性。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人生的境界》,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候选山是如何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2.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并通过比较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共同分析《人生的境界》的题目,预测文章可能讲述的内容。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认为什么是人生的境界?为什么有些人会领悟到人生的境界,而有些人却迷失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无法找到人生的真谛?”二、阅读理解(25分钟)1.学生独自阅读《人生的境界》。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记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候选山通过什么方式领悟到人生的境界?作者认为什么是人生的真谛?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和反思?三、小组讨论(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小组内可以逐一分享每个人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3.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给全班。

五、展示和分享(15分钟)1.学生可以选择把自己的思考和反思分享给全班。

2.学生可以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3.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发表评论,并进行互动交流。

六、课堂总结(5分钟)1.老师对于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人生的境界是什么,如何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2.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生活中积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并努力寻找人生的境界。

拓展活动:1.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或者认为有意义的人物,写一篇类似《人生的境界》的文章,分享自己对于人生的境界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可以选取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小说或者歌曲,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意义,思考作者或者创作者的人生境界。

3.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寻找并记录一些能够引起自己深思的事情,思考其中的人生道理和境界。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记叙文的阅读理解。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叙述手法。

2. 感悟人生哲理。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文字的描绘,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

3. 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优美的自然风景图片,使学生产生阅读《人生的境界》的愿望,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色给人们带来的心灵享受。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悟。

第二节:课文学习1. 教师示范阅读。

教师可以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语言韵律和情感表达,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文字解释。

教师对生词和生句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3. 分段阅读。

教师根据文章的结构,对文章进行分段阅读,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脉络和思路。

4. 语言点分析。

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和段落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描写手法。

第三节:理解与感悟1. 问答互动。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 分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文章的感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考。

3. 总结归纳。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人生境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体味。

第四节:写作指导1. 主题写作。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写作命题,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哲理。

2. 语言规范。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语言规范和写作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3. 互评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的互相交流和评议,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写作的自觉性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手段五、教学评价1. 学习成绩。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进行成绩的评价,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作文评价。

通过学生的作文,进行作文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评价,提供指导和鼓励,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人生的境界》课堂教案设计

《人生的境界》课堂教案设计

《人生的境界》课堂教案设计。

本教案设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

下面就针对四个方面,详细的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整体了解人生的境界的相关概念及其内容,明确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2、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索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自信和自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lesson plan的开头,要对导入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设计,这个环节可以采用谚语、小故事等方式进行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主体部分本节课堂的主体部分主要围绕人生的境界这个核心概念展开。

通过PPT展示的方式,介绍人生的境界的定义和相关内容。

用相似的方式介绍人生的目标和理想。

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并在短时间内展示出所有小组的成果,最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最好的那个小组的成果。

3、扩展环节在lesson plan的扩展环节,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考和人生规划能力。

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讨论、作业等方式进行拓展。

四、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PPT、黑板、语音等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展现课程内容。

在二次课中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等方式,结合在线学习提供及时的串联服务。

教学材料方面,要准备充分的教材和相关资料,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各个概念。

教师在PPT上应该适当的加上一些pdf和自己的讲解,以便学生增加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在课程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这里,让我引用一位著名的学者的话,大家可以贴在课堂上进行激励:“当你在青年时期将人生目标定位到更高的位置,你的人生将会更加充实,你的发现将会更广泛,你的经历将会更加丰富,你的生命将会更加有意义。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4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4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人生的多个境界,包括物质、情感、思想、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2.在理解不同境界的基础上,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生活追求。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节:人生的物质境界1.纵观历史上的成功人士,无一例外都离不开物质的追求,例如财富、地位、名誉等;2.然而,物质并非万能,学生们应该理性地看待物质追求的意义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超前消费和浪费行为。

第二节:人生的情感境界1.生命中最珍贵的是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这些情感可以让人充满力量、感受到幸福;2.然而,情感也可能带来伤害和痛苦,学生们应该掌握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珍惜每一个重要的人和感情;3.培养学生体验和分享情感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第三节:人生的思想境界1.人的思想是无限的,正确的思想能够带来很多好处,例如开拓视野、指导行为等;2.然而,错误的思想也可能会让人陷入困境、走上迷途,学生们应该学会批判思考、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3.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并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为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更多代价。

第四节:人生的精神境界1.精神境界是人生中最高级的境界,它包括追求真理、信仰、审美、思考等方面;2.正确的精神观念能够让人拥有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力量,帮助人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3.学生们应该培养好奇心、开拓视野、丰富审美经验,引导他们探索更深层次的人生真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上的成功人士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境界的追求;2.观影法和讨论法:选择经典电影或文艺作品,引导学生探讨人的情感境界;3.前沿刊物阅读法和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当前最新的思想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思想理论;4.精神文化活动:组织赏析经典文化作品、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建立高尚的精神境界。

四、教学评价1.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2.对于思想与品德的培养,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评定,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3.对于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深入探究。

3.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讨论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4.品味随笔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探究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四种境界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年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和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

二.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

字芝生。

河南唐河人。

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

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

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预习检测:1.选词填空:①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③中国哲学总是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A.程度严肃趋向B.程度严格倾向C.水平严肃倾向D.水平严格趋向2.作者所认为的哲学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提示:作者认为中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

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1.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提示: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四.文意概括:(板书)人生境界哲学任务宇宙宇宙意义天地境界↑ 圣人教人了解宇宙社会道德意义道德境界↑ 贤人授人道德原理自己功利意义功利境界↑没有意义自然境界↑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

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五.语句研读:1“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哲学不也是一种知识吗?为什么说“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注意“知识”前面的定语,说的是“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关于实际的知识。

而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宇宙观的理论形式,它的任务在于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而不在于增加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实际的知识。

2.“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觉解”是什么意思?这一句意味着没有这种觉解,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为什么意义的有无决定于党解与否?看有关的句子可以理解“觉解”的意思。

上一句说“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倒数第二段中说:“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

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觉”者,悟也,就是觉悟,明白。

觉解,就是觉悟,了解。

说对于他有没有意义,说的是,主观上不认识,觉解不到某种意义,就是处在“无明状态”,那么事情对于他来说,就没有某种意义了。

3. 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后面一句说,“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这就是说,他单有利己的动机,至于行为的社会效果,他是不想的,实际情况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有害于他人,也可能是有利于他人。

有害,不道德;有利,说明他并非不道德。

这里所说的利己的动机,跟损人利己还是有区别的。

4.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低级的是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这两等人心都不坏,至多是做事对于他没有意义,或者只有功利意义,但是社会上有人道德败坏乃至违法犯罪,他们的人生境界作何解释呢?文章说,功利境界中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这句话也意味着还有一类人是不道德的、只有生活在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才能真正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只知道功利意义,只知道利己,很容易滑到损人利己、损公利己的地步、功利境界中人是容易分化的。

5.“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难道惟有道德境界中人才了解社会的存在,而功利境界中人连社会的存在也不了解吗?所谓“了解社会的存在”,是在一定的意义上说的,那就是了解社会的整体利益,了解他人的利益,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意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自己也应该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6.儒家所提倡的“正其义不谋其利”,将“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冯友兰先生又将这一套奉为道德境界的要义,是否合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是把义和利结合起来,求得二者的一致才现实?这里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儒家义利观的影响。

义与利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主义是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

义,归根结底,就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相互关系的原则,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而这种服从是在两种利益发生矛盾时的要求。

在两种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也是义。

把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认为“正其义”就绝对不能“谋其利”,反而使某些人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口是心非,导致人格分裂。

还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说得合情合理:“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币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7.“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这里所说的“宇宙”是个什么概念?还有“宇宙的利益”,又是一个什么概念?说“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这就是,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既包括人类社会这个整体,又比人类社会大得多。

即使只说地球吧,社会整体之外,还有自然界,而地球在宇宙之中,又只是一个小小的整体。

从“天地境界”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宇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宇宙的利益”,包括社会利益而又不限于社会利益。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宇宙之中,除了社会利益之外,确实还有自然界的利益,宇宙的利益是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8“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应该成为的人”又是什么意思?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

没有受过道德教育、哲学教育的人,就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

所谓“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就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

所谓“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就是应该把成为贤人、圣人作为自我修养的目标,应该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9.“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何谓“超道德价值”?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的行为不仅于社会有利,而且于宇宙有利。

他的精神境界最高,他生活于最高的人生境界,取得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样的价值比道德价值又高出一个层次,是“超道德价值”。

10为什么说“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叫做“伦理学”,为什么把伦理学也说成哲学?注意下文“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

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这种道德原理,则是哲学的一部分。

并不是把伦理学说成哲学,只是说道德原理也是哲学。

11.“道德行为”“道德习惯”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行为。

是行为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

有益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是有道德行为;反之是不道德的行为。

不涉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没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或不是在道德意识支配下的行为,称为非道德行为。

道德习惯,也称“道德行为习惯”,是个体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

指个人的某种道德行为已经不需要意志努力,可以自然而然地完成。

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而形成的。

具有一贯性、稳定性等特点。

12.什么是人与宇宙同一?为什么说在人与宇宙的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也就是他到了理智世界,他的行为完全符合宇宙规律,达到“人道与天道”合一,人与宇宙合一,也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

宇宙是物质的,人与宇宙同一,也就超越了理智。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只是由于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

达到天人合一,也就超越了主观,超越了理智。

13.冯友兰先生认为天地境界的人,“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这样说来,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实际上还不是那么一回事,那有什么意义呢?人不但有物质生活的要求,而且有精神生活的要求,人有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生活在天地境界的人,精神上达到了最高境界,人生有了最崇高的意义。

另一方面,人生境界高,他做事,当然比别人做得好,更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宇宙。

14.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既然向来如此,为什么说未来的哲学才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既入世而又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

这跟宗教不一样,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现实。

也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讲究入世而不能超脱人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