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意不明教案
表意不明公开课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胳膊长得怪。
如果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就会明白刘备长像特点“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那么“长”应读作“cháng”,是指长度的,即刘备的胳膊比一般人要长,双手垂下来超过了他的膝盖。
不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长”也可读作“zhǎng”,是“生长”的意思,即刘备的胳膊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比较奇怪。
二、考点解读: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
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造成对句意误解的现象。
它包括歧义和指代不明。
(一)、停顿位置不同造成歧义(层次组合不同造成歧义)1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元。
(04全国)2来自定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消息,定远/三中/学生溺水身亡,家长痛不欲生辨析方法:分清句子停顿位置(二)语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1,今天下午我们学校的张校长想学习文件。
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辨析方法:分清句子语法结构关系(三)语义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方位时间)语义结构就是从语义角度看组成句子时,事物与事物之间或成分与成分之间所构成的语义属性(隐性)动词+名词语法结构关系的角度往往产生动宾关系(显性)但从语义结构类型就多了1吃食堂(处所)2打人(受事)3来了客人(施事)4躲土匪(原因)5写信(结果)校长替老师用毛笔写了一副字施事目的工具结果1,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2,钱华到补习班才10天,好多人还不认识。
3,三个人读一本书(对象差异上的多义)同一内容的不同版本(实体不同)一块儿看同一本书(同一实体)4,百分之八十的退休金够他和老伴晚年享用了(数量定语的语义指向上的多义)百分之八十可能指退休金也可能指领工资数量的80%辨析方法:明确语义关系(四)修饰两可造成歧义修饰对象有两个造成歧义。
尤其注意数量、多定、多状、多补的情况。
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
语病(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教案教学目标:辨析并修改语病中的表意不明教学重点:辨析句子中的表意不明教学难点:学以致用,能够修改病句教学法:练习法合作探究明确: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了解(费解)或不止一种解释(歧义)。
一、例题精讲精练(一).句子内部构成不同造成语义不明确。
如:1.结构层次不同:①讨厌歌功颂德的周小军。
②连队要学习材料,连长连夜归队。
③七名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被责令回国不得参赛。
(2.语法关系不同:①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不相信。
②布什、布莱尔分别访问埃及、科威特。
3.施事受事不同:①小杨新来乍到,连部门经理都不认识。
②开刀的是她父亲。
③“妇女理发店”(二).由于有关词语的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1.词类不同造成歧义:例:①“我要炒肉丝”②“饭不热了”③“他原来住在这里”2.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例】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城是有根据的。
3.定语、状语修饰(限制)的对象、范围不明【例】我炒了两个妻子喜欢吃的菜。
【例】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例】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搜集起来。
4.中心词的修饰(限制)成分不明【例】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5.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例】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例】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6.介词、连词词性不明【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例】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
7.词语指代对象不明:例:①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②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③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表意不明 教案
类型四:多音字造成歧义
到2000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
类型五:结构关Leabharlann 不同造成歧义咬死猎人的狗。
类型六:多重修饰造成歧义
三个医院的学生前来我单位学习。
类型七:标点不当造成歧义
我们的球队打败了他们得了冠军。
四、巩固练习
多媒体显示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完成《与名师对话》相应习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试题的分析、讨论、探究,学习辨析表意不明语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解题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交际习惯。
重点
辨析表意不明的设误类型
难点
掌握辨析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
深入分析语义
手段
多媒体、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双边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探究
病句是一种备受出题者青睐的题型,近几年来,表意不明这一类型的出现频率较高。这对这一情况,我们来做一节表意不明的专题。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教师简单导入
教师给出经典高考试题,学生诵读并辨析病句
教师点拨,引导
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让学生对表意不明病句类型有初步的认识感知
板设
书计
表意不明
多义词造成歧义
指代不清造成歧义
成分指向不同造成歧义
多音字造成歧义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多重修饰造成歧义
标点不当造成歧义
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共同总结表意不明的设误类型
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巩固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做题
病句修改(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教案
病句修改(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高中适用区域全国课时时长(分钟)60知识点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教学目标1、了解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病句现象2、掌握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辨别方法教学重点了解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病句现象教学难点熟练识别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现象并修改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复习复习上节课讲授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预习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含对象不明)主要指代词指代不明。
代词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示代词,如“此”“这”“这方面”等;二是人称代词,如“自己”“他(她)”等。
指示代词指代不明指前面的句子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面的句子中用指示代词“此”或“这”等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造成后面的句子有两种以上的理解。
另外,句子叙述两种以上的情况通常采用“是……还是”“……或(者)……”“有……也有……”等句式结构。
句子“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04年全国卷,吉林、四川、黑龙江地区)”感觉上好像是病句,属于指示代词指代不明,其实是没有语病的。
但是如果把“和”换成“或”,或者把“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变成“有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也有不少网络游戏带有色情内容”,后面的句子“这”就犯了指代不明的语病。
人称代词“自己”在句子表达中,既可以指文字叙述的作者本身(即“我自己”或“我”),又可以指句子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自己(即“他自己”或“她自己”);如果句子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来叙述,那么句中的“他(她)”就有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主语本身,也可能指句中属于第三人称的宾语本人,也可能指句中人物之外的第三者。
二、知识讲解1、结构混乱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样的语病就叫杂糅。
表意不明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什么是病句?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
2.《考试大纲》对于病句的测试要求为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D。
考查的题型为选择题。
3.修改病句的方法:(1)增补。
对成分残缺的病句用增补法,缺什么成分就补什么成分。
(2)删除。
对成分“赘余”的病句用删除法删去多余的,对自相矛盾的逻辑病句,依据实际情况删除矛盾的一方。
(3)调换。
对搭配不当的病句,用此法调换词语;对语序不当的病句,用此法调换词语的位置;对前后失却照应的病句,用此法作调整,以使前后照应。
(4)精简。
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的病句,用此法作精简,以使语句表达方式具有单一性,能用多种方法改的,选用最简便的一种。
4.“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
2、知识讲解“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
它分为:指代不明和歧义。
考点/易错点1指代不明(代词或显或隐)例1:在离开学校已经20年的今天,也已为人师表的我还清楚记得那次劳动之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解析:人称代词“自己”指代不明,究竟是“我”,还是“老师”。
改为:在离开学校已经20年的今天,也已为人师表的我还清楚记得那次劳动之后老师对我的评价。
例2:曾记否,我与你刚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解析:表意不明,“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主语究竟是“我”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加“我”或者“你”。
改为:曾记否,我与你刚认识的时候,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例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解析:“这”指代不明,可能指“搜集史料”,也可能指“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
改为: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搜集史料方面。
考点/易错点2歧义句的成因包括:1.语音\词义\词性造成的歧义;2.结构不同造成的歧义例1:他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
公开课教案 表意不明
• 【解析】C项是歧义,“全国几十个 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 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 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六、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2006年高考试题:教师节中老师希 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 句子因为不同停顿而有两种意思:如添加 逗号则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 送祝福”;如添加顿号则可理解为“老师 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别送”。
探究类型
一、多义词(短语)造成歧义
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 2005年高考】 动补结构“看不上”的一种意思是“看 不起”、“瞧不起”的意思;另一个意思 是“看不着(zháo)”。
试题回放
• (2005天津卷)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 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 【解析】“晚上来的人”有歧义, 是“晚上上来的人”呢,还是“迟上来的 人”?
笑话一则
• 一个吝啬财主请一位师爷教他儿子,但他不想花 钱,于是便张榜明示:
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唯青菜 豆腐不可少不得银两。
而一位秀才看后,便欣然而往。请问这二人各 自算盘是什么?
财主: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 不得银两。 秀才: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唯青菜 豆腐不可。少不得银两。
四、结构关系不清造成歧义
咬死猎人的狗
• 本句如看作动宾结构,意思为猎人的狗被 咬死;如看作偏正结构,意思为狗咬死了 猎人
试题回放
• (2008江苏卷)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 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 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 【解析】“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 有歧义,既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 也可理解为“老师和你一起去”。
五、多重修饰造成歧义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 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句中的“领导”因有两个修饰语而有两种 理解:一是局长嘱咐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 二是局长嘱咐不同学校的领导。
表意不明教案
表意不明一.教学内容简析列举大量事例,让学生概括出歧义产生的原因,即歧义的分类;然后再分析消除歧义的方法;最后通过大量试题,加强训练,巩固第五类语病的判断。
二.教学目标1.了解第五类语病:表意不明;2.掌握歧义的分类;3.学习消除歧义的方法;4.熟练掌握此类语病。
三.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语病的第五大类:表意不明中的歧义句,它的定义、分类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8班的人可真多。
”问同学此句是不是病句,原因是什么?此句在特定的语境下,是没有歧义,这叫合理歧义。
而这里没有语境,有歧义就是病句。
这节咱就学习歧义句。
2.歧义的定义:指一个句子的基本意义有不同的理解,又称句意骑墙。
⑴.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其意义就明确了,是合理歧义,常单独考查。
⑵.放在任何语境中理解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都有歧义就是病态歧义,也就是病句,放在修改语病中考查。
3.歧义产生的原因:⑴不同组合层次造成歧义;①.我们︱三个人‖一组;②.我︱讲‖不好。
⑵不同结构关系造成歧义;①.进口彩电;(偏正关系、动宾关系)②.学生家长;(偏正关系、并列关系)⑶不同语义关系造成歧义;①.妇女理发店;②.诗人的风度;⑷不同词类造成歧义;①.饭不热了;(形容词、动词)②.他原来住在这里;(名词、副词)⑸不同读音造成歧义;①.他还欠款1000元;②.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⑹不同词义造成歧义;①.他走了一个多钟头;(离开、步行)②.修车的急坏了;(车主、专修车的人)⑺不同受施造成歧义;①.这个人谁不认识;这个孩子,连她妈妈都不认识了;⑻不同轻重音造成歧义;①.他一早晨就写了三封信;②.我想起来;4.消除歧义的方法:⑴换:换掉易产生歧义的字;⑵调:调整语序;⑶增:增加语境;⑷点:增加标点;⑸造:重新造句。
5.小结:通过学习歧义句,同学们应对语文学习重新认识,把握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⑴培养理解句子基本含义的能力;⑵培养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
两种能力可以推广到词、句、段、篇、章,贯穿了语文的五种基本层级,统领了所有的语文能力。
《“辨析并修改病句”之表意不明》教学设计
《“辨析并修改病句”之表意不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明确“表意不明”类病句的类型。
2.掌握辨别“表意不明”类语病的方法。
3.提高解答“表意不明”类语病题的解题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歧义句的成因,提高辨析“歧义”类语病句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课前热身。
想一想: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客人到底要什么呢?参考示例: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粗茶淡饭)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两荤一素套餐)课堂教学(一)初步认识:“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
例题导引例1 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
例2 李铭还欠款1000元。
(二)表意不明的常见的两种类型1指代不明:(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
2歧义:一句话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义的现象,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造成对句义的误解。
(三)分类学习听我讲:1、指代不明例1、在离开学校已经20年的今天,也已为人师表的我还清楚记得那次劳动之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明确:人称代词“自己”指代不明,是“我”,还是“老师”?例2、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明确:表意不明,“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主语究竟是“我”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加“我”或者“你”。
你来说说(1)在中国文学史上,《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小说,他大声疾呼,用他尖锐泼辣的笔去批判人吃人的旧世界。
明确:句中的“他”,似乎指“狂人”,又似乎指“鲁迅”。
一个代词有了两个指代对象,就会产生歧义。
可将第一个“他”改为“鲁迅”。
(2)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明确:“这”指代不明,可能指“搜集史料”,也可能指“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
表意不明教案
表意不明教案主题:培养学生的表意功力教学目标:1.了解表意的概念和重要性;2.学会运用表意的技巧;3.提高学生的表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表意的概念;2.掌握表意的技巧;3.运用表意能力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表意能力;2.实际应用中的表意难题。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表意的概念和技巧;2.示范法:通过示范教学,演示如何进行表意;3.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意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表意?2.学生回答并讨论。
Step 2:介绍表意的概念(10分钟)1.教师讲解表意的定义和重要性;2.教师通过示例讲解表意的场景。
Step 3:讲解表意的技巧(15分钟)1.情绪和肢体表达的重要性;2.掌握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3.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Step 4:示范表意的技巧(15分钟)1.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进行表意;2.学生观察和理解教师的表意技巧;3.学生模仿教师的表意技巧进行练习。
Step 5:小组讨论(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思考如何运用表意技巧;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Step 6:实践应用和反思(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应用;2.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3.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2.学生提问和回答。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编写一篇文章,运用表意技巧进行表达;2.作业要求:文章结构清晰,内容表达准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表意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会了一些表意的技巧,并进行了实践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学生的表意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通过实际情境进行表意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意能力。
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表意不明
创意语文工作坊同步教案表意不明一、指代不明1、对于那些指责这一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它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解析:“这表明……”中的“这”指代不明,由句意可知,“这”应指上文“指责这一学说……”的行为,但因滥加“对于那些……的人”而造成“这”指代不明。
应改为“有些人指责……作一般性推理”。
2、最近网络盛传,新疆伊犁记者遇袭案的受害人——《北疆晨报》的一名记者仍在医院抢救,该记者是因为舆论监督遭报复,报社一位高层人士对此予以否认。
解析:表意不明,“此”既可以指遇袭记者在医院抢救,也可以指记者因为舆论监督遭报复。
3、是坚守艺术良心,保证艺术水准,还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获得高额票房收入,艺术工作者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解析:有歧义,“答案是肯定的”并没有明确是哪一种。
4、关于脂肪对人类影响的讨论由来已久,那么脂肪对人类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现在的主流观点是否定的。
解析:语义两可。
“否定的”是“有益”观点还是“有害”观点,不明确。
5、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解析:语义两可。
“否定的”是“只嘴上说说不采取措施”,还是“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采取果断措施”,不明确。
6、王会长告诉记者,自宋朝以来,“李”“王”“张”一直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姓氏,李姓和王姓的部分人口曾经在北方地区广泛分布。
解析:有歧义,将“李姓和王姓的部分人口”改为“李、王两种姓氏的部分人口”或“李姓全部人口及王姓的部分人口”。
7、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解析:“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李大伯的行为。
8、专家指责化工厂监管不力导致硫酸泄漏,并且在泄漏初期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行为使厂长非常气愤。
解析:有歧义,厂长气愤的对象是“专家”还是“化工厂”,不明确。
病句之表意不明教案
病句之表意不明教案高三语文组王来金一、指代不明【典型例题】1.对于那些指责这一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它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解析:“这”指代不明,应将前半句改为“一些人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它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
2.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外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2010年高考北京卷)解析:“引以为豪”的主语不明。
3.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4.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5.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 “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规律总结】指代不明指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指代不明确,从而造成歧义。
其原因通常是上文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事或物,而下文使用代词时,却未作交代或没有交代清楚。
句中含有代词时,可能犯指代不明的错误。
二、表意费解【典型例题】1.凡是可以种树的地方都要逐步种起树来,这对美化首都,防止或减轻一般大城市容易出现的拥挤、嘈杂和烟尘弥漫的现象能起很大作用。
(种树为什么能防止“拥挤”呢?前后都没有说明,令人费解。
)2.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3.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从字面上看,好象59岁以下和100 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
作者的意思大概是“60岁以上的”。
)4.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病句专题表意不明教案
教学课题2010届病句专题复习教案(表意不明)教学目标1.掌握“表意不明”病句类型及解题技巧2.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病句题型训练。
教学重点掌握“表意不明”病句类型及解题技巧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点解析主要有两大类:歧义与指代不明歧义: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如:关心自己的孩子。
①关心自己/ 的孩子。
②关心/ 自己的孩子。
2、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如:“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3、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4、词语多音多解造成歧义①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à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
“易于”、“便于”的意思)②你看这狗的样子是有些怕人呢。
(吓人)(害怕生人)5、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如:免费验光配镜二、高考例题1、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09年湖北卷)【解析】: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歧义。
2、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09年江西卷)【解析】“一批省市领导”歧义。
3、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09年北京卷)【解析】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
4、1984年12月26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洲。
12月31日,南极洲上第一次飘起了五星红旗。
(2008年高考重庆卷)解析:“首次抵达”语序不当造成歧义:首次限制对象不明,“首次考察队”或“首次抵达”5、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表意不明教案
《说话,表意要明》教案杨悠悠教学目标:掌握“表意不明”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教学难点:辨析“表意不明”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教学方法:导引-总结-巩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介绍《考试说明》规定的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二)搭配不当(三)成分残缺或赘余(四)结构混乱(五)表意不明(六)不合逻辑二、专讲:语意性病句——表意不明表意不明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言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造成表意不明,又叫歧义。
三、找得出、改得对。
(学生先看例句,然后结合例句自行归纳相关的表意不明的错误类型)(一)5个学校的领导去开会。
改:5位学校的领导去开会学校的5个领导去开会。
(二)两个朋友送的花瓶。
改:两位朋友送的花瓶。
朋友送的两个花瓶。
(三)二十多个报社的记者。
改:二十多位报社的记者。
报社的二十多个记者。
总结:修饰关系不明确会造成歧义。
特别注意:数量词可以修饰两个对象时,容易产生歧义。
(一)男人没有了女人没法活。
改:男人没有了,女人没法活。
男人没有了女人,没法活。
(二)爸爸出差了,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
改:爸爸出差了,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
爸爸出差了,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
总结:断句位置不同,停顿位置不同,也会造成歧义。
(一)今天老师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努力。
改:“自己”可指代“老师”,也可指句子中的“我”。
(二)他把老人扶了下来,只见他手里拿了一个公文包。
改:第二个“他”指代不明,导致句子有歧义。
他把老人扶了下来,只见老人手里拿了一个公文包。
他把老人扶了下来,只见扶着老人的他手里拿了一个公文包。
总结:指代不明会造成歧义。
特别注意:1、句子中有指示代词时(这、那、这些、那些等)2、句子中有人称代词时(他、她、你等)(一)我要炒肉丝。
改:小二,我要炒肉丝。
你把材料准备好,我要炒肉丝。
(二)有些国家看不上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
改:看不了/瞧不上总结:词语含义多解时会造成歧义。
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教案
“病句辨析与修改”教学设计之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依据考试说明,了解本专题的考查要求。
2、通过分析典型题例,掌握病句辨析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3、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针对学生阅读量小、缺乏语言存储、语感迟钝等弱点,提高自主合作、积极探究、教师点拨,指导学生掌握应试技巧:语感审读法、语法分析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夯实语言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应试自信心,养成自觉维护民族语言纯洁性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对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语病的辨析。
【教学难点】找出语病,如何最恰当的修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核心点拨法、强化训练法。
【媒体准备】多媒体专题课件【课时安排】六课时第五课时【教学任务】了解病句中“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的主要类型,并学会正确修改。
【教学过程和步骤】一、导入前面我们一起研究了结构性语病。
今天我们再研究另一类,语意性语病。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要研究的病句不再是外科问题了,而要到内科去看一看。
我们同学做一回内科实习医生,看看大家能不能在实习中帮助这种句子。
二、表意不明(一)认识表意不明现象(出示课件,展示高考题)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B )A、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浓重的葬礼。
B、近期汇市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有小幅攀升。
C、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D、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表意不明”,也叫歧义句。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也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项目。
所谓歧义是指表达的意思不确定,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不好断定。
歧义影响语言表达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是造成句子表意不明的主要原因。
(二)分类了解表意不明1词的多义导致歧义(1)、我家养了一些杜鹃。
(杜鹃是鸟还是花?)(2)、我要学习文件。
(学习是名词还是动词)(3)、我校图书馆收藏了鲁迅的书。
(是鲁迅写的还是鲁迅所有的)(4)、在延安鲁迅文艺学院时,只有我跟他学过钢琴。
表意不明教案
高考病句专题复习之歧义句一、教学目标:1、掌握歧义句的常见类型;2、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辨析歧义句的语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歧义句的常见类型,增强学生辨析歧义句的语感三、教学设想:高职教学面向高考,必须扎实务实。
又根据本班学情(我校高职班学生是由升学部高三级分离出来的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当编制故事以激趣,宿短例句以降低难度,多练习以增强学生语感。
四、教学过程(一)分析考题并展示教学目标1、考题常常这样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或者是“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2、从题型看:一凡是有“表意明确的一项”字样的,选项中很可能有歧义句类型。
二不要求修改,只要求辨析。
3、展示教学目标。
(二)常见类型1、词义不明⑴故事:错失100万生意大单⑵分析原因:“前”字词义不明(板书)⑶同类练习:2、切分不明⑴故事二:老师,我们真冤⑵分析原因:切分不明(板书)⑶同类练习:3、“和”字惹的祸⑴故事三:虚惊一场⑵分析原因:“和”字惹的祸⑶同类练习:4、标点不当⑴故事四:秀士戏财主⑵分析:标点不同,意义不同⑶同类练习:5、施受不明⑴故事五: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
⑵分析:施受不明(句中出现多人)⑶同类练习:6、指代不明⑴例题导引: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⑵分析:指代不明(一般有多人或多事物)⑶同类练习:(三)小结类型(四)综合练习1、我叫他去。
2、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3、看到你那年才8岁4、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5、我要翻译。
6、爱护人民的军队。
7、1、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8、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9、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10、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五、作业布置:。
高考病句专题导学案 表意不明
高考病句专题导学案(三)表意不明教学目标:掌握“表意不明”的病句类型教学重点:分析典型试题,总结歧义的规律,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课前预习关于歧义表意不明这一类型的病句主要指歧义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除了运用双关修辞格以外,如果同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那么这句话就是歧义句。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下面是说话时引起歧义的情况(病句的考查中(书面语)是没有这种情况的,如是对广播稿或重音的考查则需要注意)◆重音两可——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
例:你为什么打他?◆说话时同音词引起的歧义。
如:①产品全部合格。
产品全不合格。
②这是致癌物质。
这是治癌物质。
③自从我省西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本市各界对震灾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
课堂探究一、小组讨论交流:以下句子是否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思。
1、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2、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3、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4、这个人好说话。
5、这辆车没有锁。
6、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7、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8、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二、上面的几个句子代表了歧义的几种常见类型,试作归纳1、指代不明2、导致指代不明3、导致歧义4、导致歧义5、导致歧义6、导致歧义7、导致歧义8、导致歧义三、根据方法指引,尝试消除下列句子的歧义①添加词语。
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改换词语。
几个工厂的工人聚在一起。
③调整词序。
几个工厂的工人聚在一起。
④变换句式。
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设置语境。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⑥添加标点。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课后巩固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对它们的不同理解。
1、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2、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表意不明教案初中
表意不明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表意不明的原因及常见类型。
2. 培养学生识别和修改文章中表意不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思想,提高写作质量。
二、教学内容:1. 表意不明的原因及常见类型。
2. 修改表意不明的方法与技巧。
3. 实践演练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表意不明的例句,让学生感受表意不明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表意不明的原因及常见类型:a. 词汇选用不当:如一词多义、词义混淆等。
b. 句子结构混乱:如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
c. 语义重复:如重复表达、相近概念混淆等。
d. 逻辑关系不清: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表达不清。
3. 修改表意不明的方法与技巧:a. 审读全文,找出疑点:通读全文,对不符合常理、不符合逻辑、表达不顺畅的地方进行标注。
b. 分析原因,确定修改方法:针对疑点,分析原因,选用合适的修改方法。
c. 修改后再次审读:修改后要再次审读,确保表达清晰、准确。
4. 实践演练与评价:a.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篇存在表意不明问题的文章进行修改。
b. 各组展示修改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c. 教师总结评价,指出修改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指导。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表意不明的原因及常见类型,掌握修改表意不明的方法与技巧。
在今后的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质量。
同时,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些表意不明的例句,进行分析和修改。
2. 写一篇短文,注意避免表意不明的问题,可以邀请同学或老师进行评价。
病句之表意不明的教学案
病句之表意不明的教学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表意不明的病句类型老师提前做好教学案。
病句之表意不明的教学案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病句之表意不明的教学案,欢迎阅读病句之表意不明的教学案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A.审计局的同志几天来都在查阅紫阳分校基建部分账目。
B.申先生十年前来上海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更难能可贵的是,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穷困的故乡的孩子。
C.政府应利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引导,甚至迫使企业走上正确的资源节约之路。
D.电影制作要追求票房价值的观点,被近期发表的一些文章批评,我认为是正确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A.2004年之前欧美国家几乎包揽了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电视信号制作权,在亚洲除了韩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很少能够插足。
B.因公交公司拒退受磨损公交卡的押金,昨天,郑州一中学生将公交公司告上了法庭。
C.阿佩尔受到起诉,原因是他曾于1999年聘请时任以色列外长的沙龙的儿子吉拉德为顾问,并给了他69万美元。
D.个别学校为了抢生源,竟把老师编成小分队,派到各个小学组织学生考试,考得好的学生就通知家长去登记报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 )A.据“搜狐网”报道:“两会”结束后,会见中外记者,回答了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温家宝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B.俄罗斯政府表示仍然支持格鲁吉亚少数民族的诉求,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此间政治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会”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视察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的生态工业园。
D.正如远缘杂交可培育出品质更为优秀的后代一样,表面上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交流,往往撞击出天才的思想火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B )A.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B.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什么是病句?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
2.《考试大纲》对于病句的测试要求为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D。
考查的题型为选择题。
3.修改病句的方法:
(1)增补。
对成分残缺的病句用增补法,缺什么成分就补什么成分。
(2)删除。
对成分“赘余”的病句用删除法删去多余的,对自相矛盾的逻辑病句,依据实际情况删除矛盾的一方。
(3)调换。
对搭配不当的病句,用此法调换词语;对语序不当的病句,用此法调换词语的位置;对前后失却照应的病句,用此法作调整,以使前后照应。
(4)精简。
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的病句,用此法作精简,以使语句表达方式具有单一性,能用多种方法改的,选用最简便的一种。
4.“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
二、知识讲解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
它分为:指代不明和歧义。
考点/易错点1
指代不明(代词或显或隐)
例1:在离开学校已经20年的今天,也已为人师表的我还清楚记得那次劳动之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解析:人称代词“自己”指代不明,究竟是“我”,还是“老师”。
改为:在离开学校已经20年的今天,也已为人师表的我还清楚记得那次劳动之后老师对我的评价。
例2:曾记否,我与你刚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解析:表意不明,“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主语究竟是“我”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加“我”或者“你”。
改为:曾记否,我与你刚认识的时候,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例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解析:“这”指代不明,可能指“搜集史料”,也可能指“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
改为: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搜集史料方面。
考点/易错点2
歧义句的成因包括:1.语音\词义\词性造成的歧义;2.结构不同造成的歧义例1:他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
解析:走=步行/离开/去世
改为:他已经离开一个钟头了。
例2: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解析:前—名词/ 动词
改为: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去汇报。
例3:开会吧,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解析:结构不同造成的歧义,学生的家长还是学生和家长
改为:开会吧,学生和家长都到齐了。
考点/易错点3
结构、层次划分的不同造成歧义:有时因短语结构关系的不固定而造成歧义和一个语段不同层次的划分而造成歧义,有两种(或以上)的理解。
例1:研究方法十分重要。
解析:“研究方法”是指研究的方法(偏正关系),还是指研究某种方法(动宾关系),因结构关系的不固定产生歧义。
改为:研究的方法十分重要。
例2:咬死了猎人的狗。
解析:层次划分不同造成歧义。
改为:这就是咬死了猎人的狗。
考点/易错点4
语义关系不明造成歧义主要指:①施受关系不清②领属关系不清③修饰关系不清。
例1: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解析:“这个人”可能是施事,“不认识任何人”;也可能是受事,“任何人都不认识他”。
改为:这个人不认识任何人。
例2: 我家里收藏了多本博学多才的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书。
解析:领属关系不清造成歧义,“博学多才”的是谁?“梁思成的书”是指他写的书,还是指他收藏的书。
改为:我家里收藏了多本博学多才的梁思成写的书。
例3:要研究杜甫,就要力争阅读杜甫的全部论著。
解析:“杜甫的全部论著”是指杜甫所作的论著,还是指有关评论杜甫的全部论著。
领属关系不明确,产生歧义。
改为:要研究杜甫,就要力争阅读有关评论杜甫的全部论著。
三、例题精析
【例题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答案】局长嘱咐学校的几个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中的“几个”修饰不明确,造成指“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还是指“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意思不明确。
【例题2】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答案】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老人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解析】第二个分句里,因主语省略不当造成歧义,“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的究竟是“张原”还是那位“老人”呢?不明确。
【例题3】张翔剪了一个纸人,在蜡烛前左右移动。
【答案】张翔剪了一个纸人,纸人在蜡烛前左右移动。
【解析】“在蜡烛前左右移动”的是“张翔”还是“纸人”意思不明确。
四、课堂运用
【基础】他们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感到非常气愤。
【答案】他们对护林员揭发的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此题为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巩固】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
【答案】买车票、船票、饭票在服务台。
【解析】此题为省略不当造成歧义
【拔高】王小刚和赵小花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
【答案】赵小花的爸爸和王小刚到学校里来了。
【解析】“赵小花的爸爸和王小刚”两个人来学校了,也可理解为“王小刚的爸爸”和“赵小花的爸爸”两个人来学校了。
课程小结
1.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
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
在病句
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2.结构、层次划分的不同会造成歧义
3.语义关系不明会造成歧义,主要指:①施受关系不清②领属关系不清③修饰关系不清。
4.省略不当会造成歧义。
5.“和”“对”“在”等词引起歧义。
6.辨析歧义句的方法:
1.利用重音法。
如04′广西卷中“教师节时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物送祝福”重音落在
“别”上面是说礼品、祝福都别送;落在“祝福”上面是说只送祝福。
2. 2.停顿切分法。
停顿位置不同句意便不同,这样的句子就有歧义。
如“我写不好。
”
停顿在“写”后,表示不赞成自己写;停顿在“我”后,表示没有把握。
3. 3.结构划分法。
结构划分不同,句意不同.这样的句子就有歧义。
如“我要炒肉丝"“炒
肉丝"划成动宾结构,意为要干什么;划成偏正结构, 意为怎样的肉丝。
4.增换词语法. 增、改个别词语,句意就不同, 必有歧义。
如“我看见老张很高兴。
”“很”
前加“后”意为“我”很高兴;句末加“的样子”指“老张”高兴。
5.解释词意法. 适用提有多义词的句子。
对词义理解不同句意就不同,如“他背着总经理
和副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句中“和”作连词是说他把两人都瞒了,作介词是说只瞒总经理。
6.改变词序法. 主要是对“方位词+动词+名词"的句子通过改变词序并结合“增换词语
法"来诊断。
如“桌上摆着饭菜"可以理解为“饭菜摆在桌上"(表存在,强调位置,着眼点是
空间), 也可以理解为“桌上正在摆饭菜"(表动作的持续,着眼点是时间)。
课后作业
【基础】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答案】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于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解析】“进攻”的施事者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巩固】老师告诉小赵要注意自己的读音。
【答案】老师告诉小赵要注意老师的读音。
【解析】小赵要注意小赵自己的/小赵要注意老师的读音
【拔高】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答案】小倩告诉我说,等小明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