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自叙帖》的赏析与临写

合集下载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是一幅由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创作的自述作品,是他对自己艺术成就的总结和自我评价。

以下是《怀素自叙帖》的
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
狂风暴雨,秋叶凋零,天地之间,寂寞无声。

(狂风暴雨,秋
叶凋零,形容世事变幻无常,寂寞无声。

)。

我自怜伤,无处倾诉,笔底有情,心中无情。

(我自怜伤,无
处倾诉,形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笔底有情,心中无情,形容艺术
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

墨迹斑斑,纸上苍凉,寂寞之中,无奈而忘。

(墨迹斑斑,纸
上苍凉,形容书法作品的痕迹和寂寞之感。

无奈而忘,形容无法忘
却的心情。

)。

千古独步,孤芳自赏,世人不解,唯有自尝。

(千古独步,孤
芳自赏,形容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独特成就和自我欣赏。

世人不解,
唯有自尝,形容他的艺术只有自己能真正体味和理解。

)。

心有所属,意无所托,艺道无穷,我心自在。

(心有所属,意无所托,形容他在艺术上找到了归宿,但内心却无法寄托。

艺道无穷,我心自在,形容他在艺术创作中感到自由和舒适。

)。

此生已老,艺道未尽,愿将余年,独自潜心。

(此生已老,艺道未尽,形容他年事已高,但对艺术的追求未竟。

愿将余年,独自潜心,表示他愿意用剩余的时间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

)。

以上是《怀素自叙帖》的全文释文对照,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幅作品。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怀素自叙帖,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怀素所写的一篇自述文稿。

本文以一篇1800字的释文对照,对怀素自叙帖进行详细解读与分析。

【正文部分】怀素自叙帖余年七十有九,自得道者,蔚蔚乎其于矣。

扬帆息檝,时进时止。

蜋蜋乎其于矣,涌泉而逝,不终日,不终夜,流注不息,久矣哉!释文:我今年已经七十九岁了,作为一个修得了道的人,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像扬帆航行的船只,时而前进,时而停留。

如同小溪奔流,日夜不停,水流不息,已经很久了。

夫修道者,以无上之至真为初,以松柏为正,以流泉为象。

故曰:正气存心,則柔木生,善象迭起,心之浩荡也。

秋山可载,流泉可送,宔行于天下,曽兴众田。

誉之也,扬帆止檝之交流也。

释文:修行者以至真无上为基本,以松柏为正宗,以流泉为比喻。

因此说,保持正气的心态,就像柔韧的木头一样生长,好的象征接二连三发展,心境宽广如大海。

如同秋山能容纳万物,流泉能滋润大地,可以到达天下各地,发扬光大。

对此赞美,就是扬帆和停泊的交流。

卧游贞蹈于妄境,故生春秋之气也,余何恃哉!岁晏已俨,春秋暮矣。

天倾地闲,惟赤白与黄绿之交。

余知不自期半死,为此心行也,模摹象样,上以神圣,下以礼守之。

释文:我在追求真正境界的过程中,生发出春秋之气,已经进入了晚年。

天地交汇,只有红、白与黄、绿之间的交织。

我深知自己不能满足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为此以心为行动的标尺,模仿典范,向上追求神圣,向下坚守礼节。

员外昭此眇末,即信中之神,冠之以告身,则体贻兼自。

朝阳之子,夜郎之虎,春日寒食之游,怀山行之行也!延颈而呼,耆年深香,与之振臂,何矧志之!静则咏,逸则画,明而能动,何矧闲之!自勉者亦在余乎?释文:这篇文字光彩夺目,即使放在神圣的智慧中也不失为一个杰出的作品,是我全身心投入其中的缩影。

无论是晨曦中的子弟,还是夜郎之虎,无论是寒食节时的游玩,还是怀山行的行程,都是我心境的流露。

伸长脖子呼唤,耄耋之年深深怀香,与之振臂,又岂不是志向高远!静心即能吟咏,悠闲即能画图,明晰而有行动力,又岂不是悠闲自得!励志者也必然如我。

谈怀素《自叙帖》临习

谈怀素《自叙帖》临习

谈怀素《自叙帖》临习摘要:怀素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书法家,他的草书润笔圆劲有力,使转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张旭齐名,并称颠张醉素。

其草书《自叙帖》是其代表作,出神入化,变化多端,在结构和章法的法度中狂放自由,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对除对怀素生平经历背景进行概述外,并结合自身临习创作对其代表作《自叙帖》进行赏析。

关键词:狂僧;《自叙帖》;诗意性一、怀素及《自叙帖》介绍唐朝是中国历史辉煌的一页,也孕育了大批的艺术名人名品。

唐代书法作为其中的一个艺术门类,不仅作品多,而且充分表现了不同书家不同的情怀,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怀素作为僧人这个特殊的身份,能在唐代这么多书家中脱颖而出,更多在于其高远的草书艺术境界。

怀素,字藏真,旧说俗姓钱,永州零陵人,自幼出家,经禅之余,从事文艺,尤好草书。

相传其人甚好事,将弃笔堆积埋之于山下,号称“笔冢”。

又尝广种芭蕉,用蕉叶加以挥洒,即颜其居曰“绿天庵”。

好饮酒,及其酒酣兴发,寺壁屏幛、衣裳器具,时人谓之“醉僧”自言得草书三味,有“狂僧”之名。

他的代表作有《自叙帖》、《苦笋帖》、《小草千字文》、《藏真帖》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在唐代草书中熠熠生辉,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其艺术成就成为继张旭之后第二位唐代草书大家。

怀素对书法的热爱和着迷,其热情狂逸的书迹,在当时的文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把文人为之赞赏的诗赋汇集起来作了一篇《自叙》,其墨迹称为《自叙帖》,气势恢宏,动人心魄,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

二、怀素特殊身份介绍当时怀素作为一名少年和尚,以书会友,当场表演,“粉壁长廊数十间”,其场面之大,声势之浩大,恐前无古人。

且挥洒粉壁或素屏,悬空作业,饱墨的淋漓处,疾运急送,其手笔之疾速,心情之迫遽,加以略作俯视,稍加卖弄狂姿逸态,层出不穷,并为好僧之俗客喝彩叫好,“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笔冢低低高如山,墨池浅浅深如海”的景象浮现在眼前。

诗人又醉后兴会,随意书写,留下诸多记叙怀素早期书法艺术的诗篇。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文及译文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文及译文

怀素自叙帖高清全文及译文引言概述:
怀素自叙帖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怀素所创作的一幅帖子,其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为您提供怀素自叙帖的高清全文及译文,并从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
一、怀素自叙帖的创作背景
1.1 怀素的生平介绍
1.2 怀素的书法风格特点
1.3 怀素创作自叙帖的目的和意义
二、怀素自叙帖的高清全文及译文
2.1 怀素自叙帖的全文展示
2.2 怀素自叙帖的译文解读
2.3 怀素自叙帖的艺术价值
三、怀素自叙帖的构图与笔法
3.1 怀素自叙帖的构图布局
3.2 怀素自叙帖的笔法运用
3.3 怀素自叙帖的线条与墨迹表现
四、怀素自叙帖的意境与内涵
4.1 怀素自叙帖的主题与情感表达
4.2 怀素自叙帖的意象与象征
4.3 怀素自叙帖的文化内涵与哲理思考
五、怀素自叙帖的影响与传承
5.1 怀素自叙帖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影响
5.2 怀素自叙帖的传世与保护
5.3 怀素自叙帖的研究与传承意义
总结:
怀素自叙帖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其高清全文及译文的呈现让人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其内涵与艺术价值。

通过对怀素自叙帖的创作背景、构图与笔法、意境与内涵以及影响与传承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怀素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怀素自叙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影响和传承意义。

希望通过对怀素自叙帖的研究与传承,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临怀素自叙帖卷,精临精解

临怀素自叙帖卷,精临精解

临怀素自叙帖卷,精临精解临怀素自叙帖卷,精临精解记载了历史的镜子,见证了文明的落脚点,聆听着古佛经的讲解,临怀素的自叙帖卷就像一本由先祖们留下的宝贵宝典一样,深受中国学者的尊崇。

临怀素,原名刘弗陵,字素,号曙老人,汉族,出生于元,他当过宰相、太常卿,是明代两朝学者、著作家。

他的著作许多,其中最著名的乃是《临怀素自叙帖卷》、《临怀素补解》,其人著述较为融会贯通,融古议今,非常精辟,经常被学者权威们引用推崇。

《临怀素自叙帖卷》,全书有七卷,是临怀素临朝任宰相时,题写的一部文字论类作品。

这部书内容主要涉及古今思想家的著作,以及古代佛经的讲解,融入了临怀素的文字理念,以及他的思想观点。

书中行文自然,富含诗情画意,每章叙述主题开篇入微,深入描写,把古典文学、历史记载和政治思想融会贯通,突出其中的哲理。

《临怀素自叙帖卷》比较特殊的一点是,在书中,他运用了儒家文学风格,以及佛教的文学议论,以一种独特的思想来求证古今中外文学的对比和对应性,以此丰富了他的思想理念。

经过千百年的磨练,《临怀素自叙帖卷》仍然在中国学术界引起强烈的关注,书中精辟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使它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源泉,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华佳作。

今天,我们在学习中依然能感受到《临怀素自叙帖卷》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

它的思想观点贯穿着中国历史,它的文学风格雕琢着中国古典主义的气息,展现着无穷的生机活力和神韵。

《临怀素自叙帖卷,精临精解》把一代书香草气,学者深思的思想和智慧融汇于其中。

它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激励我们对中国文明发展史和文化传承史的学习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书写着智慧的古书,临怀素留给我们的智慧之路,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让我们以学习《临怀素自叙帖卷》为开始,继承与弘扬古代文明与知识,开创全新的新中国文明!临怀素的自叙帖卷就如神秘的宝藏,以其诗意的语言和智慧的精解,将瑰丽的文章之花解读出来,充分地表达出了古人的诗情画意,体现了临怀素对古今文学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古典文化复兴与传承的坚定精神。

赏析怀素《自叙帖》赏析高清大图!

赏析怀素《自叙帖》赏析高清大图!

赏析怀素《自叙帖》赏析高清大图!《懷素自敍帖》原文: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

然恨未能遠覩前人之奇跡,所見甚湣K鞊耪儒a,西游上國,謁見當代名公。

錯綜其事。

遺編絕簡,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無疑滯,魚箋絹素,多所塵點,士大夫不以為怪焉。

顏刑部,書家者流,精極筆法,水鏡之辨,許在末行。

又以尚書司勳郎盧象、小宗伯張正言,曾為歌詩,故敘之曰:“開士懷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疏,性靈豁暢,精心草聖。

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

故吏部侍郎韋公陟,覩其筆力。

勖以有成。

今禮部侍郎張公謂賞其不羈,引以遊處。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贊之,動盈卷軸。

夫草稿之作,起於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

迨乎伯英,尤擅其美。

羲獻茲降,虞陸相承,口訣手授。

以至於吳郡張旭長史,雖姿性顛逸,超絕古今,而模(模字誤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誤倒)詳,特為真正。

真卿早歲,常接游居,屢蒙激昂,教以筆法,資質劣弱,又嬰物務,不能懇習,迄以無成。

追思一言,何可複得。

忽見師作,縱橫不群,迅疾駭人。

若還舊觀,向使師得親承善誘,函挹規模,則入室之賓,舍子奚適。

嗟歎不足,聊書此,以冠諸篇首。

”其後繼作不絕,溢乎箱篋。

其述形似,則有張禮部云:“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

”盧員外云:“初疑輕煙澹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

”王永州邕曰:“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

”朱處士遙云:“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隻畏盤龍走。

”敘機格,則有李禦史舟云:“昔張旭之作也,時人謂之張顛,今懷素之為也,餘實謂之狂僧。

以狂繼顛,誰曰不可。

”張公又云:“稽山賀老粗知名,吳郡張顛曾不易。

”許禦史瑤云:“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

”戴禦史叔倫云:“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怪狀翻合宜。

人人欲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

”語疾速,則有竇禦史冀云:“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

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

”戴公又云:“馳毫驟墨列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

怀素《自叙帖》章法解读与临摹要点

怀素《自叙帖》章法解读与临摹要点

怀素《自叙帖》章法解读与临摹要点赵景云(2012-1-18)怀素(737-799)字藏真,唐零陵郡(湖南永州)人,移居长沙。

被大其28岁的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称为同道知己。

其作品《自叙帖》书写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

其人俗姓钱,7岁为僧,中年远游,北上长安,于颜真卿处得张旭笔法。

性情豪放,好作草书。

传怀素种芭蕉万株当纸用,以漆盘习书,掷笔为冢。

明王世贞评价其书法“奇矫无前,独冠诸种。

”文征明云:“虽狂怪怒张,而求其点画波发,又不合规范者盖鲜。

”安岐谓:“墨气紙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叙帖》是怀素自述学书经历,曾被书法大师颜真卿称为同道。

虽然他按着字体形象、师承风格、运笔速度分类抄录当时十位名人雅士对其草书的赞美诗句,其叔父以为他“愚劣”也如实抄录。

把这些人的褒贬诗集为一卷,由颜真卿为诗卷写序。

序言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见旧观。

”颜真卿赞扬怀素为僧侣精英,看见他的书法就想到了自己老师张旭的情景。

怀素很自信但是并没有陶醉于别人的赞扬,而是很有自知之明。

“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

”就是明证,说明怀素绝对不是那种浅薄之徒。

可谓知识渊博,头脑清醒,有雄才大略,历代的“以狂继颠”和“颠张醉素”,只能说明其书法艺术风格并非说人,其人是非常清醒的文人高士。

一、章法风格与用笔姿势据传怀素书写《自叙帖》有三本。

传此本《自叙帖》是苏子美家藏本,其首六行已损为苏舜钦补写。

苏氏补写前肯定是仔细研究过,这六行与全文书写气息甚合。

《自叙帖》为纸本墨迹,纵28.3厘米,横755厘米,37帧,126行,共计702字。

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从书写烂熟于心的程度推测其实际书写数量远远不止三本。

怀素的《自叙帖》把中国草书的精髓--中锋行笔表现得潇洒淋至。

临摹《自叙帖》的难处不在于形似而在于神似。

有基本功的人得形似三个月就行,可是得其神似三年也不见得。

怀素自叙帖笔法特点

怀素自叙帖笔法特点

怀素自叙帖笔法特点
怀素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名家怀素在晚年所写的一篇书法自述,其笔法特点如下:
1. 线条简洁粗劲:怀素自叙帖的字体线条粗大,宽厚有力,符合怀素的性格形象,使这篇书法作品具有豪放气势。

2. 对比鲜明:笔画的浓淡、粗细分明,对比强烈,给人以深刻、强烈的视觉印象。

3. 气势磅礴:作品笔力奔放,富有气势,笔画压迫感强,凸显出怀素的性格特点。

4. 立意高妙:怀素自叙帖的书法作品高妙深邃,做到了一笔一墨都有寓意,更彰显出怀素的高超技艺和境界。

总之,怀素自叙帖的笔法特点是简洁有力、对比鲜明、气势磅礴、立意高妙。

这些特点反映出了怀素的个性和书法水平的高超。

怀素自叙帖赏析

怀素自叙帖赏析

怀素自叙帖赏析
怀素自叙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自传性质的书法作品,以怀素自己的手笔,记述了他一生中的点点滴滴。

这些文字记录
下了怀素的成长历程、创作心得和对自己人生的思考,更展示了他无
与伦比的书法技艺和艺术追求。

这幅自叙帖以简约的风格、洒脱的笔触和开阔的视野成为了中国
书法的珍品,是艺术和精神的完美结合。

怀素在这幅作品中,将自己
的内心感受毫不掩饰地表现了出来,流露了他对于书法的热爱和追求。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怀素独立而坚定的性格,他在书法
上的严格要求以及致力于创新的精神。

怀素精通各种字体,广泛阅读
古籍书法,并自成一家。

他讲究笔法的修养和技巧的掌握,更强调修
身与书法的相辅相成。

从怀素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崇尚自然、回
归本源,追求“道家”式的境界。

他在书法中追求天人合一的宗旨,
注重在精神内涵的内敛上,在画面的虚实相生中达到境界的体现。


种艺术方式既强调书法美感,同时更彰显了他强烈的精神追求和思想
品格。

怀素自叙帖以其严密而又自由的结构,典雅而深邃的用意,成为
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宝贵财富,并为未来书法人才们的创作提供了深远
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中,他们愈加欣赏怀素的精神和
文化意义,致力于学习创新、创造出属于钱江之岸的新时代书法艺术。

怀素自叙帖的传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无价的人文财富,它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赋予了中国书法不可替代的地位。

从怀素的自叙帖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书、心与笔相互交融的力量,这种心境久久铭在我们的那个心底,啮嚼不尽的是书法精神的滋味。

《怀素自叙帖》全文赏析

《怀素自叙帖》全文赏析

《怀素自叙帖》全文赏析《怀素自叙帖》全文赏析怀素(725-785)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

怀素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地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喜笔翰。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

怀素的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笔》等等。

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

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

真是各尽其妙。

米芾《海岳书评》:“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唐代诗人多有赞颂,如李白有《草书歌行》,曼冀有《怀素上人草书歌》。

怀素的《自叙帖》,纸本墨迹卷,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698字。

怀素书于公元777年(唐大历十二年)。

大草(狂草)书,凡一百二十六行,首六行早损,由宋代苏舜钦补成。

《自叙帖》乃怀素草书的巨制,活泼飞动,笔下生风,“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实在是一篇情愫奔腾激荡,“泼墨大写意”般的抒情之作。

懷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經禅之暇,颇好筆翰。

然恨未能远覩(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

遂擔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

怀素自叙帖笔法

怀素自叙帖笔法

怀素自叙帖笔法怀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在书法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

怀素的自叙帖是他自述其书法笔法的作品,通过这个帖子可以深入了解他的书法艺术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怀素自叙帖的笔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墨色运用怀素的书法以墨色运用精妙著称,能够恰到好处地掌握墨色浓淡的变化,使字体呈现出鲜明的立体感。

他常常使用淡墨勾勒轮廓,再用浓墨填充字体内部,形成明暗对比,营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

这种运用墨色的技巧使他的作品具有磅礴而深邃的艺术效果。

二、笔势运用怀素的书法笔势凌厉有力,具有很高的笔墨功底。

他常常使用疏密有致的横竖勾势,使字体富有动感和节奏感。

通过灵活运用笔画的轻重,他能够表现出笔画的起伏跌宕和纵横交错的韵律美。

同时,怀素的笔势流畅自如,舒展自然,给人以挥洒胸臆之感。

三、结构布局怀素的书法结构布局严谨有序,注重整体协调性和均衡美。

他善于运用字体的大小和形态,使字形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衔接,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他注重章法的布置,每个字体的位置和形态都经过精心设计,使整个作品呈现出紧凑有序的排列。

四、意境和内涵怀素的书法注重意境和内涵的表达,通过书法艺术来表现他对世界和人生的体悟。

他擅长于以简约的笔法创造出深远的意境,使观者在细腻的笔墨之间感受到巨大的艺术冲击力。

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感悟。

怀素的自叙帖是他书法艺术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个作品我们能够看到他在笔法运用上的独到之处。

他独特的墨色运用、凌厉有力的笔势、严谨有序的结构布局以及深远的意境和内涵,使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

怀素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世之宝。

《自叙帖》赏析

《自叙帖》赏析

《⾃叙帖》赏析怀素《⾃叙帖》是他狂草的代表作,全篇七百零⼆字,⼀百⼆⼗六⾏。

洋洋洒洒,⼀⽓呵成,真如龙蛇竟⾛,激电奔雷,它是⼀种圆转流畅的书法艺术。

《⾃叙帖》的结体可以从下⾯数点来赏析:(⼀)以图破⽅,⽅圆结合。

怀素的狂草,不仅⼤量使⽤圆笔圆线,⽽且运⽤了圆笔圆线组成的圆形字。

汉字是以⽅块体为基础的,如⼤、⼩篆书多长⽅形,⾪书多扁⽅,楷书多正⽅,⾏草书则长扁。

但随着今草和⼤草的出现,由于笔画的⾼度省俭和运笔速度的加快,已打破了⽅块的外形,趋于圆转,特别通过怀素浪漫主义的夸张,巧妙地创造,其书法的外形已达到以圆破⽅,化⽅为圆,给⼈⽿⽬⼀新的感觉。

在《⾃叙帖》中,⼀些⽆外框的字,如“评”、“满”、“疑”等字,已经塑造出圆的字形来,这不能不说是怀素的⼀个创造。

但不论独体字还是合体字,亦不论点画的长短、疏密、参差如何变化,总是万变不离⽅形,故圆中有⽅,⽅中有圆,⽅圆互⽤。

因为⽅和圆也是相⽐较⽽存在的,⽆⽅即⽆所谓圆,故在圆中有⽅,⽅中有圆,则更显出动和静也是相对⽽存在的。

(⼆)从破体书发展成为解体书。

王献之的破体书就是敢于打破其⽗王羲之的受章草旧法的束缚,从打破⼀般的平正⽅整和布⽩的⽅法。

⽽怀素的狂草也就是敢于打破王献之以前的布⽩、平正的⽅法,怀素在字形布局,在字与字,⾏与⾏之间,上下参差,左右错落,⼤⼩相间,⼤⼤地扩⼤了“回环缭绕相拘连”的运动幅度,已经打破了“破体书”的束缚,从“破体书”⽽进⼊“解体书”。

所谓“解体”,就是基本上打破前⼈结体的体势和⼀切成法,熔篆、⾪、真、⾏、草为⼀炉。

创造了为⾃⼰独有的新的草书体,即所谓狂草。

(三)不拘成法,以险取胜。

他要打破⼀般的平正、⽅整以及纵有⾏、竖有列等等布⽩⽅法,在字与字、⾏与⾏之间,上下参差,左右错落,⼤⼩相间以险取胜,则更为突出。

怀素采取了各种艺术⼿法使之富于变化:(1)⼤破⼤⽴。

怀素⼤胆地逾越规矩,但⼜有⼀定的出规⼊矩。

破和⽴也是相对⽽说的。

孙过庭《书谱》谓:“⾄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怀素《自叙帖》的赏析与临写

怀素《自叙帖》的赏析与临写

怀素《自叙帖》的赏析与临写怀素,(公元737-799年)字藏真,俗姓钱(一日俗姓范)。

湖南永州人,唐代著名书法家。

与同代书家张旭并称为中国书法史狂草书法的两座高峰,世称“颠张狂素”。

怀素年幼时家境贫寒,十岁出家。

痴于书艺,尤好草书,异常勤奋,相传因家贫无钱买纸,遂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

居室号“绿天庵”,亦曾漆一托盘练字,将盘底写穿,秃笔成冢,洗笔池水尽黑。

性喜饮酒,不拘小节,兴来时,举凡寺壁、屏幛、衣裳、器具无不书之。

二十二岁时,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的李白相遇,李亦十分欣赏怀素的草书天才,作《草书歌行》赠怀素。

可见怀素当时的草书技艺已是名重潇湘了。

唐宝应元年(762年),怀素走出寺庙,杖锡远游,遍访时贤,干谒名公,广览历代法帖。

经衡阳,赴广州,拜见大书法家徐浩。

而立之年客居长沙,次年西出长安。

闲云野鹤,周游天下,眼界大开,书艺更上层楼。

其书法初学欧阳询,得韦陟、徐浩赏识提携,后求教于张旭弟子邬彤、大书法家颜真卿。

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张旭。

狂草书法使转、缠绕、摆荡穿插,如骤雨旋风,飞旋灵动,即师承张旭又自出机纾。

故世人称其为“颠张狂素”、“以狂继颠”。

公元777年,不惑之年的怀素,写下了惊世骇俗的《自叙帖》,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草圣”的崇高地位。

《自叙帖》长卷纵28.3公分,横长755公分,由15张白麻纸连接而成。

共126行、695字。

这篇怀素自我推销的短文,内容上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怀素以80余字的篇幅,自述其生平大略;第二部分,节录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250余字,借颜鲁公之口,展示“开士怀素。

僧中之英”、“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的“草圣”气象;第三部分,怀素将张谓、虞象、朱逵、李舟、许�、戴叔伦、窦冀、钱起等八人的赠诗,摘其精要,按内容分为“述形似”、“叙机格”、“语疾迅”、“目愚劣”四个方面,列举诸家的评赞。

所谓“形似”,作者用了“奔蛇走虺”、“骤雨旋风”、“壮士拔山伸劲铁”、“又似山开万仞峰”等约70宇,生动描述了其狂草的形式美。

董其昌临怀素《自叙帖》赏析

董其昌临怀素《自叙帖》赏析

董其昌临怀素《自叙帖》赏析董其昌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书画家,是继苏东坡、赵孟頫之后又一位集大成者。

在晚明,形成了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以及其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之后近300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董其昌的艺术成就,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特推出【玄外之音】专栏,精选董其昌的书画作品,介绍、赏析每一幅作品的艺术、文化内涵。

每期推出一件作品,让博物馆里的名家作品,轻松地走进大众视野,供观众赏读、学习。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临怀素《自叙帖》书体:草书收藏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尺寸:长261.5CM,宽24CM作品释文:书法:怀素生于长沙约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临怀素董其昌印章:玄赏斋、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宗伯学士、董玄宰作品赏析董其昌的草书受怀素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对这件《自叙帖》尤为钟爱,从董其昌的草书代表作之一的《试墨帖》,即可看出《自叙帖》对董氏书风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董其昌的书法临摹作品在其存世的墨迹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

他所临范本,上至魏晋,下至元明,皆有涉及。

梳理董其昌的临摹作品,其临摹方法主要有三种:“实临”、“意临”和“背临”。

现存临摹作品中,意临作品最多。

这件临怀素《自叙帖》也属于意临作品。

关于“意临”,董其昌往往是带着自己的想法来临摹作品。

其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余性好书,而懒矜庄,鲜写至成篇者,虽无日不执笔,皆纵横断续,无伦次语耳。

怀素自叙帖笔法

怀素自叙帖笔法

怀素自叙帖笔法
怀素(737-799),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刚劲有力,气势磅礴,被誉为“怀素体”。

怀素的书法风格独特,筆法豪放,富有震撼力,深受後世书法家的推崇和学习。

怀素自叙帖中的笔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用笔用力。

怀素的书法作品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用笔刚劲有力,每一笔都充满了张力。

他善于运用毛笔,笔锋之间的运用十分巧妙,使得他的字体字迹显得非常有力,墨迹浓郁,气息磅礴。

其次是运用顿挫。

怀素的书法作品中常常采用顿挫的笔法,有时快如闪电,有时缓如流水,使得字体产生了起伏跌宕之感。

这些顿挫的笔法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充满了动感和情感。

再次是结体和勾结的处理。

怀素的书法作品中,结体和勾结的处理非常独特,他在结体和勾结的处理上运用了很多巧妙的技巧,使得每一个笔画都显得非常有力,整体上给人一种气吞山河的感觉。

最后是布局的处理。

怀素的书法作品中,布局非常讲究,他善于运用横平竖直和曲折有致的线条,使得整个书法作品的布局感非常强烈,给人一种层次分明的美感。

怀素自叙帖的笔法独特,豪放有力,充满了张力和激情,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怀素以其独特的笔法和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怀素自述贴彩图释文及赏析

怀素自述贴彩图释文及赏析

1.1.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睹2.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

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3.错综其事。

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

鱼笺4.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5.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6.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

7.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

故吏部侍郎韦公8.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

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

9.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

夫草10.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

迨乎伯英,11.尤擅其美。

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

12.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13.楷精法详,特为真正。

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14.笔法。

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15.得。

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16.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

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17.诸篇首。

”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

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18.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

”卢员外云:“初疑轻19.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

”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20.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21.走。

”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22.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

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23.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

”许御史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24.漓骊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戴25.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26.合宜。

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27.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28.横千万字。

怀素《自叙帖》的艺术特色

怀素《自叙帖》的艺术特色

怀素《自叙帖》的艺术特色1、怀素生于七二五年,卒于七八五年,活了六十一岁。

《自叙帖》写于唐朝大历十二年即七七七年,当时他为五十三岁。

有唐历经一五九年之发展,此时经济、文化、艺术呈现一片繁荣。

时代需要狂草书法,时代呼唤狂草作品。

于是,往来代谢,“以狂继颠”,《自叙帖》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怀素在书法上大彻大悟,标志着狂草发展到一个顶峰。

这既是怀素的自我超越,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尽管有人对它是否真迹提出异议,但它的艺术价值却难以磨灭。

古往今来,无人与之并肩。

2、怀素《自叙帖》给人总的印象、总的感觉是:它具有强大的力感!清初宋曹称它为“瘦劲”,后来包世臣称它为“瘦硬通神”。

“劲”就是力感!“硬”也是力感。

“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

这些都是力感的具体艺术形象。

它们形质不同,但却共同蕴藏着、表现着一种迅猛的、刚劲的力。

这个力“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可以抵挡一切,摧毁一切。

在它面前,谁也不会联想到秀丽之气,柔媚之美,感应到的只能是力!力!力!生命之力,自强之力!“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提起它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郭沫若先生二十年代写的《女神》中这一段绝唱,恰是对《自叙帖》的最好概括。

3、“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是书法艺术的内涵和本质。

而狂草最能渲泄人的情感,张扬人的主体精神。

《自叙帖》力的表现过程,就是情感的抒发过程,力的发展过程,就是情感的推进过程。

情感决定力感!4、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草书是高度抽象线条的艺术,狂草则是更高程度上的抽象线条艺术,它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可变性。

它能为作者提供抒情写意的无限空间,也能为欣赏者提供咀嚼、回味的广阔天地。

正如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万物一样,也不能用楷、隶、篆、行、草的标准去要求狂草。

形之不存,神将焉附?怀素是怎样将丰富的情感转化为奇特的线条、奇特的语言、奇特的结构呢?首先是惊人的连绵缠绕。

怀素蜀本自叙帖研究

怀素蜀本自叙帖研究

怀素蜀本自叙帖研究怀素蜀本自叙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贵遗产,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其作者怀素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书法艺术、文学价值、文化内涵和现代意义等方面,对怀素蜀本自叙帖进行深入的研究。

历史背景怀素,字藏真,生于唐代,原籍湖南长沙。

怀素自幼聪慧好学,尤其对书法有着独特的天赋。

他的书法作品以草书著称,师承张旭,深受唐玄宗赏识。

怀素的传世作品主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等。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所写,全篇洋洋洒洒,笔势雄浑,字字相连,一气呵成。

关于此帖的流传过程,据说是由唐代开始,历经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传世至今。

而蜀本则是《自叙帖》的众多版本之一,因其最早出现在四川成都而得名。

书法艺术怀素蜀本自叙帖在书法艺术上具有极高的造诣,其用笔如疾风骤雨,笔力雄健,气势磅礴;结构上则以简驭繁,流畅自然,韵律感极强。

怀素将自身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书法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狂草”风格。

怀素蜀本自叙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为众多书法家所临摹学习,更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一座里程碑。

文学价值怀素蜀本自叙帖在文学上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帖中的文字叙述了怀素的生平和创作经历,运用了生动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文学意象,表达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内涵。

怀素在自叙帖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诗文等文学元素,使得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更是富有深厚的人文内涵。

这篇自叙帖也因此成为了研究唐代文学、文化和书法的重要怀素《自叙帖》墨迹本:珍贵的书法瑰宝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

其中,唐代书法家怀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

怀素的《自叙帖》墨迹本作为其代表作品,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叙帖》是怀素于唐代大历十二年(777年)所书,全篇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将怀素的文学修养和书法造诣展现得淋漓尽致。

帖中内容包括了怀素的生平、艺术成就以及对前辈书法的评价等,是一部珍贵的书法作品。

史上最全怀素《自叙帖》完整版、注释版、临习解读

史上最全怀素《自叙帖》完整版、注释版、临习解读

史上最全怀素《自叙帖》完整版、注释版、临习解读《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为纸本墨迹卷,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草书”。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大约在32岁时,怀素步行走出湖南赴长安,去拜谒名师,寻求进一步的发展。

到长安后看到不少难得一见的“遗篇绝简”,也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

由于他个性洒脱,草书绝妙,受到许多书家、诗人及名流公卿的激赏,得到了一连串的颂扬诗文,足可编成一部专辑。

怀素在长安住了大约五年,约在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十月离长安回家乡零陵,途经洛阳。

他最仰慕的狂草大师张旭多年在洛阳活动,虽早已去世,怀素仍特意造访洛阳以追思前贤。

未曾料到在洛阳恰巧遇到张旭弟子、书法家颜真卿。

颜当时路经洛阳办理私事。

他笃信佛教,好与僧人交往,且怀素又是他同学邬彤的弟子,因此对怀素很是器重。

见怀素狂草可与先师张旭比美,更是感叹不已,遂应怀素之请,为《怀素上人草书歌集》作序。

在此歌集的基础上,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写成了一卷《自叙帖》。

《自叙帖》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

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❶怀素《自叙帖》楷字对照版高清大图加载较慢,请耐心等候,请将手机打横观赏全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

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

遗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

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

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

勖以有成。

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

书法|怀素《自叙帖》|37张高清带注释

书法|怀素《自叙帖》|37张高清带注释
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速有轻有重像是节7张高清带注释
《自叙帖》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所谓“铁画银钩”也。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速,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此外也有点画分散者,则强调笔断意连,生生不息的笔势,笔锋回护钩挑,一字、一行,以至数行之间,点画互相呼应。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素《自叙帖》的赏析与临写
怀素,(公元737-799年)字藏真,俗姓钱(一日俗姓范)。

湖南永州人,唐代著名书法家。

与同代书家张旭并称为中国书法史狂草书法的两座高峰,世称“颠张狂素”。

怀素年幼时家境贫寒,十岁出家。

痴于书艺,尤好草书,异常勤奋,相传因家贫无钱买纸,遂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

居室号“绿天庵”,亦曾漆一托盘练字,将盘底写穿,秃笔成冢,洗笔池水尽黑。

性喜饮酒,不拘小节,兴来时,举凡寺壁、屏幛、衣裳、器具无不书之。

二十二岁时,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的李白相遇,李亦十分欣赏怀素的草书天才,作《草书歌行》赠怀素。

可见怀素当时的草书技艺已是名重潇湘了。

唐宝应元年(762年),怀素走出寺庙,杖锡远游,遍访时贤,干谒名公,广览历代法帖。

经衡阳,赴广州,拜见大书法家徐浩。

而立之年客居长沙,次年西出长安。

闲云野鹤,周游天下,眼界大开,书艺更上层楼。

其书法初学欧阳询,得韦陟、徐浩赏识提携,后求教于张旭弟子邬彤、大书法家颜真卿。

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张旭。

狂草书法使转、缠绕、摆荡穿插,如骤雨旋风,飞旋灵动,即师承张旭又自出机纾。

故世人称其为“颠张狂素”、“以狂继颠”。

公元777年,不惑之年的怀素,写下了惊世骇俗的《自叙帖》,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草圣”的崇高地位。

《自叙帖》长卷纵28.3公分,横长755公分,由15张白麻纸连接而成。

共126行、695字。

这篇怀素自我推销的短文,内容上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怀素以80余字的篇幅,自述其生平大略;
第二部分,节录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250余字,借颜鲁公之口,展示“开士怀素。

僧中之英”、“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的“草圣”气象;
第三部分,怀素将张谓、虞象、朱逵、李舟、许?、戴叔伦、窦冀、钱起等八人的赠诗,摘其精要,按内容分为“述形似”、“叙机格”、“语疾迅”、“目愚劣”四个方面,列举诸家的评赞。

所谓“形似”,作者用了“奔蛇走虺”、“骤雨旋风”、“壮士拔山伸劲铁”、“又似山开万仞峰”等约70宇,生动描述了其狂草的形式美。

所谓“机格”。

是指创作方法,用了逾百字,如“以狂继颠”、“志在新奇无定则”、“醒后却书书不得”。

特别是“吴郡张颠曾不面”一句,当是对超迈张旭前无古人的赞歌。

所谓“迅疾”,是言其书写的快捷,引用了40余字,其中“满座失声看不及”,对“迅疾”作了极形象的形容。

所谓“愚劣”之云,乃多谦抑之词。

所引“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狂”和“醉”在怀素而言,又何来“愚劣”之有?!在文章结尾处,怀素担心人们说他借重名公之口揄扬自己,特意写了一句:“固非虚薄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

不管他如何解释,其悠然自诩的情感流露,跃然纸上。

整篇文章把怀素狂草艺术的魅力,演绎得痛快淋漓,堪称狂草书法评论的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自叙帖》在书法上的艺术特色。

草书萌芽于草率的隶书。

《书品》曰:“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

用以赴急。

”世传东汉和帝时的《永元五年兵器册》即是隶书的快写――章草体。

隶书经过省略笔画和勾连萦带,写起来已快捷得多,
经过艺术加工,逐步发展成一种收笔常带雁尾似的往上翘的书体。

名曰“章草”。

自魏晋楷书出现后,草书又在章草基础上结合新兴楷法发展而成“今草”。

今草之中。

字字独立的,被称为小草或独草,如智永的《草书千字文》就是如此。

待到唐代中叶,张旭作草,笔画简省,字字勾连回绕,甚至一笔一行,率意颠逸。

怀素继之笔势更为迅疾奔放,上下字一气贯穿,连绵不断。

后世称这种书法为“大草”或“狂草”。

怀素的《自叙帖》就是世人所公认的狂草书法的代表作。

《自叙帖》的艺术特点,其实已在“叙”的原文中,借助时贤名公之口,铺陈得淋漓尽致。

其古典浪漫主义的艺术力量,令人陶醉,前文已经作了介绍。

下面我从其用笔、结构、章法体势上再作一些分析。

先看他的用笔。

张旭用笔取于隶。

故多方折;怀素改以师承篆籀,因多圆势,尤擅长曲转缠绕笔法,纵横捭阖,变换多方,松紧俱宜,迥环矫健。

如118行的“激切”,120行的“固非虚”,圆转挺屈如钢线盘屈,虽瘦而实腴,开创了草书笔法的新面貌。

晚清书论家刘熙载曾说:
“善书者虽速而法备”。

怀素用笔的翻转跳动,随势参差,确实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次谈结构。

怀素草书结构,与二王、智永相比较,承传之处甚多,文中相同的字不少,结字均大同小异,由于行笔过速,少数字并没有完全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简省,
“草乖点画”之处未能避免,若没有释文。

有些字确不易辨识,如31行的“谓”,47行的“居”,48行的“昂”和“教”,50行的“婴”,51行的“恳(怒)”,79行的“畏”,91行的“醒”等字。

便是例子。

再看童法,整幅作品,章法体势之新颖,可谓前无古人。

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作者神闲气定,笔走龙蛇,有行无列。

潇洒自如,尽显狂草书法简省、通透、快捷、灵动的气质。

写到第12张白麻纸、第105行的“戴公”二字,“戴”字突然大出其格,横占了前文三行半的宽,竖占了四至五个字长,
“公”字又写得比一般字还小还扁,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能是怀素酒力发作,进入情绪激昂的高峰。

及至最后10行已经是无行无列,乱石铺街,天女散花,随心所欲,信手挥洒了。

“狂来轻世界”的醉僧形象跃然纸上。

把读者带入了如醉如狂的艺术境界。

用“三米字格”对各行进行平面分析,发现整行垂直的有52行,上直而下端向右倾斜的有63行,上直而下端向左倾斜的仅4行。

126行有119行是一笔写出数字,甚至一笔一行字,而满行都是单个草字的仅得7行而已,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划分狂草与今草的标准,就是字与字笔画相连,进而提出了研究狂草书法要以“行”为单位,打破过去研究书法、无论真草均以单个字为单位的研究成规。

根据这个理论,设计三米格行定位草书经典欣赏与临写专利产品。

这本以三米格套印的怀素《自叙帖》,为读者诸君,特别是习草书的各位朋友提供了一个用新方法解读经典的工具。

狂草书法艺术是最能展示中国书法艺术魅力的书体,也是最有可能与现代艺术交融的艺术形式。

它不但可以满足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而且还暗合了时尚文化的主流元素,让书法爱好者从狂草书法经典的欣赏、临写中汲取营养。

寻找创作灵感,应该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