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研究
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终身体育的观念,使竞技项目成为教法和教材的主线,提升学生体育能力。
改革的基本方面是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构建和完善全新的体育管理体系;构建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教学评价系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行俱乐部制度;实施分层教学方式等。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方向;基本方面当前我国大学在读学生身体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心理素质偏低、耐力不好、抗挫折能力差等体质健康问题在他们中间普遍存在。
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引起学生不具备良好体质和健康体格的主要原因就是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睡眠时间不充分以及精神长时间紧张等等。
因此,必须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地改革和创新。
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坚决革命的过程,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就必须突破以前的体制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进一步完善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体制结构,以适合新时代大学体育教育的需求。
大学体育教育是使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最重要的时期,怎样能让学生们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使他们的体质得到锻炼和增强,这是作为大学体育教师应该时常思索的问题。
老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好的身体才是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至于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于实践的前提,反之,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是枉然,所以大学体育教育是人生很重要的部分。
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1、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终身体育的观念学生具有怎么样的体育观念将对体育教学的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很久以来,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不强,要改变这样的意识形态,必须先使学生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
另外还要在学校大环境中构建体育氛围,能使学生随处可以感受到体育的气息。
第三,大学体育比赛的制度还要改革,强化不同层次、小型多样、不同水平、不同项目、不同级别的趣味型比赛,以及将体力和智能结合起来的比赛。
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教 学 改 革
对大学体育课 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肖本 松
( 西华师范大学体 育学院 四川 南充
6 3 7 0 0 程 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转变教师的教 学理念 , 帮助 学生形成体育锻 炼的意识 和终 身体育的观念 , 使竞技项 目成为教
而知 了 。 3 、 转 变教 师的教 学理念 ’
由于 学生 的个体 差异 很大 , 他 们 之间存 在着 诸如技 能 、 技术 、 体 能、 体质等 等 的不 同 , 再加 之他 们 对体 育 的认 识 和对 体 育 的 需求 也 不尽相同, 我们就需要一种分层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要求的学生 学 习。这 样的 教学模 式不但 能激 发学 生的学 习热 情 , 而 且还 能培 养 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反映了因材施教
法和教材 的主 线, 提升 学生体育能力。改革 的基本方 面是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做 到与时俱进 ; 构建和完善全新的体 育管理体 系; 构建与 时代进 步相适 应的教 学评价 系统 ; 加大资金投入 力度 ; 推行俱 乐部制度 ; 实施分层教 学方式等。
【 关键词 】 大学 ; 体育课程 ; 教 学改革 ; 基本方向 ; 基本方面 当 前我国大 学 在读 学 生 身 体 综 合 素质 普遍 不 高 , 心 理 素 质 偏 低、 耐力不好、 抗挫折能力差等体质健康问题在他们中间普遍存在。 经过 深入研 究发 现 , 引起学 生不 具备 良好体 质和健 康体 格的 主要 原 因就是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睡眠时间不充分以及精神长时间紧 张等 等 。因此 , 必须 对大 学 体 育 课 程 的 教 学 进 行深 入地 改革 和 创 新。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坚决革命的过程 , 大学体育教育的改 革就 必须突 破 以前 的体制 结构 、 传统 的 教学 模 式 , 构 建 和 进 一步 完 善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体制结构 , 以适合新时代大学体育教育的需 求 。大学体 育教 育是 使人形 成终 身体育 锻炼 意识 的最 重要 的时 期 , 怎样能让学生们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 也能 使 他们 的体 质得到 锻炼 和增 强 , 这是 作 为大学体 育 教师应该 时 常思 索 的问题 。老话 说 身体是 革命 的本钱 , 因此 好的 身体 才是学 好 专业 知识和 专业技 能 以至于将 所 学到 的 专业 知 识 和 专业 技术 应 用 于实 践 的前 提 , 反之, 没 有好 的身体 一切 都是 枉然 , 所 以大 学体 育教 育是
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研究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高校体育教育战略方向,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
高校体育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应该进行改革,高校体育教育应在内容、方式、制度等方面深入探寻新的改革之道,以推动高校体育创新改革,促进学生个体积极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创新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路(一)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路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转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指导思想,把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教学。
主动教学是指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传统体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种旧的体育观念不利于新时期新人才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转移教学重心终身体育理念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外,还应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实现体育自力更生。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体育技术的精雕细琢。
其教学重点是教学和掌握体育技术。
另外,教材难度大,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
因此,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学生的体育意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理念的确立。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让学生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把教学与快乐结合起来。
其次,要营造学校体育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最后,改革高校体育竞赛制度,多开展小规模、多层次、多项目、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竞赛活动。
(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将竞技体育为主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竞技体育项目较多,教材难度较大。
其次,每本教材的技术要求太高,环节太细,不同年级教材重复严重。
另外,教材中经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
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时期我国的学校体育事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体育改革计划。
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新《纲要》增加了课程指导、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学生主体观、大课程观等内容。
宏观上看,目前各校推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谁》,强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协同机能形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是让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并激励他们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总体上,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正朝着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现状1.1应试教育依旧根深蒂固应试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
学校体育受传统教学思路的误导,重视文化课成绩,忽视甚至不鼓励体育课现象严重。
传统学校体育总是片面强调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和掌握,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主,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造成学生普遍体质较差,运动能力不强,肥胖等诸多问题。
1.2体育教学内容过分单调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注意体育项目枝术内容的选择和指导,一切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中心,客观上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弱化了体育教学改革的作用,不利于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
教学内容太过单调,对学生进行过早的专项化教学,使体育活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被割裂分解,独立于相对单一的专项运动之中。
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非常活跃的时期,早期专项化的选择不一定就适合学生今后运动的发展。
1.3脱离体育教育的本质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使学生掌握科学健康的体育运动方法,培养学生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的意识。
而现今许多学校教育,则是从应付考试或竞技成绩的角度出发,一切为了分数服务,不惜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临时集训、超量负荷、考前突击等手段层出不穷。
虽然短时间内或能提升学生的运动成绩,但就长期而言,显然脱离了体育教育的内涵,由此引发的伤病可能会困扰学生的一生。
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由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向注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改革发展体育教学以终身健身为指导思想,终身健身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是现代体育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克服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体系的历史局限和负面影响,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改革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要重视以终身健身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体育教学改革还应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
一、体育改革向符合现代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方向发展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高校体育改革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了学习气氛。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逐步确立,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规范,有着较强烈的独立意识,具有较高智力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
实践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体育知识的需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得到了逐步增强,他们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他们需要用这些体育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便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追求。
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轨 际, 要 学 体 教 把 养 生 健 心 健 道 健 之 更 求 校 育 育 培 人的 理 康、 理 康、 德
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内化到体育教育的身心全面发展的目 标之中。 课 程体系、 管理体系、 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都应做出相应的变革。 纵观世界
在新的世纪里, 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又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
体育教育改革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而这种能适应新时期的高素质的 体育教师, 首先, 他们在思想上必须要适应 21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 才培养的需求, 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 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认真贯彻素质教育,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 学校体育在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造就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社会致意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职业道德上必须敬业 、 乐
性等心理素质, 体育课程在教育体系的地位提高了, 人们开始认识到 体育是个体生命健康基本需要的途径, 是提高社会劳动者素质, 发展 生产力的基础, 是保证欢度余暇生活的重要内容。 因此面向21 世纪的 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应该覆盖体质、 心理、 道德、 人口、 生物、 哲学、 健康 等课程。世界发达国家在现代学校体育改革中普遍形成了一种观念, 即体育课程内容弹性化、 乡土化, 就是发展个性, 坚持体育课程内容、 方法、 教学组织等多样化、 个性化、 灵活化。 其要点是发展个人特点, 闪 光点, 潜在意识, 即 扩大人的自 选择机会。 由 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把课 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 引人教学计划, 注意发挥校园
学校体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成部分, 体育课程就必须承担教育的一部分功能, 而在承担这一部分 教育功能的同时, 体育工作者就必须根据新的指导思想观念, 调整自
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提升,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高校体育教育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探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我们相信通过本报告,可以为高校体育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第一章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重视,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
然而,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师资力量短缺、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等问题。
本研究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第二章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2.1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政策扶持、设施改善、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不同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重心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呈现出从单一向全面发展、从应试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趋势。
2.2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概述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正朝着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体育课程设置逐渐丰富,涵盖了竞技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等多个领域。
同时,体育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2.3高校体育教育的亮点和成就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国内外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培养了一批批优秀运动员。
此外,高校体育教育还充分发挥了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第三章存在问题分析3.1师资力量不足尽管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师资缺口。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基层高校,体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3.2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性和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教育资源。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旨在将体育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大学体育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有其必要性。
高等教育中注重理论研究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而运动锻炼可以缓解这种压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另外,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其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现状针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现状,可以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1.课内改革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课表上仅安排了体育选修课程,缺乏相应的必修课程或综合素质拓展课程。
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很大,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因此,需要高等教育机构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和时间,将体育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学生能够接受更系统、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
2.课外改革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不仅涉及到课内教育,更需要注意课外体育教育的开展。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训练和维护校园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发展环境。
三、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应对措施实现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1.课内应对加强体育选修课程的规范性,实现课程的反复循环。
体育课程设置应与学生的专业相关联,以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
此外,体育教师应定期召开教学讲座、座谈会,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课外应对进一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例如学生组织的各种体育协会及其举办的赛事和活动等。
体育教研方向简述
体育教研方向简述
体育教研方向是一个广泛且深入的研究领域,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关于体育教研方向的简述。
首先,体育教研注重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
这包括对体育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的深入探讨。
体育教学理论是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体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
其次,体育教研关注体育课程与教材的研究。
体育课程是体育教学的核心,而教材则是课程的重要载体。
体育教研需要对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需要对体育教材进行编写、修订和评价,以确保体育课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此外,体育教研还重视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
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
体育教研需要通过研究和实践,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体育教学的持续改进。
最后,体育教研也关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因素,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体育教研需要通过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推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的来说,体育教研方向涵盖了体育教学理论、体育课程与教材、体育教学评价以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方向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体育教研的完整体系。
基于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域 的人 。 终身体育 的主要 目标就是促使学生们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 教 育 目标 制定的时候 , 应该 向这个 方 向进行 目标 制定 , 这 样才能为
炼 的兴趣 与能力 。通过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的形成 , 促使学生们 自觉 终 身体 育教育思想在高校体育教育 中的实施奠定基 础。
的投 入到体育锻炼 与学 习中。 目前大学体育教育是学生们进 行体 育
( 2 ) 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 观念 。 传统 的体育教学 中, 通 常只重视
教育 的最 高层次 , 对学生们的体育思想观念的形成 的作用是非常重 体 育项 目的传授 . 这已经远远 的不 能够满足现代社会 的需求 。现代 要的 , 对其 以后再社会 中的影响也是相 l 当重要 的。高校 通过 对学 生 社会的高校体育教育 ,应该让学生们充分 的了解人体的组成结构 、 们灌输终 身体育 的思想 . 促使学生们在 以后 的工作生活 中 , 将 这种 人体机能的运动机制 以及身体 的健康知识等 内容 , 让学生们在 充分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带入 到社 会中 , 影响更多的人群。 因此 , 在高校中 的 了解 了 自身 的结构 后 , 知道 自己适合什 么样 的体育运动 , 在 什么 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培 养 , 具有深远的意义 。 2 、 高校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生们 是不 是有兴趣进行体育锻炼 , 致使一些学生在体育锻炼上往往 统一 的教学 , 将学 生们 的个性扼杀 。所 以现代 的高校教育应该此 阿 具有应付 的思想 , 最终导致学 生们 的体育意识相对薄弱 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 充分 的调 动学生们 的积极性 , 使 学生们养
( 2 ) 在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 中 , 体育教学的项 目比较单一 。 我 国现 成喜欢上体育课 的思想 , 促使学生们养成 良好 的体育兴趣 。 此外 , 对 行的高校体育教 育的主要形式是竞技体育教育 , 这样就导致 了学生 于教学 内容也应该进行改革 , 在体育教学过程 中加入健身 、 娱乐 、 休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目前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等方面与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从提高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努力使高校体育教育进入新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高校体育现状分析改革传统体育教育实行的是单纯传授体育技能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只对结果、目标感兴趣,而对大学生是否通过体育课真正感受体育、参与体育、形成体育习惯、将体育活动纳入个人健康生活方式等问题完全忽视。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在认真总结近10年来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上,在2002年连续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两个文件,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教育部文件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是值得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一)体育教育观念的变革不够深入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先后经历了以增强体质为主的身体素质教育观念;以活跃体育气氛和增强学生练习兴趣为主的快乐体育教育观念;以运动习惯养成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观念等变革。
然而,这一系列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变革,都突出强调了学生体质的增强,更多地关注了运动技术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赋予的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体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无论在学历层次还是知识结构上,都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师,几乎都是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下培养和成长起来的,大都是技术型、训练型的,一专而不多能,知识不够全面,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工作随意性较大,对自己专业以外的科学知识学习重视不够,缺乏与体育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
新 课 程 下体 育教 学 概 述
学方式, 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2 实施 以学 生 为 主体 的 教 学 策略 、
所谓课程是指借文化遗产 的传 递为媒介 , 以培育 青少 年学 生胜任
社会生活的创造性能力为课题的活动 。学校的培养 目标是通过课程来 学 生是课程的施加对象 , 学习的主体 。体 育教学面对 着许多个 是 实现的 , 而课程的构成及其开展过程的本身又是构成教 育、 教学方法的 性化的学生群体 , 这就要求体 育课程在其实施过 程中必须 注重对学 生 基础 , 因此课程便 成 了联 结学 校培养 目标和 教育 、 学实践 的中 间环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的调 动。要根据 学生的 需要更 新教学 方法和 手 教 节。 段, 为其创设一个独 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 , 在运动技能形成 体育教学是指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师给学生传授体 育知 识、 技能、 技 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 、 发展个性 、 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 力。学生 的 术, 培养学生的思想 品德 的教育过 程。指导思 想是 全面育 人、 健康 第 身体差异较大 , 活泼好动 , 趣爱好广泛 , 意注意的 持续 时 间短 。在 兴 有 终身体育和身心协调发 展, 为现代社会 培养能 力、 品德、 力、 力 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 活动 , 智 体 让学生 自己选 择练 习内容 、 练习方式 , 全面协调发展的人, 追求体育教育的综合性 。体育教学 目标是 : 增强学 独立地进行练习。给学生一 些机会 , 让他 自己去体验 。体育 教学是一 生体质 , 提高学生腱康水平 ; 了解和掌握体育 、 保健 和科 学营养的知识、 门以身心锻炼为主要 手段 以增强学生健康 为主要目标的 教学 , 学生可
一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2 - 2 、 教 学方 法选用从单一走向多元混合
体 育 教 育 改 革 的 方 向要 从 单 一 的 传 授 式 教 学 法 , 向着 探 究
中 应 贯 穿“ 建构学 习” 的逻 辑 观 念 。 在 教学过程 中, 坚 决 杜 绝 教 师 式 、 对话式 、 讨论式 、 分组教学 式, 切 实 做 到“ 建构学习 ” 、 “ 体 验 学 以 自我 为 中心 , 在 整 个 课 堂 中 只 有 自己 从 头 讲 到 尾 的现 象 , 积 极 习 ‘ 项 目学 习 ” 的多种方法相 结合的教学方针 , 并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采 取“ 合作建构 ” 的教学 手段, 在讲 授新事物时 , 首 先 引 导 学 生 对 善于 借 助 网络 、 媒 体技 术 、 板 书等 形 式 , 在发展学生观察 、 联想 、 思 学 习 内容 进 行 自我 感 知 、 理解 、 思考 、 表达 、 小组问讨论 、 纠 正、 共 考 和 表 达 。 享, 通 过 小组 之 间 的观 点 疑 问、 辩论 、 共识, 最 后 在 教师 的指 导 、 评 价 , 这 样 在 学 生 和 教 师 之 间 都保 留 了充 足 的 自我 学 习和 归 纳 空 问, 从 而 共 同求 得 知 识 本 质 并 取 得进 步 。 1 . 2 、 术 科 课 程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2 . 3 、 教 学 研 究选 择 “ 教法与学法” 相 融 合
关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81730 学科教育论文关于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一、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为了适应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开始将体育教学改革作为学校体育中心工作,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也做出较大的改动,修订了新的教学大纲。
新的教材主要是明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坚持锻炼身体和着眼于未来为教学目标。
在思想观念、教学计划、教材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尝试,从而使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求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对学生们良好体育意识的培养,激励学生参加运动,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体育的原有认知,最终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在于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二、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修订至今,主要从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体育课成绩、课外体育锻炼效果等多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并且直接与学生的学位制度、奖学金挂钩,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硬性规定。
它的颁布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对大学生日常体育锻炼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很多方面已经出现了体育教学应试化的现象,应试化教学会忽视学生的个人爱好,使更多的同学对体育失去兴趣,甚至对体育课程出现抵触情绪。
体育课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在对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上,也要多方面考虑和评价学生,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要加强创新,用创造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去培养学生,达到育人的目的。
对教学内容要进行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终让每位大学生都可以树立良好的体育心态,加强自身素质。
三、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观念是人们对教育和学习获得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以及持有的基本态度,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活动,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2012年(第2卷)第4期学校体育学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现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高校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体现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高校体育教育是为现代社会输送体育人才的有效途径。
高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改革方向决定着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技术、专业理论知识、社会就业能力是调整课程设置的核心问题。
本研究针对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要求,及现代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的发展现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内容、设置进行深入的研究。
1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历史演变我国体育教育的在教育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体育教育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身发展、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主要教育表现形式,体育教育教学课程也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手段。
高校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体育理论、专项技术、运动技能,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组织能力、自主锻炼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早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随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经历了课程设置变化的四个方面:1.1教学内容发展变化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20世纪80年代前,课程设置受前苏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育环节等基本教学内容,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培养竞技能力为目标,课程的安排与教材的选择是根据竞技运动训练的要求来决定的。
这样直接导致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培养竞技的能力作为体育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单纯注重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失去体育健身功能无法养成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缺乏体育教学组织能力,失去了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际需求相脱节。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专业计划的调整改革,课程设置上大幅度增加体育教学理论与相关的健康知识,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减少专业技术与专项技能的培训课程。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调研报告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调研报告1.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难的原因调查1.1高校扩招政策带来的就业压力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字,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总量上供过于求。
2022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比2022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20.17%;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
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495万,比2022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19%。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2022年毕业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11”工程重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而一般专科院校只有59%。
“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1.2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健全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还要求具有公共关系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等。
但实际上,学校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还是有较多欠缺的。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时表现出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等方面。
1.3课程设置和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整合1.3.1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教师知识结构更新较慢,选修课实效性差,部分专项课过分强调竞技技术,课程项目开设过多而学生人员较少,缺乏针对市场需求的教学课程。
这就导致毕业生专业面过窄、专业技术与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一旦没有对口专业,给就业造成困难。
1.3.2就业指导不系统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和对象有局限,对就业指导工作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帮学生找工作,落实具体工作单位,而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没有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
1.3.3对就业工作重视不够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全员责任意识不强。
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现状与建议
开始 出 现 。在 我 国 , 育 课 程 经 历 了 “ 日” “ 体 学 、 仿
美 ” “ 苏 ” 个 阶 段 , 革 开 放 后 , 着 社 会 的 发 和 搬 三 改 随
展 和科 学发 展 的需 要 , 育 课 程 改 革 迫 在 眉 睫 , 体 原
国 家 教 委 ( 教 育 部 ) 9 0 年 、 9 6年 、 9 现 18 18 1 1年 、 9 19 9 7年 、0 3年 5 修 订 体 育 教 育 专 业 本 科 教 学 计 20 次 划 , 5份 教 学 计 划 制 定 呈 现 出 不 同 时 期 的 阶 段 特 这
的学科 与 术 科 的课 程 比例 为 7 . 5 6;2 . 。但 由于 44
当 前 我 国生 源 的 原 因 , 多 学 生 是 高 中 、 至 高 三 很 甚
思路 。 旨在 培 养 多 能一 专 体 育 教 育 专 业 复 合 型 人
才 。该 方 案 反 映 了 “ 育 教 育 专 业 的 培 养 目标 以 培 ” 体 养 体 育 教 师 为 本 、 射 其 他 体 育 相 关 领 域 。 的 精 辐 ”
1 体 育 教 育 专 业 课 程 改 革 研 究 概 述
“ 程 ” 为 一 个 正 式 的 研 究 领 域 , 我 国 始 于 课 作 在 2 0世 纪 2 0年 代 初 期 , 2 到 0世 纪 8 O年 代 , 程 研 究 课 才 引 起 关 注 ,0世 纪 9 2 O年 代 以 后 ,体 育 课 程 ” 词 “ 一
王 峰 ,王 驰 ,顾 静
43 0 ) 2 0 0
( 南 学院 体 育 系 ,湖南 郴州 湘
摘 要 :通 过 查 阅 文 献 资 料 、 逻辑 分析 等 方 法 , 归 纳 了 目前体 育教 育 专 业 改 革 的 研 究 内 容 主 要 体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并且,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下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以及对新时期体育生活方式下要求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
近年来,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的体育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体育教育理念,逐渐贯彻深入到大学体育教育当中,体育教育理论不断深入完善,体育教学实践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我国当前的体育教育已经进入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展开、深化、落实。
本文着重探讨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相关问题。
1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我国大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运动技能技巧,培养其运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树立“终生体育”观的基础。
大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其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
因而,大学体育教育责任重大,改革必须进一步推进。
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依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理论根基依然薄弱。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不是盲目进
行的,必然需要系统、科学、权威的理论来指导。
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虽然积累了许多理论知识,但相对于改革需要,依然不足。
其次,改革的科学方法有所欠缺。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有理论指导依然不行,还要有实际可行改革的方法。
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要确定科学可行的方法,对传统体育教育弃扬,推进改革进程,确定改革方向。
再次,检验改革成绩的体系尚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检验体系尚不完善,为教育改革进行的各种实验性研究不够科学合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故缺乏信度与效度。
此外,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还存在扩大对体育教学功能,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学存在偏差,学生以个人兴趣好恶取舍运动项目等问题。
2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基本的方向
社会发展,从客观上要求教育进行重大变革,大学体育教育讲走向社会化、多元化、生活化、个性化、终身化。
因而,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应做好时代定位和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确定好战略目标,统筹兼顾,深化发展根据大学体育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要求来指导和规范改革中的各要素环节,使大学体育改革与社会、生活以及终身体育接轨。
此外,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不仅仅要顺应宏观要求,还要突出微观层面的需要。
具体来说,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必须要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该注重理性、娱乐性、实用性、文化性、生活性,要求
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的的需求,是大学生获得体育锻炼的技能,为其学习、发展、娱乐服务。
总的来说,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要突破单纯的身体锻炼,而向体育的多功能领域扩展;突破单一的教育观念,而向社会化多层次的综合教育发展;突破学校的阶段性教育观念,而向终身体育的教育观念转变。
3 新课程标准下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
传统的体育教育严重束缚学生,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一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能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采用“主项必修、配项必修”模式,其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自身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主项教学来补充学生对体育项目技术和运动技能的学习。
该模式既重视了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更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改革大学体育教学模式。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改革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内外一体化”,其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简明性、优越性和稳定性;二是教学内容,其要不断发展,拓展到多科学、多领域;三是教学过程,其应该把“教”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教学。
第二,改革
大学体育教学系统。
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要求,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完善其全面素质。
为实现任务目标,因而大学体育教育必须改革体育教学系统,从选择教材、安排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形式等各方面都要进行改革。
第三,改革大学体育实践系统。
大学体育实践系统岁要大学体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而反过来,其又能够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了复习、运用、发展的平台。
实践总是理论的延伸和发展,能验证理论的不足;体育实践能让学生知识、技能、知情意等更好地得到施展。
因此改革大学体育实践系统非常有必要。
第四,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学体育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会提高,因而在大学体育教师的管理学教学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革。
改革要求大学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思想,具备良好的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体育实践教学,具有创新精神。
此外,随着大学体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大学组建高水平的运动队。
首批大学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组建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并且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在新课标下,大学高水平运动队要进一步发展,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进一步形成、完善选材—育材—成材制度。
4 新时期体育生活方式下要求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展望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我国现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结合近些年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体育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所看重的趋势,笔者认为,新时期体育生活方式下要求的大学体育改革方向主要
有这几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树立大学体育教学的“终身体育”观。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的阶段,尤为重要。
改革要把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家庭体育和传统体育等作为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运动保健的能力,使大学生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强化终身体育意识。
二是要往不断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的方向改革,大学体育教学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是要完善学生体育能力考核系统,改变过去单一、机械的考核方式,应该采用多元、立体、分级达标的考核方式。
四是要改革大学体育教材。
大学体育教材应该改变传统竞技为主的局面,多纳入健身健美、休闲拓展、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
五是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体育体系,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组建学校体育俱乐部等。
参考文献
[1]王新力.谈大学体育改革与体育基础教育[J].天中学刊,2008,23(2)
[2]尹干闽.新课程标准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
[3]于雷.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学教育,2010(14)
[4]杨旭峰.从高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