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历史变迁

合集下载

苏州的狮子林简介

苏州的狮子林简介

苏州的狮子林简介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为著名的园林之一。

其建筑精巧、布局独特,被誉为“园林之林”。

狮子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342年,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

它由明代文化名人刘祁设计,原是一座私家园林。

后来,经过多次改建和修缮,狮子林逐渐演变成为一座规模宏大、景观丰富的园林景区。

狮子林的整体布局以“山、石、水、林”为特色,以山水为背景,以假山、石头和植物为主要景观元素。

园内有许多奇峰怪石,如“叠翠峰”、“山中峰”等,它们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给人以极大的观赏享受。

同时,园内还种植了许多名贵的植物,如杜鹃花、梅花等,四季各有特色,让游客在不同的季节都能欣赏到不同的美景。

狮子林的名字源自园内的两座石狮子雕塑。

这两座石狮子高大威武,栩栩如生,给人以震撼之感。

它们站在园门两侧,象征着狮子林的威严和庄重。

石狮子的造型独特,雕工精细,被誉为“中国石雕艺术的瑰宝”。

除了山水和石头,狮子林还有许多精巧的建筑,如亭、阁、殿、廊等。

这些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造型典雅,线条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云锦堂”,这是一座仿古的木质建筑,内部装饰精美,彩绘绚丽,是狮子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狮子林的游览路线十分清晰,游客可以按照指示牌上的路线进行参观。

沿途有休憩的庭院和小径,可以让游客放松身心,欣赏园林的美景。

同时,园内还设有讲解员,他们会向游客介绍狮子林的历史和文化,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园林的背后故事。

狮子林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梅花展、杜鹃花展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园林爱好者。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园林的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观赏和学习的机会。

总的来说,狮子林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古代园林,它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精巧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狮子林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也是中国园林文化的瑰宝之一。

狮子林简介

狮子林简介

一、狮子林假山的价值研究狮子林的假山从建造年代划分,可以区别为两个不同时期。

主假山(旱假山)区、岛上假山(水假山)区、南部假山区(以上三区统称为主假山)历史久远,迄今已有600多年。

西部假山(土山)、真趣亭旁假山片、黄石假山片(小赤壁),系公元1918年最后一位园主贝仁元扩建时所为。

两个不同时期的假山,价值各有特色。

主假山历史悠久且蕴含禅意,是中国早期洞壑式假山群的唯一遗存。

历史悠久:始建年代一说: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天如禅师维则之门人为其师创造”,“林有竹万个,竹下多怪石,有状如狻猊,故名师子林,且师得法于普应国师中峰本公,中峰倡道天目山之师子岩,又以识其授受之源也”。

(《狮子林纪胜集》欧阳玄“师子林菩提正宗寺记”)。

另一说:据元代著名画家朱德润所作“狮子林图序”记载,元代泰定(公元1324-1328)中,朱德润(1294-1365)自京城回苏州,在狮子林与维则会吾。

“因观其林木蔽翳,苍石巉立,所谓师子峯者突然于其中”……。

狮子林始建年代两种说法有出入,但并不矛盾,师子林如此众多的假山,不可能一蹴而就。

史料记载“其地本前代贵家别业”。

(《狮子林纪胜集》欧阳玄“师子林菩提正宗寺记”)。

又传北宋徽宗在京城汴梁造大假山,派官员来江南选取太湖石,史称“花石纲”,湖石尚未运完,北宋灭亡。

部分未北运的湖石,被搁置在一荒园里(顾颉刚《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公元1342年,至正二年狮子林正式作为“寺院”应该是历史的定论,而园中假山堆叠的时间更早于“寺院开院”。

蕴含禅意: 狮子林不同于一般的文人山水园,其假山群深含禅意,体现了狮子林创始人的宗教思想。

元代著名画家朱德润《师子林图序》记载朱德润与维则的一段对话,表达了维则建园的思想。

“因观其林木蔽翳,苍石巉立,所谓师子峰者,突然乎其中,乃谂诸师曰:昔达摩传言,…法中龙象‟《智度论》解曰,水中龙力大,陆行象力大。

兹林曰师子,岂非以其威猛,可以摄伏群邪者乎?”师曰:“非也。

狮子林简介

狮子林简介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

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

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

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

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

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

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

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

乾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

可风当年帝皇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入园,便见玲珑石笋、石峰、丛植牡丹及白玉兰,与“立雪堂”背面侧窗和谐统一,使框景更趋完整,形成进入庭院前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喻“玉堂富贵”之意。

并有蔽外隐内之含义而景深意远。

庭院北是主体建筑高敞宏丽的鸳鸯厅。

南厅名“燕誉堂”,出自<<诗经>>,意为名高禄重安闲快乐。

北厅称“绿玉青瑶之馆“,出自元画家倪云林诗中,“绿水”指水,“青瑶”指假山。

中堂屏风南面刻<<重修狮子林记>>,记述贝氏1917――1926年间重修“狮子林”的经过。

北面刻<<狮子林图>>,寺峰古柏,飞瀑层楼。

厅内陈设精致华贵。

厅的前廊西侧可通“立雪堂”,后廊西侧门宕通假山洞穴而进入“卧云厅”,在后为小方厅,其西侧辟门,可登假山。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典故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典故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典故狮子林是中国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一个,它的名字来自于园内的一尊石雕狮子。

狮子林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寓意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哲学观念。

以下是关于狮子林的典故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狮子林是被赞誉为“布局之妙,游览之中最胜者”。

它是由明代思想家、文化名人徐霞客所创造的园林,被誉为“园之始祖,无可超越”。

狮子林的设计融汇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经典元素,如亭、廊、池、轩、岛、石等。

特别是狮子林内的石雕狮子,它们以各种姿态栩栩如生地镶嵌在林中的山石上,不仅给人以欣赏的视觉享受,更象征着中国文化中威武、勇猛的形象。

狮子林的典故源自于一则古代传说,传说在古代有一只出错的食人狮子,它害怕水,所以逃到了深山中的一个蜡烛洞。

在蜡烛洞的洞口处,这只狮子安然居住。

后来,这个洞口被后人修建成了狮子林园林。

狮子林园林的名称来源于这个传说。

古代的狮子林被赞誉为一个旷世奇迹,因为它把山水融合得十分抽象和巧妙。

园林仿如一个迷宫般的布局,富有山水、花木、池塘等各种四季景致。

当参观者走进狮子林时,很容易迷失在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环境。

这也象征着中国文化中,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狮子林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核心思想——塑造和谐、平衡的自然环境。

狮子林的设计以其局促、曲折的建筑风格,充分运用了小型景观和石头装饰,以创建一个仿佛与自然景观无缝融合的空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头象征着坚固、恒久不变的力量,而狮子则象征着威武、正直的形象。

狮子林的设计精妙地结合了这两个象征,使得园林成为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

狮子林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的产物。

狮子林中的建筑和园林设计无疑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雕塑艺术以及园林设计的高度成就。

狮子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更是一个见证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景点。

总结来说,狮子林作为中国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哲学观念。

狮子林简介和历史

狮子林简介和历史

狮子林简介和历史狮子林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传统园林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园林之一。

它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深入探讨狮子林的简介和历史,从不同角度介绍它的魅力和价值。

第一部分:狮子林简介狮子林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古典园林,占地面积较小,但它凭借其巧妙的布局和精美的设计而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出了无穷的魅力。

园内主要有假山、水池、廊塔和花草等景观,结合了建筑、雕塑和园艺等多种艺术形式。

该园的名字“狮子林”源于园内的一座由石材雕塑而成的狮子形象。

这座雕塑是狮子林的象征,也是其最具特色之一。

狮子林以其精湛的石雕艺术而闻名,每一座石狮子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第二部分:狮子林的历史狮子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它建于公元1342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园林的主要设计师是一位叫做刘珊的苏州建筑师,他借鉴了北方宫殿式园林的构思,并将其结合到南方的自然景观中,创造出了独特的苏州园林风格。

随着历史的变迁,狮子林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扩建。

在明代和清代,它被更多地用作私人花园和文人雅集的场所。

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狮子林寻求灵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散文。

第三部分:狮子林的价值狮子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精髓,还融合了自然、人文和哲学的思想。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贡献。

狮子林不仅是一个园林景观,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发展演变,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通过参观狮子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面貌。

我对狮子林的观点和理解是,它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狮子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深深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园林爱好者。

它不仅是苏州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华园林文化的重要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的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的资料

狮子林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在苏州的多处古典园林中,狮子林以其独特的假山艺术和禅宗文化著称。

1. 历史: 狮子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公元1342年)。

最初由天台宗僧人天如创建,原本是禅宗寺院。

明朝和清朝时期经历多次修缮,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狮子林一度荒废直到1917年由袁家杰买下并重修。

1949年后,狮子林被中国政府接管,并于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名称由来: "狮子林"的名字来自于其独特的"狮子峰"——一系列的石头景观,这些石头的形状和姿态让人联想到狮子。

3. 特色: 狮子林的标志性特色是它的"谐奇山石"——大量奇特、不规则的石头组成。

这也被视为中国古典园林中岩石艺术的杰出表现。

此外,狮子林的建筑和布局也有其独特之处,如配以诗词对连的亭台楼阁和水池。

4. 文化意义: 狮子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它不仅仅是个园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艺术的体现。

同时,它是中国园林艺术,尤其是"假山石"艺术的独特展示。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狮子林的基本信息,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建议你参观这个美丽的园林,亲身感受它那独特的魅力。

狮子林简介和历史

狮子林简介和历史

狮子林简介和历史一、引言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复杂的布局、独特的建筑和精致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狮子林的起源、历史和景观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二、狮子林的起源和历史2.1 起源狮子林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元代(1271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的时期。

传说中,狮子林最初是一个私人花园,属于当地的一个富商。

后来,这个花园被卖给了官员王汝佺,并在他的努力下逐渐扩大和改造。

2.2 建造和改造在明代初期,明成祖朱棣曾三次出现在苏州,其中一次他发现了狮子林。

他非常满意这个花园,于是下令将其改建为富丽堂皇的宫殿式园林。

明成祖的改建使得狮子林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园林,也为后来的扩建奠定了基础。

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狮子林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充。

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被投入到狮子林的建设中,使得园林的规模更大,景观更加丰富。

当时的园林布局以山石和水池为基础,融入了许多传统的建筑和造景元素。

2.3 清代以后的变迁在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狮子林进行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改造。

在这期间,园林的布局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细节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完善。

例如,增加了新的假山和花木,使得整个园林更加精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狮子林经历了一些变迁和修复。

特别是在清末和近现代,狮子林曾多次被洪水和战乱破坏。

然而,苏州市政府和爱国人士一直致力于修复和保护狮子林,使得它能够幸存至今。

三、狮子林的景观特色狮子林以其独特的景观特色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

以下是狮子林的一些重要景点和特点。

3.1 假山群狮子林以其精美的假山群而著名。

这些假山巧妙地利用了山石的形状和质地,创造出了各种形状和风格的假山。

每个假山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寓意,同时也与周围的建筑和植物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3.2 水池和湖泊狮子林内有多个水池和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承露池”。

这个水池呈现出地面不同高度的阶梯状结构,使其在不同角度下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狮子林简介和历史

狮子林简介和历史

狮子林简介和历史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城区,是中国著名的园林之一。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经过明、清两代的扩建和改造,成为了一个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园林。

狮子林占地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据了约1/3的面积。

园内分为东西两部分,以一条曲折的小河相隔。

西部是主要景区,包括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和花园;东部则是较为平静的区域,有着许多古老而神秘的建筑。

狮子林得名于其最著名的景点——狮子峰。

这座山丘高约6米,形似一头张口欲吼的雄狮。

在山丘上有着许多奇妙而精巧的楼阁、亭台和花园。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迎客松”和“送客松”,这两棵千年古松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园林中最具代表性和价值的植物之一。

除了狮子峰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值得一看。

比如说“狮子林十景”中的“莲花池”、“荷花池”、“荷花亭”等等,每一个景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和美丽。

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狮子林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它最初建于元代,当时是一位名叫刘仁宝的贵族所建。

在明代和清代,狮子林经过了多次扩建和改造,成为了一个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园林。

在这个过程中,狮子林吸收了许多不同风格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精美的风格。

今天,狮子林已经成为了苏州市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欣赏和体验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园林。

总之,狮子林是中国古代园林中最具代表性和价值的园林之一。

它不仅拥有许多精美而神秘的景点,还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苏州,不妨来狮子林一游,感受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园林带给你的惊喜和感动。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狮子林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狮子林
水在苏州的城市意象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苏州的城市意象, 在于小桥流水的水乡古镇, 美不胜收的古
典园林,还有.......
狮子林 • 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在狮子林的沧桑变迁中,有一位皇帝对狮子林倍加赞赏。曾五次游览狮子林, 并留下大量题字和“御制诗”。他就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乾隆二十 二年春(1757),弘历二巡江南到苏州,他取来倪云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着观赏 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于狮林寺,双题五言诗《游狮子林》,此诗后被 刻成御诗碑并新添一景名为“御碑亭”。1762年,乾隆二游狮子林,因爱其 景,为狮林寺题额“画禅寺”,在他临摹的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和倪氏 原作上分别题字。将临摹之作“命永藏吴中”。1765年,狮子林已归黄祖兴 所有。乾隆游狮子林后(时称涉园),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 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后在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各信建一 座狮子林。1780年,游狮子林后作《狮子林再叠旧作韵》。1784年,乾隆再 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游狮子林后, 在《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中写到:“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曰芳春可弗寻。” 这位75岁的老人自觉年事已高。只能“他日梦寐游”了。乾隆五次游览狮子 林,题写三块匾额,留诗十首、临摹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三幅。在皇家 园林掀起了摹拟江南山水,效法江南园林的高潮。1771年,乾隆在颐和园长 春园东北角仿建狮子林,由苏州织造署奉旨将狮子林实景按五分一尺烫样制 图送京御览,建成后名景点匾额均由苏州织造制作,送京悬挂。1774年,承 德避暑山庄建成,东部是以假山为主的狮子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主的文园, 合称“文园狮子林”,乾隆对此园非常喜欢,称之“欲傲金阊未有此”。皇 家园林广泛采用了江南园林中廊、桥、漏窗与苏式彩画,引入堆叠假山的各 种流派,大大丰富了北方园林的内容,是我园园林艺术史的重要一章。黄熙 在中状元后,重修府第,并以乾隆御笔的“真趣”匾额新增“真趣亭”一景, 在淡雅的苏州园林中抹上了如此富丽堂皇的一笔,也是皇家园林对苏州私家 园林影响力的一个典范。

狮子林古木景观分析

狮子林古木景观分析

狮子林古木景观分析摘要:狮子林作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以其“假山王国”闻名,既有私家园林的特色,又保留有寺庙园林的诸多文化内涵。

随着历史的兴衰演变,狮子林的植物造景也屡有变迁。

本文通过对狮子林古木造景的多角度鉴赏,探讨古木在狮子林造园风格营造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狮子林;植物造景;古木1狮子林历史变迁1.1历史变迁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

元朝至正元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弟子拥戴。

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禅师建造禅林。

园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菩提正宗寺”、“圣恩寺”。

后又因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故名“狮子林”。

万历十七年,长洲知县江盈科重建旧景,改称圣恩寺。

康熙乾隆年间,园主分别为张士俊和黄兴祖,黄兴祖将其更名为“涉园”。

咸丰年间,狮子林年久失修,惟有假山依旧。

其后几经变迁,于1917年被富商贝润生收购并花费将近七年的时间扩建重修。

解放后贝氏家族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

如今的狮子林作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已经成为向公众开放的世界文化遗产。

1.2类型演变狮子林自建园伊始,至今已有近六百多年的历史,在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都屡有增建。

总的来说,狮子林经历了禅宗丛林——寺庙——后花园——私家花园——文化遗址的类型变化,期间还曾一度为早期的公众活动场所。

园主的更替和类型的变化,使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造园艺术在园林中得到反映与保留。

1.3造园手法传承狮子林原址本是宋代官员的花园旧址,占地约十亩,屋不过二十间,竹林茂密,并遗有大批太湖石。

据记载,出于禅宗的传统,林内建有禅窝、卧云室、立雪堂,又在遗留的梅树、柏树旁分别建了问梅阁与指柏轩,共十二景。

元末明初,江南著名文人纷纷在此题诗作画,其中倪瓒的《狮子林图》描绘记录了园内全景。

明万历十七年,江盈科重建旧景,但对原来的空间布局有较大改动,在元代狮子林之南创建山门、大殿与经阁,原来湖石林立之区为后花园。

狮子林介绍和历史

狮子林介绍和历史

狮子林介绍和历史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狮子林,那可是个特别有趣的地方呢。

狮子林在苏州呀,一走进狮子林,就好像走进了一个石头的大乐园。

那里到处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堆在一起,就像一群狮子在玩耍。

有的石头像大狮子威风凛凛地站着,眼睛好像还在看着远方呢;有的像小狮子在大狮子身边打滚儿,特别可爱。

狮子林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啦。

很久以前,有个和尚开始建造它。

当时啊,这个和尚一定是个充满创意的人。

他找来好多石头,一块一块地摆放,就摆出了这些像狮子的造型。

传说在建造的时候,还有很多小趣事呢。

比如说,工匠们为了把石头摆得更像狮子,会在石头旁边蹲上好长时间,一边看一边想,这个石头像狮子的哪里呢?是像狮子的头,还是像狮子的尾巴?有时候为了找到一块合适的石头,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挑选。

后来呀,狮子林又经过了很多人的修缮和保护。

就像我们保护自己心爱的玩具一样,大家都很用心。

慢慢地,狮子林就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美丽又有趣的样子。

在狮子林里,除了石头像狮子很吸引人,那里的园子也特别美。

有弯弯的小桥,桥下是清澈的小池塘。

池塘里有小鱼游来游去,它们一会儿躲在水草后面,一会儿又欢快地游到水面上来。

周围还有很多绿树和花草,春天的时候,花开得五颜六色的,就像给狮子林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花衣服。

小朋友们要是去狮子林玩呀,可以在那些像迷宫一样的石头堆里穿梭。

这就像是在玩捉迷藏一样,你可以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让小伙伴来找你。

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特别的石头造型,像是自己发现了宝藏一样呢。

狮子林就像是一本厚厚的故事书,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每一片花草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它不仅仅是一个好看的园子,更是我们的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

我们要好好爱护它,让更多的小朋友能感受到它的美,听到它的故事。

浅谈苏州狮子林的兴衰变迁

浅谈苏州狮子林的兴衰变迁
十二 景 。
桥 ,景 色十 分 秀 丽 。 主花 园 的 建筑 主 要 分 布在 北 部 ,前后 锚 落 , 形 式 多变 ,是 园 中坐南 朝 北 的造 型 最 丰 富 的建 筑 群 落 。西 山虽 属 贝 氏新 建部 分 但 飞瀑 亭 、问梅 阁 、立 雪 堂则 与 瀑 布 、寒 梅 、修 竹 相互 呼 应 点 题 喻 意 ,令 人 回 味无 穷 。 扇 亭 、文 天 样碑 亭 、御
碑 亭 由一 长 廊贯 串 打破 了南 墙 的平 直 、高 峻感 。而 长 廊 即 围合
出 山水 空 间 也 有 机地 组 织 了游 览线 路 ,构成 了狮 子 林 造 景 、布 局 和交 通流 线 的特色 。 总 的来 说 ,狮 子 林 大体 继 承 了原 有 的 布 局 和手 法 ,但 由于 建
儒巷。 到 民 国 时 期 .贝 式 家族 循 故 址 、复 旧 观 并 在 园 旁 建 贝 氏 家 祠 ,; 肾大 门 改 在 园 东 周 筑 高 墙 园 三 面 环 以长 廊 。 增 建 燕 誉 堂 、 小方 厅 、九 狮 峰 湖 心 亭 、九 曲桥 、石舫 、荷 花 厅 、见 山 楼 、牛 吃蟹 等 景 点 。今 天 的狮 子 林 园貌 ,基 本是 贝 氏重 修 后 的格
化 ,期 间还 曾一 度 为早 期 的公 众 活 动场 所 。 园 主 的更 替 和 类型 的 变 化 ,使 各 个 不 同历 史 时 期 的文 化 风貌 和 造 园 艺术 在 园 林 中得 到
个半 亭 ,互 相 对 比 ,交 锚 而 出 突 出 石峰 。这 种 通过 院落 层 层 引
入 .步 步展 开 的 手 法 ,使 空 间变 化 丰 富 ,景 深 扩 大 .为主 花 园起 到 绝 好 的铺 垫 作 用 。主 花 园 内荷 花 厅 、真 趣 亭 傍 水而 筑 ,后 有 复 廊 由亭 中 向外 望 去 ,石 峰 重叠 ,树 木葱 茏 一 弯 池 水 几 曲平

古老的苏州狮子林:打造园林艺术的瑰宝

古老的苏州狮子林:打造园林艺术的瑰宝

古老的苏州狮子林:打造园林艺术的瑰宝苏州,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以其精美的园林而闻名于世。

在众多的园林中,狮子林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区内,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

狮子林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名字来源于园林内一座古老的石狮子雕像。

这座石狮子是整个园林的象征,也成为苏州园林中独具特色的标志之一。

进入狮子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巧的石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形态优美的石桥。

石桥呈弯曲状,象征着园林中的人为善变。

站在桥上,可以看到园林内独特的布局和景致。

沿着曲线行进,令人领略到不同角度下的美丽景观。

狮子林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细致的布局而闻名。

园林内有着精巧的石雕和各种奇妙的景致。

其中最有名的是树盘石。

树盘石是以一块巨大的石头为基座,上面有一颗树状石柱,形状独特。

它被视为园林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

园林中还有一座名为"濠化亭"的亭子,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亭子之一。

它的名字来源于亭子周围形成了一片水濠,令人有如置身于水上的感觉。

亭子内部精心布置,有着典雅的家具和艺术品,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的生活风貌。

园林内的每一处都体现了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

无论是建筑物的布局还是花卉的种植,都透露着园林艺术家的智慧和才华。

古人常说"园林是画中有情,画是园外有意",狮子林正是将这种意境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园林景观外,狮子林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内建有一座古老的宁禅寺,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佛教寺庙。

寺庙内保存着众多的佛像和经典文物,吸引了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作为古代园林的瑰宝,狮子林曾多次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赞誉和探访。

1997年,狮子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苏州园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在当年被评为"最美的听濠园林"。

如今,狮子林已经成为苏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苏州狮子林探秘

苏州狮子林探秘

苏州狮子林探秘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美丽的园林而闻名于世。

其中,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园林,那就是狮子林。

它位于苏州市中心,是苏州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

狮子林建于元代,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苏州园林建筑的典范,更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狮子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是一座僧院。

后来被一位名叫山岳道人的道士购买并改建成园林。

狮子林园内建筑精巧,布局规整,园景独特。

狮子林的名字来源于园内一尊巨大的石狮子雕像,被誉为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狮子。

进入狮子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池塘,水清澈见底。

围绕着池塘的是葱绿的植物和青青的假山。

池塘中有几座小桥,跨越在水面上,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整个园林的布局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给人一种恬静宜人的感觉。

狮子林的景区分为内外两部分。

内部景区是狮子林的核心,由众多的假山、亭台、廊桥、竹林等建筑组成。

这些建筑巧妙地利用了水、山、石等自然元素,打造出一幅幅精美的景观图。

其中,最令人称赞的是园区内的假山。

这些假山人工修建,看起来宛如天然山石一般,形状各异,栩栩如生。

游览狮子林,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狮子林外的景区则比较简朴,主要是一片宽阔的草坪和几株参天大树。

这里没有精美的建筑和繁复的景观,却给人一种宽广和释放的感觉。

在这里,人们可以找一个树荫下休憩,与自然亲近,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狮子林的园林艺术还体现在其艺术装饰上。

园内的亭台楼阁、廊桥栏杆,几乎都雕刻着精美的雕花。

这些雕花细腻精致,栩栩如生,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其中最有名的是狮子林的石雕艺术。

园内的石狮子、石马、石人等雕像很有特色,堪称艺术品。

除了园林景观和艺术装饰,狮子林还有一些特色景点值得一提。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园内的迷宫。

迷宫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入口和出口都是一样的,许多游客常常迷路其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才找到出口。

迷宫的设计充满了智慧和趣味,闻名于世。

此外,狮子林还有一处叫做“偷窥南湖”的景点。

狮子林-园林文学鉴赏

狮子林-园林文学鉴赏
狮子林-园林文学鉴赏
目录
• 狮子林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 狮子林的文学价值 • 狮子林的园林美学 • 狮子林的文化传承 • 狮子林的旅游价值
01
狮子林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狮子林的历史沿革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 正二年(1342年), 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 子为奉斗姆阁主旨按 《道藏》经典在七宝 池建“师子林”以弘 扬佛法。
狮子林几经兴衰,历 经沧桑,清末以后逐 渐荒芜,成为居民住 宅。
1918年,上海颜料巨 商贝润生在园内大量 培植白牡丹,并将该 园重新修复。
1927年,贝润生将所 占园林略事修葺,作 为私家园林。
1953年,人为著名古 典园林。
狮子林的文化背景
游客置身其中,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能感受到 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祥和,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
04
狮子林的文化传承
狮子林的文化影响
狮子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 代表,其独特的造园艺术和深厚 的文化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狮子林的设计理念和造园手法被 广泛借鉴,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发
狮子林的艺术风格
01
02
03
04
狮子林的园林风格以山 水为主,叠石为山、理 水为岛,模拟自然山水。
狮子林的建筑风格以明 清建筑为主,亭台楼阁、 回廊曲桥、竹树掩映、 疏密有致。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以松、 柏、竹、梅、兰、菊等 花卉为主,四季皆宜观 赏。
狮子林的园艺风格以盆 景为主,园内陈列着许 多盆景珍品,千姿百态, 各具特色。
同时,加强对狮子林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 认知和保护意识。
狮子林的文化创新与现代价值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狮子林在 文化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将传统与现 代元素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苏州狮子林介绍

苏州狮子林介绍

苏州狮子林介绍苏州狮子林是中国文化与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

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以其独特的景观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苏州狮子林的历史背景、园林特点以及文化价值进行深入介绍。

苏州狮子林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4世纪,明代嘉靖年间。

它最初是一座私家园林,属于亲王之宅。

后来,狮子林被卖给苏州寺院并改建成僧院,成为佛教寺庙。

在清代,它被转为私人园林,并在此后几百年中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改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设计以假山为主要特色。

假山在中国园林中被广泛使用,它们代表了山水美学的精髓,也是苏州园林的标志性元素之一。

狮子林内的假山造型各异,高低起伏,既栩栩如生又含蓄典雅。

这些假山巧妙地融入了周围的树木和湖泊,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景观。

在狮子林中,你不仅可以欣赏到精致的园林景观,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园内建有许多古老的文殊庙、孔庙和佛塔,它们见证了苏州狮子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承。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佛教和儒家文化的交融,体味到古代文人墨客们的生活情趣。

除了园内的建筑和景观,苏州狮子林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景点和活动。

比如,园内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名为“龙穿石”,它上方有石雕的龙,迷人而神秘。

另外,狮子林还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演奏、书法展示和茶艺表演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体验。

苏州狮子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在园林艺术领域赢得了盛誉,也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同时,苏州狮子林也是中国文化和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和观摩之地。

苏州狮子林的美丽景观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无数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入苏州狮子林,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到了古人们对自然和艺术的追求。

论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历史变迁

论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历史变迁

论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历史历史变迁摘要园林作为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物质资料和空间艺术,向人们提供身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惠的良好条件,从而使生活更为美好。

苏州园林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园内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颠,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如人深山峻岭。

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更给游入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关键词:狮子林;历史传承;假山叠石;空间布局;造园手法前言:苏州市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乡,气质婉约是它的特色,正因为苏州是这样的历史名城,才孕育了具有特色的苏州古典园林。

长沟流月去无声,是歌不尽的春华,唱不完的秋实,杜若洲头,秋水依旧。

是的,秋水依旧,微吟还似清歌样,是苏州,且歌且吟出这样一曲风风雅雅的姑苏咏唱。

衣诀翩飞,蝴蝶惊梦,刹那芳华,是谁,伫立于秋的尽头,沁湿了薄衣,风奏离歌,嶙峋成曲,重峦叠嶂,叠迭起寒涟徐徐。

像个神话,苏州园林的神话。

走过小桥流水,穿过细雨古巷,领略苏州园林的细致和典雅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甲园林。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假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可以说,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步入其中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转身却“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历史背景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狮子林,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元朝至正元年,高僧如蝉来到苏州讲经,深受弟子爱戴。

高僧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大美蘇州-狮子林

大美蘇州-狮子林

大美蘇州-狮子林
狮子林,初名"狮子林寺",
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

园内石峰林立,形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弟子们拥戴,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

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

天如禅师谢世后,弟子散去寺园荒芜。

明洪武六年(1373年),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提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

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几经转让卖买。

到民国1917上海颜料买办巨商贝润生购买,历经九年修建丶扩建,仍名狮子林(东园为贝氏家祠丶族学和住宅)。

贝润生准备开放,因抗战暴发未能如愿,1945病故后有其子贝焕章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贝氏后人将园献给国家。

苏州园林理处接管整修后,1954年对公众开放。

1955年,狮子林祠堂大部份被文化部门占用。

1963年,公布为苏州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5月,10年"文革"中狮子林改名朝阳公园,1967年停止开放,1973年又恢复原名。

1975年,园林处用3万元,买下苏州长风厂招待所郑氏家属的楠木姐妹厅,1983年公布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苏州工艺美校迁出,狮子林共有面积1360平米。

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狮子林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历史陈列馆正式开放。

狮子林的历史沿革

狮子林的历史沿革

狮子林的历史沿革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

翌年(元代最后一位皇帝顺帝至正二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

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后易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

史载,元末名僧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亦因佛书上有“狮子吼”一语(“狮子吼”是指禅师传授经文),且众多假山酷似狮形而命名。

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

明洪武六年(1373年),73岁的大书画家倪瓒(号云林)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绘有《狮子林图》)。

清乾隆初,寺园变为私产,与寺殿隔绝,名涉园,因园内有五棵松树,故又称五松园。

1917年为颜料买办商人贝润生购得,经9年修建、扩建,仍名狮子林(园东为贝氏家祠、族学和住宅)。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姓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佛殿,再现兴旺景象。

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取名“园”。

1703年2月11日清康熙巡游至此,赐额“狮林寺”,后清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额匾。

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

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唯假山依旧。

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公)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亿银元,用了将近70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并冠以“狮子林”旧名,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

贝润生原准备筹备开放,但因抗战爆发而未能如愿。

1945年贝润生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

解放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州园林——狮子林的历史历史变迁
摘要
园林作为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物质资料和空间艺术,向人们提供身临自然之境、享受自然之惠的良好条件,从而使生活更为美好。

苏州园林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园内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颠,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如人深山峻岭。

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更给游入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关键词:狮子林;历史传承;假山叠石;空间布局;造园手法
前言:
苏州市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乡,气质婉约是它的特色,正因为苏州是这样的历史名城,才孕育了具有特色的苏州古典园林。

长沟流月去无声,是歌不尽的春华,唱不完的秋实,杜若洲头,秋水依旧。

是的,秋水依旧,微吟还似清歌样,是苏州,且歌且吟出这样一曲风风雅雅的姑苏咏唱。

衣诀翩飞,蝴蝶惊梦,刹那芳华,是谁,伫立于秋的尽头,沁湿了薄衣,风奏离歌,嶙峋成曲,重峦叠嶂,叠迭起寒涟徐徐。

像个神话,苏州园林的神话。

走过小桥流水,穿过细雨古巷,领略苏州园林的细致和典雅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甲园林。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假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可以说,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步入其中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转身却“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历史背景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
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狮子林,因园内“林有竹万,竹
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
又因元朝至正元年,高僧如蝉来
到苏州讲经,深受弟子爱戴。


僧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
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
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弟子“相
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后易名“菩提正宗寺”、“圣恩寺”。

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

乾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

可见当年帝皇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清末时期,园内仅剩荒草断垣,唯有假山依旧,几经变迁,于1917年被富商贝润生收购并花费将近七年的时间扩建重修。

解放后贝氏家族捐献给国家,苏州博物馆接管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

狮子林自建园伊始,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几个朝代的增建。

使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造园艺术在园林中得到反映与保留。

二、设计思想
苏州盛产太湖石,太湖石在苏州
园林中多不胜数。

狮子林的造园自
然是不容忽视石头的。

因此太湖石
广泛应用于狮子林的在住宅、客厅
或书房的前后庭院内,布置少数石
峰,或累石为山,或沿小池点缀少
数湖石。

体形高大的假山,在狮子
林中,通常在水池的一面叠山造林,
而在另一面错置厅堂亭榭,无论从
山林越过清澈的池水遥望高低错落
的建筑,或自房屋欣赏对岸的山崖树木,都是重要的对景,而房屋与山林遥相掩映,又收到良好的对比作用。

总之,狮子林从整体布局到小空间的处理,大则叠石造山,小则布置一、二湖石,都创造了许多特有的手法,其中一部分且具有较
高的艺术水平。

江南是多雨多水的地方,对水的处理自然不能忽视的,在组织园景方面,以水池为中心,加上溪涧、水谷、瀑布等,配合山石、花木和亭阁形成各种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园林的一种传统手法。

这是由于明净的水面形成园中广阔的空间,能够给人以清澈、幽静、开朗的感觉,再与幽曲的庭院和小景区形成疏与密,开朗和封闭的对比,为山林房屋展开了
分外优美的景面,而池周山石、亭榭、
桥梁、花木的倒影以及天光云影、碧
波游鱼,荷花睡莲等,都能为园景增
添生气。

因此环绕水池布置景物和观
赏点,久已成为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常
见的布局方式。

烟雨如画的江南,弥漫的是历史
沉淀下来的气息,为人们打开一幅又
一幅秀丽而精巧的画面,徜徉其中,
领略细致的江南带给我们的灵气,狮
子林正是浓缩了灵气之地,置身其
中,让我们尽情品味静谧而细腻的江
南美景。

三、造园手法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致,无愧为吴中名园。

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

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

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

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对假山,下临小池,古柏苍劲,如置画中;见山楼,可览群峰,山峦如云似海;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

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至今饮誉世间。

狮子林石舫内地面内的铺地一般采用水磨方砖,室外地面多采用砖头、石子、瓷片等构成丰富多彩的各种吉祥文字、祥禽瑞兽或者水波纹、海棠纹等规则的艺术图案,但无论式样如何变化,色彩却以白、灰、黑为主,淡雅庄重,与周围景
色主次分明,较好地起到了过渡、铺垫和陪衬的作用。

狮子林引入了大量的彩色镶嵌玻璃装饰,小方厅正中墙面设有大型八角花
窗,镶嵌彩色玻璃一幅,苏州古典园林属于私家园林,总体风格以淡雅、精致为主,其建筑色彩绝大多数为白、灰、黑和暗红,显得内敛、沉稳,透露出浓浓的书卷气。

狮子林的彩色镶嵌玻璃装饰华贵耀眼,与苏州园林的总体风格是相冲突的。

三、个人见解
狮子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
和文化意蕴的“文人写意山水园”。

可见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
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
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
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
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在园林
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
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

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可见,诗词在苏州园林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匾额、楹联之类更是为苏州园林增添了无尽的风采。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的四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