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初中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附阅读训练)知识整合一、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点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作象征。

象征手法,一般常见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XXX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在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

答题公式: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感情;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二、直抒胸臆: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如:XXX《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叫再造想象。

不依现成的描述或图样独立进行的想象叫创造想象。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它是创造想象的非凡形式。

比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XXX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述,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XXX: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性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专项复习卷二十六(含答案)071000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专项复习卷二十六(含答案)071000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专项复习卷二十六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乙】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是边塞诗,描写了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征人背井离乡的悲凉。

B.【甲】诗中“裂”“折”两字写出了边塞自然环境的特点。

C.【乙】诗“旧别情”三字反映征人的真实感受。

D.【甲】诗最后两句写出了从军将士的精神风貌。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征人的感情。

B.【甲】诗“横笛”“红旗”写人,运用借代手法。

C.【乙】诗最后一句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D.【甲】诗声色兼备,充满诗情画意,【乙】诗感情变化波澜不惊,深沉。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能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初中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及例句-汇编

初中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及例句-汇编

0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0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初中语文近义词辨析_诗词鉴赏常考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近义词辨析_诗词鉴赏常考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近义词辨析_诗词鉴赏常考表现手法近义词辨析1.【安适】【安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晒太阳、搓麻将、下棋,阳光洒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上去是那样从容而____。

安适——强调环境舒适。

安详——多用来形容人的面容、举止。

2. 【包含】【包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______汉族、壮族、满族、苗族、彝族等56个民族。

包含——指里边含有。

包涵——客套话,指请人原谅。

3. 【迸射】【迸发】【迸溅】把不满表达成上进,把委屈升华为不屈,把失意改写成冷峻。

从一时的压抑中酝酿出一生的执着,从一时的失意中______出一生的激情。

迸射——强调射出的强烈。

迸发——主要强调发出的突然。

迸溅——主要用来指流体物质。

4. 【保障】【保证】社会危害性通过发挥其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解释上的功能,具有______人权的作用。

保障——强调保护生命、财产、权力等,使其不受侵犯和破坏;或作名词,指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保证——指担保,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

5. 【必须】【必需】老师教育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并做好,如果做不到,______要学会拒绝。

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有强调的语气,多作状语。

必需——动词,指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

6. 【变换】【变幻】纵观全球,政治风云______莫测。

变换——事物的形式(内容)换成另一种,能带宾语。

变幻——事物的形式(内容)不规则或奇异地变化,不能带宾语。

7. 【处事】【处世】他______十分冷静,好几次都帮我们渡过了难关。

处事——处理事务。

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相处交往。

8.【沉浸】【沉湎】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______在欢快、热闹的氛围中。

沉浸——多比喻人处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沉湎——沉溺,表示不能自拔。

比“沉浸”的程度深。

9. 【承载】【承担】传统书信______了太多的文化,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4 概括内容和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阅读专题4 概括内容和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专题课件
概括内容和表现手法
1 概括内容题型归纳总结
2 概括内容题目解题方法
3
C目录
4
ONTENTS
5
概括内容题目巩固练习 表现手法题型归纳总结 表现手法赏析解题方法
6 表现手法题目巩固练习
7
知识总结
2
导入 浓缩的都是精华——概括内容
题型汇总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根据文意,将空格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概 括 (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内 (4)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叙述了___________。 容 (5)概括或补全故事情节。 (6)概括文章的主旨或主题。
20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 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 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关系, 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 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 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 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 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把珍珠串好了。他看了看摆钟,花去了一刻钟时间。 ⑸“串好了。”约翰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把项链交给妇人。妇人
左手接过珍珠,右手轻轻地抚摸,显得爱不释手。突然她右手慢慢地一 颗一颗地捻过去,似在细数。就在那一刻,约翰莫名地紧张起来,头上 不禁渗出丝丝汗水。因为他私下扣留了一颗珍珠没有串上去。
⑹然而,就在这时,令他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你的手工不错。 刚好32颗,只是索扣有点松,你能再看看吗?”那妇人突然问道。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专项复习卷三十九(含答案)044902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专项复习卷三十九(含答案)044902

2022年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阅读之表现手法及作用专项复习卷三十九试卷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古诗词鉴赏(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10 分,共计100分)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尾联借用_______________(填写作手法),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之情。

(2)“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赏析该诗句。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唐]施肩吾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芙蓉[南宋]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1)两首诗写出了木芙蓉怎样的特点?(2)托物言志是这两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诗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出泰山横亘绵延之势,显出诗人的惊叹仰慕之情。

B.第四句中的“割”字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C.五、六两句细赏泰山,描摹出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结尾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登山感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初中语文考试修辞和表现手法的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考试修辞和表现手法的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考试修辞和表现手法的答题模板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2.借代:A 引人联想B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C 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3.比拟:A 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B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C 感情强烈,引起共鸣4.夸张:A 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B 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C 感情强烈,引起共鸣5.对偶:A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B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C 对比强烈,褒贬分明6.排比:A 句式整齐,节奏匀称B 文章贯通,语势强劲C 集中内容,加重感情D 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7.设问:A 提醒注意,引起思考B 突出内容,变化波澜C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D 增强说服力和表达效果8.反问:A 强化语气,强调内容B 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C 引起思考,余音回荡9.反复:A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B 承上启下,层次清晰C 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10.起兴:A 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B 统摄全诗,引出故事C 激发读者想象D 化实为虚,形象生动11.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表现手法的作用1.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结合(记忆口诀为:比用对象烘虚实)2.象征:A 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B 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4.先抑后扬:在变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点5.借景抒情:A 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 营造氛围C 委婉含蓄地表达XX 思想感情6.融情于景:A 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B 营造氛围,创造意境C 表达XX 思想感情D 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使人想象于无穷之境界7.反讽:突出强调,深化主题8.托物言志:A 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B 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9.虚实相生:A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B 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10.化用典故:A 赋予文章语言的雅趣B 赋予文章铺垫和仿拟对象,增强古今对照的效果C 丰富文章内涵11.意象组合:A 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B 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C 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1.阅读《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完成下列各题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

②我是母亲的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

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

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

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或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又发烧了。

父亲迅速地给我穿戴好,用自行车带我去镇上的医院。

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

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

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

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

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小路能近点。

”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

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一米宽,并不是很平坦。

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

“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

”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

”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A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

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加上一大片白色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完整)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docx

(完整)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一)1.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不正确的一是()A.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 ?作者胸中早有定,只是故意提,以引起人的注意,接着出答案,人的印象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得意、壮激烈,有的情幽怨、离愁,有的世嫉俗、国民,有的悲秋逝、嗟老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出来,起来酣淋漓。

C.黑江人常。

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芽。

--" 插根筷子都会芽 " 的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 " ,表黑江人家的,形象明生。

D. "横眉冷千夫指,俯首甘孺子牛"成我的座右。

-- 句中 "横眉 "与"俯首 ", "冷 "与 "甘 " ,"千夫指 " 与" 孺子牛 "都是相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起来声音和,人以美感。

2.下面一段的分析,恰当的一是()从看,郁郁,重重叠叠,望不到,到近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的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出井山的翠竹修茂密充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1.C(此项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 2 .B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二)表现手法 1 衬托【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练习及表现手法辨析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练习及表现手法辨析
--表示例举的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表示想象的
2、拟人:
意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 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种类:
•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1、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 2 小鸟愉快地歌唱
•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2、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3、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运用原则
比拟的表达
判断下列比拟是否恰当
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
效果主要是赋予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子 感情,因此使用时 宏儿。
要注意感情真切自 禾苗见了它让路,花
然,用语和谐,既 儿见了它点头,云儿见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 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 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 绑在树上, 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 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修辞欣赏 中考链接
技能巩固
中考演练
修辞运用
课后训练
7、设问
在并无疑问 的地方,故意提出 问题,然后自己回 答,以引起读者的 注意和思考。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练习及表现手 法辨析
1、比喻
•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 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即打比方。
•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 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 ) 6、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 )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 8、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 ) 9、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篮。 ( ) 10、董存瑞像钢铁巨人一般挺立着。 ( )

部编初三初中语文小说阅读题+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初中语文小说阅读题+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初中语文小说阅读题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小说的描写及作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人物描写正面、侧面概括、细节描写自然环境①交代故事时间、地点、背景环境描写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心理社会环境③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四、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五、小说的表达技巧A、人称运用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C、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六、小说的标题及作用1、理解A、小说的主要情节;B、小说的主要人物;C、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作用A、线索,贯穿全文B、点明主题永远的蝴蝶[台湾]陈启佑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语言表达答案含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语言表达答案含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仿写语言表达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仿写语言表达1.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

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答案】一阵冷风吹过,片片叶落.轻轻拾起泛黄的落叶,我心中充满悲伤.或许,我们的感情,也就像这叶子一样,容易凋零吧……【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命题式仿写的考查。

本题暗含的仿写要点包括在内容上是抒写自己的某种感情,比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在形式上要在仿写句中用到借景抒情或是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例句”一阵冷风吹过,片片叶落.轻轻拾起泛黄的落叶,我心中充满悲伤.、或许,我们的感情, 也就像这叶子一样, 容易凋零吧……“中”冷风、落叶“等这些具体的事物寄托着人物内心抽象的悲伤。

【点评】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2.从“见风使舵”“班门弄斧”“滥竽充数”中任选一个词,仿照本文,写一篇小驳论文。

(二三百字)例文:“见风使舵”新解自古以来,人们对“见风使舵”或见风使舵者一直持不好的看法。

虽然“见风使舵”是贬义词,但是盲目地反对见风使舵也没见有充分的理由。

“见风使舵”是由“看风使舵”演变而来的,最早出自宁波释普济《五灯会元·法云法秀禅师》中的“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浪”。

意思是根据风向拨转船舵,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态度,随机应变。

可人们一直把见风使舵者看作一个懦弱、没有主见的人。

但想,这个使舵者又何尝不是一个聪明人?见风使舵何尝不是明智之举呢?如果你遇到危险,见风使舵则有可能有生存的机会,否则必死无疑,你会怎么选择?一般人肯定会选见风使舵。

由此看来,我们不都是一个懦弱、没主见的人了吗?俗话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人的生命吸有一次,失云了这次机会就没有第二次了,所以应该好好珍惜,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害了自己。

初中语文诗歌阅读训练题及答题技巧含答案

初中语文诗歌阅读训练题及答题技巧含答案

初中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语言风格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步骤一,这是一幅蓬勃朝气的画面步骤二,揭示了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哲理步骤三;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落梅宋代: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miù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步骤一,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步骤二,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步骤三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满庭芳失鸡明王磐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①;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炰;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②;穿③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睡到日头高;注释①休焦:不要着急;②火烧:一种圆形的面食;③穿:通“汆”,一种烹调方法;⑵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这首曲的语言特点;答:诙谐风趣,口语化步骤一,明明家里鸡被偷了,应该生气的,却以教训童子的口吻,还要贴人家三枚火烧,一把胡椒,还庆幸省了做东道主请客聚餐,早晨可以睡懒觉了步骤二,表现出主人公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步骤三;4、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注释:下榻:指留宿处;行杯:浮杯,流觞;回:回荡,摆动⑴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的分析;答:运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一,赋予大雁、高山以人的情感,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步骤二,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步骤三;5、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6、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⑵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雨后芳草萋萋,桃花盛开,泛舟而游,如临仙境.杜鹃啼声阵阵,似在挽留归客步骤一.诗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步骤二,写出了面对静美之景时的欣喜之情步骤三;7、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8、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练习: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送人之荆门明·浦源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ɡēnɡ:继续;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这两首诗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 分答:浦源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生活步骤一,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步骤二;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步骤一,来表达惜别之情步骤二;。

初中九年级语文句子赏析题型及答题思路(练习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句子赏析题型及答题思路(练习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句子赏析题型及答题思路(练习及答案)初中九年级语文句子赏析题型及答题思路(练及答案)句子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主要是针对文中的某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妙处/作用。

说来说去还得练1.(河北推荐)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老鞋匠那有些花白而稀疏的头发,如一根根冬日里的草,在寒风的吹拂之下,显得无力而孤寂。

只有那娴熟的修鞋动作,说话不抬头的专注和坚定,从那枯井般的眼眶里迸出来。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老鞋匠“花白而稀疏的头发”比作“冬日里的草”,把老鞋匠深陷的眼眶比作“枯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老鞋匠苍老的外貌。

(3分)2.(陕西推荐)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

(4分)走进陈炉古镇,这里最多也最冲击眼球的颜色便是土红、XXX与XXX。

土红的是地,是满眼土红色的瓷片铺就的道路,这路有行车的,走人的,还有流水的。

窑前屋后,坡上坡下,全让瓷片铺了,还得铺出图案,显出色彩,像在陶瓶上作画,作的是工笔彩云纹,一条路便是一条五彩云图,- 1 -若踏着上去,就如走在彩云间一般,十分的愉悦。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分)把在地上铺瓷片比作“在陶瓶上作画”,把铺了瓷片的路比作“五彩云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XXX构思精巧,XXX的景色美。

(3分)3.(山西、云南推荐)品析下面句子。

(3分)月色将XXX轻拥,一片幽幽的明亮,是夜有轻轻的风,精密的月光同着精密的雪一同流淌。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轻拥”赋予月色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月相融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分)4.(河南推荐)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4分)(1)通往小镇的是一条结满冰碴儿的15里长路,路面很滑。

(2)叼着烟的豆贩子坐在副驾驶位上贼笑着。

【谜底】(1)主要是环境描写,(1分)“结满冰碴儿”“路面很滑”表现出了天气的严寒和环境的恶劣,凸起了少年和母亲赶集的困难。

诗歌的表现手法训练及答案

诗歌的表现手法训练及答案

诗歌的表现手法训练及答案初中语文古诗赏析专题训练二:诗歌的表现手法一、提问的一般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二、提问的变式: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甚至有的问答题就直接这样问: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三、答题格式: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动静结合,对比衬托,讽刺夸张等。

具体针对某个问题,回答格式大致是:1、赏析修辞方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术语)+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

2、赏析表达方式的作用: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3、赏析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四、常犯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因为再怎么说,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还是有所不同的,当然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例如:(一)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好在哪里?【答案示例】:这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样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这首诗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诗中找出一例,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示例】:“新”和“旧”的对比,“去”和“来”的对比。

这样写的好处:旧亭台和新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

“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二)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村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伏笔(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伏笔(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伏笔【知识链接思维表】【中考真题链接目录】◇ 01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 02 谁都可以是天使◇ 03 沙漠奇遇◇ 04 怀念一只叫阿黑的狗◇ 05 永远的回程票◇ 06 行走在岸上的鱼◇ 07 新年出行【中考真题链接㈠】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刘继荣①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忱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②且不说相隔一千多里路,要转三次车,光是工作、孩子已经让我分身无术,哪里还抽得出时间回家。

母亲的耳朵不好,我解释了半天,她仍旧热切地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几次三番,我终于没有了耐心,在电话里大声嚷嚷,她终于听明白,默默挂了电话。

③隔几天,母亲又问同样的问题,只是那语调怯怯地,没有了底气,像个不甘心的孩子。

明知问了也是白问,可就是忍不住。

我心一软,沉吟了一下。

母亲见我没有烦,立刻开心起来。

她欣喜地向我描述:“后院的石榴都开花了,西瓜快熟了,你回来吧。

”我为难地说:“那么忙,怎么能请得上假呢!”她急急地说:“你就说妈妈得了癌,只有半年的活头了!”我立刻责怪她胡说,她呵呵地笑了。

我终于不忍心,告诉她下个月一定回去,母亲竟高兴得哽咽起来。

可最后,我到底没能回去。

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我满怀内疚:“妈,生气了吧?”④母亲这一回听真了,连忙说:“孩子,我不生你气,我知道你忙。

”⑤可是没几天,母亲的电话催得越发紧了。

她说:“葡萄熟了,梨熟了,快回来吃吧。

”⑥我说:“有什么稀罕,这里满街都是,花个十元八元就能吃个够。

”母亲不高兴了,我又耐下性子来哄她:“不过,那些东西都是化肥和农药喂大的,哪有你种的好呢。

”母亲得意地笑起来。

⑦星期六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不敢出门,开了空调在家里。

孩子嚷嚷雪糕没了,我只好下楼去买。

在暑气蒸熏的街头,我忽然就看见了母亲。

她刚下车,胳膊上挎着个篮子,背上背着沉甸甸的大袋子,弯着腰,左躲右闪,怕别人碰了她的东西。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语言表达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语言表达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语言表达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语言表达1.2019年3月26日下午,学校学生会主席给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班长召开了“课外活动内容推荐会”,学生会拟定于第二天上午10点,在小会议室召开“举办课外活动动员会”,要求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班长都要参加,开会时需自带纸和笔,请你代表校学生会为这次的“举办课外活动动员会”拟一则通知。

【答案】通知学生会成员和各班班长:现拟定于3月27日上午10点在小会议室召开“举办课外活动动员会”,请大家准时参加,并自带纸和笔。

校学生会2019年3月26日【解析】【分析】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

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

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

在第二行顶格写——学生会成员和各班班长。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

正文因内容而异。

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

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举办课外活动动员会”,要求学生会成员及各班班长都要参加,开会时需自带纸和笔。

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校学生会;2019年3月26日。

故答案为:通知学生会成员和各班班长:现拟定于3月27日上午10点在小会议室召开“举办课外活动动员会”,请大家准时参加,并自带纸和笔。

校学生会2019年3月26日【点评】本题考查应用文通知的正确书写。

一般格式是:第一行居中写“通知”二字。

第二行顶格写被通知方的名称,加冒号(如果正文已明确了通知的对象,被通知方的名称也可略去)。

下行空两格起写正文,如果正文内容较多,可分条写,以便读者把握内容要点。

署名和日期分两行写在正文的右下方。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掀起的伟大社会变革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初中语文】咏物诗+题目练习

【初中语文】咏物诗+题目练习

古诗·咏物诗咏物诗1.概念:咏物诗,就是借描写客观物体,表达诗人的志向、理想、情操的诗歌。

2.内容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烘托)。

4.情感分类: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2)抒愤——倾吐心中的不平之气。

3)刺世——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

4)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

5)寄趣——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喜爱之情。

【常考题型与答题思路】一、常考题型1.本诗咏柳抒怀,写出了柳的什么特点: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二、答题思路1.审读题目,明白写何物。

2.分析物象:抓关键词语(体现其特征,形态、色泽),概括物象特征。

3.辨析情感,联想诗人生平,找诗人和物象间的契合点。

4.明白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等手法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1.本诗咏柳抒怀,写出了柳的什么特点:(4 分)答案:“千万”写出柳的繁茂、生机横溢等特点。

“金色”、“丝”比喻形象生动,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轻盈袅娜姿态。

思路:1)手法+效果2)抓关键词+概括特点——动词、形容词、表颜色的词、数量词、叠词2.请简要分析这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明确:借写美好的一株垂柳却埋没”荒园“,倍受冷落,抒发了对柳的痛惜,实际上作者以柳自比,寄寓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答题模式:通过刻画……(物象)的形象,借助……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志向。

咏物诗练习1.古诗鉴赏。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

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2.对下面一段话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1.C(此项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

)2.B表现手法1衬托【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

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叫正衬;用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叫反衬。

【考题再现】联系原文说一说,下面选段中对篝火燃烧的描写是否离题了,为什么?(2009年安徽省阜阳市中考语文卷)我拐过山嘴,却见若干男女围绕着篝火歌舞。

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

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

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

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

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

(节选自卞毓方《张家界》第三段)【思路解析】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张家界”,而原文第三段却用大段的篇幅来描写并非张家界独有的篝火。

乍一看,这里的描写似乎游离了主题。

但是,如果仔细读完文段,我们就能发现作者写篝火的用意在于:通过对篝火燃烧的描写营造了一个“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从而反衬出夜空中“森森然”的山峰。

所以说,这里的对于篝火的描写并非离题,也没有浪费笔墨。

作者是以“火树银花”来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

【迁移训练】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

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节选自季羡林《夹竹桃》)【思考题】作者在写大门内的夹竹桃之前,还写了院子里的其他花,作者用意是什么?表现手法2联想和想象【概念解说】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

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相关、相似。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里中,凭借记忆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它的特点是改造并创新。

改造是手段,是思维过程,创新是结果。

【考题再现】美学家认为“要发现生活的美,必须透过想象力这副眼镜”。

请联系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修牙刷的呼喊声”使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想象?写出两例。

(2008年福建厦门中考语文卷)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

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

我的想象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

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

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支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象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

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

我不止一次想象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

(《远去的歌声》佚名)【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把握文意的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具体涉及到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思考辨别能力和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需要把握文段的思路,抓住关键句、关键词。

答案示例:1.听着窗外美妙的声音,我仿佛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2.听着奇妙动听的“歌声”,我想那吆喝的女人一定是很美丽的仙女,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迁移训练】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

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我的心又提了起来。

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

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

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朦胧了。

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

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

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

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节选自凤仙草《13元“遗产”》)【思考题】文章第4段空白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

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

表现手法3象征【概念解说】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一般情况下,象征手法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像《陋室铭》那样,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体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像《白杨礼赞》那样,直抒胸臆地点出象征之意。

【考题再现】作者在文末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叶延滨《灯火的温情》)(2009年安徽省亳州市中考语文卷)【思路解析】文题是《灯火的温情》,其“托物寓意”的意味已经较为明朗。

其次,本文是卒章显旨型结尾方式,点明文章旨意的正是结尾这几句话。

此处“灯”的象征意义,即是指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是“人格”、“风骨”、“高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