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4现代生物技术教案冀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现代生物技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举例说明发展生物技术的益处。
过程方法
通过举例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益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价值
1.正确认识生物技术的发展,关注生物技术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
2.关注我国自行研制的转基因工程实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诗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导入新课。让学生找出概念:什么叫克隆?
(二)学习新课
一、转基因技术
1.阅读课本“探究竟·资料分析”“抗冻番茄”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思考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1)尝试描述转基因抗冻番茄的培育过程。
(2)说说转基因与制药、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改变生物的基因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创造新的生物。如将决定人的生长激素的基因、决定人的胰岛素的基因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植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让大肠杆菌发生变异,合成人所需要的生长激素或者胰岛素,造福于人类。
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指按照预先设计的生物施工蓝图对基因进行操纵,以达到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目的。具体来说,是使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把人们所需要的甲种生物的基因(目的基因)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入乙种生物的细胞中,让引入的基因在乙种生物的细胞中能够自我复制并正确的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新的生物品种。
二、克隆技术及应用
1.阅读课本“探究竟·资料分析”,掌握“克隆牛”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思考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1)述说“克隆牛”的培育过程。
(2)在进行克隆实验时,选用不同品种克隆牛的目的是什么?
(3)“克隆牛”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请说明你的理由。
(4)与普通牛的繁殖相比,“克隆牛”的产生有什么特殊之处?
2.理解了“克隆牛”的培育过程后,看74页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克隆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三、克隆技术与伦理
1、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你认为克隆人可以吗?
然后完成辩论活动: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要求:参考课本P99的辩论说明,每小组共同找出一个论点进行辩论,最后进行小组表达交流。老师具体组织,并给以适当的指导。)结合辩论的观点,得出我们如何对待隆技术与伦理的关系?
拓展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
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
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
1997年2月22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维尔穆特等人宣布用体细胞克隆绵羊获得成功,在世界上引起巨大震动。一时间,克隆绵羊“多利”成为动物界最耀眼的“明星”,其“咩咩”的叫声迅速响遍全球。
(三)课堂小结
现代生物技术:
(1)类型:①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基因工程(如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鱼等);②以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为核心的细胞工程(如克隆牛、克隆猴等);③还有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
(2)利弊:①有利:应用广泛,带来便利,显现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②有弊: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五、板书设计
现代生物技术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转基因动植物: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
细胞工程: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克隆牛过程。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 预习第1章第1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讨论为主,启发学生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认知教材中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生活的改变作用,并让学生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