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人教(湖北)课件第二单元 第5讲
2020高考生物人教(湖北)课件第二单元 第6讲
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目标要求]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①原理②现象a.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植物细胞吸水,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逆(填“逆”或“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教材拾遗(1)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P61思考与讨论):习惯上说的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微粒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其对不同物质的通过性不仅取决于分子大小,还与细胞的需求有关。
因此细胞膜和半透膜类似,又有所不同。
(2)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
(P63)(3)轮作的意义:防止长期在同一块田里种植同种作物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P64练习拓展题)(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2)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3)将动物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4)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5)无机盐离子都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易错警示(1)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是表观现象,实际上水分子是双向移动的,只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
2020高考生物人教(湖北)课件第二单元 第6讲
方法 总结
两种方法判断细胞的吸水、失水 (1)通过比较细胞外溶液和细胞液的浓度大小来判断: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细胞外溶液浓度与细胞液的浓度相等时,细胞失水量和吸水量相等,水分进 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根据重量或长度变化(如萝卜条)来判断:若重量增加或长度变长,则吸水; 反之则失水。
(3)若某叶肉细胞正处于图甲所示状态,一段时间内细胞体积增大,最终会不 会涨破?为什么?
提示 细胞不会涨破,因为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所以细胞不 会涨破。
命题示例
3.(2020·郑州质检)将a、b、c三组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进 行实验,浸泡一段时间后其细胞形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a组的比b组的高 B.浸泡过程中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 C.若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则其细胞可能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02
知识自主梳理
1.各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
物质出入细 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
图例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高浓度→低浓度
否
_是__
否
_否__
低浓度→高 胞外→胞内 _胞__内__→__胞__外_
浓度
_是__
_否___是ຫໍສະໝຸດ _漏斗内盛碘液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不变蓝
结论 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 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
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 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命题示例
1.(2019·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三入学考)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 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水分子可以透过半 透膜,而蔗糖分子则不能。当渗透达到平衡时, 液面差为m。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渗透平衡时S1溶液的浓度等于S2溶液的浓度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变小 C.当漏斗内外的高度差达到平衡时,没有水分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5讲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课件
叶绿体 椭球形、球形
成分
内膜: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类囊体薄膜:①与光反应有关
基质:①与有氧呼吸有关的 的酶;②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酶;
基质:①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②少量DNA和RNA
②少量DNA和RNA
增大膜面积方式 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 囊状结构堆叠形成基粒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光合作用的场所
共同点
合作用进行的酶
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不会分解细胞自身结构
④
:将多肽再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并以囊泡的方式运输到细胞
膜。
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
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
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
泡运往细胞膜。
2.归类比较各种细胞器
[提醒] (1)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有两类: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如抗 体等);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 (2)内质网有两类:粗面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滑面内 质网与脂质(如某些激素)的合成有关。 (3)动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是各种膜成分相互转化中的 “枢纽”。植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4)液泡中的色素是花青素,与花和果实的颜色有关;叶绿体中的色素是叶绿 素等,与光合作用有关。
解析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可产生[H],但不会发 生[H]的还原反应,[H]的还原反应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 上进行,A错误;在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在前期参与纺锤体 的形成,核糖体在间期参与蛋白质合成,B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 后的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C正确;液 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且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D正确。
新人教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高考总复习第5讲 神经调节中膜电位变化分析与相关实验探究
组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 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 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所示的连接方式。若是图2中另一 种连接方式,请画出理论上所获得的膜电位变化曲线。
②为达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研究小组还需要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膜屏障作用后,研究小组去除培养液中全部的Ca2+,其他条件不变, 然后对坐骨神经施加一定刺激,结果虽然神经纤维上能发生动作电位,但是腓肠 肌未收缩。对轴突末梢的研究发现,其膜上有Ca2+的运输通道,突触小体中也有 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据此推测Ca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20届高考生物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运输(第5_7讲)课时作业(含解析)
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运输课时作业(五) 第5讲细胞膜与细胞核时间 / 30分钟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内相关膜结构之间的相互转化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生物膜具有“暗—亮—暗”的三层结构C.生物膜的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细胞的生长现象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它的结构及所含有的成分有关2.下列一定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乙肝抗体与乙肝病毒之间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之间C.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之间D.甲状腺细胞与肌细胞之间3.[2018·山西太原二模]下列关于生物膜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流动或漂移的,体现出生物膜的流动性B.磷脂分子的尾部亲油疏水,所以水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生物膜C.膜上的载体只允许一定空间结构的物质通过,因此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生物膜内外两侧的不对称性,可能是其蛋白质等物质分布的差异造成的4.如图K5-1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K5-1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B.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①C.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5.[2018·辽宁鞍山模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具有选择性,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C.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量分布于细胞质D.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会发生周期性地消失与重现能力提升6.[2018·河北衡水中学七调]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膜蛋白具有识别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B.细胞膜上的膜蛋白都能接收信号分子传递的信息C.膜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且都需要mRNA的参与D.有些膜蛋白能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7.如图K5-2表示细胞膜功能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K5-2A.图中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功能③表示的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胞吞和胞吐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④有关D.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相邻细胞间的通讯8.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猝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猝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
第二章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
【解析】根据左栏“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相关知识可推知B正确,A、C、D错误。
知识点2 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例2-2 (2024·北京人大附中期中)关于如图所示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甲代表磷酸,在不同的核苷酸中种类相同
B.乙代表五碳糖,DNA和RNA中的乙有所不同
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A.两种核酸有三种完全相同的基本组成单位
B.一般情况下,核酸甲是双链,核酸乙是单链
C.生物的遗传信息只能储存在核酸甲中
D.在真核细胞中两种核酸的分布是相同的
)
【解析】核酸甲的组成部分中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碱基是T、A、G、C,故核酸甲表
示脱氧核糖核酸;核酸乙的组成部分中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是U、A、G、C,故核酸
方法帮丨关键能力构建
题型 DNA与RNA分子组成的比较
例6 如图表示化合物a和m参与化合物b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B.组成a的元素为C、H、O,组成b的元素为C、H、O、N、P
C.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可存在于人体细胞中
D.若a为核糖,则m可能为尿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
C.碱基T、C、G可参与合成 6 种核苷酸
D.图示化合物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
)
【解析】图示核苷酸链含有碱基T,据此可判断该核苷酸链是构成DNA一条链的部分
区段,元素组成为C、H、O、N、P,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A、D错误,B正确;T、C、G可参与合成5种核
啶,DNA中没有核糖和尿嘧啶,C符合题意。
新版2020人教版年高二生物第二章复习(共53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d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 饭后30分钟,血糖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转变b,信息a传=递需b要能d量),同时在b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
②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会( ) D 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感觉性失语症)
肾上腺素:升血糖(主促进肝糖元分解)
肾上腺素:升血糖(主促进肝糖元分解)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⑸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
。
神经调节控制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反过来影响神经调节。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D、溶菌酶 E、淋巴细胞 B.发生一次偏转
疾 免疫功 AIDS病 病 能过弱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后
天引起的。
二、重点知识回顾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三)神经与体液调节关系 (四)免疫调节
1.反射与反射弧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激素调节的发现 2.血糖平衡的调节 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三)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3.水盐平衡的调节
右图是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
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名称: ② 渗透压感受器 ⑦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病毒的传播感染,细胞 免疫再起作用,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最终还需 体液免疫清除。
2020高考生物人教(湖北)课件第二单元 第4讲
第4讲细胞膜和细胞核[目标要求] 1.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2.细胞膜的成分3.细胞膜的结构(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2)流动镶嵌模型①基本内容②特点4.细胞膜的功能5.细胞壁(植物细胞)(1)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功能:支持和保护作用。
教材拾遗(1)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为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人的红细胞只能存活120天左右。
(P41“相关信息”)(2)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可用来检测癌细胞。
(P41右下图)(3)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通常用“染色排除法”,如台盼蓝可使死的动物细胞染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
(P43拓展题)1.判断关于细胞膜成分和功能说法的正误(1)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2)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胆固醇最丰富(×)(3)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4)细胞膜的成分是恒定不变的(×)(5)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2.判断关于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说法的正误(1)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2)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没有关系(×)(3)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4)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易错警示关于细胞膜的4点说明(1)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没有。
(3)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因为其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能作为细胞的边界。
(4)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2020高考生物人教(湖北)课件第一单元 第1讲
4.2020年初,我国出现了传染性很强的新冠肺炎,大量的疑似病例待确定,快 速的进行检测和确诊非常重要。下面是两类常用的检测方法,请分析: (1)核酸检测法,如图所示:
聚焦热点 与新冠病毒有关的知识辨析
据图分析新冠病毒的结构和特点 (1)新冠病毒所具有的多种蛋白质是怎样合成的? 提示 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 结构合成。 (2)2020年3月4日,中国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已 产生了149个突变点,并演化出了两个亚型,新 冠病毒容易突变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为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模板
√C.图中的酶是逆转录酶
D.(+)RNA和(-)RNA的核苷酸序列并不相同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蛋白 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A正确; 据图可知,病毒RNA可直接作为翻译 的模板,合成病毒的蛋白质,B正确;
图中的酶是RNA聚合酶,不是逆转录酶,C错误; 单链RNA复制时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和(-)RNA的核苷酸序列 互补,并不相同,D正确。
考向二 与病毒相关知识整合 热点拓展 据图分析病毒的结构和特点
(1)HIV和T2噬菌体主要由什么成分组成?这些成分的合成场所在哪里? 提示 HIV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这些成 分都是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相关结构合成的。
(2)HIV比T2噬菌体的变异性更大,原因是什么? 提示 HIV的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3)HIV的最外层有脂质膜包被,推测其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怎样的? 提示 依靠脂质膜和细胞膜的融合,以类似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必修2课件: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
-13-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3.根据图乙①过程,分析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图乙②过程会 导致21三体综合征吗?分析原因。 提示: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了异常的次级卵母 细胞,进而形成了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卵细胞。该异常卵细 胞与正常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该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是21三体综合 征患者。 ②过程会导致21三体综合征。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形成的染色体未被拉向两极,产生了含有两条21号染色体的异常卵 细胞。该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该受精卵发育成的 个体会患21三体综合征。
(图中染色体代表21号染色体) 乙
-12-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1.人类常见遗传病有哪些类型? 提示:人类遗传病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 色体异常遗传病。 2.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 吗?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是否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 合定律? 提示:不是,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多基因间通常不存在显隐 性关系,所以多基因遗传病一般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10-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及病因分析 情境导引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苯丙酮尿症和21三体综合征的患病机理,请据 图回答有关人类遗传病的问题。
甲
-11-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第5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备考课件)-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基础知识查落实
2.判断关于主动运输的叙述
(1)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 √ ) (2)在细胞主动运输过程中,均需要ATP水解直接供能( × ) (3)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 (4)同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一定相同( × )
(2020·海南,18)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 物质,每一种ABC转运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
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ABC转运蛋白可提高O2的跨膜运输速度 B.ABC转运蛋白可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 C.Cl-和氨基酸依赖同一种ABC转运蛋白跨膜运输 D.若ATP水解受阻,ABC转运蛋白不能完成转运过程
(1)据图分析,在葡萄糖浓度较低时,载体_________ 先达到饱和状态。(2)在 葡萄糖浓度为80时,载体___________的转运速率S较G大LT1,所以此时细胞主要依赖 _______的跨膜方式吸收葡萄糖。(3)载体(SG主L动T运1运输输载体葡)萄糖需要细胞提供 __________。请利用离体的小肠绒毛GL细U胞T2、呼吸抑制剂、清水,葡萄糖运输速率检 测仪等协助材扩料散,简要完成该验证实验的(实协验助设扩计散思载路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量_(_或。ATP)
A.小肠腔中的钠离子浓度高于小肠细胞内B.吸收葡萄糖 时不可以直接利用ATP提供的能量C.细胞吸收葡萄糖时可 以逆浓度梯度进行D.钠钾泵不可以水解ATP中的高能磷酸 键
[典例分析]
图中的A和B均表示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中运输H+的膜蛋白,A表示质子泵,质子 泵工作时会水解ATP以实现H+的定向运输,H+的浓度差可帮助某些溶质分子进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依
次参与RNA聚合酶的分泌过程 C.分泌蛋白的运输需要囊泡的参与,该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 D.图中T-SNARE与V-SNARE的结合存在特异性
解析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同时也包括囊泡膜; RNA聚合酶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酶,不会被分泌到细胞外;分泌蛋白的运 输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最后恢复到原来大小;由题意知, V-SNARE蛋白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具有特异性。
考向逐一突破
热点拓展
考向一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细胞器的不同分类
中心体、核糖体 线粒体、叶绿体
内质网
溶酶体
叶绿体、液泡 中心体
线粒体、叶绿体 中心体 高尔基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线粒体
核糖体 核糖体、线粒体
线粒体、叶绿体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液泡
命题示例
1.(2019·山东日照期末)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不会分解细胞自身结构 B.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心体 C.内质网合成的细胞分泌物都要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
④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 A、B、C依次为 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 。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组成:细胞膜 、细胞器膜和核膜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相对稳定的内部 物质运输
能量转换 信息传递
酶附着
教材 拾遗
(1)将磷脂制成小球,包裹着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通 过小球膜和细胞膜的融合(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P49相关信息) (2)溶酶体内水解酶不分解溶酶体膜的可能原因:①溶酶体膜经过修饰,不会 被这些水解酶识别;②溶酶体内的酶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而溶酶 体膜介于酸性和中性之间且不断地运动着,分解它们的酶难以起作用。(P50拓 展题) (3)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克劳德(差速离心法)、德迪夫(溶酶 体)、帕拉德(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分泌蛋白)。(P51)
3.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5种体现 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 自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标志结构,请据图分析: (1)Ⅰ、Ⅱ、Ⅲ、Ⅳ代表的细胞类型依次为_动__物__ _细__胞__、__高__等__植__物__细__胞__、__低__等__植__物__细__胞__、__蓝__藻___ , 它们共同具有的细胞器是_核__糖__体__。
5.如图A、B、C、D表示细胞内几种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中①②③④ ⑤⑥⑦代表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①结构上发生的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5)液泡中的色素是花青素,与花和果实的颜色有关;叶绿体中的色素是叶绿 素等,与光合作用有关。 (6)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
教材 拾遗
(1)硅肺的成因:肺部吸入硅尘(SiO2)后,硅尘破坏溶酶体膜导致水解酶释放, 破坏细胞结构,导致肺的功能受损。(P46) (2)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 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P47)
√D.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并保持细胞的形态
解析 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分解细胞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维持人体 正常代谢活动,A错误; 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有关,高等植物细胞从细胞两极 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 内质网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其中有核糖体附着的为粗面内质网,分 泌蛋白在粗面内质网上加工后,需要经高尔基体再加工才能运输到膜外,而滑 面内质网合成的分泌物不需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C错误; 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其内的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 境,D正确。
命题示例
4.(2019·豫南九校联考)科学家发现了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如图是囊泡膜与靶膜融 合过程的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 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膜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 相应的位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
易错 警示
与细胞器有关的5个“误区” (1)具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反例:真菌、细菌等一般也都具有细 胞壁。 (2)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反例:蓝藻。 (3)没有叶绿体或光合色素就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反例:进行化能合成 作用的细菌。 (4)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反例:大多数原核生物都是需氧型的。 (5)人体内的细胞都可进行有氧呼吸。反例: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 进行有氧呼吸。
①有无核膜(主要方法);②有无多种细胞器;③有无染色体
①有无细胞壁(主要方法);②有无中央大液泡;③有无叶绿体 注:植物细胞一定有细胞壁,但不一定有中央大液泡和叶绿体
有无中心体
①有无嵴;②有无颜色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生物膜系统 02
知识自主梳理
1.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1)在成分上的联系 ①相似性: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 脂质和蛋白质 组成。 ②差异性: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 蛋白质 的种 类和数量就越多。 (2)在结构上的联系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 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基本支架,蛋白 质分子分布其中,大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图示如下:
2.判断关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运输说法的正误
(1)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 )
(2)造血干细胞中合成的细胞膜蛋白运输的途径可能是高尔基体→核糖体→细
胞膜( × ) (3)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 )
考向逐一突破
考向一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的分析
(3)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为例) ①研究手段——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 3H标记的亮氨酸 ,检测放射性依次出现的部位。 ②实验结果
放射性最先出现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 核糖体 中,然后依次出现在内质网、_高__尔__ 基体 和细胞膜等结构上。
③图解
分泌蛋白依次经过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依次表示核糖体、 内质网 、囊泡、 _高__尔__基__体__、囊泡、_细__胞__膜__、细胞外,⑧是线粒体,为该过程提供能量。
_液__泡__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 保持坚挺,主要存在于 植物 细胞中
中心体
与细胞的 有丝分裂 有关
核糖体
生产 蛋白质 的机器
归纳 总结
(1)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RNA和核糖体,能独立地进行基因表达合成 部分蛋白质,但其绝大多数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 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因此二者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2)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有两类: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等);游 离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 (3)内质网有两类:粗面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滑面内 质网与糖类、脂质(如某些激素)的合成有关。 (4)动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是各种膜成分相互转化中的 “枢纽”。植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热点拓展
如图为某激素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 d、e表示细胞结构),请分析: (1)图中a、b、c、d、e依次表示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和线粒体 。 (2)a、b、c分别担负着怎样的功能? 提示 a的功能为合成蛋白质,b的功能为初步加工蛋白质,c的功能为蛋白质 加工、分类、包装及发送。 (3)图中 b、c、d、e (填字母)参与了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考向二 细胞结构模式图的分析
2.(2019·镇江调研)如图为某植物细胞示意图,①~⑨为细胞有关结构。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②为无膜细胞器,参与多肽链的折叠、组装等修饰 √B.⑨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能分解葡萄糖并释放能量
C.与该细胞相比,酵母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与④不同
√D.与该细胞相比,乳酸菌不具有的只是①④⑥结构
料制造车间”和“ 能量转换站 ”
_内__质__网__ 细胞内 蛋白质 合成和加工,以及 脂质 合成的“车间”
对来自内质网的 蛋白质 进行 加工、分类和包装 的“车 _高__尔__基__体__
间”及“发送站”
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 多种水解酶 ,能分解衰老、 _溶__酶__体__ 损伤的 细胞器 ,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病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②为核糖体,它是无膜细胞器,与肽链的合成有关,肽链的 修饰是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中进行的,A错误; 图中⑨为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但葡萄 糖不能在线粒体中直接分解,B错误; 图中④为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和果胶,而酵母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肽聚糖, C正确; 乳酸菌为原核生物,除核糖体外,没有其他复杂的细胞器及细胞核,D错误。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01
知识自主梳理
1.细胞器的分离方法 差速离心 法:将 细胞膜 破坏后,利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离心速度下将各种 细胞器分离开。 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图示
名称
功能
细胞进行 有氧呼吸 的主要场所,被称为细胞的“动力 _线__粒__体__
车间”
绿色植物细胞进行 光合作用 的场所,被称为细胞的“养 _叶__绿__体__
正误辨析
(1)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 ) (2)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完成倍增( × ) (3)液泡内细胞液浓度的升高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 ) (4)叶绿体中构成基粒的类囊体扩展了捕获光能的膜面积( √ ) (5)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 ) (6)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 ) (7)人体不同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量相差不大( × ) (8)含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 ) (9)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 ) (10)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