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路径
临床医学概要22贫血概述IDA巨幼贫
![临床医学概要22贫血概述IDA巨幼贫](https://img.taocdn.com/s3/m/a828c6d4eff9aef8941e06f4.png)
(四)、诊断要点
• (1)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 1)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 有明显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血清铁蛋白(SF)<12μg/L。 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3) 铁剂治疗有效。
(五)IDA的治疗原则
• (一)病因
• 3、慢性失血(铁损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按 0.5mg/1ml计算,即使每天出血量少至3-4ml,也足以引起缺铁。如胃肠道出血(消化道 溃疡出血、肠息肉、肠道癌肿、钩虫病、痔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是男 性病人引起缺铁最常见的原因,女性病人则仅次于月经过多。IDA常是胃肠道肿瘤的首 发表现。
临床医学概要22贫血概述 IDA巨幼贫
第一节 概 述
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 官的疾病,简称血液病。
血液系统
血液
一、血液系统的组成: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
造血器官
骨髓
胸腺 脾 淋巴结
造血干细胞 微环境
出生后,最主要
疾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失血、 肝硬化和尿毒症引起的贫血
再障、MDS 轻型地中海性贫血 早期造血物质缺乏、骨髓纤维化、铁 粒幼细胞贫血
缺铁性贫血、HbH病、RBC碎片 巨幼细胞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
(一)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 RDW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的临床意义: • 凡缺铁或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所致营养性贫血,RDW均增高,即使尚未贫血,RDW亦可增高
第五章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https://img.taocdn.com/s3/m/3355bffa50e2524de5187e6e.png)
B12:神经髓鞘酯蛋白形成
四.临床表现:
1.贫血:一般,髓外造血 2.营养不良:毛黄,虚胖,舌炎 3.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智力落后,震颤,类 上运动神经瘫
五.实验室诊断:
1.大细胞贫血
2.RBC形态,巨幼样变,核分叶过多,粒细胞和血小板 3.浓度:B12和叶酸浓度下降 B12含量低于100ng/L 叶酸含量<3ug/L
2.1岁小儿,母乳喂养,未加辅食,近2个月 来嗜睡,反应差,手、足、头震颤,面色蜡黄, 智力倒退,Hb70g/L,RBC3.0×1012/L,诊断为巨 幼红细胞性贫血.以下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A.增加含叶酸的辅食 B.口服维生素B12 C.加服维生素C D.防止舌咬伤 E.恢复期加服铁剂
3.患儿9个月,因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需口服叶酸,为提高疗效,可同时服用: A.维生素B1 B.维生素D C.维生素B6 D.维生素C E.维生素B12
2.对该患儿进行健康指导时哪项不妥? A.指导家长合理喂养 B.克服不良饮食习惯及时添加辅食 C.向家长讲解本病的病因 D.应进行群体大普查 E.协助家长制定合适的食谱
六.治疗:
1.一般:护理,防感染,营养 2.补充:B12,VitC,叶酸
护理问题
1.营养不足(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2.有受伤的危险. 3.知识缺乏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耐心喂养,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供 给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的食 品,如蛋黄、瘦肉、肝类、蔬菜等. 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儿,喂养时应注 意避免呕吐,防止误吸.
A3型题
个案:8个月患儿,母乳喂养,3个月起 每天加米粉,近2个月来面色苍黄,表情 呆滞.精神差,有嗜睡,伸舌微抖动,舌 面光滑,心肺正常,肝肋下4cm,脾未触 及.血常规Hb70g/L,RBC2.1×1012/L,红细 胞大小不均,以大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 不明显,血清维生素B12降低. 1.护理该患儿时预期目标不妥的是: A.2-6个月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恢复正常 B.一个月内精神症状消失 C.2-6周震颤逐渐好转并消失 D.住院期间不发生受伤 E.3-4周血清铁恢复
血液学检验巨幼细胞性贫血ppt
![血液学检验巨幼细胞性贫血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2f54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9.png)
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
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是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 检测血清中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含量,判断是否存在维生素B12或叶酸缺 乏。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通常会出现血清维生素B12或叶酸含量降低,这有助 于确定病因和指导治疗。
定期监测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含量,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 案。
其他治疗方法
输血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输注红细胞来改善贫血症状 。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疾病,如肠道疾病、胃部手 术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04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1 2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在饮食中增加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 绿叶蔬菜、肉类和乳制品。
02
中的应用
血常规检查
01
血常规检查是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初步筛查方法,通 过观察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含量(MCH)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巨幼细胞性贫血 。
02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通常表现为红细胞体积增大,同时 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的减少。
03
血常规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严重程度,为后 续治疗提供依据。
避免长期素食
长期素食者容易缺乏维生素B12,应适当摄入肉 类、乳制品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
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巨幼细胞性 贫血的迹象。
护理方法
01
02
03
休息与活动
保证充足的休息,根据病 情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 累。
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调整饮食,保证 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 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
巨幼红细胞贫血-临床医学八年制2014
![巨幼红细胞贫血-临床医学八年制2014](https://img.taocdn.com/s3/m/df47397b8e9951e79b892744.png)
Hb生物合成:相对正常
核浆发育不同步(nuclear-cytoplasmic dyssynchronization):细胞核 发育和成熟落后为巨幼样变的基础,可同时累及三系细胞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代谢障碍:最常见病因 巨幼细胞贫血为造血系统表现,尚可出现神经精神等其他表现
叶酸、VitB12每日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 RDA) (g/d)
年龄
0-6 months 7-12 months 1-3 yrs
Folic acid
65 80 150
Vitamin B12
0.4 0.5 0.9
4-8 yrs
9-13 yrs 14-18 yrs 19 yrs Pregnant women Lactating women
【发病机制】
叶酸还原酶 叶酸↓ 四氢叶酸↓→合成DNA 胞核↓ VB12催化↓ HB合成正常 胞浆 核发育落后胞浆 胞体大、核分叶过多
N髓鞘中脂蛋 → ↓周围N变性→N精神症状 白形成有关
VB12 胃肠道粘膜→ ↓舌炎胃炎等消化道症状 代谢所必需
Cbl细胞内代谢过程
腺苷钴胺素(AdoCbl)催化甲基丙二酰辅酶A (
储存量和部位
肠道吸收部位 代谢功能 机体储存量 Dietary deficiency 巨幼细胞贫血 神经精神症状
肝脏,约7mg(5-10mg)
十二指肠和空肠 一碳基团转运 4~5月所需 常见 yes no
3mg(2-5mg),肝脏
回肠 DNA和蛋氨酸合成 2~12年所需 少见 yes yes
叶酸主要来源于绿色蔬菜、肝脏和肉类。每日需要量 200~400g,每日更新率(turn-over rate)2%~4%。单纯停 止摄入数月后即可发生缺乏 VitB12只能由微生物合成,因此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肉
巨幼细胞贫血中医临床路径
![巨幼细胞贫血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7e35262079563c1ec5da71bc.png)
巨幼细胞贫血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巨幼细胞贫血的住院患者。
一、巨幼细胞贫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诊断为巨幼细胞贫血(ICD10编码:D53 10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四版)。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巨幼细胞贫血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拟定。
巨幼细胞贫血常见临床证候:心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胃阴不足证血虚风痹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巨幼细胞贫血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拟定。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巨幼细胞贫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疾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特别注意面目虚浮或萎黄,失眠心悸,手足麻木,步态不稳,精神抑郁,烦躁易怒等症状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检查项目血常规+血涂片形态学分析+血型、网织红细胞、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骨、血清髓形态学、细胞组化、骨髓活检。
肝肾功能、电解质、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水平;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心脏B超、胃镜、结肠镜。
2.选择性检查项目白血病相关基因检测、溶血相关检查、感染的病原菌培养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心脾两虚证: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2)脾肾阳虚证:温肾补脾,益精生血。
(3)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补血生津。
(4)血虚风痹证:补益气血,祛风通痹。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3.其它中医特色疗法(1)食疗(2)针刺(3)灸法4.西药治疗5.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上升30g/L以上,一般情况良好。
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https://img.taocdn.com/s3/m/448d0ac44028915f804dc2bb.png)
与叶酸、维 生素B12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以及需要增加 有关。 (1)口腔炎、舌炎病人应保持口腔清洁, 饭前、饭后用漱口液液、生理盐水漱口, 减少感染的机会和刺激食欲。口腔溃疡面 可涂溃疡膜、麦迪霉素甘油等。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饮食指导 主要措施有: ①提供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品。绿叶蔬菜、水 果、谷类和动物肝、肾等均富含叶酸。但叶酸不耐 热,故不宜烹饪过度,避免破坏叶酸。维生素B12 缺乏者要多吃动物肝、肾、禽蛋、肉类以及海产品。 注意营养,不可偏食或素食,因植物性食物一般不 含维生素B12,长期素食可以造成维生素B12缺乏。 婴幼儿和妊娠妇女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要特别注意 补充。
④严重贫血病人在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治
疗后,血钾可大量进入新生成的细胞,从而 导致血清钾突然下降。因此,对老年人、有 心血管疾患和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观察有无 低血钾表现。必要时遵医嘱补钾。
其他护理诊断
1.口腔黏膜改变
与贫血引起舌炎、口腔溃
疡有关。 2.感知改变 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神经系统 损害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白细胞减少致免疫力下 降有关。
2)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口角炎、舌炎,舌面光滑称“镜面舌”或舌质 绛红称“牛肉舍”及味觉消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及便秘偶见。
3)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12缺乏特别是恶性贫血 的患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脊髓后、侧 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 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小儿及老 年人常表现脑神经受损的精神异常、无欲、抑郁、 嗜睡或精神错乱。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神经系 统症状可发生于贫血之前。 上述三组症状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可同时存 在也可单独发生同时存在时其严重程度也可不一致。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路径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806c71dae009581b6bd9eb5e.png)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路径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ICD10:D53.100)(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贫血症状。
2.腹胀、腹泻或便秘,以及黄疽、舌痛、舌质色红和表面光滑等体征。
3.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可有脊髓后侧束变性、周围神经病变和精神症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53.100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疾病编码。
2.血液检查指标符合需要住院指征:血红蛋白<70g/L,或伴有明显缺氧症状,或血红蛋白下降过快。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天(工作日)。
1.血常规:大细胞性贫血,MCV大于l00fl,血涂片中多数呈大卵圆形红细胞,白细细胞和血小板常减少,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者超过5%,6叶者超过1%。
2.骨髓象:呈典型的巨幼改变,以红细胞系统为主,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亦可见。
3.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测定:血清叶酸低于6.8nmol/l(3ng/ml),红细胞叶酸测定低于226. 6nmol/l(l00ng/ml);血清维生素B12低于74.0~103.6pmol/IJ(100~140pg,/ml)。
4.如有条件做血清或胃液内因子检查(正常人应为阴性)或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 tesi.24小时尿中57 Co维生素BI2的含量,正常人应>8%,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及维生素Bl2吸收不良者<7%,恶性贫血患者<5%);可帮助诊断恶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和治疗课件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和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3526d54b35eefdc9d333d1.png)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100fl),血 象往往呈现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 板均可减少,但比贫血的程度为轻。血涂片中 可见多数大卵圆形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分叶 过多,可有5叶或6叶以上的分叶。偶可见到巨 大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 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活泼,红系细胞增生明显增 多,各系细胞均有巨幼变,以红系细胞最为显 著。
鉴别诊断
1. 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 病M6型、红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 均可见幼红细胞巨幼样改变等病态造血现象, 但叶酸、VitB12水平不低,且补充无效。
2. 有红细胞自身抗体的疾病:如温抗体型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等因不同阶段的 红细胞有抗体附着,MCV变大,又有间接胆红 素增高,少数患者尚合并内因子抗体,故极易 与单纯叶酸、VitB12缺乏引起的MA混淆。其鉴 别点是此类患者有自身免疫病的特征,用免疫 抑制剂方能显著纠正贫血。
病因
• 食物营养不够:叶酸或维生素B12摄入缺乏
• 吸收不良: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和内因 子抗体形成〔恶性贫血〕
• 代谢异常:肝病、某些抗肿瘤药物的影响 • 需要量增加:哺乳期、孕妇
• 利用障碍:嘌呤、嘧啶自身合成异常或化 疗药物影响等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定义
•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因叶酸和〔或〕维生素 B12缺乏或某些药物影响核苷酸代谢导致细 胞核DNA合成障碍引起的血细胞生成异常 的贫血。
• 本病的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 出现巨幼红细胞、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
【疾病名】巨幼细胞性贫血
![【疾病名】巨幼细胞性贫血](https://img.taocdn.com/s3/m/84d081e90975f46527d3e14e.png)
【疾病名】巨幼细胞性贫血【英文名】megaloblastic anemia【缩写】【别名】恶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贫;巨幼细胞贫血【ICD号】D53【概述】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系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的生物化学障碍及DNA复制速度减缓所致的疾病。
影响到骨髓造血细胞——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而形成贫血,甚至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造血细胞的特点是胞核与胞质的发育及成熟不同步,前者较后者迟缓,其结果形成了形态、质和量以及功能均异常的细胞,即细胞的巨幼变(megaloblastic change)。
体内其他增生速度快的细胞,如消化道上皮细胞等也可受到侵犯。
本病绝大多数是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或者两者均缺乏所致。
追溯简史如下:19世纪Combe(1822)及Addison(1855)先后描述了一种进行性致死的严重贫血疾患的临床表现,其后名为恶性贫血(现已知此病经注射维生素B即可治愈,但仍沿用此历史性名称)。
1926年Minot及Murphy用口服肝制剂治疗恶性贫血获得成功。
Castle于1929年认为正常人的胃液中存在的“内因子”与动物蛋白质中的“外因子”结合使“抗恶性贫血要素”得以吸收,以治疗恶性贫血。
1948年美国及英国分别分离出维生素B,及其结晶,始知维生素B即为“外因子”及“抗恶性贫血要素”。
1964年Hodgkin明确了维生素B的化学结构。
在19世纪,Channing(1842)及Barclay(1851)以及于20世纪初Osier(1919)描述了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
1937年Wills报道了孕妇合并巨幼细胞贫血者用“Wills因子”——酵母或肝粗制剂,治疗有效。
于194l~1946年,蝶酰谷氨酸被提纯及结晶化,其结构及合成过程也得以明确,并被命名为叶酸。
【流行病学】在我国由于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散在各地,以晋、秦、豫、鲁等省较多见。
内科学巨幼细胞贫血 血液内科
![内科学巨幼细胞贫血 血液内科](https://img.taocdn.com/s3/m/7127155dc850ad02de804198.png)
巨幼细胞贫血 2015-08-10 69671 0叶酸或维生素B12( Vit 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 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称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
本病的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
此类贫血的幼红细胞DNA合成障碍,故又有学者称之为幼红细胞增殖异常性贫血。
根据缺乏物质的种类,该病可分为单纯叶酸缺乏性贫血、单纯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及叶酸和维生素B12同时缺乏性贫血。
根据病因可分为:①食物营养不够:叶酸或维生素B12摄入不足;②吸收不良: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和内因子抗体形成(恶性贫血);③代谢异常:肝病、某些抗肿瘤药物的影响;④需要量增加:哺乳期、孕妇;⑤利用障碍:嘌呤、嘧啶自身合成异常或化疗药物影响等。
【流行病学】该病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或进食新鲜蔬菜、肉类较少的人群多见。
在我国,叶酸缺乏者多见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而在欧美,Vit B12缺乏或有内因子抗体者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叶酸代谢及缺乏的原因1.叶酸代谢和生理作用叶酸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及L-谷氨酸组成,属维生素B族,富含于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食品中。
食物中的叶酸经长时间烹煮,可损失50%~90%。
叶酸主要在十二指肠及近端空肠吸收。
每日需从食物中摄入叶酸200μg。
食物中多聚谷氨酸型叶酸经肠黏膜细胞产生的解聚酶作用,转变为单谷氨酸或双谷氨酸型叶酸后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再经叶酸还原酶催化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作用还原为二氢叶酸( FH2)和四氢叶酸(FH4),后者再转变为有生理活性的N5 -甲基四氢叶酸(N5-FH4),经门静脉入肝。
其中一部分N5-FH4经胆汁排泄到小肠后重新吸收,即叶酸的肠肝循环。
血浆中N5-FH4与白蛋白结合后转运到组织细胞(经叶酸受体)。
在细胞内,经Vit B12依赖性甲硫氨酸合成酶的作用,N5 -FH4转变为FH4,一方面为DNA合成提供一碳基团如甲基(——CH3)、甲烯基(—CH2——)和甲酰基(——CHO)等;另一方面,FH4经多聚谷氨酸叶酸合成酶的作用再转变为多聚谷氨酸型叶酸,并成为细胞内辅酶。
巨幼细胞性贫血精品ppt课件
![巨幼细胞性贫血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065390f46527d3250ce0d5.png)
完整最新版课件
治疗反应
治疗反应:骨髓:1~2天食欲好转,骨髓中巨幼红细胞转为 正常。网织红细胞:2~4天升高,4~7天高峰, 2~6周红细胞血红蛋白正常。
治疗初期由于大量新生红细胞,使细胞外钾转移至 细胞内,可引起低血钾,甚至低血钾性婴儿猝死,应预 防性补钾。
24
完整最新版课件
预
防
改善哺乳母亲的营养,婴儿 及时添加辅食,注意饮食均衡及 时治疗肠道疾病注意合理应用抗 叶酸代谢药物。
5
发病机制
完整最新版课件
正常情况
叶酸还原酶还原 叶酸
四氢叶酸
维生素B12催化(合成DNA辅酶)2 /叶酸缺乏:四氢叶酸↓ → DNA合成减少 →幼红细胞分裂和增殖时间延长→ 核发育落后于胞浆 →胞体变大
RBC生成速度慢、异形RBC在BM中破坏、进入 血循环RBC寿命较短→贫血。
19
完整最新版课件
治
疗
1、一般治疗: 2、去除病因: 3、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
精神神经症状以维生素B12治疗为主,如单用叶酸反 而有加重症状的可能。
20
维生素B12肌注
完整最新版课件
500~1000µg 一次 每次100 µg,每周2~3次,连用几周; 神经系统受累时, 每日1mg,2周以上; 维生素B12吸收缺陷:每月1mg,长期应用。
17
完整最新版课件
实验室检查
3、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 维生素B12正常值:200~800ng/L 叶酸正常值: 5~6ug/L
<100ng/L <3ug/L
4、血乳酸脱氢酶升高,维生素B12缺乏者血清胆 红素中等水平升高。
18
诊
完整最新版课件
断
巨幼细胞贫血-精品医学课件
![巨幼细胞贫血-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666856647d27284a73516e.png)
⑵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将甲基丙二酰辅 酶A转变为丁二酰辅酶A。
叶酸和维生素B12均为D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
甲基四氢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蛋氨酸合成酶(维生素B12;甲基钴胺)
甲基同型半胱氨酸
四氢叶酸(THF)
叶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叶酸(DHF)
疗效判定
网织红:4-6天上升,10天达高峰
骨髓巨幼变迅速改变
血象:1-2个月内恢复正常
预防
改善膳食 加强孕、产妇、哺乳、婴幼儿营养 治疗肠道疾病 替代治疗
治疗
注意事项: * 注意合并缺铁 * 一般不单用叶酸
课程小结
重点:
1. 叶酸与维生素B12代谢; 了解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诊断和鉴别诊断; 6. 治疗及疗效判定
叶酸在新鲜绿叶蔬菜及水果中含量最多。
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 物中获取。
喋酰谷氨酸 (pteroylglutamic acid)
N H2N-
N
OH
N
10 - CH2 -NHN 5
O COOH C-NH-CH-CH2-CH2-COOH
喋啶
对氨基苯甲酸
谷氨酸
叶酸结构图
叶酸为D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 甲基四氢叶酸
维生素B12代谢
维生素B12又称甲钴胺,属于类咕啉类化合物 人体不能合成VB12
来源:完全依靠食物供给,动物肝、肾、肉、
蛋、乳是VB12最丰富的来源。
维生素B12代谢
维生素B12
每日2-5μg(生长发育、
孕妇,哺乳者需要量增加
维生素B12
《巨幼细胞贫血》PPT课件
![《巨幼细胞贫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0043fbd5bbfd0a795673fa.png)
5-脱氧腺苷钴胺
素
多
甲硫氨酸
L-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
个
⑤ L-甲基丙二酰-CoA 琥珀酰-CoA(三羧酸循环)
谷
活化
氨
酸 S-腺苷甲硫氨酸(供甲基)
④一磷酸脱氧尿苷(dUMP)
多聚谷氨酸型FH4
①TCII的降解、VitB12还原
N5,N10—甲烯基FH4(供甲基) 胸苷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脱氧胸苷三磷酸 DNA
(dTTP)
四氢叶酸 甲硫氨酸
维生素B12
高半胱氨酸 N5-甲基四氢叶酸
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
摄入减少:素食(较长时间出现) 吸收障碍:最常见病因。
内因子缺乏 (先天、继发) 胃酸和胃蛋白酶缺乏 胰蛋白酶缺乏 肠道疾病、肠道寄生虫、细菌 药物 利用障碍:先天性TCII缺乏(VitB12输送障碍) 药物(钴胺氧化抑制甲硫氨酸合成酶)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实验性治疗。
鉴别诊断 一、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6、红血病、 MDS等,骨髓可见巨幼样改变,但叶酸、VitB12不低,实验性治疗无 效。 二、有红细胞自身抗体的疾病:自身免疫性贫血、Evans综合征、 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因细胞附着抗体而变大,但自身免疫病特征 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三、合并高粘滞血症的贫血:多发性骨髓瘤,因M蛋白成分粘附红 细胞呈“缗钱状”,MCV偏大,但骨髓瘤有特异性表现。
三、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红细胞叶酸含量测定 1 VitB12缺乏:血清VitB12<74pmol/L(100ng/ml)。2 叶酸缺乏:血 清叶酸<6.8nmol/L(3ng/ml),红细胞<227nmol/L(100ng/ml)。
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https://img.taocdn.com/s3/m/4f6ca00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8.png)
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概述(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什么病?):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是由于叶酸、VitB 12 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细胞分裂受阻所致的一组大细胞性贫血。
特点为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均高于正常,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系,粒细胞及巨核细胞亦有巨幼样变。
注意起病缓急,贫血进展情况,营养情况。
有无手足麻木、感觉异常、行走困难等表现。
女性应询问妊娠史及哺乳史。
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体征(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是什么?):1.巨幼细胞贫血的一般临床表现(1)贫血:贫血起病隐伏,特别是维生素B12 缺乏者,常需数月。
而叶酸由于体内储存量少,可较快出现缺乏。
某些接触氧化亚氮者、ICU 病房或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妊娠妇女可在短期内出现缺乏,临床上一般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贫血,除贫血的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外,严重贫血者可有轻度黄疸。
可同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患者…[显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检查(确诊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要做什么检查?):诊断:1.有叶酸、维生素B12 缺乏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外周血呈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大多红细胞呈大卵圆形,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 叶者>5%或有6 叶者出现。
3.骨髓呈现典型的巨型改变巨幼红细胞>10%,粒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亦有巨型改变。
无其他病态造血表现。
4…[显示]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方案(巨幼细胞性贫血如何治疗?):1.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
2.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
3.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1)叶酸缺乏:口服叶酸5~10mg,3 次/d。
胃肠道不能吸收者可肌内注射四氢叶酸钙5~10mg,1 次/d,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一般不需维持治疗。
(2)维生素B12 缺乏:肌内注射维生素B12 …[显示]巨幼细胞性贫血预防及预后(如何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预后:巨幼细胞贫血的预后与原发疾病有关。
内科学课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内科学课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https://img.taocdn.com/s3/m/e6f141fb2b160b4e777fcf60.png)
重者定向障碍、反应迟钝、记忆力丧失、 甚至昏迷。精神异常有忧郁、妄想,急 性精神错乱、恐惧、狂躁、甚至有自杀 倾向。
上述症状可先于贫血发生。
叶酸缺乏可有易激动、易怒、健忘、 精神不振。
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examination
1、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 MCH32-36pg。
• 叶酸治疗:
5mg口服,每日3次,连服数周→症状好转RBC和Hb 恢复正常为止,VC增加叶酸利用,提高疗效.1-2天食欲好 转,2-4天网织红细胞↑,4-7天高峰,以后血红蛋白.白细 胞和血小板↑2-6周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恢复正常。
Thank you
Email: xiaxiaoyufar@hotmailcom
2、需要增加妊娠、婴儿、恶性疾病、造血增速(慢性溶血 性贫血)、慢性剥脱性皮肤病、甲亢。
3、吸收不良:腹泻 、小肠炎症以及药物如苯妥因,巴比妥 盐
4、利用障碍:氨甲蝶呤、乙胺嘧啶、氨苯蝶啶、戊双咪、 甲氧苄氨嘧啶(TMP)等,导致二氢叶酸还原酶受抑 5、排除增加:血透
病因 etiology
(二)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 1、摄入量不足:素食主义者 2、吸收和运输障碍: 1)食物中钴胺不能吸收: 胃酸缺乏、 胃部分切除。 2)内因子产生不足: 恶性贫血、全胃切除等。 3)末端回肠疾病: 腹泻、、肠切除、肿瘤及肉芽肿。 4)钴胺吸收的竞争:绦虫、细菌。
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较大红 细胞多见,嗜多色性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易见,粒细胞有胞体增大,核分叶过多,染 色质粗糙。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少,重者可有白细 胞血小板减少。
MA外周血涂片
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红 细胞系统增生为主,各期幼细胞均巨幼变, 核染色质粗糙,显示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 粒系见巨晚幼、巨杆状核粒细胞及多分叶 粒细胞。 3、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测定维生素 B12<74pmol/L (100ng/L), 叶酸 <6.8nmol/L (3ug/L) 4、其他: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 试验)阳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24h排泄 量可明显增高。
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与检验
![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与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bf514a10f46527d3250ce026.png)
IDA的治疗
根除病因,补足贮铁 1.病因治疗 2.补充铁剂
补铁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 • 以硫酸亚铁为代表 • Hb正常后还要补足贮存铁,继续口服3~6月
•注射铁剂的适应证 • 右旋糖酐铁是最常用的注射铁剂 • 深部肌注,注意过敏反应
用药须知
1.口服铁剂: ①应餐后或餐中服用,注意影响吸收的药物:钙剂、 四环素、牛奶、茶水、咖啡 可服用维C加强吸收 ②口服液体铁剂时用吸管, 服铁剂期间,粪便颜
铁吸收不良
铁的需要量增 加而摄入相 对不足
铁丢失过多
病因
• 摄入不足、需要增加 • 婴幼儿未及时添加辅食青少年、妊娠、哺乳期妇女、长期偏食 • 吸收不良 • 胃大部切除术后 抗酸药、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 • 慢性失血 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痔疮
发病机制
• 三个阶段 • 1隐性缺铁期(ID) 缺铁初期,贮存铁减少,血红蛋白和血清铁并不减少 • 2红细胞内缺铁(IDE) 贮存铁耗尽,红细胞内铁缺乏,血清铁开始下降、血红蛋白正常 • 3缺铁性贫血(IDA)贮存铁、血清铁、血红蛋白都减少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图示幼稚红细胞巨幼变,胞体 大、核染色质粗而松,成熟红细胞较大,嗜多色性
BM(骨髓)
(三)、血清VitB12和叶酸测定: VitB12正常值 200~800ng/L <100ng/L 缺乏; 叶酸正常值 5~6ug/L <3ug/L缺乏
(四)、其他: 尿甲基丙二酸 ↑
LDH↑血清胆红素中度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人体正常红细胞与低色素小红细胞
骨髓象:幼红细胞呈“老核幼浆”现象
巨幼细胞性贫血“幼核老浆”
• 巨幼贫骨髓象: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红系胞体及胞核均增大,核染质疏松呈细网状,胞 质量丰富,呈核质发育不平衡,细胞核的发育落后于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路径
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ICD10:D53.1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贫血症状。
2.腹胀、腹泻或便秘,以及黄疽、舌痛、舌质色红和表面光滑等体征。
3.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可有脊髓后侧束变性、周围神经病变和精神症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53.100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疾病编码。
2.血液检查指标符合需要住院指征:血红蛋白<70g/L,或伴有明显缺氧症状,或血红蛋白下降过快。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天(工作日)。
1.血常规:大细胞性贫血,MCV大于l00fl,血涂片中多数呈大卵圆形红细胞,白细
细胞和血小板常减少,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者超过5%,6叶者超过1%。
2.骨髓象:呈典型的巨幼改变,以红细胞系统为主,粒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亦可见。
3.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测定:血清叶酸低于6.8nmol/l(3ng/ml),红细胞叶酸测定低于226. 6nmol/l(l00ng/ml);血清维生素B12低于7
4.0~103.6pmol/IJ(100~140pg,/ml)。
4.如有条件做血清或胃液内因子检查(正常人应为阴性)或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 tesi.24小时尿中57 Co维生素BI2的含量,正常人应>8%,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及维生素Bl2吸收不良者<7%,恶性贫血患者<5%);可帮助诊断恶性贫血。
(七)治疗开始于诊断第1天。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
2.增加营养,纠正偏食及不良的过度烹调习惯。
3.补充叶酸或维生素12 :叶酸缺乏可口服叶酸,每次5~l0mg,每日3次,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一般不需维持治疗。
维生素B12缺乏可用维生素B12 100ug/d,恶性贫血及全胃切除者,要终身维持治疗。
4.输血有严重贫血而又有组织脏器明显缺氧时,可输注红细胞。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需特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ICD10: D53.1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