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人教版(优秀教案)讲解学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三角形的知识后,进一步研究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本节课通过探究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但勾股定理的证明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能够克服困难,积极思考,理解并掌握证明过程。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角三角形、尺子、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定理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的边长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教师呈现勾股定理的表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严密的数学推理过程。
2.提升空间想象力,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图形变换,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3.增强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数据进行准确计算和合理分析。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勾股定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直角三角形的情况?”比如,我们在测量窗台到地面的距离时,就可以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勾股定理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勾股定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时,对于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和斜边的关系还是有些混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勾股定理。
其次,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问题,这个方法效果还不错,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激发。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意识到应该多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1节,本节课主要围绕勾股定理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勾理的表达式: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具体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设计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2cm,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4,则另一条边长是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ABC中,AB=10,AC=一qi,BC边上的高线AD=8,求BC的长?知识点2:利用方程求线段长1、如图,公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DA⊥AB于A,CB⊥AB于B,已知DA=壹五km,CB=10km,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车站E,(1)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2)DE与CE的位置关系(3)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最短,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2、如图,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当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3、在矩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图所示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求DE的长。
4.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矩形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EF 的长是多少?5、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折痕为AE,且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以B点为原点,BC为x轴,BA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求点F和点E坐标。
6、边长为8和4的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上,若沿对角线AC折叠后,点B落在第四象限B1处,设B1C交x轴于点D,求(1)三角形ADC的面积,(2)点B1的坐标,(3)AB1所在的直线解析式。
人教版数学八下17.1《勾股定理》教案3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18.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人[活动1]讲述资料故事提出问题1:数学家大会为什么用该图做会徽呢?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教师作补充说明: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到的,被称为“赵爽弦图”.问题2: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教师关注:学生对“赵爽弦图”及勾股定理的历史是否感兴趣.引人课题18.1《勾股定理》(板书课题)[活动2]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见解.生1.会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比如2008年体育奥运会的会徽是五环旗.生2.我在其他的资料里见过这个图案.生3.课本面上也有这样的图案.(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当听到是“赵爽弦图”时,好奇之心更加强烈,学习热情很高.对“勾股定理”表示不从现实生活中提出“赵爽弦图”,为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为探索勾股定理提供背景材料.探究新知A BC你知道他是通过什么途径找到怎样的三边关系的吗?问题1.你能发现S A 、S B 、S C之间的关系吗?问题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幻灯片3169254913否也有这样的性质呢?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1)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C的面积.理解观察图片后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一关系式SA+ SB=SCa2 + b2 = c2纷纷举手回答,并总结: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的平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组内交流(2)幻灯片展示答案(3)引导学生将三个正方形面积的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活动3] 实践验证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数学家赵爽就用赵爽弦图验证了“勾股定理”幻灯片展示赵爽弦图教师详细介绍赵爽弦图的拼割过程.问题:.你能利用手中的材料通过其他的拼法验证勾股定理吗?试试看,你能拼几种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前后位四人一组)合作交流.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C的面积生1:把C“补” 成边长为7的正方形面积的一半.生2:将正方形C分“割”成若干个直角边为整数的三角形当答案不同、意见有分歧时,所有同学都在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直到探求出正确结果.学生总结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空间,让学生积极动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得出猜想实践验证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进行合理的拼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分析、帮助;(2)学生能否用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板书)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17.1勾股定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勾股定理。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3.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理解其数学原理。
4.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勾股定理股定理的应用条件。教师需要明确指出,勾股定理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并通过举例说明非直角三角形不适用勾股定理的原因,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勾股定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的情况?”(如测量旗杆高度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勾股定理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表述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理解其数学原理。
-能够将勾股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在讲解勾股定理时,重点强调其公式a² + b² = c²,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通过多个具体例子的演示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该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勾股定理的表述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定理的证明,我会通过举例和几何作图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直角三角形的模型,并验证勾股定理。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材简析本章的内容包括: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本章主要研究并揭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的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是一个著名的几何定理,在西方也被称为毕达哥斯拉定理.勾股定理有几百种证明方法,本章主要介绍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证明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关系,数形结合,直观、简洁.勾股定理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章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无理数,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在中考中,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三角形判别条件的应用,常与三角形的其他知识结合考查.教学指导【本章重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本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应用.【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转化思想,如:应用勾股定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从而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2.体会和掌握方程思想,如: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时,往往需要列方程求解.课时计划17.1勾股定理3课时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课时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2.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3.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体会数学定理发现的过程;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究及证明.【教学难点】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2~P2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1)教材P23“探究”,如图,每个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分别算出图中正方形A、B、C、A′、B′、C′的面积.解:A 的面积=4;B 的面积=9;C 的面积=52-4×12×(2×3)=13;所以A +B =C .A ′=9;B ′=25;C ′=82-4×12×(5×3)=34;所以A ′+B ′=C ′.所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阅读、理解教材P23~P24“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解:朱实=12ab ;黄实=(a -b )2;正方形的面积=4朱实+黄实=(a -b )2+12ab ×4=a 2+b 2-2ab +2ab =a 2+b 2.又正方形的面积=c 2,所以a 2+b 2=c 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作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作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将它们像下图所示拼成两个正方形.证明:a 2+b 2=c 2.图1图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从整体上看,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b ,因此它们的面积相等.我们再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即可证明勾股定理.【证明】由图易知,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b ,∴它们的面积相等.又∵左边的正方形面积可表示为a 2+b 2+12ab ×4,右边的正方形面积可表示为c 2+12ab ×4,∴a 2+b 2+12ab ×4=c 2+12ab ×4,∴a 2+b 2=c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通过对拼接图形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建立相等关系,从而验证勾股定理.【例2】 已知在Rt △ABC 中,∠C =90°,a 、b 为两直角边,c 为斜边. (1)若a =3,b =4,则c 2=____,c =____;(2)若a=6,b=8,则c2=____,c=____;(3)若c=41,a=9,则b=____;(4)若c=17,b=8,则a=____.【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分析】(1)c2=a2+b2=32+42=25,则c=5.(2) c2=a2+b2=62+82=100,则c=10.(3) 因为c2=a2+b2,所以b=c2-a2=412-92=40.(4)因为c2=a2+b2,所以a=c2-b2=172-82=15.【答案】(1)255(2)10010(3)40(4)1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a2+b2=c2的常用变形b=c2-a2,a=c2-b2.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在△ABC中,∠C=90°.若a=5,b=12,则c=13;若c=41,a=9,则b=40.2.等腰△ABC的腰长AB=10 cm,底BC为16 cm,则底边上的高为6_cm,面积为48_cm2.3.已知在△ABC中,∠C=90°,BC=a,AC=b,AB=c.(1)若a=1,b=2,求c;(2)若a=15,c=17,求b.解:(1)根据勾股定理,得c2=a2+b2=12+22=5.∵c>0,∴c= 5.(2)根据勾股定理,得b2=c2-a2=172-152=64.∵b>0,∴b=8.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在△ABC中,AB=20,AC=15,AD为BC边上的高,且AD=12,求△ABC 的周长.【互动探索】应考虑高AD在△ABC内和△ABC外的两种情形.【解答】当高AD在△ABC内部时,如图1.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BD2=AB2-AD2=202-122=162,∴BD=16.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CD2=AC2-AD2=152-122=81,∴CD=9.∴BC=BD+CD=25,∴△ABC的周长为25+20+15=60.当高AD在△ABC外部时,如图2.同理可得,BD=16,CD=9.∴BC=BD-CD=7,∴△ABC的周长为7+20+15=42.综上所述,△ABC的周长为42或60.图1 图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题中未给出图形,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时,易漏掉钝角三角形的情况.如在本例题中,易只考虑高AD在△ABC内的情形,忽视高AD在△ABC 外的情形.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激发学习热情.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教学难点】运用勾股定理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解决有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5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在△ABC中,∠C=90°.若BC=6,AB=10,则AC=8.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已知在△ABC中,∠ACB=90°,AB=5 cm,BC=3 cm,CD⊥AB于点D,求CD的长.【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多直角三角形嵌套”图形→已知边长,求高CD →利用等面积法求解.【解答】∵△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 =90°,AB =5 cm ,BC =3 cm , ∴由勾股定理,得AC =AB 2-BC 2=4 cm. 又∵S △ABC =12AB ·CD =12AC ·BC ,∴CD =AC ·BC AB =4×35=125(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可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积,这个规律也称“弦高公式”,它常与勾股定理联合使用.【例2】 如图,侦察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 m 处侦察,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他赶紧拿出红外测距仪,测得汽车与他相距400 m,10 s 后,汽车与他相距500 m ,你能帮小王算出敌方汽车的速度吗?【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求敌方汽车的速度,需要算出BC 的长.在Rt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C .【解答】由勾股定理,得AB 2=BC 2+AC 2,即5002=BC 2+4002,所以BC =300 m. 故敌方汽车10 s 行驶了300 m ,所以它1 h 行驶的距离为300×6×60=108 000(m), 即敌方汽车的速度为108 km/h.【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再代入数据求解.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 cm ,底边长为10 cm ,则它的面积为( D ) A .30 cm 2 B .130 cm 2 C .120 cm 2D .60 cm 2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 cm 、12 cm ,则斜边上的高为6013cm.3.如图,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 偏离欲到达地点B 200 m ,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 m ,求该河流的宽度为多少?解:根据图中数据,运用勾股定理,得AB =AC 2-BC 2=5202-2002=480(m). 即该河流的宽度为480 m.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1,长方体的高为3 cm ,底面是正方形,边长为2 cm ,现有绳子从D 出发,沿长方体表面到达B ′点,问绳子最短是多少厘米?图1 图2图3【互动探索】可把绳子经过的面展开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并比较,得到的最短距离即为所求.【解答】如图2,由题易知,DD′=3 cm,B′D′=2×2=4(cm).在Rt△DD′B′中,由勾股定理,得B′D2=DD′2+B′D′2=32+42=25;如图3,由题易知,B′C′=2 cm,C′D=2+3=5 (cm).在Rt△DC′B′中,由勾股定理,得B′D2=B′C′2+C′D2=22+52=29.因为29>25,所以第一种情况绳子最短,最短为5 cm.【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类题可通过侧面展开图,将要求解的问题放在直角三角形中,问题便迎刃而解.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勾股定理的简单运用:(1)由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长度,可以应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长度.(2) 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再代入数据求解.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利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勾股定理的运用,掌握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的过程,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类比较能力、讨论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魅力和知识创新的乐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探究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6~P2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2.教材P27,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1,2,3,4,…的点.3.13的线段是直角边为正整数3,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A.5+1B.-5+1C.5-1D. 5【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斜边长,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点的坐标.【分析】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1和2,∴斜边长为12+22=5,∴-1到A 的距离是5,那么点A所表示的数为5-1.故选C.【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确定点A的位置,再根据A的位置来确定a的值.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小明学了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找一个无理数的准确位置后,又进一步进行练习:首先画出数轴,设原点为点O,在数轴上的2个单位长度的位置找一个点A,然后过点A作AB ⊥OA,且AB=3.以点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弧,设与数轴右侧交点为点P,则点P的位置在数轴上(C)A.1和2之间B.2和3之间C.3和4之间D.4和5之间2.如图,OP=1,过P作PP1⊥OP且PP1=1,根据勾股定理,得OP1= 2 ;再过P1作P1P2⊥OP1且P1P2=1,得OP2=3;又过P2作P2P3⊥OP2且P2P3=1,得OP3=2;….依此继续,得OP2018=2019,OP n=n+1(n为自然数,且n>0).3.利用如图4×4的方格,作出面积为8平方单位的正方形,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实数8和-8.解:面积为8平方单位的正方形的边长为8,8是直角边长为2,2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画图如下:活动3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1)在图1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2)在图2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们的三边长都是无理数;(3)在图3中,画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是10.【互动探索】(1)利用勾股定理,找长为有理数的线段,画三角形即可;(2)先找出几个能构成勾股数的无理数,再画出来即可,如画一个边长2,22,10的三角形;(3)画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形即可.【解答】(1)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5 ,如图1.(2)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22,10,如图2.(3)画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形,如图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了格点三角形的画法,需仔细分析题意,结合图形,利用勾股定理和正方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勾股定理表示无理数.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运用;理解互逆命题的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过程,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体会勾股定理逆向思维所获得的结论,明确其应用范围和实际价值.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数,理解互逆命题的有关概念.【教学难点】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31~P3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3.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整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一般地,原命题成立时,它的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4.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1)在△ABC中,∠A=20°,∠B=70°;(2)在△ABC中,AC=7,AB=24,BC=25;(3)△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b)(a-b)=c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分别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解答】(1)在△ABC中,∵∠A=20°,∠B=70°,∴∠C=180°-∠A-∠B=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2)∵AC2+AB2=72+242=625,BC2=252=625,∴AC2+AB2=BC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3)∵(a+b)(a-b)=c2,∴a2-b2=c2,即a2=b2+c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断直角三角形的常用方法有两种:(1)两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角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三边是否满足a2+b2=c2(c为最长边).【例2】写出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长相等”的逆命题,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原命题的题设为等腰三角形,结论为腰上的高相等,然后交换题设与结论得到其逆命题;可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判断此命题的真假.【解答】命题“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长相等”的逆命题是两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此逆命题为真命题.如图,在△ABC中,CD⊥AB,BE⊥AC,且CD=BE.∵BC=BC,∴△CBD≌△BCE(HL),∴∠DBC=∠ECB,∴△ABC为等腰三角形.【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整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一般地,原命题成立时,它的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例3】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5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求得PQ、PR的长,再进一步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证明三角形PQR是直角三角形,从而求解.【解答】根据题意,得PQ=16×1.5=24(海里),PR=12×1.5=18(海里),QR=30海里.∵242+182=302,∴PQ2+PR2=QR2,∴∠QPR=90°.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QPS=45°,∴∠SPR=45°,即“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方位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C)A.5,6,7B.10,8,4C.7,25,24D.9,17,152.下列各命题都成立,写出它们的逆命题,这些逆命题成立吗?(1)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解:(1)“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逆命题不成立.(2)“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两个角是直角,逆命题不成立.3.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如果m表示大于1的整数,a=2m,b=m2-1,c=m2+1,那么a、b、c为勾股数.你认为对吗?如果对,你能利用这个结论得出一些勾股数吗?解:对.因为a2+b2=(2m)2+(m2-1)2=4m2+m4-2m2+1=m4+2m2+1=(m2+1)2,且c2=(m2+1)2,所以a2+b2=c2,即a、b、c是勾股数.m=2时,勾股数为4、3、5;m=3时,勾股数为6、8、10;m=4时,勾股数为8、15、17.4.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90°,AB=2 cm,AD= 5 cm,CD=5 cm,BC=4 cm,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如图,连结BD.∵∠A=90°,AB=2 cm,AD= 5 cm,∴根据勾股定理,得BD=3 cm.又∵CD=5 cm,BC=4 cm,∴CD2=BC2+BD2,∴△BCD是直角三角形,∴∠CBD=90°,∴S四边形ABCD=S△ABD+S△BCD=12AB·AD+12BC·BD=12×2×5+12×4×3=()5+6cm2.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4】在正方形ABCD 中,F 是CD 的中点,E 为BC 上一点,且CE =14CB ,试判断AF 与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互动探索】观察图形,猜测AF ⊥EF .证明△AEF 为直角三角形可得AF ⊥EF .【解答】AF ⊥EF .理由如下: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 .∵F 是CD 的中点,CE =14CB , ∴EC =a ,BE =3a ,CF =DF =2a .在Rt △ABE 中,由勾股定理,得AE 2=AB 2+BE 2=16a 2+9a 2=25a 2.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得EF 2=CE 2+CF 2=a 2+4a 2=5a 2.在Rt △ADF 中,由勾股定理,得AF 2=AD 2+DF 2=16a 2+4a 2=20a 2.∴AE2=EF2+AF2,∴△AEF为直角三角形,且AE为斜边.∴∠AFE=90°,即AF⊥EF.【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定直角三角形,从而推出两线的垂直关系.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3.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整好相反,我们把像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17.1勾股定理(1)一、教学目标: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掌握勾股定理并会用它解决身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2.在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勾股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情况,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过程; 难点:通过面积计算探索勾股定理。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计算面积为学生设计一个数学实验的平台,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多媒体演示勾股树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成功导入本节课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活动一:动脑想一想小明用一边长为cm 1的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你知道折痕有多长吗?①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请说出你的想法。
②若把折叠后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放在如图所示的格点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cm 1),你能知道斜边的长吗?③观察图形,并填空:⑴正方形P 的面积为2cm , 正方形Q 的面积为2cm , 正方形R 的面积为2cm 。
⑵你能发现图中正方形P 、Q 、R 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活动二:动手做一做其它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共同讨论方法后再确立研究方向) (图中每一小方格表示21cm )⑴正方形P 的面积为2cm ,正方形Q 的面积为2cm , 正方形R 的面积为2cm 。
⑵正方形P 、Q 、R 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是什么?⑶你会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P 、Q 、R 的面积吗?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与你的同伴进行交流。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6.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表述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b.通过实际案例和练习题,指导学生识别直角三角形的特征,强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定位直角三角形,并准确应用勾股定理。
c.对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构造非直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对比,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直角三角形的特性,从而掌握判断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勾股定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的情况?”比如,测量旗杆的高度或者计算建筑物与地面的距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勾股定理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勾股定理的表述及其计算方法。对于难点部分,如定理的证明,我会通过直观的图形演示和逐步的逻辑推理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勾股定理的基本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的概念及表述
a.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b.勾股定理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2.勾股定理的证明
a.几何拼贴法
b.代数推导法
3.勾股定理的应用
a.计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b.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筑、测量等领域的应用
举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计算,或者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c.勾股数的拓展:学生需要从简单的勾股数例子中,拓展到一般性的勾股数求解。
举例:在求解勾股数时,学生可能不清楚如何从特例推广到一般情况,或者不知道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勾股数。
d.勾股定理的推广:学生需要理解勾股定理在非直角三角形及多边形中的应用。
总之,在本次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实践性、加强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等方面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几何图形和数学推导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有的同学能够迅速理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证明过程,而有的同学则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人教版八下数学17.1 课时1 勾股定理教案+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课时1 勾股定理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3.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掌握勾股定理,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计算题.【教学难点】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的图形像一棵枝叶茂盛、姿态优美的树,这就是著名的毕达哥拉斯树,它由若干个图形组成,而每个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三个正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各组图形大小不一,但形状一致,结构奇巧.你能说说其中的奥秘吗?二、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勾股定理【类型一】直接运用勾股定理例1如图,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CD⊥AB于D,求:(1)AC的长;(2)S△ABC;(3)CD的长.解析:(1)由于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的长;(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ABC;(3)根据面积公式得到CD·AB=BC·AC即可求出CD.解:(1)∵在△ABC中,∠ACB=90°,AB=13cm,BC=5cm,∴AC=AB2-BC2=12cm;(2)S△ABC=12CB·AC=12×5×12=30(cm2);(3)∵S△ABC=12AC·BC=12CD·AB,∴CD=AC·BCAB=6013cm.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然后利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相等得出一个方程,再解这个方程即可.【类型二】分类讨论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例2在△ABC中,AB=15,AC=13,BC边上的高AD=12,试求△ABC 的周长.解析:本题应分△ABC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说明:(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①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152-122=9.在Rt△ACD中,CD=AC2-AD2=132-122=5,∴BC=5+9=14,∴△ABC的周长为15+13+14=42;(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②所示.在Rt△ABD中,BD=AB2-AD2=152-122=9.在Rt△ACD中,CD=AC2-AD2=132-122=5,∴BC=9-5=4,∴△ABC的周长为15+13+4=32.∴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ABC 的周长为4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ABC的周长为32.方法总结:解题时要考虑全面,对于存在的可能情况,可作出相应的图形,判断是否符合题意.【类型三】勾股定理的证明例3探索与研究:方法1:如图:对任意的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ABC 绕其顶点A 旋转90°得直角三角形AED ,所以∠BAE =90°,且四边形ACFD 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四边形ABFE的面积相等,而四边形ABFE 的面积等于Rt △BAE 和Rt △BFE 的面积之和.根据图示写出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方法2:如图:该图形是由任意的符合条件的两个全等的Rt △BEA 和Rt △ACD 拼成的,你能根据图示再写出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吗?解析:方法1:根据四边形ABFE 面积等于Rt △BAE 和Rt △BFE 的面积之和进行解答;方法2:根据△ABC 和Rt △ACD 的面积之和等于Rt △ABD 和△BCD的面积之和解答.解:方法1:S 正方形ACFD =S 四边形ABFE =S △BAE +S △BFE ,即b 2=12c 2+12(b +a )(b -a ),整理得2b 2=c 2+b 2-a 2,∴a 2+b 2=c 2;方法2:此图也可以看成Rt △BEA 绕其直角顶点E 顺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得到.∵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CD ,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 ,∴S △ABC +S △ACD=S △ABD +S △BCD ,即12b 2+12ab =12c 2+12a (b -a ),整理得b 2+ab =c 2+a (b -a ),b 2+ab =c 2+ab -a 2,∴a 2+b 2=c 2.方法总结:证明勾股定理时,用几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规则的图形,然后利用大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图形的面积和化简整理证明勾股定理.知识点二:勾股定理与图形的面积例4 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分别为2,5,1,2.则最大的正方形E 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可得正方形A、B的面积和为S1,正方形C、D的面积和为S2,S1+S2=S3,即S3=2+5+1+2=10.故答案为10.方法总结:能够发现正方形A、B、C、D的边长正好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最终能够证明正方形A、B、C、D的面积和即是最大正方形的面积.【板书设计】17.1 勾股定理课时1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2.勾股定理的证明“赵爽弦图”、“刘徽青朱出入图”、“詹姆斯·加菲尔德拼图”、“毕达哥拉斯图”.【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勾股定理的验证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设计一些拼图活动,并自制精巧的课件让学生从形上感知,再层层设问,从面积(数)入手,师生共同探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课时1 勾股定理学案【学习目标】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了解关于勾股定理的一些文化历史背景,会用面积法来证明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习重点】掌握用面积法来证明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习难点】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有关的运算.【自主学习】一、知识回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单位1,你能数出图中的正方形A、B 的面积吗?你又能想到什么方法算出正方形C的面积呢?AB CCBA方法1:补形法(把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补成各边都在网格线上的正方形):左图:S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图:S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2:分割法(把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分割成易求出面积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左图:S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图:S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考点1:勾股定理的认识及验证想一想 1.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去老朋友家做客,看到他朋友家用等腰三角形砖铺成的地面,联想到了正方形A,B和C面积之间的关系,你能想到是什么关系吗?2.右图中正方形A、B、C所围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3.在网格中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三边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A、B、C 是否也有类似的面积关系?(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单位1)4.正方形A、B、C 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怎样的特殊关系?思考你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什么规律?你能结合字母表示出来吗?猜测: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________.活动2 接下来让我们跟着以前的数学家们用拼图法来证明活动1的猜想.证法利用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的“赵爽弦图”=________,证明:∵S大正方形S小正方形=________,S大正方形=___·S三角形+S小正方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点归纳: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公式变形:222222, ,=+--.a cb bc a c a b知识点2: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典例探究】例1如图,在Rt△ABC中,∠C=90°.(1)若a=b=5,求c;(2)若a=1,c=2,求b.变式题1 在Rt△ABC中,∠C=90°.(1)若a:b=1:2 ,c=5,求a;(2)若b=15,∠A=30°,求a,c.方法总结: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关系和第三边的长求未知两边时,要运用方程思想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变式题2在Rt△ABC中,AB=4,AC=3,求BC的长.方法总结:当直角三角形中所给的两条边没有指明是斜边或直角边时,其中一较长边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进行分类讨论,否则容易丢解.例2已知∠ACB=90°,CD⊥AB,AC=3,BC=4.求CD的长.方法总结: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可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积,它常与勾股定理联合使用.【跟踪训练】求下列图中未知数x、y的值:三、知识梳理内容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注意1.在直角三角形中2.看清哪个角是直角3.已知两边没有指明是直角边还是斜边时一定要分类讨论四、学习中我产生的疑惑【学习检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则a2+b2=c2B.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C.在Rt△ABC中,∠C=90°,所以a2+b2=c2D.在Rt△ABC中,∠B=90°,所以a2+b2=c22. 如图,Rt△ABC(∠C=90°)的主要性质:(用几何语言表示)(1)两锐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2)若∠B=30°,则∠B的对边和斜边:_________.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_________.4. 右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5.在△ABC中,∠C=90°.(1)若a=15,b=8,则c=_______.(2)若c=13,b=12,则a=_______.6.若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是5和7,则第三边长的平方为_________.7.如图所示,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6,则正方形A,B的面积的和为_______.8.求斜边长17cm、一条直角边长15cm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9.如图,在△ABC中,AD⊥BC,∠B=45°,∠C=30°,AD=1,求△ABC的周长.10.如图,将长为10米的梯子AC斜靠在墙上,BC长为6米,求梯子上端A到墙的底端B的距离AB。
人教版勾股定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勾股定理的表述及证明;(2)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学会运用几何图形辅助解题,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勾股定理的表述及证明;(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勾股定理的证明;(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3)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2)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和应用场景;(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勾股定理的发现?它有什么意义?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勾股定理的表述;(2)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证明方法;(3)运用几何图形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2)强调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长;(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5cm,斜边长为10cm,求另一条直角边长。
2. 深入研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尝试找出其他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1)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2)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人教版(优秀教案)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一)一、教学目标.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
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和的直角△,用刻度尺量出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那么斜边(弦)的长是。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和的直角△,用刻度尺量的长。
你是否发现与的关系,和的关系,即,,那么就有勾股弦。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例(补充)已知:在△中,∠°,∠、∠、∠的对边为、、。
求证:+。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小正大正 ×21+(-),化简可证。
勾股定理的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的优秀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策划方案、讲话致辞、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evidence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勾股定理的优秀教案勾股定理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4.总结归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勾股定理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通过总结归纳,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师设计具体情境,如测量未知边长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面临实际问题,引出勾股定理的学习需求。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思考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
2.教师给出勾股定理的定义,解释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并通过几何图形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教师设计合作任务,如共同制作勾股定理的演示道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3.教师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等。
2.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勾股定理,培养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勾股定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2.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五、案例亮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八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
本节课主要介绍勾股定理的定义、证明及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勾股定理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
但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勾股定理。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勾股定理的应用场景。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
2.勾股定理相关案例资料。
3.直角三角形道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直角三角形道具,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的特征,提问:“你们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吗?”学生思考后,教师给出答案:“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勾股定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勾股定理的定义及证明过程。
首先,介绍勾股定理的起源,然后展示古代数学家们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如赵爽弦图、欧几里得证明等。
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3.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分别是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勾股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
勾股定理全章课程教案
32+42=52
5、12、13
52+122=132
7、24、25
72+242=252
9、40、41
92+402=412
……
……
19,b、c
192+b2=c2
3.在△ABC中,∠BAC=120°,AB=AC= cm,一动点P从B向C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动,问当P点移动多少秒时,PA与腰垂直。
分析:⑴注意命题证明的格式,首先要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写已知求证。
⑵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现在只知道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转化为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⑶利用已知条件作一个直角三角形,再证明和原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⑷先做直角,再截取两直角边相等,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A1B1=c,则通过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证。
⑷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分析:⑴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说逆命题时注意将题设和结论调换即可,但要分清题设和结论,并注意语言的运用。
⑵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原命题有真有假,逆命题也有真有假,可能都真,也可能一真一假,还可能都假。
解略。
例2(P82探究)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解略。
例3(补充)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教学中要逐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体会。
17.1(1)勾股定理(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难度。首先,他们在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感到困惑,特别是如何从几何和代数两个角度去证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增加了直观的几何图形演示和详细的代数推导过程,希望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的原理。
其次,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运用勾股定理求解。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学会如何发现直角三角形,并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1)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几何角度和代数角度进行证明,使学生充分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2)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找到直角三角形,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并运用勾股定理求解;
针对难点(2)和(3),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指导学生:
-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判断是否可以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
-逆向运用勾股定理,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已知信息求解未知边长。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勾股定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情况?”(如测量墙角、梯子长度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勾股定理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全章教案人教版(优秀教案)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一)一、教学目标.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补充)通过对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确信定理的正确性;通过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例使学生明确,图形经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四、课堂引入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
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和的直角△,用刻度尺量出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那么斜边(弦)的长是。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和的直角△,用刻度尺量的长。
你是否发现与的关系,和的关系,即,,那么就有勾股弦。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五、例习题分析例(补充)已知:在△中,∠°,∠、∠、∠的对边为、、。
求证:+。
分析:⑴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小正大正×21+(-),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⑷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达余种。
这个古老的精彩的证法,出自我国古代无名数学家之手。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A B例已知:在△中,∠°,∠、∠、∠的对边为、、。
求证:+。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21+右边()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21+() 化简可证。
六、课堂练习.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如图,直角△的主要性质是:∠°,(用几何语言表示) ⑴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⑵若为斜边中点,则斜边中线; ⑶若∠°,则∠的对边和斜边:; ⑷三边之间的关系:。
.△的三边、、,若满足 +,则°; 若满足>+,则∠是角; 若满足<+,则∠是角。
.根据如图所示,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七、课后练习bbbBb E B.已知在△中,∠°,、、是△的三边,则 ⑴。
(已知、,求) ⑵。
(已知、,求) ⑶。
(已知、,求).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有<<,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时,,的值,并把、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在△中,∠°,310,一动点从向以每秒2cm 的速度移动,问当点移动多少秒时,与腰垂直。
.已知:如图,在△中,,在的延长线上。
求证:⑴-·⑵若在上,结论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 勾股定理(二)一、教学目标.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CB例(补充)使学生熟悉定理的使用,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
并学会利用不同的条件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补充)让学生注意所给条件的不确定性,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补充)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
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综合能力。
四、课堂引入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
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
五、例习题分析例(补充)在△,∠°⑴已知,求。
⑵已知, 求。
⑶已知, 求。
⑷已知::, 求。
⑸已知,∠°,求,。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
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
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
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
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
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和,求第三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
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补充)已知:如图,等边△的边长是。
⑴求等边△的高。
⑵求△。
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 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 法。
欲求高,可将其置身于△或△中,但只有一边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求21,则此题可解。
六、课堂练习 .填空题⑴在△,∠°,,,则。
⑵在△,∠°,,,则。
⑶在△,∠°,,::,则,。
⑷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⑸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和,,则第三边长为。
⑹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 ,则它的高为,面积为。
DBAAB.已知:如图,在△中,∠°,34,,是边上的高,求的长。
.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底边长是,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七、课后练习.填空题在△,∠°,⑴如果,,则。
⑵如果∠°,,则。
⑶如果∠°,,则。
⑷如果,,则。
⑸如果、、是连续整数,则。
⑹如果,::,则。
.已知:如图,四边形中,∥,⊥,⊥,∠°,1cm,求的长。
八、参考答案课堂练习.;7;,;,,;或34;3,3;.;.。
课后练习.;3;2;;;;.332课后反思:B.勾股定理(三)一、教学目标.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教材页探究)明确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注意条件的转化;学会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教材页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使用勾股定理,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保证一边不变,其它两边的变化。
四、课堂引入勾股定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
五、例习题分析例(教材页探究)DABC分析:⑴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即门框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⑵让学生深入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⑶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⑷转化为勾股定理的计算,采用多种方法。
⑸注意给学生小结深化数学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兴趣。
例(教材页探究)分析:⑴在△中,已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⑵ 在△中,已知,,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则-,通过计算可知≠。
⑶进一步让学生探究和的关系,给不同的值,计算。
六、课堂练习.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度的坡路走了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米。
.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米,水平距离是米。
题图 题图 题图AB.如图,一根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
.如图,原计划从地经地到地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后因技术攻关,可以打隧道由地到地直接修建,已知高速公路一公里造价为万元,隧道总长为公里,隧道造价为万元,公里,公里,则改建后可省工程费用是多少? 七、课后练习.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两点,在江对岸取一点,使垂直江岸,测得米, ∠°,则江面的宽度为。
.有一个边长为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则圆形盖半径至少为米。
.一根厘米的绳子被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两点,厘米,且⊥,则厘米。
.如图,钢索斜拉大桥为等腰三角形,支柱高米,∠∠°,、分别为、中点,试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钢索和的长度。
(精确到米)八、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2250; ., 32;CBQABDEF.米; .; 课后练习.350米; .22; .; .米,米,米;课后反思:. 勾股定理(四)一、教学目标.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例(补充)“双垂图”是中考重要的考点,熟练掌握“双垂图”的图形结构和图形性质,通过讨论、计算等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
目前“双垂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两对相等锐角,四对互余角,及°或°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
例(补充)让学生注意所求结论的开放性,根据已知条件,作适当辅助线求出三角形中的边和角。
让学生掌握解一般三角形的问题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使学生清楚作辅助线不能破坏已知角。
例(补充)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转化为特殊图形求解,本题通过将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把四边形面积转化为三角形面积之差。
在转化的过程中注意条件的合理运用。
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解题的综合能力。
例(教材页探究)让学生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
四、课堂引入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
本节课探究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五、例习题分析例(补充).已知:在△中,∠°,⊥于,∠°,3,求线段的长。
分析:本题是“双垂图”的计算题,“双垂图”是中考重要的考点,所以要求学生对图形及性质掌握非常熟练,能够灵活应用。
目前“双垂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两对相等锐角,四对互余角,及°或°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
C D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画图,并正确标图。
引导学生分析:欲求,可由,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和特殊角,求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