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片段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七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七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七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复习准备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

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新课教学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

120—144÷18+35(58+37)÷(64—45)(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范例7篇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范例7篇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范例7篇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范例(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什么是平移以及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增强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移现象。

追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学生答:升旗,缆车,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等。

2、生成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题1图。

先让学生说出虚线部分和实线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感受平移,并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并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纠错。

之后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片段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片段

小学数学教案编写片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学加减法口算练习,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内容:加减法口算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减法口算练习中的进位借位问题。

教学准备:
1. 小学生加减法口算练习题目
2.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5分钟)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口算问题,让学生快速回答,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加减法口算知识。

二、讲解加减法口算练习(10分钟)
教师讲解加减法口算练习的方法和技巧,重点讲解进位和借位的问题。

三、学生练习(20分钟)
学生在黑板上做加减法口算练习题目,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进位借位模式进行计算。

四、评价和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的评价,总结学生在加减法口算练习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
力提高口算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口算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加减法口算,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针对小学生的加减法口算练习进行了讲解和练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
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加深对加减法口算知识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加减法口算练习。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模板(必备8篇)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模板(必备8篇)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模板(必备8篇)小学教学设计数学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熟练判断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试一试的图形学生四人小组一份。

教学过程:一、猜一猜——体会对称现象1、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猜猜谁来了?(蜻蜓按八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出示)老师没有出示完整的图你怎么猜到的?指出:仔细观察一半想象另一半,所以猜到了。

(板书:观察、想象)打开看看猜的对吗?2、这个呢?(三叶草按八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出示)你又是怎么猜到的?指出:据说三叶草每片叶子都代表美好的祝福,得到三叶草的人就会一生幸福。

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幸福。

3、你们发现蜻蜓、三叶草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指出:像这样两边一样的物体,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

(板书:对称)【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两幅实物图,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两个猜谜游戏,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突出体现了自然界的对称现象,同时提出了学习本课的两个方法:观察与想象。

】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1、(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图片)老师还带来了三样物体,把这些物体画下来,看这三个图形对称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对折)2、拿出这些图形,同桌合作,把这三个图形对折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1)你愿意把你的发现说一说吗?预设:①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

哪里看出两边一样?②两边重叠在一起。

老师这也有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也重合了。

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指出:象这样不多不少全部重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说成是完全重合。

(2)飞机、奖杯是不是完全重合?为什么?老师也把奖杯对折了一下(上下)你觉得呢?指出:奖杯不能上下对折,只能左右对折才会完全重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最新5篇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排列与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感知它们间的不同,且能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4、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比较(类比和对比)等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排列规律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来计算组合、排列数,初步了解简单事物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课件、衣服卡片、学生练习纸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和贝贝一起进入有趣的教学广角,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事先板书:数学广角)(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1、衣服搭配中的组合问题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贝贝去游乐园玩,既然是去游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贝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点击出示图片例1图(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电脑音问: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师:谁猜的对呢?(你们是不是猜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以下,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摆完后,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纸表示出来。

展示成果并交流:师:为了便于同学们表述,我们给这些衣服编上号。

反馈:让学生先反馈摆法,再反馈记录法。

评议。

师:他们的搭配方法中,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他们再摆的时候,是怎样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的呢?师:简单的说,他们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然后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再确定一件上装,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很快就摆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这样的思考方法,非常的——生:有顺序。

师: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

师:然后他们按照摆法的顺序,用连线法进行了表示。

你们也是用连线法表示的吗?有没有不是的?其实,我们还可以编号组合来表示,如①A……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用连线法呢?师:理解了摆法,学会了连线法,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3=6可以改写为2×3=6)算式中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装,3表示每件下装有3种搭配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秀5篇【优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五篇】教学设计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认识数字,并能正确书写和念读0-9的数字;- 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口算和计算练习;- 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0-9的数字,让他们念读和书写数字,并在黑板上呈现。

2. 理解数字: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排序。

然后复习和讲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和大小比较的符号。

3. 认识运算符号:通过讲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运算符号的含义和用法。

4. 进行运算练习:以口算和计算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逐步增加难度。

5. 拓展思维:通过提问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思考和探索,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或问题思路。

6. 小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二:《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并学会正确书写和念读几何图形的名称;- 能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属性;- 通过绘制和拼凑,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 发展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几何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并让他们念读和书写几何图形的名称。

2. 了解几何图形:通过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属性,让学生分组进行图形分类,讲解各个图形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3. 图形绘制: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自己绘制出几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命名和比较。

4. 图形拼凑:通过给学生一些图形的碎片,让他们进行拼凑,以完成一些复杂的图形,并思考图形的分类和属性。

片段教学数学教案小学

片段教学数学教案小学

片段教学数学教案小学
目标:让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奇数和偶数。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奇数和偶数的特点。

3.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奇数和偶数的知识。

教学准备:
1. 奇数和偶数的卡片。

2. 黑板和粉笔。

3. 数学练习册。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拿出奇数和偶数的卡片,让学生分成两组,并让他们讨论如何区分奇数和偶数。

2. 概念引入:教师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写在黑板上,然后通过举例说明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3. 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在课桌上摆放一些物品,让他们分别数一下有多少个,然后让他们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4. 拓展训练: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有关奇数和偶数的题目,加深理解。

5.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巩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和练习巩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但在引入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多的例子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看到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完整版可复制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完整版可复制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完整版可复制5篇学校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完整版可复制1教学目标:1、结合关于"嫦娥一号"的详细情境感悟比的意义,并学会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控求比值的方法。

2.同学在经受将比改写成除法和分数的过程中,体会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掌控比、除法、分数的相互关系;感受比、分数、除法的区分。

3、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养成观测、思索和沟通的习惯,并培育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技能。

4、通过比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感受比1、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1〕出示问题情境〔依据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掌控的资料统计,截至20**年12月,人类对月球进行的探测活动,胜利61次,失败63次。

〕问:看完这那么消息,你有什么感受?师:你有这种感受是由于你对这那么消息中的两个数量进行了比较,你是怎么比的?〔板书:63-61=2〕小结:用减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差关系。

〔板书:相差关系〕〔2〕问:用除法可以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吗?〔板书:63÷61=636161÷63=6163〕师:6361表示什么?6163呢?小结:用除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叫做倍数关系。

〔板书:倍数关系〕〔3〕师:判断两个数量之间是相差关系还是倍数关系关键看什么?2、讨论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1〕揭示课题师: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

〔板书课题:认识比〕〔2〕出示:失败次数与胜利次数的比是63比61;胜利次数与失败次数的比是61比63。

〔板书:63比6161比63〕3、读、写比〔1〕师:63比61写作63:61,〔板书:63:61〕这里的两点":"在数学里面叫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板书:比号前项后项〕问:在63:61中,63叫做比的?61叫做比的?〔2〕指名1人写61比63,其余同学在草稿本上写。

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范文(5篇)

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范文(5篇)

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范文(5篇)优秀小学数学片段教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确定位置的必要性;2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学生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2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与活动;2训练学生能把思考的结果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同时要让学生很好地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点: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2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

学具准备: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还记得吗?去年也就是202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二引导探究:1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物体的位置,同学们有这样的体验吗?2如果现在有同学想去看电影,(1)如何找到电影标上所指的位置?(以6排3号为例,指名说,再用课件展示),(2)如果是3排6号,与6排3号指的是同一个座位吗?如果将6排3号记作(6,3),3排6号该怎样表示?(3)从刚才的讨论中,你知道了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位置一般需要几个数据吗?这两个数据都代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且在排列上有一定的顺序性,这是在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有序排列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两个数据可以确定一个位置。

3指名任一同学:你能用刚才这种方法描述一下你所坐的位置吗?4刚才有同学提到了在地图上确定某城市的位置,大家想一想在地图上是利用什么来确定位置呢?请看题(P126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如何找到震中的位置?(2)在这张地图上你能找到位于东经1130北纬400的城市吗?你能描述大连的大致位置位置吗?哈尔滨呢?小结: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有经度和纬度,象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监测出神舟5号返回舱降落位置的经度和纬度,从而帮助科学家快速地找到英雄杨利伟的。

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

学校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学校片段教学数学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拟娴熟地推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受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觉过程,体会观看比拟、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学问中的规律之美,激发同学宠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生成问题激兴导入1、同学依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争辩哪局部内容吗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依据同学答复板书:向哪移变化)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楚,学习目的更明确。

信任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怀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学校生对于新学问的“古怪心〞,引导同学自主发问。

这些“问题〞来自于同学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同学乐观参与到学习和探究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沟通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状况(放动画片)(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宠爱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同学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同学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预备,在心理上产生猛烈的“我要探究〞的冲动。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同学填空0.009米=(9)毫米①0.09米=(90)毫米②0.9米=(900)毫米③ 9米=(9000)毫米④1、推导右移规律。

引导同学借助整数局部,从上往下观看(1)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小组争辩沟通)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建立1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理解1分=60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世上有件宝,黄金买不到。

一去不复返,愿你珍惜好。

)师:关于时间的知识你们回家复习了吗?那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你复习的怎么样好吗?(让学生认读时刻)把你们画的表拿出来,相互看一下,比一比谁画的好?师巡视把画得好的贴在黑班上展示给大家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猜猜是什么节日?每到这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春节)打开教科书第59页,观察主题图,这是在哪儿?图上的人们在做什么?(春节联欢晚会现场,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人们在倒计时……)师:过年真好!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师: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生:1秒很短。

生:特别短。

生:滴答一下就是1秒。

)三、观察探究,建立时间概念。

1. 观察表针(出示一个钟面)师:老师带来一个表,请你们看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你能不能给同学们指指看?(能)快,走到前面来。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精选5篇)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1)“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必须是它的12吗?”在学习12时,这个问题搅起了课堂的波澜。

每个同学经过独立思考都纷纷发表了自我的意见,有的同意,有的不一样意,无形之中就构成了两大阵营。

正方、反方分别选出两名代表站在台前,一场唇枪舌战即将开始。

吴教师顺手递给一边一张圆纸片,宣布:“同意不一样意都要提出问题,如果能问得对方心服口服,同意了你的观点,就是胜利者。

这张纸能够折,能够撕。

下头的同学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

”讨论过后,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到讲台前,吴教师对座位上的学生说:“我们请正方和反方的代表发表自我的意见,能够吗?我们静静的听,然后还能够发表自我的意见,看那位同学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辩论开始。

正方同学把圆从中间对折,问:“这一半不是12既然你们都承认,为什么不给教师画勾?”大有先声夺人之势。

反方同学把圆随意撕了一小块下来,问:“这圆是不是两部分?”正方:“是。

”反方:“这两半都是圆的12吗?”正方:“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为什么你们还认定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必须是12呢?”好一个咄咄逼人的反问。

正方仍然不服气:“我们怎样就得到12呢?”坐着的同学开始按捺不住了,举手发言。

一个说:“这个圆能够折成12,也能够不折成12。

”真是一语中的。

另一个说:“如果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2,但那里说分成两份,怎样分都行。

”他在“分成两份”上异常加重了语气。

理越辩越明,几个回合下来,大家就达成了共识:这句话错就错在“必须”上,如果必须是12的话,前面应当加上“平均”这个词。

这是对分数本质意义的认识。

点评:数学是其他自然学科的皇后,良好的数学素养离不开周密、严谨的思维。

当然,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不是靠教师的严厉逼出来的,而是要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慢慢养成。

教师所能做的职能是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2)分数的意义是个古老的课题,当学生学习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说: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

小学数学教案讲授片段

小学数学教案讲授片段

小学数学教案讲授片段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大于、小于、等于)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2. 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正确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或数字图案卡片;
2. 比较大小练习题;
3. 小组讨论过程所需的小组活动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或数字图案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数字大小,引导学生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二、授课:
1. 讲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通过实物或数字图案让学生理解这三个概念的意义;
2. 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及其对应英文表达的强调和讲解。

三、练习:
1. 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较大小的练习,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数字或数字图案,用符号表示大于、小于、等于的关系;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总结: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大于、小于、等于?
2. 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五、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后,带回家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六、拓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如利用游戏或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内容,加
深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巩固和延伸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
应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一、数的认识与数的拆分(适合一年级)本节课的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并学习如何拆分数字。

活动一:数的认识游戏1. 教师准备大量纸牌,每张上面写有一个数字。

2.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出一名学生接受挑战。

3. 教师随机出示一张数字纸牌,学生需要迅速识别并说出数字。

4. 所有组中获胜学生在纸板上写下这个数字。

活动二:数字拆分探索1. 教师准备一组小球与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上写有一个两位数的数字。

2. 学生将小球按照数字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分组,了解数字的组成元素。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讨论他们拆分数字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三:数字图像的拆分1.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幅简单的图像,例如一个房子。

2. 学生观察图像并说出图像中出现的数字。

3. 学生尝试用拆分数字的方式,在纸上画出图像中的数字,并用数字卡片代表每个数字。

活动四:数字对应的物体1. 教师准备一组小球或者其他小物件,每个物件上贴有一个数字卡片。

2. 学生根据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将物件进行分组。

3. 学生将每组物件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并用数字卡片标记。

二、加法与减法的初步认识(适合二年级)本节课的目标: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并学习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活动一:加法探究1. 教师准备一组小物件,并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加法算式。

2. 学生根据算式,在物件的数量上进行操作,完成加法计算。

3. 学生将计算结果写在纸上,并进行验证。

活动二:减法游戏1. 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

2.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减法算式,学生需要迅速计算并按下计算器上对应的按钮。

3. 每组的学生通过回答正确的速度和正确率进行比较和竞争。

活动三:数的拆分与运算1. 教师为每位学生发放一枚硬币。

2. 学生将硬币按照数字进行拆分,并用加法或减法算式来描述拆分过程。

3. 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并与同桌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百度文库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百度文库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百度文库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百度文库1一、创设情景,生产问题。

播放时钟滴答声,学生倾听。

师:这是什么声音?生:这是钟表行走的声音。

师:你真聪明,人们把这种声音比作时间的脚步声,同学们说像吗?(像)师:这匆匆忙忙的时间的脚步声,是谁发出的呢?生:秒针师:对啦,老师这里有一个钟表,钟面上有我们的两个老朋友。

一个是时针爷爷,一个是分针哥哥,现在这个时钟能告诉我们时间吗?生:不能,因为它只有时针和分针,不完整。

师:钟面上应该还有什么呢?生:秒针师:我们可以给秒针起个名字,叫什么呢?生:秒针妹妹(秒针弟弟)师:除了秒针妹妹(弟弟),钟面上还有什么呢?生:(数字、大格、小格)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钟表,这是什么钟表呢?(电子钟、电子表)师:谁会看电子表呢?生:__时__分__秒。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时分秒(板书:时分秒)师:出示问题:1、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一圈是()分2、时针走一大格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1时=60分师:原来啊,分针哥哥走60分,时针爷爷就走1时,同学们想不想去认识秒针妹妹呢?那就和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秒的认识课件展示秒针走一小格。

师:这是多长时间?生:这是1秒钟课件展示秒针继续走动。

师:这是多长时间?生:这是10秒、30秒。

小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

2、教学秒和分的关系分组活动: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运动。

课件展示,分针走以小格,秒针走一圈(60小格)小结:1分=60秒师:原来啊,原来啊,分针哥哥走1分,秒针弟弟就走60秒。

有谁知道时针爷爷走1时,秒针弟弟走多少呢。

生:时针爷爷走1时,秒针弟弟走3600秒。

师:为什么呢,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

出示:1时=3600秒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那么多的时间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些练习好么?出示课堂练习:1、做一做3时=()分4分=()秒120秒=()分60秒=()分2、比较大小9分○90秒4时○24分5时○500分140秒○2分3、在()里填上时、分、秒。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 篇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感知分类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2、明确分类(1)观察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2)猜一猜继续观察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得又对又快又准备。

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课题:分类(不同的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优秀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为了总结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十年实验的经验,交流江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探索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数学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不断深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决定举办“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教学设计应围绕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突出教材自身特色,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合理选择、有效运用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思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文稿包括“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资料链接”七个部分。

其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部分必不可少。

“教材简析”可简要分析相关内容在相应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处理的意图和特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字数一般在500之内。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忌空话套话。

“教学过程”是文稿的主体。

教学过程应翔实、具体,不仅要有教学程序的叙述,更要有教学重、难点的具体教学处理,以及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设计的学习活动应力求新颖、层次清晰,富有启发性和数学思想内涵。

对教学过程必须所作的“说明”不求多、求全,最多选择3~5个关键环节,结合具体教学安排简述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以及这样的安排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方法、积累经验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资料链接”主要是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数学史料、名题趣题,以及它们在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等,字数一般在500之内。

教学设计的叙述主要采用“谈话”“引导”“启发”等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师生对话的形式。

片段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片段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片段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能够熟练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3.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加法做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1. 加法的概念理解。

2. 加法的运算方法掌握。

教学难点:
1. 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教具和练习题。

2. 学生需要准备好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再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即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2. 讲解加法的运算方法,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

三、示范演练(15分钟)
1.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简单的加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并跟随操作。

2. 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加法练习题。

四、小组合作(15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加法题目,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完成。

2. 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2. 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加法运算的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不仅停留在计算的层面上。

2.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斯方法(求连续自然数之和)
——小学数学教学片段设计
开展探究活动(一)规律的探求。

师:1加到100,数字较多,我们可以从较少的数字研
究起。

出示数列1:
1+2+3+4+5+6
(学生尝试写出结果)
师:这个数列很短我们就能很快能算出结果。

能不能
用找朋友的方法讨论出更为简便的方法了。

(师巡视,把典型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检验结果是否一致
根据前面的方法尝试写出结果。

组织小组讨论:根据以上两个例题,总结出“求连续
自然数之和”的方法。

(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数量
注:如何确定数量
(二)解决问题:
师:用以上方法能否在2分钟内算出下面的结果
1+2+3+4+5+……+98+99+100
【活动三】
1、用简
单的数列
推导出“求
连续自然
数之和”的
方法。

【活动四】
1、用上面
推导的方
法来计算
出导入中
的疑问。

唤醒学生
头脑中的
基础知识,
并让学生
利用这些
知识解决
有规则问
题,为接下
来的探究
活动做铺
垫。

培训学生
的迁移思
维能力
板书设计例1
方法:(第一个数+末尾的数)×数量学生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