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特点

合集下载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我国的对策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我国的对策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我国的对策当前跨国并购已逐渐成为我国利用FDI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贱卖国有资产、贪污腐败等经济社会问题,如何正确引导跨国并购,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务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正确应对跨国并购的对策。

标签:跨国并购特点对策一、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分析1.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主要特点(1)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我国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7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14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73%。

同时,外资以并购形式对我国的投资占直接投资比例也已经接近20%。

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并购的热点地区。

(2)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均衡当前,外资并购的目标正从占领市场向提高核心竞争力转变,从利用传统的比较优势要素向利用优势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转变,外资关注的领域也从制造业向银行、保险、证券金融、咨询服务领域及高科技产业转变。

外资并购目标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外资并购绝大部分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整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比重约为75%。

而四川、河南、安徽、内蒙古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只占25%。

(3)在华并购谋求绝对控股跨国公司为获得垄断利润一贯强调对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因此,在控股权、控制销售权及财务权,品牌使用权上,外商都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包括最初以参股、相对控股实施并购的跨国公司,现在也在谋求通过增资扩股实现绝对控股,这样就能掌握公司的绝对控制。

2.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1)中国是重要的资源基地和战略市场外资利用我国本土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生产制造,以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被释放出来,民工已成为我国最廉价的劳动力,而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仅占东盟国家的1/7~1/8。

国内外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在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文将重点比较国内外跨国并购的特点、动因、成功因素以及面临的挑战,并为跨国并购的实施提供相关建议和启示。

一、国内外跨国并购的特点比较1. 跨国并购规模:国内跨国并购规模较小,以中小企业为主导;而国外跨国并购规模较大,多由大型企业实施。

2. 资金来源:国内跨国并购多依赖于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而国外跨国并购更倾向于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3. 市场定位:国内跨国并购目的主要是拓展市场份额、资源整合和技术引进;而国外跨国并购则更多考虑进入新兴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品牌影响力。

4. 法律环境:国内跨国并购受到政府审批和行业监管的限制较多;而国外跨国并购更注重法律风险评估和合规性。

二、国内外跨国并购的动因比较1. 国内跨国并购的动因:a. 获取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扩大企业规模;b. 资源整合:通过并购整合产能、技术、品牌等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c. 技术引进: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国外跨国并购的动因:a. 进入新兴市场:通过并购进入新兴市场,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b. 获得先进技术: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c. 品牌影响力:通过并购获得知名品牌,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三、国内外跨国并购的成功因素比较1. 清晰的战略目标:明确并购的目标、动因和预期效果,实现战略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2. 兼顾整合与保留:在并购后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同时保留并发展被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充分的尽职调查:在并购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评估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法律风险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

4. 稳定的管理层和员工队伍:保留并发展目标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和员工队伍,确保并购后的良好运营。

四、国内外跨国并购面临的挑战比较1. 文化差异:国际并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文化差异,如语言、价值观、沟通方式等,需要通过文化融合和管理引导来解决。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中国入市以及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日趋活跃。

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无疑能给我国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

本文对一些学者在此问题的探讨上进行综述,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现状、影响和应对措施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跨国公司;并购;影响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the recent rapid economic grow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o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enterpris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ctive. This behavior will giv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bring a positive role in China, but also produced a series of negative effects. In this paper, a number of scholars on this issue were reviewed, on the status of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businesses, and impacts of response measures to do simple analysis. Keyword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fluence一.引言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 依照东道国法律取得东道国某些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1]。

外资并购分为跨国兼并与跨国收购两种形式,前者是指将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为一家现有的企业;而后者是指外国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当地企业的股票或股权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而当地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2]。

跨国公司并购及在华并购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及在华并购分析
基准 化时,根 本不必 考虑中国的国内企业,而是重点分析行业 内具 有竞争力的外资企业 。 事 实证明,对 于中国企业 ,外商 企业从整体上在早 巳取得 了巨大的优势 。在跨 国公 司在 中国正在掀起 并购浪潮形 势下 ,
向国际进军 ,到海外经营 ,跨国企业兼并的浪潮也开始席 卷 中国。海尔在美国投资办厂 ,华为在俄罗斯和荷兰的苦心经 营 , L与法国汤姆逊 的兼并 以及联想最近 用 1 . 亿美金购买 TC 25 I M C业务 的并购案 ,使我们充分感受到 了国际 间竞争加台 B P 作的规模和速 度。
购事件我 方部 是处于被动地位 ,跨国公司很轻 易地将合 资企业 纳入 其经营系统 ,并通过收购剩余股 权 ,从台资走 向独资 。 4.本 土企业享有更多的选择外资空 间 首先 ,由于跨 国公 司在 中国市场 面I 临着全球性 竞争,也亟
于采取收购的方式 ,从与 中方合资转向独资经营 ,外资在华并
的作 用。
司在华发展空间 ,而且通过与跨 国公司的合作 ,自身的核心竞 争力也将大大提高 ,并最终以更强的实力参与到国内外的企 业
并购活动 中。
5 .母公司主导的对华并购现象突 出
入世后中国外资流入另一个重要特征 ,就是以跨国公司母
7 1
维普资讯
剧。
场的竞争 ,实质上 已演变 成西 方汽 车列强的竞争。
3 .中国企业在外资并购活动 中的弱势地位 就中国企 业而言 ,在外资并 购活 动中,总体 上处 于弱势地 位,将 有越来越 多的中国企 业纳入跨 国公 司经 营系统之 中。不 少跨 国公司的高层 主管人员都认 为,在进行行业 分析 或者外部
众 多国内企业 面临 着是否能与跨 国公 司合作 的严峻选择 。尽 管 受到种种 因素 的制衡 ,但在强大 的竞争压 力和可能带 来的利益 诱惑 ,本土企业不能不纷纷期待着与外资的合作 ,甚至被 收购。

跨国并购论文六篇

跨国并购论文六篇

跨国并购论文六篇跨国并购论文范文2跨国并购论文范文6(一)实行先合作后排挤的方式。

跨国公司先与我国一些企业特殊是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合资建厂,跨国公司供应管理,技术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而中方往往出让自己的优良资产。

建立合资企业以后,跨国公司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合资企业的进展,致使合资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

跨国公司相比于国内企业的一大优势就是其资本的国际化带来的资金充分。

中方资金来源单一,在跨国公司的这种策略下往往被拖垮,最终不得不退出合资企业。

跨国公司通过增资控股等方式掌握整个合资企业之后,利用其强大的资本以及丰富的管理阅历使整个企业在短期内扭亏为盈。

相反,中方企业在退出合资企业丢失企业的掌握权的同时还丢掉了本方企业以往有竞争力的产品的市场。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西北轴承厂。

在与德国公司合资时,拿出了铁路轴承这一自己的优质资产,结果以后几年渐渐被德方拖垮丢掉了合资企业的掌握权。

德方掌握合资企业的经营权后快速实现盈利,不但掌握了整个合资企业还抢占了铁路轴承的市场占有率。

(二)利用一些地方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急于吸引外资的心态廉价并购当地的一些企业或提出各种有利于自己抢占市场占有率的条件,挤压当地企业的生存空间。

一些地方政府特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制定了各种优待政策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对外资不区分善意还是恶意,甚至不惜代价地吸引外资,为恶意并购供应了难得的机遇。

这种盲目吸引外资导致的结果是地方企业的进展受到了极大地限制,一些国企趁机被外资以廉价收购,导致国有资产严峻流失。

而一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外资的舍命打压下难逃破产倒闭的命运。

杭州齿轮厂在与外资整体合资时双方由于控股权的争夺使得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此时,外资威逼称“假如不控股,就不来杭州投资”,最终,在地方政府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压力下,外资如愿以偿,胜利控股。

合资后,杭州齿轮厂的商标被外资禁止使用,其优势产品和研发力气以及大量技术成果也尽归外资全部。

举例跨国公司并购利弊分析

举例跨国公司并购利弊分析

举例跨国公司并购利弊分析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可分为并购非上市型与上市型企业两种类型:第一,跨国公司并购非上市型企业的方式。

整体收购。

外商整体收购国有企业的全部资产,组成外商独资企业,从而使该企业成为其独资子公司,这是外商并购我国企业最彻底的方式,多发生在国有中小型企业。

典型的案例是香港中策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国的收购行为。

“中策现象”是外商投资并购的起点。

合资控股。

合资控股是指外商与中方合资,外商注册资本超过50%,以绝对控股的形式并购我国国有企业。

“合资控股”是外商并购我国国有企业最普遍的形式。

“合资控股”和“整体收购”相比,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首先,收购成本低廉。

“合资控股”只需要收购企业50%以上的股权,即可达到控制企业的目的。

比如“中策公司”以5l%的股权就控股了我国一批国有企业。

其次,使外商收购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为可能。

“整体收购等于我国向外商出售国有企业,尽管目前有一些这样的情况,但大都是一些小型企业,而且还要受到某些政策的约束。

然而“合资控股”则不同,外商可以堂而皇之地与中方大型国有企业合资,并要求控股,这对中方来说,就是国有企业“嫁接”外资,这样外商通过“合资控股”方式,便达到了事实上并购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目的。

外商采劝合资控股”方式并购我国国有企业,其经济动因是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合资控股”,可以利用这些企业现有的优势,占据国内的一大片市场,扩大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

增资控股。

外商在一开始就提出合资控股的要求不被接受时,便转向一般性的合资经营。

一些经营效益好,产品畅销的合资企业中的外方投资者看到市场前景广阔,便在合资经营中要求增资扩股,中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难以注入大量资金,所持股份自然会降低,外方由参股变成控股。

第二,跨国公司并购上市型企业的方式。

在跨国公司抢占中国这个拥有巨大潜力市场的浪潮中,我国企业中的上市公司已越来越受到外资的垂青,跨国公司已把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作为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我国的对策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我国的对策

目 我国 前, 儿童包 装用的 的是 动漫 最多 卡通 造型的 图案.t 直接 包装 l 资占 投资比 例也已 近2% 经接 o

可 见 .我 国 已经成 为 了跨 国
的 多耋 曼 量 新 l 1 l
纵 国外 品装我 的 品装 得 为后无 《 ; 一 布均 观 内 产 包 国 产 包 显 较 落 论R 不 ‘ ~ 衡
开 发 2 包装
一、跨 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分析
1 跨 国 公 司 在 华并 购 的 主要 特 点 ( ) 展迅 速 ,规模 不 断 扩 大 1发
作为儿童的产 品包装,除了充满童趣和吸引注意外 最重要 H
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我国 20 年 《 07 我国国际收支报告》

的 一点 就 是 我们 要 知道 包 装是 营 销 不可 或缺 的部 分 .它可 以增 加 显 示 按 国 际收 支 统计 E径 20 年外 国 来 华直 接投 资 流 入 19 l 07 46 严 品 的 l 值 。 i 口 l 寸 “亿 美 元 较上 年 增 长 了 7% 。同 时 , 资 以 并购 形 式 对我 国 的投 3 外
但 同 时也 出现 了贱 卖 国有 资 产 、 贪 污腐 败 等 经 济社 会 问题 ,
竖 竺 下 格 需 更 贴 消 市 性 理 其 如 正 引 跨 并 ,我 经 又 又 的 展 务 我 _ 天 的 局 均 要 加 近 费 场 理 处 好 何 确 导 国 购为 国 济 好 快 发服 是 国
要 警 出 加 合 荨 群 = 品 塑 { (在 并 谋 绝 控 要 更 适 拿 銎 妻=格 的 鎏l 3 华 购 求 对 股 于 童体 用季产 儿 竺使的 合 )

使童 儿 产i
公 ;妄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新特点与防范策略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新特点与防范策略研究
北轴承厂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这家企业在 拿出铁路轴承这一块优质资产 和德 国某公司合 资 后, 一步一步地失去控制权 , 最后不但丢掉了合资公 司, 而且丢掉了有竞争力 的高端主导产 品的市场和 制造资质。 第四, 联合并购。对我国大中型重点企业 的并 购, 有跨 国公 司 的单 个行 动 , 也有 跨 国公 司 问和跨 国 公司与投资公司或基金的相互配合 。例如在美国卡
1 恶意 收购 , 且都 发 生在 发 达 国家 。而根 据 中 O起 而
国官方 发表 的资料报 告 显 示 ,0 5年 中国 境 内 的并 20
业 。 一些跨 国公 司认 为 , 在 是 收 购 中 国企 业 的最 现
好 时机 , 购价格 正像 中国 的劳动 力一 样 , 收 比欧美 低
购总 额达 4 6亿美 元 , 上 年增 加 了 3 % 。其 中对 6 较 4 控 股 权 、 售 渠 道 、 牌 要 求 明显 增 多 。 目前 中 国 销 品
6 2
种恶意行为。根据汤姆森金融证券数据公司提供
的数据 ,0世纪 9 2 0年代 期 间所 完 成 的 恶 意 跨 国收 购在并 购总 价 值 中 所 占 比重 不 足 5 , 并 购 总数 % 在 中不 足 0 2 。在 19 全球 60 .% 9 9年 2 0起并 购 中 , 只有
维普资讯
业性 的 , 是具 有 明确 的战 略指 向 。与过去相 比, 而 跨 国公 司并 购呈 现 出了一 些新 特点 :
范。有时, 为了得到一家合资企业 , 跨国公司在与中 国企业进行合资以后 , 就采取让其陷入亏损 的办法 , 直到将合资企业的中方拖垮 , 中方愿意将整个企业
拱手相让 , 合资企业最后变成了外方 独资企业。西

跨国并购特点

跨国并购特点
制约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因素
(一)资金因素——融资渠道窄
(二)政策因素——政府支持乏力
(三)人才因素——缺乏高素质的跨国并购人
(四)中介因素——国内缺乏熟悉跨国并购的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五)制度因素——国内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六)法律因素——跨国并购的法律限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
(一)拓宽融资渠道
文化差异整合策略
1.文化审慎调查
2.成立文化整合团队
3.选择合适的文化整合模式
4.跨文化培训
5.构建共同的组织远景
6.内化企业文化机制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风险分析
1政治风险
2法律风险
3决策风险
4融资与财务风险
5“信息不对称”风险
6整合风险
7经营风险
8媒体风险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障碍的应对策略
1企业要注重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
跨国并购特点
1.规膜不断扩大
2.产业结构分布广泛
3.区域结构分布的产业集聚化
4.民营企业成为并购活动的中坚力量
1.跨文化管理的提出
由文化融合不当而产生的公司管理失败占所有并购失败的三分之一。当企业跨国经营时,他们所面对的是与母国文化根本不同的文化以及由这种文化所决定的价值观念、态度与行为,从而对管理者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因为文化的不同直接影响着管理的实践,一种在特定文化环境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的应用,也许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跨国并购后的新企业,其员工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从而导致了文化差异的存在。因此,对文化差异的管理成为影响跨国公司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大力开发、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三)加大政府政策支持的力度

外资在华并购的转变及特征

外资在华并购的转变及特征

接 促使我 同对 外资的利 用进入 了新 阶段 。在这一 阶段 中 , 外商 内企 业实 行参 股 , 在企 业 发展 到一 定 阶段后 , 外资 依靠 自身雄 对 我 国的投资方 式从绿地 投资为 主转 向为侧重于 并购投 资 , 通 厚 的资 金实力 不 断增资 提高 持股 比例 直 到最 后实 现控 股 。这 过 外 资并 购方 式进入 我 国 的外资企 业数 量 和 比重 均有 明显 增 种方 式所 遭遇 的法 律 障碍较 少 , 易执 行 , 容 因而成 为近 年 来外 加。 资企业在 中 国实行 并购时较常 采取 的方式 。 外 资 以并 购 的方 式进入 中国 已成 为近 年来 外商 对 华直 接 3 其 它 方 式 。 除上 述 的 间接 收 购和 直 接 收购 外 , 资 往 . 外 投 资 的一个 重要趋 势 , 不可否 认 , 外资 并购在 一定 程度 上促 进 往还 采取 诸如 购 买我 国四大 国有 资产 管理 公 司处置 的不 良资
首 。然 而 外资 并购在 给我 国承 接 国际产 业转 移和 创新 利用 外 来 国内制造业 都是外 商投 资的重点行 业 。以汽车 制造业 为例 ,
8 现代商业 MCDE N SI S 2 I R BU NE S
宏观经济 I M c o c p c n mj a rs o ie o o L c
欧美 发达 国家所 占份额逐 步上升 。具体表 现 目前 我 国 国内轿 车三 大主 力厂 商一 汽 、东风 、上 汽及 微型 车 占份额 逐步 下降 , 五大 主要 厂商 长 安 、天汽 、 昌河 、柳 微 和哈 飞均 已引入外 国 如 下 : 1 2 世纪9 年代 以前 , .0 0 外商 来华 投资 的主体是 港澳 台中小 合作 者 。建筑 领 域 内的原 材料 制造 行业 则是 我 国外资 并购 的 92 来 另一 热 门 区域 。以水 泥业 为例 , 据 国家 发改 委的统 计数 据 , 企业 。 19 年 , 自港澳地 区 的合 同金额 和实 际金额分别 占到 根 中国前5 水泥 企业 中 , 大 除了浙 江三 狮外 , 他4 其 家大型 水泥 企 7 . 5 和7 0 %。 随着我 国经 济 的迅猛 发展 , 14 % 0. 3 外商 在我 国 投资环 境逐渐 改善 , 加上港 澳台企业 在 内地 投资成 功呈现 出 再 业海 螺 、华新 、 山水 、亚 泰 , 已被 外资控 有部 分股 权 :0 6 均 2 0

外资并购在我国的正负效应

外资并购在我国的正负效应

外资并购在我国的正负效应外资并购是指外国企业通过购买我国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投资的行为。

作为中国逐渐开放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外资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现象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引发了一些负面效应。

正效应一: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外资并购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外国企业带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持,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外资并购不仅加速了在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还活跃了市场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益。

正效应二: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外资并购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国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我国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外资并购还促进了人才流动与交流。

外国企业的引入,可以增加我国员工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从而推动我国人才的培养与流动。

正效应三: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外资并购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外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将先进的管理方法、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引入我国企业,从而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同时,外资并购还带来了更多的研发投入,推动了我国技术创新的进程。

正效应四:促进市场竞争与资源优化配置外资并购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竞争,激发了企业活力。

外国企业的进入,不仅加大了市场竞争的强度,也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竞争的增加,通过淘汰低效率企业和促进优胜劣汰,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

负效应一:挤出本土企业与产业外资并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挤出了一部分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本、技术和品牌优势,容易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使本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弱势。

这可能导致本土企业生存困难,甚至出现一些行业垄断的现象。

负效应二:技术依赖与差异化不足外资并购带来的技术帮助是积极的,但也存在技术依赖和差异化不足的问题。

在并购过程中,我国企业可能过于依赖外国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无法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外资并购的特点和趋势

外资并购的特点和趋势

外资并购的特点和趋势
外资并购的特点和趋势可以概括如下:
特点:
1. 跨国性质:外资并购是指一国企业以购买或者合并方式参与另一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多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和商业法律制度。

2. 资金实力:外资并购往往由具备充足资金实力的跨国企业或投资机构发起,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 获得优势资源:外资并购的目的是获取被收购企业所拥有的技术、品牌、市场份额等优势资源,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4. 扩大市场份额:外资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进入或扩大目标市场,降低市场进入障碍和时间成本。

5. 提高效率:通过外资并购,企业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趋势:
1. 行业多元化:外资并购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越来越多的外资流向高新技术、互联网、金融、能源等新兴行业。

2. 地域扩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外资并购的目标地域越来越广泛,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也包括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3. 技术引领:外资并购越来越注重获取高端技术和知识产权,以满足企业创新和技术升级的需求。

4. 服务业崛起:随着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加,外资并购也在向服务业领域扩展,包括金融、医疗、教育、旅游等。

5. 环保可持续发展:外资并购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并购过程中考虑目标企业的环境影响和社会责任。

跨国并购利弊分别有哪些

跨国并购利弊分别有哪些

When it comes to family, we are all still children at heart. No matter how old we get,we always need a place tocall hom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跨国并购利弊分别有哪些一、有利方面。

1、可以为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新的资金来源。

2、可以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可以促使国有企业转换机制。

4、可以使国内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

5、可以培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不利方面。

1、技术方面。

2、跨国并购可能会抑制国内企业家要素的积累和成长。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虽然跨国并购可以给企业扩大市场带来利益,但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好有很多弊端。

下面的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跨国并购利弊。

一、有利方面。

1、可以为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新的资金来源。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国有企业自身积累不足,缺乏技术改造所需的资金,限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缺乏技术改造所需的资金积累必然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一遇竞争即面临困境。

国有企业要转换机制、走出困境,一要靠深化改革,二要靠加大技改投资力度,三要靠减轻负债和社会负担。

这三项措施都需要资金投入。

当前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一是银行贷款,二是企业自筹,三是利用外资。

由于企业负债日益加重,偿还能力不足,贷款越来越困难;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恶化,已没有积累的能力。

因此,直接利用外资就成为国有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

直接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对弥补工业技改的资金缺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持续地进行技术升级换代,如果没有持续的技改投入,即使企业目前经济效益比较好,在长期竞争中也将难以维持。

2、可以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不可否认,跨国公司近年来引入中国的技术绝大多数并非是其最先进的,有些甚至是已经处于衰退期的成熟技术,尽管如此,绝大多数技术仍高于国内水平。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其应对措施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其应对措施

略 ,对 积极有 效 美 、 欧的 跨 国公司 为主 ;4 并 购 的控 制 , 高 市场 集 中程度 , 日、 () 提 使企 业
地利用外资 、 推 的行业从制造业向服务 业转移 。 动 国 内产业 结构 获得某种形式 的垄断或寡 占。一些外 商看清 了中国市场的 巨大 潜力 , 认为
二 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趋势 跨
升级 以及促 进 国 1并 购 的 行 业 变 迁 : 、 以投 资 产 业 要打开这个市 场 , 与其靠 自己的力量 家经济协调 发展 目录 为基础 , 向纵深 发展 。 目前 跨国 逐步渗透 , 不如借 中国企 业 已有 的实 都 有 重 要 的 意 公司 并购 的产 业主要 集 中在 市场 前 力和市场迅速 占领制高 点 。为 此 , 他 文 义 景 广 阔 的基 础 工业 或垄 断性 较 强的 们 利用 国 内企 业 市场 意识 和 品牌 意
2 、跨 国公司在华 并购的主要 特 的垄断 ( 发展 较 迅速 , 1 ) 规模 呈 扩大 趋 位 , 用资 本 、 术 、 理优 势 , 过 运 技 管 通
司在华 并购的 现 征 状 与趋 势 ,探 讨
其发展 中存在 的 势 ;2 并购对象 以实力较好 的银行 对重 点行业 、 点产业企 业 的并购减 () 重 问 题 与 应 对 策 和龙 头企 业 为主 ;3 并 购者 以港 、 少 竞 争对手 来增 强对 企 业经 营环 境 ( )
和联 合 国 区。统计数据显示 , 20 到 0 2年跨国公
跨 公在并 及应措 国司华购其对施
还不 及外商 2 .9 ,而 同期 跨国公 司在 长江 三 14 % 国公司 为主体 的 以并购方式吸 引的外资 , 跨 国并 购活动异 直 接 投 资 额 的 1 1 , 比重 最 大 的 角 洲 的 直 接 投 资 比 重 上 升 到 /0 常活跃 ,对世界 2 0 0 3年 , 也才 7 1 %。正是在这个意 3 .5 , .4 3 2 % 此外 , 跨国 公司在环渤海 经 经济产 生 了不 可 义上 , 国家商 务 部强调 , 来几 年 的 济 圈 的投 资 比重 已接近 于 长江三 角 未 估量 的影响 。我 工作 重点 之一 就 是利 用 国际 兼并浪 洲 。 国已逐渐融人 世 潮 引发 的 发达 国家新 一 轮产业 结 构 界经济体系 , 正 调整 的机 会 , 推动 国有企 业与跨 国公 置 在 着力推进 经济 司 的合作 , 促进 外资参与 国有企业 的

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分析摘要:并购特别是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获得先进技术和资源的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与中国企业有关的跨国并购活动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跨国并购数据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

关键词:跨国并购;协议收购;恶意收购1 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1)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1984年1989年)。

据统计,80年代,全国共有6226户企业并购了6966户企业,减少亏损企业4095户,减少亏损金额5.22亿元。

这一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并购的动因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要卸掉财政包袱,消除亏损企业。

企业产权改革不配套、企业经营自主性差、缺少竞争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工作效果并不甚理想,有的并购增加了优势企业的负担,使优势企业效益下降。

(2)第二次企业并购浪潮(从1992年至今)。

自1992年中国经济确立市场经济的方向后,企业并购无论在规模还是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企业并购的高潮又一次来临。

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

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随着我国dp规模的扩大,我国并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并购金额与dp的相关系数为0.667,由此可知,我国企业的并购金额与dp呈中度相关,也就是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的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并购笔数与并购金额的相关系数为0.333,可见它们之间呈负相关,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单个企业并购的金额很大,而且中国目前的企业并购越来越活跃。

2 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及特点分析本文收集了2003年2006年在中国发生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大部分并购数据(大约40个并购案例),发现在目前我国的跨国并购(包括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活动的一些特点:(1)以协议收购为主。

目前阶段,中国跨国并购中协议收购的比重最大,占50%。

这说明,不管是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在并购发生前,都是先发出收购意向,然后再和被并购公司签订并购协议最终完成跨国并购。

跨国公司并购的优势分析及其在华活动的辩证思考

跨国公司并购的优势分析及其在华活动的辩证思考

跨国公司并购的优势分析及其在华活动的辩证思考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及多极化的格局逐步深化,跨国并购以其独有的优势吸引着众多的企业。

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承担着开放资本市场的义务,跨国并购也给新兴的中国市场经济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本文简单的分析了跨国公司并购对企业的积极作用以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提出了中国面对跨国公司并购应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跨国公司公司并购积极影响在华启示一、并购的经济学解释以及跨国公司并购状况概述。

并购在经济学上的解释如下: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

兼并是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是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

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资产的方式获得该公司的全部资产或者资产的所有权,以拥有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理论和实践证明,并购是一家企业获得自身发展壮大,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最快速最有效的途径。

跨国并购是一国(母国)企业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通过取得另一国(东道国)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或者股份,对另一国(东道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完全或者一定控制的行为。

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是企业之间跨国界的并购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并购不断出现新的浪潮。

在汽车、钢铁、航空、保险、电信。

医药、零售业水质是大众传媒等各大领域,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并购活动,而且呈现金额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的趋势。

并购活动的迅速发展,自然有其原因。

二、跨国公司并购的有利影响。

1、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效应和规模生产。

每个地区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也有和其他企业相比时的相对劣势领域,跨国公司的并购活动,可以实现企业的优势互补,在管理、运营和财务等方面实现协同效应,最终实现企业的规模生产。

2.可以降低商业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

商业活动的生产和经营中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市场的单一化也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并购活动可以利用各国产品商业周期的不同,在不同阶段进行技术的转移,来降低商业周期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海外市场并购的规律与特点

海外市场并购的规律与特点

海外市场并购的规律与特点海外市场并购的规律与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海外市场并购日益成为企业拓展业务和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海外市场并购的规律和特点涵盖了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一、规律1. 大企业合并趋势:在海外市场并购中,大企业的合并并购趋势非常明显。

一方面,大企业具有更充足的资金和资源,能够更好地开展并购活动;另一方面,大企业的并购往往具有更强的整合能力和影响力,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

2. 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在海外市场并购中,很多企业会选择进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通过并购具有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控制力。

垂直整合还可以加强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

3. 区域市场整合:在海外市场并购中,区域市场整合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

企业通过并购进入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市场,通过整合现有的市场资源,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区域市场整合具有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市场规模、发展水平和行业结构不同的特点,需要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并购策略。

二、特点1. 高风险高回报:海外市场并购具有较高的风险和回报。

由于涉及到跨国经营和市场环境的差异,海外并购往往面临着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等多种不确定因素,需要企业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

但同时,海外市场并购也能够带来更高的回报,通过进入新的市场和获取新的资源,企业能够实现业务增长和利润提升。

2. 多元化发展:海外市场并购使企业能够实现多元化发展。

通过并购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企业能够进入不同的市场,获取不同的资源和机会,降低企业的风险集中度。

多元化的发展还可以帮助企业在不同市场间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市场的互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3. 文化适应能力:在海外市场并购中,文化适应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有一定的影响,企业需要具备适应不同文化环境的能力。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产业特征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产业特征

这正好与我国人 I众多 的市场优势相一致 .而且我 国 目前 的投资 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 、供排水等城市管 网首次列为对外开放 : 1 环境有利于该产业 的投资 .所 以第二产 业是我 国吸引跨 国公司投 领域 。电信跨 国企业阿尔卡特现金收购了上海贝尔股份 .成为中
资 最 多 的 产业 。 2 在 第 二 产 业 中 .外 资 并购 投 资主 要 集 中于 制 造 业
学 出版 社 ,O 5 2 ~5 ; 购报 道 .W mre - hac 2 0 :9 0并 . W W.e r ci . r gs n o n
可 以看 出跨 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产业 布局特点主要表现在 : 1 在三 大产业 中.外资并购主要投 资于第二产业 . 由于第一产业所需开发投资大 . 回收期较长 . 利润率又低 . 因 此跨 国公 司对该产业的投资较少。就第三产 业而言 .我国政府对 外资进入做出 了较多限制 ,至今跨 国公 司投 资的规模还 比较小。 对于第二产业 .跨 国公 司的直接投资 主要 是为了 占领 消费市场 , 图 2 外资并购在制造业中的分布 4 外资在华并购将向第三产业拓展 . 随着我国吸引外资产业政策调整 . 十五” 间将 引导外资加 ” 期 强对第一、第三产业 的投入。新的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 目录》鼓 励外商并购类条款 ,允许 外资并购的行业拓 宽了 .原来禁止外 商
行 、新加坡盘式基金入股华夏银行 、高盛投 资团入股中国工商银 与长三 角相 比,东北三省 在跨 国并购方面有着 巨大优 势 ,装备制 行。 那些外资具有明显的竞 争优 势的全球性竞争行业 , 如港 口业 、 造 业、原材料等东北优 势产业将 吸引外资并购投资。东北老工业 零售业等也将成为外资并购的行业 。因此 ,外资并购行业将逐 步 基地在国家政策的指 引下将成 为跨 国公司并购投 资的重要选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外资在华并购的特点1.中国在全球企业并购格局的重要影响地位在世界上主要国家外资规模都在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为吸引国际投资的“热土”。

到2002年11月,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已达到486亿美元。

尽管中国的外资流入仍以新建投资为主,但并购所占比重提高的趋势则是明显的。

外资愈加倾向于采取收购的方式,从与中方合资转向独资经营,外资在华并购在今后几年将呈现不断升温的趋势外资在华并购以及受此影响的中国本土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部将对全球投资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的全面国际化推动着本土企业的外向联合,这恰与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中的理想投资方式相契台。

从而,中国的外资并购以及本土企业之间的并购,在全球企业并购格局中的地位都将显著提高。

同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活动,将改变它们自身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地位。

对它们如何掀起下一轮的全球企业并购浪潮,以及在新的浪潮中充当重要角色,都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在华并购是跨国公司全球竞争战略的重点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对于任何一家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在其全球资源配置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跨国公司之间在中国的频频发起的并购活动,就是针对其他国际竞争对手的一种反应。

据调查,有近八成的外商企业认为,目前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同一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国外竞争对手,而非来自中国国内的企业。

对中国企业实施战略并购,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与其他外国公司竞争的必然选择。

例如,世界汽车巨头经过一年来在中国的加速扩张,与它们对世界市场的控制相同,9家外国汽车企业在中国轿车市场的份额已高达95%。

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变成西方汽车列强的竞争。

3.中国企业在外资并购活动中的弱势地位就中国企业而言,在外资并购活动中,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纳入跨国公司经营系统之中。

不少跨国公司的高层主管人员都认为,在进行行业分析或者外部基准化时,根本不必考虑中国的国内企业,而是重点分析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外资企业。

事实证明,对于中国企业,外商企业从整体上在早巳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在跨国公司在中国正在掀起并购浪潮形势下,众多国内企业面临着是否能与跨国公司合作的严峻选择。

尽管受到种种因素的制衡,但在强大的竞争压力和可能带来的利益诱惑,本土企业不能不纷纷期待着与外资的合作,甚至被收购。

在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国内企业大多将处于合作中的从属地位。

从近年来国内的外资并购形势中,可以看到,许多并购事件我方部是处于被动地位,跨国公司很轻易地将合资企业纳入其经营系统,并通过收购剩余股权,从台资走向独资。

4.本土企业享有更多的选择外资空间首先,由于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面I临着全球性竞争,也亟需不断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这会加大中国企业向外方讨价还价的余地,提高我方在并购中的谈判地位。

有利于保证自身的短期和长期利益。

其次,我方依托本土文化优势,通过采取跟进和学习策略,可与跨国公司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略格局。

从长远发展的观点看,中国企业不仅将决定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空间,而且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将大大提高,并最终以更强的实力参与到国内外的企业并购活动中。

5.母公司主导的对华并购现象突出入世后中国外资流入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跨国公司母公司为主的系统化投资显著增加。

母公司在中国追求的目标.是建立主导性的全国范围的市场地位和开展世界级的业务为落实总体竞争战略。

在这种雄伟目标的指导下,母公司直接出面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活动,重组它们在华投资集团体系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华不断增加的状况中,外企母公司对中国投资重视程度也略见一斑。

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说明母公司开始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投资和战略投资.并对在中国分散的单个投资项目进行重新优化组台.以新的重组集团体系产生整体效应。

三、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主要特征1.发展较迅速.规模呈扩大趋势无论从总体规模和单笔交易量来看,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态势逐渐扩大(见表1、表2)。

尤其难得是,2001—2003年,全球的跨国并购步伐放缓减弱之际,中国还能取得较高的并购增长,可见国内巨大的市场前景与持续的经济发展,着实令世人瞩目。

2.并购对象以实力较好的银行和龙头企业为主从上述十大并购案例可见,以银行为对象的并购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04年,银行首当其冲。

其它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成为外资眷顾的重点,如格林科尔对科龙、美菱的并购,法国达能收购乐百氏、娃哈哈等饮料企业,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和羽西等化妆品企业。

3.并购者以港、美、日、欧的跨国公司为主无论是吸收的外资,还是并购的主导者,香港企业都是一枝独秀,尤其在中港CEPA协定(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之后,华南9省与港澳推动泛珠江三角洲(9+2)区域合作,将创造出一个经济规模与欧盟相当的经济区块。

而中国不断增强的购买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令美日欧的跨国公司垂涎三尺。

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及并购的力度。

很多跨国公司已把地区总部从台北迁往上海和香港。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关注中国市场,如印度、韩国等。

4.并购的行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近年来服务业一直是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最多的部门。

服务业的出售占到67%,而制造业的比重则降至29%。

尤其在电讯,电力服务以及零售贸易部门。

国际上金融服务业的并购多发生在上世纪的最后十年。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也顺应了这一潮流,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宏观政策的调整,放开了曾经的管制行业,如银行的并购狂潮,另一方面是由于服务业回报高的诱人前景。

(二)跨国并购在我国的并购特征1.从并购规模上看,跨国公司并购金额稳中有升。

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5年,跨国公司在中国企业并购活动中,半数以上并购案例涉及金额都超过1亿美元,其中更有并购案值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跨国并购案。

如在通讯服务顶域,中国移动(香港)并购内地8省移动公司100%的股权;在消费品制造领域,美国宝洁公司并购和记黄埔(中国1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在金融服务领域,香港汇丰银行并购中国交通银行19.9%的股权。

这些案例涉及金额均超过10亿美元。

2.从并购行业上看,跨国公司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生产和供应领域、基础材料工业领域以及具有巨大市场规模和长期增长潜力的消费品生产领域的行业。

具体来说有电力燃气、钢铁、化工原料、酒类、药品、化妆品等行业。

随着我国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的逐步放宽和调整,跨国公司对批发零售商业、金融服务、保险、旅游等服务业的并购也逐渐增多。

诸如美国新桥收购深圳发展银行股权、德勤并购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摩根士丹利收购永乐家电股权、世界第三大连锁零售商TESCO收购乐购连锁超市等大型服务业并购案件频频发生。

从服务业整体来看.不论是案件数量.还是并购交易额都超过了同期外资在制造业领域的并购投资.预示着今后几年服务业对华并购投资将进人较快发展阶段.增长速度甚至可能超过制造业。

3.从并购类型上看.我国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受到跨国公司的关注.跨国公司已把并购上市公司作为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

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外商控股国内上市公司,进人了借助证券市场对我国企业进行并购的新阶段。

截至2004年,据Wind资讯统计,中国证券市场仅沪深A、B股中就有88家上市公司拥有非流通的外资法人股,其中B股沪深两市共15家根据我国加人WT0的承诺,对外资开放的行业和区域等方面的限制将逐步放开。

可以预见,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将掀起新的浪潮。

4.从并购对象上来看.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个“必须”成为一些跨国公司目前在华并购对象的基本要求。

拥有核心资源的企业将会成为外资的并购对象,如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如青岛啤酒、深圳万科):具有品牌优势或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如青岛海尔、中兴通讯);拥有较完善的本地营销网络或进入许可的公司(如上海医药、电广传媒);稀缺资源类公司(如红星发展);已与外资建立合资或战略合作的公司(如熊猫电子、东方通信)。

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外资通常会偏好股权结构分散、治理结构规范的上市公司。

5.从并购方式上来看,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方式可以分为股权并购和资产并购两种。

其中股权收购是主流,占到总数的93%,可见外资比较看重对公司股权的控制。

另外,外资的收购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协议收购的基本方式,一些其他的金融创新方式在市场上不断地出现,定向增发、收购流通股、定向发行可转债、收购母公司等方式不断创新。

例如,青岛啤酒通过向AB公司发行定向可转换债券的方式来实现并购,其交易方式的创新令人眼前一亮;而2005年最新发生的香港名力集团通过QFII恒生银行在A股市场上直接举牌收购爱建股份的方式,令关注外资并购的人士刮目相看。

又如,外资购买资产管理公司拟处置的不良资产.以债转股的方式直接或间接进入上市公司。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外资可以较快地进人中国的资本市场。

6.从并购者来看.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并购者占主导地位。

从正式对外披露的30多起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案例来看.来A美国企业的并购案件最多.占30.2%;欧盟企业次之.占27.3%;来A东盟国家和香港的企业都占到9.1%;日本企业为2例.占6.1%;加拿大、印度等各1例.占3.1%。

其中服务业的大型并购投资多数是由在这些领域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欧美跨国公司进行的。

7.从并购投资区域来看,投资区域将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呈增长趋势。

截至2004 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平均额,东部地区占86.37%,中部地区占9.35%,西部地区占4.76%。

这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的经济,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产业基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较好的投资基础有着中西部地区难以企及的区位优势,这些优势将影响外资并购的区位选择。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及西部、东北地区巨大市场的吸引,跨国公司也会适当调整投资战略,抢占东北老工业区和西部市场。

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主要特点有:(1)从并购的行业看,主要集中在原先己经进入的制造业行业。

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并购目前多发生在制造业,主要是因为它们通过合资等方式比较早地进入了我国的制造业,对这个行业比较熟悉,进入的威胁、供求双方力量上都存在有利的因素,并购后竞争对手也随之消失,面临的竞争也大大降低。

随着制造业重组的深化,竞争的激烈和我国服务业的逐步开放,跨国并购必将向服务业发展,我们必须有这个思想准备,未雨绸缪。

(2)从并购的方式看,还主要是以间接并购为主。

通常采用整体或部分购买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或控股企业,从而通过迂回的方式间接控股上市公司。

当然除此之外,也有采取直接并购方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