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抽采达标工艺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抽采达标工艺设计方案
1井田概况
1.1交通位置
八连城井田位于东经130° 13' 07至5530° 20' 3,北纬42° 46'至〃42° 53' 45吉林省 珲春市郊区,距市区5km 。
珲春至图们铁路已建成,但尚未通车,因此本区对外交通当前主要以公路至图们市, 图们市有铁路与全国各地相通。交通位置见图
1-1:
1.2自然地理
1.2.1地形与地貌特征
八连城井田全部处于珲春河河图们江冲积平原地带,地面标高一般在
+30— +40m
延吉市
珲 春 县
密江珲春市r
河'
春
y\/
北
汪清
俄
和龙市
图1-1交通位置图
和 龙 县
汪清县
龙
井 县
龙井
1.2.2 水文
井田西部有图们江流过,宽50—100m 左右,河岸为二级阶地,高10m 左右,局部有修筑了防洪堤,因此洪水时期对井田影响不大。井田南部有珲春河,由东向西注入图们江,河谷最宽达4000m,因此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1962年沿珲春河两岸修筑了防洪堤,堤高2.0-3.8m,可防20年一遇的洪水。
1.2.3 气象与地震
历年最低气温-31 C,最高气温34C,历年平均气温5-6C;历年最大降雨量842.6mm, 最小为
416.2mm;年最高蒸发量1535.4mm,最低为1100.1mm,冻结期为11月至翌年5 月,冻结深度1.5m;主要风向为西风及北西风,一般5-6级。
本区地震活动强度较小,频率低的弱震区。
1.2.4 电源情况
珲春矿区北部英安斜井附近有珲春发电厂,现发电能力66万kw。矿区供电系统按总体规划已基本形成, 矿区主电源取自珲春电厂, 备用电源取自石砚一次变, 电压等级60kV。八连城变电所主电源取自珲春电厂,备用电源取自城西变电所。
1.2.5 水源情况
八连城供水由城西矿加压站引入管线。
1.3 井田境界及煤炭储量
1.3.1 井田境界
八连城煤矿井田位于东经130° 13' 07至530° 20' 3,北纬42° 46'至〃42° 53' 45吉林省珲春市境内;珲春煤田河北区的西部。西以图们江为界,东邻城西立井井田;北及东北与英安矿井田相接,南止珲春河防洪堤。南北平均长8km,东西平均宽4.5km,面积36km2。
1.3.2 煤炭储量
根据吉林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珲春矿业(集团)八连城煤业有限公司八连城
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井地质储量为20649.6万t,矿井可采储量为8903.3万t。
1.4 矿井地质与煤层赋存
1.4.1 矿井地层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第三系珲春组(E2-3H),基底为上侏罗统屯田营组(J3T)上覆第四系。
现分述如下:
1、上侏罗纪屯田营组屯田营组为一套火山碎屑岩系,构成了含煤地层的基底,井田内95%以上钻孔均
见到
这套地层。主要有火山碎屑岩、灰绿色、暗紫色凝灰岩、安山岩、安山集块岩、凝灰集块岩等组成。
2、下第三系珲春组珲春组为井田含煤地层,根据岩相、岩性及含煤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19煤层以上,以灰〜浅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夹有4〜5层细腻质纯的褐色泥岩和凝灰岩标志层。本段含有9、12、13、15、18、18-2等6 个局部可采煤层和20 余个薄煤层。13、17 煤层之上含有动物化石。本段厚度380~800m ,一般厚度450~600m。
中段:19煤层至28下煤层为中段,是主要含煤段。以灰、浅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为主,中粗砂岩、泥岩次之。夹有薄层钙质中粗砂岩和凝灰岩示志层。水平波状、镐状及混浊层理较发育。含有19、19-1、19-2、20、23、26等6层主要可采煤层和21、23-1、23-2、26下、28、28下等6层局部可采煤层。含丰富植物化石,20、21、28煤层之下含动物化石。本段厚度0~130m。
下段:28下煤层至基底,以深灰色粉砂岩、中粗砂岩为主,泥岩次之,局部见有砾岩,含煤层较多,但厚度及煤质变化大。含有30 上、30、30下、32、32下、33、34 等7 层局部可采煤层。本段特点是由上而下颜色逐渐加深,凝灰物质成分逐渐增多。本段厚度0~280m 左右。与屯田营组呈不整合接触。
3、第四系全井田被第四系覆盖,上部为腐植土、砂质粘土、亚粘土。中部为砂砾及中、细砂。
底部为砂砾及含砂砾质粘土。厚度7~28m。
1.4.2 地质构造本区构造比较复杂,与其东邻城西立井井田的构造特征基本一致。可以看作城西立井井田主体构造向西的延续。以断裂为主,褶皱宽缓起伏,略向西平缓倾伏,地层走向总体为近EW~NEE ,倾角小于15°。
1 、褶皱
本区为一轴向近东西、向西倾伏的宽缓背斜。背斜轴位于城西立井区的F7~F10 之间略向南偏移至F i3~F21断层之间。背斜两翼平缓,并有一次一级波状起伏,组成一个宽缓复式背斜。
2、断层
本区断层发育,以近东西走向断层为主,伴有北东、北西向两组断层,均为正断层。近东西向走向断层(主干断层)发生在复式背斜之上,由一系列倾向相反近似平行背斜轴的断层,如F7、F52、F13、F58、F55、F21 等断层,构成与背斜轴向近平行的地堑和地垒及伴有阶状断层,为本区主要构造形迹和特征。
区内探煤钻孔172 个,共发现126 个断点首采区地震勘探发现115个断点,经综合研究分析,组成53 条落差大于15m 以上的断层。其中落差大于100m 的断层有6条,即:F7、F8i、F68、F13、F22、
F88,落差大于50m的断层有13条,其余断层均小于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