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据分析

合集下载

全国高考历年报考人数和普通本科录取人数

全国高考历年报考人数和普通本科录取人数

全国高考历年报考人数和普通本科录取人数一、2000年至2010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数据统计1. 2000年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41万人,录取人数为416万人,录取率为31.04。

2. 2001年200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417万人,录取人数为431万人,录取率为30.46,略有下降。

3. 2002年200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464万人,录取人数为460万人,录取率为31.40,录取率略有上升。

4. 2003年200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542万人,录取人数为504万人,录取率为32.67,录取率继续增加。

5. 2004年200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603万人,录取人数为553万人,录取率为34.52,录取率持续上升。

6. 2005年200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657万人,录取人数为581万人,录取率为35.05,录取率继续增加。

7. 2006年2006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864万人,录取人数为630万人,录取率为33.80,录取率出现下降。

8. 2007年200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846万人,录取人数为655万人,录取率为35.50,录取率再次上升。

9. 2008年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946万人,录取人数为693万人,录取率为35.61,录取率继续增加。

10. 2009年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2002万人,录取人数为743万人,录取率为37.12,录取率再次上升。

11. 2010年201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2145万人,录取人数为788万人,录取率为36.70,录取率出现下降。

二、2011年至2021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情况分析1. 2011年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2247万人,录取人数为834万人,录取率为37.11,录取率有所上升。

2. 2012年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2507万人,录取人数为929万人,录取率为37.07,录取率出现下降。

我国高等教育每年的学生总数和毛入学率

我国高等教育每年的学生总数和毛入学率

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及其政策分析郑春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宣传部,广东广州 510420内容提要:本文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数量变化情况,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历程及其政策加以分析,以期从一个侧面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政策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数量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较上年均有一定的增长,体现在几个方面的数量增长上,即高等学校数,高等教育本专科、研究生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平均规模,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量、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数等。

(一)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概况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908所,比上年增加41所,成人高等学校413所,比上年减少31所。

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740所,高职(专科)院校1168所。

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5个,其中高等学校479个,科研机构316个。

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全国招收研究生41.86万人,比上年增加2.07万人,增长5.20%;其中博士生5.80万人,硕士生36.06万人。

在学研究生119.50万人,比上年增加9.03万人,增长8.17%;其中博士生22.25万人,硕士生97.25万人。

毕业研究生31.18万人,比上年增加5.59万人,增长21.84%;其中博士生4.14万人,硕士生27.04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565.92万人,比上年增加19.87万人;在校生188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46.06万人,增长8.4%;毕业生447.79万人,比上年增加70.32万人,增长18.63%。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5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5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1、毕业生规模 ..................................... - 2 2、毕业生结构 ..................................... - 3 3、就业率 ......................................... - 4 4、就业流向 ....................................... - 5 三、就业情况相关分析 ................................. - 8 1、就业质量 ....................................... - 8 2、就业分布 ....................................... - 9 3、求职意向 ...................................... - 11 四、工作主要特点 .................................... - 11 五、发展趋势 ........................................ - 14 六、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 - 17 七、结束语 .......................................... - 18 -
注:表 5 就业率统计截至 2015 年 7 月,并经陕西省教育厅学生处审定。
系总 人数 749 178
149
154
81 56 270 227
474
124 124 104 77 26 2793
系就业 率(%) 93.06 96.07
93.29
96.75
91.36 98.21 91.85 94.27

历年高校毕业人数

历年高校毕业人数

历年高校毕业人数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1949-2017)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包括统计由新中国到现在每年高校毕业人数)1949年,人才十分缺乏,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万人。

197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7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4万人。

198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说明:这是因为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毕业。

198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比上年减少万人。

说明:比上年减少是由于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年毕业。

198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万人。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吉林省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炉”

吉林省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炉”

吉林省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炉”吉林省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炉”春节过后大学生春季招聘市场日渐活跃,去年的2015届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怎样,薪酬如何?哪些专业就业形势好,哪些是“就业困难户”?日前,我省有关部门权威发布《2015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一些大数据将给要考大学的高中生一些专业参考,给即将找工作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数据分析。

我省2015届就业大数据毕业生总数17.7万人2015届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77131人。

其中,专科生46980人,占26.52%;本科生112410人,占63.46%;研究生17741人,占10.02%。

女生多于男生2015届我省全体高校毕业生中,男生80931人,占46.46%;女生89540人,占53.54%。

211高校毕业生仅占17.16%211高校毕业生30396人,占2015届全体毕业生的17.16%;普通本科111167人,占62.76%;高职高专35568人,占20.08%。

本科以上工学类毕业生最多2015届不同学科门类的本科毕业生中,工学人数最多,占2015年本科毕业生的31.10%;历史学和哲学毕业生人数较少。

毕业研究生中,工学人数最多,占2015年毕业研究生的21.84%;哲学和军事学毕业生人数较少。

专科毕业生中,制造类人数最多,占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2.28%;环保气象与安全、水利、公共事业、农林牧渔和公安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较少。

近六成毕业生是本省生源这届毕业生生源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占总人数的58.35%。

其次为辽宁省,占比4.41%;第三是黑龙江省,占比4.24%;随后依次为山东、内蒙古自治区、河北、河南、山西、江苏等。

另有0.34%的北京生源、0.17%的上海生源、0.40%的广东省生源毕业,人数非常少。

就业率(由高到低):本科生、研究生、高职高专生总体就业率82.61%截至2015年8月3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2.61%。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7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7篇)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7篇)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7篇)我们有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2023年篇1摘要:一个时代青年的就业观,反映的是当下国家的社会观、价值观及社会现实。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就业观已经远去,为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星光闪闪实践队自7月20日起,对大学生就业观开展调查,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此次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就近就便灵活开展。

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

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

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

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 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特别是疫情明显地对中国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的未来发展。

为此我们实践组对周边大学生做了网上问卷调查,通过网上统计数据的形式来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情况,以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我们的建议与解决办法。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贡献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在活动中每位队员都积极显言显策,用我们自己的努力来为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时刻关心社会,关心祖国发展,并尝试用我们所学去解决问题。

三、调查内容(1)调研对象:周边在校或已毕业大学生(2)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的看法,了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与中国人口金字塔图

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与中国人口金字塔图

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与中国人口金字塔图来源:有才网时间:2009-12-21 我要评论(2) 点击:15413回顾我国高校扩招的历程,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

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迅速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才供给分析回顾我国高校扩招的历程,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

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迅速扩大,“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

通过对历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及就业率统计(如表示)数据表明扩招近十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就业率自2007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基本形成供大于需的局面,造成了硕士生抢本科生的岗位,博士生抢硕士生的岗位,而本科生只能与大中专生争饭碗,甚至出现了大学毕业生“零报酬”就业等现象,据统计,2009年山东省就有8万人放弃高考,主要原因为农村子弟因大学毕业后无法正常就业而自愿放弃。

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了中国政府需要着力解决的一项关乎民生大计、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2009年2月,国家人事部、教育部及相关部委共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主要目的是搭建就业的渠道和平台,帮助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

为了贯彻中央政府的文件精神,各地政府随即组织布署了具体的就业指导工作办法,制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措施,例如通过建立企业见习基地的方式,由企业、政府共同承担见习学生的生活费与保险,带动毕业生进入企业见习,以试岗的方式解决就业;以及由政府提供创业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等。

从政府采取的各项推动就业的举措看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如图所示,1984年—1990年出生的人口是中国的婴儿潮一代,即中国人口出生的第二个高峰期,而从1990年—2000年,中国出生人口的数量逐年下降,由此看到中国人口就业高峰期为2006年——2012年,那么结合上表的数据来看,2006—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形势不容乐观,预计未来的三至四年,就业人数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社会调查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成绩:年月摘要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形势】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现状】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

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

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

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中国大学生毕业情况

中国大学生毕业情况

2015年将有749万本科毕业生,很多。

估算全国985高校毕业生人数:约17万占毕业生人数的2.26%估算全国一本高校毕业生人数:约90.277万占毕业生人数的12.05%估算全国二本高校毕业生人数:约102.36万占毕业生人数的13.67%估算全国三本专科高校毕业生人数:约556.363万占毕业生人数的74.2%估算毕业后不参加工作人数:约75万占毕业生人数的10.01%找到自己了么?首年本科研究生毕业生薪资数据2015年毕业生首年正式工作平均薪资表不含实习生工资数据是不是很低呢?别急,平均数不能代表一切来看看2015本科平均薪资百校榜(节选)分析数据如下1.收入排名榜单中共有一百所学校,其中二本院校只有14所这意味着什么呢?985,211名校大校不只是名声在外,收入也比寻常本科生收入要高很多,毕业薪资会和平均薪资有一定的差别。

不过高薪职业只对亮出名校的素质和价值,实现自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作出应有的社会贡献的同学开放。

2.二本以下院校的同学本科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名校仍然是各大企业追逐的对象如果有同学对薪资不满意的话,需要努力学习和工作,甚至通过考研、课外专业培训改变自身的硬件条件,给自己一个优秀的人生答案。

3. 地处北上广深地区的院校,本科工作收入会有一定的提高,包括以上所提到的14所二本院校,其中有12所院校在北上广深地区。

4.上文所提的平均收入表,代表了大部分没有学习优势或在校工作经验的二本以及二本以下毕业生的收入水平。

(学习中下,没有学生工作)这些毕业生们急需通过考研或者技术培训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5.财经,语言,艺术类院校在非985.211高校中,收入属偏高。

相关专业的同学估算自己的毕业收入时可以适量根据实际增加。

再看看研究生的收入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以上数据和图表得出的结论1.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收入确实在个体阶层上有较大差异,入职薪资平均差异为2000元2. 然而名校本科生的平均收入接近1w元在研究生收入群体中都可以排到前百分之五所以不能仅仅针对”工作还是读研”来给“孰优孰劣”一个答案读研对于自己的提升仅仅只能从个人层面来考量所以这个问题,是没有确定回答的3. 有勇气和能力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工作,获得的收入加成与读研的提升差不多4.读二三本左右的研,对就业能力提升不高。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2000字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2000字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2000字当前就业形势下,随着各高校扩招计划,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问题日益严重。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就业形势2000字论文篇一《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关键字: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就当前的就业形势、新时期人才的需求特点及大学生如何直面就业压力进行探讨。

就业是一个敏感的社会性问题,是民生之本。

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现实,而且就业的形势又十分复杂。

因此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大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

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

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理想就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在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就业的机制有待完善,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

自2003年以来,高校应届生数量以跳跃式幅度增长,2003年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比前一年增长46%,而到2010年更是高的630万比2003年翻几番了,“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

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

二、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虽然要求各种各样,但是最基本仍然是专业职业技能,可以说这是对每一个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种工作的最基本需要。

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浅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者:姜健来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30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以及就业机制的变革、高校的扩招,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鉴于此,有必要对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在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学角度;大学生;就业难我国高等教育于1999年实行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2009年高达611万,而2015年更是高达749万,创历史新高,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

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也逐年攀升。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大学生自身因素诸如落后的就业观念、大学生自身素质低下之外,外部经济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现状2015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

虽然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但就业率却持续下降,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加上2014年还未就业的大学生,使得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让很多大学生不得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实。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结构、性别结构、岗位空缺与未就业之间的矛盾结构等方面。

区域结构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较中西部偏远落后地区,更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性别结构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就业;岗位空缺与未就业的矛盾体现在许多岗位找不到员工,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1.产业结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在第三产业中,基础生存性质的服务业比例高,高级的生产服务业比例低。

这就大大限制了高端人才的吸纳,进而导致作为高端人才的大学生难以就业。

中国高校历年招生人数一览!

中国高校历年招生人数一览!

中国高校历年招生人数一览!中国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年表——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自此,中国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

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8%。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

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

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85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方向发展。

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方案。

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后续几年中,高校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

——1999年,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

广东省率先开始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了48%,其中,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人扩大到160万人。

在大规模扩招的决定出台前,本来已经有一个扩招计划,即增扩普通高校22万人。

但国务院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科技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宣布取消对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的限制。

——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完整)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完整)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完整)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的全部内容。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受社会、经济、教育体制和个人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入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充分理解现阶段就业的形势,客观分析我国就业趋势的发展,从而不断地完善现有体制,积极、科学地引导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被一些人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毕业生比2013年增加了28万达到727万人,更是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一、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1)供需不平衡近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使得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如图1所示,从2000年到2014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由107万增长到了727万,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和再择业的工作者,使得就业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

然而作为需求方的企业、事业单位等就业岗位存在着严重不足的现象。

产业的新生职业远远不能满足大学毕业生数量上涨的需要,而且很多毕业生所学专业与企事业单位所需的人才不对口,不能实现大学毕业生最大限度地择业。

2012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2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2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2011大学生就业形势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

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济和人才过剩上。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

据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

据预测在200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

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

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

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

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

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一书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

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

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

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

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1949-2017)中国历年高校毕业人数(包括统计由新中国到现在每年高校毕业人数)1949年,人才十分缺乏,当年的高校毕业生仅有万人。

?197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7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14万人。

?198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说明:这是因为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毕业。

?198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比上年减少万人。

?说明:比上年减少是由于1978年春秋两季入学的四年制学生同时在1982年毕业。

? 198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万人。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万人。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分析_丁乐臣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分析_丁乐臣

增量作为高等教育的产出 , 分析了近年来我 国高等教 育的投 入产出 效率状 况 . 通 过不同 学历人 员实际工资差额与理论差额的比较 , 说明了现阶段我 国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率较高 . 关键词 分类号 高等教育 ; 投入产出效率 ; 人力资本 F223
I 总 = I 教育 + I 个人消费
( 1) 在校 4 年人均 在校 4
采用间接方法衡量高等教育的产出 . 具体 方法 : 设接受过高等教育者毕业后起薪为 a , 未接受过高等教育者起薪为 b 0 , q 为 当年毕业
0
生人数, 根据( 5) 式, I 总 、 q、 i 均为已知, i 以 2004 年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为准, 即 i = 6. 12% , 通过
37
计算 , 贴现因子 V i =
2
2. 1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及效率度量
投入指标的选择 依据对投入指标的要求和我国相关统计资
料, 确定总投入由国家、 社会、 个人的教育经费 投入和学生个人的生活消费支出两部分组成 . 即
收稿日期 : 2006- 12- 2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70472025) 第一作者简介 : 丁乐臣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 : CGE 模型应用研究 .
Abstract T aking , t he to tal f inancial intake in hig her educat ion f rom the nat ion, societ y and indiv idual as the input , and t he added value of t he hum an capit al as t he o ut put , the input output ef f iciency of China s higher educat ion in recent years is analy zed. T hrough comparing t he act ual w ag e marg in w it h t he t heor et ic w age m ar gin of graduat es o f all lev els, it sho ws t hat the input output ef f iciency o f hig her education in China is st ill very high at t he present st ag e. Key Words universit y; input output ef f iciency ; human capit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