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活用
高考语文词类活用

3.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 4.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 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史记· 屈原列传》)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 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 1.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 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这是现代汉语 里所没有的。例如: ①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②国内空,日以削。(《史记· 飞将军李广列传》)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 子》)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 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 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 山狼传》) ②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 说》)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比较少见。
那个孩子果然惊喜的停下脚步,感激万分的看向白荌苒,开心的跑到她身边坐下“我今年啊,二十一岁了呢,还有一年就要大学毕业 了。在我百天的那一天知北哥哥跟他妈妈一起来参加了我的百日宴,我们两家是世交,长辈的关系都很好,我妈说我当时第一眼看到 知北的时候便冲他乐呵呵的傻笑,那时候知北九岁。后来、等到我一岁生日的时候,他也跟了过来,我妈说他当时好奇的抱了我一下, 然后我居然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当然、留了很多口水,知北当时直接就松手了,只顾去擦脸上的口水,幸亏知北的妈妈手快把我接住 了,不然我就要跟大地亲密接触了。”游悠说这些往事的时候一脸的喜悦,好似那些事情她都记得一般“我小学毕业的时候知北就毕 业参加工作了,那年我十二、他二十一,我已经不能够像小时候一样缠着他让他给我辅导功课了,但是我还是会在放学之后去他们家, 每天都去,当然就是为了遇见他,那个时候我每次碰见他、都看到他带不同的大姐姐回家,我很难过,我也很不喜欢他跟那些我不认 识的大姐姐在一起,后来,有一次我目睹了他在亲一个大姐姐,我生气的在他身后一直喊他‘臭知北’,他让那个大姐姐走后便走到 了我的跟前,弯下腰来,双手搭在我的肩上,一点一点的贴近我的脸,我当时紧张得牙齿都在打颤,他忽然笑了,问我‘小鬼、你那 么紧张干什么,我有那么可怕吗?’然后他轻弹了下我的额头,便笑着走开了,我在他的身后鼓足了所有的勇气大声的吼了出来‘知 北哥哥,我不喜欢你跟其他的大姐姐在一起,我要跟你在一起’他忽然就转过身来,我当时一下子紧张得要命,不停地握紧了拳头, 努力的睁大了眼睛看着他,他笑得不可思议‘小鬼,等你十八岁以后再说吧’,我努力地说‘我不是小鬼’,他便不再理我就走了, 后来,我还是会经常去他们家,他还是会一直带回不同的大姐姐,我很难过、却也无奈,我终于等到了自己十八岁的生日,可是他却 没有来,我当时真的是很失望,难过地哭了一晚上,那些所有的礼物都不及他的到来,我去他家里守了他好几次才守到他,我告诉他 我已经十八岁了,他揉了揉我的头发笑了笑‘抱歉、小鬼,忘记给你送成人礼了’我还是紧张,但是、我还是说出了口‘我不要礼物, 我只要跟你在一起’他还是笑,毫不在意我的那些言辞,我当时真的很伤心,不知道自己继续成长下去还有什么意义,我努力地长到 十八岁,可是他还是说我是小鬼,后来我得了一场大病,是妈妈去请求他来的,他的到来我真的很高兴,他说‘小鬼,你会好起来的 是吗?答应我,你一定会好起来’他那时候待我真的很好,好到我这一辈子都不
词类活用课件(完整)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指主语使宾语产生该名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例如,“先 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中的“王”,意为“使 ……称王”。
意动用法
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该名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特征。例 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 上》)中的“小”,意为“认为……小”。
“认为……美”。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例子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中的“生”和“死”,意
为“让百姓活着有好的生活,死了也没有遗憾”。
定义:形容词为了宾语怎么样。表示主语为宾 语而产生某种性质或状态。
“死国可乎”中的“死”,意为“为国而死”。
05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数词作动词
表示计算、测量的动作
如“数一数”、“量一量”中的“数”和“量”。
名词作副词
01 02 03 04
概念:在句子中,名词用作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 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例子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兄”原为名词,此 处用作副词,表示“像对待兄长一样”。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箕畚”原为名词,此处 用作副词,表示“用箕畚装”。
01
概念:在句子中,名词用作形容词,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特征或状态。
02
例子
0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中,“利”和“强”原为名 词,此处用作形容词,分别表示“锋利的”和“强健的”。
04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中,“坚”和“锐”原为名词, 此处用作形容词,分别表示“坚固的”和“锐利的”。
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

词类活用知识点大全
1.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2. 动词:表示动作、状态、变化等的词语。
3. 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性词语的性质、特征、状态等的词语。
4.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语,表示程度、时间、地点、方式等。
5. 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如时间、地点、方向、手段等。
6.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从句等的词语,如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7.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的词语,如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不定代词等。
8.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如基数词、序数词、分数词等。
9. 感叹词:用来表示情感、感叹、祝福等的词语,如哎呀、好啊、祝
福等。
10. 叹词:用来表示惊讶、疑问、不满等情感的词语,如啊、哦、嗯等。
11. 疑问词:用来引导疑问句的词语,如谁、什么、哪里等。
12. 拟声词:用来模拟声音、动作、情感等的词语,如咕噜、哗啦、哈哈等。
13. 成语:由四个汉字以上组成,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如井底之蛙、一马当先等。
14. 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的固定搭配,如红红火火、一举两得等。
15. 俚语:在特定社会群体中流行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如装逼、吃瓜群众等。
词的活用(全面)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㈠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㈡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词性活用

文言文词性活用的几种情况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加宾语-----使+宾+动2 形容词的使动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形容词+宾语----使+宾+形3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宾语----使+宾+为+名词二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形容词+宾语-----以+宾语+为+形 2名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宾语---以+宾+为+名三名词做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其一犬坐于前像---一样 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吾得兄事之用对待---的方式3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好事者船载以入用-----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势卒廷见相如5表示动作行为时间频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四名词作动词1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2沛公军霸上 3刑人如恐不胜 4面山而居五形容词做动词1 亲贤臣远小人2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六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军赐赐矣,许君焦瑕作业一词性活用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2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3 沛公军霸上,未得于项羽相见4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5鲰生说我说:距关,毋内诸侯 6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诸侯。
二其的用法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2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军亦无所害。
三翻译下列句子1 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吾属今为之虏矣!4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8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9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词类活用6大类型

词类活用6大类型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例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动词,表示“穿锦”,这是因为该句语境中需要一个动词来描述行为 动作。
注意词类活用的规范性
词类活用的规范性指的是在语言使用 中,某些词类活用是不规范的,需要 避免使用。
VS
例如,“铁证如山”中的“铁证”, 原为名词,在此句中用作形容词来修 饰“如山”,这种用法就不符合语法 规范,应改为“铁证如山的事实”。
名词活用为动词
将名词用作动词,能够赋予事物新的动作含义,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将名词“春风”转化为动词,形容春风的生机勃勃)。
丰富语言情感色彩
褒义词贬用
将原本表示褒奖或赞扬的词语用于描述贬义或批评的事物,能够更加强烈地表达不满或讽刺 的情感。例如,“他是个天才的骗子”(将褒义词“天才”用于描述贬义事物“骗子”,强 调其欺骗手段高明)。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 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 • 词类活用的注意事项 • 词类活用的例句分析
01 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 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以 满足表达需求的一种语言现象。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 象,也是现代汉语中某些词语的特殊 用法。
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抽象名词具象化
通过将抽象名词转化为具象事物或形象, 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例如,“梦 想是人生的翅膀”(将抽象名词“梦想” 具象化为“翅膀”,形容梦想对人生的支 撑作用)。
VS
具象名词抽象化
将具象名词转化为抽象概念或比喻,能够 使语言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例如,“爱 情是心灵的港湾”(将具象名词“爱情” 抽象化为“心灵的港湾”,形容爱情对心 灵的慰藉作用)。
成语中的词性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 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四种。
一、名词的活用
成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比较多,可 分为两大类: 一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个名词,在某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如果它出现在动词应当出现的位置上,在意 义上又不能用这个词本身所固有的意义把句 子解释通,而应当换成一个与这个名词直接 有关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意义来解时,就 可以说这个名词活用成动词了。共分三种情 况:①名词的使动用法;②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鱼肉百姓 草菅人命
幕天席地
3、吾从而师之 4、孔子师郯子
3.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所谓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就是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没有使动用法和 意动用法的现象。
(1)副词+名词 (2)名词+名词 (3)几种特例
⑴副词+名词
副词在句子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 容词的修饰语,名词放在副词(主要 是“不”)的后面,便具有了动词的 性质,活用为动词。
精兵简政 发扬光大 含糊其辞 高视阔步 光宗耀祖 涸泽而渔 独善其身 正本清源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
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成语》中例子有四: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不远千里 文人相轻
3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1、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都
可以作状语,但意义有所不同。古汉语 中,时间名词放在动词前,用来表示动 作行为频繁不间断的意思。时间名词作 状语,主要有三种用法:
词类活用的例子

词类活用的例子词类活用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词汇在语法和语义上的不同用法和变化。
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个词可以在词性、形态和用法等方面发生变化。
本文将以一系列例子来说明词类活用的不同形式和用法。
1. 名词活用:名词作为一个词类,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或者定语。
例如:The cat is sleeping.(这只猫在睡觉。
)其中,cat是名词,作为主语出现在句子中。
另外,名词还可以进行复数形式的活用,如:There are many cats in the park.(公园里有很多猫。
)在这个例子中,cat变为了cats,表示“猫”的复数形式。
2. 动词活用:动词是表示行为或状态的词类,可以根据时态、人称和数目等要素进行不同的活用形式。
例如:I walk to work every day.(我每天步行去上班。
)这里的walk是动词,表示“走”的动作,而根据主语的人称,“walk”发生了变化。
另外,动词还可以进行时态的活用,如:I will walk to work tomorrow.(明天我将步行去上班。
)这里的will表示将来的时态。
3. 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用于描述名词的性质或特征,可以在句中起到修饰名词或代替名词的作用。
例如:The red car is parked outside.(红色的汽车停在外面。
)这里的red是形容词,用来描述car的颜色。
另外,形容词还可以进行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活用,如:This is the largest building in town.(这是镇上最大的建筑物。
)其中,largest是larger的最高级形式,表示“最大的”。
4. 代词活用:代词用于替代名词,可以在句中起到同一个代替名词的作用。
例如:John gave me a book. He is very kind.(约翰给了我一本书。
他很友善。
)这里的He就是代词,代替了之前提到的John。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

高考语文古诗词的词类活用汇总词类活用6大类型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
5、名词用作状语。
6、形容词作名词。
一、名词作状语与文言散文一样,古诗词中的名词作状语,就是将名词放在谓语中心语动词的前面,让它修饰、限制后面的中心语动词。
依据状语的语法性能,处在状语位置上的名词,其实已变成了副词,因此名词作状语亦称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表示各种形态。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石壕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例中句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意思为“向南”;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意思为“在夜里”;句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意思是“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在古诗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知道,古诗词是以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意蕴,协调优美动人的韵律和节奏,以达到精警传神,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的。
把名词放在特殊的条件下,使之活用为动词,正是使古诗词语言灵动、精彩、传神的有效途径。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些“特殊的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并解释这些活用的词语。
例: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雨”,读作yu,破音异读。
依据名词前有能愿动词“欲”,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活用条件,“雨”字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客”,原意是名词“宾客”,此与“京华”构成了动补关系,活用为动词“客居”。
三、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按其语法性能是不能带宾语的。
但是如果它处在谓语中心语的位置上,带上了宾语,与宾语构成了动宾关系;或者后有补语,并与补语构成了动补关系;或者与前面的主语构成了主谓关系,则此形容词即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啼泪满衣裳。
词类活用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食饮得无衰乎?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 第二,有“一天天”“一年年”或“一天比一天”讲,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 • 日割月削,以趋于亡。 • 纲纪败乱,盗贼日多。 •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
• 4.动词用作状语
• • • • • • • 动词用作状语的情况颇为罕见。用作状语的动词一 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例如: 广……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史 记· 李将军列传》 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但是动词用作状语之后,用“而”字或“以”字和谓语动 词连接,这种情况比较多,如: 坐而假寐。 子路拱而立。 箕踞以骂。
(5)浴乎沂,风乎舞雩。
说明:名词后面用介词短语作为补语,这个名词 活用作了动词,因为补语一般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6)沛公引军过而西。 秦师遂东。
说明:古汉语的方位名词常活用作一般动 词,表示主语像某个方向移动。
2.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里是一 种常见的现象,也就是名词放在动词前修饰动 词作状语。 这种现象很常见,有的已经凝固成双音节 或成语,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如:席卷、鸟瞰、 道听途说、星罗棋布、瓜分。名词作状语,表 现的意义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3.时间名词作状语
古代汉语的时间名词,和现代汉语的时间名 词一样,它们在句中作为状语以表示时间修饰, 可以说是这一类词的经常性职务之一。如: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夜缒而出。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要注意的是“岁”、“月”、“日”等字的 用法: 第一,有“每年(岁岁)”、“每月(月月)”、 “每天(日日)”的意思,表示形动的频数或经 常。
(3)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失期,法皆斩。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
词类活用的例子200个

词类活用的例子200个1. 人 - 人们(复数形式)2. 学生 - 学生的(形容词形式)3. 家 - 家庭(衍生词)4. 狗 - 狗的(形容词形式)5. 城市 - 城市化(动词形式)6. 跑 - 跑步(名词形式)7. 吃 - 吃饭(名词形式)8. 学习 - 学习者(名词形式)9. 写 - 写作(名词形式)10. 看 - 看见(动词形式)11. 高 - 高度(名词形式)12. 快 - 快速(副词形式)13. 美丽 - 美丽地(副词形式)14. 聪明 - 聪明的(形容词形式)15. 幸福 - 幸福地(副词形式)16. 很 - 很快(形容词修饰)17. 非常 - 非常高兴(形容词修饰)18. 已经 - 已经完成(动词修饰)19. 随便 - 随便选择(动词修饰)20. 多么 - 多么美丽(形容词修饰)21. 学生 - 学生们(复数形式)22. 家庭 - 家庭的(形容词形式)23. 城市 - 城市化(动词形式)24. 桌子 - 桌子上(副词形式)25. 学校 - 学校里(副词形式)26. 跑 - 跑步(名词形式)27. 吃 - 吃饭(名词形式)28. 学习 - 学习者(名词形式)29. 写 - 写作(名词形式)30. 看 - 看见(动词形式)31. 高 - 高度(名词形式)32. 快 - 快速(副词形式)33. 美丽 - 美丽地(副词形式)34. 聪明 - 聪明的(形容词形式)35. 幸福 - 幸福地(副词形式)36. 很 - 很高兴(形容词修饰)37. 非常 - 非常快(形容词修饰)38. 已经 - 已经完成(动词修饰)39. 随便 - 随便选择(动词修饰)40. 多么 - 多么美好(形容词修饰)41. 动词:跑、吃、睡、学习、工作42. 名词:书、桌子、苹果、学生、老师43. 形容词:美丽的、高大的、聪明的、快乐的、困惑的44. 副词:慢慢地、快速地、仔细地、轻轻地、有时候45. 代词:我、你、他、她、我们46. 介词:在、上、下、里、外47. 连词:和、但是、因为、所以、如果48. 数词:一、二、三、十、百49. 冠词:一个、这个、那个、哪个、每个50. 叹词:哇、嗯、哈哈、喔、呀51. 感叹词:太好了、真棒、太难了、太简单了、好吧52. 助词:的、得、地、了、吗53. 量词:个、只、本、条、碗54. 语气词:啊、呢、嘛、吧、哦55. 反义词:高低、大小、快慢、多少、胜败56. 名词性词语:学校、医院、酒店、电影、音乐57. 动词性词语:行走、思考、歌唱、写作、绘画58. 形容词性词语:漂亮的花、高大的树、快乐的笑声、聪明的孩子、困惑的问题59. 副词性词语:慢慢地走、快速地跑、仔细地检查、轻轻地触摸、有时候会迟到60. 代词性词语:这本书、那个桌子、每个学生、你们中的一个、我自己61. 介词性词语:在房间里、上楼梯、下车、里面、外面62. 连词性词语:和你一起、但是他不同意、因为下雨了、所以我们留在家里、如果你愿意的话63. 数词性词语:一只猫、二十张纸、三个苹果、十五个学生、一百块钱64. 冠词性词语:这个人、那个地方、哪本书、每个季节、一些水果65. 叹词性词语:哇,好漂亮啊!嗯,我明白了。
词类的活用

(二)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 《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 先汉所以兴隆也。” • 《孟子· 梁惠王上》:“ 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数词词活用作动词 • 《荀子· 儒效》:“法后王,统礼仪, 一制度。” • 《韩非子· 十过》:“今君杀臣身以三 之可也。”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八、为动用法 • 谓语具有“为宾语怎么样”的含义。 • 《三国志· 华佗传》:“佗脉之。” • 《左转· 隐公元年》:“夫人将启之。” • 《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文赢请三 帅。”
九、词类活用的条件(怎样辨别词类活 用)
• 1、两个名词连用 • 《韩非子· 五蠹》:“遂王天下。” • 《史记· 陈涉起义》:“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4、表示行为动作的状态(表示比喻) 《聊斋志异· 狼》:“少时,一狼迳去, 其一犬坐于前。” 《史记· 循吏列传》:“丁壮号哭,老人 儿啼。” 《左转· 庄公八年》:“豕人立而啼。”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
• • • • 蚕食鲸吞 口诛笔伐 土崩瓦解 星棋罗布 敌人只好龟缩在战壕里。 国家领导人电贺我奥运健儿。
《荀子· 劝学》:“君子之学也以美其 身。” 《战国策· 齐策一》:“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五、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 普通名词活用作动词 • 《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 • 《廉蔺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 如张目斥之。”
2· 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 • 《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秦师遂 东。” • 《史记· 孙膑列传》:“齐军既已过而 西矣。”
词类的活用
曹祝兵
一、词类活用的定义
•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 在一定得条件下,临时具有另一类词 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 用,叫作词类活用。 • 如:《左传·庄公十三年》:“曹子 手剑而从之。”
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 “(主语)使(宾语)怎 样”,活用为有“使”“令” B、可烧而走也。 B\走:使(之)逃跑。 意义的动词。动词和它的宾 (《赤壁之战》) 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 C\使……来。 C、故远人不服,则修 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表示 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 文德以来之 . 表示的动作行为。翻译时要 《季氏将伐颛顼》 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一般来 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 总结:以上为动词 的,多属使动用法。
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 带了宾语(有时也不带),而又 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 用为一般动词。 译为:善待。 译为:说坏话。 译为:穷尽。 译为:善于。 译为:变小变弱。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活用的两种情况。
13、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过秦论》 动作名,逃亡的人。 1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过秦论》 动作名,收藏的珠宝 15、翩翩两骑来是谁? 《卖碳翁》 动作名:骑马的人 动词作名词的规律: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 动词跑到了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
形容 词的 活用
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 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
吏于土:在地方上做官。 后带补语。 芽:发芽。前有副词 “已” 。 花:开花。在谓语位置。 事:做,从事。 水:游水。前有能愿动词 “能”。 目项王:向项王使眼色。 本义为鱼网,这里用作 “用网捕捉”。前有结构 助词“所”。 王:为王,称王。读wàng (去声)。 籍:登记。 侯:封侯。
练习: 1、邹忌朝服衣冠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驴不胜怒,蹄之 4、其疾病而死。(《五 人墓碑记》) 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 路。(《桃花源记》)
词类的活用(形容词活用)

06
总结与展望
形容词活用的意义和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丰富语言表达
形容词活用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力,使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
增强情感表达
形容词活用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 态度,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提高语言交流效率
形容词活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提高 交流的效率。
促进语言发展
形容词活用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它 反映了语言的演变和进步。
“他”由于失误而导致了比赛的失败。
形容词+v自动用法
要点一
总结词
描述形容词作为自动用法的情形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自动用法,表示主语具有某种性质或 状态,并且这种性质或状态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这种 用法常见于自动结构,如“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等 。例如,“天气很热,我出汗了”中的“热”就是形容词 “热”作为自动用法的表现,表示主语“天气”具有“热 ”的性质,而这种性质导致了宾语“我”出汗的结果。
词类的活用(形容词活用)
• 引言 • 形容词作名词 • 形容词作动词 • 形容词使动用法 • 形容词意动用法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改变其原有的词性、功能和意义的现 象。
在古代汉语中,由于缺乏明确的词类标记和语法规则,词类活用是一种常 见的语言现象。
02
形容词+v构成动词,如“甘 苦”,“甘”为形容词,“苦” 为动词,意为“感到甜或苦”。
03
形容词+v构成动词,如“轻 重”,“轻”为形容词,“重” 为动词,意为“重量的大小”。
形容词重叠后作动词
1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二、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三、名词作动词四、名词作状语五、形容词作名词六、形容词作动词七、动词用作名词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在一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典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表示“使(令)它怎样”或“使(令)它成为什么”的意味。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例如: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使之活】③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顓庾》)【使之来,使之安】④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石钟山记》)【使(之)鸣】⑤外连横而斗诸侯。
(《过秦论》)【使诸侯斗】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使郑亡】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高:使……高,抬高③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昂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偶尔也有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
例如: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使……为王(称王)】②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序(并诗)》)【使……放下】③以膏泽斯民。
(《答司马谏议书》)【使……得到好处】(膏泽:名词,恩德)④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使……为相】二、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样”,“(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或“(主语)感到(宾语)怎么样”的意味。
词类活用.doc

古汉语词类活用(古汉语通论十一)有些实词根据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改变基本功能,充当其它词类来使用,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1)“名+名”式,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①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庄子·德充符》)(兀:通“刖”。
王:高出。
庸:普通人。
)②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
(《战国策·赵策三》)(脯:把……做成肉脯。
)③踵门..而告文公。
(《孟子·许行》)(踵:脚后跟。
代人身,“亲自到”的意思。
)族.秦者,秦也。
(杜牧《阿房宫赋》)(族:使……灭族。
)④且夫重刑者,非为罪人..也。
(《韩非子·六反》)(罪:惩罚。
)(2)“(状)+名+补”式,构成状中或动补关系。
①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吕氏春秋·察今》)(表:做标记。
)②唐慧褒始舍.于其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舍:筑房舍定居。
)③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乐:欣赏音乐。
)④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
(《史记·张仪列传》)(境:接壤。
)2、“名+代(之)”的形式,名词就用作动词。
例如:①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左传·成公二年》)②襄主(赵襄子)曰:“我取(壬)登,既耳.而目.之矣;登之所取,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③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3、名词前有能愿动词“足、可、能、欲”等修饰作状语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荀子·劝学》)②左右欲刃..相如。
(《廉閵列传》)③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孟子·许行》)(名:用语言形容。
)(尧的恩德)多么广大呀,人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4、“副+名”,即名词受到副词的修饰时,就用作动词。
例如:①丘也与汝,皆梦..也。
词类活用

二、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 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 的形式。
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臣:使……称臣。
《毛遂自荐》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 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安。 《季氏将伐颛臾》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小 → 幼儿)《归去来兮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 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例如: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2.促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倾襄王。
第一个‘老’字是形容词做动词,是‘赡养’、‘孝敬’的意思。 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形容词作名词,是‘老人’、‘长辈’的意思;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形容词做动词,是‘抚养’、 ‘教育’的意思。 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形容词作名词,是‘子女’、‘小辈’的意思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 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 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 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 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 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 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二.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 例如:
《屈原列传》
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
美:意动用法,认为……美。 爱的意思 私,形容词做动词,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同学们较难区分的,现在就把动词的使动、意动以及为动用法放在一起进行认知比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
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做王)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
例如:
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成为使动用法。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i。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
(使……变绿)
④空乏其身。
(使……受贫困之苦)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变成四个”,“六”可解释为“使……变成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凡能译为“使……怎么样”的词语,就是这个词语具有了使动的功能,视为使动用法。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当成伴侣,把……当作朋友)
③孟尝君客我。
(把……当作客人)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结构形式上没有区别,只是所表示的
意义不同。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
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体会二者的区别。
三、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是一种少见的动宾关系,指谓语动词“为了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为……哭泣)
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
使动、意动、为动这三种活用方式在判断、理解、翻译时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凡谓语有使宾语如何,以“使……为”的形式对译的,属于使动用法;谓语有认为宾语如何,以“以……为”形式对译的叫作意动用法;谓语有为了宾语怎么样,以“为……”形式对译的叫作为动用法。
如“闻寡人之耳者”要译为“让我的耳朵听到的”,这是使动用法;“固以怪之矣”要译为“本来就认为这件事是很奇怪的”,这是意动用法;“死国可乎”要译为“为国而死可以吗,这是为动用法。
总之,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积累,注意比较,可以试着翻译成以上三种格式,再根据语境看哪一种翻译最合理,进而明确属于哪一种活用。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当成伴侣,把……当作朋友)
③孟尝君客我。
(把……当作客人)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结构形式上没有区别,只是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
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体会二者的区别。
(二)名词作状语,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
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是很普遍的。
根据表修饰或限制的不同情况,名词作状语可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
1.表比喻。
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
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
例①中的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例②的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
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
2.表动作处所。
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
例如: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
②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核舟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
例②中的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在右边”“在左边”。
3.表动作趋向。
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
例如: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下”作状语,修饰动词“彻”,表示“下”的趋向,译为“向(往)下”。
例②③中的方位名词“西”“前”,分别修饰动词“行”,译为“向(往)西”“向(往)前”。
4.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
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则》)
例①中的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习”,译为“按时”。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
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译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
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伤仲永》)
②岁赋其二。
(《捕蛇者说》)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扳”,作状语,表示“扳”的频率,译为“每天”。
同样,例②中的“岁”表示“赋”的频率,译为“每年”。
6.表对人的态度。
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
(邑人)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以宾客之礼相待。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7.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木兰诗》)
②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朝”和“暮”分别修饰动词“辞”与“宿”,表示“辞”与“宿”的时间。
同样,例②中的“旦”和“暮”表示“往”与“归”的时间。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
(使……变绿)
④空乏其身。
(使……受贫困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