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选择(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区域规划的主体只能是政府,而区域开发的主体只能是企业。( )
2、在全部私人所有的安排中,有可能完全由个人决策,也有可能需要若干拥有产权的人来 集体决策;但在公共所有的安排中,集体决策将占据主导地位。( )
四、不定项选择(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

A 全国国土
B 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C 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提出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的是( ) A 赖宾斯坦 B 内尔森 C 纳克斯 D 罗森斯坦·罗丹
3、下列属于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的是( )
创新效应;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制度;同时还可以吸收周边的创新因 素和灵感。之后,通过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对其他地区产生经济影响,迫使其发生 相应的变化。
支配效应;是指增长极拥有规模巨大的资本和行政力量,而且不断的集中和聚集各种生产要 素,在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益的作用下,经济实力、政治实力越来越强大,通过 其支配地位,利用市场或其他力量,对周边施加影响,加快周边的经济发展速度。
区位决策偏好 (1) 居民的区位决策偏好。不同收入阶层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不同,高收入阶层对于较
大的空间更具有偏好,而对于一般商品的偏好相对较低。对于较高的交易费用可以 承担或者不太在乎。因此高收入阶层对于区位的依赖程度较低,居住在城镇郊区。
• (2)厂商的决策偏好。劳动密集型厂商对于人口聚集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加工企业 对于原料的购进和产品的运出距离较敏感。小厂商必须紧紧依赖中心聚集区域; 大型厂商可以远离城区以节约土地成本。
经济区划 指在全国或者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根据一定的经济条件进行分区,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中心分析法
• 第一,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影响范围确定全国的城市等级系统。 • 第二,确定各个层次同级相邻城市腹地的范围的分界线。 • 第三,根据各城市的吸引范围大致确定经济区系统的界限。 • 第四,进行个别调整
7、1968 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伯首次系统地阐述了( )理论 A 人力资本学说 B 研究与开发学说 C 创新学说 D 国际相互依赖
8、与城镇群相比,城镇体系具有下列特征( ) A 关联系 B 整体性 C 层次性
9、当人均 GDP 标准化值为( )时,该地区属于过渡区。
A 〉0.5
B <-0.3
屠能圈;1)自由农作圈,蔬菜和牛奶等鲜活农产品。 (2)林业圈,木材,用于能源。 (3)轮作农作圈,粮食。 (4)谷草农作圈,粮畜产品,以粮食为主。 (5)三圃农作圈,粮畜产品,以畜产品为主。 (6)畜牧圈。 再向外是毫无任何经济价值的荒野
• 厂商与居民区位选择的一般趋势; 1)区位优势改善了资源约束和收入约束,货币效率提高:区位优势,对于厂商,同样 的投入可以增加产出,或者同样产出可以节约成本;对于消费者,同样支出可以提高效 用或者相同的效用满足可以降低支出。 (2)对于区位优势的竞争必然出现: ——提高土地使用价格;厂商之间的竞争使得市场份额缩小,产品价格下降——造成厂 商利润的下降,直到集聚规模达到最大。 ——居民聚集,相互竞争使得房地产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下降;拥挤成本增加,达到最 大人口密度。经济从其他区位继续发展,这样使得各地的区位趋于均衡 区位决策偏好
2、极化效应
3、城市首位度
4、城镇体系
5、扩散效应
姓名
班级
得分 评卷人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简述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背景。
院部
2、简述极化效应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3、简述城镇的经济职能及其在区域经济中的意义。 4、简述中心地理论及其在城镇布局中的作用。 5、简述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原因。

A 城市化水平 B 城市化速度 C 城市成长力系数 D 城镇人口增长系数
9、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理论上可以分为(

A 顺序—规模分布型 B 双中心型 C 网络型
10、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
)的特征
A 区域性 B 预见性 C 综合性 D 可操作性
五、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
5、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中的工业区位论由( )提出。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6、地域的环境容量主要取决于( ) A 资源要素 B 基础设施要素 C 管理要素
7、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区域经济合作划分为( ) A 生产合作 B 劳务合作 C 技术合作 D 信息合作
8、城市化的测度标准有(
经济区域形成的原因 • (1)自然禀赋差异即要素分布的非均衡性。 •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 (3)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 • (4)创新能力的集中性。 • (5)产品和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门槛人口:商业服务活动中的每一行业内,其活动和规模有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了各自的服 务范围。一定规模的商业服务,由于接受服务人次数的限制,其市场区是同居民平均光顾次 数呈反比的。
区域经济学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区域经济学
2、区域经济发展
3、支柱产业
4、城市化 5、外围区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区域开发包括(
)、(
)和(
)三部分内容。
2、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
)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wenku.baidu.com
3、绝对成本学说及比较成本学说研究的都是商品的(
1、自然资源的区域性表现为资源的(

A 稀缺性 B 竞争性
C 选择性
D 增值性
2、产权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决策
B 责任
C 利益
3、提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是( ) A 赖宾斯坦 B 内尔森 C 纳克斯 D 罗森斯坦·罗丹
4、首次提出三次产业划分的是(

A 克拉克 B 库茨捏兹 C 卢卡斯 D 熊彼特
2、经济区划遵循哪些原则?
六、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
1、中国地区贸易格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区域经济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区域;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 能的地域空间。一般按照地理、行政、文化、经济特征划分区域。 2、区位因素(因子);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制约因素。 • (1)具有地区性的不易转移的投入物供给。 • (2)具有地区性的不易转移的需求状况。 • (3)从区位外部输入的投入物供给。 • (4)外部需求
最佳城镇人口规模;财政开支最小。U 形。(2)现有城镇居民的福利最大。倒 U 形。(3)未来 城镇居民的福利最大。(4)生产经营单位的利润最大化
聚集效益指数;聚集所引起的生产成本的降低/(运输费用的增加+ 劳动费用的增加)。 要素聚集产生正外部性,但是会增加运输费用,劳动力成本也较高。
布局指向;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的作用下,产业布局所反映出某种特点的倾向。
C -0.3----0.5 之间
10、地区形象具有( A 地域性 B 继承性
)特点。 C 动态性
五、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比较区域创新与国家创新的不同。
2、区域经济政策有哪些作用?
六、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 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辐射效应;城镇的发展对于周边地区产生有利的扩散作用,从而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城镇的经济职能:贸易中心职能 服务中心职能 信息中心职能 生产中心职能 金融中心职
能;
城镇体系;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职能各异、规模不等、相互分工又密切 合作的城镇组成的空间体系。
城市首位度;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比,反映该国或该地区城市的规模结构和人口聚 集程度。
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推动一个区域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合理转换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总称。 决定因素:
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 二产业转移;接着向第三产业转移。
扩散效应;是指增长点通过产品、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向周边扩散,促进腹地经济增长。 扩散效应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波状扩散、墨汁式扩散、跳跃式扩散、放射线式扩 散等.
)贸易,而没有考虑(
)。
4、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
)。
5、新要素学说主要包括(
)学说、(
)学说和( )理论。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人力资源的所有权主要应当归某一个经济单位,而不是归于社会。( ) 2、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无论产权是否被界定清楚,是否有效地实施,它们都是有问题的, 都有可能造成缺乏效率的交易。( ) 3、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不同质的。( ) 4、非均衡增长与均衡增长的现实基础一样,都是不发达地区的低水平均衡现象。( ) 5、区域经济的非均衡是指区域之间发展的参差不齐的状态,属空间科学的范畴。( )
得分 评卷人 四、 论述题(每题 1 5 分,共 30 分)
1、请用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分析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
2、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 区域经济学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区域 2、均衡增长理论
3、区位商 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5、经济区
A 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B 增长极模式
C 发展轴模式
D 网络型模式
4、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中的农业区位论由( )提出。 A 杜能 B 韦伯 C 廖什 D 艾萨德
5、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有( A 目标驱动机制 B 利益驱动机制
) C 宏观调控机制
D 市场调控机制
6、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的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可以将区域经济合作划分为( ) A 技术合作 B 信息合作 C 水平合作 D 垂直合作
主导产业;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专门化产业,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产 出规模大,产值比重大,关联效应强,是区域经济的主体或核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联产业;是直接配合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在投入产出或工艺上与主导产业有 直接联系。
潜导产业;是指具有潜在发展前途的产业,在未来可能上升为主导产业。
(1)居民的区位决策偏好。不同收入阶层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不同,高收入阶层对于较大 的空间更具有偏好,而对于一般商品的偏好相对较低。对于较高的交易费用可以承担或 者不太在乎。因此高收入阶层对于区位的依赖程度较低,居住在城镇郊区 (2)厂商的决策偏好。劳动密集型厂商对于人口聚集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加工企业对于 原料的购进和产品的运出距离较敏感。小厂商必须紧紧依赖中心聚集区域;大型厂商可 以远离城区以节约土地成本。
区位决策;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过程。
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 会福利的经济科学。
区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区域内经济发展、区域间经济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空间和时间,经济学研究,也不能例外。 过去主流经济学家将过多的精力用于经济的时间特征研究,随着经济资源的消耗,空间的区 位优势开始显现。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三个彼此相连的部分组成,即(
)理论、(

理论、(
)理论。
2、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以(
)为基本前提。
3、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增多和(
)的出现。
4、区域动态比较优势产生的基础是(
)。
5、城市拉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6、确定(
…………………………………………………………密……封……线………………………………………………………
学号
河南农业大学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B 卷)
得分 评卷人
(注:卷面分数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经济区划
3、产值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能够说明一个地区生产水平的总体的提高,也不意味着代表一个 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4、高效率的地区就是指发达地区。( )
5、区域经济的非均衡与新古典主义的一般均衡被认为是相互矛盾的。( )
四、不定项选择(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