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习题1
夜归鹿门山歌试题及答案
![夜归鹿门山歌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be3f4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4.png)
夜归鹿门山歌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夜归鹿门山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
2.在诗中,“鹿门月照开烟树”的下一句是______。
3.诗中“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庞公”指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1.《夜归鹿门山歌》中“山寺钟鸣昼已昏”的“昼”指的是:A.早晨B.中午C.傍晚D.深夜2.诗中“岩扉松径长寂寥”的“岩扉”指的是:A.山门B.石门C.岩洞D.山崖3.“惟有幽人自来去”中的“幽人”指的是:A.隐居者B.幽静的人C.幽暗的人D.幽怨的人三、简答题1.请简述《夜归鹿门山歌》的主要内容。
2.分析《夜归鹿门山歌》中“岩扉松径长寂寥”的意象。
四、翻译题1.将《夜归鹿门山歌》的诗句“山寺钟鸣昼已昏”翻译成英文。
五、论述题1.结合《夜归鹿门山歌》全文,谈谈你对诗人隐居生活的理解。
答案:一、填空题1.孟浩然2.忽到庞公栖隐处3.庞德公二、选择题1.C2.A3.A三、简答题1.《夜归鹿门山歌》主要描绘了诗人夜归鹿门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岩扉松径长寂寥”中的“岩扉”指山门,与“松径”一起构成了一幅幽静的山中景象,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
四、翻译题1.The mountain temple bell rings as the day turns to dusk.五、论述题1.《夜归鹿门山歌》通过对夜归途中的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人通过对鹿门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精选】高中语文专题07夜归鹿门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精选】高中语文专题07夜归鹿门歌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6d0fc83fa45177232f60a27e.png)
专题07 夜归鹿门歌1.作家作品孟浩然(689—740),名,字,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
世称,盛唐的主要作家之一。
与王维齐名,并称“”。
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
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不久,张九龄罢相,仍返故居。
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
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终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多写和,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高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有《孟浩然集》。
诗歌名篇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2.创作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的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为“南园”。
鹿门山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对。
汉江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带家眷,隐居于鹿门山,因此,鹿门山便成了隐居圣地。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中,后来,在长安谋仕不遇,游历数年后,决定步庞德公之后尘,隐居鹿门山。
但是,只是偶尔去住住,不过是标榜隐居罢了。
所以题曰《夜归鹿门歌》,虽有写实之意,但主要还是表明归隐的志趣。
3.诵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字词与句子。
昼:昏:岩扉:惟:幽人:1.浩浩然孟襄阳山水田园诗派王孟隐居闲适羁旅愁思3.白天;傍晚;岩洞的门,这是说他住处的简陋;只有;泛指隐者,这里是诗人自称。
1.这首诗是怎样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的?有什么作用?用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同是乘舟,却是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凡人自与幽人不同,此为二比;末句的幽人即指庞公,又是自况,隐含引为同类之意,此为三比;上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此为四比通过以上四比,既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又比出了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高中古诗词阅读】《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58421b770bf78a64295459.png)
【高中古诗词阅读】《夜归鹿门歌孟浩然》阅读答案夜归鹿门 1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 2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 3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注释:夜归鹿门1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2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3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注释:1鹿门:诗人当时所居的襄阳鹿门山。
2渔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阳东。
3: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14、根据诗歌韵律,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歌的体裁是。
(1分)15、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B、三四句述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透露出世人与自己同样的心情,不同的归途。
C、五六句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不知不觉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
D、隐逸诗的尾句往往颇有蕴蓄,结合全诗,分析“唯有幽人独来去”一句的内涵。
(4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4 . ( 1 分)(七言)古体诗(古诗)15 . ( 3 分)B16 . ( 4 分)例:幽,指隐,隐居者;幽人,指隐士,这里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最后两句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惟有”流露出作者对庞公的仰慕,“独来去”抒写了作者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夜归鹿门歌答案
![夜归鹿门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93fe6d1711cc7931b7169f.png)
夜归鹿门歌同步练习1.答案:D解析:A.“缉”读jī,“辑”读jí,“葺”读qì,“揖”读yī;B.“揣”读chuǎi,“端”读duān,“湍”读tuān,“惴”读zhuì;C.“绮”读qǐ,“犄”读jī,“倚”读yǐ,“掎”读jǐ;D.“啜”读chuî,“掇”读duo,“辍”读chuî,“惙”读chuî。
2.答案:B解析:A.驱—趋;C.缪—谬;D.燥—躁。
3.答案:D 解析:D.“历历在目”指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多用于画面、情境,用于“话”不妥。
4.答案:A解析:B.去掉“的检验工作”;C.“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错误使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D.“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指“近十天来的报纸,还是看的时间是十天”,不明确。
5.答案: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黄昏江景图。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
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6.答案:“忽”迅速,突然;不觉中来到庞公栖隐的地方;写出了诗人微妙的感受,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7.答案:作者以孤雁自喻,借孤雁寄托自己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登岳阳楼同步练习1.答案:B解析:A.“落”读luō;C.“与”读yǔ;D.“剽”读piāo。
2.答案:C解析:C.老病:年老且生病。
3.答案:A解析:A.为其晚年作品。
4.答案:C解析:A句成分残缺。
B句偷换主语。
D 句式杂糅。
5.答案:作者凭栏远眺,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涕泪纵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更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报国无门的自悼,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课时作业13:第7课 夜归鹿门歌
![课时作业13:第7课 夜归鹿门歌](https://img.taocdn.com/s3/m/84af3c1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a.png)
第7课 夜归鹿门歌(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山寺.(shì) 渔梁.(liánɡ) 悸.动(jì) B.庞.公(pánɡ) 栖.隐(qī) 血.红(xiě) C.岩扉.(fēi) 澹.澹(dàn) 泡.桐(pào) D.寂寥.(liáo) 幽.人(yōu) 押解.(jiè) 答案 D解析 A.“寺”读sì。
B.“血”读xuè。
C.“泡”读pāo 。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渔粱渡头争渡喧B.唯有幽人自来去C.岩扉松径长寂廖D.山寺钟鸣昼已昏答案 D解析 A.粱—梁。
B.唯—惟。
C.廖—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山寺钟鸣昼已昏.昏.君蔽于所昵 B.⎩⎨⎧人随沙岸向.江村秋天漠漠向.昏黑 C.⎩⎨⎧余亦乘.舟归鹿门乘.犊车,从吏卒 D.⎩⎨⎧岩扉松径.长寂寥少时,一狼径.去 答案 C解析 A.名词,黄昏;形容词,糊涂。
B.副词,朝着;动词,靠近。
C.都为动词,乘坐。
D.名词,小路;副词,径直,直接。
4.对下面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寺钟鸣昼已昏”,是说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已黄昏。
B.“鹿门月照开烟树”,是说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C.“岩扉松径长寂寥”,是说石门及松间小路经常静悄悄的。
D.“惟有幽人自来去”,是说只有清闲之人才会常来这里游玩。
答案D解析 D.“幽人”,是隐居者,诗人自指。
句意是说,只有我这个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
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夜归鹿门歌》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夜归鹿门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69bb94cfc789eb162dc822.png)
《夜归鹿门歌》练习【作家作品】孟浩然:湖北襄州襄阳人,是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他写过一首诗说明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浩然的诗多描写,在山水田园的景色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如学过的《过故人庄》,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另一位同代山水田园诗人并称“王孟”。
【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标出诗歌中难于理解的字词。
昼:。
昏:,天刚黑的时候。
昼已昏:。
人随沙岸:人们沿着沙岸。
向江村:余:。
乘舟,指乘鱼梁渡口的渡船开烟树:这句是说,鹿门山的树木,刚才在暮烟笼罩中一片蒙胧;现在月亮升上来了,照耀得那样清晰明朗。
岩扉:,这是说他住处的简陋,松径:空虚静寂唯有:。
幽人:泛指隐者,这里是诗人自称。
2.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用散文化的语言转述此诗【微观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此诗中有哪些景的描写?2.文章中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事的描写?3.刚刚我们找出的部分就是诗歌的意象,每一部分的意象就是一幅图画,对此进行分析并得出他们的特点4.刚刚我们得出的部分就是诗歌的意境,请在诗歌中找出一个恰当的动词将这两个意境联系起来。
5.分析这个“归”字的含义及此字中所包含的作者情感【总结升华】整首诗中作者的情感内容: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得出诗歌的意境,最后体会作者的感情,有景有情,这是诗歌中常用的情景交融,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置身诗境,融情入景的赏析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知识迁移】(请同学们自己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这首诗歌,师略加点拨)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注解】:1、闲闲:从容貌。
2、迢递:远貌。
3、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
【韵译】:【意象及特点】:【评析】: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https://img.taocdn.com/s3/m/db328ea1b9d528ea81c7799b.png)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6分)4.[正宫] 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理解性默写(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2ba3349ec3d5bbfc0a7425.png)
《夜归鹿门歌》理解性默写1.《夜归鹿门歌》中,“,”写出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2.《夜归鹿门歌》中,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描写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的句子是:,。
3.《夜归鹿门歌》中,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的句子是:,。
4.《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
5.《夜归鹿门歌》中,写庞德公的隐居处,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的句子是:,。
6.《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之地宁静清幽的自然景色,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的两句诗是:“”和“”。
7.《夜归鹿门歌》写人们渡河回家的情景,以此表现世俗之人的争名夺利和尘世的喧闹的两句诗是“”和“”。
8.《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
9.《夜归鹿门歌》中,写在去鹿门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作者陶醉在这景色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10.《夜归鹿门歌》中,表现诗人隐居处境况的句子:,。
11.《夜归鹿门歌》中,写作者以庞德公自况,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乐趣和真谛的诗句是:,。
12.《夜归鹿门歌》中的“,”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作者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出作者隐逸自得的志趣。
《夜归鹿门歌》默写答案1.《夜归鹿门歌》中,“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写出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2.《夜归鹿门歌》中,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描写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的句子是: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3.《夜归鹿门歌》中,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的句子是: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4.《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5.《夜归鹿门歌》中,写庞德公的隐居处,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的句子是: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d5c4b3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3.png)
一、句子默写(名句名篇默写)1. 将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
(6)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皓腕凝霜雪。
(9)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二、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
会说话的人,纵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___________,也能令人回味无穷。
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头完成的。
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但也还免不了说话。
其次是慎言,讷于言。
这三样又有分别:慎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
这两种多半是生成的。
第三是修辞或辞令。
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________一切的阴暗;他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修饰。
只知讲究修饰,嘴边______,腹中矛戟_________,那是所谓小人。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附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3a358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9.png)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附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答案附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夜归鹿门歌》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中语文《夜归鹿门歌》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69bb94cfc789eb162dc822.png)
《夜归鹿门歌》练习【作家作品】孟浩然:湖北襄州襄阳人,是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他写过一首诗说明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孟浩然的诗多描写,在山水田园的景色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如学过的《过故人庄》,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另一位同代山水田园诗人并称“王孟”。
【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标出诗歌中难于理解的字词。
昼:。
昏:,天刚黑的时候。
昼已昏:。
人随沙岸:人们沿着沙岸。
向江村:余:。
乘舟,指乘鱼梁渡口的渡船开烟树:这句是说,鹿门山的树木,刚才在暮烟笼罩中一片蒙胧;现在月亮升上来了,照耀得那样清晰明朗。
岩扉:,这是说他住处的简陋,松径:空虚静寂唯有:。
幽人:泛指隐者,这里是诗人自称。
2.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用散文化的语言转述此诗【微观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此诗中有哪些景的描写?2.文章中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事的描写?3.刚刚我们找出的部分就是诗歌的意象,每一部分的意象就是一幅图画,对此进行分析并得出他们的特点4.刚刚我们得出的部分就是诗歌的意境,请在诗歌中找出一个恰当的动词将这两个意境联系起来。
5.分析这个“归”字的含义及此字中所包含的作者情感【总结升华】整首诗中作者的情感内容: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得出诗歌的意境,最后体会作者的感情,有景有情,这是诗歌中常用的情景交融,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置身诗境,融情入景的赏析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知识迁移】(请同学们自己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这首诗歌,师略加点拨)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注解】:1、闲闲:从容貌。
2、迢递:远貌。
3、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
【韵译】:【意象及特点】:【评析】: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古代诗歌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ff2c10d4d8d15abf234e8b.png)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注】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于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听觉角度写环境,上句以钟鸣表现山寺安静,下句突出渡口喧闹,对照鲜明。
B.领联写人们沿江回到江边小村,引出我乘坐小舟归向鹿门山;同为归,然心情有别。
C.这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用作者行踪把二者巧妙连接在一起。
D.诗中“幽人”指庞德公,也是作者自况,表现了他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
15孟浩然提俱诗歌创作中“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这首诗是怎体现他的创作理论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补写下面的句子。
(6分)(1)面对人生的坎坷与不幸,我们应该对未来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要像李白在《行路难》中所认为的那样:“,。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上阴晴景象作伏笔。
(3)杜甫《登高》一诗中,“,”两句视听结合,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
14.D(“喜爱并主动追求隐逸生活的天性”错误,从诗人经历可知其隐居是无奈之举。
)15.(1)首联上下句将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暗含对禅境的喜爱。
(2)颔联通过“人”与“我”的比衬,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3)颈联写诗人陶醉于大自然,忘情于山间美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4)尾联写鹿门山山林寂寥,只有幽人独居,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夜归鹿门歌·练习
![夜归鹿门歌·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0061fd6dd88d0d232d46a2a.png)
第07课夜归鹿门歌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门扉.(fēi)栖.身(xī)剖.析(pōu)追本溯.源(sù)B.庇.护(bì)恐吓.(hè)寂寥.(liáo)莘.莘学子(xīn)C.殷.红(yīn)翘.首(qiáo)刹.那(chà)少不更.事(gēng)D.幽.人(yōu)广袤.(mào)喧.哗(xuān)卓.有成效(zhuó)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A.栖息恓惶心扉脉博妄自菲薄B.幽静优雅轩辕渡口渡日如年C.熟谙喑哑熟稔谂知戎马倥偬D.宠爱庞大栋梁平心宣宾夺主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渔梁渡头争渡喧.喧:喧闹B.忽到庞公栖隐..处栖隐:栖息隐居C.岩扉..松径长寂寥岩扉:石门D.惟有幽人..自来去幽人:隐居者,这里指庞公4.下列对《夜归鹿门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
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比较,让人感知到诗人洒脱的胸怀。
B.诗歌的三、四句,写世人回家,诗人却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的比较,表露了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和对世俗的厌恶。
C.诗歌的五、六句,写在攀登鹿门山的路上,月光照着树林,美妙无比,诗人陶醉在这景色中,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D.诗歌的七、八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尘世隔绝,与山林做伴。
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①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②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朗的点染③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④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⑤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⑥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A.①③②⑤④⑥B.②④⑤⑥①③C.④②③⑤⑥①D.⑤①⑥②③④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史上,孟浩然可谓名家。
【高中古诗词阅读】《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8b279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7.png)
【高中古诗词阅读】《夜归鹿门歌孟浩然》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夜归鹿门歌孟浩然》阅读答案夜归流明,一曲,孟浩然山寺钟声敲响,白昼已过,玉梁二号渡轮竞渡喧嚣。
人们沿着沙堤来到江村,我也乘船返回流明。
月亮照在内殿的烟树上,突然来到庞公的藏身之处。
石门的松树小路又长又寂寞,只有你们一个人来来去去。
注:晚上回到流明1首歌孟浩然山庙的钟声敲响,白昼已经过去,玉梁二号渡轮正在争夺渡口的噪音。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月亮照在内殿的烟树上,突然来到庞公的藏身之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
注:1流明:诗人当时居住的襄阳流明山。
2余梁:地名,河北省襄阳市以东。
3:庞公:庞德公爵是东汉时期的隐士。
14、根据诗歌韵律,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歌的体裁是。
(1分)15.对这首诗的错误分析是()(3分)a、一二句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
b、三四句话描述了这个世界回家和离家去流明,揭示了出生的人有着相同的心情和不同的返回方式。
c、五六句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不知不觉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
d、诗歌的最后一句往往是含蓄的。
本文结合整首诗,分析了“独来独往”这句话的内涵。
(4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净光整14.(1分)(七言)古体诗(古诗)15.(3分)B16.(4分)例:幽,指隐,隐居者;幽人,指隐士,这里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最后两句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惟有”流露出作者对庞公的仰慕,“独来去”抒写了作者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人教版-语文-高二-《夜归鹿门歌》同步测试
![人教版-语文-高二-《夜归鹿门歌》同步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8aea2d683186bceb19e8bbeb.png)
夜归鹿门歌同步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三个相同的一组是( )A.缉.私编辑.修葺.开门揖.盗B.揣.摩端.倪湍.急惴.惴不安C.绮.丽犄.角倚.仗掎.角之势D.啜.泣拾掇.辍.学气息惙.然解析:A.“缉”读jī,“辑”读jí,“葺”读qì,“揖”读yī;B.“揣”读chuǎi,“端”读duān,“湍”读tuān,“惴”读zhuì;C.“绮”读qǐ,“犄”读jī,“倚”读yǐ,“掎”读jǐ;D.“啜”读chuò,“掇”读duo,“辍”读chuò,“惙”读chuò。
答案: 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喧闹糜烂驱利避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脉搏宣泄一言九鼎无事不登三宝殿C.蝉联辐射仓皇失措差之毫厘,缪以千里D.急燥炽烈钩心斗角长江后浪推前浪解析:A.驱—趋;C.缪—谬;D.燥—躁。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看得出,他对我们的工作还算满意,心情很好,否则就不会对我们这样娓娓而谈....了。
B.由于知识程度和知识视野的深广,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就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C.孩子一入学就崭露头角,较早地占有了领先地位,参加竞赛机会多,脱颖而出....就相对容易。
D.他把相声演员的话转述得栩栩如生、历历在目....,引得人们哄堂大笑。
解析:D.“历历在目”指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多用于画面、情境,用于“话”不妥。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纵观科学史,科学的发展与全人类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在西方是如此,在中国也是如此。
B.我们车间的检验工作,由于工作突出,一连三个月被评为全厂的优胜单位。
C.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
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夜归鹿门歌 同步练习题
![夜归鹿门歌 同步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80e77ab964bcf84b9d57bf2.png)
《夜归鹿门歌》练习【学习目标】置身诗境,展开联想与想象,不仅意会意境,而且能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描述意境。
1、、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缘景明情”的欣赏方法,结合诗人的2 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3、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准确把握诗人追求隐逸,淡泊洒脱的人生志趣。
一、知识链接孟浩然:湖北襄州襄阳人,是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他写过一首诗不乐于趋,说明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孟浩然的诗多描写山水田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过故人庄》,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在山水田园的景色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如学过的《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与另一位同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称“王孟”。
二、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1、诗中的两个场景各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认真观察这几组对比可看出,两个场景实际就是两种生活环境不同,生活其中的人不同,2,概括这两种生活具体指哪两种生活?那么同学们根据你对诗中的个别词句或对孟浩然的了解两种人具体指哪两种人?(提示:结合诗人的经历与本诗的创作背景)3、情感内容:,从汉江舟到主题是抒写,诗中所写从行到,实质上是从到的隐逸道路。
三、同步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山寺钟鸣昼已昏昏君蔽于所昵..B.人随沙岸向江村秋天漠漠向昏黑..C.余亦乘舟归鹿门乘犊车,从吏卒..D.岩扉松径长寂寥少时,一狼径去..2.对下面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寺钟鸣昼已昏”,是说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已黄昏。
B.“鹿门月照开烟树”,是说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C.“岩扉松径长寂寥”,说是石门及松间小路经常静悄悄的。
D.“惟有幽人自来去”,说是只有清闲之人才会常来这里游玩。
3.名句默写。
(1),渔梁渡头争渡喧。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 同步练习1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 《夜归鹿门歌》 同步练习1](https://img.taocdn.com/s3/m/a1ffcd9ad5bbfd0a79567397.png)
《夜归鹿门歌》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山寺钟鸣昼已昏.昏.君蔽于所昵B.人随沙岸向.江村秋天漠漠向.昏黑C.余亦乘.舟归鹿门乘.犊车,从吏卒D.岩扉松径.长寂寥少时,一狼径.去解析:选C A项,名词,黄昏;形容词,糊涂。
B项,副词,朝着;动词,靠近。
C 项,都为动词,坐。
D项,名词,小路;副词,直接。
2.对下面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寺钟鸣昼已昏”,是说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已黄昏。
B.“鹿门月照开烟树”,是说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
C.“岩扉松径长寂寥”,说是石门及松间小路经常静悄悄的。
D.“惟有幽人自来去”,说是只有清闲之人才会常来这里游玩。
解析:选D D项,“幽人”,是隐居者,诗人自指。
句意是说,只有我这个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
3.名句默写。
(1),渔梁渡头争渡喧。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2)人随沙岸向江村,。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夜来风雨声,。
(孟浩然《春晓》)(3),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参考答案:(1)山寺钟鸣昼已昏野旷天低树(2)余亦乘舟归鹿门花落知多少(3)鹿门月照开烟树待到重阳日二、诗歌鉴赏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二)[唐]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②柘(zhè):一种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一、二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诗人颂扬村民勤劳智慧之意俱在其中。
B.三、四两句诗描绘了美好和谐的农家生活,寄托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
C.后四句塑造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种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可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二单元+第7课夜归鹿门歌+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二单元+第7课夜归鹿门歌+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6ddb3f89ec3d5bbfc0a7413.png)
第7课夜归鹿门歌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
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
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
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笔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这个人布衣一生,身世简单,但总让后来人捉摸不透。
比如他的隐居问题,有人说他是效法古人而隐居,有人说他的隐居是一种姿态,对孟浩然来说,为社稷出力和建立个人功名是一致的。
他落第不落人格,希望得到举荐,但绝不巴结钻营。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庞.(pánɡ)公刎.(wěn)颈之交睥睨.(nì)猝.(cù)不及防B.赡.(zhān)养趑.(zī)趄不前栖.隐(qī)夙.(sù)兴夜寐C.冻馁.(něi)暴殄.(tiǎn)天物禅.(chán)让惴.(zhuì)惴不安D.岩扉.(fēi)残羹冷炙.(zhì)祓.(bá)除殒.(yǔn)身不恤解析:B项,“赡”应读shàn;C项,“禅”应读shàn;D项,“祓”应读fú。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山寺钟鸣昼已昏.昏.君蔽于所昵B.人随沙岸向.江村秋天漠漠向.昏黑C.余亦乘.舟归鹿门乘.犊车,从吏卒D.岩扉松径.长寂寥少时,一狼径.去解析:A项,名词,黄昏;形容词,糊涂。
B项,副词,朝着;动词,靠近。
C项,都为动词,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鹿门歌》习题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一项是 ( )
A.山寺(shì)渔梁(liánɡ)悸动(jì)
B.庞公(pánɡ) 栖隐(qī) 血红(xiě)
C.岩扉(fēi) 澹澹(dàn) 泡桐(pào)
D.寂寥(liáo) 幽人(yōu) 押解(jiè)
解析A.“寺”应读“sì”。
B.“血”应读“xuè”。
C.“泡”应读“pāo”。
答案 D
2.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渔粱渡头争渡喧 B.唯有幽人自来去
C.岩扉松径长寂廖 D.山寺钟鸣昼已昏
解析A.粱—梁。
B.唯—惟。
C.廖—寥。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是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长期探索和深入研究,不可能一挥而就。
B.烟草制品利用“技术进步”增加烟草制品吸引力,扩大烟草制品的消费,显然是在危害和损害人体健康,这与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南辕北辙。
C.本市多家保险公司的有关人士表示,在为保险事故车辆定损时,他们已开始参考《保险事故车辆定损标准》执行,但本市各类汽车修理厂却仍在各行其是。
D.他是个敢作敢为的主儿,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他从小就喜欢到处打架斗殴,在这次事件中他又起了主导作用。
解析A.一挥而就:一动笔就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敏捷地完成。
B.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这里应用“背道而驰”。
C.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D.敢作敢为:形容办事勇敢,无所畏惧。
褒义词。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广大青年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用青春谱写壮丽的梦想。
B.我国要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作用,逐步完善网络举报查办、受理和信息发布机制,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规范有序的网络环境。
C.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以来,省级电视台卫视频道通过自查自纠,大量医药类广告专题片以及健康资讯节目、栏目停播了。
D.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日前经国务院同意获国家批复,这是江苏继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后又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
解析A.“谱写”缺少宾语,在“壮丽的梦想”后加“之歌”。
B.语序不当,应为“受理、查办”。
C.中途易辙,应将“停播了”调至“大量医药类广告专题片”前。
答案 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
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
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D.②③④①
解析语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可根据“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紧接“月儿挂上柳梢”的时间变化,确定第三个空为③;根据“也是”可知第二个空应该填个动词性的,所以应该填①。
至此,答案已明确。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6~8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6.《归嵩山作》这首诗写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结合全诗,请对“流水”“暮禽”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流水”寓有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含有“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诗人因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而决意归隐之情。
7.简要赏析《归嵩山作》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移情及物,情景交融。
诗人将辞官归隐之情隐寓于对景物的描写中。
“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景物所构成的秋景图,给人以黯淡凄凉的感觉,而这正是诗人归隐时凄清心境的反映。
8.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异:孟诗用白描,着墨轻淡,古淡淳朴,悠远深厚;王诗“诗中有画”,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丰缛而不华靡。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9~10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9.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渲染清寥的环境来表现孤寂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两联通过日暮、山深、猿鸣、沧江夜流、风吹木叶、月照孤舟的景象,渲染清峭孤寂的环境及抒写暗淡悲凉的情绪,突出了不平静和孤寂之情感。
10.后两联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试揣摩作者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后两联作者向朋友倾诉客居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抒发了思念故土和怀念友人的真挚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1~12题。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1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意思对即可)
12.[对应高考考点链接]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