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政治经济史专家李剑农简介
论李剑农的史学修养
2009年第2期(总第33期)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ol 19No 122009年4月JOURNAL OF G UANGZHOU RAD I O &T V UN I V ERSITYAp r 12009论李剑农的史学修养刘亚鹏1 李庆祥2(11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 266520;21安徽大学,安徽合肥 230039)收稿日期:2009-03-02作者简介:刘亚鹏(1981-),男,山东潍坊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李庆祥(1978-),男,山东沂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学与文化思潮。
摘 要:李剑农在史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与其有良好的史学修养是分不开的。
他具有较强的驾驭史料的能力与表述史实的才华;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有很深的理论修养;把史学研究当成一种神圣的责任,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求真务实。
关键词:李剑农;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中图分类号:K825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85(2009)02-0065-04 李剑农(1880—1963),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政治经济史学家。
他在中国近代政治史和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与他有良好的史学修养是分不开的,同时被美国吕希安・波亚主编的《近代国际大史学家》一书收录,也说明他有良好的史学修养。
目前史学界对此关注的不是很多。
关于史学修养和素质,中国历史上的刘知几、章学诚和梁启超等史家已经做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即史才、史学、史识、史德。
所谓史才就是指史家研究历史的能力和技巧,如史家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主要指的是研究历史的方法和能力方面。
史学是史家掌握的知识多少和程度的深浅,即通常所说的史家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面。
史识实际上是指史家见识和高低,也就是理论水平的问题。
史德是指史家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等等。
当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才、学、识、德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但以才、学、识、德来衡量和评判史家的史学修养还是比较恰当的。
中外政治制度专业主文献书目
中外政治制度专业主文献目录论文篇目:1.Gary King:“On Political Methodology”,《Political Analysis》1991年。
2.B·盖伊·彼得斯:《政治制度:旧与新》,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政治科学新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3.巴里·R·温加斯特:《政治制度:理性选择的视角》,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政治科学新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4.加文·德鲁里:《政治制度:法律的视角》,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政治科学新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5.鲍·罗思坦:《政治制度:综述》,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政治科学新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6.J.戴维·格林斯通:《集团理论》,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商务印书馆,1992年。
(P375-471)7.丹尼斯·J·帕隆博:《组织理论与政治学》,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商务印书馆,1992年。
8.詹姆斯·G.马奇、约翰·P.奥尔森:《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何俊志等编译:《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可用英文版本)9.罗斯玛丽·泰勒:《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流派》,何俊志等编译:《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10.Jan-Erik Lane、Svante Ersson:《协和式民主与统合主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台北: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李剑农(1880~1963)
李剑农(1880~1963)中国历史学家。
号德生。
1880年6月10日(光绪六年五月初三)生于湖南邵阳西乡滩头(今属隆回县)。
1904年入湖南中路师范史地科学习。
1906年加入同盟会。
191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
1916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曾撰写《武汉革命始末记》,是为编写历史著作之始。
1912年7月赴英,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旁听并作自由研究。
1916年夏回国。
1919年8月至1922年底,受聘担任汉口明德大学教授。
在这期间曾为湖南军阀赵恒惕起草省宪,并任省务院长兼教育司长。
1924年11月,因与赵政见分歧离职。
自此专心治学。
1925年,李剑农和彭一湖在长沙创办以不介入政争为宗旨的晨光学校,不到两年,学校因受党派之争影响而停办。
1927年夏初,李剑农赴上海,担任太平洋书店编译主任,除撰写《中山出世后中国六十年大事记》、《苏俄的东方政策》等书外,主要集中精力研究戊戌以后三十年政治史。
1930年秋,李剑农受聘于武汉大学讲授中国近代政治史,曾任文、法学院教授兼史学系主任。
1938年日本侵入湖北,李转回湖南。
为纪念蔡锷,他在家乡倡办松坡中学,发起编印蔡松坡遗集,募资创办松坡图书馆(后成为湖南三大图书馆之一)。
1940年夏到1945年冬,李一直执教于蓝田(后迁溆浦)国立师范学院。
1946年借聘于湖南大学。
1947年以后,回武汉大学继续执教。
1949年回邵阳,参与湖南自救运动,1950年7月任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不久仍回武大执教。
195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同年双目失明。
1963年12月14日病逝武汉。
李剑农从1925年起致力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1930年写成《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后由作者删去导论和最后一章,改名《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均受到中外学者好评。
李剑农的另一部著作《政治学概论》,对西方政治学作了综合的介绍。
抗战时期,他写成《中国经济史稿》,后经过补充,分成《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宋元明经济史稿》三册出版,这是部系统研究中国经济史的专著。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优化的知识结构、坚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立的研究能力的高水平人材。
要求博士生通过三年学习,掌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在学术研究中能够开拓创新,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达到先进水平,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二、研究方向1、中国近现代政治史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3、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为3年。
学分为20学分。
在职攻读者可以延长1—2年。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博士生公共必修课,计13学分)(二)选修课程由博士生导师根据需要为博士生开设或由博士生在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中选定,该类课程应列入《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
五、调查研究本专业的调查研究包括三个内容:一、了解研究范围的已有成果和资料分布;二、访问国内其他院校和研究单位的同行专家,查阅资料;三、出席学术会议,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1、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
其中应至少有2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2、本专业博士生至迟应在第3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选题具有学术价值。
包括在研究范围或研究对象上有开拓性;在资料上有突破性、丰富性;在方法上有创新或借鉴意义。
(2)具有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的结合。
(3)学风端正,格式规范。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导师负责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个人研究与导师指导相结合;教学中授课和讨论相结合;读书和参加科学研究相结合。
八、其它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至少3门。
并且考试须与硕士生同堂同卷。
不计学分。
2、本专业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5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通史理论著作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学术专著1.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1840-1900年),1955年人民出版社第九版。
2.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新版。
3.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62年、1980年版。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上、下新版。
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新出各版。
5.肖一山:《清代通史》第一、二、三、四、五卷,中华书局1987年新版。
6.(美国)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二、三卷,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1957-1960年出版。
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7.(美国)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起陆续出版。
8.(前苏联)齐赫文斯基主编:《中国近代史》上、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
9.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年)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年)第一、二、三册,人民出版社11.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9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2.冯尔康:《清代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历史资料1.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回民起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共十二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及丛刊续编),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由神州国光出版社、上海出版社等陆续出版。
2.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修订版。
20世纪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及其作品
20世纪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及其作品白寿彝(1909—2000)字肇伦,又名哲玛鲁丁。
回族。
河南开封人。
主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国史学》、《史学概论》、《回族人物志》(共4卷本)、《回族历史》、《回民起义》、《中国通史》(12卷,22册)等书,著有《中国交通史》、《学步集》、《史记新论》、《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中国伊斯兰教史存稿》、《中国史学史》(第1册)、《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白寿彝史学论集》、《中国史学史论集》等。
岑仲勉(1886—1961)学名铭恕,字仲勉,别名汝懋。
广东顺德县人。
著有《隋唐史》、《隋书求是》、《唐史馀审》、《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唐人行第录》、《金石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1)、《黄河变迁史》、《府兵制度研究》、《西周社会制度问题》、《两周文史论丛》、《墨子城守各篇简注》;西北史地研究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突厥集史》、《中外史地考证》等;主要论文收录在《岑仲勉史学论文集》。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
著有《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非亲笔所著,是学生后来根据笔记整理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小逻辑》、《柳如是别传》、《金明馆丛稿初编》、《寒柳堂集》、《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陈寅恪文集》、《金明馆丛稿二编》等。
陈垣(1880—1971)字援庵。
广东新会人。
著有《元西域人华北考》、《明季滇黔佛教考》、《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宗教史方面有《火祆教入中国考》(1922)﹑《摩尼教入中国考》(1923)﹑《回回教入中国史略》(1927)等;研究元史,从事《元典章》的校补工作,写成《元典章校补释例》又名《校勘学释例》。
校勘学﹑考古学的成果还有《旧五代史辑本发覆》(1937)﹑《二十史朔闰表》和《中西回史日历》等。
他阅读了大量宋人、清人有关避讳的述作,并广泛收集引用了一百种以上的古籍材料,写成《史讳举例》。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理论著作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学术专著1.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1840-1900年),1955年人民出版社第九版。
2.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修订第四版。
3.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62年、1980年版。
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新出各版。
5.肖一山:《清代通史》第一、二、三、四、五卷,中华书局1987年新版。
6.(美国)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二、三卷,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1957-1960年出版。
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7.(美国)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起陆续出版。
8.(前苏联)齐赫文斯基主编:《中国近代史》上、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
9.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年)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年)第一、二、三册,人民出版社11.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9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2.冯尔康《清代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13.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14.肖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了解中国政治思想的必读之作)15.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描述近代中国政治史的最明晰的著作)16.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近年来少有的可读之作)历史资料1.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回民起义》、《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共十二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及丛刊续编),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由神州国光出版社、上海出版社等陆续出版。
关于赞扬李剑农的作文
关于赞扬李剑农的作文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面,1943年,李剑农的《中国经济史讲稿》由蓝田新中国书局出版。
1957年,他的三卷本《中国古代经济史稿》由三联书店出版,其中包括他重新编写的《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和《宋元明经济史稿》。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出版的中国经济史多卷本著作,用于全国各高校的教学参考教材,其权威性为学界所公认。
李剑农在古代经济研究中,更多谈及政策、制度、战争、地理位置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例如,魏晋南北朝的人口大量迁徙,其主要原因是政局动荡、战火不断。
再如,长安因秦汉二代皆为政治首都,所以也是财富集中的商业都会。
但就交通而言,长安在自然地理方面不是非常便利的。
故而在经董卓之乱后,长安兴废无常,皆受政治影响。
事实证明,在深入研究中可以发现,有些事情看似是经济问题,实则是政治规律、社会发展阶段或自然规律在起作用;有些事情看似是政治现象,实则为经济问题或文化问题。
只有跨学科的研究,才能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
当今时代,历史研究走向多学科研究,既是学科本身发展的趋势,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史学提出的更高要求。
要想打造一部经典著作,就必须沿着这样的思路去开展研究工作。
李剑农在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前的经济背景时,将清代人口的增加数字与垦田面积列成表格,以证实当时的人口数量超过耕地面积和生产力所能容纳的供给。
土地不够分配,则农民日渐贫困,卖田以解饥饿,继而贫富差距拉大,民众失业现象增加,由此造成民众被迫起义的局面。
李剑农在描述太平天国运动时,将其放在宏大的历史环境下,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对清王朝统治动摇和地方势力的影响。
他指出:曾国藩由帮办团练人员发展为湘军,就是清朝国家兵权移入汉人的起点。
地方巡抚取得国家军事实权,军队由单元体变为多元体,中央集权统治力减弱。
正是他将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普遍联系起来,才能发现清王朝覆灭的诱因。
这也正是民国时代军阀割据导致国民党统治覆灭的诱因。
李剑农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时,并不拘泥于一时成败的分析,而是致力于对历史事件整体的预判,将目光放远至清朝整体决策的对错,乃至几十年后北洋军阀的分析上,结合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论述。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名单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名单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学术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选定不久,新中国成立,院士选举中的内幕鲜为人知。
本文利用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档案”资料,对院士的提名过程、选举情况详加披露。
院士候选人都是当时学界顶尖人物,几轮候选名单上的学者更不为人知,甚至被提名者本人也不曾知晓。
郭沫若是在以列席者的身份与会的夏鼐的辩护下才被列入。
本文提供了全部院士名单,这也是首次在内地公布,可匡正一些流行的错误,对了解中国现代学术史颇有帮助。
(摘自罗丰《夏鼐与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来自光明网)数理组(27位)姜立夫、许宝蘅、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吴大猷、吴有训、李书华、叶企孙、赵忠尧、严济慈、饶毓泰、吴宪、吴学周、庄长恭、曾昭抡、朱家骅、李四光、翁文灏、杨钟建、谢家荣、竺可桢、周仁、侯德榜、茅以升、凌鸿勋、萨本栋。
生物组(25位)王家楫、伍献文、贝时璋、秉志、陈桢、童第周、胡先驌、段宏章、张景钺、钱崇澍、戴芳澜、罗宗洛、李宗恩、袁贻瑾、张孝骞、陈克恢、吴定良、汪敬熙、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蔡翘、李先闻、俞大绂、邓叔群。
人文组(28位)吴敬恒、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余嘉锡、胡适、张元济、杨树达、柳诒徵、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李方桂、赵元任、李济、梁思永、郭沫若、董作宾、梁思成、王世杰、王宠惠、周鲠生、钱端升、萧公权、马寅初、陈达、陶孟和。
博主按:此处共计80位院士,还差一位,遍查网络,无果——首任院长蔡元培先生是这一个么?待考。
夏鼐与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罗丰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学术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选定不久,新中国成立,院士选举中的内幕鲜为人知。
本文利用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档案”资料,对院士的提名过程、选举情况详加披露。
院士候选人都是当时学界顶尖人物,几轮候选名单上的学者更不为人知,甚至被提名者本人也不曾知晓。
郭沫若是在以列席者的身份与会的夏鼐的辩护下才被列入。
民国财政史、民国续财政史
书中还对民国的币制、国债、预算、决算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这些内容 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民国的财政状况,也为研究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提 供了宝贵的资料。
《民国财政史、民国续财政史》的精彩摘录不仅展现了李剑农深厚的学术造 诣,也为我们深入了解民国时期的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这些摘录,我们 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的面貌,思考那个时代的人们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描述民国财政的具体运作时,书中引用了大量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 例如,关于税收的征收,书中提到:“民国初年的税收,以田赋为大宗,但随着 工商业的发展,关税、盐税、统税等逐渐崛起,改变了传统税收结构。”这表明, 民国时期的税收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农业税,而是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反映了经济 的现代化趋势。
从目录的具体内容来看,两书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从民国的创立之 初到灭亡,共分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的标题都简洁明了,概括了该时期的主要 财政事件或政策。例如,“民国初期的财政状况”、“国民政府时期的财政整 顿”、“抗战时期的战时财政”、“国共内战时期的财政政策”等。这样的编排 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各个时期财政状况的特点和演变。
民国财政史、民国续财政史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民国
深入
变革
税收政策
经济发展
制度
理解
民国
财政
时期 通过
国债
财政
读者
发行
可以
探讨
社会
这些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民国财政史、民国续财政史》是一本全面、深入地探讨民国时期中国财政历史的著作。该书不 仅涵盖了民国时期的财政制度、税收政策、国家预算、国债发行等各个方面,还对民国时期的财 政与经济发展、政治变迁、社会变革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 该书详细梳理了民国时期的财政制度演变。从民国的创立到终结,财政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但 始终未能摆脱困境。通过对各个时期财政制度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民国时期财政制 度的弊端和失败的原因。 该书重点探讨了税收政策及其影响。民国时期的税收政策多变,税种繁多,税负沉重。该书不仅 对各种税收政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还分析了这些政策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通过阅读,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民国时期税收政策的得失。 该书还对国家预算和国债发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7 授予历史学博士学位)一、学科简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1983年全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1988年、2002年被评为历史学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直属学校有专门编制,2000年入选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和两个研究中心,即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方向和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方向,同时设有两个研究中心,即中国商会研究中心、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担任名誉所长,所长为全国知名专家朱英教授。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合理知识结构、坚实专业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史学研究人才。
要求博士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研究,更健全地理解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全面了解本学科、本专业、本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好,能够独立胜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工作。
三、研究方向简介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涵盖的研究范围包括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基督教与教会大学史等。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攻读者可以延长1-2年,最长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要求达到15-18学分。
其中学位公共课5学分,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8-11分,实践环节2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内容是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参加次数8次以上,其中2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2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另外本人至少主讲2次学术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表收齐后以院系为单位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上交到研究生处,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该门课程成绩由研究生处负责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
黄金押题07 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2019年高考历史黄金押题(原卷版)
【高考考纲】【真题感悟】例1.(2018·天津卷)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名师点睛】运用多元史观辩证地分析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革命史观: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因此中国只有通过武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获得独立发展。
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先进中国人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增强。
(2)文明史观: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使中国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刺激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促使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
(3)整体史观: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4)社会史观:随着列强的侵华,西方的社会习俗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变式探究】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例2.(2017·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名师点睛】多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史学角度①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
百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回顾_龚书铎
5东南学术62000年第3期中国学术百年百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回顾龚书铎董贵成作者简介:龚书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董贵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20世纪的头一年,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略队伍的铁骑践踏着华夏大地,中国人民正在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殊死搏斗。
中华民族正处于亡国灭种的崩溃边缘。
第二年,有人即满怀信心地大胆预言:/20世纪之中国,必雄飞于宇内,无可疑也;虽然,其时机犹在数十年以后焉。
0(梁启超:5南海康先生传6)而今,这个世纪已经结束了,我们的祖国正以雄健的步伐昂首跨入新世纪,中华民族走上了令世人瞩目的复兴之路。
一世纪回眸,中国的近代史研究也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之路。
正是在腥风血雨的洗礼中,资产阶级新史学在清末孕育产生了。
维新派领袖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开拓者,分别发表于1901年和1902年的5中国史叙论6和5新史学6是其新史学理论的主要著作。
他以进化史观为指导思想,指出新史学的目的在于探察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为现实服务,并系统地批判了旧史学的弊病。
资产阶级新史学理论给世纪初的史学研究带来了新气象。
梁启超不仅是新史学的提倡者,也是新史学的实践者。
在20世纪初年,他应用新史学理论方法开始撰写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文章,其中就有涉及近代的人和事,如5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6(一名5李鸿章6)等。
其它有关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之类的专书,也有几种,如刘成禺(署名汉公)的5太平天国战史6(1906年)、陈沂的5满清二百年来失地记6(1908年)等。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了反对满清政府统治的需要,热情称颂太平天国运动,5太平天国战史6就是以此撰写的。
该书的指导思想是:/神圣洪杨,盗贼曾左0。
孙中山为之作序。
民国以后,资产阶级史学有了发展。
从20至40年代,以/中国近代史0、/中国近世史0等作书名的近代史著作,约有30多种。
这些著作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近代史的开端,也有在这之前的。
截止的时间更是参差不齐。
十字街头钻古塔
十字街头钻古塔一九三四年十月,在考中第二届清华庚款留美公费生的考古学门后,夏鼐给中学同学兼燕京大学时期的室友刘古谛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段话特意录在了日记里:我初入大学的一年是弄社会学的,后来转入历史系,已经是十字街头钻入古塔中,但是对于十字街头终有些恋恋不舍,所以要攻中国近代史,以便进一步剖析当前的社会。
现在忽而改读考古学,简直是爬到古塔顶上去弄古董。
离十字街头更远了,喧扰的市声,渐隐渐微了。
在塔顶旧市中,微弱的阳光下,徘徊于蛛丝鼠迹之中,虽有一种“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情”的诗意,但是这岂是现代式的生活?我总觉得这是我的职业,应该在职业以外去找一个可以安心立命的思想或信仰。
但是到哪里去寻这种思想或信仰呢?此刻能从异常剧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留美获中”,本应该不知怎样的欢喜才对,而上面这段夫子自道,却写尽了一个彷徨于前路的青年内心的纠结和迷惘。
一般印象中,夏鼐是专业科班出身、毕生从事于考古学研究的一代宗师,却很少有人了解,在踏上考古之路以前,他的求学方向曾经几经转折,特别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结下过一段不一般的缘分。
从燕大到清华一九三零年秋,从上海光华大学附中毕业的夏鼐,考入燕京大学。
燕大本非第一志愿,他更想进的是交大或清华,但因患沙眼病的缘故,无法报考工科。
夏鼐在日记里回忆过去的一年,掩藏不住失落:“我对于将来的生活,是希望做一个工程师,在辘辘作响的马达旁边辛勤着、挣扎着,每天劳作几小时,然后划上一根香烟,躺在沙发椅上,悠然看闲书,这种生活是何等安逸和可爱。
去年一年的生活便消磨在预备投考工科的功课,然而大考后,突然发现患有沙眼症是要遭淘汰的,这对于我实是无限的失望。
”夏鼐入读的是社会系,但本系课程却难餍人意,直到入学半年多,仍然没有建立什么专业思想。
他读河上肇《经济学大纲》一书后,抱怨说:“我觉得上了这半年每周二小时的经济学课,得益实不如这几天读这书所得的多。
我真有点痛恨误人子弟的教员,空废了人家有用的辰光,我更惋惜自己的错过,空废了许多有用的辰光去听无聊教员的教讲。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资料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资料1、经书诸子类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诸子百家:儒、墨、道、法、阴阳、名、兵、纵横、农、杂2、正史实录会要类纪传体:二十六正史编年体:春秋、司马光《资治通鉴》、毕沅《续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体起居注、实录:《明实录》《清实录》会要:姚彦渠《春秋会要》、董说《七国考》、孙楷《秦会要》、徐天麟《西汉会要》《东汉会要》、杨晨《三国会要》、朱铭盘《晋会要》《南朝宋会要》《南朝齐会要》《南朝梁会要》《南朝陈会要》、王溥《唐会要》《五代会要》、徐松《宋会要辑稿》、龙文彬《明会要》3、政书典章诏令类周礼“三通”: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乾隆官修:《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林虑、楼昉《两汉诏令》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宋绶《宋大诏令集》明大诰、皇明诏令《唐六典》、《大唐开元礼》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庆元条法事类》《大金集礼》《元经世大典》《元典章》《明会典》《皇明条法事类纂》《明经世文编》《八旗通志》《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各部院则例《皇朝经世文编》《皇朝经世续编》《皇朝经世三编》王庆云《石渠余记》吴荣光《吾学录》《唐律疏议》《唐明律合编》《宋刑统》《元至正条格》《大明律》《大清律例》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刘海年、杨一凡《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杨一凡、田涛《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4、类书丛书工具书类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徐坚《初学记》、欧阳询《艺文类聚》宋:《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王应麟《玉海》明:《永乐大典》清:《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孙逢吉《职官分纪》黄本骥《历代职官表》高承《事务纪源》傅岩《事物考》5、研究考论类王应麟《汉制考》、洪迈《容斋随笔》、顾炎武《日知录》、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程树德《九朝律考》、吕思勉《中国制度史》、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王仲荦《北周六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陈顾远《中国法制史概要》、吕振羽《中国制度史》、周谷城《中国政治思想史》、曾资生《中国政治制度史》、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6、公报档案方志类南京临时政府公报、北洋政府公报、南京国民政府公报、中央人民政府公报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政府)《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清《朱批奏折》《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四川巴县档案汇编》《盛京档案汇编》《满文老档》《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宋元方志丛刊》《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新版中国地方志书目》7、野史笔记案例类岳珂《愧剡录》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张萱《西园闻见录》《历代笔记小说大观》黄六鸿《福惠全书》应劭《风俗通义》郑克《折狱龟鉴》桂荣万《棠阴比事》徐珂《清稗类钞》清《刑案汇览》《刑案汇览续编》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8、谱牒契约金石碑刻类《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官藏私藏契约文书9、出土文物考古类《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殷周金文集成》《睡虎地云梦秦简》阅读书目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顾颉刚“古史辨”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王玉哲:《中华远古史》朱凤翰:《商周家族形态研究》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杨宽:《西周史》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孟森:《明清史讲义》陈顾远:《中国婚姻史》柏桦:《中国帝王宫——宫省制度与中国古代政治》《天子·帝宫·政道——中国古代宫省治道透析》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韦庆远、高放、刘文源:《清末宪政史》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周良宵:《皇帝与皇权》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王明荪:《元代的士人与政治》李俊:《中国宰相制度》周道济:《汉唐宰相制度》韦庆远:《张居正及明代中叶政局》萨孟武:《中国社会政治史》周谷城:《中国政治史》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吴晗:《朱元璋传》傅宗懋:《清代军机处组织及职掌之研究》波伊勒:《世界征服者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韦庆远、柏桦:《中国官制史》郁贤皓、胡可先:《唐九卿考》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尹世积:《禹贡新解》郭沫若:《金文丛考周官质疑》瞿兑之、苏晋仁:《两汉县政考》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柏桦:《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清朝法制史》《中国民法通史》郭东旭:《宋朝法律史论》张伟仁:《清代法制研究》伍丞乔:《清代吏治丛谈》李交发:《中国诉讼法史》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何勤华:《中国法学史》郭松义:《清朝典制》李贵连:《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费多罗夫:《外国国家和法律制度史》李甲孚:《中国监狱法制史》薛梅卿:《中国监狱史》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程维荣:《中国审判制度史》那思陆:《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叶孝信:《中国民法史》贾玉英:《宋代监察制度》彭勃、龚飞:《中国监察制度史》傅绍良:《唐代谏议制度与文人》张显清、林金树:《明代政治史》吴艳红:《明代充军研究》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军事史》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张德信:《明朝典制》郭松义、李新达、李尚英:《清代典制》蓝永蔚:《春秋时期的步兵》刘公任:《中国历代征兵制度考》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马大英:《汉代财政史》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叶显恩、卞恩才:《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与现代化》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毛礼锐:《中国古代教育史》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李国钧:《中国书院史》杜泽逊:《文献学概要》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徐望之:《公牍通论》潘嘉:《文书学纲要》庄吉发:《故宫档案述要》一档:《明清档案论文选编》赵世瑜:《吏与中国传统社会》梅原郁:《宋代官僚制度研究》徐炳宪:《清代知县职掌之研究》蔡申之:《清代州县故事》柏桦:《明清州县官群体》石云涛:《唐代幕府制度研究》韦庆远:《明清史新析》阎步克:《品位与职位》《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察举制度变迁史稿》《乐师与史官》《从爵本位到官本位》《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服周之冕》《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官阶与服等》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胡舒云:《九品官人法考论》杨树藩:《中国文官制度史》曾小华:《中国古代任官资格制度与官僚政治》王炳照、徐勇:《中国科举制度研究》郭家齐:《中国古代考试制度》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施治生、徐建新:《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纲》杨幼炯:《中国政党史》谢彬:《民国政党史》杨德山:《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党学说研究》关海庭:《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钱端升、萨师炯:《民国政制史》孔庆泰:《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史》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朱汉国:《中国政党制度史》郭剑林:《北洋政府简史》虞宝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谢和耐:《中国社会史》陈志让:《军绅政权》林纪东:《民国宪法释论》郭宝平:《民国政治通论》冯启宏:《法西斯主义与三〇年代中国政治》刘伟、饶东辉:《中国近代政体发展史》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陈瑞云:《现代中国政府》陈之迈:《中国政府》明恩博:《中国乡村生活》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谢瀛洲:《中国政府大纲》周密:《中国刑法史纲》潘君明:《中国历代监狱大观》沈兼士:《中国考试制度史》黄新宪:《中国考试发展史略》谢维扬:《中国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酋邦》童恩正:《中国北方与南方古代文明发展轨迹之异同》顾诚:《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王冠英:《殷周的外服及其演变》刘海年:《秦的诉讼制度》郑天挺:《清代的幕府》。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龙源期刊网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作者:
来源:《文化纵横》2015年第04期
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
马立诚推荐:1998年3月,我出版了《交锋》一书之后,有一次和近代史学者茅海建吃饭。
他对我说:“你应该看看李剑农的《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你的《交锋》和这本书同类。
”
后来我买到了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书。
这本书1930年由上海太平洋书店首版,引起轰动,4年内印行四版。
这本书以生动简练的笔触和详实的资料描述了1898到1928年30年的中国政治。
清末朝廷的挣扎,立宪派和革命派的纷争,各派军阀的倾轧,一一跃然纸上,脉络清晰,条缕分明,令人一卷在手,尽在掌握。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取材精当,叙事准确,分析深透,评论公允,发前人所未发。
比如记述鸦片战争,过去的著作多是沿袭魏源的说法,说林则徐在广东设防严密,英军无隙可乘,才舍广东北上。
李剑农指出,英军最初不向广东进攻,而封锁广东向北方进行交涉,实为英军事先制定的计划,与林则徐设防没有关系。
又如康梁变法失败,一般人都说是慈禧的责任。
李剑农认为这种看法过于简单。
他指出变法推出的废科举、裁冗员等诸多激进措施打破了许多人的晋升机会和饭碗,遭致相当多的人强烈反对,也是变法失败的原因。
此书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特向读者推荐。
中国近代史读物
中国近代史读物1、《历史深处的民国》作者: 江城这是一套关于1840~1945百年正史的彪悍史书。
是一套全面解读晚清、共和、抗战的长篇历史力作。
从来没有一本关于民国的书籍,能像《历史深处的民国》这样,全面、真实、透彻、有趣地将民国这段历史讲明白说清楚。
作者在精研民国史料的基础上,以尊重史实的严谨态度创作,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行笔,全新讲述了1840~1945这百年间的一些我们熟悉的人做过的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事……“1晚清”全景勾勒了从1840到1911前后近七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重点描述了清王朝内部改革力量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清朝统治者慈禧、光绪,在野力量革命派、立宪派三方,围绕该挽救清朝还是推倒清朝重来而展开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2共和”着重描述了1911到1925年前后,以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为代表的北洋势力和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首的革命势力为推动中国走向何方而先合作后斗争的故事。
重点关注了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成功、宋教仁被刺案的真相、推动清王朝倒掉的北洋势力从内斗走向灭亡以及革命派为理想中的共和国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不同群体在那个时代的不同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被蓄意掩盖的历史隐秘得到了充分揭示。
“3重生”以国共合作北伐为开端,描述了近代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由统一再度分裂,最终走向统一的错综复杂的历史。
重点突出了1931 到1945 年十四年间英勇抗战、抵御外辱的历史风云人物,以激越悲壮的语调讲述了以黄埔军人、地方热血军阀为主体的铁血军人们的英雄豪情,以幽默深沉的笔法还原了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张学良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
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再现了中华民族儿女在民族危急存亡关头奋起自救的精彩往事。
2、《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作者: 苏同炳中国的著史方式历来有两种,一种是司马迁《史记》“采经摭传,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作为纪、表、世家、书、传”的写法;一种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史式的撰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和政治派别的斗争情况,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改良派的分
析尤为精辟,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国外也很有反响。
1930年秋,应武汉大学之聘,李剑农担任史学系教授,曾出
任系主任之职。他在讲授中外政治史的实践中,1934年出版《政
李剑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对政治史、经济史都很
有研究,写下了大量著作,并培养出很多人才。他的治学经验和
学术成果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李剑农,一名剑龙,号德生。湖南省邵阳人。1880年6月10
日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在私塾读书,
又入邵阳书院就学,基本上精通了经史子籍。
从20年代中期的迷惑失意后,李剑农不愿参加任何政治活动,
专心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他逐渐远离资
产阶级,转而倾向共产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解放
后,他继续留任武汉大学历史系,写出《明清史讲稿》一书(未
刊稿),1950年7月受聘为湖南军政委员会顾问,1954年被选为
以汉口《民国日报》为阵地,声讨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卖国保位
罪行。袁听到消息,下令查禁报纸,逮捕和通缉编辑人员。李剑
农侥幸逃脱,奔赴英国。在留英的3年中,他一边在伦敦政治学
院作旁听,一边潜心研究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政治史和宪法
史,深受其民主政治的影响。
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全国人民声讨声中死去。
全国政协委员。
经历了一辈子坎坷,终于迎来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正当他
致力于新中国教育事业时,年老体衰,积劳成疾,1954年双目失
明,1963年12月14日因病去世,享年84岁。
依宪成立新政府,他被任为省务院长兼教育司长之职。在军阀割
据、政治动荡的中国,各派名义拥护自治,实际上争权夺利,战
争不断,他的理想只不过空想而已。1924年,因政见分歧,他愤
然辞职,陷入迷茫,故尔致力中国社会历史研究,谋求从中找到
新路。
1927年,李剑农前往上海,担任太平洋书店编译主任。在这
李剑农欣然返国,任《中华新报》编辑,又与周鲠生等联合创办
《太平洋》杂志,鼓吹改良政治、宣传联省自治。他认为中国要
想富强,首先是打倒军阀,实现统一,然后推行联省自治,以英
联邦制为模式,创建民主政体;要实现全国统一,各派势力应互
让调和、互相提携。他力争在湖南实践自己的理想,1921年出任
省宪起草委员会主任,负责湖南宪法工作;1922年12月,湖南省
李剑农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从封建牢笼的困扰中图谋民族振兴,
逐渐树立起救国救民的大志。
1904年,李剑农在湖南长沙考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史地科。
在这里,他得以更多地了解中国现实问题,接受新的思想的启迪,
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毕业后留校后任教。为了学得更
多的知识,探求一条富强国家的道路,1910年,他毅然浮槎东
里,他利用工作之便,潜心于中国近世政治史的研究,1930年出
版《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一书。这部书后经增益,1946年出
版为《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965年又删定为《戊戌以后三十年
中国政治史》。他的论述总体上上讫鸦片战争,下至二十世纪30年
代,以政治斗争为线索,探讨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其中戊戌变法
十九世纪的末期,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更加腐败,外国资本主
义又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全国不断掀起救亡维新的热潮。在湖南,
谭嗣同、梁启超等大力兴办时务学堂,宣传维新变法,巡抚陈宝
箴又出资帮助,一时成为全国最活跃的省份。在邵阳,南学分会
负责人樊锥以书院为阵地,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倡议救国图存。
1947年,武汉大学出版部出版了他的《中国经济史稿》一书。解
放后又整理出版过《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魏晋南北朝隋唐经
济史稿》、《宋元明经济史稿》等,这些书籍广泛引用正史、野
史和考古发掘的成果,对农业、手工业、商业、赋税、田制等均
有论述。就方法而论,他注意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对社会
发展的推动作用,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
渡,到结识
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等,积极参加同盟会的活动,
以满腔的热情投入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李剑农放弃学业,回国参加建立民国的
斗争。他以满腔的热情,用生动通俗的报导和评论,讴歌革命,
颂扬起义。不久,窃国大盗袁世凯夺取革命成果,他义愤异常,
治学概论》一书,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作了综合通俗的介绍。
抗日战争期间,武汉一度被日寇占领,武大被迫迁往四川,他辗
转回乡,1940年又到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书,抗战后转湖南大
学,1947年重归武大执教。
李剑农不仅注重中国政治史的研究,还注意经济史的探索。
在武大期间,他还主讲过中国经济史,后经系统 整理,印为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