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明小朝廷败亡后,他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随行的骡马驮着书籍,四处游历,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在这段流浪生涯中他看到了中华大地广阔的河山,也看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饥寒与国家的发展趋势,他超越了简单的忠君思想,开始去思考一个民族的未来。完成了他最重大的两部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日知录》。这两本著作不仅写出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悲愤呐喊,更是表现出他的理性思考,提倡“利国富民”,并提出“善为国者,藏之于民”。在那个黑暗封建的清政府统治时期,他大胆思考君主专制的局限性,反对君主专制,并且推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众治”的思想主张。提出颠覆传统的重农抑商理念,批判当时的海禁政策。现在来看,顾炎武的眼光是何等长远,海运有诸多优点,不仅运载量大,利润丰厚而且最重要的是能与外国接触,能学习到新的事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这与如今的“一带一路”颇有共通之处,只不过我们现在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他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称其重实用而不尚空谈。
然而书还没有完成大明朝就亡国了,清兵自山海关南下,昆山城被攻陷,顾炎武嗣母绝食而死,慷慨殉国,留下遗命让顾炎武不要在清朝当官。顾炎武自幼受嗣母影响极深,于是以光复明朝为志向,投入到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这时候的顾炎武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南明小朝廷之上,他满腔热忱,撰成“乙西四论”,即《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为南明出谋划策,针对南京政权军务废弛及明末的种种弊端,从军事制度、形势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经济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可惜此时的南明的态度让人寒心,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过失,吸取大明败亡的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征收赋税,使饱受土地兼并之苦的农民雪上加霜,失去了民心。短视的南明当权者不想着如何夺回国土,反而在内部争权夺利,各个党派反复死磕。为了稳住满清政权,甚至主动派遣使臣示好,坐视李自成败亡。随后赋税不足,军阀割据,军阀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各自为战。面对重重的困难,顾炎武并没有心灰意冷,他起先在苏州参加起义军,此时多年苦练的武艺终于派上了用场,他亲身上战场与清军浴血奋战,然而战局不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就能挽回的。腐败的政府与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注定了南明小朝廷的败亡。
顾炎武于明朝万历四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613年7月15日)生于苏州昆山千灯镇。在那万历中兴的承平年月,家族亦为名门望族。顾炎武自幼年就被嗣母教以岳飞、文天祥、方孝孺忠义之节,14岁便取得诸生资格。但是他在邻里眼中却是一个奇怪的人,因为他不仅学习科举要考的书目,对天文地理等杂书也抱有浓厚的兴趣,还喜欢强身健体,练习武艺。在那个文重武轻的年代可以说是一个异类,与同窗好友归庄并称为“归奇顾怪”。
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即1682年2月15日的山西曲沃,一位落魄老人悄然离去。对于附近的人来说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个通晓武艺的怪老头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一病不起,与世长辞了,不久便会变成别的家长里短。然而对于不少清朝官员来说,却悄然松了一口气,只因为这个怪老头是明朝的遗民,屡次拒绝清政府的征召,丝毫不给清政府面子,如今总算是送走了一个麻烦。这个悄然离去的怪老头在之后的三百年里得到的却是无尽的景仰,整个清代的学者,都尊他为“清学开山祖师”。晚晴大名鼎鼎的梁启超曾说: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但我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这里的他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巨匠——顾炎武。顾炎武,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明小朝廷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顾炎武是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口号,意义和影响深远,激励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在现当下,战争从未远去,叙利亚政府再次显现了弱国无外交的悲剧。国家有权力和义务来保障每位公民的权利,公民也应当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应该自觉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个人与国家利益休戚与共。如今的我们比顾炎武幸运,不会出现报国无门的悲剧。我们生于和平的年代,而这和平是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我们拿生命拼来的,更应该维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愿为中华一砖,竭尽全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借用一句话: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
长大后的顾炎武,自然而然的踏上了科举之路,然而博学的顾炎武同学在科举上碰的头破血流,屡试不中。直到27岁那年,对八股取士失望又愤怒的他喝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盛于咸阳之郊!就是说八股取士的危害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危害还大。这话在当时人们眼中颇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感觉这青年不务正业,不好好准备八股文去考试,考不上举人输不起。现在来看,他说的却是一针见血,明朝的八股取士与wk.baidu.com说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倒不如说是为统治者挑选、训练守规矩的奴才。经过八股取士选拔出的官员,要么空谈理想,眼高手低,要么品质虚伪,更有甚者结党营私与国家争利,成为国家的蛀虫。南宋灭亡时幼帝蹈海尚有十万军民赴死节,到明亡之时崇祯独吊煤山,文武百官纷纷投降,八股之害可见一斑。
27岁的顾炎武看出了八股取士的弊端,不再在科举路上死磕,转身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开始刻苦研究天文地理历史经济等各方面知识,并询问当地人,是否有与记录不一样的地方,若有不同的地方,便实地考察,一直到弄清楚为止。用文集、章奏辑录各地郡县志书中有关山川、河流、农田、水利、物产、赋税、交通、兵防等资料,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崇祯十六年(1643年),顾炎武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