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实用技巧串讲(一)阅读材料篇《巧读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实用技巧串讲(一)阅读材料篇
巧读材料
申论试题一般提供7000字左右的材料要求考生在40分钟内认真阅读这些材料,进而归纳大意、提出对策、进行论述等。
因此,阅读文字材料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影响申论考试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般而言,40分钟内阅读完7000字左右的文章,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问题不大,但要在阅读的同时把握文章的全部内容,尤其是提炼出材料的主要观点并非易事。
而且,申论作答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立足于材料”,从给定材料中寻找作答要点。
因此,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是答好申论的第一步,在整个备考和学习中处于关键环节。
这一环节虽然没有直接反应在试卷作答上,但却是完成申论试题作答的基础和前提。
那么在申论考试中如何做到有效的阅读呢?本文主要明确了材料阅读的重点信息,并归纳了一些阅读理解材料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相信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加快考生的作答速度,提升阅读能力,提高作答要点的准确性。
一、把握材料本质,辨别材料价值
申论材料较为庞杂,在阅读给定资料的同时必须理解材料,对材料的价值和作用进行辨别、做出判断,进而做出取舍。
一般情况下,对答题有价值的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问题类信息。
申论材料中通常会有一些描述问题的文字,透过这些问题,考生能够对材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基本上能够明确材料的主旨。
这些文字是小题作答和文章写作的基础。
【真题示例】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真题,给定材料2
据我国长城学专家董先生介绍,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万里长城,目前只有三分之一基本完好,另有三分之一残破不全,三分之一已不复存在。
北京市郊一段在考古学上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明长城被人挖去砖石,做了植树用的“鱼鳞坑”。
山西某村想把两个砖厂合二为一,中间却有一段长城碍事,村长一声令下,这段历史遗产倾刻间湮灭。
【点拨】
这段属于问题类信息,从材料中长城专家董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作为中华名族精神象征的万里长城破坏严重,说明了民众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缺乏文物保护意识。
(二)原因类信息。
既然出现了问题类材料,那么一定会存在的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这部分信息也是国考中常考的内容,即根据材料内容对原因进行分析。
【真题示例】
有评论认为“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的最主要堵因,是实行免费后收费站仍然实行拦车发卡收卡制度,没有直接开闸放行。
发放卡将长长的车流堵在收费站前后,“免费放行”本应由的疏通效果应荡然无存。
【点拨】
这段话说明了黄金周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有——实行免费后收费站仍然实行拦车发卡收卡制度,没有直接开闸放行。
(三)影响类信息。
这部分材料包括对问题的影响、危害、意义和作用等内容的阐述。
这些材料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综合分析类试题的作答以及公文写作的论述方面。
【真题示例】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真题,给定材料2
民间文化的消失,其速度远快于生物物种的灭亡速度,而后果却和生物物种的灭亡同样严重。
祖先留下的千姿百态的民间文化和历经数千年的乡土艺术、民俗器物,大部分在还没有得到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前,就已经消失。
它们一旦毁灭,就无法再生。
这样下去,中国数千年的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裂的危险。
【点拨】
这段文字材料给出了一些危害类信息,意在说明民间文化的消失后果严重,后面的阐述就是对危害的说明。
(四)对策类信息。
材料中很多信息都能够反映出对策方面的内容,如材料中会提出一些直接的对策或观点、考生还可以从问题和原因类材料中推出对策,还可以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对策。
因此,这些对策类信息是材料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去认真阅读和深刻理解的。
【真题示例】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真题,给定材料
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大国,法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法国文化部负责主管文化产业发展,是法国政府中支出最多的部门之一,这在西方国家中是不多见的。
【真题点拨】从法国的成功经验来看,我们能够借鉴的对策有:增加政府投入,设立文化部主管文化产业发展。
二、材料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总结,我们了解了哪些材料是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快速、高效作答
的。
那么如何在茫茫文海中,快速地找出这些材料和重要信息呢?下面为考生提供一些实用阅读技巧和方法。
(一)抓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在材料中的作用有三种:第一,提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结论性的句子。
第二,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
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第三,提示材料脉络层次。
主要是一些带有关联词或具有前后排比特征的句子。
哪些词句属于我们要抓得关键词句呢,下面为考生总结了一些原则和重点词句: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
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
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2、关联词原则:这一条在行测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用。
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或者应当引起考生注意的信息。
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
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观点词原则:申论材料中经验会出现一些表现观点文字,如“指出......”、“认为......”、“表示......”、“说......”、“建议.....”等,这些观点类词语之后往往包含了一些对策类信息,或者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态度、观点等。
4、总结词原则:如果材料中出现了“总之......”、“因此......”、“由此可知......”、“所以.....”等总结型词语,考生一定要重点阅读,因为从这些词汇中能够清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
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
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
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如“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二)画明确标识
我们知道了哪些是重点阅读的,为避免反复阅读材料,加快做题速度,考生可以对这些关键信息进行标注。
针对不同的材料和重点,考生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标注方法:
1、概括性标识
对于内容比较明晰的自然段、层次,考生可直接在后面用简短的词、句做标识。
这样做可以减轻第二次阅读的负担,节省时间。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考生没有必要对每
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
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
2、符号性标识
考生在平时的复习或考试中,还可以采用符号性的标识,这样会更加节省时间,如原因方面的词句可以采用~~,问题方面的论述可以采用(),对策方面的内容可以采取==。
这可以依据考生的喜好和平时养成的习惯来选择。
【真题示例】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市级)真题,给定材料1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
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
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
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
“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
”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点拨】
阅读这段材料后,考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要点,如被迫转学、费用太高、没有城市户籍、附近没有学校、歧视、拿不到毕业证等,这些都是材料中包含的重要信息,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将其标识(可以采用概括性标识,也可以采用符号性标注)出来,以便查阅和作答之用。
(三)做分类整理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考生已经提取了大量要点。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查找要点,就需要“合并同类项”给要点划分类别。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对材料上下文的比较、分析,将阐述同一问题的要点归在一起,同时理清材料的层次,以便考生查找内容。
1、横向归类法。
可以按照问题、原因、对策等对材料和信息就行归类整理,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个总体的把握。
2、纵向归类法。
可以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政府、个人、公司等方面来进行划分,有利于小题作答,避免遗漏要点,获得完整结构分和条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