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达到预期目标——展览评量的基本概念与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达到预期目标

——展览评量的基本概念与过程

Duncan Grewcock

博物馆展览最终的影响力取决于用户,即观众。如果没有认识到观众在与展览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展览便面临着失败的风险。关于观众是如何在博物馆中获取知识的著作已有很多,而展览评量则是博物馆自身可以从评量中学习的一个过程。

委托开展展览评量,并不意味对博物馆及其专业人员职业能力和专业资本的放弃或妥协。评量只是认可“博物馆——观众”的动态关系,这有助于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知识的有效分享、交流与理解。成功的展览评量会因此增加博物馆的专业资本,提升博物馆实现建馆目标的能力。

展览策划团队,至少是其中的部分成员,需要熟悉不断发展的有关博物馆展览及评量方法、博物馆学习理论及博物馆社会价值的文献与研究。这些研究通常能为团队提供重要的基本原则与概念,并依据它们来指导整个评量程序。展览策划的每一个阶段可以通过相应的研究来获取信息,而开展一个新的展览评量则应了解博物馆先前的评量及针对观众的研究项目。

应用在博物馆展览的评量,通常被分为截然不同却有内在联系的三个阶段:即展前的前置性(Front-end)、展中的形成性(Formative)和展后的总结性(Summative)评量。在描述展览形成过程的展前、展中及展后评量之前,首先需要为每个阶段作一简要定义。而每一阶段的定义则是根据它在展览策划过程中的地位、评量的特定内容及关注焦点来确定的。

展览评量的三个阶段

虽然术语可能有所不同,但相对于展览三个发展阶段的展览评量三阶段是被广为接受的,如图1所示:

●前置评量(Front-end evaluation):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阶段。前置评量的

结果要在展览发展阶段得以贯彻,它对展览理念、展览大纲和展览内容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前置评量针对预期的观众开展调查,就展览目标的定义进行测试。成功的前置评量将为下一阶段的评量开一个好头,从而在展览概念和展览的内容之间找到一个最适合展览行程的开始,为展览与观众的成功交流奠定基础。具有社会目的展览自然加大了评量的必要性,提高了评量展览概念或信息交流对观众产生实质影响力的重要性。

因此,所有涉及评量在观众参与、理解和赞赏方面所实际存在的或预料中的问题,应当在评量的最初阶段就提出。

●形成评量(Formative evaluation):形成评量是在展览的设计阶段,针

对目标市场的观众代表,就展览预期交流的具体内容和方式进行测试。

在这一阶段,通过模拟或者原物的展示,对特定的展览组成部分进行测试,从而为设计者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了解观众将如何利用展览,他们是否理解展览的文字等等。行程评量对展览的设计和实施阶段都适用,并需要进行反复测试以克服展览内容在成功交流方面所存在的障碍。

●总结评量(Summative evaluation):评量的最终阶段出现在展览实施阶

段的尾声,它所面对的是真实的展览和观众。在开展前夕(试开放期间)进行评量是最理想的,这样可以在展览正式开展前发现其存在的缺陷。

然而,大多数总结评量是在展览开展后,它可为未来展览策划提供信息,

是未来展览评量过程中的前置评量。此外,总结评量能反映和记录展览

对个人及社区所产生的更宽广的社会价值或效益。

现在,我们再进一步讨论每一个阶段的评量在展览发展过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是如何开展的。

展览形成之前:前置评量

在展览形成过程的开始阶段,应当明确说明为什么策划展览,为谁策划展览。前置评量进一步询问:预期的观众在所推出的展览主题中能获得什么?他们原有的知识或缺乏的知识如何在展览中获取或充实?

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对有效的指导展览策划过程和之后的评量阶段起很重要的作用,从而根据特定的评价指标对展览是否成功做出有意义的评定。例如,在展览策划的开始阶段就明确,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博物馆的观众人数,还是吸引现有观众的特定观众群。前置评量应该确定展览的目标观众。目标观众不应当仅仅考虑某个展览,而且要考虑博物馆在社会中的整体角色极其对更广大社会公众的社会职责。正因如此,策划团队也应当将展览目标设定为如何影响范围更广的公众或者针对具体的社会问题。例如,自然史展示提出聊生物多样性以及物种灭绝的严峻问题,旨在向人们警示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潜在灾难。位于悉尼的澳大利亚博物馆专业人员,通过前置评量,在观察人们对生活多样性术语的理解程度、它的含义及人类的相关性基础上,策划了生物多样性的展览。

为展览策划所定义的目标观众,不一定是市场营销所理解的一个特定的、有统计特征的人群类型。然而,为达到展览的成功交流,至少确定理论上的目标观众群也是很重要的。展览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众传媒的体验,因此,观众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广泛而多样的社会公众,从孩子到家庭,从专家到非专家。但是特定的展览或展览的特定部分可能是为特定的群体而设置——如儿童画廊或者家庭学习区域。事实上,任何展览如果既考虑一般观众又考虑特定观众则会更有效。

公众可以选择参观博物馆,也可以选择其他休闲活动或者学习方式,展览策划团队需要对目标群体做尽可能深入而广泛的了解。如果不能把观众吸引进博物馆的大门,就不会有人参观展览。这一类信息不仅对博物馆本身有意义,也为“什么是观众满意的展览”提供了关键需求。需要调查的关键问题包括:

●参观动机

●观众的期望值

●观众的理解力

●参观环境及其应用

●参观的障碍

承办展览的博物馆所积累的观众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但上述问题的关键则有赖于特定展览的总体目标和预期影响的设定。在这一阶段,明确的展览目的和目标观众的陈述,能使后续的评量过程直接涉及相关的问题。

其那只评量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展览是否有潜在的学习目标?如果有,这些目标是什么?正如选择目标观众一样,评量博物馆的学习远比单纯评量展览的学习来的宽泛,但必须与该博物馆的使命和职责相关联。就展览评量而言,学习的目标应当是明确的。同时,博物馆学习主要是情感上的,而非认知上的。1999年4月,悉尼的澳大利亚博物馆举行了一次研讨会,会上琳达·凯莉在《对学习的沉思》的论文中概括聊在学习方面的最新研究,并对博物馆学习做了如下总结

●一个在原有知识上增加新体验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