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它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2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有存在着相互的关系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主要表现在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3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它是指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不过,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具体劳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为劳动分工基础的具体劳动,而是特殊意义上的作为商品交换的社会分工基础的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即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如果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称为抽象劳动,或者说,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如果将抽象劳动仅仅理解为纯生理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力的支出,是不全面的;因为生产商品的异质的具体劳动转化成同质的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关系决定的,价值实体就是抽象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非劳动的自然物质的原子;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商品交换中只能在量上起作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统一于同一劳动过程之中;具体劳动规定什么劳动、怎样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则讲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因而二者是相互排斥的;4无论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是劳动的产物,并且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是不一样的,即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其原因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它们之间是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劳动二重性为因,商品二因素为果;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之间是由每一种具体劳动,都能够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产品,而每种特殊的产品又都能满足人们一定的、特殊的需要,即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能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的价值是由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而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正是抽象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2、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分析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称之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规律表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始终是决定的因素;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变革的方向和形式,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和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只有运用这一规律我们才能够深刻地认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基本适合我国生产力的状况的,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某些因素和环节;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从总体上看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仍然不高,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这种低水平、多层次和不平衡的特点将长期存在;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不同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就决定了我国的生产关系具有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在脱离生产力盲目变革生产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生产关系进行改革;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上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坚持与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我国经济优化结构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是在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是很多学习经济的人都会知道的知识,但是有很多的人都不知道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有什么关系。
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关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关系(1)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2)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劳动二重性的介绍商品生产中劳动的二重性:第一重性、人类劳动作为自然力的一部份,在引导其它自然力转化物质有用的客观属性的过程中具有“使用价值”。
要记住物质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的客观存在,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自然力(包括人类劳动)只不过是改变其物质形态,引起属性转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凭空变出来)。
这一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二节引用彼得罗。
维里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说得很清楚。
注意“自然力”(也包括人类劳动)与物质有用属性转化的相对关系,不是价值,正如空也、阳光不包含任何货币所计量的原子——价值,不包含任何金钱关系,不包含任何人支配人行为(劳动)的社会关系一样。
第二重性:作为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价值的人类劳动(这里的意思是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
这种劳动是价值的核心,在于人支配人行为(劳动)的社会关系,在于符合社会其它成员意志的支配关系。
它(价值)对于支配者来说代表的是权力,对于价值的生产者来说代表自然劳动被控制,或者说被奴役。
正如奴隶主支配奴役的劳动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一样,价值代表的正是商品经济下的对人类劳动的一种支配关系。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马克思对此作过如下概括:“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显然,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它反映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属性,它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的经济关系或社会关系,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源于商品生产的社会条件。
商品生产的出现,是因为具备了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样两个条件。
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样,他的劳动就取得了社会劳动的性质。
同时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私人的事情,劳动成果也归私人所有,于是劳动就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双重性质。
私人劳动首先表现为具体劳动,它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使用价值,才能得到社会承认,这时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但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各种具体劳动由于不同性质而无法进行量的比较并确定交换的比例,客观上就要求必须抛开劳动的具体特点,单纯进行一般人类劳动耗费的比较,这就只能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它具有重要意义。
在马克思以前,没有人能够分清、揭示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指出:“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任何地方也没有明确地和十分有意识地把体现为价值的劳动同体现为产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区分开,它从来没有意识到,劳动的纯粹量的差别是以它们的质的统一或等同为前提的,因而是以它们化为抽象人类劳动为前提的。
” “经济学家们毫无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么,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图等人那样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都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
龚震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一、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2、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
二、两者的相互关系商品的基本特性, 主要表现在商品具有二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分析, 揭示了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特性及其内在矛盾, 特别是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 阐明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指出, 商品作为等价交换的劳动产品, 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1、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 即“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需要的物。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交换价值是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相交换一定数量的比例关系, 它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价值, 是从质和量的统一角度来分析的, 价值实体( 即价值的质)是“抽象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的量,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并受劳动生产力变化的影响。
它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特征。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过程, 一方面是具体劳动, 即在一定具体形式下的劳动, 它创造不同质的使用价值, 从而使“商品互相对立”; 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即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 “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它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
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2)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有存在着相互的关系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
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
主要表现在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3)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它是指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不过,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具体劳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为劳动分工基础的具体劳动,而是特殊意义上的作为商品交换的社会分工基础的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即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是两个经济学概念,它们描述了经济活动中劳动和商品之间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是指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双重作用,既是商品生产的要素,也是商品本身。
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在经济中的两个方面,既是劳动的产物,也是交换媒介。
首先,劳动二重性表明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起到了双重角色。
劳动是商品生产的要素之一,没有劳动的投入,就没有商品的产出。
劳动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生产商品,更重要的是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劳动的时间和强度直接影响了商品的生产成本和价值。
在劳动二重性的理论中,劳动被视为是商品生产的基础,是产品价值的源泉。
其次,商品二因素则是描述了商品在经济中的两个方面。
首先,商品是劳动的产物,是劳动的结果和表现。
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劳动投入越多,商品的价值越高。
其次,商品也是交换媒介。
人们通过交换商品来满足各自的需求,商品作为交换的媒介在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用商品来交换劳动,购买其他商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
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劳动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劳动的投入,就没有商品的产出。
商品二因素的存在和发展是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实现的。
商品二因素的价值和作用基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
其次,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互为因果。
劳动二重性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的投入和价值决定了商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换价值。
商品二因素的存在和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劳动二重性的发展。
人们通过交换商品来获得劳动和其他商品,从而促进了劳动二重性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劳动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基础和前提,商品二因素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劳动二重性的进一步发展。
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经济活动中劳动和商品之间复杂的关系网络。
综上所述,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经济活动中劳动和商品之间的关系。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劳动二重性是指劳动者同时被商品和劳动力双重性———劳动力和商品———利用,这种利用通常影响劳动者的权益,而且很容易造成将劳动者利用而不承认的现象。
劳动二重性受到商品和劳动的双重影响,而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也是协调地促进了劳动二重性的产生。
首先,商品的性质决定了劳动力的分配方式和形式。
面对多种不同类别的商品,劳动力必须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配,而这种分配决定了劳动者们的费用和收入。
例如,虽然同样属于服务行业,但医疗保健和旅游业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位差异,由此可知,决定劳动者收入是商品性质多元化、差异化的差异点。
其次,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也决定了劳动力的变动趋势,以及其分配的方式。
市场供求变动的表现就是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市场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劳动力的分配方式和最终的收益,从而影响劳动者的权益。
最后,商品的生产规模会间接影响劳动力的分配分配,以及生产组织的设计。
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会要求使用更高效的劳动活动配置,以追求成本效益,这也就是资本主义企业以获取市场份额和提高效益为目标,而忽视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原因。
同时,大规模的生产也会朝着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这也会间接影响劳动力的配置。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商品的性质,价格及生产规模三个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劳动力的分配与配置,从而导致其所处的劳动二重性。
如果劳动者在商品泛滥等现象带来的压力下,得不到劳动力合理分配和权利保障,他们会处于被利用和受欺压的处境,因此,只有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实现劳动者、消费者及社会的双赢,才能真正解决劳动二重性问题。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马克思对此作过如下概括:“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显然,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条件,它反映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属性,它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的经济关系或社会关系,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源于商品生产的社会条件。
商品生产的出现,是因为具备了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样两个条件。
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这样,他的劳动就取得了社会劳动的性质。
同时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私人的事情,劳动成果也归私人所有,于是劳动就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双重性质。
私人劳动首先表现为具体劳动,它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使用价值,才能得到社会承认,这时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但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各种具体劳动由于不同性质而无法进行量的比较并确定交换的比例,客观上就要求必须抛开劳动的具体特点,单纯进行一般人类劳动耗费的比较,这就只能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它具有重要意义。
在马克思以前,没有人能够分清、揭示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指出:“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任何地方也没有明确地和十分有意识地把体现为价值的劳动同体现为产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区分开,它从来没有意识到,劳动的纯粹量的差别是以它们的质的统一或等同为前提的,因而是以它们化为抽象人类劳动为前提的。
” “经济学家们毫无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么,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而像斯密、李嘉图等人那样只是单纯地分析劳动,就必然处处都碰到不能解释的现象。
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一、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从另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具体形式怎样千差万别,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商品的二因素也反映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了有差别的人类的具体劳动,而商品的价值则反映了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二、商品的二因素是: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是商品交换的内在基础。
三、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是指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的耗费。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四、商品的二因素的内涵: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2.价值: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不能独立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五、商品劳动二重性的内涵1.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2.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Leabharlann 不是两种劳动。LOGO
商品旳二原因与劳动旳二重性旳关系
劳动旳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原因旳决定条件。 一方面,详细劳动发明出了能被人们所利
用旳详细形态,即商品旳使用价 值。 另一方面,抽象旳劳动又发明了商品旳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旳抽象劳动成了商品 具有价值旳原因。
劳动旳二重性 商品旳二原因
商品旳二原因和劳动旳二重性 LOGO
价值:凝结在商品 中无差别旳人类劳 动。
抽象劳动
对立统一旳关系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 足人类需要旳属性
详细劳动
LOGO
问题:商品旳价值旳体现形式是什么?
LOGO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旳关系
概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旳矛盾统一 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 一旳关系。
对立性: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 者来说,同一商品旳使用价值和价值不 可兼得。
LOGO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旳自然属性,体 现人与自然旳关系;而价值是商 品旳社会属性体现旳是商品生产 者之间旳经济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旳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 价值之中。
LOGO
思索:
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何?
人造氧气是不是商品?为 何?
LOGO
劳动二重性: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方面是有用旳详细劳动,不同旳详细劳动 生产出不同旳商品旳使用价值,详细劳动同 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旳源泉;
另一方面,又涉及抽象旳人类劳动,即撇开 了劳动详细形式旳无差别旳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旳价值,是价值旳惟一源 泉。
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涉及商 品所共有旳属性,是永恒旳范 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旳属性, 是商品经济旳范围,因而是历史 旳范围。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与劳动力二重性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核心特征。
在现代经济中,商品和劳动力的二重性相互作用,是经济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首先,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是一种实物属性。
例如,食品、衣物和住房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交换价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能够被交换的价值,是一种抽象属性。
例如,通过货币或其他商品的交换,商品可以转化为其他商品或货币。
商品二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形成了市场供求的基础。
劳动力二重性是指劳动力既是商品的一种,也是生产者的劳动能力。
作为商品,劳动力具有交换价值;作为生产者的劳动能力,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交换价值决定了劳动力作为商品的价格,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劳动力的作用和效能。
劳动力二重性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形成了劳动市场的基础。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力二重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首先,商品二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
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发生变化时,例如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将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市场需求。
这将导致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并可能提高劳动力的价格。
相反,当商品的使用价值下降或商品的價格下降,企业可能会裁减劳动力,导致劳动力的供给增加。
因此,商品的二因素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运行。
其次,劳动力二重性会影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各个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效能。
有些劳动者具备较高的技能和经验,能够生产高质量的商品,因此他们的劳动力使用价值更高。
这将导致高质量的商品具有较高的交换价值,从而影响商品的价格。
同时,劳动力的交换价值也会影响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策略。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学习政治的人都会想要知道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是什么?有什么关系?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关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1商品二因素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自然属性来看,商品都具有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使用价值;从社会属性来看,商品都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相交换,即交换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即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这种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制作方法。
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
抽象劳动即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叫做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商品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抽象劳动凝结到商品中,形成商品的新价值。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区别(1)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价值(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使用价值,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仅有使用价值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即具有交换价值。
(2)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
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价值。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策作用
1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通过课程学习,我们可知,商品是指用可以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并且它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功能,是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种自然属性。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物品往往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属性,不单单是只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
这种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大部分是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不段发展而被利用的。
如果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那就不会有人需要,那它就不能成为商品,但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需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
由此可知,“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它能够用于交换其它的商品,并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为何我们的生活能够交流,能够让不同商品相互比较,并按需要进行交换,是因为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我们这里所说的商品价值,指的就是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
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我们稍加分析可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处在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里:一方面,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存于一个商品中,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构成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价值的物品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
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价值,但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使用价值;而且必须把生产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卖出去,才能从购买者那里实现商品的价值。
从购买者来说,他所需要的则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但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
由于商品内部包含着使这种矛盾,所以一切商品都必须进行交换过程,只有通过交换过程,才能使商品的生产者实现商品的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解决存在于商品的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
它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
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2)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有存在着相互的关系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
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
主要表现在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3)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它是指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就是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
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
1、商品得二因素与生产商品得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商品得二因素就是指使用价值与价值。
它就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得,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得自然属性,就是指商品得使用价值;价值就是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得一般人类劳动就就是商品得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得量得关系与比例。
两种不同得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得东西。
只有在本质上共同得东西,在数量上才就是可以相互比较得。
这种本质上相同得东西就就是凝结在商品中得无差别得一般人类劳动,就就是价值。
(2)价值与使用价值它们之间有存在着相互得关系即商品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得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得辩证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就是统一得。
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得存在要以使用价值得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得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就是价值得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又就是不同得、矛盾得。
主要表现在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得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兼得;使用价值就是商品得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得关系;而价值就是商品得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得经济关系;使用价值就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得属性,就是永恒得范畴;价值就是商品所特有得属性,就是商品经济得范畴,因而就是历史得范畴.(3)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就是由于生产商品得劳动具有二重性。
它就是指生产商品得同一劳动得两个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商品就是由劳动创造得.商品得二因素就是由生产商品得劳动二重性决定得,就就是说,商品得使用价值与价值就是由生产商品得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决定得。
具体劳动即从劳动得具体形态考察得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得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了人与自然得关系.具体劳动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得永恒条件。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面对着生活中形形色色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东西到底如何产生,怎么样的到底才算是商品。
马克思曾给商品下了一个至今仍有的定义,商品就是交换的劳动产品。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定义究竟如何而来。
空气阳光为什么不是商品?这时我们从反面来看,阳光和空气有什么特性。
首先,这些物品是天然就有的,不是人类劳动得来的结果。
再次,我们无法给他们估价,也就是说,这类物品没有价值。
可以估价又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就可以称之为商品了吗?也不一定,自己园子里种的自己吃的白菜是不是可以称为商品呢,我想大家肯定是知道答案的,自给自足的物品不是商品,商品是建立在交换的基础之上的。
综上讨论,可知商品必须满足来年两个要素: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可是众所周知,商品的二因素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这怎么和我们所得出的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相联系呢?木匠之所以大量的生产各种木艺品,是大量需求所致,人们需要它们装饰房间,办公,放置东西等。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它们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然而对我们有用不够,如果木匠把生产出的东西自己使用,我们还是无法把它们视为己有。
这时我们就得用木匠需要的东西来换,在古代,我们可以扛着一袋大米即或牵着一头牛,但若是木匠本不需要这些,那我们的交换还是没法形成。
还好祖先发明了货币,这种本不具有任何价值的纸片,解决了人们的诸如此类的麻烦。
但是又一个问题出来了,我们到底该付木匠多少货币呢?这就看木制品的价值是多少了,当价值大时,付的货币多些,反之,则少些。
由此,我们可以把商品的二因素归为使用价值和价值了。
从马克思的观点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商品。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阐述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相互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应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可以相互比较。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他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只是为了取得价值,才关心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只有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取得价值。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
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就是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
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正式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
因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个子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2、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是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
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在劳动发展的同时,人类自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并且历史也在演变着。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原始社会,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为了生存,他们十几人或几十人组成一个群体,共同采集和猎取大自然所提供的食物。
到十九世纪,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书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
确实,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劳动了才能推进社会的发展。
动物也在劳动,人类也在劳动,但是不同的是,人类的劳动大大提高了社会的发展。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是主张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过的结局。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包括劳动知识分子在内的劳动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累积和传播生产经验,不断地改进和发明生产工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和繁重体力劳动的逐渐减少,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将日益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生产活动。
在当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广大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
人类在发展高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例如:人类基因研究成就巨大;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超级计算机智能化等,着实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们群众。
物质群众通过物质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
人们群众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一切科学理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艺术,归根到底都来源于人的实践。
例如,我国古代反映农业、手工业、医药等方面科技成就的著作:都是在直接总结人民群众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例如《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也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创作而成的,例如《西厢记》《窦娥冤》.《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等。
人民群众还直接参加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尤其是人民群众中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或精神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他们中产生了不少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有侯德榜、孔子、鲁迅、高尔基、齐白石、徐悲鸿等。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传告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能力的发展,但却不会随生产力的发展自发的实现和完成,而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要求改进生产关系。
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他们在充当“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的角色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着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井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决定想的影响。
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政治条件对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也具有直接影响。
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和享受到的政治权利不同,他们在政治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创造作用的发挥也不相同。
精神文化条件也是制约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重要因素。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政治、和将身文化等方面的条件,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和改进的方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经济体制和张志体制还有不完善之处,科学文化还比较落后。
着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