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琨西村大院综合体建筑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当代建筑师刘家琨

当代建筑师刘家琨

室内两侧墙上陈列胡慧姗短促一生中留下的少许纪念品:照 片,书包,笔记本,乳牙,脐带……她的一生没来得及给社 会留下多少痕迹,她不是名人,她是个普通女孩,是父母的 心肝。

尽端墙上有一面屏幕,放 映我在聚源结识她父母后 拍下的一系列视频。这小 小的空间可以供几个人坐 下观看,因此它实际上有 点像一个家庭放映厅。这 里的内容没有悲壮热烈和 宏大喧嚣,只是关于一个 花季少女的追忆,以及一 个悲伤绝望的家庭如何奋 力继续生活。
改变
• 1993年,刘家琨的大学同学汤桦在上海办建筑个 展。让刘家琨尴尬的是,他是作为朋友而不是建 筑师出席。这件事几乎触动了刘家琨敏锐的神经。 忽然 发现离开建筑很久了,激发了他的创造欲。 在设计院写完自己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明月构 想》后,刘家琨离开了设计院,成立自己的工作 室。、意识到建筑的魅力。 • 火车路上从未注意过的几座房子,树等等形式感 触动了他
那些实际的物质困难,“都是身外之物”,对心 灵的安慰才是最深切的安慰。那么好吧,想到啥就做
啥,做一点是一点。
胡慧姗纪念馆以灾区最为常 见的坡顶救灾帐篷作为原型, 采用框架结构及再生砖建造, 表面施以乡村最常见的抹灰, 像灾区常见的一样,室内外 均采用红砖铺地。单纯,朴 素,普通。 一个田边林间的小小的纯粹 空间。虽然小,但足以勾起 人们对地震的集体记忆;虽 然小,但却是我设计生涯中 最有意义的事情。
主要作品
• • • • • • • • • • • • • • • 艺术家工作是系列(何多苓工作室) 犀苑休闲营地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红色年代娱乐中心 摩托罗拉成都软件中心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馆 接待与餐饮中心中国建筑实践展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艺术馆 上海青浦区新城建展示中心 广州时代玫瑰园公共交流空间系统及景观 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文革之钟博物馆 景度二期商业院街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5#茶室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张晓刚美术馆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之中心馆

浅析建筑师刘家琨的乡村写作和都市写作

浅析建筑师刘家琨的乡村写作和都市写作

浅析建筑师刘家琨的乡村写作和都市写作
石春初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08(034)018
【摘要】剖析了现代建筑师刘家琨在其个人实践生涯中的两个方向--乡村建筑与都市建筑,阐释了这些作品对叙事语言和文学化、低技策略、建构语言与功能性的探索,以及所体现的建筑师对建筑地域性、社会性的热忱关注,对资源等当代性问题的态度.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石春初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中国青年建筑师——刘家琨建筑设计的文学魅力 [J],
2."红色年代"——刘家琨的"都市写作" [J], 岑伟
3.批判地域主义潮流之中国建筑师的实践——以刘家琨的实践为例 [J], 李超
4.安仁古镇新肌理——专访著名建筑师刘家琨 [J], 阿达
5.建筑师刘家琨在巴黎举办讲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琨

刘琨

一、文学之于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表达诗不是一个建筑,可以是一个亭子或高台,四面来风,八方招摇,自由进出小说,则犹如一座建筑,有体块、有容积、也有线条。

人们的进入有赖于从中心向外的层层推进。

--翟永明<sup>1</sup>对我个人而言,(设计建筑和写小说)是同一件事情,就想表达这个或表达那个,它们是一个整体。

文学和建筑只有时间和精力分配上的问题。

比如你对一个人性格上的东西感兴趣,肯定无法以建筑来表述你的看法,而物质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又没法直接用文字表达。

--刘家琨<sup>2</sup>本文力图避免单纯地囿于建筑学学科领域来分析刘家琨建筑师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创作,因为作为小说家的刘家琨和作为建筑师的刘家琨对于我们研究其建筑创作来说同等重要。

建筑和文学,不过是刘家琨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体验方式和对这些想像性关系所选择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

建筑,作为刘家琨个人的表述体系中与文学不可分割的另一半,在本质上已不仅仅是纯粹的建筑。

以此为基点,才能真正理解刘家琨建筑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深刻的文学性以及在文学作品中闪现的诸多建筑思想的片段。

(一)相对于建筑上的晚熟,刘家琨的文学创作可谓早慧。

早在他作为知青下乡到温江(1975-1978)的后期便开始了小说的写作,夹杂着青春期的些许伤感体验以及现实主义的叙述,这篇处女作闲置了几年后才在大三时被重新修改,并在大学毕业前夕发表于《花城》杂志。

<sup>3</sup>如果说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学习的四年(1978/2-1982/2)里,刘家琨建筑专业上的"懵懵懂懂",部分是因为"重建工的特色就是老师不怎么管"<sup>4</sup>,而"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教学传统,重建工的野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什么都玩,到毕业的时候一头雾水,就像《美国丽人》中的那个女孩子,其实什么都没有干,好像什么都干过了......"<sup>5</sup>,那么这一时期刘家琨的文学则早熟于建筑。

刘家琨西村大院综合体建筑案例分析(课堂PPT)

刘家琨西村大院综合体建筑案例分析(课堂PPT)

Model
Model
Building Material
Regeneration Brick It is made of construction waste. It is a new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material.
Advantage of the Project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Indoor Space
Location
Qingdao---Huangdao
2011 1986
2011
Train Station
Multi-Complex Case Study
Multi-Complex——HOPSCA
H:Hotel O:Office P:Park S:Shopping Mall C:Covention A:Apartment ……
1F Plan
2-3F Plan
4-5F Plan
Roof Plan
Public Space Commercial
Section
Courtyard
Courtyard
Office Commercial
Public Space Commercial Lobby
Office
Section Diagram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rge and many Buildings, A Lot of Functions 2. Access Tree(Underground& Ground& Sky etc.) (City Streets& Parking Lot& Subway& Buildings’ traffic core etc.) 3.Modern City Design& Landscape 4.High-tech Facilities&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浅析西村大院空间布局中的“传统”意象

浅析西村大院空间布局中的“传统”意象

浅析西村大院空间布局中的“传统”意象摘要:文章从合院式布局、廊坊式街、四川“院坝”三个方面分析了成都“西村·贝森大院”的空间布局,从中寻找西村大院设计中对中国建筑传统元素、四川地域特色的吸呐与再现。

关键词:西村大院合院廊坊院坝在成都“西村·贝森大院”的设计中,刘家琨秉承了“当代手法、历史记忆”的建筑理念1,在空间布局设计中不仅将集体记忆与现代生活方式融为一体,更是将多种传统元素、地域特色以抽象的、隐喻的方式进行拼贴、叠合,表现出意味深远的“传统”意象。

1.合院式布局“西村·贝森大院”这个名称中的“大院”二字表明西村在进行建筑布局时采用了院落式的布局。

从早期的院墙围合、廊庑围合到后期的合院,中国建筑的“院落式”布局的形式可谓多样。

至晚唐起,由建筑围合的合院式布局逐渐成为了居住建筑最常用的形式。

西村整个建筑沿着基地周边以围合的方式布置:东、南、西三边建筑实体连续不断,北边为保留原有游泳馆而采用由柱子支撑立交坡道(跑道)形成虚围。

这种围合的方式介于合院式的“三合院”与“四合院”之间:北边由坡道形成的边界可以理解成“三合院”漏空的院墙与门廊;由游泳馆改造而成的多功能厅又可看成“四合院”的门屋与倒座。

这种介于“三合院”与“四合院”之间的微妙状态,使得西村大院呈现出围合而不封闭的姿态。

中国式合院有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秩序性,这种秩序性通常以轴线的形式体现出来。

西村大院单从平面布置上来看轴线并不明显。

然而,北边界面双向坡道折线形式的对称性,配合着多功能厅及其南部延伸出的舞台,隐约的暗示了南北轴线的存在。

南边建筑的屋顶廊道形态与内院立面外挂楼梯的位置呼应并加强了轴线的存在。

暗藏的轴线,强调的是轴线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而不是通常由轴线所带来的对称性或等级差异性。

合院的“院”是一种向心型的空间,西村的向心性主要由屋顶的处理来体现。

屋顶上架起的步道将屋面分为两部分:朝向外侧的部分采用现代建筑喜爱的平屋顶,而朝向内院部分则略微向内倾斜,形成了“四水归堂”的感觉,体现了朝向内院的内聚力。

211093500_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地域美学表达——以成都西村大院为例

211093500_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地域美学表达——以成都西村大院为例
设计,在更新改造的 过 程 当 中 被 要 求 保 持 体 育 用 地 性
质的同时,又能够 带 来 一 定 的 商 业 价 值。 设 计 师 利 用
低矮的体量,设置一个反中心式的围合式大院布局(见
图2),更新后结构体量与庭院呼应四川盆地内低外高
图 2 周边街区之间的关系
主入口区域
慢跑廊桥
折线楼梯
变形缝
建筑中布置商业、艺 术 的 功 能,现 代 与 传 统 交 汇,激 发
产生呼应。建筑依据 规 范 设 置 的 变 形 缝,在 此 也 产 生
城市街区活力。
了另一种意义,设计 师 将 其 扩 大 至 能 够 隐 藏 一 定 的 设
3 成都西村大院建筑设计中的地域美
学分析
备管道,同时能够 呈 现 建 筑 生 长 的 断 层 式 痕 迹。 建 筑
t
i)等。改革开放后,我
g
国受到现代主义建筑 浪 潮 的 影 响,国 际 式 风 格 被 认 为
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标 志,城 乡 建 筑 迷 离 于 钢 筋 混 凝 土
建造的森林当中,失去原本的历史性格。近些年,许多
施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城市中交通拥堵、绿
化少及城市街区风貌 混 乱 等 问 题 凸 显,城 市 向 扁 平 化
高的住宅也形成了对 话,大 院 也 成 为 了 一 个 汇 聚 多 种
功能的“火锅建筑”,无 论 在 结 构、材 料、空 间 布 局 及 植
物景观等 方 面 对 应 着 四 川 城 乡 的 构 造 技 艺 及 美 学 表
· 161 ·
Ce
r
ami
c
s
代旧,而是从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等角度唤起人们集
体记忆的一种延续,进而才能体现其地域美学特点,成

从封闭到开放现代城市语境下的“新集体”院子--以西村大院为例

从封闭到开放现代城市语境下的“新集体”院子--以西村大院为例

从封闭到开放:现代城市语境下的“新集体”院子——以西村大院为例From Closed to Open: The “New Collective” Courtyard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City — A Case Study of the West Village■ 叶家兴 YE Jiaxing摘 要:在中国特色的熟人社会语境中,院落常作为构建集体生活的空间载体。

从祠堂等古代传统建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时的单位大院,院落都表现出封闭内向的空间特性,并承载着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特定“小共同体”内部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而现代城市语境下的“集体院子”则趋于开放性空间与活动的复合多元化,形成全新鲜活的生活图景。

文章首先介绍熟人社会语境下集体空间的几种常见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以西村大院为例,探究基于集体记忆而引发的城市文化认同感在“新集体”院子中的体现。

关键词:集体;院落;传统建筑;单位大院;西村大院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acquaintance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urtyards are often used as a space carri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life. From ancient traditional buildings such as ancestral halls to the Danwei compound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ourtyards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closed and introverted space. At the same time, this kind of collectively colored courtyard carries a variety of public activities, which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 within the specific “small community”. However, the “collective yard”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cities tends to be a complex and diversified open space and activities, forming a fresh and lively picture of lif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West Villag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the urban cultural identity based on collective memory in the “new collective” courtyard.Keywords: collective; courtyard; traditional building; Danwei compound; the West Village1 概述西村大院位于四川成都,是由建筑师刘家琨设计的一个集运动休闲、文化艺术、时尚创意于一体的本土化生活集群空间,以“当代手法、历史记忆”为建筑理念,融合现代生活与集体记忆,体现出成都的地域文化特色[1]。

“此时此地”——刘家琨

“此时此地”——刘家琨

“此时此地”——刘家琨摘要:中国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创作受到全球化冲击。

因此,如何直面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做到既回应全球化的现实,又传承地域性的文脉,是当下建筑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对“此时此地“双重概念的阐述,由此引入写作背景和思路;第二部分紧系“此时”这条时间主线,论述刘家琨在启蒙、实践、上升、成熟四个不同时期的创作;第三部分紧贴“此地”这条地域主线,论述刘家琨在四川、上海、南京等地的地域实践。

由此构成本文写作的双重概念和两条主线。

关键词:时此地;刘家琨;全球化;地域性第一章“此时此地”1.1 “此时此地”“全球化”背景下,大批境外建筑师的参与使建筑“地域性”的淡化,这一现象促使许多本土建筑师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国建筑,刘家坤的创作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刘家琨强调“此时此地”,“此时”指建筑创作“时代性”;“此地”针对建筑创作的“在地性”。

“此时”是一种时间观念,对应“全球化”;而“此地”是一种区域概念,对应“地域化”。

因此,以刘家琨建筑创作的时间轴线为“此时”的第一主线,以不同地区的地域建筑实践为“此地”的第二主线,且两条主线贯穿全文。

1.2 《此时此地》《此时此地》为刘家琨于2002年发表的一本书名,“此时此地”是书中提出的创作理念。

书中,刘家琨以质朴的语言叙述了他的主要的作品及核心的创作思想。

它包含基地、结构、细部、材料,同时又整合了空间、光线、视野、路径。

第二章“此时”“此时”从刘家琨建筑创作的时间角度,探讨刘家琨从业30多年的建筑实践。

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地域创作启蒙期(1982-1998);第二个阶段:地域创作实践期(1999-2002);第三阶段:地域创作上升期(2003-2009);第四个阶段地域创作成熟期(2010-至今)。

2.1地域创作启蒙期(1982-1998)①建筑与文学相结合在早期创作的时候,刘家琨试图寻找建筑和文学相结合的方式。

建筑美学——成都西村、鹿野苑、当代美术馆

建筑美学——成都西村、鹿野苑、当代美术馆

五层平面
F5高级办公区: 高级工作室、总裁办公室、 高级会所、俱乐部等。
功能分区:
剖面
F5高级办公区: 高级工作室、总裁办公室、高级会所、俱乐部等 F4、F3综合办公区: 以文化类、设计类等创意行业为代表的办公 空间,部分餐饮、下午茶等 F2特色办公区: 独立设计师品牌展示、旅游景点窗口、联合办公 区域、餐饮、时尚· 原创· 独立工作室等 特色文化商业 F1配套商业区: 银行、精品数码、社区服务、品牌卖场、蛋糕店、 咖啡馆等 B1文化商业区: 西村电影文化中心、清健身、白夜书吧、快餐、 小吃城、时尚街、运动生活区等 B2停车场: 一千余个停车位及相关汽车服务业等
三期
二期
鹿野苑新建二 期部分由四个 相对独立的展 馆组成,四个 展馆大体上围 绕着略成三角 形的林间空地 布置
暴露的过梁
楼盖肌理
在支模时采用了一种类 似竹席的编织材料,在 浇筑后也并未抹灰,使 楼盖上留下了独特的肌 理。
——成都西村、鹿野苑、当代美术馆调研
刘家琨

刘家琨,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 主持设计的作品被选送参加德中文化年、 法中文化年、荷兰NAI中国当代建筑展、 俄中文化年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多个国 际展览及国内展览。曾获得亚洲建协荣誉 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建筑实录中 国奖、远东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 作大奖,作品被《A+U》《AV》《Area》 《MADE IN CHINA》《AR》等出版,并 应邀在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巴黎夏佑宫及中国多所大学开办讲座。
区位分析
西村· 贝森大院位于青羊区贝森北 路1号,东侧为贝森北路,南面为 贝森路,西侧北侧均为规划的商业 步行街,四面临街。地处青羊区金 沙文博地铁经济带、成都中环经济 核心商圈。金沙片区的千年文脉, 成就大院作为“成都生活方式中心” 无与伦比的人文环境;光华片区商 业积淀及周边27个成熟社区,为大 院提供了充足的商业积累和广阔的 市场空间。 轨道交通:毗邻地铁4号线与7 号线换乘站(4号线与项目同步投 入使用) 公共交通:三大公交站点环绕 (谢家祠、贝森路东和二十一世纪 花园站)20余条线路紧邻金沙公交 枢纽,至双流机场25分钟车程至火 车北站20分钟车程。

西村大院的五个方面:杨磊、冯仕达

西村大院的五个方面:杨磊、冯仕达

[ UED ] 138 | 08 | 2022142西村大院的五个方面:杨磊、冯仕达、谢杰对谈嘉宾 _ 谢 杰 谢杰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冯仕达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讲师 杨 磊 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勘察设 计院 副总经理编辑 _ 邓钧文 香港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围合策略谢:西村尺度巨大,一般容易关注到整体的围合框架而忽略了具体的分割。

最终方案与早期概念模型看得出对大院的处理不同。

杨: 外部采取围合策略有两个支撑点:争取沿街铺面长度最大化与内院面积最大化。

这张SU 模型的图(图B-1)是最早的强排方案,想看看满足规划上限建筑容积率2.0是什么状态。

与最终方案有一个区别是,沿街的进深小很多。

谢:早期强排方案中模数化的体块向内院伸出来,分割了大院。

沿街建筑体量之间间隔明显,是否当时是以多栋建筑来设计?杨:是的,也有形象和规范上的考虑,比如防火间距等。

后期极限围合的概念变得更主要,把整个一圈看成了一栋建筑。

过程中内院原先有几个体量想做类似工业原型的房子,后来也去掉了。

因为是社区体育用地的性质,最开始400m 长跑道只是作为规划条件的回应,未成为方案重要元素。

到了后期跑道重要性才逐渐提升 ,甲方也非常支持,之后还做了1∶1的跑道来理解这种体验。

冯:之前听刘家琨提过用“火锅”这个词形容西村,有没有其他配套的词帮助理解“火锅”具体的感觉?杨:西村是反精致化的。

成都吃火锅的地方有这么几个特点:装修简朴,瓷砖贴面的土灶台,在人多的小破店,几个赤膊壮汉,一边吃一边大声划拳。

想做这种感觉。

后来变形缝和其他节点的处理也是刻意没有做得特别精细,用大方明了的方式处理。

成都没有很精细的文化,反而是成都的实用主义与享乐主义比较重要。

谢:有什么外力导致早期方案的策略转变?杨:强排方案只是一个机械回应,家琨建筑提出了多种可能性,与甲方开了很多会,才逐渐形成围合加跑道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甲方对容积率的要求也逐渐放松,沟通下来,建筑容积率最终只做到了1.5左右,但多处留出了加建夹层的高度。

西村·贝森大院

西村·贝森大院

西村贝森大院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5(000)034
【总页数】10页(P60-69)
【作者】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本质赋形西村·贝森大院 [J],
2.硬朗且关怀的建筑景观设计——西村•贝森大院研究 [J], 朱羿郎
3.院落式布局在低层公共建筑中的应用研究——以成都西村·贝森大院、远洋太古里为例 [J], 杨玙垚;赵祥
4.硬朗且关怀的建筑景观设计——西村·贝森大院研究 [J], 朱羿郎;
5."贝森•西村大院"的"在地性"分析 [J], 朱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村大院

西村大院

西村大院国际级建筑大师刘家琨担当建筑规划设计,秉承“传统元素的当代表达”建筑理念,大院呈C型半围合布局。

建筑分为地下2层,地上5层。

建筑围合式布局形成约40亩中庭,以竹文化为主题景观,间有天井、水渠,一步一景。

通过藻井、天井和林盘景观等传统建筑元素与大院的有机融合,让传统文化、四川地域特色与未来感在这里和谐统一,使得“村民”获得极大空间自由的同时,在繁杂的城市中探寻心灵的归属。

总投资14.5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62.8亩中庭面积:31.9亩容积率:1.49大平层无梁结构大平层无梁结构,成就纵向得房率无肋梁结构、挑高楼层、多样层高等建筑设计,成就超高纵向得房率的大平层建筑,满足商家对空间的多样化需求。

双侧内外廊双侧内外廊,建筑通达性强商业面积的大幅度妥协,打破常规的内外双廊设计,切实提升大院整体舒适度,创造建筑内动线及静谧的内廊休闲空间。

拒绝标准层拒绝标准层——业态有序混搭,边际效益充分叠加通过建筑语言的合理变化,满足不同业态的各项需求,形成以院落办公为主,集艺术、休闲、娱乐、商业、办公于一体的休闲办公社区,,促进业态有序混搭,充分放大业态叠加的边际效益。

跑道激活建筑1.5公里跑道环绕,激活建筑,点亮生活基于跑酷理念的1.5公里跑道,与建筑紧密相连,由地面直上楼顶,离地20余米,宽约6米(局部4米),带给“村民”全新的运动生活体验。

竹文化主题景观一座院,一院竹,轻松深呼吸以竹文化为主题的40亩中庭景观,间有天井、水渠,一步一景,同时配备功能齐全的纯天然私密竹林会客厅,为业主及访客创造极致的自然、人文环境。

节能环保新主张无辐射、低能耗、雨水全回收,真正节能环保采用环保再生砖主材、双层中空玻璃门窗、高效挤塑聚苯保温层、雨水全回收利用系统等节能措施,实现真正的绿色环保,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建筑创新一线天、藻井、蜂巢芯、竹夹膜等创新建筑语言的运用,将功能化与装饰化和谐统一,更能深层表达对传统建筑细节的整理和再运用。

刘家琨亦文亦建筑

刘家琨亦文亦建筑
除了铃铛,工作室内一个上书“万寿无疆”红框毛镜(印有毛主席像的镜子)、白色雷锋瓷像和一左一右分列于房间两侧贴有“为人民服务”标识的卫生间都让人刹那间觉有时光轮返的恍惚。
插话:
“我主持工作的事务所,是一个资质为乙级的股份合作制地方事务所。处境有些暧昧:没有国家设计院那样深厚的底蕴,也缺乏学院中的单纯,但这一切反过来也可以说成优点,比如灵活性和实践经验,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运用。” 身材高大,面部冷峻的刘家琨习惯这般介绍自己的工作室。
小说中那个有名建筑师父亲设计福音学校中败笔“削平了山顶在孤零零地安上去”与当今先毁坏再修复、先椎平再重建、先破坏再保护、占据大量田地营造田园小景的都市乡村化做法如出一辙。
当2004年3月30日,刘家琨与市长孙平,作家龙应台、易中天对话中,涉及拆迁敏感主题的话题被某媒体误读后,刘一大清早在红眼班机上赶制关于《关于”问城记”的补白》,文中观点与他22年小说批评的观点也别无而致:“比摸仿传统形式更值得讨论的是摸仿传统生活条件。在密集生存,土地匮乏的今天,这其实是一种很大的奢侈,因为田园都市仍然是都市,都市里的田园不能种田。它触及了中国国情中最紧要的现实,隐藏了深远的资源问题。”
批判不等同于牢骚满腹,刘家琨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批判精神同在,立足当下,处理现实就是他现实中的追求,他的言行无不是为此。
言:“不要再仅仅关注那些零星散落的点,不要再纠缠于那些已经发生无可挽回的事情。现在与其面对过去,追究责任,不如把更多的注意力赶快放到如何在不可遏制的高速建设中尽可能创造一个好的未来方面。。
对“其它事情”心有所仪?何为“其它”?
在20世纪80年代,如所有狂热的文学青年一样写小说,且写出了一点名气。“把文学当事业,把建筑当职业”,是刘家琨那时向往的理想生活状态。1987年,他从一个业余创作的小‘文青’,变成了四川省文学院里一个专职摇笔杆子,名正言顺搞创作的作家。虽说那只是借调,但也足以羡煞诸多深知写海无涯,但又痴心不改的业余创作者。

建筑等待野蛮人: 翟永明、何多苓、

建筑等待野蛮人: 翟永明、何多苓、

[ UED ] 138 | 08 | 2022嘉宾_冯仕达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讲师 刘家琨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欧阳江河 中国当代诗人 何多苓 中国当代画家 翟永明 中国当代诗人建筑等待野蛮人:翟永明、何多苓、欧阳江河、刘家琨、冯仕达对谈隐秘的关联性冯仕达(以下简称“冯”):建筑学院关于绘画有两个说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教育体现得很明显:第一个说法是建筑师画图完全是一种直白的工具,没什么可以加进去的,他会告诉你怎么盖房子。

你要盖一座图书馆,画3000张图,告诉施工的人怎么干。

但几百年前是不需要3000张图的,7张图就可以建成一座图书馆了。

不过在20世纪,比如说路易·康要盖一座图书馆,那就需要3000张图。

[1] 这意味着施工方其实有一种地位的改变的。

7张图的情况是施工方会想象各种做法,他是有功夫。

你给个提示,7张图他是可以发挥的。

3000张就不一样了,施工方可能真的是要你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的。

因为选择很多,有些新的技术大家不熟悉,等等。

所以漏水不漏水,就看图纸能否管得住了。

这种我猜就不是刘先生跟各位的关联所在了。

建筑学还有一种对图像的认识,是说我们第一周画某一种图,比如水彩,第二周做模型1∶200,第三周我们用黏土做一个模型,不用木板了。

而黏土会有一种对空间做减法的思维,有点像雕塑一样把材料敲走了。

然后第四周我们换成另外一种媒介。

也就是说,在这几周里媒介转换的差别会驱动我们对建筑的想象。

如果一个学得不太好的学生五周时间都只画平面图的话,那可能就发展得没那么好了。

在美国的教育里边媒介是有它的力量的,它不只是描述一个外在的客观东西而已,它是驱动你的想象力的。

我觉得这种画的做法可能更靠近四位老师之间的关联,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情况。

刘家琨(以下简称“刘”):从初中就在学画,根本不知道建筑学。

我对文学感兴趣也应该是早于建筑学,但是后来又读了建筑学。

读了建筑学是因为何多苓他们都在考试,我就不敢去考了。

刘家琨作品中的新地域主义类型学思想探析

刘家琨作品中的新地域主义类型学思想探析

150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06刘家琨作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师最核心的代表与实验建筑师的一员,其在建筑作品创作中更多地关注如何提取本土原型,而他对原型的提取不仅仅是在建筑符号语汇上,更是在本地生活方式、场所空间精神上。

通过运用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方法对其作品进行剖析,可引起大家思考如何更加真实地抽取原型来致敬当下。

当前国内外对建筑类型学思想、新地域主义思想都有丰富且详细的研究,此类文献研究更多的是结合国际知名建筑师作品进行分析,而将视线聚焦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思想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分析成长并驻扎于我国西南本土的建筑设计师及其作品思想,可为我国乡土建筑设计理论打下基础。

1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概念及背景对复杂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自古便已有之,而类型学理论运用在建筑中始于古典主义时期的法国。

关于建筑类型学的范畴,有学者认为从广义上来讲,只要是设计概念涉及“原型”,或可分析出“原型”特征的作品,都应属于建筑类型学研究范围。

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构架,从不同角度大致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从历史寻求“原型”的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二是从地域寻求“原型”的新地域性建筑类型学[1]。

在同一纵向时间线上发展的人类文化,因地区的不同而在建筑文化中存在不均衡的发展特征,所以即使全球的地域文化都是人对自然做出的反应,但在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新地域主义(Neo-regionalism)是指在设计中提炼吸取当地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性或传统风格,最终赋予现代建筑当地的文化特性。

这类建筑风格在功能及结构上都遵循现代的指标及需求,但在空间、形式及场所氛围上扬弃地吸收当地传统[2]。

从类型学角度出发,新地域主义与新理性主义一样在设计之初必须先提取所要表达或暗含的原型,与新理性主义提取的文化传统原型还原历史这一“宏大叙事”有所不摘要 在当代西方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背景下,研究我国西南地区代表建筑师刘家琨作品中的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思想,有助于建筑学者在设计实践中更好地将本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进而创作出具有我国传统气息的本土建筑。

前进到起源---刘家琨的教育建筑解析

前进到起源---刘家琨的教育建筑解析

前进到起源---刘家琨的教育建筑解析2012-04-27 04:21:52(一)乡村建筑和都市建筑写作“由于正处于一个过渡性的都市发展阶段,人们一面在经营汇聚,一面在经营逃离,于是我的工作就越来越明显地开始分为两个部分:乡村建筑和都市建筑。

”——刘家琨关于乡村建筑,我已经分别在两篇文章中具体深入的探讨过何多苓工作室,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两个项目。

在刘家琨看来,这类乡村建筑的共性是在工地控制方面十分辛苦,但决策上比较简单:传统、文脉、视野、光线、材料、空间、地形地貌与场所精神。

它们基本上仍然属于古典建筑学的思考范畴。

主要的困难就是造价的限制和工艺的低下。

而这两点,恰恰正是可以通过设计的智慧来求得化解,甚至有所创造的。

而主要策略仍然是他多年前提到过的所谓“低技”理念。

而纵观家琨建筑事务所成立十几年来所做的项目,乡村建筑毕竟占少数,大部分还是都市建筑,而抛开那些性质各异的项目不谈,他的都市建筑实践中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教育建筑,通过对一系列教育建筑实践的解析,我们或许能更进一步理解刘家琨的思想、策略。

这些教育建筑分布在两个城市之中。

它们包括成都的13中迁建、成都市群星美术学校综合楼、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和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馆和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系馆。

(二)成都的教育建筑实践成都13中迁建(1999---2000年,18689 ㎡)在成都13中迁建工程也称成华中学扩建。

在新校区里,现存两栋90年代建造的多层建筑共约一万平方米,原竞赛允许将之拆除,但刘家琨决定予以保留并与新校舍相连接。

由于方案的这个特点,刘家琨赢得了这一项目。

而在具体设计时,刘家琨拟采用砖混结构并在外墙上直接暴露红砖和混凝土以展现真实的建造逻辑。

遗憾的是由于甲方的坚持,建筑群最后采用了框架结构。

因此外墙上所见的红砖并不受力,其作用仅仅相当于面砖,在过梁、圈梁等位置砖的竖砌也完全成为趣味问题。

不过刘家琨对页岩砖表现力的追求为之后的建川博物馆聚落文革之钟博物馆和川美设计艺术系馆之中页岩砖的使用积累的经验。

刘家琨的建筑

刘家琨的建筑

[ UED ] 138 | 08 | 202210杰出的四川建筑师刘家琨在上世纪末崭露头角。

他于1982年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获得建筑学学位,属于改革开放之后科班出身的第一代中国建筑人。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成都市建筑设计院,后来向设计院提出申请,被派去新疆和西藏做了几个项目。

这两个自治区风格迥异,地方特色鲜明。

20世纪90年代初,刘家琨不仅是活跃的建筑师,还是创作了好几部小说的作家,其中就有1996年的反乌托邦寓言小说《明月构想》。

这部小说可被视为后现代博尔赫斯式幻想,对现代主义和社会乌托邦做出了同样的批判。

正如朱涛所说,刘家琨寓言式理想主义的“明月构想”不仅可被看作对勒·柯布西耶光辉城市极端理性的批判,同时也是对激进的集体化共同体理想的反思,而今天崛起的中国建筑就建立在现代主义和激进集体化共同体这两种乌托邦的废墟之上。

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双重废墟为刘家琨的建筑注入了深深的忧郁,尽管他也敏锐地意识到:设计一个微观的替代性现实,是建筑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家琨既抵制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驱使下的整体环境的商品化,又反对那种用以对抗世界末日的个人主义美学立场。

他在努力创造某种文化,这种文化的灵感既来自当代中国人生活中不可否认的活力,也源于对多种传统交叠的自觉——他既从过去汲取养分,也从瞬息万变的当下获得启发。

从这个意义上,刘家琨的建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也同样取决于特定时期的环境和特定地点的存在属性。

他的精神气质很大程度上受到20世纪90年代风行于成都的知识分子氛围的滋养,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刘家琨、诗人翟永明和艺术家何多苓之间成果丰硕的交流。

在1999年创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后,他首个得到国内外赞誉的作品是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博物馆建在他家乡成都附近的郫县。

该作品2001年开始设计,2002年建成,场地位于靠近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平地的薄土之下是沉积的卵石,建筑主要用清水混凝土建造。

鉴于当地工人施工能力有限,建筑师决定在外部木模板和砖砌内壁之间浇筑混凝土,最大程度降低通常支模浇筑混凝土工序的复杂性。

刘家琨西村大院综合体建筑案例分析

刘家琨西村大院综合体建筑案例分析

Indoor Space
In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Stair Spac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1.Functions and circulations are designed well. (1 LevelCommercial& Lobby, 2 ~5 Level-Commercial& Office, Roof levelrunway& Cinema. 2.Conective bridges(corridor& stairway) are interesting (They are on the different levels in every buildings. People need to go up and down stairs in the bridges and they can enjoy the view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building.) ndscape design is pretty good. (Divide space by making different size courtyards. Sunken courtyards are in the garden near the buildings. People have interesting green space circulation.) 4.Materials of building are accord with local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Regeneration Brick is made of construction waste.)

试论西村大院的“本质赋形”

试论西村大院的“本质赋形”

试论西村大院的“本质赋形”发布时间:2021-09-02T16:58:28.457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第4月11期作者:闵晶李柔锋张伟[导读] 文章对从功能、结构、构造、材料四个角度分析了成都闵晶李柔锋张伟西南民族大学摘要:文章对从功能、结构、构造、材料四个角度分析了成都“西村·贝森大院”的建筑设计,揭示西村是如何通过建筑的营造实现“本质赋形”的美学。

关键词:西村大院本质赋形功能结构构造材料刘家琨在谈成都“西村·贝森大院”的建筑设计理念时曾提到“以功能的实用、结构的经济、构造的合理和材料的质朴等基本元素为出发点,超越表面设计,形成‘本质赋形’的美学特征。

”[ 刘家琨. 以西村·贝森大院为例[J].建筑技艺,2015(08):38]发表于《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的关于西村的文章更是直接以《本质赋形》为题名,可见,“本质赋形”的美学概念对于西村设计的重要性。

何谓“本质赋形”?刘家琨从1997年开始就不断提及“低技策略”的概念,“低技策略”是面对现实建造条件而采取的一种应对策略,通过建造来实现建筑的表达、建筑的美学。

“本质赋形”可理解成通过建筑营造的基本元素:功能、结构、构造、材料赋予建筑形式,即“发掘基本建造的表现力”[ 刘家琨. 以西村·贝森大院为例[J].建筑技艺,2015(08):38]。

西村大院作为商业综合体,围合式布局回应了城市空间,同时完美的将运动休闲、文化艺术、时尚创意与购物融合。

东、南、西三边沿街商业连续不断,提升了建筑的商业价值;由游泳馆改造成的多功能厅,与其南部延伸出舞台形成了展演空间,与内院中的足球场共同构建了内院的主要活动。

北边立交坡道完善了围合之势,并与内院中架起的廊道、屋顶上步道一起将“运动”引入建筑中,还将建筑与内院立体串联在一起。

内院中由支柱与夹壁墙支撑的廊道细分内院的空间层次,同时带来了活动的多样性:上层廊道既可用作“跑道”又可兼作观看内院的空间;下层廊道空间在为中心球场提供休息观看空间的同时还可兼作展廊;下层廊道的夹壁墙作为展墙的同时也是露天竹林会议间的围墙,还将设备、卫生间等辅助功能纳入其中。

西村大院 解析

西村大院 解析

西村大院解析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西村大院是日本神户市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群,由众多日式建筑组成,是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l
Model
Building Material
Regeneration Brick It is made of construction waste. It is a new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material.
Advantage of the Project
1F Plan
2-3F Plan
4-5F Plan
Roof Plan
Public Space Commercial
Section
Courtyard
Courtyard
Office Commercial
Public Space Commercial Lobby
Office
Section Diagram
West Village
Basis Yard
Architect: LIU Jiakun Location: Chengdu,China Project year: 2010-2015 Project Area: 135,552 m² Site Area: 41,863 m² Program: Playground, Stadium, Cinema, Exhibition Hall, Lecture Hall, Office, Commercial
Section Diagram
Section Diagram
Section Diagram
Function Diagram
n Diagram
Overlook
Overlook
Overlook
Overlook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Sichuan Fine Art Institute
Luyeyuan Buddhist Sculpture Museum
Location
Apartments Apartments
Apartments Apartments
New Photo
Old Photo
Site Plan
1. Lobby 2. Entrance 3. Commercial 4. Exhibition Hall 5.6.7.8. Bamboo Garden 9. Multi-Function Hall 10. Stage 11. Playground 12.13. View Room
1.Functions and circulations are designed well. (1 LevelCommercial& Lobby, 2 ~5 Level-Commercial& Office, Roof levelrunway& Cinema. 2.Conective bridges(corridor& stairway) are interesting (They are on the different levels in every buildings. People need to go up and down stairs in the bridges and they can enjoy the view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building.) ndscape design is pretty good. (Divide space by making different size courtyards. Sunken courtyards are in the garden near the buildings. People have interesting green space circulation.) 4.Materials of building are accord with local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Regeneration Brick is made of construction wast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Indoor Space
Location
Qingdao---Huangdao
2011 1986
2011
Train Station
Multi-Complex Case Study
Multi-Complex——HOPSCA
H:Hotel O:Office P:Park S:Shopping Mall C:Covention A:Apartment
LIU Jiakun
(born 1956) is a Chengdu-based Chinese architect.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Award: ARCASIA awards for Architecture Mostra di Architettura di Venezia (China)
Indoor Space
In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Stair Spac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Landscape
……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rge and many Buildings, A Lot of Functions 2. Access Tree(Underground& Ground& Sky etc.) (City Streets& Parking Lot& Subway& Buildings’ traffic core etc.) 3.Modern City Design& Landscape 4.High-tech Facilities&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