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 缺血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课件: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理生理学课件: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类型:
1.氧自由基 2.脂性自由(L·) 3.氯自由基(CL·) 4.甲基自由基(CH3·)
氧自由基( oxygen free radical,OFR) ——由氧诱发的自由基
氧自由基
活 性 氧 H2O2
超氧阴离子(O·-2) 非脂质 羟自由基(OH·) 脂质 脂氧自由基(LO·)
PTCA
冠脉搭桥术
(二)影响因素
缺血时间 侧枝循环 需氧程度 再灌注条件
第二节 发生机制
自由基的作用 钙超载
一、自由基的作用
(一)自由基概念和类型 (二)OFR的生成与清除 (三)缺血-再灌注时OFR生成增多的机制 (四)OFR的损伤机制
(一)自由基(free radical)
定义:——外层轨道上具有单个不配对
(2)线粒体受损 → ATP↓ →细胞膜、线粒体、肌浆网膜上钙泵 功能障碍→胞内钙↑
(二)钙超载引起损伤的机制
1. 线粒体功能障碍 胞浆[Ca2+]↑ 线粒体摄钙↑
2.激活膜磷脂酶
(二)钙超载引起损伤的机制
3. 加重酸中毒 4.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5.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黄嘌呤氧化酶形成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 线粒体的损伤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黄嘌呤氧化酶增多 黄嘌呤氧化酶(XO) 10%
Ca2+依赖性蛋白酶
黄嘌呤脱氢酶(XD) 90%
XO —— xanthine oxidase XD —— xanthine dehydrogenase
缺血时:
Ca2+依赖性蛋白酶 XD
ATP↓→Ca2+入胞↑
XO
ATP→ADP→AMP→腺苷、肌苷
次黄嘌呤

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

(四)按心力衰竭发病部位 分类*
1. 1、左心衰竭 2. 2、右心衰竭 3. 3、全心衰竭
1、左心衰竭
主要由于左室受损或负荷过重,导 致左室泵血功能下降,使从肺循环 流到左心室的血液不能充分射入主 动脉残留在左心室的血液量增多。 因而心输出量下降的同时,还可出
现肺循环瘀血甚至水肿。
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病及二尖瓣关闭 不全等。
2. 中度心力衰竭:由于代偿不全,心功能三级(体力活 动明显受限,轻体力活动即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体 征,休息后即好转)。
3. 重度心力衰竭:完全失代偿,心功能四级(安静情况下即出 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病情危 重)。
(二)按心力衰竭起病及病情发展 分类
1. 急性心力衰竭:起病急,发展迅速,心输出量在短时间内大 幅度下降,此时机体代偿机制常来不及动员。常见于急性心 肌梗死,严重的心肌炎等。
第十三章
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 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 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 下降,即心泵功能减弱,以致 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 生理过程或综合征。
心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代偿阶段
心功能不全
失代偿阶段(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各种 临床表现发生 发展的始动环 节:
3)肌浆网 Ca2+释放量下降
1、兰尼碱受体( Rynodin Receptor,RYR)是配
体激活的 Ca2+ 通道,通过RYR释放
Ca2+是心肌兴奋-收缩耦联时Ca2+的主 要来源,心衰时RYR蛋白及RYR
mRNA 减少,肌浆网释放Ca2+ 减少。

病理生理学 缺血再灌注损伤(思维导图)

病理生理学 缺血再灌注损伤(思维导图)

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自由基合成增多概念自由基(free radical):外层电子轨道上有不成对的原子电子或分子 主要包含:氧自由基(OH-是目前最活跃的自由基)、其他自由基自由基的合成及清除生成1、氧化磷酸化(获得一个电子O2-,获得两个电子H2O2,获得三个电子OH-)2、其他反应清除1、抗氧化物质2、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岐化O2-为H2O2;过氧化氢酶清除H2O2;谷黄甘肽过氧化物酶清除OH-机制线粒体损伤中性粒细胞激活:再灌注期间,中性粒细胞耗氧量显著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即呼吸爆发(respiratory burst)黄嘌呤氧化酶增加:XD通过钙离子转化为XO,XO可催化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黄嘌呤转化为尿酸与O2-(黄嘌呤氧化酶(XO)与黄嘌呤脱氢酶(XD)主要存在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儿茶酚胺自身氧化增加:缺血-再灌注属于应激反应,大量儿茶酚胺自氧化产生自由基影响1、膜脂质过氧化2、蛋白质功能抑制3、核酸破裂与DNA断裂(主要为OH-)由于氧化物质增加而抗氧化物减少导致的失衡造成的损伤称之为氧化应激细胞内钙超载概念1、钙稳态:正常情况下细胞通过一系列转运机制使得胞内维持低钙状态2、钙超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细胞钙转运障碍或钙含量增加导致细胞功能结构损伤机制Na-Ca交换异常:反向转运增强是导致钙超载的主要途径蛋白激酶C(PKC)激活生物膜损伤:细胞膜损伤、线粒体膜损伤、内质网膜损伤影响1、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代谢及结构损伤)2、细胞膜及结构蛋白分解3、加重酸中毒钙超载机制再灌注损伤的结果,又是再灌注损伤的原因(正反馈机制)炎症反应过度激活机制细胞粘附因子增加趋化因子与细胞因子增加影响1、微血管损伤:& 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无复流现象) &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2、细胞损伤概述缺血性损伤(ischemic injury):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血液灌流减少,而致使细胞发生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恢复某些缺血组织器官的灌注及氧供反而会加重组织的损伤病因1、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流供应2、医疗技术导致3、体外循环参与的手术治疗条件1、缺血时间(骨骼肌4h,肾脏1h,肝脏45min,冠脉15min)2、侧支循环3、缺氧程度4、再灌注条件影响心肌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特点:1、室性居多2、再灌注区可恢复细胞越多越易发生3、缺血数量越多再灌注越快缺血程度越重越易发生机制:不均一性,心肌钙超载,自由基改变心肌膜通透性稳定性,再灌注儿茶酚胺增加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顿抑微血管阻塞心肌结构改变脑(脑水肿,脑细胞坏死最明显)机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自由基炎性介质增加,钙超载其他肺肝肾肠防治恢复血流且控制再灌注条件(低温,低钠,低压,低流速,低钙,高钾)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应用细胞保护及抑制剂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第九版课件13 第十三章 休克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第九版课件13 第十三章 休克

病理生理学(第9版)
4. 临床表现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三)微循环衰竭期
1. 微循环变化特点 不灌不流,微血栓形成 无复流现象
休克DIC期的微循环变化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三)微循环衰竭期
2. 微循环变化机制 (1)微血管麻痹性扩张 (2)DIC形成
➢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 凝血系统激活 ➢ TXA2-PGI2平衡失调 3. 微循环变化的严重后果 全身器官的持续低灌流
一、失血性休克
失血后是否引起休克,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
➢ 在15~20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身总血量的10%~15%时,机体可通过代偿使血压保持 ➢ 在15分钟内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血量的20%,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 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45%~50%,会很快导致死亡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二、脓毒性休克
脓毒症: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为sepsis的一个特殊亚型,指伴有严重的循环、细胞功能代谢 异常的脓毒症,表现为在充分液体复苏的情况下仍需要缩血管药物才能维持 平均动脉压在65mmHg以上,其血清乳酸高于2 mmol/L (18 mg/dL)
(二)炎症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表达增多
第三节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病理生理学(第9版)
一、物质代谢紊乱
氧耗减少,糖酵解加强,糖原、脂肪和蛋白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
二、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碱中毒 (三)高钾血症
三、器官功能障碍
第四节
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病理生理学(第9版)
第十三章
休克

病理生理学网络课件第13章缺血、再灌注损伤课件

病理生理学网络课件第13章缺血、再灌注损伤课件

• 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子(O2· )、
羟自由基(OH· )及单线态氧(1O2)。其中超氧阴离 子(O2· )最为重要,是其它氧自由基产生的基础。
单线态氧 ------ 氧分子两个外层电子自旋方向相同,
1
O2
分布在两个外层轨道上。如果其中 一个电子自旋方向改变(反向), 则在紫外光谱上呈一条单线。
生物膜的过氧化损伤
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1、膜脂质过氧化增强,损伤生物膜 2、蛋白质结构改变,功能受抑 3、核酸破坏,染色体畸变 4、诱导细胞凋亡
三、发生机制
(一)、自由作用 (四)、能量代谢障碍
三、发生机制
(二)、钙超载( Calcium overload) 钙超载的概念 钙跨膜转运机制 钙超载发生的机制 钙超载的损伤作用
(一)、自由基的作用
(二)、钙超载
(三)、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 (四)、能量代谢障碍
三、发生机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
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
氧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 细胞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再灌注时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
自由基(free radical, FR)------是指外层轨道上有未 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的总称。
的催化下产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白细胞被 激活后NOS的活性增强,可大量产生NO。
• 脂性自由基:是氧自由基与多聚不饱和脂肪
酸作用后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如烷自由基(L· )、 烷氧基(LO· )、 烷过氧基(LOO· )等。
氧自由基的生成与清除
生成
O2 eO
.
e2 2H+
H2O2
过氧化氢
eH+
H2O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休克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休克考点剖析
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本题正确答案:C
四、单项选择题(9)
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A2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Ⅱ 本题正确答案:A
四、单项选择题(9)
二、简述题(7)
7、休克与DI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②感染性休克时,病原体及毒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 外源性凝血途径及内源性凝血途径;③创伤性休克时,TF 释放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因此,感染性休克和创伤 性休克容易引起DIC发生。
三、填空题(4)
1、引起休克的原因有 、
、、

、、、、
4、休克Ⅱ期为什么会失代偿? (3)心脑血液灌流量减少:由于回心血量及有效循环血量进 一步减少,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 当平均动脉血压低于 50mmHg时,心、脑血管对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作用丧失, 导致冠状动脉和脑血管血液灌流量严重减少。
二、简述题(7)
5、为什么休克晚期治疗比较困难? 答:休克晚期即微循环衰竭期又称难治期、DIC期。此期微 血管发生麻痹性扩张,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中可有微 血栓形成,血流停止,出现不灌不流状态。DIC形成:①血 液凝固性增高;
四、单项选择题(9)
6、休克早期血液灌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 A.心脏 B.肾 C.肝 D.肺 E.脾 本题正确答案:A
四、单项选择题(9)
7、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 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增多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本题正确答案:A
二、简述题(7)
3、简述休克早期机体代偿的机制及其意义。 答:休克早期机体代偿的机制:休克早期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主要与全身缩血管体液因子的大量释放有关,其中主要有交 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大量释放入血。儿茶酚作用 于α受体,使皮肤内脏血管收缩,作用于β受体引起动-静脉短 路开放,使组织微循环血液灌流锐减;另外,血管紧张素Ⅱ、血 管升压素、血栓素、内皮素、心肌抑制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使 血管收缩的作用。

病理生理学课件-E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理生理学课件-E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Calcium Overload
The abnormal increase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which causes cell injury
Ischemic Injury of Neurons
0 hr 1 hr 2 hr
Reperfusion
Injury Windows
Ischemia
Injury
Death Time
Recover
Reperfusion injury
Reperfusion
< 6 hr
24 hr
Early reperfusio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缺血再灌注损伤)
Xiao Qian Chen (陈晓钎), Ph.D.
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strate deprivation Lack of supply of glucose and other nutrients from fresh blood Accumulation of toxic metabolites Accumulation due to no blood circulation
O2.H2O2
O2
Uric acid Endothelial cell
Ischemia
Mechanism 3
Reperfusion
O2
Pro-inflammatory mediators (e.g. cytokines)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3章—休克

病理生理学课件第13章—休克

失血失液 创伤 烧伤
感染
过敏 脊髓麻醉
损伤
心衰
⌒ ⌒
血容量减少
血管床容量增加
有效循环血 量减少 微循环障碍
休克
心泵功能障碍
微循环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是循环 系统最基本的结构,是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代 谢交换的最小功能单位。它主要受神经、体液的 调节。
膜离子泵功能障碍 水肿,膜电位下降
损伤生物膜 激活激肽释放 促进MDF的生成
功能损害: ATP合成减少
形态改变: 肿胀,嵴消失, 崩解
(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罹患百分率
MODS发生时各器官罹患几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肾 胃肠道 心
1、急性肾功能衰竭
各种类型休克常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称为休 克肾(shock kidney)。临床表现为少尿、同 时伴有氮质血症、高钾及代谢性酸中毒。
血管壁 破损
血小板
2、临床表现
(1)循环衰竭
• 微血管反应性丧失,BP进行性下降;脉搏 细弱而频速,中心静脉塌陷
(2)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
即使大量补液,血压回升,有时仍不能 恢复毛细血管血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WBC粘着嵌顿及DIC是毛细血管灌流不易恢 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3.微循环学说阶段
4.细胞与分子水平阶段
• 概念(Concept): 休克是各 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 的急性循环障碍,其特点是:重 要脏器的微循环有效血液灌流不 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 伤,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 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讲解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理生理学讲解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理生理学讲解第十三章缺血-再 灌注损伤
氧第反二常(节oxIyRgeI的n p发ar生ad机ox)制:预先用低氧溶液灌注
组织器官或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细胞一定时间后,再恢复 正常氧供应,组织及细胞的损伤不仅未能恢复,反而更 趋严重,称为氧反常。
钙反常(calcium paradox):以无钙溶液灌流离体大 鼠心脏2分钟后再以正常含钙溶液灌注时,心肌电信号 异常、心脏功能、代谢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这种 现象称为钙反常。
病理生理学讲解第十三章缺血-再 灌注损伤
其他-氯自由基(Cl·)
甲基自由基(CH3·) 一氧化氮(NO) NO O2•-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ONO-)
NO2 · OH·
病理生理学讲解第十三章缺血-再 灌注损伤
(二)活性氧的代谢
98% 4 e + 4H+ 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
eO2
O_•2
e-+2H+
病理生理学讲解 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纲要点
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钙超载
1
概念、发病机制
熟悉氧反常、钙反常、pH反常、
2
无复流现象、呼吸爆发的概念;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条件;
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变化特点
3 了解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病理生理学讲解第十三章缺血-再 灌注损伤
简史
认识就从这简单现象开始
e-+H+
H2O2
OH•
e-+H+
H2O
SOD
H2O
氧单电子还原
1~2%
病理生理学讲解第十三章缺血-再 灌注损伤
Haber-Weiss反应 (without Fe 2 )
• O2- + H2O2

病理生理学13

病理生理学13

5.肌原纤维过度收缩 胞内Ca2+ 收缩
再灌注 H+ H+对心肌收缩的抑制
Ca2+ overload Activation of Ca2+ dependent pathways
Ca2+accumulation of mitochondrion
Activation of myocardial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reperfusion arrhythmia)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 出现的心律失常。
2.心肌顿抑
(myocardial stunning)
在缺血心肌血流恢复后 一段时间内,心肌舒缩功能 仍不能恢复正常的状态,称 为心肌顿抑。
3.再灌注对心肌代谢的影响
(二)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产生的机制 (Mechanism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generation)
1.黄嘌呤氧化酶途径(xanthine oxidase pathway)
ATP ADP AMP Adenine nucleoside Hypoxanthine nucleoside Hypoxanthine
Integrin selectin
(二)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 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Mechanism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duced by interaction between endothelial cells and neutrophils)
量氧自由基
2.中性粒细胞途径(neutrophil pathway)
3.线粒体途径(mitochondrion pathwa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A.黄嘌呤氧化酶增加
B.线粒体功能障碍
C.儿茶酚胺代谢增加
D.细胞内酸中毒
E.中性粒细胞激活
2. 下列关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自由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理情况下体内自由基的生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
B.再灌注损伤时活性氧生成增多
C.机体抗氧化能力不足
D.自由基与生物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异常E.自由基的增多可抑制磷脂酶的活性
3. 黄嘌呤氧化酶主要存在于
A.白细胞内
B.肌细胞内
C.巨噬细胞内
D.内皮细胞内
E.结缔组织内
4. 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最直接的条件是:
A.Ca2+依赖性蛋白水解酶激活
B.细胞内Ca2+增多
C.次黄嘌呤堆积
D.ATP含量降低
E.以上都不对
5. 下列哪一项与细胞内钙超负荷发生无关?
A.胞膜外板与糖被分离
B.Na+-Ca2+交换异常
C.儿茶酚胺减少
D.钙泵功能障碍
E.线粒体功能障碍
6. 下列哪一项在钙超载引起的再灌注损伤中不存在?
A.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B.促进膜磷脂水解
C.激活钙敏蛋白水解酶
D.产生线粒体功能障碍
E.引起内质网破坏
7. 白细胞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
A.阻塞毛细血管
B.增加血管通透性
C.黏附分子表达增加
D.释放炎症介质
E.以上都是
8.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血管阻塞的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聚集
B.血小板聚集
C.白细胞粘附聚集
D.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
E.内皮细胞对Ca2+通透性增加
8.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生成氧自由基增多的机制是
A.缺血时线粒体内氧减少
B.NADPH氧化酶的活性减弱
C.NADH氧化酶的活性减弱
D.Ca2+进入线粒体增多,使细胞色素氧化酶功能失调E.氧化磷酸化反应抑制
9. 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氧自由基的体液性因素是
A.儿茶酚胺
B.血管紧张素
C.血栓素
D.前列腺素
E.内皮素
10. 在再灌注时细胞内钙超载发生的直接机制是
A.H+-Na+交换异常
B.Na+-Ca2+交换异常
C.K+-Ca2+交换异常
D.Mg2+-Ca2+交换异常
E.P3+-Ca2+交换异常
11. Na+/Ca2+交换蛋白的活性主要受下列哪一物质的调节
A.Ca2+的跨膜浓度梯度
B.Na+的跨膜浓度梯度
C.H+的跨膜浓度梯度
D.PKC
E.PLC
二、名词解释
1.缺血-再灌注损伤
2.心肌顿抑
3.钙超载
4. no-reflow phenomenon
5.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三、问答题
1.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因素有哪些?2.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是什么?3.简述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4.论述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内Ca2+超载的机制?
5.论述Ca2+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附答案
一、选择题
DEDAC EECDA BB
二、名词解释
1.缺血-再灌注损伤
[答案]: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流,缺血性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2.心肌顿抑
[答案]:遭受短时间缺血损伤的心肌在血流恢复或基本恢复一段时间内出现可逆性收缩功能降低。

3.钙超载
[答案]: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

4. no-reflow phenomenon
[答案]:无复流现象,指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局部缺血,再开放结扎动脉恢复血流,部分缺血区并不能得到充分血液灌流的现象。

5.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答案]:在再灌注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称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最为多见。

三、问答题
1.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 缺血时间的长短,(2)侧支循环;(3)组织需氧程度;(4)再灌注条件
2.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是什么?
[答案]:缺血期组织含氧量减少,作为电子受体的氧供不足,再灌注恢复组织氧供,也提供了大量电子受体,使氧自由基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增多。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生成:(1)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多;(2)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3)线粒体功能障碍;(4)儿茶酚胺自身氧化。

3.简述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答案]:自由基具有极为活泼的化学性质,一旦生成,即可与各种细胞成分发生反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膜脂质过氧化增强,造成多种损害:①破坏膜的正常结构;②间接抑制膜蛋白的功能;③促进自由基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生成;④减少ATP生成。

(2)蛋白质功能抑制(3)破坏核酸及染色体。

4.论述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内Ca2+超载的机制?
[答案]: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a2+超载主要发生在再灌注期,且主要原因是由于钙内流增加。

(1)Na+/Ca2+交换异常:①细胞内高Na+对Na+/Ca2+交换蛋白的直接激活;②细胞内高H+对Na+/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③蛋白激酶C活化对Na+/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2)生物膜的损伤:①细胞膜的损伤,对Ca 2+通透性增加;②线粒体及肌浆网膜损伤,造成ATP生成减少,肌浆网膜上Ca2 +泵功能障碍,摄Ca2+减少。

5.论述Ca2+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答案]:细胞内Ca2+浓度增加,造成组织细胞功能和代谢障碍:(1)线粒体功能障碍;(2)激活磷脂酶;(3)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促进自由基生成(5)肌原纤维过度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