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面碰撞安全防护措施分析(一)

合集下载

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对车辆侧面碰撞防护结构的优化设计

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对车辆侧面碰撞防护结构的优化设计

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对车辆侧面碰撞防护结构的优化设计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碰撞安全性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在侧面碰撞中,车辆的乘员和乘客面临着更大的伤害风险。

为了提高侧面碰撞防护结构的设计与性能,汽车碰撞模拟仿真成为一种有效的优化设计方法。

本文将探讨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在车辆侧面碰撞防护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一、引言车辆碰撞安全性一直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侧面碰撞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形式,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侧面碰撞中,车辆的侧面防护结构承担着保护车内乘员和乘客安全的重要责任。

因此,对车辆侧面碰撞防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防护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汽车碰撞模拟仿真方法的应用汽车碰撞模拟仿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虚拟碰撞试验方法,它通过运用有限元分析原理,对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等动态特性进行模拟与分析。

在汽车碰撞模拟仿真中,可以根据碰撞事故的不同模式和严重程度,对车辆的侧面碰撞防护结构进行评估和优化设计。

三、侧面碰撞防护结构的设计要求侧面碰撞防护结构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减缓乘员和乘客的伤害程度。

在设计侧面碰撞防护结构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强度要求: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来抵抗碰撞力,保护车内乘员和乘客的安全。

2. 刚度要求:侧面碰撞防护结构的刚度要合理,既不能过硬导致乘员和乘客承受更大的冲击力,也不能过软无法有效吸收碰撞能量。

3. 形变要求: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在碰撞过程中应能产生预测性的变形,通过变形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并减小对乘员和乘客的冲击损伤。

4. 多级保护:侧面碰撞防护结构应采用多级保护方式,通过外部构件、门梁和防撞梁等组成的综合防护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碰撞安全性。

四、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在侧面碰撞防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汽车碰撞模拟仿真在侧面碰撞防护结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建立车辆的三维模型,并设置碰撞试验的工况和边界条件。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防护措施分析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防护措施分析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防护措施分析汽车侧面碰撞事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交通事故,因为汽车侧门和车顶一般没有前后座椅那样的隔离物进行保护,导致乘车人员受伤风险非常高。

在此背景下,汽车制造商们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侧面碰撞安全防护措施,以保障乘车人员的安全。

1. 侧气帘侧气帘是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保护装置。

它是一条充气式气囊,贯穿侧门整个车厢。

当侧面发生碰撞时,气囊会迅速膨胀,形成一个气垫,从而起到保护乘车人员的作用。

当然,车速越快,破坏力就越大,所以侧气帘需要具备很高的韧性和强度,在短时间内撑起一个有效的气垫来遮挡乘车人员。

2. 侧安全门梁侧安全门梁是一种固定在车门内部的金属强化杠,被设计为在侧面猛烈碰撞时承受侧撞击的力量,从而分散碰撞力。

它被称为“门梁”的原因是因为它位于车门的内部,并且在日常使用中不会对车辆操作和使用造成任何影响。

除此之外,门梁也可以作为车门的结构支架,稳定车门开启和关闭,使车门更加牢固。

3. 车侧强化钢板车侧强化钢板是汽车车身侧面的一个结构部件,俗称“塞子”。

因为汽车碰撞时常常从侧面发生,因此车侧强化钢板必须具备非常好的韧性和强度,以承受高速撞击的冲击力。

这种钢板通常采用高密度、高精度的模具压制,以获得まartensite等高强度、高韧性钢材的材质并加强车门和整车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碰撞安全性能。

4. 侧面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是模拟汽车侧面碰撞事故的一种实验。

在此实验中,汽车侧门被以一定的速度撞击,从而评估该车的保护措施是否能够在意外中保护乘车人员。

这种实验是汽车制造商评估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汽车设计开发和测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 结论汽车侧面碰撞事故是一种常见的道路安全隐患,而侧面气囊和侧安全门梁、车侧强化钢板等侧面碰撞保护装置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保护了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侧面碰撞试验也是评估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未来的汽车设计和研发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更加先进、更加安全的侧面碰撞防护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抵御交通事故隐患,增加道路安全性。

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

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

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是为了减轻汽车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保护驾乘人员生命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碰撞安全已经成为汽车设计和制造的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汽车碰撞安全的保证措施。

1.防护结构设计:汽车的防护结构是指车身的结构设计,包括前部、侧部以及后部的结构设计。

车身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减少驾乘人员受到的冲击力。

同时,车身还应设计优化的变形区域,将碰撞能量吸收到变形区域,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2.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装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或意外情况时,安全气囊能够迅速充气,并形成类似气垫的结构,保护驾乘人员免受碰撞造成的伤害。

现代汽车通常配备前排、侧排以及头部安全气囊,以提供更全面的碰撞保护。

3.安全带系统:安全带是最常见的被动安全装置,通过限制驾乘人员在碰撞时的身体运动,减少对头部、躯干和四肢的伤害。

现代汽车普遍采用三点式安全带,即两个肩带和一个腰带的组合,以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

4.防锁死制动系统(ABS):ABS是一种主动安全装置,通过调节车轮的刹车力度,防止车轮锁死,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在紧急制动或避免碰撞的情况下,ABS能够使车辆保持在更好的控制状态,减少碰撞的发生和程度。

5.车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ESP):ESP是另一种主动安全装置,通过感知车辆的横向和纵向状态,及时调节车辆的制动力和动力分配,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ESP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减少打滑、侧滑等失控状况,提供驾驶员更好的操控感和减少碰撞风险。

6.前碰撞预警系统:前碰撞预警系统通过使用雷达、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实时监测车辆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并提供可视或听觉警报,引导驾驶员采取适当行动。

这些系统可以大大降低前方碰撞的发生率,从而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总之,汽车碰撞安全保证措施是通过设计和应用各种主动和被动安全装置来保护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防止车辆伤害的十项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车辆伤害的十项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车辆伤害的十项安全技术措施车辆伤害是造成许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在私人驾驶中还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安全都应该是第一位考虑因素。

以下是防止车辆伤害的十项安全技术措施:1. 安装安全气囊安装安全气囊是防止车辆伤害的最基本措施之一。

气囊可在车辆碰撞时缓冲乘客碰撞的冲击力,并为其提供额外的保护。

2. 确保座椅安全在乘车时,座位安全是一个重要因素。

确保座椅牢固,调整正确的高度和角度是必须的。

3. 检查安全带安全带是乘客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乘车前必须检查安全带是否牢固、正常工作,过期的安全带必须更换。

4. 调整镜子调整镜子是车辆安全驾驶的关键之一。

确保后视镜和侧视镜准确地提供乘客观察周围环境所需的信息。

5. 适应天气状况天气不良时,开车必须格外小心。

雨、雾、冰雪和雷暴等都会降低能见度,增加发生车祸的风险。

适当减速,遵守交通规则是必须的。

6. 维护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车辆安全绝不能忽视的关键因素之一。

维护制动系统保证刹车及时生效,有效避免碰撞事故发生。

7. 定期检查轮胎定期检查轮胎是车辆保持正常行驶的关键因素。

确保轮胎胎面深度、气压都在正常范围内,可以保证车辆在行驶中的安全性。

8. 安装防盗设备安装防盗设备是保护车辆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防盗设备可以有效地防止车辆被盗窃,确保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9. 限制驾驶时间限制驾驶时间可以减少驾驶疲劳和分神。

长时间连续驾驶可能会导致驾驶员专注力分散,增加发生车祸的风险。

因此,在驾驶前必须合理的计划休息时间。

10. 调整坐姿调整坐姿可以有效地避免颈部和背部损伤。

乘客应该调整座位高度和角度,坐在舒适和正确的位置上,使得在车祸时能保护自身的安全。

总之,防止车辆伤害的十项安全技术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为车辆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在驾驶之前和乘车之前,我们必须牢记这些技术措施的重要性。

汽车侧面碰撞响应与乘员保护分析

汽车侧面碰撞响应与乘员保护分析
一210一
机械设计与制造
Machinery Design&Manufacture
文章编号:1001—3997(2008)04-0210-02‘
汽车侧面碰撞响应与乘员保护分析
第4期 2008年4月
赵桂范 林乐川 杨娜(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威海264209) Research on crash energy absorbing and occupants protection in side Impact crash
8 6
4 2

一。名I.o_【一∞毯馏器 2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间(1口%)
(b)
图5假人关键部位节点 经分析可知假人胸部、颈部和头部的最大加速度均发生在 (4~6)ms之间,且三者最大加速度是按照胸部、颈部和头部的顺 序发生的。而且人体关键部位的最大加速度远小于汽车的最大 加速度。计算得到HPC值为1440大于标准值。
经对比发现A、E处的位移最大,说明侧面碰撞时B柱与车门的
交汇处强度较弱。70ms时车身总体变形图略,从图中可以看出,
安全笼区域发生严重变形,是汽车侧面碰撞车身吸能的主要区
域,车身在此区域内的变形量基本上是沿曰柱对称分布,最大 变形出现C、F两节点之间的区域。车身前半段与后半段的位移
同被撞方向相反。且位移不大。
(1)头部性能指标(HPC)s1000,或“无头部接触”。 (2)胸部性能指标: ①肋骨变形(RDC)--<42mm;②软组织指标(vc)≤10m/s。 (3)骨盆性能指标:耻骨结合点力峰值(PsPF)_<6kN。 (4)腹部性能指标:腹部力峰值(APF)曼2.5kN的内力(相当. 于4.5kN的外力)。

轿车侧面柱碰撞车身结构安全性研究

轿车侧面柱碰撞车身结构安全性研究
2.2移动壁障碰撞测试
移动壁障碰撞测试是一种模拟实车试验的一种创新的试验方法,用是一个刚性体台车代替车辆,而不必损坏真实的车辆,在试验台车与刚性墙中间安装了吸能筒,通过台车的吸能变形与车辆发生侧面碰撞,台车能够通过调整吸能筒的力学特性,并获得可重复的、接近于实车碰撞试验的减速度波形。台车侧碰撞试验可以用于乘员的防护装置的有效性性能评价和汽车零部件的动力学试验,它能够反映在试验过程中部件的载荷变化和分布情、吸能情况、结构变形情况、以及抵抗冲击变形等情况,目前国内开展的移动壁障碰撞测试试验,可以很好的模拟两车碰撞,却不能体现侧面与狭长物碰撞给乘员带来的潜在威胁。因此,进行侧面柱碰撞的研究,对提高轿车侧撞结构安全性有重大的意义。侧面柱碰撞时车辆已32KM/h的速度碰撞刚性柱,碰撞一瞬间车辆与速度矢量的垂直面与车辆纵向中心线之间形成75°碰撞角度。
1.2碰撞力的传递性
在轿车的实验过程中,对于碰撞过后车内假人的评价则包括头部伤害指数、肋骨变形量、腹部力和骨盆加速度、脊柱加速度、耻骨力。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来得出车辆的柱碰安全性。而相比于普通的移动壁障碰撞测试,侧面柱碰由于碰撞点更集中,所以对于驾驶者的头部和肋骨的伤害会更为严重。所以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侧面柱碰对于人体的伤害。相比于移动壁障的碰撞测试,柱碰在纵向空间内的碰撞位置要比移动壁障碰撞更大,这个碰撞的位置涵盖了车辆的车顶、B柱、车门以及地板的几乎所有区域,而且碰撞面积更小,虽然时速不高,但是在单位面积内的碰撞力更大。由于碰撞面积更小,碰撞力的分散会更难,对车辆会产生强大的“切割力”,如果车辆速度高的话,那对车身的破坏力将是“几何级”增长。也就是说,如果速度过快,车辆在强大的“切割力”下极有可能发生“断裂”。
2、汽车侧面碰撞研究方法
2.1实车碰撞试验法

碰撞各类车辆的措施方案

碰撞各类车辆的措施方案

碰撞各类车辆的措施方案随着交通工具种类的不断增加,碰撞风险也不断增加,如何在交通事故中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和车辆的损失,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碰撞各类车辆时的措施方案。

1. 汽车碰撞1.1. 车内的被动安全措施现代汽车都有许多被动安全措施,如空气袋、安全带、车身坚固、车门锁紧、高强度挡板等。

在发生事故时,这些被动安全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和减轻肇事损失。

1.2. 车外的主动安全措施1.保持安全距离: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与前车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以便在必要时及时制动避免碰撞。

2.减速慢行:在遇到拥堵、通过繁忙路口、降低雨天视线等情况下,应适当减速慢行。

3.要注意避让其他司机的过错:在车道变窄、会车、超车、靠路边泊车等情况下,要注意避让其他司机。

1.3. 车辆主动安全措施现代汽车的自动刹车、自动驾驶等技术也可以为车辆主动安全加分。

例如某些汽车现在有人脸识别以及醒目提醒的技术,可以在驾驶者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提醒提醒他进行休息。

2. 自行车碰撞自行车+汽车的碰撞风险是很高的,特别是在城市的拥堵路段,车道窄行驶速度较快时更容易发生碰撞。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自行车骑行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戴上头盔:自行车骑行者应该戴上符合安全标准的头盔,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头部损伤。

2.穿上自行车服:自行车运动员在工厂和比赛中都需要穿一些明显的自行车服,以便其他司机以及人行道上的行人更容易识别你和你的车。

3.注意交通情况:自行车骑行者应该时刻注意周围的交通情况,避免在车道窄行驶速度快的路段产生事故。

3. 行人碰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不得不在繁忙的路段行走。

碰撞的风险也由此增加。

在从车道横穿过马路、走在人行道上等情况下,行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最大程度地避免碰撞:1.走在人行道上:行人一定要走在人行道上,避免在车辆主干道上直接行走。

2.走时寻找过马路的合适地点:在过马路时要找寻合适的过马路的地点。

(完整版)汽车碰撞安全

(完整版)汽车碰撞安全

制动 信号 视野 电子辅助 车身耐撞性 乘员约束系统
汽车碰撞过程
• 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 一次碰撞
• 一次碰撞后,汽车速度迅速降低,乘员因惯性向前运动, 二次碰撞 并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或仪表台等物件发生碰撞
• 人体软组织器官和骨骼的撞击 三次碰撞
人体伤害主要发生在二次碰撞
结构耐撞不是汽车撞不坏,而是车辆结构逐步变形吸收能量,车毁人不亡
结构耐撞性与约束系统不是相互独立作用,汽车结构吸能必须叠加在约束系 统上才能取得保护乘员的作用
结构耐撞性
• 汽车结构产生塑性变形吸能,提供合理的减速过程, 并保持足够的乘员生存空间
乘员约束
• 座椅、安全带、气囊,通过约束乘员降低乘员与内 饰碰撞的速度
行人碰撞保护设计要点: ➢ 下肢:保险杠刚度,保险杠与防撞
梁之间的吸能空间 ➢ 头部:发动机罩刚度,发动机罩盖
下方吸能空间(与发动机、电池等 的间隙) ➢ 髋部:发动机罩盖、格栅下方吸能 空间
行人碰撞保护设计
常见的网络评论
——汽车撞不过自行车? ——汽车前保险杠一般是塑料材质,是为了在低速碰撞事故中保护行人和非机动车而设计 的,在中低速碰撞中肯定撞不过自行车。
目录
一、汽车碰撞安全基础 二、汽车碰撞安全设计 三、汽车约束系统 四、汽车碰撞安全测试 五、汽车轻量化与碰撞安全
约束系统
约束系统
安全带 儿童座椅 安全气囊 座椅 方向盘
安全带
两点式 三点式 四点式
2014年法规乘用车已不能再使用 最常使用,保护性能优良 乘员保护性能最好,但实用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AIS简明创伤分级标准
轻度创伤
中度 重度,可痊愈,伴随可逆转损伤(骨折)

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汽车碰撞安全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碰撞安全性能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设计的建议。

1. 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性汽车碰撞是道路上常见的事故,对车辆及乘客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个安全的汽车设计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撞击力量,保护车内乘客的生命安全。

2. 碰撞测试和评价体系为了评估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碰撞测试和评价体系。

其中,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和侧翻碰撞等。

同时,根据欧洲新车评价计划(Euro NCAP)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标准,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会被评分,供消费者参考和选择。

3. 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分析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分析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车辆的结构设计,包括车身刚性和能量吸收结构的设计。

其次是安全气囊的设计和部署位置,以及安全带的使用。

另外,刹车系统和悬挂系统的性能也会影响整车在碰撞中的表现。

4. 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优化设计为了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首先,加强车辆的结构设计,采用高强度材料,提高车身刚性,并合理布置能量吸收结构。

其次,优化安全气囊系统,增加侧面气囊和膝部气囊等被动安全系统,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此外,改进刹车系统和悬挂系统,提高制动性能和稳定性,减少碰撞的发生。

5. 先进技术在碰撞安全性能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改进。

例如,预碰撞系统能够在碰撞前预测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自动启动制动,减少事故发生时的碰撞力量。

6. 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未来发展未来,汽车碰撞安全性能仍将是车辆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碰撞的模式和需求也将发生变化。

因此,快速适应和采纳新技术将是汽车制造商不断提升碰撞安全性能的必要手段。

如何避免与其他车辆的侧面碰撞

如何避免与其他车辆的侧面碰撞

如何避免与其他车辆的侧面碰撞在道路交通中,侧面碰撞是一种常见但也十分危险的交通事故类型。

避免与其他车辆的侧面碰撞是每个驾驶员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驾驶员降低发生侧面碰撞的风险。

1. 提高侧面意识在驾驶过程中,时刻保持对周围车辆的观察是避免侧面碰撞的首要前提。

驾驶员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周围车辆的动向和位置,特别是在变道、超车、进出路口等操作时更要加倍小心。

通过提高侧面意识,驾驶员能够更早地察觉潜在的碰撞风险并及时采取对策。

2. 使用借助辅助设备现代汽车配备了各种辅助设备,如倒车雷达、盲点监测系统等,这些设备能够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掌握车辆周围的情况,降低侧面碰撞的概率。

驾驶员应该熟练使用这些设备,并在需要时合理地依赖它们,但也不可完全依赖,仍需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来确保安全驾驶。

3.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交通规则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避免侧面碰撞方面,驾驶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适当的车距:与前车和侧面车辆保持足够的车距,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做出反应,避免碰撞的发生。

- 注意安全车速:在城市路段和容易发生侧面碰撞的路段,驾驶员应适当降低车速,以便更及时地注意和应对潜在的碰撞风险。

- 使用转向灯:在变道、转弯等情况下,驾驶员必须使用转向灯提前示意自己的意图,给其他车辆明确的信号,减少侧面碰撞的可能性。

4. 维护良好的车辆状态良好的车辆状态是安全驾驶的基础。

驾驶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确保车辆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正常工作。

此外,要时刻保持车辆干净,特别是车窗和后视镜,以保持良好的视野,及时发现并避免侧面碰撞的隐患。

5. 不盲目依赖技术尽管车辆科技的发展为驾驶员提供了更多的辅助手段,但驾驶员不应过分依赖这些技术而忽视自身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这些技术设备并非绝对可靠,驾驶员仍需时刻保持警惕,做好观察和判断,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6. 加强驾驶技巧培训提高驾驶技巧对于避免侧面碰撞至关重要。

车辆前方碰撞应急措施方案

车辆前方碰撞应急措施方案

车辆前方碰撞应急措施方案随着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车辆碰撞问题是交通安全中最致命的问题之一。

前方碰撞是车辆碰撞中最常见的一种,要想减少前方碰撞事故的发生,司机需要掌握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车辆前方碰撞应急措施方案。

一、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距离是避免前方碰撞的重要因素之一。

司机需要时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便在前车有急刹车或突然转弯等紧急情况下,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做出应对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判断安全距离的方法:1.辨别前方情况:要观察前方车辆的状态,看看它们是否突然停车、转弯等,以及道路情况如何。

因为前方的车辆或许会有意外情况发生,所以及时判断就十分必要。

2.计算安全距离:在晴天、干燥的道路上,一般的安全跟车距离是 2-3秒。

在其他情况下(如雨天或雪天),安全跟车距离需要适当加长。

3.注意前方车速:当前方车辆的速度很快时,同时也需要保持更大的安全跟车距离。

二、掌握刹车技巧如果你需要紧急制动,是否知道应该如何使用刹车?这是减少车辆前方碰撞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正确的刹车技巧可以为你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刹车技巧:1.踏踏刹车:根据速度和地面情况,适当踩刹车,让车速逐渐减慢,避免轮胎打滑。

2.稳稳踏刹车:遇到急刹车时,需要用足整个脚踝面积刹车,并保持刹车力度稳定,避免失控。

3.快快踩刹车:情况非常危急时,司机需要马上用力踩刹车,制动系统会以最大功率响应,帮助车辆减速。

三、主动避让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无法避免碰撞时,司机需要采取主动的避让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改变车道或者掉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避让技巧:1.控制方向盘:如果你已经尝试过使用刹车但无法避免碰撞时,可以从停车道中心或其他的安全区域避让。

2.控制车速:如果你既不能刹车,也不能改变方向,那就需要调整车速。

减速使得车辆撞上障碍物时冲击力减小,可以降低伤害。

3.平滑转舵:如果你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车速操纵空间,可以尝试使用转舵以绕开障碍物。

汽车侧面碰撞法规

汽车侧面碰撞法规

汽车侧面碰撞法规2.1 概述制定汽车侧面碰撞法规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在侧碰事故中乘员受重伤和致命伤害的风险,根据法规试验过程中测得的假人加速度,规定汽车的抗撞性能要求、车门加强要求和其他要求,以提高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

汽车碰撞安全法规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客观的汽车安全信息,能够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

美国是最旱执行汽车侧面碰撞保护法规的国家,1990年10月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 214(FMVSS,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s)在美国颁布执行。

之后,在1995年10月,欧洲也制定了相应的汽车侧面碰撞法规ECE R95(ECE,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日本在侧碰撞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相关法规于1998年正式纳入日本保安基准,其内容基本等同于欧洲ECER95。

我国强制性标准体系也采用欧洲ECE标准体系,为了便于与国际接轨,在我国制定侧面碰撞标准时是以ECE R95/02法规为蓝本,并结合我们国内的具体国情制定的。

由于我国人体与欧洲人体差异很大,所以在制定该标准时又参考了日本的相关法规。

标准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标准规定了汽车进行侧面碰撞的要求和试验程序,还对车辆型式的变更、三维H点装置、移动变形壁障及碰撞假人进行了规定。

美国、欧洲现有的侧面碰撞试验方法存在较多的不同之处,例如:碰撞形态不同,移动壁障的台车质量、尺寸,吸能块尺寸、形状、性能不同,试验用侧碰假人不同,碰撞速度不同,碰撞基准点的位置不同以及乘员伤害指标也略有不同。

在本章下面的内容中,将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

2.2 我国侧碰标准主要内容及评价指标标准内容主要涵盖碰撞试验方法、碰撞试验假人、假人的伤害指标、移动壁障的质量、吸能块的外形尺寸及刚度。

具体介绍如下。

2.2.1 碰撞形式移动变形壁障与静止试验车辆侧面垂直,并垂直撞向试验车辆。

侧气帘工作原理(一)

侧气帘工作原理(一)

侧气帘工作原理(一)在汽车设计中,气帘是一种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可以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保护乘员。

侧气帘就是气帘的一种,它被安装在车辆的车门内侧,可以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迅速充气,以缓冲碰撞力量,保护乘员。

侧气帘的结构侧气帘是由气袋和充气装置两部分构成。

气袋是由多层强力聚酯纤维材料制成的,经过缠绕和编织处理,在气体填充后能够迅速膨胀、展开,以减轻乘员受到的撞击和摩擦,保护乘员头部和颈部。

充气装置则是由气袋充气装置和控制模块组成,通过感应车辆碰撞的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充气装置迅速充气,以达到最佳保护效果。

侧气帘的工作原理侧气帘是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通过车辆的碰撞感应装置启动的。

当车辆侧面受到撞击,碰撞感应器会通过车载控制模块检测到车辆的加速度变化,并将信号传送给气袋充气装置。

在控制模块的指令下,气袋充气装置会迅速将气体填充到侧气帘内部,使气袋在极短的时间内充满气体并展开,覆盖车门内侧玻璃区域,形成缓冲保护区域。

侧气帘的优点侧气帘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在车辆侧面发生碰撞时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减轻乘员受到撞击和摩擦的力量,保护其头部和颈部。

侧气帘还可以减轻车门内侧的结构变形,减少门窗的破裂,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

同时,侧气帘的安装位置和气袋的形状可以根据车型的不同进行定制和优化,提供更适合特定车型的保护措施。

总之,侧气帘是一种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能够在车辆侧面碰撞时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减轻乘员受到的伤害,提高乘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安全。

侧气帘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侧气帘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未来,侧气帘将会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增强其保护效果和安全性能。

例如,通过增加多个气室设计,可以提高侧气帘的保护能力和灵活性;通过加装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更加准确地控制气袋充气时间和充气量,提高侧气帘的响应速度和保护效果。

侧气帘的使用和维护侧气帘是汽车的重要安全装置,需要按照规定使用和维护。

在每次行驶前,应检查侧气帘的充气管路是否破损或磨损,气袋的外部是否有破损或污垢;在车辆保养期间,应定期检查和更换气袋充气装置、控制模块和相关管路,以保证侧气帘的正常工作。

汽车侧面碰撞试验方法的分析

汽车侧面碰撞试验方法的分析

汽车侧面碰撞试验方法的分析摘要:对交通事故的分析表明,大约40%的事故是车辆侧面碰撞,30%至40%的事故造成死亡或重伤。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初,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开始了汽车侧向碰撞的实验研究,并开始制定相应的法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也开始研究汽车被动安全问题。

在碰撞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对真实车辆的模拟碰撞试验和正面碰撞进行了实验研究。

然而,汽车侧向碰撞试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关键词:侧面碰撞;试验设计;结构改进引言为了提高侧向碰撞中乘员的防护水平,可以对侧向结构和约束进行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侧向碰撞结构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多因素、多层次问题的主要设计方法。

基于正交特性的综合测试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测试点,是一种高效、快速、经济的测试设计方法。

侧向碰撞的安全设计涉及到许多结构因素,试验设计适合使用。

1原车结构碰撞性能分析从碰撞试验和仿真分析可以看出,该轿车侧面结构各部分刚度匹配基本合理,但部分传递路径存在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B柱中间部位变形过大车门B柱变形中间部位没有出现明显的弯曲,但向内的变形依然过大,这对假人胸部保护效果有不利影响。

(2)车顶横梁和B柱连接部位变形较大车顶横梁是侧面碰撞能量传递的主要路径之一,目前碰撞过程中车顶横梁在与B柱连接部位出现明显的弯曲变形:(3)车辆门槛部位变形较早较大在侧撞过程中,车辆门槛部位强度偏弱,较早出现了较大变形.未能有效吸收和传递碰撞能量。

2整车模型的建立整车模型的建立以白车身CAD三维数模为基础,加上发动机、悬架、车轮和座椅模型,按一定标准划分网格后,组成用于侧面碰撞的整车模型。

(1)整车模型有1663个部件,1002619个节点,990847个单元。

整车模型的最小单元尺寸为5mm,以控制整个计算过程中的最小时间步长。

每个单元的边长、翘曲度和扭曲度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基于Euro NCAP侧面柱撞的远端乘员保护分析(续1)

基于Euro NCAP侧面柱撞的远端乘员保护分析(续1)

2021(3)远端乘员保护是侧面碰撞工况下,非碰撞侧的前排乘员保护。

统计表明,远端乘员伤害在所有侧面碰撞中占比30 ,其中A I S 3+伤害占比为40 [1-2]。

E u r o N C A P 在2020年率先实行侧面远端工况的评估,包括侧面斜柱撞工况和A E -M D B 工况,应用侧面滑台试验评估单个前排假人伤害,重点考察前排非碰撞侧假人的横向偏移和接触伤害风险。

E u r o N C A P 同时在整车侧面碰撞试验中副驾侧布置假人用于验证乘员对乘员保护策略的有效性。

C N C A P 2021版在A E -M D B碰撞试验中非撞击侧前排也放置一个假人用于远端的数据采集,但暂不进行评价。

文章应用仿真的方法,针对某车型E u r o N C A P 侧面柱撞的远端工况进行评估。

具体分析了安全带预紧、中控台高度、假人位置等对远端得分的影响,设计中间气囊并验证其对远端工况的乘员保护效果。

文章基于E u r o N C A P 的远端要求,进行侧面柱撞的远端性能评估,为相关的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远端评估方法介绍!*!试验方法+,-远端乘员保护评估使用2个滑台试验,分别代表A E -M D B 和斜柱碰试验工况。

碰撞角度为75 倾角,如图1所示,波形来自60k p h A E -M D B 和32k p h 75 侧柱碰撞试验的非撞击侧B 柱脉冲来试验。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具备对比性,对原始加速度乘以系数1.035,转换远端碰撞曲线在相同的参考坐标系下。

假人摆放为司机侧摆放W S 50 假人,代表远端,碰撞侧在副驾驶侧。

约束系统的配置与E u r o N C A P 碰撞试验中相同,如果安全带预紧在A E -M D B 和侧柱试验中触发,那么远端的滑台试验也需要触发,时间偏差±2m s 。

其他约束系统,除了用于远端保护之外的气囊等不予安装,比如C A B 和S A B 因为不是用于远端保护的措施,不允许安装。

轿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改进措施探讨

轿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改进措施探讨

撞击侧传递到对侧是提高侧 向碰撞被动安全水平 的 关键 。与正 向碰撞 不 同 , 向碰撞 时 , 击点 与乘 员 侧 撞 距 离 过小 , 无法 在有 效 变 形 区 域 内吸 收 足够 多 的能
量 以保护乘员, 以应设计相当数量 的横 向承载结 所 构, 加快侧向碰撞载荷的传递速度 , 同时优化侧 围结 构, 有效 控制侧 围的变形 方式 , 开乘 员 易被伤 害 的 避
t r sa e p e e t d o e i gt e u e o i h s e g h se l n sd t cu eo a o y a d t e a o t n o u f U u e r r s n e .c v r s f g —t n t te i e s u t r f rb d n d p i fs f 6 — n h h r i r c h o t i g a d s u tr l p i z t n tc n q e .A s lt n a ay i i p ro e n ar a x mp eo r c u a df n n t cu a t r o miai h i u s i ai n lss s ef r d o e l a l f t t r l o e mu o m e su mo i — i c t n fra c r h c e i e h f c ie e so b v - n i n d sr cu a d f a in me s r s a i a ,w ih v r st e e e t n s fa o e me t e t t rlmo i c t a u e . o o i f v o u i o
A ic sin o h a u e o mp o ig C rCrs wot ie si i e I a t D s u so n t e Me s r sfrI r vn a a h r n s n S d mp c h

汽车侧面碰撞法规的研究与分析

汽车侧面碰撞法规的研究与分析
1 法规试验形式的比较
实车侧面碰撞试验采用移动变形壁障以一定 的速度撞击试验车辆的侧面,通过测量假人的伤 害指标以及汽车撞击后的状况来对汽车进行安全 性的评价。
FMVSS214法规所采用的试验形态可用图l 表示:试验车辆静止不动,被撞侧前/后排座椅上 各放置一侧碰假人。试验车碰撞基准线为被撞侧
图1 FMVSS214试验形式
欧洲的ECE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具有较强的国 际性,其制修订组织uN/ECE/wP29已发展成为
上海汽车2005.12
万方数据
·39·
多方参与的国际汽车技术法规论坛组织,ECE法 很好的产品基础。
规在世界上有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因此,参照 ECE法规制订的我国强制性标准将有助于我国与 国际市场接轨,这将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制定汽车侧面碰撞法规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在 侧碰事故中乘员受重伤和致命伤害的风险,根据 法规试验过程中测得的假人加速度,规定汽车的 抗撞性能要求、侧门加强要求和其他要求,以提高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美国是最早执行汽车侧面 碰撞保护法规的国家,1990年10月FMVSs214在 美国颁布执行;之后,在1995年10月,欧洲也制定 了相应的汽车侧面碰撞法规ECER95,但直到1998 年10月1日欧洲指令96/27/EC才强制执行;日 本起步较晚,到1998年才将侧面碰撞法规正式纳 入日本保安基准。侧面碰撞试验方法目前尚处于 研究阶段,美国、欧洲现有的侧面碰撞试验方法存 在较多的不同之处:碰撞形态不同,移动壁障的台 车质量、尺寸以及吸能块尺寸、形状、性能不同,试 验用侧碰假人不同,碰撞速度不同,碰撞基准点的 位置不同,乘员伤害指标也略有不同。在下面的 内容中,将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
复杂
前排驾驶 贝
被测车x 向与移动 变形壁障 相对静止

gb567-2024《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

gb567-2024《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

gb567-2024《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是一项关于汽车及挂车安全的标准规定。

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汽车及挂车在道路上的数量逐渐增加,为了保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乘客和周围车辆的安全,制定了这一标准。

本文将从侧面和后下部两个方面对于汽车及挂车的防护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侧面防护要求是指车辆在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能够有效减小事故的危害。

根据标准规定,汽车及挂车的侧面应设置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保护装置。

这些装置应该能够承受一定的碰撞力,保护车辆的车门和乘客室不受到严重破坏。

同时,车辆的侧面底部也应设置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保护装置,以防止车辆在发生侧翻时底部被严重损坏。

后下部防护要求是指车辆在发生后部碰撞事故时,能够有效减小事故的危害。

对于汽车及挂车的后下部,标准规定了两个重要的防护装置:后挡板和后护杠。

后挡板是位于车辆后部底部的金属板,它的作用是在发生后部碰撞事故时,防止其他车辆碰撞到车辆的底部部件,减小事故的危害。

后挡板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一定的碰撞力。

后护杠则是位于车辆后部上方的金属杠,它的作用是在发生后部碰撞事故时,吸收部分碰撞力,保护车辆的后部底部不受到严重破坏。

除了以上所述的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装置,标准还规定了其他一些辅助装置,如侧翻防护装置和防撞装置等。

侧翻防护装置是位于车辆侧面底部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在车辆发生侧翻时,起到稳定车辆的作用,防止车辆进一步翻滚。

防撞装置是位于车辆前部和后部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起到缓冲碰撞力的作用,保护乘客和车辆本身不受到严重伤害和损坏。

总而言之,《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是一项关于汽车及挂车安全的标准规定,它对于车辆的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装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这些装置的设置能够在道路上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和减小事故的危害,保护乘客和周围车辆的安全。

在车辆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规定进行操作,确保车辆的安全性。

一文带你看懂新能源汽车安全防护系统

一文带你看懂新能源汽车安全防护系统

一文带你看懂新能源汽车安全防护系统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防护系统主要有由碰撞安全防护、电池安全防护、高压电安全防护、车载网络安全防护以及智能车辆安全防护等组成。

一、碰撞安全防护评价车辆的碰撞事故对乘员的保护能力,包括车身结构强度、安全气囊、安全带等被动安全配置的效果。

1.车身结构强度以理想L9为例,其车身采用75%高强钢,其中28.9%热成型钢,乘员舱关键结构件,A柱、B柱、C柱、门槛、车门防撞梁等均使用高强热成型钢材料形成笼式防护结构。

前塔座为压铸铝,在前防撞梁,前舱连接杆采用铝型材。

理想L9设计有主副防撞梁,都采用铝型材,能更好的实现吸能,副防撞梁主要是为实现行人保护,主防撞梁主要是为承担正碰及侧碰力的传递。

理想L9的shotgun通过一直延伸到车头部位,最前部又增加一根横梁连接左右。

机舱上部及侧面都构成环形结构,更利于力处吸收及传递分解。

理想L9前防撞梁两侧均有止推块设计,当车辆发生碰撞,横纵梁出现变形时,可让受力产生横向位移,实现弹开操作,减少对乘员的伤害。

理想L9主要通过对门槛梁、AB柱(B柱采用了不等厚结构设计)、车门加强板应用热成型材料,实现对侧碰过程中力的抵御。

近些年比如特斯拉、小米等车企所采用的一体化压铸工艺,不仅在车身减重上提高不少,而且在加强车身结构上也同样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SRS),也称为辅助成员保护系统,简称SRS,通常和汽车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能够有效降低车上成员在汽车事故中的死亡率。

它是汽车非常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之一,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有效地保护驾驶人以及乘客的安全;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伤害车上成员,因此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其表现;安全气囊指示灯常亮说明系统有故障,可能会影响其正常使用,需要对车辆的安全气囊系统进行检修。

3.安全带人们在研究汽车安全带的性能时发现,如能在碰撞发生的瞬间把安全带拉紧几厘米,使发生正面碰撞时驾乘人员不会因惯性作用而先向前冲,而是紧紧地贴在座椅靠背上,这样的安全带会更大限度地保护驾乘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防护措施分析(一)
引言
我据国外机构统计表明,在汽车碰撞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大约有30%为侧面碰撞引发的交通事故。

在公路交通发达的美国,平均每年约8,000名驾驶员由于侧面碰撞致死,在24,000受重伤的人中,约有67%的人是由于汽车对汽车的侧面碰撞,我国道路交通较为复杂,车型混杂,这更容易发生车辆的侧面交叉碰撞。

在世界范围内,汽车侧面碰撞的研究及相应安全性法规的制定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侧面碰撞事故中伤害情况分析
据有关机构调查研究,交通事故类型中最多的就是碰撞事故,在各种汽车碰撞事故形式中,侧面碰撞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30%,仅次于正面碰撞,而在造成死亡和重伤的事故中,侧碰事故约占35%。

在中国,由于城市道路交通以平面交叉路口为主,侧面碰撞事故发生概率最高,大约有1/3侧面碰撞交通事故。

在对1998年云南省内各种交通事故形态所引起的人员致死及致伤率进行的统计中显示,交通事故中由侧面碰撞中所引起的人员致死率高达37.4%,仅次于正面碰撞所引起的致死率,而侧面碰撞中所引起的人员致伤率则高于正面碰撞,达到62.6%。

在对1999年云南省内各种交通事故形态所引起的人员致死及致伤率进行的统计中显示,交通事故中由侧面碰撞中所引起的人员致死率高达33%,仅次于正面碰撞所引起的致死率,而侧面碰撞中所引起的人员致伤率则高于正面碰撞,达到67%。

通过对云南省751位因交通事故死
亡者的抽样调查发现,有近10.12%的是由于侧面碰撞伤害致死,表明在侧面碰撞这一交通事故类型中,车内乘员一旦受害,其致死率往往是很高的。

交通事故形态的不同,造成的后果严重性也不同。

在侧面碰撞中导致致命或人体严重伤害的主要部位依次是头部、胸部、腹部、下肢、颈部、脊椎和骨盆,侧面碰撞对乘员的头部和胸部的伤害程度最大。

据统计,在我国由于侧面碰撞事故导致死亡的案例中有38%是因为乘员的头部撞到树或杆上而造成的,统计资料还表明,侧面碰撞对人体骨盆和下肢的伤害仍占有很大比例。

在侧面碰撞事故中,侧面柱碰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碰撞,它对乘员的伤害程度要高于一般的侧面碰撞,对乘员头部和胸部会造成很大的威胁,此外,它对乘员肋骨的伤害程度比一般侧面碰撞要大。

在碰撞过程中,四肢受害时如不发生过多的流血,一般较少死亡,人体颈部和脊椎生理构造复杂,即使是轻微冲击,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伤者死亡,所以对道路交通事故中人员伤害的保护应以头部与胸部为重点保护对象。

众所周知,交通事故中大部分的人身伤害都是因为人体受到外力冲击所致,车辆的加速度或减速度是造成人体伤害的主要原因。

人体对外力的冲击有一定的承受限度,当外力超过限度时,人体便受到伤害。

车内乘员伤亡都是由于汽车碰撞导致乘员与车内部件的碰撞造成的。

与汽车正面碰撞相比,汽车侧面吸能构件较少,乘员与门内板之间仅存在20—30mm的空间,一旦受到来自侧面的撞击,乘员将受到强烈
贯入的冲击载荷作用,严重时危及生命。

研究表明,驾驶室(乘员舱)侧面的侵入是乘员受到伤害的直接原因,汽车侧面碰撞时乘员严重死亡和伤害与驾驶室(乘员舱)侧面侵入量有很大关系。

据美国国家车辆采样系统NASS统计的侧面碰撞时驾驶室侧面侵入量与重伤率的关系显示:驾驶室(乘员舱)侧面侵入量与伤害程度等级(重伤率)基本上成线性关系,即侵入量增大时(即变形程度越大),乘员死亡和伤害的比例也就增大,侧面撞击时乘员舱侵入量为8cm时,重伤率为22%,而乘员室侵入量达61cm时,重伤率为100%。

在侧面柱碰撞中,由于刚性柱体相对车身十分狭窄,所以通常会从侧面冲进车内,可以说高速碰撞的柱体就如同一把锋利的钢刀,可以轻松的撕开整个车身。

伤害的主要形式包括:侧碰横梁上门内板及B柱中上部结构的溃塌变形导致乘员头胸部的伤害;坚硬、突起的几何外形内饰件(如车门内扶手)会导致乘员腹部的伤害;侧碰横梁下门内板会对骨盆产生垂直的负载,导致骶骨剪切骨折。

另外,当发生侧面碰撞时,驾驶室内的仪表板同样会对乘员的头部、膝部以及下肢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典型案例及侧面碰撞标准制定的重要性
1.制定汽车侧面碰撞法规的必要性
统计资料表明,在交通事故的各种汽车碰撞形式中,侧面碰撞所占的比例仅次于正面碰撞,但在侧面碰撞中乘员所受的伤害程度比正面碰撞还要高,尤其在我国,侧面碰撞导致死亡的比例要高于国外的平均水平。

我们从前面统计的结果已看出,在各种汽车碰撞事故形式中,
侧面碰撞事故发生概率最高,其致死率仅次于正面碰撞,而致伤率却居第一。

下面是近年来发生在国内的多起侧碰后由于车身中部断裂导致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

2005年1月发生于杭州的广本雅阁“婚礼门”事件,轿车撞上在浙江杭州高架路中间的隔离墙,车身右侧受到撞击,雅阁车从中断裂为两截,造成三死两伤。

2005年2月,一辆广州本田轿车,在京沈高速沈阳方向445km处撞到左侧护拦,巨大的冲击力使车身右侧着地侧翻,右侧车身外面的一层钢板完全消失,车身后部断裂,只剩下左侧与车身相连。

2005年1月11日,一辆帕萨特在高速上与一辆卡车发生轻微擦碰后,车体一侧被完全撕裂,车内乘客全部死亡。

同年1月31日,珠海,一辆帕萨特被小货车以不到50km/h的速度侧面撞击,司机当场死亡。

2006年4月30日凌晨,在杭州某高架桥上发生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载有4名乘客的东风日产天籁轿车撞击到高架桥的挡墙上,车体从中间截断,车上一人当场死亡,多人受伤……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发生了这么多起血淋淋的惨剧,我们不禁要问,这正常吗?针对这一残酷的现状,制定我国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标准,进一步提高整车安全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实行的车辆安全测试标准远远低于欧洲的标准,并且我国的安全标准都仅有达标和不达标之分,而一些诸如“陆风碰撞门”以及频繁出现的达标车辆被撞成两截等事故的发生都让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性能格外关注,令我们
欣慰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已注意到这种现实问题并做了一些相应举措来加以应对。

2.汽车侧面碰撞法规的颁布
安全性是消费者购车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汽车碰撞标准是检验或评价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要依据,同时对汽车制造商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从而作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以促进汽车安全性能的提高。

国家强制性标准是政府部门对汽车产品安全性能的最低要求,只有通过标准的汽车方可获得上市资格。

在发达国家,一项严格规范的行业标准NCAP,即新车评估规程,成为汽车业界公认的权威评价体系。

其对车型的客观评价结果是消费者选车时的重要参考系数,同时也能促进汽车厂商提高汽车安全性能设计。

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我国部分在售的合资品牌乘用车提供的是该车型在其国内的NCAP评测中的结果,但是车型引进以后,很多车辆会进行不同程度的适应性改造,简化若干安全配置,比如在国外生产的乘用车中安装了侧面安全气囊和侧面头部帘式安全气囊(气帘),而这些车型在中国境内生产时为了降低成本,而将其取消,这样做势必会对汽车的安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建立我国自身的汽车产品安全碰撞标准有利于提高在我国境内生产和销售汽车的安全性能,切实保障国民的生命健康,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任何工作都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

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汽车侧面碰撞的试验研究,并开始制定相应的法规,虽然我国在汽车侧面碰撞试验研究上才刚刚起步,
但起点较高,瞄准国外先进技术,相关工作开展迅速。

2006年1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GB20071-2006),同年7月1日,汽车侧面碰撞标准开始正式实施。

侧碰标准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型(9座以下客车),N1(总质量3.5t及以下货车)都必须满足侧面碰撞的强制性规定,侧碰不达标的汽车将不能申报公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