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2)
【议论文】民风民俗_800字
![【议论文】民风民俗_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65536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5.png)
【议论文】民风民俗_800字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文化传统的表现,它包括了人们的习俗、风俗、宗教信仰、节日庆典以及日常生活的种种表现。
民风民俗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精神和品质,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融合的加快,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风民俗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课题之一。
民风民俗是民众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的反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风民俗也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
人们在节日中互相赠送礼物,庙会上亲朋好友互相拜访,婚丧嫁娶等等,都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表象。
这些活动不仅是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人们相互关怀、交流、感恩的方式。
通过民风民俗,可以深刻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心理特征和社会风貌,了解人文精神的传统根基。
民风民俗对于传承国家和地区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冲击与侵蚀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显得至关重要。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传统节日庆典、戏曲表演等,来激发人们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骄傲感。
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等系统性的推动,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从而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后人继承和发扬。
也要看到,与当今社会文化传统的传承相比,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并不容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冲击,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让很多人担忧不已。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民风民俗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并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保护和传承好这些传统文化。
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可以发挥作用,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产品等方式来宣传和普及传统文化。
学校和家庭也是传承民风民俗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来教育下一代人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
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瑰宝,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任务之一。
民风民俗的作文
![民风民俗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6c81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f.png)
民风民俗的作文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习俗。
民风民俗反映了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是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民风民俗更是千姿百态、多姿多彩。
首先,民风民俗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朴实和热情好客。
在农村,人们举办丰收节、赛龙舟等活动,展现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城市,人们举办灯会、庙会等活动,热闹非凡,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团结友爱的民风。
其次,民风民俗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礼仪之邦的风范。
中国有着悠久的礼仪文化,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等传统美德一直贯穿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而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和仪式中,人们更是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和活动,以示对祖先和传统的尊重。
这些传统美德和礼仪之风,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最后,民风民俗还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互助和乐观豁达。
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人们举办各种文艺演出、社区活动,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互助精神;而在一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人们欢歌笑语,舞狮耍龙,展现了中国人民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这种团结互助和乐观豁达的民风,不仅使人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也让生活更加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总之,民风民俗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民风民俗,让它继续在中国大地上绽放光彩,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愿中国的民风民俗永远绚丽多彩,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关于民风民俗作文范文8篇
![关于民风民俗作文范文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d040dc4afe04a1b071dec8.png)
关于民风民俗作文范文8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民风民俗作文范文8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民风民俗“56个民族,56朵花”。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
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与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
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
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右大襟。
紧腰身。
下摆开衩。
古旗袍有琵琶襟。
如意襟。
斜襟。
滚边或镶边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
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
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
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
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与装袖式旗袍裙等。
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
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
领子。
前襟与袖口都绣花装饰。
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
马褂分为大襟。
对襟。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
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
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
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
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精选34篇)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精选3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68d35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3.png)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精选34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篇1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说起端午节,让我想起了爷爷曾对我说的故事:据说,端午节是用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罗江,死后被蛟龙所困,世人衰之,每于此日,人们都会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从此后来逐渐发展为龙舟比赛。
由于现在水污染厉害,人们通常吃粽子来度过端午节。
粽子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
我姥姥会包粽子,听奶奶说:包粽子非常复杂,要用各种材料,叶子。
我全都不明白。
我只知道粽子分两种:一种是甜粽子,另一种是咸粽子。
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做出来是赤红色的,如果直接吃,肯定会觉得味道不好,但如果粘点糖吃,吃起来会更美味。
而咸粽子用的材料很多,有:咸蛋、黄豆、猪肉。
所以吃起来会很美味,并且材料多,深受人们喜爱。
我也爱吃咸粽子。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我最喜欢东莞的习俗!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篇2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风俗吧。
端午节的风俗非常的多,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
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
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
民俗是什么及民俗对我生活的影响
![民俗是什么及民俗对我生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e94fd19c5da50e2524d7fcf.png)
民俗是什么及民俗对我生活的影响摘要:民俗学近些年来在中国逐渐兴旺,对民俗学研究的深度广度也进一步延伸,因此,有必要对民俗学的基础之一,即民俗的定义进行探讨。
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而有生活就有民俗。
我们身边的民俗,也值得我们去观察和体悟。
本文着重于解释民俗是什么,以及民俗对我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民俗;定义;生活;影响民俗是什么,这是个多面而严谨的问题;民俗与我的生活,又是个丰富多彩而饶有趣味的话题。
下面就对这两个问题分而述之。
民俗是什么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①有人类生活,就有民俗的存在。
民俗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制度和规范。
“民俗”一词,在我国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被使用是比较晚的,但是作为道德教化使用,却优势比较早的。
孔子在论礼乐时就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记》、《史记》、《汉书》等著作在不同的语境下频繁的使用过“民俗”这个词语,其意义也随之出现差异。
《礼记•缁衣》中说“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韩非子•解老》说:“府仓虚则国贫,国贫则民风淫侈。
”;《史记•孙叔敖传》云:“楚民俗,好痹车”;《汉书•董仲舒传》提到:“变民风,化民俗”。
这些表达体现了统治阶级上层集团对于作为习惯与制度的“民俗”的高度重视其实,这时候的民俗一词的含义与风俗较为接近,风俗指的是在一定社会中,被普遍公认、积久成习的生活方式,它包含着不仅是下层人民的生活方式,而且包含着上层统治者所要求于人民的生活方式。
从我国的古代文献资料中看,“民俗”一词大致经历了由“风”而“俗”、由“风俗”而“民俗”的渐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俗”和“风俗”的含义十分相似,钟敬文先生更将民俗解释为“民间风俗”,可见两者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民风民俗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中国民风民俗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20c932c9fe4733687f21aa58.png)
-
22
“六礼”
▪ 纳采:属意女方时,宴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
▪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 ▪ 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请算命人根据男女双方的
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配合,如双方年庚八字无相克, 就可以带备薄礼到女家,奉上聘书,告知女家并商量订 亲条件。
取聪(葱)明伶俐之意。洗三时,亲朋好友以
红包贺礼,主人留亲友吃“洗三面”。
-
4
3、满月礼
▪ 满月酒:亲朋好友带 礼物来道贺,主人设 丰盛宴席款待,称为 满月酒。
▪ 剃胎发:满月时,为 小孩第一次剪理头发, 称为剃胎发。
-
5
4、百日礼
▪ 穿“百家衣”:父母 期望孩子健康成长, 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 福,从各家取一块布 片,将布片拼合起来 做成服装就成了百家 衣。
饮交杯酒
▪ 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要 举行合卺(jin)礼, 就是吃合婚酒。到了 宋代,合卺礼发展为 饮交杯酒。
-
31
结发之礼
▪ 结发在古代称合髻, 新婚夫妻同坐于床, 男左女右,取新婚 男女之发而结之, 向征着夫妻永不分 离的美好含义。
-
32
闹洞房
▪ 闹洞房是为了趋逐邪 灵的阴气,增强人势 的阳气,所以民间俗 语说“人不闹鬼闹”、 “不闹不发,越闹越 发”。
第二章 人生礼仪习俗
▪ 人生仪礼民俗贯穿于人们生活过程的始 终,主要包括出生礼、成年礼、婚礼、 葬礼。
-
1
一、出生礼
▪ 婴儿诞生,有诞生礼;三日后,有三朝礼; 出生一月,为满月礼;出生百天,行百日 礼;一周岁时,行周岁礼。
-
2
1、诞生礼
陕西民风民俗作文(通用9篇)
![陕西民风民俗作文(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40ed6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f.png)
陕西民风民俗作⽂(通⽤9篇)陕西民风民俗作⽂(通⽤9篇) 在⽇复⼀⽇的学习、⼯作或⽣活中,许多⼈都有过写作⽂的经历,对作⽂都不陌⽣吧,借助作⽂⼈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么⼀般作⽂是怎么写的呢?下⾯是⼩编精⼼整理的陕西民风民俗作⽂,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陕西民风民俗作⽂篇1 作为华夏⽂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化的积淀⾮常厚重,是中华⼈民共和国颁布的第⼀批国家历史⽂化名城。
以西安为中⼼的关中⼈,将其的⽣活⽅式和民俗风情概括为关中⼗⼤怪,它们分别是—— ⾯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 辣⼦是道菜、泡馍⼤碗卖、 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 房⼦半边盖、姑娘不对外、 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在西安碑林,有⼀块清代碑⽯纪录了以西安为中⼼的关中⼋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它们被称为关中⼋景,⼜称长安⼋景。
这⼋景分别是: 华岳仙掌、骊⼭晚照、 灞柳风雪、曲江流饮、 雁塔晨钟、咸阳古渡、 草堂烟雾、太⽩积雪。
流⾏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称乱弹,⼜叫“梆⼦腔”,是中国戏曲四⼤声腔中最古⽼、最丰富、最庞⼤的声腔体系。
西安⽅⾔为代表的的西北⽅⾔之⼀陕西话。
西安的饮⾷⽂化同样博⼤精深,作为中国西北饮⾷的代表,以西安⼩吃最为著名,回族的清真饮⾷在其中占有很⼤⽐例。
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偶戏以及⾊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民风民俗作⽂篇2 提起陕南安康农村喝的酒,好多⼈都知道,这⼀带的农村喜欢喝⼀种⾃家烧的酒,这种纯粮⾷或者纯果酒,喝起来酒劲⼉柔和,不上头,不伤⾝,同时还有⼀定的保健作⽤。
原来农村条件差,⼀般招待⼈只有⽤⾃⼰烧的酒来招待,后来招待贵客⼀定要⽤瓶装酒,显得⽓派有档次,现在随着⼈民饮⾷结构发⽣变化,⽆论⾛到那⾥,⾼度酒接受的⼈越来越少,⼈们都喜欢喝⼀⼝农村烧的酒,尤其是县城的⼈,有机会就去农家乐游玩,顺便来上⼀罐苞⾕酒或者柿⼦酒等,⽽农村⼈则以⾃家烧的酒拿出来招待贵客,⼀是珍贵和尊敬。
土家族民俗民风作文3篇
![土家族民俗民风作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67199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4.png)
土家族民俗民风作文3篇土家族民俗民风作文1小时候,每逢春节,我们全家都会去乡下探望外婆。
外婆是土家族人,因此,虽然我们是汉族,却过着土家族的年。
腊月中旬,外婆会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杀好的年猪,回来后做“刨汤”。
“刨汤”是一桌用年猪肉做的丰盛菜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时还邀请周围的乡亲们。
男人们聚在一起,为喝酒的事热闹地争论,直至醉醺醺地回家;女人们忙着给孩子们夹菜;孩子们吃得满脸通红,嘴边偶尔还沾着几粒饭,惹得大家笑声不断。
腊月下旬是吃糍粑的时节,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食物。
大人们将糍粑堆放在火炉旁呈圆形,经过烘烤后,硬梆梆的糍粑变得软绵绵、鼓鼓的。
孩子们顾不得洗那双脏兮兮的小手,争先恐后地把手伸向火炉旁,用胖乎乎的小手用力扯开,然后把糍粑撕成两半,蘸一下装满糖的大碗,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土家人有个习俗,就是要提前一天过年,称为过“赶年”。
据说,土家人的先辈为了躲避战乱,或是为了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迎战,因此在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过年。
这个习俗一直保留到现在。
过“赶年”时,外婆会早早地准备好一盘盘与腊肉、豆腐和萝卜有关的菜,摆在桌上,等着我们回家团年。
大年三十夜,全家老少围坐在火炉旁,一边吃一边聊,还会看春节联欢晚会。
坐不住的小孩子们则跑出去,找块空地燃放爆竹。
初一到初五,每顿饭前,都要先摆好碗筷,并在酒杯里倒上酒,进行“叫亡人”仪式,以祭祀先人,不忘祖宗的恩德。
“叫亡人”通常由当家的晚辈主持,小孩子们不能站在旁边,也不能堵住路,应退让在一旁给亡人“让道”。
这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善良、有爱心,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美好品质。
土家人的春节总是美好而快乐的。
土家族民俗民风作文2过年啦!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习俗,各具特色。
今年我有幸回到老家重庆过年,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土家族的春节习俗吧。
除夕中午,我看到奶奶煮了很多饭,就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要煮这么多饭?我们一顿也吃不了呀。
”奶奶回答:“今天要多煮一些,大年初一可不能再煮新饭。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范文(通用6篇)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范文(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0b5f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2.png)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范文(通用6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1元宵节,是一个温馨,充满爱的节日。
元宵节在我的家乡有些特别的习俗,这也要从一个传说说起……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夜”称之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在元宵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说吃汤圆、赏灯、猜灯谜等许多习俗。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做汤圆是元宵节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了吧!开始,我认为做汤圆太容易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还挺难的。
让我来说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吧!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糯米粉,些许芝麻,一点面粉,适量的水,还有猪油。
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里磨成芝麻粉,加少许糖,再把大块的猪油放入慢慢搅拌均匀。
真没想到,磨了十分钟,我就感觉手臂酸得就快断了。
接下来,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个大大的球,再发酵30分钟……哈哈,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始最关键的包汤圆的环节!这可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们把芝麻馅放入摊平的汤圆皮上,一边转一边将汤圆皮裹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子。
我连试了三次,都失败了。
我问奶奶怎么办?奶奶说:“是你包的芝麻馅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
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没问题啦!”我恍然大悟。
看来奶奶做汤圆的经验已经炉火纯青了。
这下子我连续成功做了五个,一个个堪称完美。
最后,我们把做完的汤圆放到锅子里煮十分钟。
煮熟后,我们一起开心地品尝起来,真的太美味了啊!这就我们家乡的元宵风俗。
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让我学习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经验,也让我们一家人在元宵佳节,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
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情听我慢慢道来……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
中华民风民俗体会
![中华民风民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35e6a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1.png)
中华民风民俗体会
中国,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这些传统习俗和文化特色,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国家历史与文化的生动展现。
深入了解和体验这些民风民俗,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新的开始。
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放鞭炮,吃团圆饭,拜年送礼,充满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中秋节则是团圆的象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
这些节日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此外,中国的民俗活动也丰富多样,如舞龙舞狮、打鼓击乐、戏曲表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参与这些活动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逐渐淡化,甚至消失。
这让我深感惋惜和担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
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的来说,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民风民俗,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中国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1篇)
![关于中国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4aacd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e.png)
中国民风民俗作文关于中国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1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民风民俗作文篇1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还有那头饰,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
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而男士则为“阿鹏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
到了包厢,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红糖和牛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味道很甜。
”一位阿姨说。
另一位阿姨补充道:“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
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客的礼物,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
”这就是白族,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
在藏语中,“雪”是酸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节”。
虽然酸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还在一起比赛呢。
瞧,这摆放酸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
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中国全国各地的民风民俗(2)
![中国全国各地的民风民俗(2)](https://img.taocdn.com/s3/m/20e8a1c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4.png)
中国全国各地的民风民俗(2)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福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我们对民风民俗的态度的建议书
![我们对民风民俗的态度的建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86ce472acc7931b765ce15f7.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我们对民风民俗的态度的建议书篇一: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原设计者:吴晓倩篇二: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演讲稿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演讲稿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甲:民风、民俗存在于中华的历史长河中,渗透着民族的传统。
一些古老的民风、民俗,经过无数岁月的淘洗,之所以能一代一代传承延续下来,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适应各个时代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要求,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一、探究寿诞习俗。
甲::同学们家里年龄最大的长辈有多少岁?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以及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老年人也越来越长寿。
古人50岁就开始做寿,一般十年做一次寿。
而我们现在基本是70到80岁才开始做寿。
那做寿有什么习俗?小孩子出生满月以及周岁又有些什么习俗呢?甲:真没有想到寿诞还有这么多的讲究!乙:下面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36-37页。
自学完之后,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甲:同学们,说的都很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各地的美食和怎样的饮食习惯吧!乙:刚才看了美食的介绍,使我们大开眼界,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活异彩纷呈、姿态万千的民居习俗。
甲:先请同学们自学品德书第39-41页。
乙: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蒙古包的介绍。
甲:看完了蒙古包的介绍,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乙:是的,看完了这些美食,我们在一起去看看各地的建筑吧甲:看的过程中,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房子有哪些特点乙:1?篇三:四下品德第六课我们的民风民俗课题:6、我们的民风民俗教材分析:本课由“传统的节日”、“传统的文娱活动”、“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三大部分构成,每部分有机相连,环环相扣。
旨在了解节日来历和传统基础上,重点突出节日习俗和传统娱乐活动给人们带来的喜庆、团圆之情,促进身心健康,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娱乐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关于民俗民风的作文
![关于民俗民风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a4052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9.png)
关于民俗民风的作文
民俗民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
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样的国家,民俗民风更是博大精深,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中国的民俗民风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民俗
风情。
比如说,北方的冬季有吃饺子的习俗,南方有过年贴春联、包粽子的传统,西南地区有泼水节、火把节等独特的节日活动,而东北地区则有丰富多彩的舞龙舞狮表演等。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是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民俗民风不仅表现在节日庆典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比如说,中国人喜欢
饮茶、赏花、赏月、登高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中国人民俗民风的一部分。
另外,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还有着祭祖、祭神、祈福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民俗民风也体现在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上。
中国人讲究“以礼待人”,在接待客
人时,会热情好客,尽心尽力地款待客人,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民俗民风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表现。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些传统的民俗民风逐渐被淡忘,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反思。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俗民风,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珍惜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民俗民风,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更加丰富多彩。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精选10篇)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5ae42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6.png)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精选10篇)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精选1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西民风民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篇1山西大部分地区为一日三餐制,个别地方如阳城等地有一日吃五六顿饭的。
冬闲日短时节,一般改为两餐,称"一老晌"。
民间称一餐饭叫"一顿饭"。
早饭为"早晌饭",午饭叫"晌午饭"、"后晌饭",晚饭叫"夜饭"。
一般做重体力活时在三餐之间有饼类食品加餐称为"犒晌",老百姓也叫"搬的吃"。
晋中早饭大多以稀饭里加玉米面,俗称"煮疙瘩",用小菜佐餐;晋东南一带,早饭多食小米稠饭加凉菜丝。
午饭比较丰盛,吃面条、饼子、馍头,加上土豆、粉条、白菜烩菜及腌菜。
晚饭也多备有汤类杂锅饭,和子饭面食等,但不讲究多吃。
晋南的开水白馍就辣椒,又是极有风味的饭食。
春冬寒季,晋北人吃饭总喜盘腿围坐在热炕头上,主妇坐锅头掌勺盛饭,给男人、孩子们吃好,自己拣剩下的随便吃点,俗叫:"做在人前、吃在人后"。
吃完一碗饭如若把筷子横架在碗上就表示吃饱了,如筷子放旁边或拿在手中,就是没吃饱。
一些农村在夏秋暖和时节,有站街吃饭的习惯。
各家各户盛一大碗饭走出院门,或站蹲门口,或到街中碾盘上、大树下,聊天吃饭两不误,趣闻笑谈、家长里短得以交流。
如在农忙收割、打场时,多有手提黑陶饭罐送饭到田间的习惯。
如路途较远无法送饭,便带点干粮和干菜临时充饥,谓之"打饥儿"。
山西人平时吃饭较节俭,但有客人来,必然竭尽家力热情招待。
多置饭桌摆饭,客人坐上席位,主人相陪,一般要以新碗新筷给客人用,饭前多饮酒助兴。
春节民俗民风与现代生活
![春节民俗民风与现代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1f7b7e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9.png)
春节民俗民风与现代生活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被称为“年”的节日。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中的许多元素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仍然会传承和庆祝一些传统的民俗和民风。
本文将探讨春节民俗民风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关系。
一、节前准备春节前,人们会忙于收拾房屋,清扫卫生;并穿上新衣,买年货。
与此同时,在现代生活中,许多年货可以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轻松购买,而不必亲自走访市场和商店。
但在传统的民俗中,人们还是更加注重用手工制作的食品和年货来装饰房屋。
这反映出人们在“买买买”的时代中,仍然珍视手工制作和注重家庭的传统价值观。
二、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的一项传统活动,它是家庭团聚和亲情表达的载体。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年夜饭的准备往往被外包给餐饮企业。
而在一些传统的家庭中,年夜饭则是由家庭成员亲手准备和烹饪。
这种做法不仅代表着个人的心意和劳动,也反映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三、拜年和红包在春节期间,由于家人、亲戚、朋友和长辈相聚在一起,人们会互相拜年和祝福。
在现代生活中,网络传播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拜年变得更加方便,但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虚拟化和模式化。
相比之下,传统的拜年方式更注重传递真诚和情感,并通过给红包的方式表达祝福和关怀。
这些红包不仅是物质的赠送,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四、文化表演和游戏在传统的春节期间,舞狮、舞龙、花灯、腰鼓和广场舞等文化表演和游戏是不可缺少的。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欢乐和快乐,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公共场所和空间的限制,这些文化表演和游戏的形式和规模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但在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我们依然需要探索更富有创意和创新的方式。
总之,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亿万家庭共同的节日。
虽然现代生活给春节带来了新的变化,但是传统的民俗和民风仍然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和智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57fcb364028915f814dc23f.png)
绍。
4、分组查看资料
6、每组派一名代表,随机点击网站有关内容,向
全班交流。
课例研究综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960
述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绽放着不同的文化之花。课后
继续去查阅资料吧,你们可以登陆网站“国家文化
网”“中国民俗网”“苏州旅游网”,一定会让你们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教学 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课例名
《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
称
课文讲述了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几个主
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重、难点:1、重
点了解我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元宵等几
教材分析 个主要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感受我国独特的民族文
开眼界的。
2、小结:这些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3、准备活动: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习俗。外国
小朋友迈克可感兴趣了,急着要我一个一个地告诉他,
教学过程 那我们就从不同节日的时间、吃的、活动、传说或故事
几方面来向他介绍吧。为了让大家向迈克介绍时更清晰
更详尽,老师把有关的主要内容都放在这个网站上,我
们分成五组查看,然后每组选择一个节日准备向迈克介
烈的民族自豪感。3、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
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4、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
究、搜集信息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
养。
学生学习能
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我想,
力分析 首先应该是结合我县民族节日入手,一步步引导,扩展
到国家的传统节日。让学生多收集资料,多让他们交流,
这样才能很好把握教材内容。
大学生民风民俗实践报告(2篇)
![大学生民风民俗实践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e2c47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d.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民风民俗逐渐被边缘化,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逐渐消失。
为了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综合素质,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学生民风民俗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各地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有些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误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身感受民风民俗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实践目的(1)让大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民风民俗,增强文化自信;(2)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4)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1.实践内容(1)实地考察:参观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村、民间艺术馆、博物馆等;(2)体验学习:参与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3)交流研讨: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人进行讲座、座谈,分享民俗文化知识;(4)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进行民俗文化调研、创意设计、宣传推广等。
2.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确定实践地点、联系相关单位、制定详细活动方案;(2)实地考察:组织大学生参观民俗文化村、民间艺术馆、博物馆等,了解当地民风民俗;(3)体验学习:组织大学生参与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等,亲身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4)交流研讨: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人进行讲座、座谈,分享民俗文化知识;(5)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进行民俗文化调研、创意设计、宣传推广等,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四、实践成果与收获1.实践成果(1)大学生对民风民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2)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促进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团队凝聚力;(4)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民风民俗作文200字
![民风民俗作文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17fcb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7.png)
民风民俗作文200字
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的集合,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风貌。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国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其中包括了许多传统节日、民间习俗和民间艺术。
比如春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包饺子、走亲访友等。
在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屈原。
而在农历七月的鬼节,人们会举行超渡仪式,祭祀祖先和亡灵。
这些节日和习俗都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凝聚着人们的情感和归属感。
此外,中国的民风民俗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京剧、评书、民间音
乐等。
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灵魂,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和社会风貌。
中国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凝聚着人们的情感和归属感。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的民风民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调查民风民俗并写一篇作文
![调查民风民俗并写一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1bfaa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d.png)
调查民风民俗并写一篇作文说起咱们中国的民风民俗,那可真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数都数不过来。
今天,我就给大家来个大盘点,说说那些年咱们中国特有的风俗习惯。
首先得提提春节。
春节可是咱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得忙活起来。
除夕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笑成一团。
然后就是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好像在说:“新年到,好运来!”再说说端午节,这可是咱中国人纪念屈原的日子。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还有赛龙舟、挂艾草等等。
端午节的时候,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看着它们在空中飞来飞去,感觉就像我们的心情一样,高高兴兴的。
中秋节更不用说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月亮圆圆的,就像我们的愿望一样,希望家人平安健康,团团圆圆。
还有重阳节,也叫老人节。
那时候,我会去给爷爷奶奶送点礼物,陪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过去的故事。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还有好多好多的民俗呢,比如元宵节要猜灯谜,清明节要扫墓,七夕节要乞巧……说起来我都有点晕头转向的,不过我知道这些都是咱们中国的文化瑰宝。
这些习俗啊,就像是咱们中国人的名片,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和好客。
我还觉得这些习俗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料,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加有趣和有滋有味。
当然了,这些习俗背后也有一些讲究和寓意。
比如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因为“粽”和“中”同音,吃了粽子就可以保佑我们永远健康;中秋节为什么一定要吃月饼?因为月饼的形状像满月,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所以啊,我觉得咱们中国人的民俗文化真是太有意思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还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美好的传统,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山西等地的农作 物以种植麦子为主,形成了 当地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习俗。 那里有众多睇番特色的面食, 如岐山的臊子面、凤翔的擀 面皮等。
四川、贵州等地气候潮湿,自古有食辣的习俗,在川 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东北地区由于地处寒温带, 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 米、谷子、高粱、大豆等。 居民以面粉、大米和杂粮为 主食。由于蔬菜种植困难, 当地居民还有吃冻梨、冻豆 腐、冻饺子等习惯。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地貌、植被等自然条 件各不相同,而与饮食密切相关的农作物生长又深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而,这种区域性的差异必然 导致各地区饮食各具特点。
江浙等地气候温度、湿 润,适合种植稻谷,饮食多 以米饭为主食。另别,丘陵 盛产差茶叶,饮茶也成为江 浙地区的日常习俗。
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 以放牧绵羊、牦牛为主,青 稞和羊肉是当地居民的主食, 酥油茶在一日三餐中必不可 少。
文从个其所俗的族 化而时根以,传的 财成代本能经统历民 富为人原一过。史风 。中们因代无一长、 华思就一数些河民 民想是代岁古中俗 族和因传月老,存 共生为承的的渗在 同活它延淘民透于 的的适续洗风着中 精要应下,、民华 神求各来之民族民 , ,
承民 的间 思,民 维又风 方在、 式民民 和间俗 行世是 为代一 习世种 惯袭创 。、造 传于
江南民居潮湿的气候使通风显得格外重要,民 居多用木架承重,屋脊高,放热通风效果好。 与北方民居相比,江南最大的特点是绝大部分 民居出门见水,水路、街巷则成不规则的网状 覆于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 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 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 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 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填空题
4、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以放牧( )、( 主,( )和( )是当地居民的主食,( 在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 )为
)
知识竞赛
5、春节吃饺子寓意吉祥,谁吃到鼓皮饺子,象征有( ); 吃到( )饺子,象征日子甜蜜;吃到( )饺子 ,象征在 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吃到以韭菜、白菜、萝卜等为馅的 饺子,象征新的一年里( )、( )。 6、江南民居潮湿的气候使通风显得格外重要,民居多用 ( )承重,屋脊(),( )效果好。 7、蒙古包是( )人民在大草原上建起的一种( )。 由于,蒙古族人民经常要( ),因此,蒙古包的材料 都是做成( )式的构建,可以随意( ),便于游牧的 蒙古族人民( )。
简答题
8、哪里的建筑物,俗称“吊脚楼”? “吊脚楼”的建筑特 色是什么? —————————————————————————
知识竞赛
9、窑洞这种民居广泛分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 —————————————————————————— 10、什么是“客家土楼”?它有什么特点? —————————————————————————— —————————————————————————— 11、简单介绍一下北京的“四合院” —————————————————————————— —————————————————————————— 12、你参加过哪些家乡的民俗活动?
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在大草原上建起的一 种房屋。由于,蒙古族人民经常要转场放牧, 因此,蒙古包的材料都是做成装配式的构建, 可以随意拆装卸,便于游牧的蒙古族人民迁移。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 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 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 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 的厚达几十公里,我国人民创造性利 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 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知识竞赛
选择题
1、( )盛产茶叶,饮茶也成为( )地区地日 常习俗。 A、平原 B、丘陵 C、江浙 D、东北 2、麻辣,在( )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A、川菜 B、粤菜 C、鲁菜 D、淮扬菜 3、吃“冻梨、冻饺子、冻豆腐”的是( )地区的习俗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客家土楼建筑,是中国 文化中一种纵贯古今的结 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 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它 们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 善,在造型上具有高度审 美价值,在文化内涵上蕴 藏有深刻内容。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 圆楼,主要分部在福建省 的龙岩,漳州,在中国的 传统住宅中,客家土楼独 具特色,有方形、圆形、 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 土楼共有8000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