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家乡的非遗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特此开展此次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家乡非遗文化的现状和需求,为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A. 男B. 女2. 您的年龄:A. 20岁以下B. 21-40岁C. 41-60岁D. 60岁以上3. 您所在的地区:(请填写具体地区,如:XX县XX镇)二、非遗文化认知4. 您对家乡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如何?A. 非常了解B. 比较了解C. 一般了解D. 不太了解E. 完全不了解5. 您认为家乡有哪些非遗项目?(可多选)A. 传统音乐B. 传统舞蹈C. 传统戏剧D. 传统美术E. 传统技艺F. 传统医药G. 民俗文化H.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6. 您认为家乡非遗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如何?A. 非常重要B. 比较重要C. 一般D. 不太重要E. 完全不重要三、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7. 您认为家乡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如何?A. 传承良好B. 传承较好C. 传承一般D. 传承较差E. 传承很不好8. 您认为家乡非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可多选)A. 后继无人B. 传承人老龄化C. 传承方式单一D. 政策支持不足E. 市场化程度低F.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9. 您认为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家乡非遗文化?A. 加强政策支持B. 培养传承人C. 举办各类活动D. 加强宣传推广E. 深化校企合作F.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四、非遗文化产业发展10. 您认为家乡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如何?A. 非常好B. 比较好C. 一般D. 较差E. 很差11. 您认为家乡非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可多选)A. 市场认知度低B. 产品同质化严重C. 品牌建设不足D. 产业链不完善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12. 您认为如何推动家乡非遗文化产业发展?A. 提升产品质量B. 创新产品形式C. 加强品牌建设D. 拓展销售渠道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本问卷!您的意见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将认真整理和分析问卷结果,为家乡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
家乡非遗小调查
家乡非遗小调查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是指社会传承并具有一定历史传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表现形式。
它体现了特定社群的传统习俗、表演艺术、口头传统和自然知识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介绍我家乡的一些非遗项目。
1. 传统手工艺——剪纸剪纸,又称窗花,是一种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图案的传统手工艺。
我家乡是中国北方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剪纸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剪纸艺术家们通过剪纸刀和纸张,将各种各样的花草、鸟兽、人物等造型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剪纸作为传统手工艺,不仅在家庭中广泛应用,还常被用于庆祝节日、婚庆等场合。
通过剪纸,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精湛的手工艺,更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社区一直在开展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2. 传统表演艺术——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利用透明的皮影和强光作为表演手段的传统戏曲形式。
我们家乡的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演员们将各种各样的剪纸人物用特定的方式铺在白布上,通过后面高亮度的光源照射,形成肉眼可见的投影,再配上悠扬的曲调和精彩的演绎,使得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皮影戏作为传统表演艺术,不仅能够娱乐观众,还能够传递民间故事和价值观念。
为了保护和传承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家乡的皮影艺术家们一直在努力创新和传承,通过举办演出、培训学校和开设工作坊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3. 传统建筑——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也是我家乡的代表性建筑。
四合院由四个房屋围绕一个中心庭院而建,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四合院以其优雅的布局、简洁的线条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
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报告(最新)
世界那么大,也要记得回家看看—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历史留下了许多的东西,非物质文化就是祖辈们留给后代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新兴的潮流众多,你可曾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鱼米之乡宁波。
正所谓行千里、致广大,宁波有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文化气息。
宁波每年都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年华”,有很多非遗项目汇聚于天一广场,我们可以在这里享受美食、表演、手工艺品展示、趣味互动等文化盛宴。
宁波本身就是一个多文化交融的地方,有河姆渡文化遗址,保国寺,天一阁,上林湖越窑遗址等。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略收官之年,宁波市多次举办非遗扶贫专题展区,多次集中展示河姆渡文化遗址,还有著名的越剧。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梁平癞子锣鼓是流传于梁平区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打击乐,以“十八癞子”锣鼓引子为基础,经做百年的发展演变,现已成为民间节日庆典的音乐形式。
我最喜欢的梁平竹帘起源于宋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它是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并画上精美图画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多次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馈赠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的高级礼品,被誉为“天下第一帘”。
2007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粱平木版年画属于木制水印年画,是梁平区为庆贺年节商印制的一种民间艺术品,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与四川的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并称“西南三大年画”。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物质文化遗产(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
国务院在2005年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来,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当代中国形成了高潮,并已取得丰硕成果。
我们重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迄今为止,世界遗产委员会现后将中国申报的41项遗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重庆市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各1处;重庆大足石刻、中国南方喀斯特(重庆武隆)。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 会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共收集了有效问卷_____份,访谈了_____位非遗传承人、相关专家和普通民众。
调查范围涵盖了城市和乡村,涉及了多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和分布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十大门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如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制作技艺等;而在江南水乡,如苏州、杭州等地,则以传统戏曲、民间美术和传统技艺闻名,如昆曲、苏绣、龙井茶制作技艺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一)传承人老龄化许多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而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和传承意愿不足,导致一些非遗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在访谈中,一位_____岁的剪纸传承人表示,他的子女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担心无法以此维持生计。
(二)传承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非遗传承仍依赖于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承的范围和效果。
此外,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缺乏系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传承过程较为艰难。
(三)生存环境变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脱节,市场需求减少,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例如,传统的手工印染技艺在面对工业化印染的冲击下,市场份额大幅萎缩。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一)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如设立了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给予资金支持和保护。
三下乡非遗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传承情况,我们特此开展此次“三下乡”非遗调查活动。
本问卷旨在收集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态度及需求等信息,以便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参考。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是:(1)男(2)女2. 您的年龄范围是:(1)18岁以下(2)18-25岁(3)26-35岁(4)36-45岁(5)46-55岁(6)56岁以上3. 您所在地区是:(1)城市(2)农村4. 您是否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一般了解(4)不太了解(5)完全不了解二、非遗认知与态度5. 您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您所在地区的重要性是:(1)非常重要(2)比较重要(3)一般(4)不太重要(5)完全不重要6. 您认为以下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您所在地区最具代表性?(可多选)(1)传统音乐(2)传统舞蹈(3)传统戏剧(4)传统美术(5)传统技艺(6)传统医药(7)民俗7. 您认为以下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您所在地区面临传承危机?(可多选)(1)传统音乐(2)传统舞蹈(3)传统戏剧(4)传统美术(5)传统技艺(6)传统医药(7)民俗8.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积极作用?(可多选)(1)政府政策支持(2)社会舆论关注(3)民间传承人努力(4)学校教育推广(5)旅游开发9.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负面影响?(可多选)(1)现代化冲击(2)城市化进程(3)年轻人兴趣转移(4)传承人老龄化(5)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三、非遗需求与建议10. 您认为以下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您所在地区需要更多关注和传承?(可多选)(1)传统音乐(2)传统舞蹈(3)传统戏剧(4)传统美术(5)传统技艺(6)传统医药(7)民俗11. 您认为以下哪些方式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可多选)(1)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2)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4)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鼓励年轻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12. 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有何建议?请您在以下空白处填写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次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祝您生活愉快![调查机构名称][调查时间]。
非遗调查报告
非遗调查报告一、调查的初衷我呀,一直对非遗特别感兴趣。
非遗就像是隐藏在我们生活里的宝藏,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我就想啊,我得去好好探究探究这些宝贝,看看它们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我身边其实就有一些非遗的小例子,像奶奶做的刺绣,那针法可讲究了,每次看都觉得特别神奇。
这就勾起了我对非遗更大的好奇心,想知道更多非遗项目背后的东西。
二、调查的过程我就开始在周边找各种非遗的线索。
我先去了本地的一些老街区,那里有很多老手艺人。
我跟一个做糖画的老爷爷聊天,他做糖画可厉害了。
我就问他这糖画的历史呀,老爷爷就特别热情地给我讲起来,说这糖画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呢,以前是小孩子们最爱的零食兼小玩意儿。
他还现场给我做了一个糖画,那熟练的手法,看着糖稀在他手下变成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我都惊呆了。
然后我又去了民俗博物馆,在那里看到了好多非遗的展品。
有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那些剪纸精致得不像话,每一个图案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我还在那里找到了一位剪纸艺人,她给我讲了剪纸的一些技巧和寓意。
比如说剪纸里的一些花朵图案,不同的花朵有着不同的含义,像牡丹就代表富贵,梅花就象征着坚韧。
我还参加了一些社区组织的非遗活动。
在活动上,我看到了传统的手工编织。
那些阿姨们用毛线编织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帽子、围巾还有小玩偶。
我跟着学了一下,才发现这手工编织可不容易,要很有耐心,还要掌握很多小窍门。
三、调查的收获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我对非遗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发现非遗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非遗项目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文化天空。
而且我还发现,非遗现在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说,很多年轻人都不太了解非遗,觉得这些东西很老土。
但其实只要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它们特别有趣。
还有就是传承人的问题,有些非遗项目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这可太可惜了。
我就想啊,我要尽我自己的力量,把我了解到的非遗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宝藏。
家乡文化遗产调查情况汇报
家乡文化遗产调查情况汇报我所在的家乡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以了解家乡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首先,我们对家乡的传统节日进行了调查。
家乡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特色,甚至有些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已经失传。
这对于家乡的文化传承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我们对家乡的传统手工艺进行了调查。
家乡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如刺绣、剪纸、木雕等,这些手工艺代代相传,是家乡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许多手艺人年龄偏大,年轻人对这些手工艺缺乏兴趣和传承意愿。
这对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此外,我们还对家乡的传统建筑进行了调查。
家乡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古代庙宇、民居、城墙等,这些建筑承载着家乡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建筑面临着拆迁和改造的压力,许多古老建筑被破坏或改建,导致家乡文化遗产的丧失和减少。
针对以上调查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遗产的建议。
首先,我们建议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教育,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开展节日习俗传承等方式,激发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参与度,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我们建议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开设手工艺培训班、设立手工艺传承基地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和传承,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手工艺。
最后,我们建议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通过修缮古建筑、开展古建筑保护宣传等方式,提高社会对传统建筑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保护和传承家乡的传统建筑文化。
总之,家乡文化遗产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调研报告非遗
调研报告非遗调研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通过代代相传的口述、表演和实践形式所创造、发展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各种措施。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情况。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的保护情况和传承活动的展开情况。
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访问、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等。
三、调研结果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和代表性经过实地访问和资料收集发现,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手工艺和传统节日等。
其中,著名的传统音乐有民歌、戏曲和器乐等;传统舞蹈包括舞龙、舞狮和舞蹈剧等;传统手工艺则涵盖陶瓷、刺绣和木雕等;传统节日则包括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在当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相关的传统艺术团体和学校提供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培训和教育机会。
并且一些艺术家和传统工艺师在努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授给年轻一代。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和问题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现代生活方式的兴起使得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困境。
其次,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技艺逐渐失传,原材料的匮乏和高昂的成本也限制了其发展。
最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也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四、建议和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认识。
2.加强传统手工艺的培训和推广,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3.加强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保障。
4.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数据库,为相关机构和研究者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资料和信息。
非遗文化调研报告(5篇)
非遗文化调研报告(5篇)篇一:非遗文化调研报告有关非遗文化的调研报告非遗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传统节庆、传统习俗、传统知识等。
这些非遗文化代表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次调研报告将围绕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展开,以了解非遗文化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发展。
一、非遗文化的概念和价值非遗文化是指通过代代传承的方式传播的传统技艺、节庆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连续性三个特点。
非遗文化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保留了古代文化的传统风貌,还是当代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非遗保护的现状目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里程碑。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也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非遗保护工作。
2.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尽管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但非遗保护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非遗资源面临严重流失的威胁。
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兴趣较低。
其次,非遗传承人的生活条件较差,缺乏传承的动力。
再者,非遗传承存在传统与现代产业的冲突。
传统技艺往往难以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导致其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三、非遗文化保护的对策与建议1.提高非遗保护的意识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引导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2.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力度,提供相应的奖励和保障措施,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
3.发掘非遗文化的商业价值非遗文化的商业开发可以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也能使非遗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4.推广非遗文化的传统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非遗文化,从小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传承意识。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地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家乡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区,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址。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情况,以期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家乡文化遗产概况家乡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手工艺技术、民间音乐与舞蹈、民俗节庆活动等。
2. 历史文化遗址:古建筑、历史街区、古墓葬等。
3. 自然遗产:与文化紧密相关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特征。
三、保护和传承现状1. 成功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组织定期的培训和展演活动,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部分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
-历史文化遗址的修复与利用:对部分古建筑和历史街区进行了科学修复,并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既保护了遗产,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2. 存在问题-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地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部分文化遗产因资金和技术缺乏而面临破坏和消失的风险。
-传承人缺乏: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传承人年事已高,未能找到合适的后继者,面临断代的危机。
四、保护和传承措施1. 增强保护意识-开展文化遗产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2. 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支持,引入先进的保护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3. 培养传承人-通过设立奖学金、开展培训班等方式,吸引和培养年轻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五、结论家乡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财富,其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通过加强公众教育、增加资金和技术支持、培养传承人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六、建议1. 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
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降低,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被遗忘和消失的危险。
家乡的文化遗产是一个社区的独特标志,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遗产对于维护社区的独特性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进行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需要了解。
在进行调查时,可以观察家乡的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传统节日等方面。
对于古建筑来说,可以了解是否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工作,以及保护工作是否得到当地政府和社区的支持。
对于传统手工艺品来说,可以了解传统手工艺品是否面临着失传的局面,以及有哪些机构或组织在进行传承和推广工作。
对于传统节日来说,可以了解节日是否还保持着原有的庆祝方式,以及有没有进行过相关的保护和传承项目。
其次,家乡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承需要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认同和重视,否则文化遗产很难得到有效的传承。
在进行调查时,可以针对不同的文化遗产形式,了解当地是否有相应的传承人和传承机构。
传承人是指那些具有传统技能和知识的人,他们承载着文化遗产的精髓和传统智慧。
传承机构是指那些致力于文化遗产传承和推广的组织,他们为传承人提供支持和平台。
通过对传承人和传承机构进行访谈和观察,可以了解他们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于传承工作的期望和需求。
最后,调查还需要了解社区居民对于家乡文化遗产的态度和参与程度。
社区居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的认同和参与对于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调查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会的形式,了解社区居民对于家乡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愿以及他们对于相关工作的支持程度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保护和传承计划,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总之,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的调查有助于了解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发展状况,为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传承计划提供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们不仅是民族认同感的体现,也是文 化多样性的见证。然而,社会对非遗价值的认识仍需提高。
保护措施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仍有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正在实施。例如,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非遗保护专项资 金,支持传承人的培训和项目推广。同时,非遗博物馆和展览也在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虽然我国已经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相关 配套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仍有待完善。
05
保护建议与对策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 系,明确保护范围、责任主体和保护 措施。
加强执法力度,对破坏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尊严和安全。
加大资金投入
展望
政策支持
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投入、传承人培训和项目推 广等。同时,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 ,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创新发展
在保护的基础上,应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 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例如,可以通 过与现代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创作出更多 具有时代特色的非遗作品。
口述史法
比较研究法
通过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关人 士和见证者,收集口头历史资料,了解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变历程和价值。
将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比较, 分析其异同点,为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调查过程
确定调查范围
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确定调 查的地域范围和具体对象。
制定调查计划
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制定详 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时间 、地点、人员分工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我们不仅需要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历史文物等,还需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世代传承下来的各种各样的文化实践和表现形式,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风俗习惯、庆典儀式、传统知识与做法等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历史和传统的重要载体。
本文从调查的角度出发,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保护方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1. 传承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人类世代传承下来的,这种传承性是彻底的。
每一代人都会接受并且学习,并且继承和传承这种文化习惯和技术,一代接着一代。
2. 多样性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不同的民族、地区和社会群体,因其生活、生产、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因时而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时而变的,它是根据生活、生产和信仰给予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而变化和演化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变化是非常快速的,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变化已经越来越快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1.文化政策的支持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加强文化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等,保护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并且保障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2.文化人才的培养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培训文化人才,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培养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将文化遗产创造力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使其加强自我价值和发展。
3.社会意识的建立政府部门可以在社会层面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面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让社会广大群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之中。
三、实地调查范例愚公移山源于中国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内容是一个叫愚公的老人麻木不仁,坚定不移地打算搬移700座山以便创造天平之洲。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调查报告一、引言根据我对所在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调查研究,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措施以及对社区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二、研究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我采取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针对社区居民和当地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我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并收集和分析了获得的数据。
2. 深度访谈:通过与社区居民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我获得了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和传承情况的详细信息。
3. 文献研究:我还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梳理和分析,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政策和相关理论。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在我调查的社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手艺、传统节日和传统技艺等。
在社区居民中,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较高,多数人表示非常珍视和重视。
然而,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四、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传承人培训:社区成立了传承人培训班,对潜在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进行培训,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传承。
2. 重要活动的举办:社区组织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以加强社区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参与度。
3. 宣传和教育活动:社区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包括展览、讲座和书法绘画培训等,以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区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区的影响是多维度的:1. 民族认同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象征,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民族认同感,凝聚社区的凝聚力。
2. 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为社区带来经济效益,例如,传统手艺和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可以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3. 社会和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现状以及保护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以期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建议。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不属于自然物质的社会文化现象和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现象和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典、手工艺、知识和实践等。
这些文化现象和表现形式是人类创造的精髓,拥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许多威胁。
例如,城市化推动了城市中心的现代化改造,老城区以及融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筑物逐渐消失;城市化还增加了人口流动性,使许多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困境;另外,全球化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在保护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对传承人进行培训等。
此外,还建立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和博物馆,用于展示和传承传统文化。
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1. 积极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国家和社会应当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宣传。
例如,通过庆祝传统节日、组织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2. 建立相关机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除政府部门外,社会组织也应该成立自己的机构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
3.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和博物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和博物馆,用于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背景,并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服务,以提高公众的认识和了解。
4. 扶持传承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环节,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支持传承人,例如对传承人进行培训,提供一些相关的资助,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和保护。
非遗文化调研报告
非遗文化调研报告非遗文化调研报告非遗文化是指我国传统的手工艺技艺术和表演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艺艺术和表演形式逐渐被边缘化和淘汰。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遗产,我进行了一次非遗文化调研。
调研过程中,我选择了瓷器、刺绣和京剧三个传统非遗项目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我去了一家著名的瓷器制作工坊,观摩了整个制作过程。
这家工坊的瓷器制作技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传承着古老的制作方法和工艺。
在工坊里,我看到工匠们的手艺非常精湛,他们使用的工具简单而原始,但却能制作出纤细而美丽的瓷器。
然而,我也发现这些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成本高昂、劳动力短缺等。
此外,由于现代消费者对瓷器的需求下降,这家工坊也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
其次,我进行了刺绣非遗项目的调研。
我参观了一家专门从事绣花制作的工作室。
在这里,我了解到刺绣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刺绣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经过精益求精的手工处理,工艺复杂而繁琐。
在工作室里,我看到了许多老师傅正在绣花,他们手指的动作熟练而稳定,仿佛一种艺术的舞蹈。
然而,我也发现许多年轻人不再学习刺绣,这项传统技艺正慢慢失去年轻一代的传承。
工作室的老师傅们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开展刺绣展览和培训班等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对刺绣感兴趣。
最后,我参观了一场京剧表演,京剧作为中国国粹之一,深受人民喜爱。
在表演中,演员们的唱腔和戏服都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京剧表演面临的问题同样严重。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年轻人对京剧的兴趣和理解度逐渐下降。
在观众席上,我看到大部分观众年龄较大,年轻人的身影寥寥无几。
京剧演员们表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推广京剧并加强与新媒体的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京剧感兴趣。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了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传统手工艺艺术和表演形式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支持。
关于对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对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状况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情况,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该地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1.采访法:走访当地相关人员、文化传承人,了解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认识、态度与实践情况;2.观察法:参观相关文化活动所在场所,了解活动的组织方式、内容与成效;3.调研问卷法:设计问卷,针对固始县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参与情况。
三、调查结果:1.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普遍重视和关注。
当地居民对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着自豪感与认同感,并积极参与相关保护与传承活动。
2.目前,固始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该县还成立了一些相关的协会和组织,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推广的责任。
3.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a.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政策支持。
虽然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部门,但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b.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与传承问题。
虽然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但他们的年龄偏大,年轻一代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的意识。
c.经济压力与现代化发展的冲突。
固始县正面临着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面临逐渐失传的危险。
四、调查建议:1.完善政策与法规:加大力度推动相关部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与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与支持。
2.开展教育与培训:加强对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与培训,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意识,培养新一代的文化传承人。
3.增加宣传推广力度: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推广,增加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参与度,唤起保护遗产的意识与行动。
关于对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我国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固始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传统技艺、习俗和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对于保护本地文化的多样性和提升居民的文化自信心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固始县位于中国河南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固始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传统工艺、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节日和民间舞蹈等。
1. 传统工艺固始县的传统工艺包括瓦窑、织造、剪纸和木雕等。
这些传统工艺代表了固始县的手工艺制作技术和工艺水平,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的独特性。
2. 传统音乐固始县的传统音乐以农耕文化为基础,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固始民间音乐团,他们以民间乐器演奏古老的曲调,传承着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
3. 传统戏剧固始县的传统戏剧主要有豫剧和皖剧。
这些地方戏剧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目。
其中,固始县的豫剧表演艺术更是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4. 传统节日固始县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这些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精神寄托。
5. 民间舞蹈固始县的民间舞蹈形式独特、多样,有华夏舞、农民舞等。
这些舞蹈通过独特的舞姿和动作,展现了固始县民众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现状固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意识不足部分当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较低,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认知。
这导致一些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2. 人才断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有专业技艺的传承人,但当前固始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较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一、前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鼓励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结果进行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研包括了对多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调研和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三、结果展示1、地方戏曲地方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在民间生活和文化活动中形成的。
经过我们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地方戏曲已经成为藏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保护方面,我们认为应该在教育中加强对地方戏曲的传承,同时还要通过演出等形式将戏曲文化传播出去。
2、扎染工艺扎染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其技术渊源悠久,技艺精深。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扎染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在目前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扎染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扎染的传承和推广,为其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3、传统饮食文化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传统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了许多地方的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传统饮食文化,我们应该加强对餐饮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寻找更好的宣传和推广途径。
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值得大力推进。
我们的调查显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为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也要通过引进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
四、总结经过本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这些遗产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同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西贵港市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调查
1
2
目录
3
CONTENTS
4
5
摘要 调查步骤与方法 调查内容与分析
问题分析 建议措施
1
摘要
贵港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
01
文化财富是体现当地历史、传统、
习俗和精神的载体
02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丧失的威胁
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以
保护意识不强:部分当地居民对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 主动保护的意识
资金投入不足: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政府投入有限 ,许多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市场需求不高: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的改变,部分文化遗产的市 场需求不高,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
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如何发展经济、提 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往往以文化遗产的消失为代价。城市现代化 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提高他们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开展一些社区活动,让居民更好地了解和接触这些 文化遗产,从而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合理利用和发展旅游业
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合理利用和发展旅游业,既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为文化 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需要注意,开发旅游资源时应当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前提, 避免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或过度开发
引入社会资本
尝试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促进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 理利用。例如可以引导企业投资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保护类主题公园等
加强与当地中小学教育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左权小花戏》左权小花戏:小花戏的前身叫“文社火”。
古辽州民间流行的艺术形式统称“辽州社火”。
除“文社火”外,还有“武社火”、“小秧歌”、“喊大腔”以及“耍龙灯”、“舞狮子”、“跑竹马”等。
一、产生和发展旧时村中多立“社”(集体性组织),每年过了春节,由社首召集,排练节目,到元宵节在三官庙(封建时代供奉的天官、地官、火官)前先祭袍,后沿街表演节目。
十六日各路“社火”相互串村表演,十七日云集县城比试夺魁。
人们以闹社火形式,一方面进行自娱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敬神,祝愿年岁丰稔,四季平安。
流传于当地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中,最受群众喜爱的,首推“文社火”。
它起源的准确时日,志书未载,据老艺人回忆,“文社火”于清朝末年已在辽州盛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吸收了本地和外地姊妹艺术的优点,逐步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小歌舞剧。
文社火的每个节目,一般由两个12岁左右的男童表演,服饰化妆基本上是小生小旦(少量节目配以丑角)。
舞蹈特点主要是扭,常用舞步是颤颤颠颠的“晓嚎步”。
扮演女角的演员多舞“擦脯扇”,扮演男角的演员多持合扇。
曲调大都采用当地流行的民歌,多为一剧一曲。
常用的伴奏乐器是晋胡、京胡、大横笛笛、海笛、锣鼓镣、四块瓦、擦拉机(一种小型打击乐器)等。
演唱的内容多是些有生活情趣的小故事。
辛亥革命以后,“文社火”大大地向前发展了一步,角色行当在生、旦、丑三小门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化妆上能区分人物性格。
离城40里的孔家庄村“文社火”的发展较有贡献。
当时,该村有一批艺术人才,像已故老艺人关向阳、关秀阳等,能编善导,演员王兰田、王玉马、石束江等,舞的“随嚏步”别具风格,以表演《卖扁食》为拿手节目,影响很大。
由于“文社火”将歌、舞、剧三者进一步融合提高,扇花中又出现了蝴蝶花,异常花俏新鲜、老百姓亲切地将“文社火”称之为“小花戏”。
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代表剧目除《卖扁食》外,还有《放风筝》《打秋千》《摘花椒》《打樱桃》《卖菜》《铲菜》《游花园》《回婆家》《看觅汉》《妓女告状》《送小姨》《金箍帽〉、《拿煞人》《怀孩》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八路军总部进驻辽县麻田镇。
随着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社组织及“文社火”之名逐渐消失,由“小花戏”取而代之。
当地文化工作者、民间艺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文艺工作者,对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进行了改革与提高。
内容上直接服务于抗战的需要;人物角色增加了青年男女、老人儿童等,改变了一贯男扮女装的旧俗,女孩子们开始登台表演;“隐咳步”发展成优美舒展的“三颠步”;单调的“擦脯扇”也逐步开合宛转,进一步发展为“蝴蝶扇”;舞蹈动作还从别的姊妹艺术里吸收了精华,丰富了自己,曲调也更加优美,伴奏乐器也有所增加;服饰、化妆不再是单纯的小生小旦,而是按角色性格穿着彩服等。
以上变化,大大加强了小花戏的表现力,群众称此为“新花戏”。
这个时期流行的代表剧目有《四季生产》《狼牙山》《新告状》《练兵》《住娘家》《送郎参军》《秀英告状》《刘邓大军南下》等。
从抗战到建国前这段时期的小花戏,按照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和人民群众结合,一扫过去那些低级庸俗和封建迷信的糟粕,而成了清新、健康、思想性较高的民间艺术,它振奋人心,鼓舞斗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建国以来,小花戏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
县里除每年组织规模较大的春节文艺会演外,还多次举办花训练班,促进了花戏的交流和发展。
1954年,花戏艺人王全籽和王连籽表演的传统小花戏《卖扁食》,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民间艺术会演,受到好评。
1958年6月曾成立“左权县红旗歌舞剧团”,上演了不少花戏剧目。
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小花戏不仅继承优秀传统节目,而且有所创新和发展。
如《放风筝》《摘花椒》《打秋千》《打樱桃》等,经过加工改编,深受群众欢迎。
在新编花戏方面,成绩也很突出,代表剧目有《新中国》《爱国旗》《工农联盟》《歌唱合作化》《劝夫卖余粮》《新牛郎入社》《一个老头四个姑娘》《送棉袄》《选稻种》《太行新歌》《娶女婿》《采药》《新婚路上》《翠芬选亲》以及百人花戏《百花迎春》等,都是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好节目。
尤其是近年来创编上演的《开花调》和系列花戏《太行颂》,赢得了专家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演员根据唱词内容,配以象征性的舞蹈动作。
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歌舞并重,或偏重于舞。
如《开花调》《摘花椒》《打秋千》等。
这种歌舞形式还可以组织人数较多的大型舞队,在乐队伴奏下,以整齐的步法和多变的扇花做出各种舞姿造型,参加重大节日的游行表演。
第二类是歌舞剧。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有一定的戏剧矛盾冲突,构成了小戏形式。
其特点是歌、舞、戏三者紧密结合。
代表剧目有《打樱桃》《卖扁食》《菜哥》等。
二、舞蹈1、飞舞多变的扇花最有代表性的是蝴蝶扇,要求演员把彩扇舞动得起伏翩蹬,如同彩蝶在花丛中飞舞。
目前以蝴蝶扇为主的扇花,已发展到50余种。
扇子是小花戏的万能道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
各种五颜六色的彩扇,舞动起来讲究很多,扇法的开、合、转、动、静、速、慢,时而像飞舞的蝴蝶,时而像艳丽的花朵,眨眼如漏漏流水,瞬间似招展红旗,变幻莫测,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60年代末期,地处太行山巅的左权县首次试种水稻成功,群众欢欣鼓舞,因此编演了小花戏《太行新歌》。
舞台上10多名演员,各拿两把绿色彩扇,边歌边舞。
合拢时上下轻点,好似插秧;打开时波浪翻腾,如同稻田一片葱绿,想像丰富,虚实相间,真实感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扇子是小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加强了小花戏的表现力,而且为小花戏美的艺术形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小花戏特有的风格。
2、起伏颠颤的步法小花戏的舞步轻盈活泼,富有弹性,走、跳、跨、挪不下20余种。
其中最富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是每舞动一步,身体相应颤颠三下的“三颠步”。
其要点是颤、颠、跳、蹬,再配以辅助性的动作扭、摆、甩,构成了奇特的韵味。
颤:随着舞蹈脚步的起落,双腿膝盖屈伸要有弹性。
颠:身体随着膝盖的颤,依次往脚跟、脚前掌、脚尖(脚趾部分)弹压,通过膝颤脚颠,使舞步富有弹性。
跳:在波浪起伏的一步三颠颤时,身体的重心变化和移动,形成明显的跳跃之状,使舞步起伏更加鲜明。
蹬:两腿交替向前迈步时,形成脚前掌的勾劲和脚跟的蹬劲。
扭:随着舞步的起落节奏,左右轻微的,或大幅度的扭动,要和颠颤协调一致,使舞步更加优美。
摆:在舞动过程中,以大臂带小臂,有规律地摆动,手过头为大摆,手在肩以下为小摆。
甩:手在向上摆动时,自然撩起,到达最高点时有股甩劲。
通过摆和甩,使颠颤的舞步更加活泼。
上述7字“三颠步”步法是统一整体造型,缺一不美。
其中颠颤是关键,要做到颤中有扭,颠中有跳,使颤、颠、跳、蹬、扭、摆、甩协调一致,有机结合,再和多种扇花配合舞动,构成了“三颠步”身躯起伏的颠颤形象。
3、舒展秀美、灵活多变的舞姿到目前为止,经常运用并有固定名称的舞蹈动作有50余种,大部分动作始终贯穿了颠颤这一基本动律。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颠簸:随着颠颤的弹力,双膝大幅度的屈伸,使全身形成明显的起伏。
拧转:以腰部为基轴,在左右转身时,用灵活的拧劲,扭转成多姿势、多角度的身态,舞姿刚柔相济、优美俏丽。
晃首:头部或左右或前后摇晃,或反复划圆圈。
传统花戏中的男角表演,特别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由于头部不停地划圈和晃动,帽冠前的英雄绒球也随着不停地颤动,给人以活泼、喜悦之感。
转肩扭。
肩部前后交替摇摆划圆圈,腰胯随之扭动,使身形动作显得轻盈柔美。
转肩扭和摇首晃脑巧妙结合,使舞姿更加谈谐、活泼。
三道弯:许多舞蹈动作体现出身体曲线形的美感。
手臂划圆:双手随臂同向或交替划大圆形,使身段舒展、柔美,给人以线条流畅的美感。
总之,小花戏的舞蹈动作通过腰、头、肩、手、臂的灵活多变,起伏跌宕,使舞步、扇花、舞姿三者协调配合,形成了小花戏舒展、矫健、朴实、俊秀的舞蹈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概括其舞蹈要点为:一步三颠膝要颤,上下起伏似波澜。
轻盈灵巧扭摆甩,拧身转体臂划圆。
欢抖彩扇如蝶舞,神韵要随意境迁。
三、音乐小花戏的唱曲多采用历史悠久具有山乡风韵的左权民歌。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小调(以曲调短小而得名),其次为“大腔”。
小花戏的唱曲大部分选自小调,有很多小调,成为小花戏的剧目名、唱曲名。
小调多由两个乐句和四个乐句组成,一段体曲式较多、演唱时抒情明丽,亲切感人。
如《有了心思慢慢来》《歌唱合作化》。
这一类小调的结构比较方整,还有的是在两个乐旬或四个乐甸的基础上,将主旋律延伸发展,加以扩充,丰富了音乐形象。
如《送小姨》每段歌词只有2个“七字句”,但因加进了衬词,使结构延展为加结尾的两段体曲式。
第一乐段包括两个六小节的乐句,节奏与旋律均较平缓;其后为对比式的第二乐段,所配用的都是“哎咳呀”、“哈哈哈”之类的虚词,旋律欢快风趣。
全曲兼具叙事性、抒情性与戏剧性干一体,脉络清晰,层次有序,体现了民间作曲家的卓越艺术才华。
大腔曲调较为复杂,演唱时宽厚宏亮,带有戏剧性的吼声,群众称之为“喊大腔”。
大腔多由说唱音乐演化而来,因而叙事性较强,多带有虚词与拖腔。
大腔比小调难学,故流传数量较少,但从其旋律特色和演唱方法来看,则有其独到之处。
小花戏唱曲也采用了一些曲调较短的大腔,成为花戏的唱曲。
小花戏的唱曲除采用左权民歌外,还以民歌为素材进行创编。
民歌实为小花戏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哺育完善了小花戏的艺术,小花戏又赋予民歌以活力。
小花戏的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伴唱(即“帮腔”),这样既配合了演员的表演,又烘托了演出气氛。
小花戏乐队成员可多可少,乐器可增可减,这是由于小花戏视场地的不同、灵活演出的特点所决定的。
但发展趋势是由少到多,由简到繁,以传统的民族乐器为主。
有琐呐、竹笛、笙、板胡、二胡、三弦、低胡等(早期的晋胡、京胡后渐不用)。
以后多以大提琴取代了低胡,并加入了扬琴、琵琶以及一些西洋乐器。
打击乐器有大小鼓,大小锣,大小擦、木鱼、碰铃等。
也可加入一些西洋打击乐器。
小花戏的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在创新。
如小花戏《放风筝》、《摘花椒》改编后,韵味更加浓郁,音调更加谐美。
这种成功的尝试,为小花戏的不断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四、成就及影响小花戏是山西省地方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在左权一带广为流传,而且也流传到全省许多地方,并在全国也产生了影响。
晋中李明珍(一级演员)曾多次被邀请到北京舞蹈学院传授左权小花戏,从中央到全国许多地方的专业与业余文艺工作者,经常来晋中学习小花戏。
1992年11月,小花戏《开花调》力挫群雄,夺得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大奖赛一等奖。
同年12月,在全国第二届“群星杯”评奖活动中,《开花调》又荣获金奖。
1994年9月,《开花调》应邀赴兰州参加了中国第四届民间艺术节的演出,载誉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