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日战争看今日中日关系
抗日胜利纪念日如何影响了中日关系
![抗日胜利纪念日如何影响了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58ea90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1.png)
抗日胜利纪念日如何影响了中日关系每年的 9 月 3 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这一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日子。
它不仅是对过去那段惨痛历史的铭记,也是对英勇抗争的先烈们的缅怀,更是对未来和平的期许。
而这个纪念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血泪与抗争的篇章。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生灵涂炭。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不屈的民族意志。
抗日胜利纪念日的设立,就是要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永远记住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自由、独立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抗日胜利纪念日提醒着日本,不能忘记曾经的侵略罪行。
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而对于中国,更是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然而,战后的日本,一些右翼势力试图歪曲历史、否认侵略,这种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对中日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
抗日胜利纪念日的存在,让日本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是不容篡改的,必须正视过去,才能走向未来。
在政治层面,抗日胜利纪念日成为了中国向日本表达立场的一个重要契机。
中国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这也让日本政府明白,任何企图破坏中日关系、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同时,这也促使日本政府在处理中日关系时,更加谨慎地对待历史问题,避免因历史认识问题而引发两国之间的政治冲突。
在民间层面,抗日胜利纪念日也影响着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认知和情感。
对于中国民众来说,这个纪念日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人们对日本的侵略历史保持警惕。
而对于日本民众来说,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这段历史,理解中国人民设立抗日胜利纪念日的意义,有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误导以及日本政府在历史教育方面的缺失,部分日本民众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存在偏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日民间的交流与友好。
从抗日战争看中日两国民族性格
![从抗日战争看中日两国民族性格](https://img.taocdn.com/s3/m/5c2dbd7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8.png)
教学参考栏目主持人/王伶\历史简论从抗日战争看巾日■民族性格〇苏伟立石春柳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
民族性格的形成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张宏杰在《中 国人的性格历程》一书中曾说:“对于一个人来说,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又反过来影响性格。
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决定性格,性格又反过来影响历史。
”本文试从1931 —1945年中日之间的战争分析中日两国的民族性格。
一、菊与刀:菊花刀下大和民族的侵华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这 样描述日本大和民族的性格:“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极度勇敢又极度胆小,极度保守又极度喜欢新鲜事物,总之,这是一个极度矛盾的民族。
”从上述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和民族性格中有象征着温顺、美丽、隐逸的“菊”的一面,也有代表着武力、好斗、蛮横的“刀”的一面。
当“菊”的盛开覆盖了“刀”的凶光时,我 们看到的是大和民族精美的插花、优雅的茶道、温 和的表现;当“刀”的利刃凌驾于脆弱的“菊”之上,我们看到了大和民族对平民的虐杀、对妇女的强暴、对人性的摧残。
为何如此残忍?是什么力量让当“刀”的利刃凌驾于脆弱的“菊”之上?一篇名为《从中日战争看两国民族性格差异》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武士道使日本人强桿尚武,强焊尚武的民族性格和天皇制的特性,加之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促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日本的军国主义与从西方舶来的法西斯主义相交媾,又孕育出一个具有日本特色的怪胎—更加好战、更加残暴、更富侵略扩张性的法西斯军国主义。
”在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各种极端偏激的宣传“洗脑”下,日本 国民渐渐丧失“菊”性,暴露“刀”性,从而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二、羊与狼:羊变狼后中华民族的抗战美国学者用“菊与刀”精辟地概括了大和民族的民族性格,那么用怎样的词语来描述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呢?姜戎在《狼图腾》中这样写道:“以草原生活代表的游牧民族是团结、进 取、血性的代名词,似狼;以农耕生活为代表的汉民族是保守、温和、顺从的代名词,像羊。
漫谈中日关系 九一八事变和二战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漫谈中日关系 九一八事变和二战对两国关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98d541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a.png)
漫谈中日关系九一八事变和二战对两国关系的影响中日两国的历史纵深悠久,长期以来一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九一八事变和二战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重要节点,对后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讨论九一八事变和二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一、九一八事变引爆的中日关系危机九一八事变,即发生在1931 年的日本侵华行动,标志着中日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这一事件由于其在中国国内产生的广泛影响,使得中日之间的摩擦升级至空前的高度。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中日关系造成了以下几个主要影响。
首先,九一八事变导致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恶化。
随着日本在中国东北扩张势头的不断加强,中日之间的战略冲突明显加剧。
这导致了两国之间的敌对情绪普遍上升,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矛盾。
其次,九一八事变对中日两国政治经济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日本在东北地区的侵略行为,严重破坏了中国政府在这一地区的统治,使得东北工业基础几乎被日本夺取,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在中国秦园设立伪满洲国,这一行为进一步削弱了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地位。
最后,九一八事变引发了中国民族觉醒的浪潮。
九一八事变使得中国国内的抵抗情绪迅速蔓延,激发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意识。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崛起,为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二战对中日关系的重大冲击二战是中日关系长期发展中的又一重大事件。
对于两国而言,二战所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战争本身,还涉及到了政治格局、经济发展以及民众思潮等各个方面。
首先,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旧金山和约,日本正式放弃了其在中国控制的领土,这为中日关系重新修复奠定了基础。
此后,中日双方开始重建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其次,二战对于中日两国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而日本则借助战争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和经济扩张。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8a778c1c1c708a1284a44d2.png)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策动“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历时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东京时间),同盟国联合受降典礼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隆重举行。
日本政府全权代表和大本营全权代表分别在投降书上签字,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法国和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的全权代表(中国代表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将军)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接受日本投降,投降书即刻宣告生效。
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宣告日本帝国主义彻底失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心得体会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半个多世纪前,在那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作用之巨,是举世瞩目的,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这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蒙受无数屈辱之后,反对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7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起了惨绝人寰的侵华战争,在中华大地上燃遍了战火,使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再次伤痕累累。
从918事变到七七事变,从813事变到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从残忍的细菌战到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
中华大地在侵略者的蹂躏下痛苦呻吟。
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决不会忘记。
他们在中国大地上横行肆虐,所到之处,城市破坏,村庄被毁,生灵涂炭,血流成河。
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死伤人数3500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5600亿美元之巨。
这真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人类浩劫。
八年抗战,从祖国的白山黑水之间,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抛家别子,走向前线,有多少仁人之士抱着“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的决心和信心,血洒疆场。
中日关系和抗日战争
![中日关系和抗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863d40d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74.png)
一、中日关系和抗日战争近年来,美化侵略,篡改历史,极力复活军国主义,积极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是日本内外政策的重要特点。
日本的上述行径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东亚、东南亚人民的感情,威胁了亚洲和世界和平,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因此,中日关系是当前重大的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之一。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解体现出来的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此,中日关系和抗日战争应当列为重点复习内容。
对于中日关系和抗日战争应当从多角度,特别是新的角度进行把握。
1、秦汉时期中日交往的重要史实和基本特点是什么?2、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空前发展,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了十三批遣唐使来中国,积极发展中日关系。
遣唐使和随行留学生僧人为什么不顾危险、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通过中日交往,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进步?并使日本文化呈现哪些重要特征?3、近代史上,日本是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和最凶恶的敌人。
(1)为什么日本会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和最凶恶的敌人?(2)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恶、残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日本常常得到了欧美列强,特别是美国的纵容和支持。
甲午战争时期美国为什么支持日本侵略中国?(4)在美国纵容日本侵略的过程中,常常纵容过头,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二十世纪初至二战结束,日本侵略势力的膨胀给美国造成了哪些重大挑战和影响?4、日本在扩张势力的过程中,曾经不失时机地利用外部有利因素,特别是美国的支持和扶持。
(1)“二战”结束后,日本利用了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哪些因素使自己大大减少了对所犯战争罪行的处分,并恢复和发展经济?促使美日关系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2)当前,日本继续借助美国提高政治和军事地位,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指出方面的表现。
5、日本帝国主义惯于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欺骗自己的国民和世界舆论。
(1)日本是怎样寻找机会发动甲午战争的?(2)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中,是怎样制造事端、寻找借口,发动侵略战争的?(3)为了欺骗舆论,缓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日本是如何对中国占领区进行殖民统治的?(4)近年,日本借口外国甚至公然宣称中国威胁采取了哪些重大外交行动以提高其政治、军事地位?6、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
抗日战 争胜利对中日关系的长远影响
![抗日战 争胜利对中日关系的长远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0b71c4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f.png)
抗日战争胜利对中日关系的长远影响《抗日战争胜利对中日关系的长远影响》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血与泪的篇章。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日关系的演变奠定了基础,其影响深远且复杂。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日本侵略者妄图通过武力征服中国,掠夺资源,奴役人民。
然而,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和英勇斗争,最终让他们的野心破灭。
这场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悲惨命运。
这一结果,为中国在战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也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尊重和地位。
在民族精神层面,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面对强大而残暴的敌人,中国人民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团结一心,浴血奋战。
这种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同时,这种民族精神的崛起,也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在战后,中国人民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日本,但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从经济角度来看,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得以摆脱战争的破坏,逐步走上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道路。
而日本在战后也经历了经济的重建和崛起。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逐渐紧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日本则是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发达国家。
双方在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然而,历史问题始终是影响中日经济关系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日本企业和个人对中国市场的认识不足,以及部分日本政客对历史的错误态度,都曾给中日经济合作带来过一定的困扰。
政治方面,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得到提升。
中国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而日本在战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约束和监督,其政治地位和军事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045421c0b4e767f5acfce16.png)
从近代到现代的中日关系对于日本,大多数中国同胞持有敌视态度。
也有明事理如王芸生的大家们,他们持有的态度就十分理智,所有才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耻认明,国难可救。
”之类的总结。
但从其中也可以看出中日关系的紧张情绪。
这种不合关系是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日本武力侵略中国是从一八七四年进攻台湾、占地杀人开始的。
同时,以高山族人为主的台湾同胞进行了英勇抵抗。
就是说,中国的“抗日战争”虽然是从一九三一年或者一九三七年开始的,但中国人的“抗日”早在一八七四年就开始了。
我想,如果把一八七四年作为抗日的起点,不仅能够更全面地显示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还能够说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不止历史战事对中日关系的恶劣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近代,从国家本质上来说,中日关系在往友好发展上很是存在困难。
就历史事实来说,对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的日本投降,在日本有两种表达,一种叫“终战”,一种叫“败战”。
我本来以为这种区别表达的仅仅是日本人不同的历史态度,现在看来并没有这么简单。
可以说,两种不同的说法也表达了日本与中、美、苏国家关系的差异。
“二战”中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一员,逻辑上反法西斯阵营的胜利就是中国的胜利。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确实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但问题显然还有另一面。
中国的“胜利”与美国或苏联的“胜利”大不相同。
美国是在攻占冲绳、扔了两颗原子弹、轰炸东京之后胜利的,苏联是在出兵中国东北、扫平日本关东军之后胜利的,而中国胜利的时候国土还处于分裂为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状态,北平、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还在日军控制之下,共产党政府还在黄河西岸,国民党政府还在遥远的重庆。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抗战胜利”其实是“抗战结束”——因美苏出兵痛击日本,中国的抗战得以结束。
“胜利”值得庆祝,而“结束”值得反思。
侵略与被侵略实质上构成了“制度的共谋”。
腐朽的制度不仅阻碍民族发展,为异国入侵提供可能性,并且在关键时刻出卖民族利益。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外交抗战国际形势与外交策略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外交抗战国际形势与外交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4447be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4.png)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外交抗战国际形势与外交策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重要的国际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抵抗侵略的一次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外交努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外交,探讨国际形势与外交策略。
一、抗战前的国际形势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
日本帝国主义以其侵略扩张为核心政策,已经侵占中国东北部分地区。
同时,西方列强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势力逐渐加大。
国际社会的态度严重干涉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加剧了中日关系的紧张。
二、中国外交的国际形势应对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实行了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
首先,中国加强了与国际友人的联系,寻求外援。
中国外交使节频繁向各国政府发出呼吁,展示中国的抗战决心,争取国际支持。
其次,中国加强了与苏联的合作。
苏联是中国主要的援助国家,两国在军事、经济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此外,中国还积极争取其他亚洲国家的支持,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抗日统一战线。
三、中国外交的战略调整随着抗战的进行,中国外交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
首先,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组织的创设,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这一举措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其次,中国在外交层面主张“以武拒战,出使延安”,通过外交手段争取战争胜利的支持。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国内抗战力量的联系,形成了内外合力的抗日战略。
四、中国外交的成果与反思中国外交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中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在各个国际舞台上发表了一系列战斗檄文,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中国还成功地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统一战线,实现内外相应,形成了强大的抗日合力。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反思。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声可以更加果断有力,与外国的援助合作可以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支持抗日战争的进行。
总结起来,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外交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日战争的国际形势有着积极的应对态势与外交策略。
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ae6e2d8d15abe23482f4d63.png)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正义必胜。
2.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全国各族人民及海外同胞的大力支持。
4.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实现了国共合作一致对外。
5.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
6.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及美苏等国际援助和支持。
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战场是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是遭受疯狂的掠夺与蹂躏的奋起之战。
中日关系60年来的中日关系发展进程有几大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开始直到60年代,中日仍处于敌对状态,民间交往时断时续,微弱地存在着;第二阶段,70年代到80年代,中日建交,两国关系缓和,8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高潮时期;第三阶段,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日本感到了威胁,同时两国经济关系大大加强。
怎样处理中日问题?中日关系仍十分微妙,但是微妙的背后,中日经济、商贸、文化等的交流和发展的主要的,中日关系处在一种良性的竞争中,这是适应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的。
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日本还存在军国主义残余,他们朝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等行径严重损害了与周遍国家的民族感情。
对此,我们不呢感放任日本篡改二战历史,不能让历史虚无主义侵蚀我们自己,盲目的主张排外民族主义,我们要抗议日本做伤害中日人民友谊和感情的事,要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牢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们奋力前进,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去处理国际关系中国与国、国与民族、国与组织的关系。
总之我们的目的是团结合作,共同发展进步,这其中也包括中日关系的良性,健康的发展。
历史问题涉及对那场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的认识问题,更涉及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关于我对中国抗日战争以及如今中日关系的看法
![关于我对中国抗日战争以及如今中日关系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ca473b10661ed9ad51f3f4.png)
关于我对中国抗日战争以及如今中日关系的看法
凌羚13应用数学学院1317020038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
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割地、赔款、出让国家主权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极大弘扬;光复了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失地,台湾、澎湖列岛等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废除了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长达百年之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民族解放史上的灿烂篇章,为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树立了光辉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第二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它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于今天的中日关系,我认为我们要用辨证的眼光去看,首先,近些年来,中日交往合作更加频繁,相互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局面,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并且,我们也要秉承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我们的民族宽容,做到“大人不记日本人过”。
但是,由于能源等利益冲突和中日战争遗留的影响,中日两国之间摩擦频繁.假如有一天日本的某一党派妄图挑起两国间的事端,我就认为,这绝不能留情。
但现在,我希望大家都能够理性点看待中日交往的问题所在,不要总挂念过去,但也不能忘却过去,过去的教训告诉当代的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我们得奋发图强,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和充分的准备迎接世界各国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欣欣向荣,中华民族才会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而不倒。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3eda82fb4daa58da0114aca.png)
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日关系凡熟悉近20年抗日战争史研究发展状况的人,大概都有这样一种体验。
那就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抗日战争史的研讨会,无论国内国际,大都较为客观冷静,即使是讨论日本侵华罪行的话题,通常也都较为学术化。
然而自90年代束以来,抗日战争史的研讨会日趋明显地出现了情绪化、甚至政治化的苗头。
今天.在不少讨论抗日战争问题的学术会议上,常常能够听到斥责日本民族的劣根性的激烈言辞,而这些言辞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影响了学术讨论应该遵循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导致部分学者的抗日战争研究逐渐情绪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日本自由主义史观思潮的泛起,和日本一些人在教科书问题、南京大屠杀问题以及慰安妇等问题上,对当年战争罪行的顽固态度。
但是。
无论是中日两国正式建交前,还是建交后,日本社会上始终存在着这样一种美化侵略战争+否认战争罪行的思潮和现象,为什幺过去我们几乎从未见到有谁试图把学术研讨会变成深挖日本侵华罪行的声讨会和斥责日本民族劣根性的批判会呢?很显然,除去日本方面的原因。
以及中国现实政治环境较以往为宽松等因素以外,中国学人心态的变化应当也是造成今天这种情况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自90年代下半期以来,中国的国力日渐增强,国际地位极大提高,伴随而来的,则是国人民族主义情绪的明显升温。
这种情绪·220·万方数据笔谈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自然也波及到学术界中来了。
因为逐渐开始热衷于看到政府在国际关系当中对人说“不”,因此,日本政府及其少数自由主义知祝分子面对过去战争罪行的态度,难免会愈加澈起部分学人情感上的愤怒。
学者也是人,人总有七情六欲。
对历史上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深恶痛鲍,对现实中日本政府和少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抹杀甚至美化日本战争罪行的态度忿忿不平,这些也都在情理之中。
但是,因为不理解日本人在过去战争期间的残暴扣部分日本人始终不敢正视自己战争罪行的态度,转而把这一切归结为El本民族的劣根性,甚至运用学术的手段来论证日本人天生残忍、虚伪,却明显地脱离了学术研究的范围,使自己滑入了民族主叉的泥潭。
抗日胜利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抗日胜利对中日关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78959c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f.png)
抗日胜利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二战期间,中国作为亚洲的主要抗战国家,承受了巨大的战争损失。
然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胜利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探讨抗日胜利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经济方面,抗日胜利为中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使中国得以重建和发展经济。
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掠夺了中国的资源和财富,使中国陷入了经济困境。
然而,抗日胜利后,中国得以收复失地,并恢复了对资源的控制。
此外,由于抗战期间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努力,中国经济在战后迅速复苏,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经济崛起也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国,与日本在经济领域的竞争逐渐加剧。
政治方面,抗日胜利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战期间,中国国共两党在共同抵御日本侵略的过程中建立了合作关系。
抗战胜利后,这种合作关系得到巩固,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
然而,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日本的经济实力增强,两国之间的政治争端逐渐加剧。
尽管两国在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合作成果,但在政治上仍存在一些敏感问题,如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等。
文化方面,抗日胜利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抗战期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和爱国情怀,这种精神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发了日本国内一部分人民对战争的反思和反省,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
此外,抗战期间,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为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机会。
总结起来,抗日胜利对中日关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经济上,中国的胜利为其经济复苏和崛起提供了契机,但也引发了与日本的经济竞争。
政治上,抗战期间的合作关系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仍存在争端。
文化上,抗战精神激发了日本国内的反战情绪,并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然而,中日关系的发展仍面临着挑战和困难,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合作,推动中日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与今日反思
![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与今日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703271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a.png)
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与今日反思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爆发之后全世界抗击侵略最充分、时间最长的战场之一。
这场战争对于中日两国及其后续的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并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
一、中国抗日战争对中日关系的影响1. 历史记忆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一部英勇史诗,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强大的民族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坚决抵抗外敌入侵,为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段历史使中华民族对侵略的仇恨和坚决抵抗的意识深深扎根于国民心中,成为中日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2. 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对地缘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战争中,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主要的抗日力量之一。
中国共产党的主导地位以及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所展示的军事实力,在战后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民间情绪的影响中国抗日战争中,广大的农民、工人及其他民众积极投身于战斗、筹款和献血等国家战争努力之中。
这种全民动员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民众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同时,中国民众对于日本的仇恨情绪也在抗战中被进一步激发和强化。
这种仇恨情绪对于中日关系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二、中国抗日战争对今日中日关系的影响1. 历史问题的阴影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在中国的暴行引起了广泛的国际谴责。
战后,战争中的历史问题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日本军队犯下的战争罪行以及对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侵略行为,导致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一直未能妥善解决。
这种历史问题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拦路虎,限制了两国间的互信和合作。
2. 地区安全的争议中国抗日战争使得中日之间的地区安全问题加剧。
战后,中国大陆的共产党夺取了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
而日本则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
这种地缘政治的分野导致中日关系复杂化,特别是在冷战时期,这种争议更加尖锐。
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如何正确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
![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如何正确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941363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76.png)
【国际关系 】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如何正确3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邓 浪(重庆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重庆400047 ) Grea t V ic t ory of C h ina in An t i 2Ja pan e s e W a r an d Pre s en t S in o 2Ja pan e s e Re l a t i on sD E N G L ang(M anag em e n t S choo l, Chon g q ing No r m a l U n i ve r sity, Chongq i n g 400047 , Ch i na )V iew s onA b s tra c t : Th i s p a p e r ana l yz e s the grea t con t ri bu t i o n of the vi c t o r y of Ch i na i n A n t i 2J a p a ne s e W a r t o the wo rl d ’s an ti 2fa sc ist wa r, and p u ts f o r w a rd tha t the re l a ti o n s be t w een Ch i na and J ap an li e s i n no ex p a n 2 si o n of c riti c is m , the fi gh t aga i n st m a i n stubbo rn f o rce s w ith rea son s, advan tage s, and li m its, and t he m u t ua l tru s t and the seek i ng f o r common gr ound wh il e re s e r vi ng d i ffe r ence s . Key word s : Ch i na; an t i 2Jap a ne s e W a r ; Si no 2Jap a ne s e re l a t i o n s ;情咨文中说 :“千百万中国人民在漫长的 4 年半里顶住了轰炸和饥荒 , 在日本武装和装备占优势的 情况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者 。
中日关系看法
![中日关系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33422f4b35eefdc8d333e8.png)
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基于抗日战争的视角什么叫国际关系?什么叫外交?我们要看清楚它的基本,到底是在一个名族的发展,而国家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日本这个名族自古以来便崇尚武力,特别是道理中古时期,武士的产生和武士阶级的形成从分肯定了其尚武精神。
而正是由于这种尚武精神造就了后来的日本帝国的对外侵略思想。
谈到中日关系问题时,不得不提古代的中日关系。
秦汉时中日之间就有了相互交流,而到了唐朝,我国的实力和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唐朝的商品大量被运往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纺织业和制瓷业的商品大量输出日本,中日友好贸易往来。
日本开始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和交流,他们将中国先进的技术、文化等传入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发展。
自秦汉到元,中日一直保持着平等友好往来。
而元朝时,中国的实力空前强大。
元的大一统帝国的版图随其不断对外侵略而不断向外扩张。
为了满足其大一统的目的,元朝的统治者发动了对日本的侵略战争,但由于当时海上运输技术的落后,中国军队刚下海便遇大风,大量军船覆没,无奈之下元朝收兵而返。
而后各朝历代统治虽与日本有摩擦,但也只是贸易上的冲突,而元对日侵略更不能算作是中国的对外侵略,因为元军根本没有到达日本,更何谈侵略入侵。
而反观近代,闭关锁国的中国在落后时期便遭受日本侵略。
清末,日本一改往日友好、谦逊向中国学习、交流的态度,反而在其落后时便开始居心叵测。
开始了侵略中国。
中日甲午战争便是个有力证据。
当时的中国外患接踵而至。
此时日本也乘机来攫取利益。
1894年,日本发动对朝侵略,陆军登录朝鲜开辟战场。
朝鲜集团无力抵抗,向清政府求助。
而当时朝鲜臣属于清,清政府以其附属国为由发兵增援。
而日本正好以此为借口,开始出兵攻打中国。
1894年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海军全歼北洋水师,中国大败求和。
此时日本侵略野心不断膨胀,从而也导致中日关系更加恶化。
而到了20世纪 30年代日本又乘中国内乱时,再一次借口侵略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借口中国破坏南满铁路,发兵占领东北三省,并扶持溥仪为帝,建立中国傀儡政权,妄图控制中国东北。
抗日胜利后的中日关系与和平发展
![抗日胜利后的中日关系与和平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70ae07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7.png)
抗日胜利后的中日关系与和平发展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斗争,也是中日两国关系中的重要节点。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关系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紧张与冷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逐渐走向和解与合作,实现了和平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两国的关系处于一个十分复杂的时期。
日本战败后,国内出现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中国则面临着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日两国的关系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历史问题成为了中日关系中的一大难题。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些历史伤痛仍然深深地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而在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试图否认或淡化日本侵略的历史事实,这使得两国之间的历史认知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其次,领土争端也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
在二战结束后,中国收回了台湾和南海诸岛的主权,而日本则对钓鱼岛等东海诸岛提出了主权要求。
这使得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长期未能得到解决,成为了中日关系中的一大症结。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中日两国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加。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契机,日本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同时,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人民之间的友谊逐渐增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趋于缓和。
在21世纪初,两国领导人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高层互访,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北京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双方一致同意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
当前,中日两国关系正朝着和平发展的方向迈进。
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同时,中日两国也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推动地区合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中日关系的和平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依然存在,需要双方以开放的心态和建设性的态度加以解决。
同时,两国在经济和安全领域的竞争也需要通过对话和合作来化解。
以史为鉴 中日关系
![以史为鉴 中日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b0048cf102de2bd9605885d.png)
以史为鉴中日关系历史犹如一面镜子,照亮了所有走过的一切,也预知了未来。
中日关系,以史为鉴,必创和平未来。
面对历史,我们要严肃对待。
日必须面对在华犯下的罪行,以史为鉴不再挑起战争。
但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之际,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大做文章,屡生事端。
为此,中国《人民日报》甚至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钓鱼岛问题失控的风险并非绝对不存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更是明确表示:“中国的神圣领土决不允许任何人拿来买卖。
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中日两国虽然有着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历史,但百余年来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至今仍是中国人民心中深深的伤痛。
中日两国都应该牢记这段历史,并从中汲取教训,获得启迪。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特别是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美英《开罗宣言》、中美英《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书》等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不仅宣告了日本大陆政策的破产,重创了日本军国主义,而且也使得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得以光复,从而奠定了战后中日关系的基本框架与格局。
即便是在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时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仍然重申“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百余年来的中日关系似乎印证了这句中国古语。
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委曲求全;抗战胜利,收复失地,扬眉吐气。
日本侵略中国的两次战争,其不同的结果分别决定了战后相当长时期两国关系的基调。
因此,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曾经两次侵略中国的邻居,中国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心中常存忧患意识。
如今,抗日战争胜利不过六十七年,日本又在钓鱼岛挑起事端并企图染指南海事务,再次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与躁动。
古人又云: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如果日本果真敢在钓鱼岛问题上铤而走险,则中国雪百年奇耻、建不世之功,此其时乎?面对于中日在钓鱼岛等争端,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呢?一是要牢牢控制中日发展的主导情绪。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演变国际局势分析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演变国际局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16b6d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8.png)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演变国际局势分析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中日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动荡和变化。
这起事件不仅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演变以及国际局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演变1. 事变后的中日交战与停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
在这一时期,中日之间的战斗不断升级,形势非常紧张。
然而,在1933年的塘沽停战协定签署后,中日之间暂时达成了停战,并为后续谈判创造了条件。
2. 近邻关系的持续紧张尽管停战协议的签署暂时平息了冲突,但中日之间的关系依然紧张不安。
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使得两国之间的争端远未解决。
此后的几年中,中日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3. 中日合作与反共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早期,中日之间还存在一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例如,日本曾与中国的国民党合作,试图共同对抗共产党。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这种合作很快走向破裂,中日关系再次进入恶化的轨道。
二、九一八事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1. 亚洲战局的变化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得亚洲战局发生了重大转变。
日本通过侵占东北地区,尤其是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使得其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这也为日本后来进一步侵略亚洲其他地区奠定了基础。
2. 国际关系的紧张九一八事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对于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国际上的舆论对于日本的压力逐渐增大,使得国际关系紧张。
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试图对日本施加压力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 中日关系对国际秩序的冲击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仅对中日关系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害,也对国际秩序产生了冲击。
事变后,国际社会普遍对于侵略行径表示谴责,试图通过国际合作来维护地区的和平。
然而,这种努力起初并未取得明显的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乃至后来的二战爆发,国际秩序进一步受到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中角荣访华
江主席对日国事访问
胡主席对日“暖春之旅”
● 2008年, 512汶川地震日本派出救援 队,中日关系缓和。 ● 2010年9月7日,钓鱼岛撞船事件钓鱼 岛附近海域,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受到日本 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冲撞,后又受到日 方另外两艘巡逻船跟踪、冲撞、截停、登 船、检查。 ● 2011年,日本大地震中国的即时援助, 改变了很多日本本土人民对中国的看法。 国家形象显著提升。
汶川地震中的日本救援队
2011中国赴日本地震救援队
二、影响中日关系的
三大症结
1.日本缺乏对侵华战争历 史的正确认识 2.钓鱼岛与领海主权归属 3.战略利益冲突:插手台 海,“协防”台湾
第一大症结:
日本缺乏对侵华战争历史的正确认识
第二大症结: 钓鱼岛与领海主权归属
第三大症结:
战略利益冲突:插手台海,“协防”台湾
ありがとう ございます!
谢谢!
1.中日关系的前天
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 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 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 和尚东渡日本。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 慢慢地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因素的东方文 化观念和社会结构。“两千年友好”,使 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邦交环境,长期享 受彼此文化营养,长期享受社会文明成果。 日 本 遣 唐 示 意 图
中日甲午战争
南京大屠杀
3.中日关系的今天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
联合声明》,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 ● 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 中国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日本。 ●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 元首首次正式访日。中日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 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 ●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破冰之旅”。 ●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的 “融冰之旅”。 ● 2007年12月,福田康夫“迎春之旅”。 ● 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展开对日“暖春之旅”,这是中国国 家主席10年来首次访日。胡锦涛同福田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 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3.我们要善于从未来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 今世界的大局。在饱受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 蹂躏和中期的冷战恐吓后的21世纪,人类最 需要的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大势 所趋,人心所向。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 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局。 中日关系既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又是重要的 国际关系,既影响着双方,又影响着世界, 必须慎重处理。 我们要铭记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 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是我国在21世纪的 大局及国家利益,以及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 边环境,是保持国内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 基本条件和前提。没有和平的环境,什么都 谈不上。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正确看待中 日关系将自己的一切都服务于大局和国家利 益。
三、我们应从什么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1.我们要善于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 关系
我们不仅要了解中日关系的历史,明白如何理 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 教训。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友好是长期的, 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 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因此,在看待中日关系 的问题时,既要考虑其两千年的友好又有兼顾其五 十年对立全面分析两国关系做出自己理性的,正确 的判断,同时在中日两千年的友好历史中,中国一 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并没有利用领先地位向日 本扩张,更没有发动战争,而是信守睦邻友好的民 族传统,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利。在五十年对立历史 前后,日本发展快于和强于中国,日本在发展领先 后有恃无恐,野心膨胀,向外扩张,结果于己于人 都有害。
四 、 双 赢 才 是 王 道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及其残渣余孽都 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对于日本近年来政坛频频出现为侵略战争 翻案、为战犯招魂的倒行逆施做法,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能 让历史悲剧重演。中国人民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艰苦的,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反对将历史问题扩大化,盲目反日、排日 的思潮。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长期的友好交往历史。我们不会忘记, 从辛亥革命至今,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建设发展的各个历史时 期,都得到过日本朋友的真诚帮助。发展中日友好符合中国改革开放 的需要,也符合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共同需要。毋庸讳言,由于当 年没有认真清算日本社会的军国主义势力,使得由军国主义势力演变 而成的日本“右翼”政治势力不断滋生蔓延,恶性膨胀。在历史问题 上频频发难,造成了中日人民之间缺乏互信,彼此冷淡,对中日关系 的发展造成困难。 在中国崛起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世界大国的心态去处理中日关系。 从民族的、长远的利益出发,我们必须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不要把日 本人民等同于日本军国主义。在国与国的关系上,一方面,我们要广 结朋友,积极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另一方面,对于与中国存在历 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国家、民族要学会增进互信,求同存异,互利双 赢,友好相处,共同发展。这才是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公民的成熟心态。
总结:
1. “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则两 利”,和处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 2. “五十年对立”的历史证明,“斗则两 伤”,对立必然同输,战争一定同败。 3. 中日关系直接关系到维护和平国际环境、 保持国内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大局 和国家利益。在此大局面前,人人必须清 醒,处处必须理性,一切爱国情感和行为 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大局和国家利益。 4. 双赢才是王道。从战略高度,即从历史、 大局和未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当是 理性选择和最佳方式。
目前所做工作:
• • • • 读:《中日关系三十年》徐之先 编 《崛起的中日关系》 游博 著 《中日关系》 冯绍奎 林昶 著 《我的抗战》《中国传奇2010之我的抗战》 节目组 编 • 调查:网上资料查询及网络问卷调查
继续努力的方向:
• 查阅更多的资料,清楚的认识如今的中日 关系; • 邀请同学协助我们做网络调查问卷; • 将有关抗日战争及今日中日关系的书看完; • 整理所有资料,得出最后结论。
鉴 真 和 尚 东 渡 日 本
2.中日关系的昨天
日本“明治维新”后, 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 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 “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 人民蒙受耻辱。几十年后的 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 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 犯下滔天罪行。两场战争在 半个世纪中发生,使两国人 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创造的 财富瞬间破坏殆尽,使两国 “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 突然断裂,使两国人民失去 了和平稳定,饱受着战争的 煎熬和战争创伤的折磨。
从抗日战争看
今日中日关系
环1301
吕洋 辛瑞 苏度苏雅拉
选题意义:
中日关系自近代以来一直 就处于一个微妙的局势当中。 人们对日本以及中日关系也 存在着各不相同的态度。而 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以正确 的态度来看待中日关系,用 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行为来 帮助发展中日关系,是我们 应尽的义务。
一、中日关系历史及现状
2.我们要善于从大局的角度看待和处理 中日关系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 世界的大局。在饱受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蹂躏 和中期的冷战恐吓后的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 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 心所向。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必须服从和 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局。中日关系既是 重要的双边关系,又是重要的国际关系,既影 响着双方,又影响着世界,必须慎重处理。 大学生要铭记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国家 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是我国在21世纪的大局及 国家利益,以及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是保持国内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 前提。没有和平的环境,什么都谈不上。坚持 发展才是硬道理,正确看待中日关系将自己的 一切都服务于大局和国家利益。